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訓詁有哪些方法

訓詁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3-05-29 09:29:36

A. 訓詁的方法有哪幾種

一、以形說義

通過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記錄的詞的本義。世界上有兩種文字體系:表音文字因形知音而知義,形與音關系密切、表意文字見形知義,形與義關系密切。漢字是表意文字,形體直接反映出所記錄的意義,形義統一在漢字的構造中,使我們由字形探求字的本義成為可能。東漢許慎《說文》對9353個漢字的字形結構進行了分析,並得出其詞義。運用以形說義方法時主要依據《說文解字》,其次是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這兩者中都有些問題,所以我們還要參照《甲骨文編》、《金文編》等書籍,以求得字的原始義。

二、如何運用以形說義的訓詁方法

根據字形來說解字義在傳統訓詁學中很早就使用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懂得拆字說義了。例如:《左傳?宣公十二年》:「止戈為武」。分析字形時要有科學的頭腦,不能妄加猜測。要對字形做梳理工作,一定要追溯到它的原始形體上去,准確找出字形所代表的最初意義。不能憑現代通行的字型作主觀的判斷。現代人有一句歇後語:「兩個山字重起—請出」。也是今人返盯據現代漢字的形體作出的誤解。出,不是從二山,而是從 ,從止,甲骨文作 ,像一隻腳從居穴中走出來,是一個合體象形字。

又如「宿」字。《說文?七下? 部》:「宿,止也。從 , 聲。 古文夙。」《說文》解釋「宿」的最初意義是「止」,是對的。但是對這個字的字形分析卻有問題。認為 是古文夙,是沒有根據的。宿,甲骨文寫作 ,象一個人在 屋下靠著帶有花紋的席子止息的樣子,正反映了「住宿」之義。許慎根據形體發生了變化的小篆來分析字形,難免出錯。

又如:民,《說文?十二下?民部》:「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但書中沒有說明「古文之象」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只引了一個古文形體: 。對這個形體,段玉裁認為「蓋象萌生繁廡之形。」王寧先生認為:「中間的 象女字,上下左右的斜畫象捆綁的繩子,因此整個字形表示的是『奴隸』的意思。」王先生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許慎引用的字型來自孔子壁中書,還不是最早的古文字。「民」在金文中已存在,寫作 盂鼎; 王孫鍾 看上去像一隻眼睛被一尖利物刺中的樣子。唐蘭說:「民字從目,此銘中初見。」可見,民字像刺目之形是肯定無疑的。刺目是古代奴隸主對奴隸的一種酷刑。「民字」的本義是「奴隸」。《賈子?六政》說:「民之為言萌也,萌之為言盲也。」民=萌=盲,目被刺成盲人,這是許慎以「萌」釋「民」的本意。段玉裁因為「萌」有「草芽」義,所以解釋為「繁蕪」,並不正確。

以形說義方法探求的是單字的本義,在分析之後,往往要引古代文獻中的用例來證明分析的正確性。

三、因聲求義

詞是聲音和意義的統一體,語音是詞的物質外殼,要准確解釋詞義有時就要藉助於它的語音。從漢代開始,訓詁學家就注意到了漢語詞語的讀音。例如:《說文》中就運用了相當多的聲訓以同音字作為訓釋字。揚雄的《方言》很關注異地畝世行殊語反映出的讀音變化。東漢末年的劉熙所寫的《釋名》一書,就是通過聲音線索來找出百姓日用器皿的得名緣由。漢字里形聲字佔大多數,是主要的構字方式,漢字表音化的趨勢在日益加強。漢語音韻的發展迅嘩變化是聲、韻、調協調發展的,某一方面的變化必然會牽動其他兩個方面的變化,特別是韻的變化,往往會造成聲母、聲調的演變。

因聲求義的方法就是要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和歷史演變的規律來推求語源、解釋連綿詞、辨別通假字。其中推求語源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系聯同源詞;2、推求事物的得名之由;3、弄清古代方言與方言之間,方言與共同語之間的音義聯絡,進而找出它們的共同的根詞。因聲求義時,應遵循兩個原則:1以古音為依據。2以文獻語言為依據。

四、「因聲求義」方法具體運用

1.通假借

如: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害」字《說文》「傷也。」「害」的幾個義項「損害、殺害、禍害、忌妒」都解釋不通。通過「通假借」的辦法,了解「害」借用作「何」,問題才能解決。句意是「哪件要洗哪件不要洗,回家問父母。」

2.明方言

如:人涉昂否。《詩經》《毛詩詁訓傳》:「昂,我也。」《鄭玄箋》:「人皆從而渡,我獨否。」有學者解釋為:「昂,今北方方言變為俺。昂古與吾通,今轉為俺……昂之轉為俺,其聲音變化之跡是非常清楚的。」另有學者解釋為:「昂為 的假借。《說文》:『 ,婦人自稱。』由於昂、 聲近而通用,所以成為我的通稱。」

3.尋語源

黍,禾屬而粘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

韭,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

五、據文證義

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解說詞義。前兩種方法「以形說義」「因聲求義」都具有主觀性,而這種方法則更為客觀。運用這種方法時注意三點:1盡量從本文、本書和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中尋找證據。2所得結論,不能脫離被訓詞的意義系統。3存在於古書之中的明顯的訓詁材料,大多是因勢立說,隨文而釋。

如:可憐可愛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孔雀東南飛》/可憐值得憐憫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賣炭瓮》/西北望長安,可憐可惜無數山。

B. 訓詁方法分為三種

訓詁方法分成三類:聲訓、形訓和義訓。


3、義訓

義訓,漢語訓詁學術語。指不通過語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釋詞義的釋詞方法。是訓詁的基本方法。

C. 包含哪些訓詁內容,注文運用哪些訓詁手法

常用的訓詁方法包括形訓、聲訓、義訓,其中義訓又包括同升汪租義相訓(又包括互訓和遞訓即所謂輾轉相訓),反義相訓(即兩個反義詞互相訓釋),以一般詞語釋特殊語詞,描寫訓釋等.聲訓是循聲吵兆音線索探討詞義聯系及被釋詞的語源,文中「戶即扈字」明顯便是聲訓.形訓是從字形上直接訓釋詞義,文陵擾中並未涉及.義訓涉及兩例,「戶服猶被服,二字同義連文」是義訓,「扈,被也」也是義訓,而且屬於義訓中以一般詞語釋特殊詞語,「楚人名被為扈」便可佐證.

D. 訓詁學上解釋詞義的方法還有哪些

傳統訓詁學解釋詞義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漢字的造字法不同,適合不同的解釋方法。

E. 關於訓詁學的聲訓方法概述

訓詁學的聲訓方法

聲訓是與形訓、義訓相對而言,是訓詁學中的一種重要的訓詁方法。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而字是記錄語言的一個工具,因而僅靠字形來確定字義是無法完全解決問題的,這不僅因為古代用字出現通假現象,更因為形聲字的產生,形聲法的出現,使漢語出現了衍聲的現象,而同音字的產生,方言字的分化,更是以語音形式為紐帶的。因而聲訓的出現,就為訓詁學提供了一個新的釋義方法,在訓詁學史上是一個長足的進步。下面我就從聲訓的定義、源流、理論依據、作用和影響等方面對聲訓做一淺顯的介紹。

一、聲訓的定義

聲訓就是因聲求義,也叫音訓,即通過語音線索尋求語義,是一種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解釋詞義的訓詁方法。換言之就是從被釋詞的語音形式著眼,利用語音,語義的關系來推求它的意義解釋詞與被釋詞之間往往具有音同,音近或音轉的關系。

二、聲訓的發展歷史

聲訓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先秦、漢、唐、宋、清五個重要的發展時期。聲訓一法在先秦時期就已萌芽。周、秦時代為聲訓產生與初步發展的階段,聲訓材料散見於諸子論著之中,如《孟子·滕文公上》:“癢者養也,校者教也”。到兩漢、魏晉發展大盛,產生了聲訓專著,以劉熙的《釋名》為代表,得到全面的推廣。在晉代出現了聲旁兼表字義的學說,晉初的楊泉《物理論》已有“在金曰堅,在草木曰緊,在人曰賢”的說法,說明當時已經意識到形聲字的聲符可以兼表字義的原理。這一時期聲訓研究成為一門相對較獨立的學問,解決了很多詞語訓釋的難題;唐以後聲訓漸微;發展到宋朝,有學者進一步把聲旁兼表字義說深化,如王聖美提出


了“右文說”,“ 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貝之小者曰賤。如斯之類,皆以戔為義也”。這樣的研究成果對後世的學者影響深遠;到清代,聲訓達到最高水平。這一時期,由於加深了對音義關系的認識,古音研究有新突破,聲訓便有了更大的發展。訓詁學家明確提出因聲求義的主張,並整理出了不同時期的語音聲韻特點,注意聲訓中語音的時代性。把語音相近的字歸納為雙聲、迭韻兩類,而這兩類字,都存在聲近義通的關系。學者們對於聲訓的研究特別強調“訓詁之旨,本於聲音。故有聲同字異,聲近義同。雖或類聚群分,實亦同條共貫。譬如振裘必提其領,舉網必挈其綱”(王念孫《廣雅疏證序》)”,強調語音的重要作用,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晚近章炳麟、 黃侃等先生又把訓詁學進一步提高“語言學”的理論上來。他們把“文字”“聲音”“訓詁”結合起來,組織成有體系的“語源學”。

三、聲訓的方法

古人在訓詁實踐中常用的聲訓方法有三種:

(一)同字為訓:

1、同字為訓:用字形相同而音義、詞性並不完全相通的字來訓釋。《易·序卦》: “物之始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之中的“蒙者蒙也”,前一個“蒙”是卦名,而後一個“蒙”是蒙昧的意思。

2、同音為訓:用同音字來解釋被釋詞。《爾雅·釋言》:“樊者,藩也。”《釋名·釋山》:“山頂曰冢,冢,腫也,言腫起也。”

(二)音近為訓 :用多個讀音相近的詞,相互訓釋。《禮記 哀公問》:“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正。”《說文解字·一部》:“天,顛也。”(註:顛,頭頂的意思)《中庸》:“仁者人也,義者宜也。”

(三)音轉為訓: 指在雙聲字之中,韻母相近,主要母音相同的字可以相互訓釋,轉換。音轉又可分為對轉和旁轉。

F. 我國傳統訓詁學在詞義訓釋方面有哪些方法

訓詁就是為古籍的字(詞)釋義(註解).註解的形式有多種,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是「專書註解」——就是把對某典籍的註解專門成書.你問題中「傳、箋、注、訓、詁、說、解、詮、釋、記、通、學、述、訂、正、微、隱、書、義、義書、正義、音義、章句、集解、補注」 等等……,都是註解的方法.這樣多的名稱,其實可以歸結為兩類:(一),只解正文的「注」;(二),除了解正文之外,還解釋 注文 的「疏」. 注、疏是自成一家的理論,另外還有匯集各家之言的「集解」、補充別人理論的「補注」. 常見的註解名稱: 傳 就是「以今言傳古言」,例如《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都是解釋《春秋》的. 說 解 說明解釋詞語.如《詩》有《魯說》、《韓說》,都是注釋《詩經》的. 訓 詁 也是注書的方法.如:《魯詩故》(故同詁),《尚書訓》. 注 把自己對原文的理解和體會記載在原文下面.例如我們熟知的《水經注》. 箋 和「注」相似,是把原文中隱晦和太過簡略的,加以補充. 音義 (也稱音訓、音詁、音注、音釋)辨音釋義,通過對字的讀音的辨析來推測字義.如 《爾雅意義洞啟》、《資治通鑒音注》 章句 分章析句來解說古籍的大義.如:《楚辭章句》 集解 一類是跨典籍註解(兩部書合起來註解),一類是集合各家之言對同一部典籍的註解. 後者如《莊子集解》. 補注 補充前人的注的缺失.舉例:《楚辭補注》. 疏證 通會古籍的義理,再加以補充、校正、考證和闡釋. 你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應該歸結為「訓詁在學術上的地位和貢獻」.因為前面提到的「傳、證……」,只是訓詁的方法. 那麼,訓詁學在學術上的的地位和貢獻是什麼呢? 簡單說,訓詁(主要指前人的訓詁工作)是在古人和今人、古文和今文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通過訓詁工作對古籍的註疏釋訓補,不僅使古籍無障礙地傳承,而且也更加豐富了古籍的內涵.沒有訓詁工作,沒有訓詁學,古與今之間就會出現斷層,中國文化的歷史就會被撕裂.這是我對訓詁的地位作用的理解. 一、形訓又稱以形索義,就是通過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來解釋字義.形訓的作用在於探求文字的本義,但不能說明語源.1.恰當地運用形訓的方法,可以把有些字的意義解釋得更清楚.2.在揭示詞的本義的基礎上,形訓還可以探明詞的引申義,從而整理出各詞的詞義系統.3.通過字形結構了解字的本義和引申義,還可以進一步識別假借字. 形訓的局限和條件:形訓納擾如必須結合語音來加以分析,所以形訓的作用是有一定的局限的. 1.形訓的局限:第一,在歷史長河中,漢字的形體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字形已經失去了表義作用,所以形訓必須藉助於古文字的資料和研究成果.第二,在漢字的長期發展過程中,由於詞義的引申,文字的假借,字義和詞義之間出現了復雜的情況,所以在確定字的本義時,字形分析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作為唯一的依據.第三,形聲字的形符只能揭示其意義范疇,而不能指明其本義 2.形訓的條件:第一,只有本義才直接和字形切合,近引申義與字形的關系只能見其端倪,而遠引申義與字形的關系則是模糊不清的.第二,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義.第三,只有「筆意」才能與意義切合,「筆勢」大部分已經游離了字義. 二、聲訓又稱「音訓」,又稱因聲求義,就是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來解釋字(詞)義.聲訓的方式有:1.利用形聲字.2.利用音同或者音近字.3.利用同形字. 聲訓的作用李逗:1.尋求本字.本字是對借字而言的.古人在用字時不寫本字而用一個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來代替,這個借字與它所記錄的詞的詞義毫無聯系,只是聲音相同或者相近而已,所以,訓詁時應該破除借字,尋求本字.而尋求本字的途徑只能從聲音入手.利用聲訓可以說明通假,尋求本字,防止望文生義,還可以糾正某些注釋和解說上的失誤.2.推求語源.語源是就根詞和賴以產生的派生詞之間的關系而言的.由同一根詞派生出來,因而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者義近音同的詞,叫做同源詞.所謂推求語源,主要是從同源詞中廣泛系聯派生詞,即確定同源派生詞之間的淵源關系.運用聲訓的方法系聯同源詞,首先是指文字上同聲符的.其次,因為漢語的同源詞並不總是用同樣的諧聲偏旁表示,這就需要我們打破字形的束縛,輾轉系聯其他音同、音近的字,以確定它們的語源義.探求名物的來源是聲訓的一種特殊作用.總之,探求語源,往往能突出詞義的特點,有助於對詞義的理解;還有助於探討詞義引申和語音變化的規律. 聲訓應注意:1.所謂音同或者音近,是指古音相同或者相近;如果以今天的讀音來進行聲訓,當然是不可靠的.所謂古音相近,是指聲韻都相近.2.要有文獻語言為佐證. 三、義訓 義訓,又稱直陳詞義,是不藉助字形和字音而用一個詞或者一串詞來直接說明某詞的含義的方法.1.同義相訓:是用同義詞解釋詞義,是義訓中常見的方式.包括同訓、互訓、遞訓.2.反義相訓:用某詞的反義詞來解釋該詞的意義.詞義的分化可能是構成反訓的一個重要原因.詞義的發展由一個方面向它的對立面演變,是構成反訓的又一原因.3.歧訓:為避免訓釋詞產生歧義而再加一個訓釋,使詞義更加明確. 1、註疏的名稱:(1)傳:西漢時詁與傳有區別,詁以解釋詞義為主,傳以交代史實為主.後世注、詁、傳等已經不再有區別.傳有內傳、外傳、大傳、小傳、集傳、補傳之分.內傳是與經義相比附的註解.例如《毛傳》.外傳是與經義不相比附的註解.例如《韓詩外傳》.大傳是撰其大義.例如《尚書大傳》.小傳與大傳相對,是不賢識小,是一種謙詞.例如《七經小傳》.集傳與集注相同,補傳與補注相同.(2)解的本義是剖析、分析.(3)箋:注書叫箋,是從漢代的鄭玄開始的.箋有補充、訂正的意思.(4)註:訓釋叫注,是從漢代的鄭玄開始的.注是訓詁中最通行的名稱.(5)校:考核古書叫校.一是考辨源流,一是校改文字脫誤.(6)義疏:疏通其義的意思,又稱義注、義章、義贊、正義、講義等.(7)音義:辨音的書叫做音,釋義的書叫做義,合起來叫做音義,又稱釋文.(8)章句:一種註解形式,意思是離章辨句,其特點是不以釋詞為主,而主要在於串講句意、章意、篇意. 2.註疏的類別:(1)注和疏:從訓詁的對象來說,注和疏應分屬兩類.專門解釋古書正文叫「注」,既解正文,又解前人之注,叫「疏」.(2)他注和自註:從訓詁的作者來說,有他人所注和作者自注兩類.他注起源於先秦,盛行於兩漢.章學誠說自注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自明宗旨,二是區分綱目,三是舉要考異.已經有自注的書,如果後人再加以註解,那麼其自注便稱為本注或者原注.自注又名子注或者注中注.(3)集注和補註:從註解之間的關系來說.集注,又稱集解.它有兩種:一是兼解經和注的,一是採集各家解說,再加上自己的註解,以為一書的.補注也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補原文的闕略,一是補舊注的遺漏. 二、訓詁的術語要掌握:1、曰,為,謂之:用來釋義,還用於辨析同義詞或者近義詞,被釋詞放在它的後面.2、謂:和「謂之」不同,被釋詞放在它的前面,有時,它也用於串講句意.3、貌:被釋詞往往是解釋表示某種性質或者狀態的形容詞.4、「之言」、「之為言」:是用來表示聲訓,有時也說明通假字.5、讀為,讀曰,讀若,讀如:「讀為」、「讀曰」往往是用本字用來說明通假字,「讀若」、「讀如」一般是用來注音,有時也用來破通假字.6、當為,當作:用於糾正誤字.7、聲:用來指明象聲詞.8、辭,詞:指明被釋詞是虛詞.9、之:表示被釋詞用為動詞.10、乙:校勘文字,表示將原文詞序上下倒置.11、渾言、析言;散文,對文:辨析同義詞,「渾言」是籠統地說,「析言」是分析地說.「渾言」,又稱為「統言」、「通言」、「散文」、「散言」;「析言」,又稱為「對文」、「對言」.相對而言的文辭,稱為「對文」,不相對而言的文辭,稱為「散文」.「對言」,就是相對地說,「散言」就是不相對地說.「渾言」、「散文」,是異中求同;「析言」、「對文」,是同中求異.互言,互文,互辭:表示修辭,就是文章前後參互見義、互相補充.

G. 《爾雅》的體例和訓詁方法

《爾雅》的體例和訓詁方法

《爾雅》作為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訓詁匯編,其體例和訓詁方法,對中國的訓詁學和詞書編纂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代的古漢語詞典和方言詞典,體現的還是它的編纂宗旨:「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即用今言解釋古語,用通行語釋方言。這一編纂宗旨,體現了人們對詞書的最普遍、最基本的需要。

《爾雅》是先秦訓詁材料的匯編(西漢又有所增加),其編早敬坦排體例採用分類法——把詞語分為兩大類,大類中再分小類,有的小類再分目,井井有條,非常便於檢索。這種分類組織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爾雅》訓釋詞語採用的是先單詞(《釋詁》、《釋言》)後復詞(《釋訓》)的編排體制。現代的詞典仍按這種體制編寫。對名物詞陸桐語的編排體制是根據內容分類,然後逐類分條訓釋;同一大類又可分為若干小類,部分小類再分目,一目瞭然,檢索方便。現代許多網路全書匯編,也都繼承了這種體例。

《爾雅》用義訓的方式訓釋詞語。義訓,是以詞語在語言中的實際意義直接解釋詞義,以通語、常語解釋文言、古語或方言俗語。這也是後來解釋古書詞語的字書、辭書所通用的方式。《爾雅》主要使用了以下義訓方法:(1)直訓,直接用一個單詞解釋另一個單詞;(2)同訓,把一組同義詞彙集起來用一個常用的詞語進行解釋;(3)遞訓,即為了說明詞義,幾個詞輾轉相訓;(4)分訓,對多義字的訓釋,或分條分別說明它們的意義,或在同條中分別列幾個義項;(5)互訓,即用意義相同的語詞互相訓釋,也就是用甲釋乙,又用乙釋甲;(6)義界,即用一句話或幾句話對所釋語詞的意義作出概括的界說。此外,《爾雅》還運用了以共名釋別名、以學名釋俗名的訓詁方法。

《爾雅》解釋的有單詞、復詞,也有四字的成語和古籍中難懂的句子。成語和語句大多出自《詩經》。我國詞典把成語單列為詞條,也始自《爾雅》。總之,《爾雅》多種多樣的訓詁方法,稿哪大多被後世的訓詁著作和字書、辭書所繼承和發展。

H. 訓詁學方法有哪些

訓詁學研究方法有: 互訓,用同義詞互相解釋,如「老,考也」;「考,老也」。 聲訓,用聲音相似意義相同的字解釋,如「衣,依也」御芹,說明這個「衣」在古書中是當作「依」的意思。 形訓,用字形說明其來源和意義,如「小土為塵」,說明「塵」字的意思是嫌信「小土」,這個簡體字也是由此產生。 義訓,用當代的詞義解釋古詞的意義,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說「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反訓,古代有的詞和現代意義相反,需要用反義詞注釋,如「亂而敬,亂,治也」,說明這個「亂」字,在此處作「治」的意思。 遞訓,用幾個詞連續解釋,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說明這個「庸」字用聲訓是從「用」字鎮者畢來的,但意思實際是「得」的意思。

I. 訓詁學正誤的方法有哪些

訓詁的方法有三種:
1、以形說義:通過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記錄的詞的本義;
2、如何運用以形說義的空散緩訓詁方法;根掘慧據字形來說解字義在傳統訓詁學中很早就使用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懂得拆字說義了;
3、因聲斗模求義:詞是聲音和意義的統一體,語音是詞的物質外殼,要准確解釋詞義有時就要藉助於它的語音。

閱讀全文

與訓詁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常失眠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74
dna擴增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39
游離鉛的檢測方法 瀏覽:751
低噪音軸流風機和扇葉計算方法 瀏覽:107
快速進入系統的方法 瀏覽:686
鼻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58
豬糞便最佳處理方法 瀏覽:72
電腦卡鍵方法 瀏覽:150
羊角姜種植方法 瀏覽:435
創作幼兒童話掌握哪些方法 瀏覽:881
長羽絨服如何加寬方法 瀏覽:891
定向生服務期計算方法 瀏覽:848
同側下肢平衡訓練方法 瀏覽:175
健身器材使用方法圖 瀏覽:212
蘋果系統的許可權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7
餌料籠的使用方法 瀏覽:310
燉鴿子湯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38
魚塘加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16
手掌融化最簡單方法 瀏覽:752
側位停車皮卡的最佳方法視頻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