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膽道疾病首選的檢查方法是
B超是膽道疾病檢查的首選方式,是一種安全、快速、簡便、經濟而准確的檢查方法,能夠檢出直徑在2mm以上的結石,診斷准確率可以達到95%以上;肝外膽管結石的准確率可以達到80%左右。不過,由於膽總管下段常因胃腸道氣體受到干擾,檢查准確率也會下降;肝內膽管結石准確率較高,可以達到90%。彩超還可以用於鑒別黃疸,對於黃疸進行定位和定性的診斷,准確率可以達到93%-96%,比如膽總管以及以上膽管擴張,提示膽總管下段或壺腹部存在梗阻。如果肝內外膽管均未擴張,有可能是非梗阻性黃疸。B超檢查還可以用於診斷膽囊炎、膽囊及膽管腫瘤、膽道蛔蟲、先天性膽道畸形;還可以在B超引導下行穿刺造影、引流和取石等。不過,B超檢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當B超檢查不能明確時應當進一步行CT或核磁共振。
如果需進一步檢查,可以選擇腹部CT檢查。另外還有膽道鏡、PTC(經皮經肝膽管造影)等。
膽道疾病主要是指發生於膽道系統的疾病,常見的疾病包括膽道結石、膽道腫瘤、寄生蟲病等,造成膽道功能受損,出現腹痛、腹瀉、黃疸等症狀。目前,膽道系統疾病的檢查首選為超聲。超聲對膽道系統疾病的檢查准確性較高,其中對於膽囊結石的確診率可高達90%以上,但是相對於膽管結石的診斷效果就稍弱一點。因為超聲無放射性,對人體無損害,且操作簡單,診斷效果好,則為該類疾病的首選檢查。CT可在超聲效果不佳的情況下選擇,對膽道部位的病變顯示清楚,效果較好。膽道鏡觀察病變較為直觀,同時可進行除掉膽道結石、擴張膽管等治療操作,但操作復雜。PTC是一種有創性操作,對於診斷膽道阻塞的原因和發生部位有較大的意義。
⑵ 膽囊癌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膽囊癌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液檢查多發現貧血和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少數病例可有類白血病反應。
2.血清生化檢查血清總膽紅素增高,血清一分鍾膽紅素增高,鹼性磷酸酶,膽固醇也可升高,α-谷氨醯轉肽酶增高等阻塞性黃疸的表現,其升高與膽道梗阻的程度成正比,血沉加快。
3.血清放射免疫學檢查目前尚未發現膽囊癌特異的腫瘤標記物,較常用的有血清癌胚抗原(CEA),各種糖鏈抗原(CA19-9)的測定,唾液酸(SA)和DNA聚合酶(DNA-Plca)等的增高有助於診斷,其中CA19-9的陽性率較高,有報道達81.3%.且早期癌也可陽性,且隨著癌浸潤膽囊壁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因此對膽囊癌的早期診斷及治療選擇有一定參考價值,近來有人發現膽汁中CEA和CA19-9的含量明顯高於血清,推測膽汁中此標志物含量的測定將更有意義,但尚需深入探討,對術前CEA增高的病例來說,它不失為術後監測的一項指標。
1.超聲超聲檢查是當前用於診斷膽囊疾病的第一線檢查,由於其無創傷性,可重復性和經濟性等優點,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高靈敏度的超聲診斷儀器可以判別膽囊壁上0.2cm大小的病變,故可以發現早期的膽囊癌,許多早期的膽囊癌超聲檢查只是作出「膽囊息肉樣病變」或隆起病變的影像學描述,而真正作出膽囊癌的明確診斷是不容易的,超聲檢查有很大的儀器和操作者的依賴因素,如有經驗的操作者採用高分辨力的儀器,正確診斷率可達到80%或更高,而在一般門診條件下,超聲的正確診斷率就可能很低,B超檢查簡便無損傷,可反復使用,其診斷准確率達75%~82.1%,應為首選檢查方法,但B超(US)易受腹壁肥厚,腸管積氣的影響,並且不易判定結石充滿型及萎縮型膽囊壁情況,近年來,人們採用EUS(內鏡超聲)的方法,較好地解決了US的上述問題,EUS用高頻率探頭僅隔胃或十二指腸壁對膽囊進行掃描,極大提高了膽囊癌的檢出率,並且能進一步判定膽囊壁各層結構受腫瘤浸潤的程度,因而人們將EUS作為US檢查後的進一步精確判定方法,不論US或EUS,其早期膽囊癌的超聲圖像主要表現為隆起型病變與局限性囊壁肥厚,亦有兩者混合型。
膽囊癌的聲像圖可分為5型。
(1)小結節型:病灶一般較小,約1cm~2.5cm,呈乳頭狀中等回聲,團塊自囊壁突向腔內,其基底較寬,表面不平整,小結節型一般表現為隆起樣病變,多屬於早期的膽囊癌,在有膽囊內膽汁充盈的情況下,超聲發現膽囊壁的隆起樣病變較為敏感;但當膽囊萎縮,結石充滿時,就不容易判斷,同時,超聲檢查易受到胃腸脹氣,腹壁脂肪的影響。
(2)蕈傘型:為基底寬而邊緣不整齊的蕈傘狀腫塊突入膽囊腔,呈弱或中等回聲,常多發。
(3)厚壁型:膽囊壁呈不均勻增厚,局限型或彌漫型。
(4)實塊型:呈現為一個弱回聲或回聲粗而不均的實性腫塊,或在膽囊腔內充滿不均勻的斑點狀回聲。
(5)混合型:呈現為膽囊壁增厚,伴有乳頭狀或蕈傘狀腫塊突入膽囊腔。
這些聲像圖的特點為膽囊癌的檢出提供了有力依據,膽囊壁不均勻增厚,腔內有形態及位置固定的不伴聲影的回聲團塊為膽囊癌的基本特徵,肝臟受累,周圍轉移性淋巴結腫大,以及並存結石等均為輔助診斷根據,在可疑情況下行B超引導下細針膽囊腫塊穿刺細胞學檢查對早期確診膽囊癌有一定幫助。
隨著超聲診斷技術的迅速發展,高分辨力實時超聲顯像儀廣泛應用於臨床,採用5MHz高頻率的掃描探頭,可觀察到膽囊壁的三層結構回聲(即黏膜,肌層,漿膜層)及膽囊內微小隆起病變,彩色多普勒檢查能判斷腫塊與肝門部主要血管的關系和腫塊的血供情況,有利於手術前對切除可行性的評估和提高超聲診斷的正確率,故一般亦作為手術前的常規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膽囊癌塊及膽囊壁可檢測到動脈血流,而且速度較快,與良性腫瘤有明顯區別,具有一定的鑒別診斷意義。
2.X線檢查
(1)腹部X線平片:部分病人可在右上腹見到鈣化的膽囊影,或軟組織腫塊影,或腸梗阻像。
(2)口服膽囊造影:大多數膽囊癌病例的膽囊不顯影,極少數病例因癌瘤較小而見到膽囊內的充盈缺損像,因此,此法對膽囊癌的診斷價值不大。
(3)靜脈膽道造影:在雙倍劑量的造影中,可有部分病人顯出膽囊影,其中可見充盈缺損像。
(4)直接膽道造影(PTC,ERCP):能顯出完整的膽囊影像者並不多見,尤其在PTC時,但可見肝外膽道被擠壓和狹窄,閉塞等表現,聯合使用PTC和ERCP,可准確判斷出腫瘤的位置,膽囊癌用內鏡逆行性膽管胰管造影(ERCP)檢查,多見膽囊壁有陰影缺損,不整齊或乳頭樣隆起等,有報告ERCP對於能夠顯示出膽囊的膽囊癌診斷率可達70%~90%,但約有半數以上不能顯示膽囊,本法多用於膽胰管合流異常的診斷,也可用於診斷膽總管有無受累,有學者報告,根據直接膽道造影所見,79%的病人可在術前確診,有學者發現,膽囊管閉塞型全部可以切除,而膽管閉塞型全部不能切除,肝門部膽管閉塞型連姑息性切除的可能性都沒有。
(5)上消化道鋇餐:晚期病例可以發現十二指腸,胃或結腸肝曲有外壓性缺損,少數病例可發現膽囊十二指腸瘺或膽囊結腸瘺。
(6)選擇性血管造影:經腹腔動脈或腸系膜上動脈的選擇性血管造影術是膽囊癌診斷中非常有用的檢查方法,其確診率可達72%或100%。
膽囊癌在動脈造影時的特徵性表現有:
①膽囊動脈擴張;
②膽囊動脈走行不光整;
③膽囊動脈斷裂;
④膽囊區的「腫瘤染色」;
⑤靜脈相時的膽囊「不光滑厚壁」;
⑥肝內動脈分支的受壓徵象;
⑦胃十二指腸動脈和肝固有動脈的受壓徵象;
⑧肝動脈右支的狹窄和閉塞;
⑨胃十二指腸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和胰頭部動脈的狹窄;
⑩胰頭部的濃染像;
�7�6來自胃十二指腸動脈分支的異常血流;
�7�7來自結腸中動脈分支的異常血流,在血管造影中,膽囊癌與膽囊炎症性疾病的鑒別較難,一般來說,在膽囊癌時,上述特徵大多數以3~4個共存,或有癌腫特有的浸潤像和中斷像,而膽囊炎時,上述特徵大多數在2~3個以下,其組合,在膽囊膿腫以受壓,延伸像和膽囊動脈支配范圍擴大最為多見,而在慢性膽囊炎時,則以動脈迂曲或硬化像最為多見。
另外,血管造影不僅有助於膽囊癌的診斷,而且還可了解腫瘤的解剖學部位和其周圍動脈的形態,為判斷腫瘤能否切除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資料,有人提出了可以根治性切除的膽囊癌的血管影像特徵是:①膽囊動脈擴張,膽囊動脈內徑達肝右動脈內徑的1/3~1/2;②膽囊動脈的一級分支管徑不光整;③新生血管增生區內膽囊壁肥厚濃染,呈蛋殼狀陰影,或有小於1.5cm的小范圍斑狀濃染像。
3.CT超聲在發現膽囊的小的結節和小的隆起性病變的靈敏度方面高於CT,但對膽囊癌的確診率上,CT優於超聲,CT不僅可無重疊地顯示膽囊,膽道局部解剖關系,而且能清楚顯示肝臟,肝門及肝門與鄰近器官的關系,對判斷膽囊大小,形狀,位置,尤以對膽囊壁的顯示准確率可達90%,平掃膽囊與肝臟分界不清,增強掃描可展示膽囊壁真正厚度,可鑒別慢性膽囊炎和厚壁型膽囊癌,CT在顯示結節性膽囊癌,局部轉移淋巴結和鄰近器官浸潤方面均能提供重要線索,CT不僅用於診斷膽囊癌,對手術的選擇亦有較大幫助。
最近有報告緩注動態CT(slowinjectiondynamicCT)的敏感性均高於普通CT檢查,可明顯提高膽囊癌的早期檢出率,從CT圖像上可以從膽囊壁增厚,膽囊內腫塊,膽囊與肝臟的間隙消失,肝內佔位性病變,肝內,外膽管擴張情況,肝門和肝十二指腸韌帶淋巴結腫大,胰腺的改變等,全面地分析膽囊癌的情況和其擴展的范圍;CT檢查不受胸部肋骨,皮下脂肪,胃腸充氣的影響,且可以用造影劑增強對比及做膽囊區薄層掃描,故其診斷的正確率高於超聲,亦是術前不可缺少的檢查。
4.MRI有報告MRI能很好地鑒別膽囊良惡性病變,能早期發現原發部位的膽囊癌,對肝臟,肝十二指腸韌帶,主動脈旁腫瘤轉移,浸潤識別能力強,但其真正的推廣尚有待進一步研究,MRI除了具備CT的優點以外還可行MR膽道造影檢查(MRCP),可獲得清晰的肝內,外膽道系統的圖像,且可以通過三維重建立體的多切面的觀察,從而判斷膽管系統受到梗阻的部位和其與膽囊癌的關系,因其無直接膽道造影時可能發生的各種並發症,且組織分辨力高,故在有條件時是一種良好的手術前檢查方法。
5.經皮經肝膽囊內鏡(PTCCS)可直接觀察膽囊黏膜的病變,並可同時行活檢,有助於膽囊癌的早期診斷,但為創傷性檢查,不宜作為常規手段。
6.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及細胞學檢查在B超引導下進行,可行膽囊壁及膽汁的細胞學檢查及造影,對早期診斷有一定價值,反復多次的膽汁細胞學檢查能提高診斷率。
7.核素掃描檢查在早期病例無異常發現,在進展期病例,由於肝臟的浸潤,可見膽囊區核素的濃縮和鄰近肝組織的缺損。
8.腹腔鏡檢查確診率為50%左右,對早期診斷意義不大,對晚期者可減少手術探查率。
9.超聲波內鏡檢查(EUS)與US相比,EUS具有不受腸管氣體的影響,顯影清楚的優點,能描出膽囊壁的三層結構,可診斷癌組織破壞基底部結構的深度,EUS能將高超聲多粒子構造的膽固醇性息肉與低超聲乳頭狀的膽囊癌區別開來,但與慢性膽囊炎的鑒別常有困難。
10.經皮經肝膽囊造影法(PTCC)在超聲影像下做PTCC是可行的,可從膽囊中吸取膽汁尋找癌細胞,但陽性率不高,此法不能從膽囊壁直接取組織進行細胞學檢查。
11.細胞學檢查:細胞學檢查法有直接取活檢或抽取膽汁查找癌細胞兩種,直接活檢的方法有:B超引導下膽囊病變穿刺,PTCCS(經皮膽囊鏡檢查),經腹腔鏡等方法,採取膽汁的方法更多,如ERCP下抽取膽汁,B超引導下膽囊穿刺,PTCD,膽道子母鏡等,文獻報告的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雖不高,但結合影像學檢查方法,仍可對半數以上膽囊癌患者作出診斷。
12.腫瘤標記物:在腫瘤標本的CEA免疫組化研究的報告中,膽囊癌的CEA陽性率為100%,進展期膽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達9.6ng/ml,但在早期診斷無價值,CA19-9,CA125,CA15-3等腫瘤糖鏈抗原僅能做為膽囊癌的輔助檢查。
⑶ 膽囊癌的檢查
您好!膽囊癌和膽管癌需要做的檢查基本一致,治療方法也比較接近。早期症狀極不典型,診斷比較難,右上腹痛為主要症狀。那麼膽囊癌要做什麼檢查確診呢?
1、膽道系統腫瘤的影像學檢查
1)超聲波:B超發現膽囊內有腫塊後,即應考慮有膽囊癌的可能,如腫塊直徑大於1厘米,膽囊癌的可能就更大。如果膽管有擴張,擴張膽管的遠端可顯示形態不規則的強回聲光團,若擴張膽管的遠端突然截斷或狹窄,則有膽管癌的可能,應做進一步檢查。
2)CT: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了解膽囊和膽管內有無佔位性病變及膽管擴張,肝內轉移灶,區域淋巴結腫大。
3)核磁共振(MRI):可採用膽道成像技術(MRCP),無需造影劑,無創傷,無放射,安全性好,易於接受,可為手術方式提供依據。
2、細胞學。經皮膽道穿刺可以獲得細胞學標本,但需在CT或B超引導下進行,一般不做常規檢查。
3、癌胚抗原血清CEA檢查和腫瘤標志物CA199檢查,如有癌變,兩項指標都會增高。
早發現、早手術是治療膽囊癌的關鍵,因部分膽囊癌對放療敏感,因此建議對早期膽囊癌的患者進行手術切除加放射治療輔助人參皂苷Rh2(護命素),16%以上的含量對強化T細胞免疫的聯合療法是能夠治癒的。目前,膽囊癌的治癒率已達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