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生薑艾灸怎麼操作方法

生薑艾灸怎麼操作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11 19:07:48

1. 艾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 是一種 中醫 的醫療手法,那它的具 體操 作手法是什麼?又有哪些特點呢?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艾條灸的 使用方法 及 注意事項

艾條灸的使用方法:

艾灸大致可分為 穴位 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1、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個穴位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 燒傷 皮膚為宜,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2、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 痛經 ,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 血液 循環。

如 肩周炎 ,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 腹瀉 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症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鍾,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鍾,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3、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 養生 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常用家庭溫和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鍾,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 經驗 :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放在受者**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2.在頭面、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飢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哪些人不適合艾灸療法?

當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證,並不是什麼人都適合艾灸,比如大醉大怒大驚大喜過勞過飽時禁灸, 皮膚過敏 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間不宜艾灸,有熱 性病 、陰虛陽亢以及邪熱內積的人不宜艾灸,所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施灸。如果在艾灸中突然出現 頭暈 、眼花、惡心、心慌出汗、顏面蒼白等症狀也就是暈灸時,應立即停止施灸,開窗通風。如遇溫度過高有熱燙感,應及時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離,以免灼傷。

2. 艾灸排毒反應_正確的艾灸方法和手法

艾灸後會有一些正常的排毒反應,大家需要知道並注意。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艾灸排毒反應,希望對你有用!

艾灸排毒注意事項
1、若有上火的感覺,可以灸下湧泉或泡腳,可以引火下行。

2、艾灸時,注意適當休息,調整生活作息,以清單飲食為宜。

3、適當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時間,可以根據自身體質虛寒的程度,選擇適當的灸具、火力,靈活掌握艾灸的時間。體質虛寒重的,可以用多孔的、多眼的等火力大的,灸的時間也可適當延長,否則不要刻意選用大火力的灸具,或灸的時間太長等,要適合自己的虛寒程度,這個要在灸的過程慢慢感受摸索。

艾灸是不能著急的,一般需要一星期休一天,每天灸5個穴位,每個穴位10分鍾是底線,有的用隨身灸可灸至1個小時,要因人而異,自己的感覺很重要,保健灸更可隨意些,切不可過急。

另外陰虛火旺的、熱證的適不適宜艾灸,是有爭議的,我們的 經驗 是可以的,可以以火渲火,以火瀉火。但其灸法不易用器具,器具灸大都是補的,需要用手工雀啄灸法,即手拿艾條在適當穴位處上下移動,一下一下刺激灸,這種情況大家要注意下,不要隨便灸。

4、控制艾條質量和煙量,適當的艾煙是艾灸必須的,艾煙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殺菌消毒、滲透經絡,走三陰,尤其對皮膚病、呼吸系統疾病是必須的。但是煙量過大會使人頭暈、易於上火,尤其是次的艾條,假的艾條,不可不察。

5、灸前灸後多喝溫開水,艾灸屬火,可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我們艾灸時,很多顧客中間要上好幾次廁所),補充適當的水分很重要,以溫開水為宜。
艾灸排毒反應
1.與排淤血有關的反應

淤阻在體表經絡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腸則多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瘀阻於心肺則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為主外排,瘀阻於胞宮的多隨經血外排,甚至裡面有組織包塊或爛肉,有痔瘡的人會暫時出現便血的現象,顏色很暗深。

2.與睡眠有關的反應

絕大多數人灸療後睡眠狀況都會發生變化,有的艾灸後先是渾身無力,嗜睡,之後連續失眠數天,一般失眠時也沒有疲乏無力,頭腦昏沉,不思飲食的感覺。有的先失眠十來天之後轉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後的結果都是睡眠恢復正常失眠:艾灸後常常會有失眠的症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後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後,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葯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3.發熱反應

發燒反應屬於全身綜合性的劇烈反應之一。多在自身康復機能完全發揮作用後出現,表示氣血旺盛,體質增強,是機體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一般發高燒反應,體溫在39-40度,反應持續時間一周左右,少數低燒患者,體溫在37.5度至38度之間時,反應持續十幾天甚至一至兩個月。

4.與排風寒有關的反應

據臨床觀察,大多數患者都有風寒外排的反應,多以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關節痛,放屁等形式出現,或從頭頂,四肢末梢往外冒涼氣,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發冷,蓋兩床厚被都無濟於事,量體溫還正常,反應持續時間多為一兩天或三五個月不等。

5.與排郁氣有關的反應

郁氣的外排以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酸痛等反應。特別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狹窄的女性病人多此類反應,反應持續時間一般數小時至1-3天,少數患者可達數月之久

6.與排痰濕有關的反應

排痰濕多以咳吐,痰變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泄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浮腫,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

7.排火熱邪毒有關的反應

排火熱邪毒多以瘡癢,癰腫,發燒,類似濕疹伴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或好久以前長過膿包,現在又開始了,或大小便火燙灼熱等反應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徹底的排出就好了。
艾灸的 方法 以及操作手法
1、直接灸

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膿灸: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易住再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為止。施灸時由於火燒灼皮膚,因此可產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藉以緩解疼痛。在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左右,灸瘡自行痊癒,結痴脫落後而留下瘢痕。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癧等慢性疾病。

(2)無瘢痕灸

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於粘附,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點燃施灸,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麥粒大的艾炷施灸,當患者感到有灼痛時,醫者可用鑷子柄將艾炷熄滅,然後繼續易位再灸,按規定壯數灸完為止。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因其皮膚無灼傷,故灸後不化膿,不留瘢痕。一般虛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間接灸

是用葯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薑間隔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

隔姜灸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厘米、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將薑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於因寒而到的嘔吐、腹痛、腹瀉及風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置於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後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此法多用於治療瘰癧,肺結核及初起的腫瘍等症。

(3)隔鹽灸 用純凈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於鹽上再置一薄薑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於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並作,中風脫證等。

(4)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8厘米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處,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規定壯數為止。多用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症。

3、艾卷灸

(1)艾條灸 是取純凈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捲成直徑約l、5厘米圓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則成為葯條。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

(2)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4、溫針灸

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時,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繼將純凈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厘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取出針。

5、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是用金屬特製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葯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後,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根據身體的穴位又可以把艾灸的方法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全身艾熏三大類。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迴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溫馨提示:

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

迴旋灸: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

雀啄灸: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按照上面正確的方式艾灸,如果發現皮尤有灼痛或是灼燒感,那就要檢查一下艾條的質量了。

【局部艾熏】

將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艾灸方法示例: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全身艾熏】

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艾灸之前將生薑切成撥片,上鍋蒸軟備用)。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同時提醒讀者:在全身艾灸之前,需要做適當的准備工作;首先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這樣做主要是能夠做到養生補陰。

猜你喜歡:

1. 艾灸的排毒反應

2. 艾灸後的排毒反應

3. 做完艾灸會有什麼反應

4. 艾灸排毒反應

5. 灸後出現口乾舌燥怎麼

6. 艾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3. 隔姜灸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取生薑一塊,選新鮮老薑,沿生薑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0.5cm厚的薑片,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來,亦有針灸工作者採用隔姜行化膿灸法,對某些病證有較好的效果。

隔姜灸的注意事項:
1.隔姜灸用的姜應選用新鮮的老薑,宜現切現用,不可用乾薑或嫩姜。
2.薑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證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較為敏感的部位,薑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證,薑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透明發亮的水泡,須注意防止感染。

閱讀全文

與生薑艾灸怎麼操作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證明題的方法七年級下冊 瀏覽:474
用什麼方法提dna好 瀏覽:651
車漏氣跑偏解決方法 瀏覽:693
如何烤羊肉串的腌制方法 瀏覽:703
清洗發動機有哪些方法 瀏覽:333
後來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290
肩周炎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48
三個方法教你如何用手吹口哨 瀏覽:242
女人失眠有什麼方法可以調理 瀏覽:812
如何施食十個簡易方法 瀏覽:1000
郭富城練腹肌鍛煉方法 瀏覽:1002
蘭蔻小黑瓶大眼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216
老街這一課短文的命題方法是什麼 瀏覽:658
手指發黑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752
小羔羊口瘡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525
手機做飯的成功方法 瀏覽:557
如何三十秒就可以瘦腿的方法 瀏覽:692
分析政治事件的方法 瀏覽:404
威朗汽車電動座椅安裝方法 瀏覽:260
小米接聽手勢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