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人才選拔制度除了科舉還有哪些方式
從古至今,人才選拔制度都是國家發現人才、選拔使用人才的重要標志。商周時期,在人才選擇上,除了原有貴族中推薦、國家選拔之外,也特別注重品行和實際能力。在人才使用上,也是不拘一格,因為人才關繫到國家成敗,關繫到事業發展的前途。
魏國法家人物衛鞅,也來到秦國。在對秦國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變法策略。經過與秦孝公的交流與審核,衛鞅治國方略最終被採納,並得以貫徹實施。衛鞅之法,直接促成了秦國由弱變強,最終一統天下。
秦漢以後的察舉制、科舉制,都是在這些人才選拔經驗的基礎之上。慢慢形成的人才選拔制度。尤其是科舉制,影響至今。我們現在招募公務員、選拔各類人才,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的。
所以說,古代人才選拔制度,除了科舉取士之外,還有察舉、推薦、訪賢等多種形式。
B. 古代是如何選拔人才的都用哪些方式評測
飛鴻曾在市級部門機關任人事教育科長多年的經歷,對現階段人才選撥機制相對熟悉,對古代選人用人機制也有所了解,現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古代是如何選拔優秀人才的,增進一下大家對古人選拔人才的了解。古代中國的人才選拔方法一共經歷了世官制、世卿世祿制、帝王直接發現制、推薦自薦制、軍功事功提拔制、鄉舉里選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制度。這些人才選拔制度是為了滿足當時王朝統治者的需要,與當時歷史環境是相適應的。
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又稱世卿世祿制,主要存在於夏、商、周時期。它通過家族血緣關系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將官職限定在貴族范圍內,由貴胄子弟世代繼承祖上的權位。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是歷史的進步,其產生的根源在於生產力的發展。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就是相當於地方長官從民間或者底下人才的推薦,這個既要看自己的運氣還要看自己的實力,機會來了你沒那個能力豈不是白搭。
察舉制,主要以「德、才」作為選拔人才的依據,以孝廉為重要考核科目。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才子遍布天下,為君者不用自己去選拔就不斷有才子送上門來「毛遂自薦」,當然也不乏有名之士被君侯爭相邀請的。所以人才可以憑借自己的名被選拔或者通過自己的嘴去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