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加強品質管控
導語:品質經營一方面要堅持以品質為中心的經營管理,以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去追求企業的效益和發展;另一方面強調品質管理要為企業的經營目標服務,要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針對經營的問題,用品質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去解決問題,不斷改進。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加強品質管控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產品設計與研發的質量管理
產品設計與研發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基礎。有關數據表明,產品質量其70%取決於設計。這是因為產滲塵氏品結構、產品性能、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產品交貨時間,加之人機關系、可維修性、可製造性等方面均是在設計這一時期形成的。另外,產品設計還直接影響著產品的使用壽命及周期成本。一般而言,企業對產品設計越重視,其業績則越佳。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要求,不斷改進與創新設計質量,做好產品研發過程中的管理工作,為產品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2.采購物資的質量控制
在物資采購環節,采購管理的作用不但可控製成本,還能從源頭上控制產品質量。在選擇供應商時,不但要考慮其價格高低,更需與有關部門對供應商的服務、競爭力、經營、管理與技術能力等方面加以評價與選定企業。在選擇好供應商後,還需定期評價供應商貨物品質與交貨情況。對於不合格的供應商需予以指導,使其改進。同時,在大批采購之前,相關人員應嚴格檢驗進料,以保證采購物資的有效性與合格性。在采購物資環節,企業應遵循「質量優先」原則,以降低服務費用,提高產品質量與價值。
3.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生產過程是產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企業應將事後質量檢驗變成事前預防,做好事前與事中控制,以提高質量管理的有效性。這就需要企業將生產過程中的各階段納入質量管理中,整合為系統化的質量管理體系。
(1)生產計劃階段。即做好生產之前的相關質量控制。加強營銷部門與倉儲部門、技術部門、生產部門的聯系,分析產品質量的影響因素,根據評估與需求來明確生產計劃,提前與供應商溝通;加強包裝材料、生產工藝、設施設備的驗證,以保證生產出優質產品。
(2)投料階段企業。相關部門應嚴格按照標准驗收物資供貨渠道、物資質量、標識、包裝等,做好在庫保管與出庫驗放工作,以避免物資混淆或損壞,從而符合生產質量需要。
(3)生產階段。這一環節主要是把握產品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建立質量控制點,對薄弱環節、關鍵部位進行特殊管理,控制好生產過程,確保產品質量。同時,加強不同生產環節的質檢工作:完善質檢機構,安排有關質檢設施與人員完善質檢制度;層層把關,責任分明,並將專檢、互檢、自檢加以整合;保證質檢機構權威等。
(4)注重售後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如構建客戶滿意度收集系統,以及時了解客戶對企業與產品的滿意度。
一、觀念的轉變
1、戴明說:「公司買不到高質量的方法,這一過程必須通過高級管理層達到」,一個公司的品質工作能否有效展開,與公司高層的支持密不可分。另外,就我的經驗來看,很多企業之所以會推行ISO9001,TS16949等,僅僅是出於獲取訂單的需要,是被動展開的`,以為通過認證,訂單就會源源而來,而從來不考慮體系是否有效。殊不知,推行ISO9001,TS16949的真正目的,是在於使體系健康發展和持續改進。
2、全過程質量管理,在設計-采購-生產-銷售-使用-服務全過程實行品質管理,並盡可能的運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潛在失效模式與後果分析,統計過程式控制制,產品質量先期策劃與控制計劃,生產件批准程序,測量系統分兄運析(並不一定要推行TS16949才能做這些),以防止缺陷的發生和減少缺陷發生的頻率。
3、全員性的品質管理,產品質量的保證不只是品質部的事。
4、用戶第一,樹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戶,服務對象就是用戶的觀念。
5、嚴格把關與積極預防相結合,以預防為主,「預防更勝於救火」品質部不應該只是疲於奔命的消防隊員。
6、質量管理過程中,多種控制手法相結合。如腦力激盪法,5Why分析法,QCC,品管七大手法的運用。
二、注意現場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現場質量,是指生產現場如何加強工藝管理,搞好檢驗工作,按照產品設計實際生叢散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也就是現場的製造質量,現場質量管理就是對製造質量及其相關工作質量的管理,其主要影響因素有人,機,物,法,環,測量等。現在有的企業加上了一個管理(Management)變成了6M1E,是很有道理的。
1、人--操作技能低,技術不熟練,不按作業指導書操作,品質意識不足,沒有做到自檢互檢等。
2、機--設備的保養不好,精度下降,沒有關鍵部件備件計劃等。
3、料--來料不符合要求,給後續生產造成困擾等。
4、工藝方法--加工方法不合理,工裝不準確等。
5、環境--溫濕度對可靠性,電氣性能的影響;燈光,雜訊等對員工的影響等。
6、測量--設備沒有定期校驗,精度及測量結果不準確;人員操作手法不一致等。
7、管理--朱蘭博士認為大部分質量問題都是管理層的錯誤而非工作層的技巧問題。總的來說,他認為管理層控制的缺陷占所有質量問題的80%還要多。
三、現場質量管理要點
1、加強工藝管理,持續改進工藝使製造過程始終處於穩定的受控狀態。
2、合理選擇檢驗方式和方法,首檢+巡檢+抽檢+定點檢驗相結合。
3、加強品質意識的宣導,使品質觀念深入人心。
4、建立一個組織架構完善,人員訓練有素的品保隊伍,並依據生產規模配置品保人力。
5、及時掌握質量動態,深入現場,以現場為中心。
6、及時對不良品進行統計分析,沒有找到責任人和原因「不放過」;沒有提出防患措施「不放過」;當事人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
7、工序控制,做好重點工位的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
8、落實搞好5S工作,干凈整潔的工作環境,是進行質量管理的基礎和前提。
9、加強員工工作技能的培訓,並使培訓落到實處,而不是流於形式。
B. 質量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導語:對於社會來說,企業注重產品質量管理工作是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樣也會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從而有助於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有助於企業發展壯大。對於控制產品質量管理的關鍵部門和人員,要嚴格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要求,以嚴謹負責的態度進行嚴格把關,保證公司的質量管理政策很好的落實。
1、計劃(plan)階段:包括四個步驟,即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對策。
2、執行(do)階段:按照制定的對策實施,並收集相應的數據。
3、檢查(check)階段:檢查取得的效果,對改進的效果進行評價,看實際結果與原定目標是否吻合。
4、處理(Aact)階段:包括兩個步驟:即制定鞏固措施,防止問題發生;提出遺留問題和下一步打算。
常用的方法:
(1)統計調查表法。是利用專門設計的統計表對質量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質量狀態的一種方法。
(2)分層法。是將調查收集的原始數據,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質進行分組、整理的分析方法。
(3)排列圖法。是利用排列圖尋找影響質量主次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4)因果分析圖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圖來系統整理分析某個質量問題(結果)與其產生原因之間關系的有效工具。
(5)直方圖法。它是將收集到的質量數據進行分組整理,繪製成頻數分布直方圖,用以描述質量分布狀態的一種分析方法。
(6)控制圖。用途主要有兩個:過程分析,即分析生產過程是否穩定。過程式控制制,即控制生產過程質量狀態。
(7)相關圖。在質量控制中它是用來顯示兩種質量數據之間關系的一種圖形。
質量管理常用統計方法
1.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
又稱為初級統計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分層法、調查表、控制圖、因果圖、相關圖、排列圖、直方圖,即所謂的“qc7種工具”。運用這些工具,可以從經常變化的'生產過程中,系統地收集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各種數據,並用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和分析,進而畫出各種圖表,計算某些數據指標,從中找出質量變化的規律,實現對質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石川馨曾說過,企業內95%的質量管理問題,可通過企業全體人員活用這7種工具而得到解決。全面質量管理的推行,也離不開企業各級、各部門人員對這些工具的掌握。
2.中級統計管理方法
包括抽樣調查方法、抽樣檢驗方法、功能檢查方法、試驗計劃法等。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業全體人員都掌握,主要是有關技術人員和質量管理部門的人使用。
3.高級統計管理方法
包括高級試驗計劃法和多變數解析法。這些方法主要用於復雜的工程解析和質量解析,而且要藉助於計算機手段,通常只是專業人員使用這些方法。
統計管理方法是進行質量控制的有效工具,但在應用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否則的話就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這些問題主要是:
①數據有誤。數據有誤可能是兩種原因造成的,一是人為地使用有誤數據,二是未真正地掌握統計方法;
②數據的採集方法不正確。如果抽樣方法本身有誤,則其後的分析方法再正確也是無用的;
③數據的記錄、抄寫有誤;
④異常值的處理。通常在生產過程中取得的數據總是含有一些異常值的,它們會導致分析結果有誤。
三鹿問題奶粉事件
2008年9月初,不斷有媒體報道嬰幼兒患腎結石的病例且多數食用過三鹿的奶粉,三鹿集團被懷疑與嬰幼兒患結石有關。經過調查,2008年9月11日晚,三鹿集團聲明其2008年8月6日前出廠的嬰幼兒奶粉受到污染,市場上大約有700噸,並決定召回受污染的奶粉。這是三鹿集團首次公開承認自己的奶粉有問題,“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由此開端。2008年9月16日,22家嬰幼兒奶粉廠家69個批次的產品被檢出三聚氰胺,伊利、蒙牛、光明等榜上有名,至2008年9月19日9時,全國下架退市的問題奶粉已達3215.1噸。至此,“三鹿問題奶粉”事件波及整個乳製品行業。“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共造成全國29.4萬余患兒致病,至少有6643名重患嬰幼兒,三名嬰幼兒因此死亡。
三鹿集團因此破產,問題奶粉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行業遭受的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難以估量。其一期的損害賠償數額巨大,重患嬰幼兒的後遺症問題仍難以確定。受“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影響,中國2008年10月乳製品出口量銳減9成多,其中奶粉更是成為乳製品中出口下降幅度最大的品種,10月出口同比下降99.2%。
企業質量管理問題分析:首先,由於近年來我國乳製品行業擴張過快導致企業奶源短缺與質量過低是這次事件爆發的根源。2007年全國奶類總產量3633.4萬噸,是2000年的4倍之多,年均增長21.7%。一方面是乳製品行業的快速擴張,另一方面卻是整個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一些省份產能過剩40%到50%都很普遍。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必然導致企業奶源短缺、質量過低。在2007年到2008年奶源出現短缺的時候,企業為了保證生產就降低了對原料乳的質量要求,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趁認為加入三聚氰胺,這樣一來可以通過檢驗,一來可以虛增奶量。
對於社會來說,企業注重產品質量管理工作是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樣也會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從而有助於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有助於企業發展壯大。對於控制產品質量管理的關鍵部門和人員,要嚴格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要求,以嚴謹負責的態度進行嚴格把關,保證公司的質量管理政策很好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