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功能的強弱並沒有一個指定的標准,他與夫妻雙方的感情、環境、身體健康、體力狀態都有關系,雙方在過夫妻生活時偶爾會有不滿意,無需緊張,因為有時是因為身體原因,有時是因為心理原因,只要不是一直如此都沒有必要緊張和焦慮,因為這樣只會越發嚴重,如果能夠找到原因,做出調整,就能得到改善,並不需要單獨的訓練和進行葯補,最重要的是夫妻雙方的和諧與溝通,當然健康的身體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一切都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獲得,而且性功能往往是因人而異的。
如何預防和治療:大多數人覺得自己性能力差都是因為心理因素,有的是因為不自信,有的人是因為血液循環不好,體質比較弱,這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鍛煉身體,改善飲食,調整休息,情況會獲得明顯改善,根本不用緊張,平時多參加登山、跑步等增強心肺功能的運動,在飲食上多吃一些有益於身體的食物,比如韭菜、牡蠣等食物,最重要的是心裡要能放鬆下來,夫妻雙方要相濡以沫,大多數人是因為過分的緊張引起的。
其實即使是因為疾病,也不要害怕,可以到正規醫院去尋求答案,還有很多輔助治療的方法,跟自己的愛人多嘗試,是一個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的過程,它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夫妻雙方共同努力才能擁有的能力,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慾望,而任何通過外力或者葯物想要提高的人,都是本末倒置,根本不會有明顯效果的。
Ⅱ 助孕較好的方式有哪些什麼方法能助懷孕
生活中很多年輕的小夫妻,從結婚後就開始一直積極備孕,但是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身體在沒有任何毛病的情況下卻總是懷不上,長期下去一定會影響家庭和睦的,實際上多知道一些助孕的方法,對備孕是很有幫助的。那怎麼可以助孕?幫助懷孕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怎麼可以助孕?
(1)做好孕前檢查
孕前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備孕工作,通過系統而正規的孕前檢查,可以很好地了解夫妻雙方的身體情況,同時也能夠及時發現身體是否有異常狀況,並且及時給予針對性治療,最終才能夠更加順利地懷孕,尤其是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如果患有附件炎、宮頸炎、輸卵管炎等,一定要及時治療。
(2)保持適當的體重
對於怎麼可以助孕這個問題,實際上過於瘦弱的體質不適合懷孕,尤其是生活中很多女性為了保持姣好的身材,在平時總是想盡辦法來減肥,但是據有關數據研究顯示,當女性的體重低於標准體重的5~10磅,就可能會誘發不孕的可能,因此在備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均衡的營養攝入。
(3)保持心情愉快
怎麼可以助孕?如果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總是鬱郁寡歡的,整天都悶悶不樂,那麼對身體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因為懷孕與心情有著密切的關系,長期的緊張情緒是非常不利於內分泌的平衡的,會對排卵造成抑制,因此想要更順利懷孕,就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
Ⅲ 如何利用社工工作幫助大學生人際交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進入高等院校學習和生活。與此同時,在校大學生群體呈現出來的顯性和隱性社會行為問題日益復雜多樣,給高校學生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傳統意義上主要依賴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已難以滿足學生多元化服務的需求,也不能適應現代大學內部治理的要求。作為一項以利他主義理念和科學方法為基礎的專業社會服務活動,社會工作以提供福利服務為宗旨,以助人自助為本質意涵,以尊重、平等為理念,以開發人的潛能和促進人的發展為目標,可以彌補傳統學生工作的不足。因此,社會工作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多樣化、人性化的專業服務,成為大眾化高等教育發展的潛在訴求和必然要求。
本文中高校學生社區是指以高校學生為主體的生活聚居區,是依託學生宿舍、食堂、商店、戶外活動及文化娛樂等場地設施,通過資源整合,組建成的集住宿、活動、學習功能於一體的區域。學生社區不僅是生活的場所,也是同學之間社會交往的空間,更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重要場域。其基本特徵表現為:人口密度大,人員對社區的依賴程度高,成員間互動性強,交往程度較深;成員群體從事專一的學習活動,多處於同一個年齡段,具有相同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徵,呈現整體同質性;但因個體之間家庭狀況、經濟來源、生活經歷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性,因社區成員定期進出輪換而帶來流動性;容易形成與主流文化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亞文化」。
將社會工作的理念、原則和方法,應用到高校學生社區服務之中,創建新型的學生管理和服務模式,發揮社區的教育功能,以協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問題和困惑,調整學校、家庭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開發潛能,培育民主觀念和社會參與意識,是現代社會發展推動高校學生事務變革的一種有效嘗試,也是學校社會工作實踐拓展的重要領域。
一、自我認同: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社區服務的理念目標
社會工作總是在一定的價值理念引導下進行的。社會工作理念規定了社會工作的目標和意義,明確了社會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規范了社會工作者的行為和態度。
大學生處在由青少年期進入成年期的年齡階段。這一時期經常面臨的心理危機是「自我同一性危機」。因此,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社區服務,應當以協助服務對象實現自我認同作為核心理念目標。
(一)搭建學生成長平台,幫助學生獲取安全感、歸屬感
安全感、歸屬感是每個大學生最基本的需求。安全不僅僅來自於外界沒有危險,更來自於內心對他人、社會的信任。
如果一個人無法建立起對他人、社會最基本的信任,安全感自然會降低。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歸屬於某個群體並得到群體的接納和認同。如果一個人總是游離於社會群體、社區服務與社會組織之外,就可能成為「原子化的個人」,不能受到社會的支持與保護,個人的安全指數也就不會太高。在具體實踐中,社會工作介入學生社區服務可以通過多種服務活動,包括興趣小組、成長小組、人際交往小組、拓展小組、心理訓練營等,增進同學之間的交往,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從而增進彼此的接納和提高自我對社區的認同,個體將自覺地歸屬於他們所生活的社區,從而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搭建學生成長平台是獲取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重要方式。
大學階段是青少年探尋同一性的關鍵時期。個人會經常會在內心深處思索「我是誰」,「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社會和他人怎樣評價我」等一系列自我認知問題,但往往不能形成客觀的自我認識,在理想與現實、真實與虛假之間,也缺乏清晰的同一感,難以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所以,大學生經常出現認知失調的現象,要麼自我評價過高,擁有超強的效能感,要麼處於自我貶低、自我否定的狀態。在這一時期,社會工作介入學校社區服務可以為學生搭建成長平台,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間和發展途徑,多樣化活動可以培養出不同層面的優秀分子和學生社區領袖,使其發展出具有內在積極性的自我歸屬感,從而以積極的心態從事其生活和未來事業的發展,而不是僅僅以學習成績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在此意義上,學生可以實現內在認可與外在認可、自我認可與他人認可相一致的狀態,不斷獲取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提高自我認同。一個實現了自我認同的人,才能獲得自信並且悅納自我。這樣的人,一般都具有健康的人格,並且樂觀豁達。
實現心理健康是獲取安全感和歸屬感的最終歸屬。人是社會中的人,他們需要得到來自各種社會環境、社會網路系統的有效支持,如父母、親人、朋友、同學、老師等。社會工作介入學生社區服務,通過社會活動、社區服務和社區文化建設,建立起學校與家長的密切溝通方式,鞏固了學生的父母親屬支持網路,建立了更廣泛的同輩群體支持網路。學生在獲得來自不同社會關系網路的支持後,可以增強自我安全感和歸屬感,更好地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形成積極的健康人格。正如諸多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所表明的那樣,一個人得到的社會支持網路越多,其心理就越健康。換句話說,實現心理健康是獲取安全感和歸屬感的最終歸屬,而安全感和歸屬感的獲得離不開社會關系網路的支持。
(二)強化服務育人功能,為學生實現自我認同提供理念基礎
服務育人是現代大學教育中的重要內容。社會工作介入學生社區,以學生的需求和願望為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對學生需求進行調查與評估的基礎上,以學生需求為本和以學生發展為重點,提供適切的社區服務,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解決困擾學生的問題,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在服務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心理訴求、貼近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的價值觀,滿足學生群體多元化服務需求,形成服務育人的理念,從而為學生的自我認同和健康發展提供理念基礎。
校園文化建設是強化服務育人功能的有效方式。社會工作介入學生社區服務,把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和方法引入大學校園,逐步形成一種助人、關愛、奉獻的校園文化氛圍,使真誠接納、相互關心、和諧相處成為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提升校園文化的層次和質量,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這樣的大學「亞文化」會逐漸成為影響社會主流文化的一種正能量,為實現學生自我認同提供動力。
實現全員育人是強化服務育人功能的重要目標。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認為,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對他人的行為形成約束與規范,而他人也會對個體行為產生不可避免的干擾和限制。
大學校園中的專業教師、輔導員、機關工作人員、宿舍管理員等主體都會對學生行為產生深刻而重要的影響。社會工作介入學生社區服務,把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價值傳遞給大學社區中的每一個人,大學中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進而能以平等待人、尊重他人、關懷他人、承認他人的理念來對待學生、關心學生、服務學生。不難看出,在社會工作介入的背景下,社會工作正在扮演著重構大學生的生活世界,促進大學生實現其之所以為人的完整性的角色和使命,從而更好地實現全員育人的重要目標,提高自我認同。
(三)傳遞「自助」與「互助」理念,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
增加社會資本是形成「自助」與「互助」理念的重要手段。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Bourdieu)最早將「社會資本」這一概念引入社會學研究領域,並將社會資本界定為:「是實際或潛在資源的集合體,那些資源是同對某種持久性的網路佔有密不可分的,這一網路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認的,而且是一種體制化關系的網路。」
換句話說,社會資本包含著社會關系網路和互惠、信任、合作等基本要素,社會資本是潛存於社會結構中的一種社會資源,並能為個體帶來利益和價值增值,從而為社會結構內的行動者提供便利。
社會工作介入學生社區建設,通過組織各種社會活動,不但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交往和溝通,而且可以把人與人交往的禮儀、規范傳遞給學生。在此過程中,社會工作的技術和方法為實現人與人之間社會交往提供了示範,學生可以在活動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平等的夥伴關系。同時,社會工作介入學生社區服務,突破了宿舍之間、班級之間的界限,擴大了學生的交往空間,為學生搭建起新的交往對象。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網路也是發展社會資本的前提和基礎。社會資本是在人與人之間長期互動與合作中建立起來的,是互動雙方的一種合作與信任關系。一次成功的合作會建立起聯系和初步信任,並且信任能夠不斷累積和發展。社會工作介入學生社區服務能提高學生間的互信與合作,減少成員之間的猜疑、敵對等負向資本,增進學生的「自助」意識和「互助」理念,進而提升社區的凝聚力和學生的自我認同感。
社會工作的宗旨是「助人自助」,是提升服務對象能力,使服務對象在遇到困難、面對人生的挑戰時能夠積極地面對,並培養起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自助」意味著自身成長,也指向個體增能。大學時期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重要時期,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學習各種社會規范、社交禮儀,並內化為自覺的行動。
在學生社區服務中,社會工作通過社區、團體和個案等直接介入方法,將尊重、真誠、助人與服務等理念自覺應用到工作之中,來滿足大學生的多元需求。在社會工作的基本理念與方法指導下進行大學社區建設,能夠把社會工作「自助」與「互助」的理念傳遞給大學生,學生以這種精神關心他人、照顧他人,並把這種精神傳向社會。可以說,傳遞「自助」與「互助」理念是形成自我認同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利他主義」倫理社會的重要內容。
二、尊重包容: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社區服務的基本原則
作為一項新的實踐領域,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社區,應該結合大學生群體特點、高校校園社區屬性,以及高校原有學生工作和管理體制等實際,制定恰當的工作原則。本文認為,堅持尊重與公平、寬以待人、自願和人性化,是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社區服務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尊重與公平,維護學生人格尊嚴
尊重是對他人生命和人格尊嚴的重視,也是對他人深切的和發自內心的關心。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學者普羅泰戈拉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著名論斷,把人看作萬物的核心和衡量萬物的標准,這是「以人為本」思想的緣起。社會工作作為踐行這一社會價值理念的應用性學科,要求我們尊重個人的獨立、自由、價值和尊嚴,每一個人都應受到別人的尊敬和公平的對待。在社會實踐中,社會工作者要尊重每一個服務對象,不論服務對象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相貌如何,社會工作者都應該為其提供公平、平等的服務。就大學社區服務而言,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家庭背景、學習成績、聰明才智、遇到的問題都各不相同。但社會工作者都應給予其一視同仁的對待,尊重每一位同學。以一顆尊重生命的心、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既是社會工作者踐行專業使命的要求,也彰顯了社會工作堅持「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專業情操。因此,尊重與公平不僅是維護學生人格尊嚴的核心觀念,也能夠吸引學生重視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承認他人的行為,對他人的重視和尊重,從而喚起學生對自我和社會的承認和認同。
(二)堅持真誠與接納,建構和諧校園文化
接納意味著積極主動地理解對方,接受對方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和人的價值。接納的關鍵在於不是以工作者個人的價值觀評判或取捨對方,而是時刻保持一種真誠、信任和接納的態度。這不是說我們認可服務對象不甚合理的思想、行為乃至過失,而是強調用發展的觀念、溫暖的態度和積極的關注,對服務對象的思想與行為給予真誠的理解和引導。
因為對任何人而言,其思想和行為的產生都有一定的緣由,秉持理解的態度去看待,把問題和行為放到對方的生活環境中去考察,即堅持「人在情景中」的視角,擁有「社會學之想像力」的特質來看待學生所遭遇的問題和所生活的環境脈絡。這種「非批判」的工作方式,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寬松的環境,能建立起更加真誠互信的關系,為建構和諧校園的文化理念奠定良好基礎。
(三)堅持自願原則,滿足學生社會需求
高校學生社區服務要以大學生為主體進行設計。社區服務要滿足學生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並改善校園文化環境。同時,要依據自願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區服務和校園其他活動。社會工作者在服務與幫助學生的過程中,著力培養一種具有公共精神的校園文化,進而積極調動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自願參與服務活動,能培養學生參與公益事業的熱心和承擔公共事務的責任,從中發現培養社區領袖,並使社區領袖成為學生社區建設與社區發展的主幹力量。因此,自願原則是滿足學生社會需求的重要保障。
(四)堅持人性化方式,「剛柔並濟」實施社區管理制度和規范是剛性的,在執行過程中往往採用強制性的方式來落實,並帶有一定的懲戒性。從行為主義心理學來看,「戒律性」懲罰對訓練青年避免違反一些規則有一定的警戒作用,但在執行過程中往往顯得刻板,缺少人情味。社會工作是以人為本、充滿人情和溫暖、關心和愛護的專業活動。
在學生社區服務中,以柔性的人性化方式來執行剛性的社會制度和規范,能讓學生體會到人性中的溫暖和善良、關心和愛護,從而發自內心地遵守規章制度。特別是對已經有了基本判斷能力和基本價值取向的大學生來說,以人性化的方式來執行剛性的制度和規范,使得大學生認為自己得到了他人與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並承認了自己獨有的特性、能力和主體性地位,這能讓大學生產生由衷的感動,社區服務可能產生更好的管理效果。
三、協同構建: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社區服務的路徑選擇
借鑒和引入人性化、專業化工作理念方法,創新高校學生服務和管理體制,已經成為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和高校治理機制創新的迫切要求。社會工作應發揮其專業優勢,與傳統學生工作的優勢相結合,整合各方面資源條件,在介入高校學生社區服務中協同構建作用空間,取得突破性發展。
(一)加強學生社區服務隊伍建設,實現專業社工與學工的有機結合
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進駐校園。可採用政府購買或學校購買服務的形式,由社會工作機構派出專職社會工作者參與高校學生社區服務與社區建設。專業社會工作者進駐校園後,需要了解學校的運行機制,與學校分管學生工作部門和後勤部門建立起聯系和溝通機制,並獲得學校相關部門的支持和認同。學校的工作人員,包括輔導員、專業老師、機關工作人員、後勤服務人員都是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重要「關系人」,其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社會工作者面向所有學生工作管理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把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技術和方法傳遞給學工隊伍和學生管理人員,實現「全員育人」的目標。在學校工作中的每一位教職員工都要深深認識到自己的這一特殊身份和角色,能夠自覺以平等、尊重、關心、愛護的心理和態度對待學生,實現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理念與人才向高校場域的嵌入。
組建和培養學生志願者服務隊伍。發揮專業社會工作整合、管理和凝聚志願服務資源的優勢,吸引大學生組建各類志願服務隊伍,通過同伴傳遞與朋輩教育的方式,更容易影響和感染更多學生參與到志願服務和公益事業中來,也能把學生的願望和訴求更好地轉述和表達出來。在具體的社區服務中,通過志願服務實踐,可以培養大學生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奉獻精神、服務精神和慈善精神,形成以對社會的關懷為根本的社會價值觀。他們既可以服務於學生,也可以服務於社會,成為學校社會工作和學校社區服務的重要力量。
實現社工隊伍與學工隊伍的有機結合和無縫鏈接。原有的學生工作隊伍,包括學校的黨團組織、學生處、輔導員、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學生管理制度和辦法。學校社會工作者進入學校,關鍵是把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技術和服務嵌入學校體制之中,協助解決原有學生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實現更好的服務與管理。社會工作者的方案策劃、工作計劃若要得到有效的實施和落實,必須得到原有學生工作隊伍的支持。
發揮學工隊伍和社工隊伍在方案制定、服務提供方面的各自優勢,促進兩支隊伍相互支持、密切協作,是改進高校學生社區服務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二)加強學生社區服務平台建設,引導學生增強自治管理與互助服務能力
開展學生需求調查。學生社區服務以學生的需求為本,其服務項目和服務活動依學生的需求而設計。因此,調查學生的需求是學生社區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社會工作者通過問卷調查、網路調查、宿舍走訪、個案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意願,在對調查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學生需求的活動方案和活動項目。
建立學生社區服務中心。根據學生的需求,在學生生活集中區域建立社區服務中心,選擇設置個案工作室、小組工作室、圖書室、活動交流室、宣傳欄等功能區間,設計服務方案,並把服務內容、活動時間、活動目標通過宣傳欄、海報等形式向學生公開,學生可以根據自願和自身的需求有選擇性地參加。這樣既能為學生提供便捷的服務,也便於社會工作者隨時了解學生的需求。
拓展自治管理與互助服務平台。學生社區服務中心不僅是為學生提供服務的場所,也是學生實現自我管理、互助服務、共同發展的重要平台。社區服務中心倡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遵守學校的管理制度,並在此基礎上成立學生社區自治組織,堅持助人自助的服務理念,明確學生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功能與責任,逐步實現學生社區的自治管理。
(三)加強學生社區服務網站建設,打造學生思想交流與訴求表達空間
在信息化社會條件下,必須樹立高校學生社區「兩度空間」觀念,重視對虛擬社區的開發與管理,開設吸引力強的社區服務網站。把社區網站建成學生利益訴求、情感願望、思想觀點的表達空間,是學生參與學生社區建設的有效形式。通過社區服務網站,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作品,建立網路人際關系,也可以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發表對學校工作和學生事務的看法。學校社會工作者和學校工作人員既要對網站嚴格管理,倡導實名注冊登記、文明使用網路、不傳播謠言、不散布虛假信息,又要積極回應學生的訴求,及時解決共性問題,重視化解個性問題,對一些關系學校發展、社區建設改革建議引導開展討論、辯論,使得虛擬社區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此外,社會工作者也可以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多種媒介宣傳社會工作,增加各方的了解與認同。
(四)加強學生社區服務機制建設,促進個人—學校—家庭—社區「四維互動」
首先,社會工作介入學生社區服務,其服務的對象是學生,但是學生中也具有豐富的資源並有著巨大的潛能,學生既是服務的客體資源也是服務的主體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是學生社區服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次,作為辦學的主體單位,學校是學生社區服務的工作組織者、資源提供者、方案落實者。學校要制定學生社區服務的相關政策,強化「社區屬地」的教育管理意識,在人力和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要把社區服務與思想政治教育、大學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大學生知行合一、健康成長。
專業社會工作者要與學工隊伍一道,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為開展學生服務提供支撐。再次,家庭是學生社區服務的有力支持者。高校學生社區服務倡導充分利用家庭的資源,家庭在給予學生經濟支持的同時,也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學業發展上繼續保持對學生的關心。學校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家長會、書信、電話等形式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充分調動家庭的資源,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校的發展服務。最後,學校所在社區是學生社區服務建設的重要環境資源。高校學生的就業、創業、勤工助學、志願服務都離不開學校所在社區。學生社區服務可以積極為學校所在社區發展服務,並爭取學校所在社區參與、支持學生社區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協同發展。不難看出,學校社區服務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能夠整合各種資源,共同為社區的建設和發展服務。學生社區建設不僅僅是學校管理與服務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家庭、學校及其所在社區共同的責任,更是實現服務育人的重要載體。
四、結語
高校學生工作領域的社工介入,已經成為拓展學校社會工作實踐的重要議題,對於滿足當代大學生多元化、個性化服務需求、引導其增強社會行為能力具有現實意義。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社區服務,應堅持以「自我認同」為核心價值理念,有效搭建學生成長平台,強化服務育人功能,傳遞「自助」與「互助」理念,幫助服務對象樹立和強化自我認同感;秉持「尊重包容」的工作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公平對待不同服務對象,對學生的個性化思想行為給予積極的理解和引導,鼓勵學生自願參與服務活動,更加註重採取人性化手段實施社區管理。在此過程中,要以推進專業社工與現有學生工作隊伍的密切協作為基礎和保障,拓展學生社區服務的有形平台與虛擬空間,並建立學生、學校、家庭和學校所在社區各方面資源整合利用機制,使學生社區服務扎實起步、持續進步,並朝著制度化方向發展,成為創新高校學生管理與服務體系、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踐,在助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Ⅳ 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有哪些
一般分為直接服務方法和間接服務方法兩大類。直接服務方法是給受助者直接提供社會服務,通常包括社會個案工作、社會團體工作和社區工作。間接服務方法指對受助者實施幫助前的社會工作活動形式,通常包括社會工作行政、社會工作督導、社會工作咨詢和社會工作研究等。
社會工作是協助「境中人」恢復「社會健康」進而助力全人發展的專業助人活動。其工作對象主要是無助主體,關注的是其未滿足的基本需要;其工作主體是專業社會工作者,並以平等夥伴身份與工作對象動態互動。
其工作目標是協助工作對象疏解問題和助力其社會融合,並促進公平正義;其工作倫理涉及如何看待人、社會和工作,如何體現呼應相應角色的恰當行為, 如何應對倫理兩難等。
其工作方法是協助對象改進與推動環境改善的兼顧,即「助人自助」與「促境美好」的並存。其中,工作目標與工作方法是社會工作區別於其他助人活動的核心特徵。
Ⅳ 助孕有哪些方法
助孕的方法: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排卵期,如果經期不規律,算不出排卵時間,最科學的就是體溫測排卵,測定自己何時排卵。第二、食補助孕,吃什麼補什麼,同樣懷孕也是,羊腎補精血,鹿茸壯腎陽。魚鰾能滋養腎精,填精益髓。芡實、蝦,這些男性要多吃。女人要多吃暖宮、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烏雞、紅糖、阿膠、紅棗、黑豆等。第三、心態放好,多運動,跳繩、打羽毛球都是有助排卵的有氧運動。但如果患者排卵異常及其他疾病的話,建議患者去醫院檢查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