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業價值評估有幾種方法,每種方法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評估方法主要分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場法三大類。
1、收益法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至某特定日期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其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原理中的貼現理論,即一項資產的價值是利用它所能獲取的未來收益的現值,其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該項資產並獲得收益的風險的回報率。
收益法的主要方法包括貼現現金流量法(DCF)、內部收益率法(IRR)、CAPM模型和EVA估價法等。
收益法著眼於企業自身發展狀況。收益法關注企業的盈利潛力,考慮未來收入的時間價值,是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的方法,因此對於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並具有穩定持久收益的企業較適合採用收益法。
優點:它可以充分考慮資產的各種貶值因素,並且,由於是用未來收益來衡量資產的價值,其結果較容易被投資者所接受。
缺點:大多數設備因為所預測的現金流量是由包括房屋、機器設備在內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土地、無形資產等整體資產帶來的,很難量化到單台機器設備上。預測未來收益和確定折現率的主觀因素較大,兩者直接影響評估結果的准確性和可信性。
2、成本法是在目標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從而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理論基礎在於任何一個理性人對某項資產的支付價格將不會高於重置或者購買相同用途替代品的價格。主要方法為重置成本(成本加和)法。
成本法則是切實考慮企業現有資產負債,是對企業目前價值的真實評估,所以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以及所評估的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時,適宜用成本法進行評估。
優點:將企業的各項資產逐一進行評估然後加和得出企業價值,簡便易行。
缺點:
一是模糊了單項資產與整體資產的區別。凡是整體性資產都具有綜合獲利能力,整體資產是由單項資產構成的,但卻不是單項資產的簡單加總。
企業中的各類單項資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產以及規范的組織結構來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加和法顯然無法反映組織這些單項資產的人力資產及企業組織的價值。
因此,採用成本法確定企業評估值,僅僅包含了有形資產和可確指無形資產的價值,無法體現作為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商譽。
二是不能充分體現企業價值評估的評價功能。企業價值本來可以通過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情況、收益能力的預測來進行評價。
而成本法只是從資產購建的角度來評估企業的價值,沒有考慮企業的運行效率和經營業績,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同一時期的同一類企業的原始投資額相同,則無論其效益好壞,評估值都將趨向一致。這個結果是與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相違背的。
3、市場法是將評估對象與可參考企業或者在市場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對比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其應用前提是假設在一個完全市場上相似的資產一定會有相似的價格。市場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參考企業比較法、並購案例比較法和市盈率法。
市場法區別於收益法和成本法,將評估重點從企業本身轉移至行業,完成了評估方法由內及外的轉變。市場法較之其他兩種方法更為簡便和易於理解。其本質在於尋求合適標桿進行橫向比較,在目標企業屬於發展潛力型同時未來收益又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市場法的應用優勢凸顯。
優點是可比企業確定後價值量較易量化確定。
缺點:在產權市場尚不發達、企業交易案例難以收集的情況下,存在著可比企業選擇上的難度,即便選擇了非常相似的企業,由於市場的多樣性,其發展的背景、內在質量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
這種方法缺少實質的理論基礎作支撐,這就是運用市場法確定目標企業最終評估值局限性所在。僅作為一種單純的計算技術對其他兩種方法起補充作用。
企業價值評估的意義
1、從並購程序看,一般分為目標選擇與評估、准備計劃、分開或協議並購實施三個階段,其中目標選擇與評估是並購活動的首要基本環節,而目標評估的核心內容是價值評估,這是決定並購活動是否可行的先決條件。
2、從並購動機上看,並購企業一般是為獲得管理、經營、財務上的協同效應,實現戰略目標等,但在理論上只要價格合理,交易是可以成交的,因此雙方對標的的價值評估是決定是否成交的基礎,也是談判的焦點。
3、從投資者角度看,要並購企業交易價值有利於己方,但由於雙方投資者信息掌握不充分,或者主觀認識上存在偏差。
因此,在並購過程中,需要對並購企業自身、目標企業及並購後的聯合企業進行價值評估,三者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並購中的企業價值評估,對並購決策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② 企業文化測評的方法有哪些
企業文化測評是為建設企業文化,總的來說企業文化測評包括企業文化診斷以及應用兩大功能。企業文化測評需求包括組織氛圍、員工滿意度、企業文化現狀、員工價值觀取向不同維度。
丹尼森的組織文化模型
衡量組織文化最有效、最實用的模型之一是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著名教授丹尼爾.丹尼森(Daniel Denison)創建的「丹尼森組織文化模型。丹尼森的組織文化模型是在對大量的公司研究後,總結出組織文化的四個特徵:適應性、使命、參與性和一致性。
參與性(involvement):涉及員工的工作能力、主人翁精神(ownership)和責任感的培養。公司在這一文化特徵上的得分,反映了公司對培養員工、與員工進行溝通,以及使員工參與並承擔工作的重視程度。
一致性(consistency):用以衡量公司是否擁有一個強大且富有凝聚力的內部文化。
適應性(adaptability):主要是指公司對外部環境(包括客戶和市場)中的各種信號迅速做出反應的能力。使命(mission):用於判斷公司是一味注重眼前利益,還是著眼於制定系統的戰略行動計劃。
上述四個特徵中,每個又各有三個維度,12個維度分別相應地對市場份額和銷售額的增長、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資產收益率、投資回報率和銷售回報率等業績指標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組織氣氛測評
組織氣氛測評通過問卷來使人們了解組織氣氛或工作環境以及組織氣氛是如何產生又是怎樣對人們的工作產生影響。
1、組織氣氛的涵義、測量與對企業的意義:組織氣氛不是員工滿意度,也不是蓋洛普公司著名的Q12測量方法。它們之間的異同在哪裡?組織氣氛決定企業70%的績效,組織氣氛測量的方法與時間以及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關系。
2、組織氣氛的維度:包括進取性、責任性、明確性、靈活性、獎勵性、凝聚性等六個維度。
3、組織氣氛建設的方法:
1)進取性:建立進取的文化,追求卓越的精神與導向
2)責任性:建立自主性的工作流程,鼓勵承擔責任,適度的風險容忍機制
3)明確性:建立企業願景、方向與目標,明確組織對崗位的目標與期望
4)靈活性:建立官僚最小化的流程,鼓勵創新
5)獎勵性:建立績效導向,加強認可與表揚,賞罰分明,令行禁止
6)凝聚性:通過團隊活動、工作環境、人際互助關系等樹立合作與奉獻精神,通過營造外部競爭與慶賀勝利等方式營造團隊自豪感。
4、組織氣氛的測度與診斷輔導:包括問卷測度與分析、診斷與建議、跟蹤改進
員工滿意度測評
員工滿意度調查(Employees Satisfaction Survey)是一種科學的管理工具,它通常以調查問卷等形式,收集員工對企業各個方面的滿意程度,員工滿意度調查主要功能有:
通過「員工滿意度調查」這個行為,企業向員工表示對其的重視;
搭建一個新的溝通平台,為更多真實的信息鋪設一個反饋的渠道;
系統的、有重點的了解員工對企業各個方面的滿意程度和意見;
明確企業最需要解決的相關問題即管理的重點;
檢測企業重要的管理舉措在員工之間的反映。
企業文化現狀評估測評
1997年,Pierre DuBois & Associates Inc.出版了一套企業文化測量和優化量表(Organizational Culture Measurement and Optimization)其中包括用於組織分析的模型和用於企業文化研究的步驟。其模型包括七個方面:
(1)社會——經濟環境(包括社會文化環境和市場競爭等;
(2)管理哲學(包括使命、價值觀、原則等)
(3)對工作情景的組織(包括企業組織結構、決策過程等)
(4)對工作情景的知覺(包括對工作的知覺和對管理的知覺)
(5)反應:組織行為(包括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工作動機和歸屬感等)
(6)企業經營業績(質和量兩方面)
(7)個人和組織變數(包括年齡、職位、個人價值觀等)
③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有哪些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有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上市公司資產評估情況基本分析。
④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有哪些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對目標企業價值的合理評估是在企業並購和外來投資過程中經常遇到的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適當的評估方法是企業價值准確評估的前提。本文將聚焦企業價值評估的核心方法,分別從方法的基本原理、適用范圍以及局限性等方面給予分析和總結。
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體系
企業價值評估是一項綜合性的資產、權益評估,是對特定目的下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或部分權益價值進行分析、估算的過程。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評估方法主要分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場法三大類。
收益法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至某特定日期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其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原理中的貼現理論,即一項資產的價值是利用它所能獲取的未來收益的現值,其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該項資產並獲得收益的風險的回報率。收益法的主要方法包括貼現現金流量法(DCF)、內部收益率法(IRR)、CAPM模型和EVA估價法等。
成本法是在目標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價值和負債從而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理論基礎在於任何一個理性人對某項資產的支付價格將不會高於重置或者購買相同用途替代品的價格。主要方法為重置成本(成本加和)法。
市場法是將評估對象與可參考企業或者在市場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業、股東權益、證券等權益性資產進行對比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其應用前提是假設在一個完全市場上相似的資產一定會有相似的價格。市場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參考企業比較法、並購案例比較法和市盈率法。
圖1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體系
收益法和成本法著眼於企業自身發展狀況。不同的是收益法關注企業的盈利潛力,考慮未來收入的時間價值,是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的方法,因此對於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並具有穩定持久收益的企業較適合採用收益法。成本法則是切實考慮企業現有資產負債,是對企業目前價值的真實評估,所以在涉及一個僅進行投資或僅擁有不動產的控股企業,以及所評估的企業的評估前提為非持續經營時,適宜用成本法進行評估。
市場法區別於收益法和成本法,將評估重點從企業本身轉移至行業,完成了評估方法由內及外的轉變。市場法較之其他兩種方法更為簡便和易於理解。其本質在於尋求合適標桿進行橫向比較,在目標企業屬於發展潛力型同時未來收益又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市場法的應用優勢凸顯。
二、企業價值評估核心方法
1、注重貨幣時間價值的貼現現金流量法(DCF)
企業資產創造的現金流量也稱自由現金流,它們是在一段時期內由以資產為基礎的營業活動或投資活動創造的。但是未來時期的現金流是具有時間價值的,在考慮遠期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時候,需要將其潛在的時間價值剔除,因此要採用適當的貼現率進行折現。
圖2 DCF法現金流量示意圖如圖2所示,如果以t0為項目的起始日期,則該項目的貼現現金流量為 。
因此,DCF方法的關鍵在於未來現金流和貼現率的確定。所以該方法的應用前提是企業的持續經營和未來現金流的可預測性。DCF法的局限性在於只能估算已經公開的投資機會和現有業務未來的增長所能產生的現金流的價值,沒有考慮在不確定性環境下的各種投資機會,而這種投資機會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企業的價值。
2、假定收益為零的內部收益率法(IRR)
內部收益率就是使企業投資凈現值為零的那個貼現率。它具有DCF法的一部分特徵,實務中最為經常被用來代替DCF法。它的基本原理是試圖找出一個數值概括出企業投資的特性。內部收益率本身不受資本市場利息率的影響,完全取決於企業的現金流量,反映了企業內部所固有的特性。
但是內部收益率法只能告訴投資者被評估企業值不值得投資,卻並不知道值得多少錢投資。而且內部收益率法在面對投資型企業和融資型企業時其判定法則正好相反:對於投資型企業,當內部收益率大於貼現率時,企業適合投資;當內部收益率小於貼現率時,企業不值得投資;融資型企業則不然。
一般而言,對於企業的投資或者並購,投資方不僅想知道目標企業值不值得投資,更希望了解目標企業的整體價值。而內部收益率法對於後者卻無法滿足,因此,該方法更多的應用於單個項目投資。
3、完全市場下風險資產價值評估的CAPM模型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對風險資產(如股票)進行估價。但股票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購進股票後獲得收益的風險程度。其性質類似於風險投資,二者都是將未來收益按照風險報酬率進行折現。因此CAPM模型在對股票估價的同時也可以用來決定風險投資項目的貼現率。
在一般經濟均衡的框架下,假定所有投資者都以收益和風險為自變數的效用函數來決策,可以推導出CAPM模型的具體形式:
,
看似復雜的公式背後其實蘊藏的是很簡單的道理。資產的期望收益率取決於無風險收益率、市場組合收益率還有相關系數的大小。其中無風險收益率講的是投資於最安全資產比如存款或者購買國債時的收益率;市場組合收益率是市場上所有證券品種加權後的平均收益率,代表的是市場的平均收益水平;相關系數表示的是投資者所購買的資產跟市場整體水平之間的關聯性大小。所以,該方法的本質在於研究單項資產跟市場整體之間的相關性。
CAPM模型的推導和應用是有嚴格的前提的,對市場和投資者等都有苛刻的規定。在中國證券市場有待繼續完善的前提下,CAPM模型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其核心思想卻值得借鑒和推廣。
4、加入資本機會成本的EVA評估法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近年來在國外比較流行的用於評價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和管理績效的重要指標,將EVA的核心思想引入價值評估領域,可以用於評估企業價值。
在基於EVA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中,企業價值等於投資資本加上未來年份EVA的現值,即:企業價值 = 投資資本 + 預期EVA的現值。
根據斯騰?斯特的解釋,EVA是指企業資本收益與資本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即:
EVA=稅後營業凈利潤-資本總成本=投資資本×(投資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EVA評估法不僅考慮到企業的資本盈利能力,同時深入洞察企業資本應用的機會成本。通過將機會成本納入該體系而考察企業管理者從優選擇項目的能力。但是,對企業機會成本的把握成為該方法的重點和難點。
5、符合「1+1=2」規律的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將被評估企業視為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體,在對各項資產清查核實的基礎上,逐一對各項可確指資產進行評估,並確認企業是否存在商譽或經濟性損耗,將各單項可確認資產評估值加總後再加上企業的商譽或減去經濟性損耗,就可以得到企業價值的評估值。即:企業整體資產價值=∑單項可確指資產評估值+商譽(或-經濟性損耗)。
重置成本法最基本的原理類似於等式「1+1=2」,認為企業價值就是各個單項資產的簡單加總。因此該方法的一個重大缺陷是忽略了不同資產之間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也就是說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往往是「1+1〉2」,企業的整體價值是要大於單項資產評估值的加總的。
6、注重行業標桿的參考企業比較法和並購案例比較法
參考企業比較法和並購案例比較法通過對比與被評估企業處於同一或類似行業和地位的標桿對象,獲取其財務和經營數據進行分析,乘以適當的價值比率或經濟指標,從而得出評估對象價值。
但是在現實中,很難找到一個跟被評估企業具有相同風險和相同結構的標桿對象,因此,參考企業比較法和並購案例比較法一般都會按照多重維度對企業價值表現的不同方面進行拆分,並根據每一部分與整體價值的相關性強弱確定權重。即被評估企業價值=(a×被評估企業維度1/標桿企業維度1+b×被評估企業維度2/標桿企業維度2+…)×標桿企業價值。
7、上市公司市值評估的市盈率乘數法
市盈率乘數法是專門針對上市公司價值評估的。被評估企業股票價格=同類型公司平均市盈率×被評估企業股票每股收益。
運用市盈率乘數法評估企業價值,需要有一個較為完善發達的證券交易市場,還要有行業部門齊全且足夠數量的上市公司。由於我國證券市場距離完全市場還有一定距離,同時國內上市公司在股權設置和結構等方面又有較大差異,現階段來講,市盈率乘數法僅作為企業價值評估的輔助體系,暫時不適合作為獨立方法對企業進行整體價值評估。但是在國外市場上,該方法的應用較為成熟。
⑤ 文化產業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有哪幾種基本方法
我國現行的無形資產計算方法主要有市價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
1、市場價值法。該法根據市場交易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適用於專利、商標和版權等,一般是根據交易雙方達成的協定以收入的百分比計算上述無形資產的許可使用費。該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大多數無形資產並不具有市場價格,有些無形資產是獨一無二的,難以確定交易價格,其次,無形資產一般都是與其他資產一起交易,很難單獨分離其價值。
2、收益法。此法是根據無形資產的經濟利益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計算無形資產價值。諸如商譽、特許代理等。此法關鍵是如何確定適當的折現率或資本化率。這種方法同樣存在難以分離某種無形資產的經濟收益問題。此外,當某種技術尚處於早期開發階段時,其無形資產可能不存在經濟收益,因此不能應用此法進行計算。
3、成本法。該法是計算替代或重建某類無形資產所需的成本。適用於那些能被替代的無形資產的價值計算,也可估算因無形資產使生產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減少或價格降低,浪費減少和更有效利用設備等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從而評估出這部分無形資產的價值。但由於受某種無形資產能否獲得替代技術或開發替代技術的能力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無形資產的經濟收益很難確定,使得此法在應用上受到限制。
⑥ 企業價值評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賬面價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價值法。成本法扣除了各種資產損耗,各項資產賬面價值明確,使用起來相對簡單。
市場法是指選擇與目標企業相似的參照企業,經過比較分析與量化差異,調整修正參照企業的市場價值,從而推算出目標企業市場價值的評估方法。市場法理論來源於Marshall(1890)「均衡價格理論」,該理論認為商品供需狀況決定其商品價值,市場供需力量博弈的結果決定著市場均衡價格。實踐中常用模型有市盈率(PE)與市凈率(PB)模型。
收益法將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折成現值,確定企業價值。收益法理論來源於「效用價值論」,該理論從商品效用角度衡量企業資產價值,闡明企業價值取決於消費者對企業商品價值的認可程度。收益法主要模型有DCF與EVA模型。
實物期權是金融期權定價理論與方法在實物資產上的擴展,兩者所對應的定價對象不同,但在估價中所選用的定價參數是相同的。
一、公司分立需要評估嗎
1、對於企業的分立, 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需要評估,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需要評估,其餘類型的企業由股東自定。一般情況下,非國有公司分立進行資產評估,主要原因是對股東和對投資人負責,但法律沒有硬性規定必須評估。
2、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於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非貨幣性資產投資屬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本例為以固定資產換取相關企業股權),非貨幣性資產出資超過賬面價值的部分應根據規定繳納所得稅。
二、資產評估報告的有效期
1、資產評估報告是評估機構完成評估工作後出具的專業報告。該報告涉及國有資產的,須經過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有關的主管部門核准或備案;該報告不涉及國有資產的,須經過股東會或董事會確認後生效。資產評估報告的有效期為評估基準日起的1年。
2、特需的:假設2006年9月評估資產2004年12月31日基準日的價值(多為法院確定特定日期的資產價值),有效期就不能按基準日算了,可以按報告日算有效期1年。一般評估報告到期後最好要原評估機構從新選個基準日再出個新報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五條 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於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⑦ 企業文化評估包括什麼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企業文化評價體系的模塊
企業文化評價體系的指標結構,也是一個動態的結構,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它是由「標尺」、「效應」、「信度」 和「常模」四個基本架構組成的。這里的「標尺」講的是測評的准則和依據,採用什麼工具去評價。「效應」講的是測評的有用程度。「信度」講的是評價的可靠性怎麼樣。「常模」指的是通過分析解剖一個單位的企業文化參數,來解釋整體的企業文化發展態勢。 企業文化評價體系的具體建立,一般是由四個模塊組成: 1.人氣指數模塊 它是由三個維度組成,主要包括:職工對領導班子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領導班子考評在本單位中的情況、單位年度經營業績情況、領導班子廉政建設情況);職工需求滿意度(職工對收入的滿意度、職工對住房、物業、醫療、子女上學、就業、信息傳媒等方面的滿意度);職工信仰和價值取向(職工維護公司穩定發展情況、職工對公司發展的信心情況)等。 2.素質指數模塊 它是由六個維度組成,主要包括:各級領導班子「四好」程度(創建四好班子評比結果);黨員隊伍素質(黨員在企業各類先進中所佔比例);職工隊伍素質(職工遵紀守法,做文明職工的情況);職工的執行力(幹部職工對規章制度及各項規范的落實情況);創建學習型組織(領導及職工學習力執行情況);市級以上先進比率(集體或個人獲得市級以上先進比率)等。 3.環境指數模塊 它是由四個維度組成,主要包括:企業形象建設(執行企業文化CI標准情況);企業內外環境建設(本單位環境治理情況);現場管理(遵照現場管理標准達標情況);治安環境(綜合治理情況)等。 4.發展指數模塊 它是由五個維度組成,主要包括:產品生命周期(產品在市場上的生命循環情況、產品研發情況);技術創新(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情況);用戶滿意度(產品返修率、顧客評價、品牌知名度);經營業績同比度(年度銷售收入同期比、年度成本控制同期比);職工收入同比度(比上年度增長率) 等。
⑧ 如何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效果評價
企業文化建設評價主要有兩種評價方式:
1.企業文化自我評判方式
由企業企業文化建設辦公室,將<企業文化建設評價標准>印發企業各單位,再由各單位有關部門按照評價標准,採用調研和問卷的形式進行打分評判。把各部門評判的結果匯總,報企業文化建設辦公室。
(1)企業文化評價指標的評判:
企業文化評價可以通過調研和問卷的方式進行。採取有關部門對每一個隸屬維度的考核,建立各檔次與隸屬維度之間的對應關系。每個隸屬維度指標內容的趨向度對應平均遞減的分值;如領導班子考評在本單位中的情況,標定分值為4分,該維度由組織部考核。即第一檔(優秀單位)為3~4分,要求領導幹部評議最高分與最低分差值為1~2分,第二檔(先進單位)為3分,要求領導幹部評議最高分與最低分差值在2~5分,第三檔(合格單位)為2分,要求領導幹部評議最高分與最低分差值在5~8分。
(2)企業文化綜合評價指標的評判:
主要通過企業各有關單位對企業的人氣指數、素質指數、環境指數、發展指數等四個基本模塊所包含的若干個維度指數的考核情況。由企業文化建設辦公室進行綜合匯總,按照分值標准評價依次排出檔次,評定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先進單位及合格單位。
2.企業文化專家組評判方式
由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委員會(或類似機構)選出1名代表,共同組成企業文化評價專家組,深入企業各單位調研,根據各單位的自我評價結果,綜合企業1~3年來的經營發展、人力資源開發、新產品研發、環境改造、職工素質情況等必要數據材料,綜合評定企業文化開展的情況,客觀公正地得出評價結果,反饋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