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你還知道哪些古人談書方法

你還知道哪些古人談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12 12:13:51

① 古人談讀書的方法

古人談讀書的方法太多了,最著名的要數讀書百遍,其意自現,還有蘇東坡的三上讀書法,馬上,枕上,廁上,還有陶淵明的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等等等等

② 古人讀書,有哪些好的方法

古今名人的讀書方法如下:

1、諸葛亮:觀大略法。

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一起讀書,但讀書的風格和方法卻各有千秋。徐、石、孟三人「務於精熟」,而諸葛亮則「獨觀大略」。「務於精熟」,就是認真精讀,力求理解透徹,並爛熟於心。

「獨觀大略」,就是說諸葛亮的讀書方法與其他三人不同,獨樹一幟;他是從總體上高屋建瓴地把握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被枝蔓問題所糾纏。看得出來,諸葛亮無論是打仗還是讀書,都勝人一籌。

2、陶淵明:不求甚解法。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文中雲:「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意會,便欣然忘食。」描繪自己的讀書生活,闡發自己對讀書的見解。陶淵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觀點,是有針對性的。他認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沒有價值的注釋,而應注意讀原著,領會原作的基本內容。

如果不論讀什麼書都去「求甚解」,那你一輩子能讀幾本書呢?對有的書就可以「不求甚解」,翻翻便過去了;有的書,可暫時「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時候,再「求甚解」。

3、韓愈:提要鉤玄法。

唐代大學問家韓愈在雄文《進學解》中曾說過一句名言:「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後人將他的話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

讀書首先要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性質類型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讀書法。對於那些記事性質的歷史書籍,閱讀時必須提出綱要,提綱摯領地將書中的主要內容抽出來;對於那些理論方面的書籍,閱讀時則要注意探取其深奧的觀點,即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讀書若能做到提要鉤玄,效果必定會好。因為「提其要」,能使自己對書中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一目瞭然,對事件發生發展的原因清清楚楚,從而可以進一步了解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鉤其玄」,便於把握重點,吃透精神實質,對某些重要觀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開拓視野,活躍思維,增長知識,提高水平,將書中的營養,化為自己的血肉。

4、蘇東坡:八面受敵法。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的「八面受敵」法,是很著名的一種讀書方法。有個名叫王庠的人在應制舉時,向蘇東坡請教讀書方法。蘇東坡就給他寫了封回信,信中說:內容豐富的書籍就像大海一樣,百寶俱全,應有盡有。

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東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於讀書的人,每次讀書,只須集中注意一個問題。比如,你想研究歷代興亡治亂和明君賢臣的地位、作用,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這個問題,不要再想別的問題。又如,你想考慮史實古跡和經典文物,仍用同樣的方法辦理,其他以此類推。

這種「八面受敵」法讀書,看起來似乎迂鈍了一些,但到了學成之日,是那些涉獵者們所無法攀比的。「八面受敵」受到後人推崇,因為它是一種高明的讀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八個方面,然後各個擊破,對研究成果進行加工整理,再得出結論,既深刻又全面!

蘇東坡在談到他讀《漢書》的經驗時說:「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這是蘇東坡運用「八面受敵」法讀書的一個具體範例。

他讀《漢書》要讀許多遍,將《漢書》分為治道、人物、地理等幾個方面,每讀一遍專門研究一個問題,結果他對書中的每一方面的問題,都了解得非常透徹。

5、朱熹:循序漸進法。

「或問讀書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漸進」。這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讀書之要》中提出的基本讀書方法。

朱熹對此方法作了詳盡的解釋:以兩本書而言,則「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本書而言,則「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他還要求:「未及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

為什麼要循序漸進呢?朱熹以生動的比喻說,「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處,不知自低處不理會,終無至高處之理。」

朱熹的這個主張說明,讀書要選定一個目標由淺入深,從最基本的書讀起,讀通一本然後再讀另一本,讀通一節然後再讀另一節;而不能不分主次先後,雜亂無章地亂讀一氣。只要做到循序而漸進地讀書,就會收到「意定理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的效果。《弟子規》中將這種方法概括為「此未終,彼勿起」。

讀書法的具體操作

1、准備階段

1)選定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應是閱讀學習的專家,熟知一般的學習技巧,或者是對指定書籍內容非常熟悉。

2)選定閱讀書籍。

書籍選定是讀書法的關鍵步驟。所選書籍應針對具體的培訓對象、培訓目標而定,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2、實施階段

讀書法應用職業教育中,一般分為短期閱讀法和長期閱讀法。

1)短期閱讀法。

所謂短期閱讀法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讓研習人員閱讀部分資料,並讓其馬上提交心得報告(口頭或書面)的一種教育方法。

該方法的特徵為:

短期閱讀法分為閱讀和默讀。如果資料內容相對生僻一些,可採用朗讀法;如果資料內容淺顯易懂,則應默讀,加快閱讀速度。指導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提示資料重點、難點,並對個別學員進行輔導。

2)長期閱讀法。

所謂長期閱讀法是指提前幾個月將閱讀資料發給研習人員,並明確訓練目標,要求研習人員對書籍仔細學習、研究,最後集中一起討論以檢測學習效果,也可讓研習人員上交心得報告。

③ 有哪些古人談過讀書方法他們是怎麼說的

古人談過都說方法是很多的。 比如韓愈說業精於勤荒於嬉。 還有孔子的論語里也有很多讀書方法。

④ 古人讀書有什麼好方法

一、諸葛亮:「觀其大意」讀書法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深通讀書之道,他不僅好學,而且善學,因此才能成就他的「足智多謀」。諸葛亮讀書只「觀其大略」,他讀書遠沒有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的休息。他也不會喊友嫌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概告飢,擷取精華,掌握其實質。事實證明,最終讀書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諸葛亮成為一代賢相。
二、陶淵明鄭手:「會意」讀書法

顧名思義,五柳先生讀書時更著重追求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他追求讀書會意,著重領會書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是死摳個別字句。這一點也可從《五柳先生傳》中:「每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一句了解到五柳先生對「會意」的追求。

三、孔子:「思丶問丶習」讀書法

孔子主張讀書時要重視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動腦筋。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另外讀書在於求知識,不懂又不問是求不到知識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第三,當發現問題時要設法解決,而解決的辦法,在於請教或者讀相關的句子。最後,也要經常鞏固復習才能將知識深入掌握,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⑤ 古人12種讀書方法

書,人人都可以去讀,但是有的人就讀不懂、讀不通、讀不進,甚至越讀越糊塗。這里說明讀書是有得法與不得法的區別的,但要相信方法總是可尋的。讀書的方法,也不止一種,現在選列了古人讀書十二法,以供借鑒與參考。

一、「思·問·習」讀書法。這是孔子主張的讀書方法。即重視思考,不懂就問,提倡經常鞏固復習。

重視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要動腦筋。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不懂就問。讀書在於求知識,不懂又不問是求不到知識的。他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提倡經常鞏固復習。「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二、「假物」讀書法。這是孔子的學生荀子所主張的。

荀子把「假物」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就是說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來學習。他認為人們的天資並沒有多大差別,只要善於充分利用客觀條件,就能縮短成才的時間。

三、「精至」讀書法。這是王充提出的讀書方法,也就是用心專一的讀書法。

王充的「精至」觀點,正是一種讀書要讀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學之「精至」。

四、「不求甚解」讀書法。這是陶淵明提出來的讀書法。要求讀書時要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

陶淵明的讀書不求甚解,就是不要被書中的某些瑣碎的、枝節的、不一定可靠的材料所左右,而應該有目的、有辨別、有分析地讀書。讀書不可囫圇吞棗,不可一知半解,不可只是知其大意。

五、「提要鉤玄」讀書法。這是韓愈提倡的讀書方法。旨在抓要點,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內容。

韓愈認為做到「鉤玄」、「提要」之後,對書中的濃郁之處和英華部分,必須反復涵詠,不斷溫習,才能把文章的妙義要道化為已有。

六、「計字日誦」讀書法。這是歐陽修統計應讀的總字數,再分配為每天的頁數,作為當日讀書的進度,長期堅持的讀書方法。

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這樣進行的:他根據自己的需要,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總字數為455865個字,然後規定每天熟讀300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他說:「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這是經驗之談,表明熟讀背誦古文的重要。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則是歐陽修實踐過並且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七、「一意求之」讀書法。這是蘇軾提倡的。即閱讀經典著作,每讀一遍,只圍繞一個中心,側重一項內容,抓住一條線索,解決一個問題的定向閱讀。

蘇軾認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這種「一意求之」的讀書法的最大特點是「求一」,即閱讀經典著作,每讀一遍,只圍繞一個中心,側重一項內容,抓住一條線索,解決一個問題。這樣的讀書做學問,好像打仗一樣,把敵人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為了避免精力分散,在閱讀中凡與「求一」、「主攻」對象無關的,一概不加涉及。這樣的定向閱讀是值得學習的。

八、「體會·循序·精思」讀書法。這是朱熹所提倡的。若讀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與理合一,永遠不忘。

關於「體會」。朱熹說:「為學讀書,須是耐煩細心去體會,切不可粗心,……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

關於循序。朱熹說:「以二書言之,則先《論》而後《孟》,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書言之,則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

關於精思。朱熹說:「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得爾。」

九、「五類四別」讀書法。這是以唐彪為代表所提倡的讀書法。

唐彪把書分為「五類」:「有當讀之書,有當看之書,有當熟讀之書,有當再三細讀之書,有當備以資考之書。」他認為分類讀書有利於處理好精與博的關系。這種「五類」讀書法與古代有些學者所提出的「四別」讀書法相類似。「四別」指的是分出「目治之書(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書(不僅要看而且要背),必治之書(不僅要背而且要認真思考研究),手治之書(不僅看、背而且要摘其要而寫下來)」等四種類別的書。

十、「五要」讀書法。這是蒲松齡從時、書、法三方面保證讀書順利進行的讀書法。

「五要」:一要天天讀。二要夜夜讀。三要老年讀。四要抄書讀。五要分類讀。

十一、「貴精」讀書法。這是戴震為了獲得專精知識而提倡的一種讀書法。

「精」,就是要在深度上用工夫,把書讀懂讀通而能有收獲,要得到切實的知識,要做點學問,就得專攻一項,認真而深入地鑽下去。

十二、「於無疑處求有疑」讀書法。這是焦循的讀書經驗。

焦循的讀書公式是:「讀書──尋疑──深思──再讀──再思──求解」。

⑥ 古人談讀書的方法有哪些

《古人談讀書一》翻譯: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作品簡介

《古人談讀書》是三則關於古人讀書的言論總編,從《論語》、《訓學齋規》、《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獻中總結古人讀書的方法。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宋]朱熹

3、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國藩

閱讀全文

與你還知道哪些古人談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人失眠有什麼方法可以調理 瀏覽:810
如何施食十個簡易方法 瀏覽:998
郭富城練腹肌鍛煉方法 瀏覽:1000
蘭蔻小黑瓶大眼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214
老街這一課短文的命題方法是什麼 瀏覽:658
手指發黑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752
小羔羊口瘡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525
手機做飯的成功方法 瀏覽:557
如何三十秒就可以瘦腿的方法 瀏覽:692
分析政治事件的方法 瀏覽:404
威朗汽車電動座椅安裝方法 瀏覽:260
小米接聽手勢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
竹炭一梳黑使用方法 瀏覽:746
怎樣和老師溝通交流有哪些方法 瀏覽:933
evoh阻氧管的鑒別方法 瀏覽:797
47乘99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186
磁鐵的簡便方法怎麼做 瀏覽:893
香料怎麼種植方法 瀏覽:367
銀針擦根的方法視頻 瀏覽:414
世界投資分析方法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