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納米顆粒的制備
方法可多了,但基本思路有兩種:
1、由大到小法:就是粉碎法,將大顆粒的粒子粉碎到納米級;
2、由小到大法:原子分子和離子一般都在納米以下,通過化學反應或團聚,使粒子尺度更小的原子、分子和離子結合長大成納米材料。
所有納粹顆粒的制備都是基於此兩種思路,只是具體方法又有差異而已。
納米粒子是指粒度在1—100nm之間的粒子(納米粒子又稱超細微粒)。屬於膠體粒子大小的范疇。它們處於原子簇和宏觀物體之間的過度區,處於微觀體系和宏觀體系之間,是由數目不多的原子或分子組成的集團,因此它們既非典型的微觀系統亦非典型的宏觀系統。可以預見,納米粒子應具有一些新異的物理化學特性。 納米粒子區別於宏觀物體結構的特點是,它表面積占很大比重,而表面原子既無長程序又無短程序的非晶層。可以認為納米粒子表面原子的狀態更接近氣態,而粒子內部的原子可能呈有序的排列。即使如此,由於粒徑小,表面曲率大,內部產生很高的Gilibs壓力,能導致內部結構的某種變形。納米粒子的這種結構特徵使它具有下列四個方面的效應。 1.體積效應 2.表面效應 3.量子尺寸效應 4.宏觀量子隧道效應
『叄』 如何製取納米材料
用一般機械粉碎法很難獲得納米材料,通常採用熔融金屬霧化法和氣體沉積法來製取納米材料。霧化法凝結力強,產量高,但顆粒不太均勻;氣體沉積法能獲得清潔的超微粒子,而且顆粒大小易於控制。
80年代末,日本研製成一種沖擊式超微粉碎機,能製造直徑1微米以下的超微粉末。德國科學家於90年代初發明了一種生產金屬超微粒子的新方法,是在一個封閉室內放進金屬,然後充滿惰性氣體氦,再將金屬加熱變成蒸氣,於是金屬原子在氦氣中冷卻成金屬煙霧,並使金屬煙霧粘附在一個冷卻棒上,再把棒上像碳黑一樣的納米大小的粉末刮到一個容器內;如果要用這些粉末製作零件,就可將它們模壓成零件形成,通過燒結即可製成納米材料零件。
『肆』 納米微粒有哪些制備方法,從反應機理,制備技術,物質狀態進行分類介紹
不同的微粒有不同的製法,大部分都可以用球磨機(物理研磨法)製得,但是粒徑不穩定而且耗時長,例如四氧化三鐵,可以用鹼性環境共價沉澱法(Fe3+,2+,OH-)制備,控制pH在9-11可以得到小粒徑的納米級顆粒(四氧化三鐵)用磁鐵沉澱底部,濾去其他液體,乙醇洗滌,並加入乙醇溶液以防止顆粒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