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腦癱兒童咀嚼不好怎麼鍛煉
對於不知配合的小年齡段患兒,建議做以下家庭訓練,以改善患兒的咀嚼、吞咽功能。
【一】促進口腔感覺訓練
對患兒口腔進行各種感覺刺激,使其能夠改善吞咽、咀嚼功能。方法包括:用冰塊對口唇及舌進行冷刺激;用刷子快速地對口周、口唇、下頜內側進行刺激;用手指拍打下頜中央部位及顳頜關節附近的皮膚;用各種各樣形狀的軟硬物體等對其口腔及舌進行刺激,以改善其口腔的感知覺;把食物送入口中時,增加湯匙下壓舌部的力量;給予感覺較強的食物,例如冷冷的食團,有觸感的食團(例如果凍),或有強烈酸甜苦辣味道的食團;在所給予的食物適合口腔器官發育的基礎上,盡量給予需要咀嚼的食團,藉助咀嚼運動增加口腔刺激;給予齶舌弓溫度觸覺刺激。另外,鼓勵患兒自己進食,家長逐 漸減少幫助,可使患兒得到更多的感覺刺激。
【二】進食訓練
腦癱患兒的進食訓練可以提高口腔諸器官的協調運動功能,這對構音運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說進食訓練是發音訓練的基礎。
(1)食物的選擇:在納食上,情況因食物形態而異。液體食物不必咀嚼,主要靠口唇將食物保持於口腔內,半固體食物取決於舌部運動,而固體食物則取決於門牙咀嚼及吞入咀嚼。應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選擇食物,首選糊狀食物,能較滿意地刺激觸、壓覺和唾液分泌,使吞咽變得容易,然後由糊狀→軟食→固體食物→正常飲食。食物的內容必須適合口腔器官的發育。
(2)姿勢與體位:進行進食訓練之前,必須讓患兒進行抑制原始反射姿勢的訓練。抑制原始反射的姿位,即髖關節屈曲90 ° ,骨盆與脊柱的位置保持正常狀態,緩慢活動頭部。降低頸部的緊張性,使頭部穩定在身體正中位置。
另外,進食的體位還因年齡、病情和食物的性狀而異,如小年齡兒進食糊狀和軟食訓練時宜採取抱姿。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至關重要,最好定時、定量,能坐位進食不要躺著進食,能在餐桌旁進食不要在床邊進食。
(3)訓練方法:輔導者可以將食物從頰部送至臼齒位置,輕輕地按壓一下,直到下頜上下運動2~3次後,輔導者將手離開食物,以誘發下頜的活動。
(4)進食提示:在患兒進食時使用適當的語言、手勢、身體姿勢等提示,以促進患兒的吞咽,幫助患兒減少吸入的危險。另外,在吞咽時要注意防止誤吸,因此,吞咽困難的患兒要在安靜環境下進食,避免分心影響吞咽。
(5)進食前後清潔口腔:患兒進食前後均需清潔口腔。吞咽障礙患兒口腔及咽部感覺、反射差,進食後殘留在口腔及咽部的食物不易清除干凈,容易隨呼吸進入呼吸道,導致進食後潛在的肺部感染;患兒正處於發育期,不注意口腔衛生,容易造成牙齒的損害,進一步影響進食功能。因此,進食後口腔與咽部的清潔對於吞咽障礙患者預防肺部感染是一項重要措施。
2. 口肌訓練方法
口肌訓練方法:
1、口腔按摩
通過按摩、揉、搓、彈、捏等手法,刺激穴位,從而使參與發音的各部分肌肉運動功能得到提高①按摩口輪 ②捏下頜 ③搓下巴 ④彈顴腮 ⑤揉面頰 ⑥輕拍面部
2、口肌運動訓練
唇部運動:使口部肌肉、關節協調完成
①A.將嘴巴張至最大(或說「啊」)停留3-5秒再放鬆。B.將嘴巴左右伸展(或說「一」)停留3-5秒再放鬆。 C.將嘴巴噘起呈現圓形(或說「嗚」)停留3-5秒再放鬆。 D.將嘴型從「啊」變成「一」(可不發出聲音)連續3-5次。 E.將嘴型從「一」變成「嗚」(可不發出聲音)連續3-5次。 F.將嘴型從「嗚」變成「啊」(可不發出聲音)連續3-5次。 G.將嘴型做出「啊——嗚」(可不發出聲音)連續變化3-5次。 H.將嘴巴用力閉緊吸住,並做出「啵」的聲音。(兒歌:詠鵝、小寶寶) I.將嘴唇向內用力吸,並做出小鳥叫聲。
②舌頭運動:充分調動舌部肌肉活動,使舌頭活動更靈活,能夠在發音時找到正確的位置。 A.將舌頭伸出,越長越好,停留3-5秒再做縮回放鬆。 B.以同樣的速度將舌頭伸出——縮回,連續3-5次。 C.將舌頭伸出,向右(左)舔嘴角,停留3-5秒再縮回放鬆。 D.將舌頭伸出,向右左嘴角連續移動3-5次。 E.將舌頭伸出,向上(下)舔嘴唇,停留3-5秒再縮回放鬆。
③下頜運動:提高在發音時下頜的控制能力 A.張口閉口 每天3次,每次5下,後期逐漸增加。B.左右移動 每天3次,每次左右3-5個來回,後期逐漸增加。C.前後移動 每天3次,每次前後3-5個來回,後期逐漸增加。D.上下叩齒 每天3次,每次堅持10-15下,後期逐漸增加。
④補償肌肉的訓練:用來補償穩定性弱的異常姿勢,阻礙活動性(如:喝水時壓扁吸管而不能喝進水,說明下顎骨穩定有困難,採取用力壓扁吸管來補償喝水的動作)
堅持下去,相信會有你想要的效果~
3. 著名播音主持打開口腔訓練方法
好聲音從打開口腔開始,打開口腔並非「張大嘴說話」,而是指發音時,口腔內壁肌肉綳起,呈「腔圓壁堅」的狀態,音波在口腔內能得到良好的共鳴,使發出的聲音圓潤響亮。口腔這個共鳴腔是人體發音共鳴腔中最容易控制的,打開口腔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簡稱「提、打、挺、松」。
1、提顴肌。
從上唇到顴骨的肌肉叫顴肌,發音時,顴肌提起,似興奮地要唱的感覺,又似笑的感覺,但這個笑,不是咧嘴笑。微笑著說話,可以走進聽眾的心靈。請記得,我們每次都微笑著說話,平時練習時,可以面對鏡子,多練習,多錄音來比較,進步會很快。
2、打牙關。
有人講話習慣不好,牙關很緊。兩頰肌肉鬆懶下掛(俗稱「拉著個臉」),這個樣子口腔必然不開,音色發悶、發扁,還會影響吐字的清晰度:打開牙關的動作要領是:說話時,上齶主動拾起,試想一口一口咬著大蘋果。20次×12組
3、挺軟齶。
是抬起上顎後部的動作,即軟齶部分向上用力,這個動作可以使口腔後部空間加大。挺軟齶的方法:可以用「半打哈欠的動作來體會。
4、松下巴。
在吐字發音過程中,下巴即下領向內微收,處於放鬆、從容的狀態,不能著意,更不能著力。方法是:一邊發出a音,一邊左右擺動我們的下巴,一次20x12組。
以上四點就是播音主持口腔訓練的 「提打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