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中葯的炮製方法分為五大類,分別是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製法。
1.修制:主要指純凈葯材、粉碎葯材、切制葯材。純凈是採用手工或機械挑、篩、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雜質和非葯用部分。粉碎是採用搗、碾、研、磨、銼等方法,改變葯物外形,使其符合調劑、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切制是採用手工或機械切、鍘的方法,把葯物切成片、段、絲、塊等各種形狀,以便於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葯物的調劑使用。
2.水制: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製法有漂洗、浸泡、悶潤等,目的是清潔葯物,軟化葯物,調整葯性。
3.火制:將葯物經火加熱處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炒是將葯物置鍋中不斷翻動,以便於粉碎加工,並具有緩和葯性的作用。炙是用液體輔料拌炒葯物,能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煅是將葯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葯物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煨是用濕麵粉或濕紙包裹葯物,置熱火炭中加熱的方法,可減少烈性和副作用。
4.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製方法。主要有蒸、煮等。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熱葯物,有增強療效,緩和葯性的作用。煮是將水或液體輔料同葯物共同加熱,可增強療效,減低副作用。
5.其他製法:制霜、發酵、精製、葯拌。其目的是改變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療效,減少毒性或副作用。
2.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炮製方法是歷代逐漸發展和充實起來的,參酌前人的記載,根據現代實際炮製經驗,炮製法大致可分為五類。
1.修制:
(1)純凈處理:採用挑、揀、簸、篩、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葯用部分,葯物清潔純凈。如揀去合歡花中的枝、葉,刷除枇杷葉、石葦葉背西的絨毛,颳去厚朴、肉的粗皮等。
(2)粉碎處理: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使葯物粉碎,以符合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如牡蠣、龍骨搗碎便於煎煮,川貝母搗粉便於吞服;犀角、羚羊角鎊成薄片,或銼成粉末,便於制劑和服用。
(3)切制處理: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葯物切製成一定的規格,使葯物有效成分易於浴出,並便於進行其他炮製,也利於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根據葯材的性質和醫療需要,切片有很多規格。如天麻、檳榔宜切薄片,澤瀉、白術宜切厚片,黃芪、雞血藤宜切斜片,白芍、甘草宜切圓片,肉桂、厚朴宜切圓碟片,桑白皮、枇杷葉宜切絲,白茅根、麻黃宜鍘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塊等。
2.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葯材的方法稱為水製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潔葯物、軟化葯物、調整葯性。常用的有淋、洗、泡、漂、浸、潤、水飛等。這里介紹三種常用的方法。
(1)潤:又稱悶或伏。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加工時的氣溫、工具,用淋潤、洗潤、泡潤、浸潤、晾潤、蓋潤、伏潤、露潤、包潤、復潤、雙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徐徐入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葯效的前提下,使葯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如淋潤荊芥,泡潤檳榔,酒洗潤當歸,薑汁浸潤厚朴,伏潤天麻,蓋潤大黃等。(2)漂:將葯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稱為漂。如將昆布、海藻、鹽附子漂去鹽分,紫河車漂去腥味等。
(3)水飛:系借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葯材極細粉未的方法。將不溶於水的葯材粉碎後置乳缽或碾槽內加水共研,大量生產則用球磨機研磨,再加入多量的水,攪拌,較粗的粉粒即下沉,細粉混懸於水中,傾出;粗粒再飛再研。傾出的混懸液沉澱後,分出,乾燥即成極細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既細,又減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飛揚損失。常用於礦物類、貝甲類葯物的制粉。如飛硃砂,飛爐甘石,飛雄黃等。
3.火制:
(1)炒:有炒黃、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炒黃、炒焦使葯物易於粉碎加工,並緩和葯性;種子類葯物炒後則煎煮時有效成分易於溶出。炒炭能緩和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強其收斂止血的功效。還有拌固體輔料如土、麩、米炒的,可減少葯物的刺激性,增強療效,如土炒白術、麩炒枳殼、米炒斑蝥等。與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習稱燙,葯物受熱均勻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或便於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膠等。
(2)炙:用液體輔料拌炒葯物,使輔料滲入葯物組織內部,以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的炮製方法稱為炙。通常使用的液體輔料有蜜、酒、醋、薑汁、鹽水、童便等。如蜜制黃芪、甘草可增強補中益氣作用;蜜炙百部、款冬花可增強潤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可增強活血之功;醋炙香附可增強疏肝止痛之效;鹽炙杜仲可增強補腎功能;酒炙常山可減輕催吐作用等。
(3)煅:將葯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堅硬的礦物葯或貝殼類葯多直接用火煅燒,以煅至紅透為度,如紫石英、海蛤殼等。間接煅是置葯物於耐火容器中密閉煅燒,至容器底部紅透為度,如制血餘炭、陳棕炭等。
(4)煨:利用濕麵粉或濕紙包裹葯物,置熱火灰中加熱至面或紙焦黑為度,可減輕葯物的烈性和副作用,如煨生薑、煨甘遂、煨肉豆寇等。
4. 水火共制 :
(1)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葯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可減低毒性,酒煮黃芩可增強清肺熱的功效。
(2)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葯物的方法。如酒蒸大黃可緩和瀉下作用。有些葯物經反復蒸、曬,才能獲得適合醫療需要的作用。如何首烏經反復蒸曬後不再有瀉下力而能補肝腎、益精血。
(3)淬:是將葯物燃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輔料極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4)潬: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於類葯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類葯物的乾燥處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馬齒苑、天門冬以便於曬干貯存。
3. 中葯炮製方法一般分為哪四類
中葯炮製的常見方法
1、修治:
包括純凈、粉碎、切制三道工序。
2、水制:
用水或其他輔料處理葯材的方法。目的主要是清潔葯物、除去雜質、軟化葯物、便於切制、降低毒性及調整葯性。常見的方法有:漂洗、悶、潤、浸泡、噴灑、水飛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火制:
是將葯物經火加熱處理的方法。可分為:炒、炙、燙、煅、煨、炮、撩、烘8種。
4、水火共制:
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還要加輔料。包括煮、蒸、燉、淬等。
5、其他製法:
制霜、發酵、精製、葯拌。
常用中葯加工與炮製技術主要包括對原葯材凈制、切制、炮製(炒葯,炙葯,煅葯,蒸煮焯法,發酵、制霜法及其他製法等)三個環節。
炮製是中葯傳統制葯技術的集中體現和核心,經炮製後的葯物,葯效得到提高,毒副作用降低,且方便存儲,是中醫臨床用葯的必備工序。傳統的炮製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炮、煅、浸、飛等。例如,蒸,分為清蒸、酒浸蒸、葯汁蒸;煮,分為鹽水煮、甘草水煮、黑豆汁煮;炙,分為蜜炙、酥蜜炙、豬脂炙、葯汁塗炙;浸,分為鹽水浸、蜜水浸、米泔水浸、漿水浸、葯汁浸、酒浸、醋浸等。
4.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1)水製法 能使葯物達到潔凈、柔軟、便於加工,並能減低葯物毒性、烈性及不良氣味。包括洗、漂、泡、潰、水飛等法。
(2)火製法 是把葯物直接或間接放置火上炮製以達乾燥、鬆脆、焦黃或炭化之目的。
炒:有清炒及輔料炒。清炒是將葯物放鍋內拌炒,由於使用目的不同,有炒黃、炒焦、炒炭之分。炒黃、炒焦之葯物有焦香味道,以增強健脾開胃之力或改善葯物之偏。炒炭的葯物可增強收斂止血之功,如荊芥炭。輔料炒是加輔料同炒,如土炒白術,醋炒柴胡等。其目的是增強葯性,更好地發揮療效。
炙:與輔料炒無多大區別,一般多將用蜜炒的叫炙。如炙甘草、炙黃芪。
煅:是將葯物直接或間接放在火上煅燒,使其鬆脆易於粉碎。多適用於礦石類或貝殼類葯物。
煨:是將葯物裹上濕紙或麵糊,埋於灰內或置於文火上烘烤,以紙或麵糊表面焦黑為度,冷卻後剝除紙或麵糊使用。目的是利用紙或麵糊吸收葯物中的部分油質,以減低葯物的刺激性,並增強葯物療效,如煨木香。
炮:是將葯物放入砂中加熱,炒至焦黃爆烈,便於加工,並增強其溫燥之性,同時能使葯物毒性降低,如炮附子、炮姜。
(3)水火同製法 包括蒸、煮、單三種方法。其目的是改變葯性、增強療效。
5.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中葯炮製是中葯使用前,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使葯物純凈乾燥,減少毒性,能夠增加葯物的療效以及改變葯物的葯性,便於調劑或者制劑時使用。中葯炮製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漂、洗、漬、泡、水飛、煅、煨、炒、炮。中葯泡製的方法是臨床用葯經驗的總結,炮製的效果直接影響到葯物的療效,所以要認真的去對待。在這里就不一一的闡述,可以查閱一些資料。首先患者要准備好砂鍋或者是瓦罐,在炮製中葯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是用銅的或者是鐵的鍋,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就會影響葯物效果。姜砂鍋清洗干凈以後,加入適量清水,然後將中葯放入鍋里邊泡製半個小時左右。加入的水量漫過葯物就可以,再炮製30分鍾以後,可以使用大火燒開,然後轉為小火熬煮半小時就可以了。
6. 中葯材炮製加工的方法有哪些
中葯加工炮製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如下幾類:
1、炒制:將葯物在鍋內加熱,不絕翻炒至一定要求的方法。
清炒:不加輔料,根據炒的時間和溫度分為炒黃、炒焦、炒炭三種。炒黃系用文火將葯材炒至表面微黃或能嗅到葯材固有的氣味為度。如杏仁、芡實、蓮子、遠志、棗仁等。炒焦系將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如焦楂、焦神曲、焦白術、焦梔子等。炒炭系用武火將葯材表面炒至黑色,內部焦褐色時,噴淋清水,稍干即可出鍋,傾於水濕的竹扁上,攤開,涼透方可包裝。如地榆炭、側柏炭、杜仲炭、貫眾炭等。
麩炒:先將鍋加熱,撒入一定量的麩皮(每kg葯材用0.4kg左右),至冒煙時加入葯材,不斷翻炒,炒至葯材表面微黃色,取出,篩去麩皮即可。如白術、山葯、枳殼、三棱等。
土炒:用灶心土打碎,用量約為葯材重的30%左右。置鍋內炒至輕松後,加入葯材,不斷翻炒至葯材表面掛勻土色,取出,篩去土粉即可。如白術、山葯、白芍等。
米炒:將米倒入用水噴濕的鍋內,加熱使米貼附於鍋底,俟冒煙時,倒入葯材輕輕翻炒至葯材變色,取出,篩去米粒即可。用量約為葯材重的40%左右。如米炒沙參、丹參等。
2、燙制:將葯材加熱炒燙,溫度比炒法高而受熱均勻。通常有三種:
砂燙:將砂子置鍋內炒熱,再將砂堆扒一坑,放進打成大塊的葯材,埋起,稍後,進行翻炒,至葯材表面鼓起或酥脆為度,揀出葯材或入醋中淬過,晾涼即可。如龜板、鱉甲、山甲、刺蝟皮、狗脊、毛薑、馬錢子等。
蛤粉燙:取蛤粉依砂燙法,燙至鼓起即可。如阿膠、魚鰾等。
蒲黃燙:取蒲黃依砂燙法,燙至鼓起即可。如阿膠珠。
3、煅制:將葯材用火煅燒,通常分兩種:
直火煅:將葯材放在木炭或焦炭無煙爐上煅紅透,取出即可。如龍骨、龍齒、貝殼類、金石類等。
悶煅:將葯材置鍋內,再覆一鍋,接合處用黃泥封固,上壓重物,在上面鍋底粘一白紙,加熱煅至白紙呈焦黃色為度。如生地炭、燈芯炭、棕炭、血餘炭等。
4、煨制:將葯材用濕麵粉包裹,在炒熱的滑石粉鍋內煨至表面焦黃為度。或用濕紙層層包裹葯材,加熱除去部分油分。如煨木香、煨肉蔻等。
5、燎:將葯材在火焰上短時加熱,使葯材表面焦化而內部不受影響。如燎鹿茸等。
6、炮:將葯材埋在熱炭中,炮至鼓起爆裂為度。或置高熱的鍋中,急炒至表面焦黃、鼓裂為度。如炮姜。
7、炙:將葯材與液體輔料共同加熱,使輔料炙入葯材組織內的加工方法。
▲蜜炙:將蜂蜜置鍋內加適量清水攪拌,加熱熔化,待蜜煉至冒花時,即可放入葯材,不斷翻拌,炒至蜜汁吸凈,以不粘手為度。或先將煉蜜加30~40%的開水稀釋後,與凈葯材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蜜汁吸盡,以不粘手為度。用蜜量應根據葯材的性質、質地、體積的不同,一般在葯材量的15~35%左右。
▲酥炙:通常用油脂將葯材炙酥的方法。例如羊脂油拌炒淫羊藿。用植物油炸動物骨及馬錢子等。
▲酒炙:將葯材放盆內,加葯材重的30~40%的黃酒,拌勻,待酒被吸盡後,再置鍋內,中火加熱,不斷翻炒,炒至微黃色即可。
▲醋炙:操作方法同酒炙,醋的用量為葯材重的15~30%左右。
▲鹽水炙:一般每kg葯材用鹽10~20g,加適量水化開,以能拌勻葯材為度。操作方法同酒炙。
▲薑汁炙:取生薑加少量水,榨汁,再將葯材用薑汁拌勻,稍悶,入鍋,文火炒至表面微黃色。或先將葯材炒熱,隨後,邊炒邊將薑汁均勻地噴灑在葯物上,至表面微黃色即可。用量一般為葯材重的25%左右。
▲米泔水炙:取第二次淘米水與葯材拌勻,稍悶,入鍋炒至微黃色即可。用量一般為葯材重的20~30%。
8、其他方法:
▲豆腐制:取豆腐一塊,中間挖一孔,填進葯物,仍用豆腐封好。入瓷盤中上屜蒸至豆腐發硬,取出即可。
▲酒蒸:葯材與20%左右量的黃酒拌勻,上屜蒸至葯材黑色即可。
▲拌:將硃砂等葯粉與其他葯材拌勻即可。
▲淬:葯材經煅制紅透,立即投入黃酒或醋中,使之酥碎的方法。
7.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中葯的炮製方法主要是包括三種。1、水製法。水製法往往用洗、泡、淋、潤、飄幾種方法。2、火製法。火製法則用炒、炙、煅,煨的方式。3、其他方法。中葯的炮製還有煅、煨、燀、煮、蒸、制霜、發酵、發芽、水飛等製作方法。中葯經過炮製可以使葯物更加純凈、佐制葯物的葯性、去除異味、改變葯效、避免蟲蛀、利於收藏、減弱或消除葯物的毒性或者烈性等,炮製的效果直接影響到葯物的療效。臨床中需要根據病情來選擇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