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目前地震可以通過哪些方法預報
(二)利用現代技術進行地震預報的新方法(1)衛星熱紅外遙感法。這種方法主要基於熱紅外異常與地震孕育過程之間的關系研究。由於地震孕育過程地殼內部結構變化會引起地表溫度變化。根據國內外地震學家所做的地震熱紅外異常機理、岩石實驗、熱紅外遙感技術的應用及典型震例分析,以及從衛星熱紅外遙感資料的實際應用等實踐證明,強震發生前一個月左右,震源區地表溫度會出現一次較為明顯的增溫過程。因此,這種方法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探測地表和底層大氣溫度變化進行地震預測。但是,衛星熱紅外遙感資料在地震預測應用研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利用這種方法預測地震仍然處於積累資料和實驗預測的探索階段。(2)地震雲。在某些中強地震發生前,其周圍地區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會出現條帶狀的地震雲。另外,也可能有一種輻射狀的地震雲,一般由數條帶狀雲同時相交在一點,雲的交點垂直於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根據地震雲判斷震中較為復雜。(3)磁暴二倍法。磁暴是由於太陽上的黑子群或耀斑等所產生的強大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引起了全球性的磁擾動。數據表明:通過幾百次地震與磁暴組合分析結果,磁暴強度越大,對應地震越多,震級越大。張鐵錚認為形成地震的原因是由於地球深部聚積的應變能,隨著地球旋轉沿著地殼底部深斷裂向外擴散,沿途一環套一環形成震源點,經過短期聚積和收縮,使高磁性地殼受到機械振動產生地磁波轉化為磁暴。這種方法已被用於多次地震預測,是一種有效地地震預報手段。(4)引潮力共振的異常疊加法。這種方法認為多種地球物理因子和天文因子可能會促使地震突然發生。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只有月亮奇異位置時的引潮力共振的異常疊加方可以觸發地震。
『貳』 地震有哪些監測手段和方法
目前應用於地震監測的主要手段及方法有以下幾種:
1)測震:記錄一個區域內大小地震的時空分布和特徵,從而預報大地震。人們常說的「小震鬧,大震到」,就是以震報震的一種特例。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小震鬧」並不一定導致「大震到」。
2)地殼形變觀測:許多地震在臨震前,震區的地殼形變增大,可以是平時的幾倍到幾十倍。如測量斷層兩側的相對垂直升降或水平位移的參數,是地震預報重要的依據。
3)地磁測量:地球基本磁場可以直接反映地球各種深度乃至地核的物理過程,地磁場及其變化是地球深部物理過程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震磁效益的研究有其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更有震例的事實。
4)地電觀測:地震孕育過程中,將伴隨有地下介質(主要是岩石)電阻率的變化及大地電流和自然電場的變化,由於這些變化與岩石受力變形及租謹破裂過程有關,因此提取這一信息可以預測地震。
5)重力觀測:地球重力場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地球物理場之一,它與觀測點的位置和地球內部介質密蠢型灶度有關。因此,通過重力場變化可以解到地殼的變形、岩石密度的變化,從而預測地震。
6)地應力觀測:地震孕育不論機制如何,其實質是一個力學過程,是在一定構造背景條件下,地殼體中應力作用的結果。觀測地殼應力的變化,可以捕捉地震前兆的信息。
7)地下水物理和化學的動態觀測:地下水動態在震前異常現象,宏觀現象如水井水位上漲,水中翻花冒泡、井水變色變味等;微觀現象帶扮如水化學成分改變(如水中溶解氡氣量變化等),固體潮(天體引潮力引起的地下水位漲落現象就像海水潮漲落一樣)的改變等。通過地下水動態的觀測,可以直接地解含水層受周圍的影響情況和受力的情況,從而進行地震預報。
『叄』 五種預報地震的方法
地震學預測方法
一、前兆性地震活動:(1)地震活動增強與平靜;(2)震群活動;(3)前震活動;(4)誘發地震;(5)地震窗;(6)地震震中遷移;(7)相關地震;(8)地震活動重復性。
二、地震空區和條帶:(1)地震空區;(2)地震條帶。
三、強震序列類型和判定:(1)地震序列的類型;(2)序列類型判定。
四、地震活動性參數的應用:(1)N值(頻度);(2)b值;(3)震情指數(A(b)值);(4)缺震;(5)應變釋放(能量釋放);(6)地震集
中度;(7)震群的U、K、ρ值;(8)地震活動熵;(9)地震活動度S;(10)AC(Cn)值;(11)分維數。
五、震源機制、介質參數的應用:(1)震源機制;(2)波速比;(3)振幅比As/Ap;(4)介質品質因子Q值;(5)尾波振動持續時間比和尾波品質因子Qc值;(6)震源參數。
六、小震調製作用/響應比在短臨預測中的作用:(1)小震調制比;(2)加卸載響應比。
七、震級、時間、地點預測的主要地震學方法的歸納:(1)空間圖像方法;(2)時間進程方法;(3)地震序列方法;(4)地震相關方法;(5)震源及介質參數方法;(6)震兆合成方法。
八、震後趨勢判定主要方法:(1)h值;(2)b值截距法;(3)「密集—平靜」現象;(4)等待時間法;(5)應變釋放曲線。
地殼形變學方法
一、定點傾斜、應變預報地震方法:(1)物理參數計算分析方法;(2)濾波分析方法;(3)幾何分析方法;(4)綜合分 析方法。
二、大面積形變測量與跨斷層測量預報地震方法:(1)精密水準復測;(2)水平形變觀測;(3)跨斷層場地觀測方法。 三、重力測量預報方法:強地震一般發生在重力變化梯級帶上或等值線轉折部位,並大多位於低值一邊。
四、
GPS觀測預報地震方法:強地震前可以觀測到GPS的異常變化特徵。一些觀測結果表明,在高剪應變集中及主應變增大區,在其周圍及中心區,往往是潛在強地震的震源區域。大震前地表會大面積地出現向某一方向運動的現象並在震中及鄰近地區產生高剪應變集中區。
地磁地電方法
一、地磁學方法:(1)地磁轉換函數法;(2)地磁加、卸載相應比法;(3)空間相關和加權差分法;(4)低點位移法。
二、地電學方法:(1)常規預報地震方法;(2)地震地點學其他方法(自然電場法、地磁輻射法、大地電場法、大地電磁測探方法、大氣電位方法)。
三、遙感觀測技術的應用:(1)地震前後斷裂帶內外的衛星紅外溫度差異動態過程;(2)地震前後潛熱通量異常; (3)地面溫度的反演;(4)長波輻射信息的短周期地震指標。
地下流體方法
通過分析觀測數據,提取異常,預測地震。
一、地下流體物理類:(1)井水位;(2)井水溫(地熱);(3)水電導率。
二、地下流體化學類:(1)離子組分;(2)微量組分和放射性組分;(3)氣體組分。
三、地下流體宏觀現象:水色、水氣、氣味、溫度、水位、流量等。
綜合分析方法
一、綜合概率法:(1)概率合成方法;(2)概率增益方法;(3)多元統計組合模型的應用;(4)可拓綜合模型前兆預測 研究。
二、模式識別:(1)基於地震前兆的模糊地震預報;(2)模糊聚類分析;(3)模糊信息檢索方法;(4)模糊綜合評判; (5)CORA—3方法。
三、「故障診斷技術」的應用。
四、專家預測系統。
五、遺傳—神經網路模型:(1)遺傳演算法;(2)神經網路模型。
群測群防常用方法
一、動物宏觀異常觀測方法
二、地下水宏觀異常觀測方法
三、土地電
四、土地磁儀
五、地下水群測網
『肆』 現在大多是在用什麼方法預測地震的
地震預測到現在都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普通人預測地震,一般是沿襲古代的觀測法。古人根據親身實踐,逐漸總結出了一些地震發世扒生之前的預兆,通過這些預兆來提前躲避地震。比如「凡井水無有一切他故,而忽渾並發惡臭者,震兆也」,「若風日清和,台颶不作,海水忽然澆起,洶涌異常,勢必地震」。民諺也有「騾馬牛羊不進圈,鴨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鴿子驚飛不回巢。冰天雪地蛇出洞,魚兒驚惶水面跳。」
至於各個國家運用的預測地震方法,大體上有50多種。包括使用儀器預測、地震波預測法、用准周期(PP)方法預測地震、利用地震雲預測、專用春返輪地震預報衛星、將動物震前的異常行為納入扒信地震系統監測體系等。
『伍』 地震預報的方法
預報地震的方法大體有三種:地震地質法 、地震統計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須相互結合、相互補充,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盡管地震預報還沒有過關,但是地震工作者根據長期的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形成了一定的地震預報體系,當然這種體系並不十分有效,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目前的預報主要建立在理論計算和前兆觀測的基礎上。 除檔並巧繼續追蹤監視中期與短期異常的發展變化外,還應從時空兩方面進一步核定與分析各類異常的數量、比例、持續時間、變化速率、異常幅度、轉折、加速或恢復時間等特徵量,臨震階段尤其要注意突發性異常的這些特徵。突發性異常既包括原有中、短期趨勢異常、新的大幅度加速、轉折或恢復,也包括新出現的前兆突跳、階躍和有一定數量與范圍的宏觀異常現象,如地下水的突然升降、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水、氣、油的噴發,動物習性異常,聲、光、電異常及氣象要素的突變等。應綜合分析突發性異常的總體特徵,如各類突發性異常出現時間的准同步性特徵;異常頻次、強度等隨時間的變化;突發性異常在空間分布上的相對集中性,異常分布與構造的相關性,異常數量與項目的比例等。繼續修正已有的地震三要素,地震三要素指(未來)地震的發震時間、地點與震級,它是地震預報需要回答的主要問題。密切監視預報區及周圍地區的地震活動動態,尤其是當監視區出現顯著的震群活動時,應立即運用多項判據判定是否為前震活動。
在中強以上地震或其他有重要意義的突發性震情(如中小震群活動)發生後,要迅速而准行鍵確、完整地確定地震的基本參數,給出地震序列資料及相應的基本圖件,如M-t圖、N-t圖等。確定宏觀震中位置、烈度等值線與極震區長軸方向等;分析震區周圍地震前後微、宏觀異常變化,空區、條帶、波速等震前區域中、短期地震異常背景及其他中、蔽謹短、臨前兆異常與已發生地震的三要素對應關系,分析本區歷史地震的活動復發周期、地震類型及與臨區地震活動的相關關系。
『陸』 目前地震可以通過哪些方法預報
地震學預測方法
一、前兆性地震活動:(1)地震活動增強與平靜;(2)震群活動;(3)前震活動;(4)誘發地震;(5)地震窗;(6)地震震中遷移;(7)相關地震;(8)地震活動重復性。
二、地震空區和條帶:(1)地震空區;(2)地震條帶。
三、強震序列類型和判定:(1)地震序列的類型;(2)序列類型判定。
四、地震活動性參數的應用:(1)N值(頻度);(2)b值;(3)震情指數(A(b)值);(4)缺震;(5)應變釋放(能量釋放);(6)地震集
中度;(7)震群的U、K、ρ值;(8)地震活動熵;(9)地震活動度S;(10)AC(Cn)值;(11)分維數。
五、震源機制、介質參數的應用:(1)震源機制;(2)波速比;(3)振幅比As/Ap;(4)介質品質因子Q值;(5)尾波振動持續時間比和尾波品質因子Qc值;(6)震源參數。
六、小震調製作用/響應比在短臨預測中的作用:(1)小震調制比;(2)加卸載響應比。
七、震級、時間、地點預測的主要地震學方法的歸納:(1)空間圖像方法;(2)時間進程方法;(3)地震序列方法;(4)地震相關方法;(5)震源及介質參數方法;(6)震兆合成方法。
八、震後趨勢判定主要方法:(1)h值;(2)b值截距法;(3)「密集—平靜」現象;(4)等待時間法;(5)應變釋放曲線。
地殼形變學方法
一、定點傾斜、應變預報地震方法:(1)物理參數計算分析方法;(2)濾波分析方法;(3)幾何分析方法;(4)綜合分 析方法。
二、大面積形變測量與跨斷層測量預報地震方法:(1)精密水準復測;(2)水平形變觀測;(3)跨斷層場地觀測方法。 三、重力測量預報方法:強地震一般發生在重力變化梯級帶上或等值線轉折部位,並大多位於低值一邊。
四、
GPS觀測預報地震方法:強地震前可以觀測到GPS的異常變化特徵。一些觀測結果表明,在高剪應變集中及主應變增大區,在其周圍及中心區,往往是潛在強地震的震源區域。大震前地表會大面積地出現向某一方向運動的現象並在震中及鄰近地區產生高剪應變集中區。
地磁地電方法
一、地磁學方法:(1)地磁轉換函數法;(2)地磁加、卸載相應比法;(3)空間相關和加權差分法;(4)低點位移法。
二、地電學方法:(1)常規預報地震方法;(2)地震地點學其他方法(自然電場法、地磁輻射法、大地電場法、大地電磁測探方法、大氣電位方法)。
三、遙感觀測技術的應用:(1)地震前後斷裂帶內外的衛星紅外溫度差異動態過程;(2)地震前後潛熱通量異常; (3)地面溫度的反演;(4)長波輻射信息的短周期地震指標。
地下流體方法
通過分析觀測數據,提取異常,預測地震。
一、地下流體物理類:(1)井水位;(2)井水溫(地熱);(3)水電導率。
二、地下流體化學類:(1)離子組分;(2)微量組分和放射性組分;(3)氣體組分。
三、地下流體宏觀現象:水色、水氣、氣味、溫度、水位、流量等。
綜合分析方法
一、綜合概率法:(1)概率合成方法;(2)概率增益方法;(3)多元統計組合模型的應用;(4)可拓綜合模型前兆預測 研究。
二、模式識別:(1)基於地震前兆的模糊地震預報;(2)模糊聚類分析;(3)模糊信息檢索方法;(4)模糊綜合評判; (5)CORA—3方法。
三、「故障診斷技術」的應用。
四、專家預測系統。
五、遺傳—神經網路模型:(1)遺傳演算法;(2)神經網路模型。
群測群防常用方法
一、動物宏觀異常觀測方法
二、地下水宏觀異常觀測方法
三、土地電
四、土地磁儀
五、地下水群測網
『柒』 地震是怎麼預報的
測震學預報:簡稱「以震報震」。用地震活動的空間、時間、悔李強度的變化來預報地震三要素的一類方法。包括波速比、b值、圍空、條帶、統計預報等。地震前兆觀測:根據地震前兆監測設施所提供的資料,經過一定的處理,提取異常,預報地震。常見的前兆監測手段有地下水觀測、地形變觀測、電磁場觀測等。
1、測震學預報:簡稱「以震報震」。用地震活動的空間、時間、強度的變化來預報地震三要素的一類方衡弊法。包括波速比、b值、圍空、條帶、統計預報等。
2、地震前兆觀測:根據地震前兆監測設施所提供的資料,經過一定的處理,提取異常,預報地震。常見的前兆監測手段有地下水觀測、地形變觀測、電磁場觀測等。
3、宏觀異常:通過人的感官所能發現的一類地震前異常現象。主碧攔遲要包括動物的習性異常、地下水水位的漲落等。大面積、短時間內大量出現這類異常現象,是最准確的地震來臨的信號。
『捌』 地震預測還有哪些方法
地震是大地構造活動的結果,所以地震的發生必然和一定的構造環境有關。同時,地震不是孤立發生的,它只是整個構造活動過程中的一個事件,在這個事件之前,還會發生其他事件。如果能確認地震前所發生的事件,就可以利用它作為前兆來預測地震。另外,地震的發生又帶有隨機性。在積累著的構造應力作用下,岩石在何時、何處發生破裂,決定於局部構造中的薄弱點及其性質,而對這些薄弱點的分布和性質常常不能清楚了解;此外,地震還可能受一些未知因素的影響。因此,預測地震有時就歸結為估計地震發生的概率問題。
根據以上這些考慮,地震預測方法大致可以分為3類:地震地質、地震統計和地震前兆。
1.地質方法是以地震發生的地質構造條件為基礎,宏觀地估計地點和強度的一個途徑。可用這種方法在大面積上劃分未來地震的危險地帶,確定不同強度的危險地區。這漏塵種工作叫做地震區域劃分。由於地質的時間尺度太大,地震的時間預測不能依靠這一方法。
2.統計方法是御搜旅從地震發生的記錄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統計規律,估計地震的危險性,求出發生某種強度的地震的概率。統計方法的可靠程度決定於資料的多寡。中國歷史悠久,在有些地區,地震資料豐富,運用統計方法可以提供鎮凳有意義的結果。
3.前兆方法是根據前兆現象預測未來地震的時間、地點與強度的方法。
今天小編對地震預測有哪些方法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對於怎樣提前預知地震的發生以及其他地質災害小知識,還請了解更多佰佰安全網上的自然災害小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玖』 怎樣預報地震
地震預報是在地震發生前通過對各種前兆資料的分析和研究,對未來可能發生地震的大小、地點和時間作出明確的判定,並將此判斷向社會公眾發布。因此,地震預報必須包括三項內容,即未來地震的震級、發生的地點、發生的時間總稱為地震預報三要素。地震預報三要素是一個整體,缺少其中任何一項,預報就沒有意義。經過邢台地震以來二十多年的反復實踐,我國地震工作者已積累和總結了不少預報地震三要素的經驗和方法。
(1)震級預報:由於地震是震源體應力應變積累的結果,地震越大,應力應變積累的時間和強度往往也越大,且震源區體積也越大。這些特點反映在地震前兆 上,則表現為震級也大,地臘滾震前兆異常(主要指趨勢異常)的持續時間長,前兆異常的空間展布范圍亦大。
(2)時間預報:時間預報主要是根據地震前兆的發生過程判斷地震發生的日期。早期的前兆異常往往是慢速的、漸變和趨勢性變化。越接近地震發生,異常變化越激烈,呈現為快速和突發的特點,同時還出現地下水、氣、油和多種動物習性的宏觀異常。據此可把發震時間判斷為幾月乃至幾天之判羨內。在臨震時,還可能觀測到地聲、地光等前兆。所以根據異常發展的過程,可逐步分析並逼近地震的發生時間。此外,具體發震日期的預報還需要考慮某些外界觸發因素,如朔望日、磁暴、節氣日等。
(3)地點預報:從實踐經驗看,震中及其附近地區是由異常現象顯露程度,異常幅度的大小,以及異常出現的先後來判斷的。一般來說,異常集中程度最高、 幅度最大和發育最早的地區往往最接近震中。此外,根據地質構造分析掘局拍和地震活動中空區、條帶等異常圖象,都可為未來地震震中區的預報提供線索。
『拾』 預測地震有哪幾種方法
①地震地質方法是以地震發生的地質構造條件為基礎,宏觀地估計地點和強度的一個途徑。可用這種方法在大面積上劃分未來地震的危險地帶,確定不同強度的危險地區。這種工作叫做地震區域劃分。由於地質的時間尺度太大,地震的時間預測不能依靠這一方法。
②地震統計方法是從地震發生的記錄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統計規律,估計地震的危險性,求出發生某種強度的地震的概率。統計方法的可靠程度決定於資料的多寡。中國歷史悠久,在有些地區,地震資料豐富,運用統計方法可以提供有意義的結果。
③地震前兆方法是根據前兆現象預測未來地震的時間、地點與強度的方法。地質方法的著眼點是地震發生的地質條件和在比較大的空間、時間尺度內地震活動的變化。統計方法所指出的只是地震發生的概率和地震活動的某種「平均」狀態。若要明確地預測地震的發生地點、強度和時間,還是要靠地震的前兆。所以尋找地震前兆是地震預測的核心問題。為了取得可靠的地震前兆,必須開展長期、廣泛的觀測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