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文理分科後怎麼學薦文理科學習方法
高二分科後,誰能在「會學」上取得突破,誰就能將自己的學習潛能轉變為現實的成績;誰現在就開始行動,誰就能笑在高考六月。 高中階段最合適的狀態是:爭高一,拼高二,搶高三。由於初高中的知識網路和學習方碰悄法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應充分利用高一時期,順利完成轉型。在 某種程度上,高二的重要性並不亞於高三。文理分科後,學習壓力劇增,此時應調整心態,鞏固好基礎,廣泛涉獵,多關心一些時事。主動與老師溝通交流,請老師 指點,老師一針見血的點評,比同學們到處亂問實效要高。 當自己學得比較累時,讓自己放鬆一下,比如做做眼保健操、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等,把狀態調整好後再讀書,要比硬撐著效率高得多。 一、高中文科學習方法 1、文科學習有如下特點:①記憶量大。②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解比較形象、具體,文科的理解有點靠平時的潛移默化。 2、文科課堂學習方法 ①課堂筆記不可缺少。文科課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師講過的內容會很快忘記一些,即使當時不忘記,時間長了也會記憶不深刻。上課記筆記的作用有 兩個:一是使你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二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和備忘,可以在課後或復習時拿來用。然而,記筆記不是記流水賬,不是把老 師上課講的每句話都記下,而是記下重要內容,如知識結構體系、思維過程等,尤其是老師重點提示的內容。 ②聽課要投入,更主要的是思維要活躍。若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會在老師動聽的故事式講課中走神。另外,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3、文科課外學習方法 ①作業特點。文科作業非常鍛煉大家的思維能力,要學會組織語言,盡量用專業術語,言簡意賅。②課外知識。課本的知識是基礎,學習課外知識能幫助 你更好地掌握、應用課本知識。課外知識豐富,有利於提高閱讀、分析、理解、寫作水平。③談古論今。多和別人談論溝通,可以發現不足,取長補短,提高態拿表達能 力,拓寬知識面。 二、高中理科學習方法 首先我們要了解理科的學習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 1、漸進性,理科的學習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所以要充分掌握基礎的概念,才能進行運算。 2、邏輯性,理科學習邏輯性很強,學科知識之間環環相扣,緊密相連。 3、技能型,理科學習既需要理解,也需要動手。許多專業的課程都需要通過實驗、操作運算、制圖等來完成。因此,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通過實驗、實踐等進行強化訓練。 4、自學性,理科自學一定要和老師的講課進度基本同步,要根據課程的教學進度來安排自學。 其次理科學習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方法。 1、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高中更強調學習主動性和自學能力的提高,課前預習是必要的,預習不是隨便翻翻書,而是要認真閱讀課本。目標明確的聽課總能更多地有效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提高學習成績。 2、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我們的學習還離不開老師的傳授和指導,認真聽課是我們學習中少走彎路,順利學好理科的保證。在聽課中,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大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此外聽課的精力要集中在理解上,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要重視老師所講的典型例題,講解過程也是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會經常運用一題多解、一題多思、一題多變等解題方法,我們要有選擇地記下來。 3、養成及時的反思、總結、回顧習慣。一是聽課後反思,老師課堂上講的東西,不能以聽懂為滿足,課後要認真琢磨,看是否有未「消化」的問題,晚 自習時,復習當天的學習內容。二是做課外題,做題後及時的總結回顧,對同類題歸類,總結出解題方法,避免盲目題海戰術,做重復的無用功。 4、學習方法的完善和思維習慣的改良。「學習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要想學會學習,不僅要向別人學習好的學習方法,還要善於總結自己的學習之道。 我相信高二的學生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順利適應分科後的新生活。以以積極的、友好的心態與老師同學相處,將精力消耗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以積 極的心態追求學習的過程,以平和的心態看待結果,以享受的心態體驗學習的樂趣,以欣帆吵搭賞的心態笑對人生。所以大家要充滿自信,定會勇創輝煌!
2. 學習文科的方法
最近有幾個高三的文科學生到學大報名,我發現他們都算是刻苦努力的學生,之所以目前成績不理想,主要是對於文科的學習方法掌握的不好。我特意上網找了一些高中文科的學習方法文章。這些文章有各地各年的高考文科狀元的現身說法;有在教育一線老師的寶貴經驗;有正在學習者的切身體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它山之玉」一定會給大家帶來收獲!高中文科學習方法要訣1、高中文科包括: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2、文科課程和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相比,具有如下特點:(1)記憶量大。由於這個特點,使你在學習文科課程時所採用學習方法明顯不同於理科。(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解比較形象、具體,文科的理解有點靠平時的潛移默化。當然,文科中每科又有各自的不同特點,這里僅講述它們的共同特點。3、文科課堂要訣(1)課堂筆記是不可缺少的文科課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師講過的內容會很快忘記一些,即使當時不忘記,時間長了也會記憶不深刻。如果上課不記筆記,那麼遺忘的部分將永遠從你的大腦知識庫中消失。上課記筆記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你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增加課堂的學習效率;二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和備忘,可以在課後或復習時拿來用。然而,記筆記不是記流水賬,不是把老師上課時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而是記下重要的內容,如記錄知識結構體系、思維過程等,特別要注意老師重點提示的內容。(2)聽課要投入,思路跟著老師走,更主要的是思維要活躍。這是考驗一個人的注意力的時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會在老師動聽的故事式的講課中走神。另外,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在記敘文中講到課文中的某人說了一句話,老師很可能會問,這個人在這時說的這話是什麼意思?那麼你就要積極思考,不但要看清這句話里的每一個字,更應該同文章的前一部分聯系起來,分析出這句話的含義。這樣在上課時,你的思維是活的,學習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學習理科也一樣。所以你會發現,有兩個人,同樣上課都非常認真,為什麼一個成績很好,而另一個成績始終一般?道理就是:一個上課時思維是活的,經常把正在學的知識同以前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另一個上課時思維只是由老師領著,學哪看哪,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分析)。4、文科課外要訣(1)作業特點文科的作業分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助記型的作業。如語文中的抄寫詞語,英語中的抄寫單詞,政治、歷史等中的抄寫名詞解釋等。這類作業主要幫助你記憶。第二種是整理型的作業。如各科中的回答問題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分散在課本中,做了作業後,等於把它們整理在作業本上。這類作業可作為以後的復習材料。第三種是分析型的作業。這類作業在課本中難以找到現成的答案,要靠你利用上課或平時積累的知識來完成。如寫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比較兩個歷史事件的異同點等等。第四種是拓廣型的作業。這類作業一般同課本沒有直接聯系。如語文課後,老師叫你去找出10個歇後語;歷史課後,老師叫你去了解某個歷史人物的傳奇故事等等。這些其實是你平時積累知識的好途徑。(2)課外知識不知你知道不知道,學好課本知識其實是為了能更好地學習課外的知識。如果一個人除了學習課本的知識外,課外知識懂得很少,那麼他就沒有達到學習目的。課本的知識是基礎,而課外的知識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學習課外知識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應用課本的知識。你的課外知識豐富了,閱讀、分析、理解、寫作水平也就上去了。你可以看課外書,看報紙和雜志,看文科類的,看自然科學的,什麼都看(但千萬不要看壞書噢。什麼是壞書?文句不通的,思想不健康的,教人成為考試機器的等等都是壞書)。有的同學對文科比較感興趣,只看文科的課外書,不喜歡看理科的課外書。時間長了他的理科知識會相當貧乏,導致寫作文時缺乏材料,議論時論據不足,閱讀時理解困難,對學習歷史、地理時碰到的常識問題模糊不清。(3)談古論今平時多和別人談古論今。和同學談,和家裡人談,和鄰居談,和親戚談,和夥伴談,和陌生人談,和老師談。把你知道的東西說給別人聽,也從別人那裡聽別人說的東西。多和別人談論,你會首先發現你的表達能力提高了,你能講出你腦子里所想的東西。多和別人談論,你還會發現你的知識面加寬了,你從別人那裡「交流」到很多知識。多和別人談論,你還會發現……但要注意到一點,談論時力爭做到:談論要有主題,談論要深刻、生動,在高手面前要大膽地發表你的意見,發現疑難問題要及時設法解決,對自己認為對的知識要積極維護,當然發現錯誤要及時改正誰能在「會學」上取得突破,誰就能將自己的學習潛能轉變為現實的成績;誰現在就開始行動,誰就能笑在明年七月。----史平手記也許是上帝的有意賜予,上大學前的文科學習,筆者幾乎是完全*自學完成的;在大學學習期間,老師們又逼著我學會如何學習;站在中學講壇上十多年,學生們常常用殷切的目光向我叩問:老師,怎樣才能學好文科?奔走到各校指導教研工作,一個聲音不時在提醒我:在錯誤的路上奔跑有什麼用?正是這樣的經歷,使我逐步形成了這樣的信念:如果掌握了正確的學法並堅持不懈地實踐,任何學生都可以高效率地學好文科。那麼,明年就要參加高考的文科生們,你們是否已經掌握了較好的文科學習方法?一、高三文科生,你是否會學習文科?我曾經對高三文科生的學習方法問題搞過專題調查,總的感覺是文科生們尚未能很好地「學會學習」。主要表現為:第一,學習與生活的時間安排缺乏科學性,如睡眠時間不能保證,文體活動時間被擠占,這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走神」。這當然會嚴重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第二,學習過程缺乏主動性,如過份地依賴對教材的閱讀而很少採用做筆記、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學習方式;很少帶著問題閱讀教材,變成了閱讀就是背書,這顯然不利於歸納、比較、分析和概括等學科能力的培養;對考試麻木不仁,消極應付而很少進行研究,積極應對。這種被動學習的態度與行動,顯然與「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第三,記憶方法尚未優化。毫無疑問,文科各學科「主體知識系統的基礎還是必須識記的,這是學好文科的基礎,也是順利應試的前提。調查表明,無論是識記的內容還是識記的方法,文科生們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這當然不利於知識的鞏固,也不利於備考。簡言之,從我了解到的情況看,不少文科生離會學習尚有不小差距。顯然,誰首先在「會學」方面取得突破,誰就更有把握將自己的學習潛能轉變為現實的成績;更關鍵的問題是,誰現在就開始行動,誰就能笑在最後。二、學好文科必須重視的五個基本環節深信每個高三文科生都想走上學習的成功之路。要想走上成功路,除了具有強大的學習動力、刻苦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外,還必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事實上,只要是在學習,不管是否意識到,人們都在選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只不過所用方法有優劣之分罷了。學習得法,事半功倍,不但能幫助文科生在今後的一年間順利前行,取得優異成績,更能成為一個人的寶貴財富而讓人終身受益。其實,達爾文早就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那麼,學好高三文科有哪些方法?怎樣去掌握這些方法呢?筆者以為首先必須抓好以下五個關鍵環節。1、教材的閱讀閱讀是「學習之母」。它既是學習的開端,也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研究表明,閱讀後的記憶率要比聽講後的記憶率高出1.66倍。當然,看書未必是閱讀,只有讀懂了至少是用腦了才能算是閱讀。那麼,從高三文科生的角度看,應該怎樣閱讀文科教材?從閱讀的步驟看,首先是要經常看看目錄及其教材內各章節下的子目。目錄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完整的系統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等特點,它能體現各章節、各子目之間的關系和核心內容,因而是學習的導游圖,經常加以瀏覽,就能對教材的主要內容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瞭然於胸。如閱讀《中國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目錄就不難發現編者將中國古代社會分成了六章六個階段,其中從第二章開始分五個階段介紹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歷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統時期----秦漢」下面又設八節,實際上是從制度、政治、社會經濟、疆域、民族關系和文化等方面論述了這一時期的中國歷史發展狀況,其中「大一統」的特徵非常鮮明;而第五章「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的介紹,則是從「繁榮」的角度切入,以八節的篇幅分別介紹了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變革、民族關系、對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狀況,時代特徵可謂是一目瞭然。順便指出,近年來隨著社會學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現,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當大,高三文科生在閱讀時應當予以適當的關注,因為高考將會體現這些成果。關注的最佳捷徑就是鑽研《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說明》(俗稱「考綱」)中的「考試內容」,看看它的框架結構及重要的知識點的表述與教材有什麼不同。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錄,看看其框架結構、基本線索和重要觀點有什麼變化,新舊版的《中國古代史》教材就極為鮮明地體現了這種情況。第三是關心教師及各類媒體的介紹,如隨著「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完成及其研究成果的正式公布,公元前841年就已經不再「是我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其次是在對每個章節的閱讀時要重視尋找「靈魂」(或者說是「中心思想」)。社會學科具有強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編者為什麼要把這一內容放進教材?他想藉此說明什麼問題?他又是通過什麼材料來說明問題的?重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有助於養成從教材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於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靈魂」常常表現為是隱性知識,它並沒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來,而是隱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識內容和知識聯系,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如「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就中國」就是蘊藏在中國近代八十年抗爭與探索史中的歷史結論,但教材並沒有直截了當地這么說;又如「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是中共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正確決策的結果,但教材也沒有這么說。顯然,這些都是在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而且,還完全可以從其它的角度得出的結論。第三是確定並用各種標記劃出學習目標,以便於日後復習時一目瞭然,更可以明確基本的知識點。從閱讀的技巧看,要特別注意四點。一是要重視關鍵詞(又稱段落主題句)。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後一句。要想一想,支撐它的依據是什麼?二是要善於把標題變成問題對自己提問。如「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就可變為:中共為什麼要組織戰略決戰(背景)?戰略決戰是怎樣進行的(過程)?戰略決戰產生了什麼影響(意義)?三是如需對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可按「瀏覽—自我提問—閱讀—復述」的程序進行閱讀。四是如需較長久地記住的知識,可使用「考試通過器」(又稱三r體系):閱讀(read)----逐段閱讀,弄明白作者在這一段中講了什麼,重點是什麼。這是關鍵一步,必須弄懂。記錄(recond)----對所閱讀的教材有選擇進行劃線,或歸類製表。背誦(recite)----對所劃的東西掩卷回憶並背誦,最好是出聲地背誦,背對為止。在時間分配上,背誦時間佔50%較為適宜。2、課前預習與課後復習課前預習是高效地學習新課的基礎,但不少文科生對教材的預習向來是忽視的,其後果是聽課時心中無數甚至於是不得要領,只得忙於生吞活剝教師講授的東西。不搞課前預習,除了認識上的原因,時間過於緊張也是客觀原因。其實,如想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並保持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視課預習。那麼,怎樣預習?建議按下列三個步驟去嘗試:首先是縱覽章節、引言和子目。縱覽猶如給機器上潤滑油,花時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內容,明確學習方向,還易於整體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據高考《考試說明》中的「考試內容」(俗稱考綱)了解教材的要點、難點,並把重要的知識目標(如時間、地域、人物、事件、術語)劃下來。最後是把不懂的地方確定下來,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確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這一切,上課時就可以集中精力關注老師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了。在高三年級,復習恐怕是學習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這里的復習主要是指課後的復習。遺忘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復習則是戰勝遺忘的利器,它當然也應當連續不斷地進行。不過,課後復習的目的不僅僅在於鞏固已學過的知識,而且還要掌握新的知識。高三文科的課後復習應該怎樣進行?從復習內容的角度看,當然是要抓住「學科主體知識范圍內」的主要學習目標(也稱學習重點或主幹知識)。以歷史學科為例,所謂主要的學習目標,一是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術語,如鴉片戰爭、林則徐和《南京條約》;二是與基本線索有關的,如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李鴻章的「師夷長技以自強」、康有為的維新變法、孫中山的民主革命、陳獨秀的「民主」與「科學」;三是一些歷史的基本結論,如「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等等。對非主要的學習目標要敢於忽略,千萬不要試圖「把書本上的東西都記住」。當然,由於是高考,所以具體的考試內容每年都有所調整,這就需要重視考綱。注意,要想事半功倍地進行高三的歷史復習,就務必要重視考綱並在考綱的指導下進行,在新《考試說明》頒發之前,可以先參考2003年的《考試說明》。至於考試的「超綱」肯定不是命題的方向而只能視為是命題的失誤。復習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種。對平時的課後復習,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識點為中心進行。隨著學習的推進,歸類就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的復習方法。宏觀的歸類可以形成基本線索。如《世界近現代史》(上冊)大體可歸為「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工運與共運」「殖民與反殖民」四個專題,進而形成一條主線索和三條副線索。微觀的歸類則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識集中起來,便於識記。如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文獻、關鍵性戰役等等。歸類還可以表現為抓住一些小專題進行復習。在文綜考試的背景下,這種歸類方法似乎變得更為重要了。小專題復習當然意味著要把有關知識系統化、專題化。以中國古代文化為例,它可以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類。社會科學可再分為思想、教育、文學、史學、藝術等小專題,自然科學也可再分為農、醫、天、算、工程等小專題。應該強調指出,小專題復習的注意重心不應放在知識點的歸類、梳理和識記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識點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上,放在對這些歷史現象的探究上。要學會以小見大,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和理解這些歷史現象。以中國古代的教育為例,如果對私學、書院的興衰拉線索並不能算錯,但終究只是一些細小知識的堆積,意義並不大;而如果能夠揭示蘊藏其後的經濟、政治根源,進而理解「教育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它的興衰受制於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影響社會的發展」,那麼才實現了對這一歷史現象進行探討的價值。第三種方法是編制各類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識排列有序,一目瞭然。第四種方法難度最大,但對發展思維能力、對於一年後的應試卻是極其有效的,這就是比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視比較,這是因為比較能力是一種層次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實際理解和應用能力。那麼,怎樣進行比較?首先當然要掌握與理解基本概念。其次是要掌握比較的方法,這就要依*平時的訓練。比較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人物、事件、歷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進行比較。比較時需注意三點:首先是明確思維方向,求同還是求異,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本質性的異同點找出來。其次是確定比較點,也就是劃分一些領域進行比較,如可以是兩個不同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也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的原因、過程、結果等,當然還可以是兩個歷史事件的性質、特點、影響等。從加深記憶的角度看,成功的復習至少應當抓住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把新學的知識放入已學的知識中去考察並要努力將它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因此整理筆記和做一些卡片是題中應有之義。第二步是適當的練習。3、聽課聽課,是指傾聽,是指在聽的過程中用腦吸收詞或句的含義,在此基礎上理解事實和概念,並盡量將它轉化為記憶。聽課,是現階段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能否實現高效地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要聽好高三的課,應當做好下列幾件事一是要端正聽課態度,這是有效聽課的最重要條件。你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幸運:每堂課都是老師化了幾個小時甚至於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備好的,你就這么容易地得到了;你應當想到,課後的自學很難在相同的單位時間里獲得相應的信息。二是要認真傾聽。它包括:集中思想----要專注地聽課,尤其是專注於①學習目標;②預習中未解決的的部分;③老師強調的知識和重點分析的知識三是要多種器官並用,做好筆記並積極地提問和回答。在課堂上,要堅持耳聽、眼看、手記、嘴巴問答,這樣才能為大腦印下清晰的記憶痕跡。四是要及時歸納,可在下課再花費一、二分鍾追憶一下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在聽課問題上,要注意消除以下兩種常見的壞習慣:認為課乏味或是挑剔講課老師而不認真聽,這會導致有用信息的遺漏;分心,在上課的時候「兼顧」其它學科的學習,這當然會「擔驚受怕」,學習效果可想而知。4、筆記為什麼要記筆記?有研究表明,課後馬上測試,一般學生能夠記住老師講課內容的50%,48小時後只能記住其中的25%,隔兩周後再回憶,記住的大約只有8.4%了。毫無疑問,記筆記有助於眼、耳、腦、手密切配合,多種器官刺激大腦,有助於集中精力,積極思考,強化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然而,筆記的功能還不止於此,因為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與教材相比,有時會更有層次性、邏輯性,或是更顯淺易懂。一般說來,高三課的容量是比較大的。從技術角度看,宜准備專用的16k本筆記,這樣就易於較為舒適而快捷地書寫;每一頁應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於日後的整理和補充;字的書寫以自己能看懂為條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潔;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簡略詞或縮寫詞;一些教材上有的內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標記以節省時間。怎樣做筆記?當然要學會預習與聽課,這是記好筆記的前提。固然要把老師的授課提綱(要點)記下來,但作為高三的課,這已不是重點。需記的重點有:重要的概念、結論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識歸類或知識框架(含線索、結構);精典的例子或練習題;教師對某些問題的新見解和思考方法。記筆記是為了應用。筆記應多次復習,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一般應在對其內容記憶猶新的時候(即是在當天)結合筆記的整理進行一次較為仔細的復習。當筆記「冷卻」時(起初一般是1—2周,以後可逐步延長),再復習一遍,一是強化識記,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問,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筆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互相關聯。5、練習高三的特徵之一就是練習多,「題海」就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寫照。作為高三學生,恐怕無法迴避「題海」,對此要有足夠的心理准備。高明的水手當然不會迴避大海,也不會淹沒在大海中。成功的高三文科生也不會只是無奈地在題海中隨波逐流,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劈波斬浪,從而順利地抵達預定的目的地。面對浩淼「題海」,應該怎樣應戰?第一是「任它長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換言之,我們應走「精練」之路。因此,進入高三後,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一較好的復習資料以備用。所謂「較好」,當然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科學性正確無誤;編寫體例適合於高三的復習(至少應有同步輔導與專題輔導兩個部份);內容與高考改革方向、與考綱相一致。從練習的角度看,還應該有同步練習與專題練習兩個部分。有了這些資料後,就應有計劃地、踏踏實實地去逐步完成。在練習問題上,切忌收集了許多資料,今天做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頭來就很難做到「系統」和「全面」。第二是要重視老師布置的自行設計的練習題。復習資料一般都是面對一個較大的使用群體,對個體的你未必適合。一個優秀的老師一定會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高考的形勢,設計一些更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供學生們選用。對此,你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選做其中的一些。第三是堅持「細水長流」。許多同學對文科作業有認識誤區,以為數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業,文科主要就是看書,要麼就是做試卷。其實不然,作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業恐怕同樣需要天天做,只不過不需要大量做罷了。需要注意的是,要盡量少做「抄抄書」就可以完成的作業;即使老師布置了這樣的作業,也應努力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概括與組織。這樣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獲,不至於感到是「無效勞動」。第四,對典型題目要認真研究。典型題目一般有兩類,一是較好的高考題,特別是列入了高考《考試說明》「題型示例」中的例證題;二是教師們設計的對某一類專題有「範例」意義的練習題。之所以要認真研究典型題目,是因為練習題是永無窮盡的,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像學習數理化一樣,把那些例題研究透,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實行文科綜合考試、不再追求知識覆蓋面的今天,這種練習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3. 高中文理分科,學習方法
文理科的最大區別,可能在於知識瞎山的區別和思維的區別,不同的思維有不同的人生,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或是考慮問題的角度都是有差距的。我們不能磨拆中簡單的說文科好還是理科好,這個問題就像開卷有益、無益的問題。
其實不論是文科還是理科,學好最重要,學不好一切都是瞎說。學習中,要學會給自己定定目標(大、小、長、短),這樣學習會有一個方向;然後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
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御彎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注意力、思維、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