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生態修復方法有哪些

生態修復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7-10 20:00:19

『壹』 城市景觀水體的生態修復方法

城市景觀水體的生態修復方法有很多,特性各異,不同場合相應採用的治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常見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化學法、生物法、吸附法、離子法、掩蓋法等,以下對各工藝作簡要對比介紹。
1、化學法
化學法主要是利用化學介質(NaOH、高錳酸鉀或NaClO等)與H2S、NH3等無機類致臭成分進行反應,同時,具有氧化性的化學葯劑可一定程度氧化一些不穩定的致臭化學基團,從而達到除臭目的。化學法具有耐沖擊負荷強,可間歇工作,工作方式靈活等特點,同時化學法對H2S、NH3等的吸收比較徹底,速度快。
2、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氨氣、硫化氫、硫醇、硫醚等惡臭物質,使之成為穩定的氧化產物,從而達到無臭化、無害化的一種工藝方法,即不產生二次污染。這種方法能夠將惡臭氣體成分溶解吸收,同時能結合微生物的降解作用進行處理。被降解的臭氣成分首先溶解於水中,再轉移到微生物體內,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而被降解。
由於不同污水處理廠(站)惡臭氣體的成分都可能相差很大,因此,在菌種的篩選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到惡臭氣體成分的復雜性,並針對不同種類的惡臭氣體,正確的選擇菌種。目前,已經用於除臭工程的菌種種類有:硫化細菌、氨氧化細菌、芽孢菌、假單胞菌等20餘種。
3、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分子篩、特質硅膠、特製樹脂等多孔介質吸附致臭物質,達到除臭的目的。目前除臭領域最廣泛的吸附材料是活性炭,活性炭的多孔結構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積,從而使其非常容易達到吸收收集雜質的目的。由於活性炭吸附劑表面存在著未平衡和未飽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學鍵力,因此當此固體表面與氣體接觸時,就能吸引氣體分子,使其濃聚並保持在固體表面,使其與氣體混合物分離,達到除臭目的。
4、離子除臭法
當帶電高能顆粒碰撞到中性的氧分子時,它使氧分子中的氧原子失去了電子。變成正極基本離子,而釋放的電子在瞬間與另一中性分子結合,形成具有強氧化性負氧離子,這些強氧化性離子可一定程度氧化一些不穩定的致臭化學基團,從而達到除臭目的。同時,離子對污染的空氣起到有效的消毒和殺菌作用。
5、植物液噴淋法
植物液噴淋除臭是運用不同的濕法噴灑技術經專用噴霧機噴灑成霧狀,在特定的空間內擴散液滴。在液滴中的有效除臭分子中間含有具有生物活性、化學活性、共軛雙鍵等活性基團,可以一定程度與不同的惡臭物質發生反應,同時植物液的香氣可掩蓋惡臭分子氣味,從而達到除臭目的,發揮有效的空氣凈化作用。

『貳』 常見的生態修復方法

廣義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技術方法
(1) 退化坡面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退化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少施化肥,增施農家肥料;種植綠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種;輪作、套作,間種、混種;減少化學防治,增加生物防治;植等高植物籬等。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 在封禁的基礎上,補種鄉土樹種、草種。封禁時間的長短因生態系統類型、受損程度、氣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喬木林、灌木林、草地生態系統可分別為8年以上、5~8年、3~5年。 (2) 退化河流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在土壤侵蝕地區,導致河流退化的驅動力主要有修路、開礦、樵採、河岸放牧、化肥與農葯的面源污染、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點源污染、過度捕魚等,對由於這些驅動力所導致的退化河流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最重要的是要減輕或解除導致河流生態系統退化的驅動力,讓河流休養生息。
(3) 內陸河流域退化綠洲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實施生態應急補水工程,至少要滿足天然綠洲生態系統最小生態需水量;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適當減少人工綠洲面積,使人工綠洲和天然綠洲面積比例調整到1:1左右。
(4) 退化水庫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對退化水庫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可採取與退化河流生態系統相同的方法。
(5) 退化礦山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該生態系統的土壤、植物等組分完全受損,缺乏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對這種嚴重退化的生態進行生態修復,可採取的方法有:覆蓋土壤,對土壤進行物理處理,添加營養物質,去除有害物質,種植適應性強的先鋒樹種或草種、間種鄉土樹種或草種。移動圖冊
狹義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技術方法
(1)生態自然修復的基本技術方法是封禁法。該方法適用於受損程度較輕的生態系統。
(2)自然和人工共同修復生態的基本技術方法是「封禁+補種」法。該方法適用於受損程度較重的生態系統。
水土保持是土壤侵蝕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提出與實施是水土保持工作理念的重大創新,但水土保持生態修復不應局限於當前的狹義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應從狹義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向廣義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轉變。即使實現了這樣的轉變,水土保持生態修復也只是水土保持流域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造林種草等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更不能替代坡改梯、淤地壩、谷坊、小型水庫、蓄水池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叄』 生態修復措施

規劃區降水量較多、水熱條件較好,只要消除人為因素干擾,絕大多數水土流失地都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恢復植被。在植被較好、輕度水土流失為主的典型小流域,開展水土保持治理應以生態修復為主,工程措施為輔,側重於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修復措施主要包括封育管護、能源替代、舍飼養畜、生態移民等。

5.5.4.1 封育管護

封育管護是恢復林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溝壑治理技術》(GB/T16453.3—2008)標准,在有水土流失的疏幼林地、新造未成立林、灌木林地實行封禁管護措施,通過封禁治理,恢復林草植被,提高林草效益。

項目區封禁治理措施主要包括:落實管護人員,設置網圍欄,設立封禁標牌,對現有疏林地進行補植。封育管護措施還包括:按1km2落實1名管護人員,在每個小流域封禁區域顯著位置按2km2設置1個封禁標牌,並在適當地段設置網圍欄,劃定禁伐禁牧區,有效地阻止人畜進入,真正起到封禁預期效果。並有計劃加強管護人員技術培訓,提高撫育管理水平,保證封禁治理成果。同時要發展沼氣,以氣代燃料,進行生態移民等措施,減輕人為活動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加快封禁區域內植被的恢復速度,改善整個項目區的生態環境。

5.5.4.2 能源替代

農村可利用的能源有農作物秸稈,薪柴、煤炭、電能和太陽能,要因地制宜地發展沼氣等能源保護現有植被,為生態修復創造條件。

根據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水源區調查,建一座8~10m3的沼氣池,戶均年產沼氣300m3,一年可節約柴草2.5 t,相當於0.33hm2薪炭林一年的生長量,使用清潔的沼氣能源,可有效地解決農村因燒柴而毀樹伐木的問題,保護森林資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山川秀美。故本規劃能源替代措施主要為發展沼氣池和省柴灶,主要布設在封育管護區內以薪柴為主要生活用能的農戶,同時在該規劃區要加強封育管護措施,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

5.5.4.3 舍飼養畜

舍飼養畜是改變傳統生產方式的重要內容之一,要解決好水源區牲畜的安置問題。

根據項目區養畜習慣和畜群結構調整方向,結合規劃養畜規模,採取聯戶或單戶的方式統一標准建設畜舍。畜舍主要布設在封育管護和項目區內有散養牲畜習慣的自然村莊。

以小流域為單元建設小流域水保治理措施防治標准體系,對水源區水源涵養、保持良好水質、保持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南水北調工程效益充分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但小流域水保治理工程是一項涉及面廣、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要保證規劃目標的實現,規劃區各縣市必須加強領導和組織協調;制定並完善水源地保護法規,嚴格制度建設;加強項目建設的協調和運行管理;各級執法部門加強執法監督;提高科技支撐力量,做好技術培訓;依託省級水土保持監測部門進行生態監測等多項規劃保障措施,以確保小流域防治措施治理效益的發揮和治理目標的實現。

『肆』 養殖環境生物修復方法有哪些

根據養殖環境生態修復的技術特點,主要分為物理修復、化學修復和生物修復。

(1)物理修復物理修復是指利用各種材料或機械對水產養殖環境起到物理作用,從而達到環境修復的目的。常用的物理修復技術包括水交換、曝氣、篩網、沸石粉和麥飯石粉等吸附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底泥上放置復蓋網,將污染底泥與水體隔離,防止底泥污染物轉移到水體的掩蓋法等。

(2)化學修復化學修復是利用化學制劑與污染物發生氧化、恢復、沉澱、聚合等反應,使污染物從養殖環境中分離或分解成無毒無害的化學形態。水產養殖業廣泛應用水質改良劑、水質消毒劑。過氧化氫氧化能力強,能夠迅速更新池底的化學恢復狀態,減少氨氮量,降低化學消耗氧量,使池水迅速增加氧量,是無毒、無害、無污染的良好去污增氧劑。使用二氧化碳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氧化碳具有很好的水質凈化能力,可以增加水環境中的溶解氧氣,降低化學氧氣消耗量和氨氮值,減體富含營養,有效預防水產養殖中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化學修復劑容易產生有害的二次生產物,使水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惡化,容易引起水產品質量的退化。

(3)生物修復生物修復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在環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質濃度完全無害化,使污染的環境部分或完全恢復原狀的過程。利用生物(天然或接種),通過工程措施為生物生長和繁殖提供必要條件,加快污染物的分解和去除。包括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吸收、分解、轉化土壤和水體中的污染物,將污染物的濃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毒無害的物質,穩定污染物,減少向周邊環境的擴散。它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水體修復技術,與傳統物理和化學修復相比費用低、時間短、凈化徹底、不易產生二次污染、不危害養殖生物、不破壞生態平衡等諸多優點。在我國水產領域,應用微生物分解技術消除養殖水體底泥中有機污染物取得了良好進展。

二、生物修復按修復主體可分為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動物修復三類。

(1)微生物修復。這是目前最主要的生物修復方法。其原理是在有氧或無氧的條件下,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機物或其他污染物,釋放氮、磷等營養鹽,通過分泌或代謝產物影響水中的藻類相。可用於生物修復的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和原生動物三種,在水產養殖中應用的常見品種有光合細菌、芽孢桿菌、弧、硝化細菌等。復合微生物制劑由多種有益菌組成,利用各種微生物的協同作用,可以更快、更全面分解各種污染物,更有效地抑制養殖水體中有害藻類的過度繁殖,對環境的適應性也很強。

(2)植物修復。主要利用植物吸收營養鹽,釋放氧氣。利用植物吸收水體營養鹽時,要保證被吸收的營養鹽不會引起二次污染,再次進入人們的循環。目前,各地已開始在養殖水體中栽培沉水管束植物,如伊樂藻、苦草、輪葉藻、保草等河溝、池塘內栽培菱、蓮藕、藤白、稠、慈姑等水生蔬菜的海水狀況更加惡化,水產品質量也容易退化。

(3)生物修復生物修復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在環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質濃度完全無害化,使污染的環境部分或完全恢復原狀的過程。利用生物(天然或接種),通過工程措施為生物生長和繁殖提供必要條件,加快污染物的分解和去除。包括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吸收、分解、轉化土壤和水體中的污染物,將污染物的濃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毒無害的物質,穩定污染物,減少向周邊環境的擴散。它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水體修復技術,與傳統物理和化學修復相比費用低、時間短、凈化徹底、不易產生二次污染、不危害養殖生物、不破壞生態平衡等諸多優點。在我國水產領域,應用微生物分解技術消除養殖水體底泥中有機污染物取得了良好進展。

『伍』 生態修復的基本形式是什麼

答:一、生態修復的基本形式

生態修復的基本形式是植物修復。

二、生態修復的基本方式

根據生態修復的作用原理,生態修復可以有以下幾種修復方式:

1、生物修復:是生態修復的基礎,生物修復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以下3個方面,即微生物活性、污染物特性和環境狀況。

2、物理與化學修復:是生態修復的構成要素,通常,為了節省環境治理的成本,物理修復或化學修復往往作為生物修復的前處理階段。

3、植物修復:是生態修復的基本形式,總的來看,植物修復幾乎包括了生態修復的所有機制,是生態修復的基本形式。

閱讀全文

與生態修復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餐墊套裝鉤針編織方法視頻 瀏覽:150
火影忍者手游快速得忍者方法 瀏覽:947
排卵監測方法有哪些 瀏覽:741
採用專一抗體檢測的方法 瀏覽:788
狗偽狂犬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183
兒童的燒傷面積計算方法 瀏覽:328
滿堂腳手架扣件計算方法 瀏覽:692
大苗多肉的種植方法 瀏覽:980
哺乳下奶的正確方法 瀏覽:812
羽毛球穿線方法及視頻 瀏覽:971
水電開槽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24
我知道了微信的方法是怎麼寫 瀏覽:223
手剎調整的正確方法 瀏覽:771
抖音零基礎快速漲粉方法 瀏覽:321
工作方法簡單粗糙的原因分析 瀏覽:983
橢圓周長下料最簡單方法 瀏覽:809
遊人容量的計算方法 瀏覽:45
怎麼用最簡單的方法做奧特曼卡冊 瀏覽:860
電火花檢漏儀使用方法 瀏覽:450
總肩寬怎麼量的正確方法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