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管理學原理中決策的主要方法
滿意原則。決策遵循的是滿意原則,而不是最優原則,為什麼不是最優呢,因為對決策者來說,要使決策達到最優必須要做到:(1)獲得與決策有關的全部信息;(2)真實了解全部信息的價值所在,並據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確預期到每個方案在未來的執行結果。通過這些條件可以得知,決策者在現實社會中進行決策時,因為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決策者很難獲得與決策相關的全部信息,只能制定出數量有限的方案,一般也很難確切的把握每個方案的執行結果。三個條件無論哪一個都不可能完全做到,更何況三者都要滿足,所以,在盡可能多的選擇情況下,選擇一個滿意的方案即可。
2、系統原則。該原則強調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應該將各子系統的特性放到系統的整體中去權衡,用整體系統的特徵和總目標去協調各子系統的目標,形成整體優化,站在一個全局的高度去考慮問題,進行決策,這樣決策的結果才是較為完整的。
3、信息原則。管理者在決策時離不開信息,信息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決策水平。信息數量太多,容易讓人眩暈,找不到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如果信息數量太少,那麼決策的結果容易偏頗,所以,適量的信息是最好的。毋庸置疑的是,信息的質量當然越高越好。這就要求管理者在決策之前以及決策過程中盡可能地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有用的信息,並系統地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比較、選擇和加工,最終作為決策的有效依據,為更好的決策服務。
4、預測原則。預測原則相對簡單,它是指通過科學的預測,對未來事件的發展趨勢和狀況進行描述和分析,做出有根據的假設和判斷,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准則。決策的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未來後果所作判斷的正確程度。
5、比較優選原則。該原則有兩層含義,比較是指方案提出過程是經過系統分析和綜合,確定多個達到預定目標的方案;優選是指從多個備選方案中選擇滿意方案的決斷過程。決策者只能在方案的利弊之間進行合理的選擇。
6、反饋原則。它指根據變化了的實際情況和實踐結果,對初始決策作出相應的調整或改變,使決策趨於合理的原則。反饋原則是實現動態平衡、提高決策質量以及實現決策科學化的保證。
7、效益原則。決策不能不做成本效益分析,決策的目標是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較高的收益。當然,這種收益不能單純以金錢作為衡量標准,決策既要講經濟效益,也要講社會效益。
『貳』 決策方法都有哪些
主要決策方法有:
1、集體決策方法:
頭腦風暴法:比較常用的決策方法。創始人:英國心理學家「奧斯本」。是將對解決某一問題有興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約束的條件下,敞開思路,暢所欲言。
名義小組技術:召集一些有知識的人,把要解決的問題的關鍵內容告訴他們,並請他們獨立思考,要求每個人把自己的備選方案和意見寫下來,然後按順序陳述意見,再對所有方案進行投票。
德爾菲技術:蘭德公司提出,當企業面臨一個重大問題時,可以設法取得有關專家的合作。把要解決的問題分別告訴專家們,請他們單獨發表自己德意見並對實現新技術突破所需德時間作出估計。
在此基礎上,管理者收集並綜合反映專家們的意見,再把綜合意見反饋給各位專家。讓他們再次進行分析並發表意見。如此反復多次,最終形成代表專家組意見的方案。
2、活動方向的決策方法:
經營單位組合分析法:美國波斯頓公司提出BCG矩陣:橫軸代表市場份額份額;縱軸表示預計的市場增長。現金牛:低增長,高市場份額;明星:高增長,高市場份額;問號:高增長,低市場份額;瘦狗:低增長,低市場份額。
BCG假定:累積學習曲線。如果公司能夠適當地生產產品和管理生產過程,則產品生產量積累的每一個顯著的嗇,都會帶來可預計的單位產品成本的下降。
3、活動方案的決策方法:
確定型決策方法:在比較和選擇活動方案時,如果未來情況只有一種並為管理者所知,則須採取確定型決策方法。例如:線性規劃和量本利分析。
風險型決策方法:決策樹法。
(2)集體決策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般決策過程包括:
1、問題識別,即認清事件的全過程,確立問題所在,提出決策目標。
2、問題診斷,即研究一般原則,分析和擬定各種可能採取的行動方案,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提出對策。
3、行動選擇,即從各種方案中篩選出最優方案,並建立相應的反饋系統。
『叄』 集體決策法有什麼
集體決策方法有:
一、頭腦風暴法(又稱風暴式思考,Brainstorming)
頭腦風暴法是比較常用的集體決策方法,便於發表創造性意見,因此主要用於收集新設想。通常是指將對某一問題有興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約束的條件下,敞開思路,暢所欲言。
二、名義小組技術
在這種技術下,小組的成員互不通氣,也不在一起討論、協商,從而小組只是名義上的。這種名義上的小組可以有效地激發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集體決策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擴展閱讀:
集體決策法的優點:
與個體決策相比,群體決策的優點主要表現在:群體決策有利於集中不同領域專家的智慧,應付日益復雜的決策問題。通過這些專家的廣泛參與,專家們可以對決策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有利於在決策方案得以貫徹實施之前,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決策的針對性。
群體決策能夠利用更多的知識優勢,藉助於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由於決策群體的成員來自不同的部門,從事不同的工作,熟悉不同的知識,掌握不同的信息,容易形成互補性,進而挖掘出更多的令人滿意的行動方案。
群體決策還有利於充分利用其成員不同的教育程度、經驗和背景。具有不同背景、經驗的不同成員在選測收集的信息、要解決的問題的類型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上往往都有很大差異,他們的廣泛參與有利於提高決策時考慮問題的全面性,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群體決策提供了決策的可接受性,有助於決策的順利實施。由於決策群體的成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所形成的決策是在綜合各成員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的對問題的趨於一致的看法。
因而有利於有關部門或人員的理解和接受,在實施中也容易得到有關部門的相互支持與配合。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提高決策實施的質量。
另外,群體決策使人們勇於承擔風險。有關研究表明,在群體決策中,許多人都比個人更勇於承擔風險。
『肆』 主要的決策方法
主要的決策方法有:
1、綜合評分法
指通過選擇對不同的決策方案影響都比較大的經濟技術指標,根據在整個方案中所處的地位和重要性,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在對各個方案的指標進行評分,最後跟據權重進行加權計算得出總分數,以總分數的高低選擇決策方案的方法。
2、比較分析法
是將不同的方案所反映的經營目標實現程度的指標數值進行對比,從中選出最優的方案的一種方法。
主要的集體方法:
3、名義群體法
指在決策過程中對群體成員的討論或人際溝通加以限制,確定主題之後進行會議,群體成員全部出席會議,首先進行個體決策,獨立地寫下對問題的看法,然後將自己的想法提交給集體,並向大家說明自己的想法。
4、特爾菲法
這種方法是採用匿名的方式,通過幾輪函詢來徵求專家的意見,組織預測小組對每一輪的意見進行匯總整理後,作為參考再發給各位專家,供他們分析判斷來提出新的論證。在經過幾輪反復後,專家意見趨於一致,最後就供決策者進行最後的決策。
(4)集體決策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擴展閱讀
決策方法的必要性:
參與決策是培養管理人員的最好方法,比如某項工作涉及企業策略問題,年輕的管理人員通過參與決策可以逐漸熟悉公 司所面臨的關鍵問題。
集體決策的方法還打破了一些部門之間的壁壘,促進了部門之間的協調。集體決策比個人決策更加民主,有年齡不同、經歷不同、觀點不同的人參加,可以鼓勵管理人員採用比個人決策更多的 選擇方案。
決策的基本原則:
1、可行性原則
2、瞄準和差異原則(准備備選方案是需要運用的原則)
3、「兩最」、預後和時機原則(方案選優是運用)
4、跟蹤和反饋原則(在決策實施過程中運用)
5、外腦和經濟原則 (在決策的全過程必須運用)
6、系統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決策
網路-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