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隕石切片鑒定四大方法
鑒定方法有觀察表面法;吸鐵石是實驗法;觀察球粒法;成份檢測法。
1、觀察表面法。首先隕石一般是呈不規則的形態,其次隕石在降落過程中穿過大氣層發生摩擦產生高溫,因而隕石表面有燃燒過形成的一層黑色熔殼以及氣流摩擦留下的氣印,同時還具有流紋或流線構造。
2、吸鐵石是實驗法。隕石基本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石隕,石鐵雲和鐵隕。其中石隕的磁性相對來說會比較小,不容易被磁鐵吸引。而石鐵隕和鐵隕中含鐵量比較多,磁性則比較強。
3、觀察球粒法。球粒隕石的新鮮斷面上一般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細小的球粒及球粒之間的基質,並可見到Fe-Ni金屬及隕硫鐵。鐵隕石如用含2%濃硝酸的酒精溶液腐蝕鐵隕石拋光表面,則可顯示維氏台登構造。隕石的結構緻密,不可能具有泡沫狀,多孔的或爐渣構造等構造。
4、成份檢測法。隕石由於含有Fe-Ni金屬,比重一般大於地球的岩石(一般2.7g/cm),隕石比重至少3.3g/cm。
隕石(meteorite)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鐵質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
因為隕石是外太空的來物,隕石確定真假是需要儀器鑒定的,肉眼只有輔助的作用。大多數隕石來自於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大體可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石鐵混合隕石。
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間,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於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隕星的形狀各異,最大的隕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號隕石,最大的隕鐵是納米比亞的戈巴隕鐵,重約60噸。中國隕鐵石之冠是新疆青河縣發現的「銀駱駝」,約重28噸。[1]
全世界已收集到4萬多塊隕石樣品,有各種樣式的。它們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鐵隕石(鐵鎳合金)和石鐵隕石(鐵和硅酸鹽混合物)。
隕石指墜落於地面的隕星殘體,由鐵、鎳、硅酸鹽等礦物質組成,亦稱隕星石。也指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在含碳量高的隕石中還發現了大量的氨、核酸、脂肪酸、色素和11種氨基酸等有機物,因此,人們認為地球生命的起源與隕石有相當大的關系。
人們在觀察中發現,在太陽系的行星,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有一條小行星帶,它就是隕石的故鄉,這些小行星在自己軌道運行,並不斷地發生著碰撞,有時就會被撞出軌道奔向地球,在進入大氣層時,與之摩擦發出光熱便是流星。流星進入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高壓與內部不平衡,便發生爆炸,就形成隕石雨。未燃盡者落到地球上,就成了隕石。人們先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現了一個深170米,直徑1240米的隕坑。在南極還有直徑達300公里的大隕坑。在大西洋中部竟發現了直徑達1000多公里的巨形隕坑。
科學家們說,我們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萬噸這樣的「禮物」。它們大多數在距地面10到40里的高空就已燃盡,即便落在地上也難找到。它們在宇宙中運行,由於沒有其它的保護,所以直接受到各種宇宙線的輻射和災變,而其本身的放射性加熱不能使它有較大的變化。所以它本身的記錄是可靠的。對於它的研究范圍有著相當廣闊的領域,比如高能物理,天體演變,地球化學,生命的起源。
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鐵隕石是非洲納米比亞的戈巴(Hoba)鐵隕石,重約60噸。其次是格林蘭的約角1號鐵隕石,重約33噸。我國新疆鐵隕石,重約28噸,是世界第三大鐵隕石。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是吉林隕石,以收集的樣品總重為2550公斤,吉林1號隕石,重1770公斤,是人類已收集的最大的石隕石塊體。
另外,還有一種隕石被稱為「玻璃隕石」。它呈黑色或墨綠色,有點象石頭,但不是石頭。有點象玻璃,但它是一種很特別的沒有結晶的玻璃狀物質。它的形狀五花八門,一般都不大,重量從幾克到幾十克。針對玻璃隕石的鑒定,主要依賴於樣品的發現地及其化學同位素特徵,以化學同位素特徵作為最終依據。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疑似玻璃隕石有幾十萬塊,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它們的分布有明顯的區域性,而導致區域性出現的成因還沒有定論。
資料來源:網路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