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們常說的「六書」是什麼
【六書】
●【六書的基本概念】:指古人分析漢字的構造和使用而的歸納出來六種條例。
「六書」的這個概念始見於《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東漢鄭玄注引鄭眾說:「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①、假借、諧聲②也」(註:①處事,即「指事」;②諧聲,即「形聲」)。班固《漢書•藝文志》把六書之名定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許慎《說文解字敘》把六書之名定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一般都認為,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屬於造字之法,即漢字結構的條例;轉注、假借則屬於用字之法。
六書大約反映了戰國末到漢代人們對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情況的認識。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礎上的,是一個不夠完善周密的條例。但是,它對於大多數的漢字,特別是對古文字,它還是能夠予以說明。「六書說」是我國文字學史拿亂漏上的一個重大創見。
●【六書的具體內容】
一【象形】:《說文解字•敘》:「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六書之一。字形摹寫實物的形狀,或用比較簡單的線條來摹寫事物的特徵部分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壯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皿部》:「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獨體象形與合體象形之分。合體象形所合之二體,有一體不能單獨成字,有一體可以單獨成字。如「石」,其中「廠」(han四聲)成字,意思是山邊岩石突出覆蓋處;「口」象石塊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說:「石與果一類,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廠定之。」(《說文釋例•象形》)這說明合體象形的產生是由於區別象形形體的需要,即加上一個表示同類事物的字,使所摹寫的對象能夠確定,不致產生誤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礎。
二【指事】:《說文解字•敘》:「陪乎指示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六書之一。也叫「象事」、「處事」。以點畫等象徵性的符號來表明意義。指事字在漢字中為數不多,這可能與以符號表意的局限有關。指示字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所謂純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號來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這類指示字可能是來自原始的刻劃符號。另一類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點畫性符號,以表明造字的意圖所在。如「刃」是在刀口處加一點,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畫,指明是樹木的下端,「末」與此相反,指明是樹木的上端。這一類指示字,有些文字學著作稱為合體指事或加體指事。
三【會意】:《說文解字•敘》:「會意者,此類合誼(同「義」),以見指撝(同「揮」),武信是也。」
六書之一。也叫「象意」。組合兩個以上的字表示一個新的意義。會意字中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組成的「異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戍,守邊也,從人持戈。」《手部》:「摯,握持也,從手執。」還有相當一部分會意字是「疊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車部》:「轟轟,群車聲也。從三車。」
會意字的結構有助於認識一些漢字的本義。如《說文•斗部》:「料,量也,從米在斗中。「段玉裁註:「米在斗中,非盈斗也。視其淺深而可料其多少,此會意。」
四【形聲】:《說文解字•敘》:「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消爛
六書之一。也叫「象聲」、「諧聲」。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義,聲符表音。形聲字是漢字中最能產的合成字。因此,形聲字在漢字中數量最多,佔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聲字的組合方式很靈活,如:
•左形右聲:江、河
•左聲右形:錦 、刊
•上形下聲:草、房
•上聲下形:想、袈
•外形內聲:街、衷
•外聲內形:聞、衡
有的聲符或形符只佔字的一個角落,如「勝」,形符是「力」,聲符是「朕」。「寶」,聲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貝」組成的會意字(西周金文中才開始在這個會意字中加上聲符「缶」)。
形聲字可能是比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聲字還比較少;後期甲骨文中,形聲字約佔百分之二十。由於這種方式靈活,適應性強,在漢字發展中,它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
五【轉注】:。《說文解字•敘》:「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轉注是古人製造「同義字」的方法,換言之,轉注就是用同義字輾轉相注的方法造字。「同意相受」是統一字首的具體方法,即授與一個同義字,也就是說用一個同義字相注釋,作為它的義符。例如:語言(指「口語」)里〔lao三聲〕這個詞,既已製造了「老」字來記錄它。後來口語里起了變化,「老」念成「丂」〔kao三聲〕,於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個同義的「耂(念lao三聲,即現在的「老」字)」字,寫成「考」(即造出了一個新字「考」)。 「耂(老)」對於「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義相注。就是說,用「耂」作了「丂」的義符)。「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紀大」,它們是同義字,當然也是「轉注字」。
●轉注字的特點是:字首(部首)的意義等於轉注字的意義,因為用來注釋的字首是一個同義字。判斷轉注字的兩個重要依據: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義相注。
●轉注字的歷史意義:轉注字的形和義密合無間,只要看看它們的形體就可以知道它的意義,也就可以知道它們是同一群同義字。這種造字方法解決了語言中同義詞的創造問題,是孳乳文字(孳乳zī rǔ:派生,演變,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們祖先的一個偉大創舉。
例如:
1. 老、考、耆、耋
① 老:《說文》雲:「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發變白也。」
② 考:《說文》雲:「老也。從老省,丂聲。」
③ 耆:《說文》雲:「老也。從老省,旨聲。」(註:「耆」今讀qi二聲: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④ 耋:《說文》雲:「年八十曰耋。從老省,至聲。」(註:「耋」今讀die二聲:年老,七八十歲的年紀)
2.至、到、臻
①至:《說文》雲:「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
②到:《說文》雲:「至也。從至,刀聲。」
③臻:《說文》雲:「至也。從至,秦聲。」
● 這類字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形義密合,視其形即可知其義,所以後世還是不斷地創造它。
● 轉注字和形聲字的「聯系」與「區別」:轉注字和形聲字有同有異。就其結構來說,它們是相同的,都是形與聲的組合;就其義符來說,它們是不同的,轉注字的義符是同意相受,形和義是密合的,而形聲字的義符只是指示字義的類屬或關聯,形和義不一致。
六【假借】:《說文解字·敘》:「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假借的基本概念:意思是說語言中的某一個詞,本來沒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聲音假借一個同音字來寄託這個詞的意義。例如:
「長」,《說文》雲:「象人之長發猋猋也。從長從彡。凡髟之屬皆從髟。必凋切。又,所銜切。」(註:①猋〔biao一聲〕:暴風。②彡〔shan一聲〕:長毛。③髟〔biao一聲〕:頭發下垂的樣子。④銜〔xian二聲〕:頭銜。)語言中的長久的「長」、長老的「長」、縣長的「長」,和長發之長同音,沒有造字,於是古人就假借它來寄託長久、長老、縣長等意義。這種方法,古人叫做「假借」。假借的主要條件是依聲。假借和被借之間的關系,除聲音上的聯系外,也可以有意義上的聯系。因此,假借可分為兩種:
a、 引申義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無其字依聲託事而意義和原字有關的。例如:①鳳:《說文》雲「古文鳳,象形。鳳飛,羣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
b、 純粹借音的假借:本無其字,依聲托意而不論原字的意義的,也就是把整個字當作純粹音符的。例如:①所:《說文》雲:「伐木聲也.從斤,戶聲。」假借為助詞。②易:《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假借為難易之易。(註:「蝘蜓」,俗稱壁虎。)
● 假借的使用范圍: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來寄託新詞的意義,因此,漢語的各種詞類中都存在著豐富的假借字。例如:
1. 名詞: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借為貨泉的泉;②「錢」是一種田器,竟借為貨幣的錢;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為人才之才。
2. 動詞:①干求的「求」,本義是「皮衣」,求和裘是異體字。②升降的「升」,本義是「十合」。
3. 形容詞:①「難」是鳥名,借為艱難之難;②「易」是蜥蜴,借為容易之易;③「長」是長發,借為長久之長;④「久」是「從後灸之」,借為久遠之遠。
4. 數量詞:①天乾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來表示序數;②量詞如「斤」,它的本義是斧斤;「枚」,它的本義是干(干〔gan四聲〕同「干」)。《說文》:「干也,可為杖。從木從攴」(攴pu一聲,古同「撲」,戒尺)
5. 代詞:「汝」的本義是水名,「之」是出的意思,「若」是選擇的意思。它們假借作為代詞,和原義根本不同。
6. 副詞:「末」的本義是「木重枝葉」,「不」的本義是「花柎」(註:花柎〔fu一聲〕:花萼,亦指草木子房);「又」的本義是「手」。這些字假借為副詞之後,本義反而廢棄了。
7. 介詞:「於」本是鳥的異體字,「為」本是作為的意思;「在」本是草木初生在土上的意思。它們都借來作為介詞。
8. 連詞:「然」是燃料,是燃的本字;「而」是胡須,「且」是薦的意思。它們都借來表示連接關系。
Ⅱ 漢字的造字法——六書有哪些
漢字是中國人在長期的生產勞動過程中逐漸創造的。它的造字是有規律可循的。
關於漢字的造字規律,古代有所謂「六書」的說法。「六書」是周代晚期到漢代時人們分析了周代以前的造字的方法而歸納出來的6種條例。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的「六書」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和轉注。
象形,就是用線條畫出物體的形狀,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如:水、日、月、山。這種用象形的方法造字是漢字最早的造字方法。這種造字法的局限性很大。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事物根本無「形」可「象」,於是在象形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指事字和會意字。
指事,是在象形的基礎上加上簡單的指示性符號而創造新字的方法。一般是用一兩個抽象符號,或用一個象形符號再加上一個抽象符號來表示一個新的字義。如:上、下、本、末。指事只是一種輔助性的造字法。因為只有極少數的意義才能用指事的方法表示出來,所以漢字里的指事字很少。
會意,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符號拼合起來表示一個新字的造字法。如:從、眾、休、苗。會意字一般都是合體字。它以象形為基礎,但還是滿足不了需要,於是就出現了形聲字。
形聲造字法是用途最廣的一種。是一種用兩個現成的符號,一個表示意義(形旁),一個表示聲音(聲旁),合起來表示一個新字的造字法。漢字大部分是形聲字,其主要類型有:左形右聲:松、情、描。右形左聲:領、戰、期。上形下聲:宇、花、籬。下形上聲:想、裘、梨。內形外聲:問、辯、聞。外形內聲:裹、圍、府。
上面6種方式可以概括為左右,上下、內外3種相互關系,其中以左形右聲為最普遍。形聲有表音成分,因而不同於象形、指事和會意。形聲的結構相當簡單清楚,直到今天,還可以用形聲方法造出許多新字。
此外,「六書」所說的造字法還有假借和轉注。假借是借用已有的字來代替要造的字,也就是賦予舊字以新義,成為一個新字的造字方法。如「西」字本是一個會意字,表示鳥在巢上之意,後來有了「棲」,就把「西」字借為表示方向的字了。轉注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具有同樣的形旁,它們的意義可以互相注釋。如「老」和「考」、「會」和「合」。
Ⅲ 六書指的是什麼
漢字的六書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六書裡面,前四種是直接的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是六書的基做派礎,之後是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是借字而用或者借字注字的方法,和前四種造字方法不太一樣。「象形」,就是根據最簡潔的符號或者圖像來描畫某實際事物,通過形狀來表達文字所代表的的含義。比如說「日」、「月」、「山」、「石」、「田」、「火」等,就是根據槐胡耐事物的形狀造出來的象形字。
現在有的鉛春象形字已經看得不太明顯,但有些還是可以看出來的。雖然現在象形字已經比較少了,但是在文字的演變過程中還是占據很高的地位,是漢字的基礎,比如說「馬」是「驢、馱、駕」等字的構字成分,從形狀上可以看出他們的意思。
但是象形字畢竟有自己的局限性,無法滿足豐富的語言需要,於是有了之後的文字。
Ⅳ 漢字六書指的是什麼(漢字六書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文·段宏剛
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形態之一,也是從上古時期誕生的眾多文字里,到目前還在使用的文字,距今已超過6000年歷史。
由於漢字具有十分強大的影響力,在歷史上不斷向周邊國家的語言體系輻射,以至於目前東亞文化圈許多國家的語言里,少不了漢字的襯托,如,日語里的表音符號假名,常常用漢字來書寫日本人的名字。越南京族語里的喃字,是仿照漢字結構原理重新創造的一種文字。韓語里的表音文字諺文,雖然屬於拼音文字,但在結構組成上,具有漢字的形態。漢藏語系羌語支系的西夏文,在形態上完全就是漢字的孿生兄弟。女真族的語素文笑槐喊字女真文,藉助漢字筆畫來拼寫,在形態上也屬於漢語的孿生兄弟。
甲骨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漢字的形成過程相當漫長,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等階段,完全按照化繁為簡的過程在演進,變圓筆為方筆,簡化筆畫和結構,最終讓其達到易認、易寫、易記的要求,成為優質的書面交流工具。
說到漢字的產生過程,就不得不說六書。
六書是指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和構成方式,按照誕生時間順序,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六書」最早的出處來自儒家經典著作《周禮·地官》里: 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雖然出現了「六書」的名稱,但具體指代什麼內容並沒有闡述清楚。
直到漢代,六書才有了具體的內容,就是漢字的六種類型。
金文
這六種類型的確立,是東漢著名學者許慎(58年——147年)和班固(32年——92年)的功勞,其中,六書的名稱由許慎命名,字數排序則由班固歸納和排列。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漢字字型檔總共收錄漢字達到91000多個,而常用漢字不過3000多個,這3000多個漢字能滿足99%的書面語言的使用。反觀所有漢字,它們的形態都包含在這六書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為常見,更容易理解。
說到象形字,就繞不開「倉頡造字」的故事。
相傳,漢字是由三皇五帝時期,黃帝的史官倉頡所創造。
在原始社會早期,人們用「結繩記事」的方式來記錄生活,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復雜,智力越來越發達,結繩記事已經無法滿足記錄生活的任務,於是,碰野倉頡帶著使命去創造文字。
倉頡造字
倉頡走進大自然,風餐露宿,以日月星辰、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為伴,通過長期觀察它們,根據它們的造型特徵,嘗試著創造出了第一批漢字,這些漢字就是象形文字。
象形字也叫圖畫文字,是漢字構成的基礎,文字的形狀跟指示對象的形狀十分相似,依靠物象的形狀來表達含義,是象形字的本質。
常見的大多數漢字屬於象形字,它們都是獨立的字體。比如,日、月、水、火、山、田、口、門、馬、牛、羊,等等。在甲骨文和篆字里,象形字更接近物象的本來造型。
雖然象形字看起來很直觀,看到文字就能領會含義,但是,象形字有不少局限性,無法表述抽象的東西,大象無形,即使對於很大的、具象的物象,象形字也很難表述出來,比如,宇宙、天、地、江河湖海,等等,因此,隨著時代發展,漢字由表形進入了表意,由具象變成了抽象明族,於是,就產生了其它造字方法。
大篆
指事字是一種抽象的造字方法,當某個具體形象無法畫出具體形狀時,就只好以抽象的符號來代替,引導人們去領會它的意思。從本質上講,指事字只表達物象的含義屬性,不表達圖形。
在造字法則上,一些指事字採用簡單的符號來表示意象的東西,比如,一、二、三、上、下,等字,它們屬於指事字里邊的獨立字體。
還有一些指事字往往通過增減象形字的筆畫,來完成造字目的。比如,「中」字,表示把某個物質從中間劃一條線均分成兩等分,再如「刃」字,在「刀」字上加上一點,表示刀口。還有甘、元、示等字,都屬於這個類型,是指事字里的復合字體。
會意字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進行組合後,形成的一種新的漢字形態,有效補充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單一性和局限性。
隸書(曹全碑)
由於集合了象形字和指示字的優點,文字可以形成多種組合形式,因此,會意字能表達出更加豐富的抽象含義,表達出來的意思也更生動、更具體。
比如「男」,一個人在田裡勞動代表男人。「婦」,拿著笤帚打掃房子代表女人。「林」、「森」,樹木集中而茂密就形成森林。把一個人關在深宅大院里就成了「囚」。一群人就成了「眾」。從自己內心發出來的呼吸就稱為「息」。等等。
形聲字是一種復合造字方法,由形旁和聲旁組成,形旁指代字形的來源屬性和基本含義,聲旁表示字的發音來源。形聲字由兩個以上的偏旁組成,造字方法非常科學,看到字體就能猜出讀音和意思。
因為漢字都是單音節字,有許多同音不同義、不同形的字體,為了滿足這些要求,形聲字一經發明後,就得到了大力發展,是目前漢字中最多的一種字形。
楷書·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帶偏旁部首的漢字,絕大多數屬於形聲字,比如,所有樹木都帶木字旁,松、柏、椿、樺、楊、樟、柳、桑、李、桃,等等,看到這些字,完全能明白它們指代一種樹木,也能猜出它們的讀音。
又如,跟水有關的物質都帶三點水,跟土地有關的物質帶提土旁,跟金屬有關的物質都帶金字旁,跟石頭有關的物質都帶石字旁,等等。
轉注字和假借字的造字方法基本類似,都是指一些字本身並沒有被創造出來,然而,人們在生活中,卻遇到了一些無法表述清楚的抽象意念,只好借用已有的漢字字體,來表達這些新產生的意念。
轉注字和假借字在漢字形態中非常少,使用的更少,因此,幾乎可以忽略它們的存在。只要掌握形(象形字)、聲(形聲字)、意(會意字)、事(指事字)四種漢字構成形式,就足以了解漢字的來龍去脈。
Ⅳ 古人所謂的六書指什麼
古人所謂「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爛巧注、假借六種有關漢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緩源它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極具指導意義飢哪鍵。
Ⅵ 聽說中國創造漢字的方法叫"六書法"
《說文》中有指事、象形、會意、假借、轉注、形聲六書法。
文字的產生,淵源於圖畫。上古的人們,把經歷
的事情,或心中想做的的事情刻畫在山洞裡、石
頭上,包括了打獵、戰爭、祭祀、家庭、災難……等等,然而這些圖畫慢慢的線條變簡單了,只留下一些特徵,形式也逐漸固定,更重要的是圖畫逐漸與語言結合為一體,每個符號都有了固定的發音及意義,於是這些圖畫不在是單純的圖畫,演變成了文字。 中國文字經前人的整理,有六種造字的方法,稱之為「六書」,包含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是中國文字結構的法則,也是解說文字意義的依據,中國文字依據六書的法則造字,字義不但可以從字音上理解,也可以從字形上做判斷,也就是說中國文字的字形是含有字義在其中的。
.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象形是依照物體的形狀,隨著物體的外形輪廓,用線條畫出物體形狀的文字,是由原始的圖畫演變而成的;象形字既然是「畫成其物」,所以天地之間只要是具體可見,有形象可描繪的東西,都可以變成象形字。例如:「目」字,甲骨文中作「 」,「舟」作「 」,便是依據物象形狀勾畫出來的象形字。
.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所謂指事,就是以符號表示事情的意思,也就是說對一些抽象的概念,將心中的意象用線條表達成符號標示出來的一種造字方法,因為沒有具體的形象可畫,所以只能用抽象符號來表示事情的意思,說明其涵義。例如「上、下」是一種沒有具體形象的東西,該怎麼來為它造字呢?於是古人便用了「指事」的造字方法,在一條橫線的上方加上一點,就代表「上」這個概念,在橫線下方加上一點,就是代表「下」的概念。
.會意
「會意者,比類合誼,已見指撝,武信是也。」
會意是利用兩個或以上的字會合起來,去表達一個新意義的一種造字方法;組成為會意字的字中,一定會有表示意義的「意符」,但卻沒有像形聲字那樣表示發音的「音符」。例如:「武」是「止」和「戈」二個字組成的新字,意味著止住天下兵戈,便是威武;而「信」是「人」和「言」二字合成的新字,代表著人實踐諾言,即信用毀擾。茲如此類的會意字還有很多,例如:「人+木=休」表示人靠在樹木上休息;「小+大=尖」表示一頭小一頭大的東西……等。
.形聲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聲文字也是組合的文字,是利用「形狀符號」加上有注音作用的「聲音符號」,組合起來形成一字,以表示意義的造字方法。形聲字的形符表示意義的符號,而聲符則表示讀音的符號,例如「江」之形符為「水」表示意義,聲符為「工」表示發音〈江與工音異,是因為古今音有變化的緣故〉。因為懂得利用形與聲的互相配合,中國文字後來才沒有成為純粹拼音的文字差余數;中國文字中,形聲字約佔百分之八十五左右,這是因為象形、指事、會意所能造出的字有限,所以便利用聲音來配合造字。例如:從「金」為形符的形聲字,多為金屬;從「艸」為形符的形聲字,多為木本植物;從「鳥」為形符的形聲字,多為鳥類。
.轉注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轉注是指形體相似、語音相近、意義相同的一組字彼此互相解釋,這是因為同一意義的語言,甲地所造的字可能和乙地不同,起初用的字可能和後來用的字不同,這些不同空間與時間造出相同語義卻形體不同的文字,被後人應用發現某兩個字的字形不同,但其字義相同且語音相近,於是便把這二個字稱為轉注字。例如:「考、老」為轉注字,因為「考」、「老」兩字同在「老」部,讀音相近,意義相通,「考」字的解釋是「老」;「老」字的解釋是「考」,所以是一對轉注字。
.假借
「假借者,本無其意,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所謂假借,即當我們用文字紀錄語音時,因為語言中有些詞有音無字,於是便借用已先造出的同音文字來代替仍未造字的語詞,有時沒有同音的就用音近的來表達。例如:「雲」本來是雲雨的雲,可是被假借為「孔子雲」的「雲」,於虛首是只好在「雲」的上面加上「雨」來代表雲;「而」原本是表示鬍子的意思,由於和「而且」的「而」同音,於是被借來表示「而」。閩南語中的「不知道」被人們照其發音寫成「莫宰羊」,也可以說是假借的例子。
Ⅶ 文字學上說的「六書」是指什麼
是指漢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六書」的這個概念始見前行脊於《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東漢鄭玄注引鄭眾說:「六書,象形、會意慧滲、轉注、處事①、假借、諧聲②也」(註:①處事,即「指事」;②諧聲,即「形聲」).班固《漢書·藝文志》把六書之名定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許慎《說文解字敘》把六書之名定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一般都認為,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屬於造字之法,即漢字結構的條例;轉注、假借則屬於用字之法.
六書大約反映了戰國末到漢代人們對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情況的認識.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礎上的,是一個不夠完善周密的條例.但是,它對於大多數的漢字,特別是對古文字,它還是能夠予以說明.「六書說」是我國文字學史上的一個重大創見.
簡介
「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六書」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後世學者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東漢學者許慎給「六書」下定義是:象形者,畫成其事,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歷史
六書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地官》:「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其中沒有對「六書」詳細的名稱,也沒有對六書的解釋.西漢劉歆《七略》:「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這帶虧是對六書最早的解釋,象形、象事、象意、象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東漢許慎受劉歆的啟示,費幾十年的精力整理漢字,編成《說文解字》一書,在這本書的「敘」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1]
釋義
象形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 「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艹」(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事物是畫不出來的.
指事
屬於「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像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凶」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三」則由三橫來表示.這些字的勾畫,都有較抽像的部份.
形聲
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 「監」,表示它的韻母與「監」字一樣(古音及部分方言);「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兩字韻母相同.
會意
屬於「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並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 「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
有部分漢字,會同時兼有會意和形聲的特點.例如「功」字,既可視為以「力」和「工」會意,而「工」亦有聲旁的特點;「返」字,既可視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變形作「辶」)會意,而「反」亦有聲旁的特點.這類字稱為會意兼形聲字.
轉注
屬於「用字法」.各說文家解釋不同.大致有「形轉」「音轉」「義轉」三說.江聲認為所謂「建類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屬老部.戴震認為轉注就是互訓,《說文解字》「考」字下說「老也」,「老」字下說「考也」,「轉相為注,互相為訓」的例子.
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系.
假借
漢字是由象形 、象意的文字發展起來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繪,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圖像和筆畫來表現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 六書的圖片隨時造出文字來表現,於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表 ,這種跟借用的字的形義完全不合的字就稱為假借字.假借字有兩類.一類是本無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說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作「 」,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無形可像 ,就借語音相同的「」來表示北方的意思.許慎在《說文敘》里所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就是這一類.在語言發展過程中這一類的字很多.假借字的另一類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當中本來有表示某個詞義的書寫形式 ,但是在使用當中不用本來約定俗成的字形而寫為另外一個意義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 .這一類在秦漢以上的古書中極為常見 .如借「湯」為「盪」;《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借「壺」為「瓠」,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前一類可以說是不造字的假借,後一類是在用字當中的假借.在用字當中既然本有其字,為什麼還要另外寫一個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原因是寫書者倉促間寫為一個音同的字,歷代傳抄因其舊而不改;另一種原因是某一時期 、某一地區或某一師承,經常習慣以某字代某字用,後世傳寫也就一仍其舊.[2]
編輯本段
具體內容
象形
象形字「京」
六書之一.字形摹寫實物的形狀,或用比較簡單的線條來摹寫事物的特徵部分.《說文解字·敘》:「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壯齒也 象形字「京」,象上下相錯之形.」《皿部》:「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獨體象形與合體象形之分.合體象形所合之二體,有一體不能單獨成字,有一體可以單獨成字.如「石」,其中「廠」(han四聲)成字,意思是山邊岩石突出覆蓋處;「口」象石塊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說:「石與果一類,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廠定之.」 合體象形字「果」(《說文釋例·象形》)這說明合體象形的產生是由於區別象形形體的需要,即加上一個表示同類事物的字,使所摹寫的對象能夠確定,不致產生誤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礎.
指事
指事字「甘」
六書之一.也叫「象事」、「處事」.以點畫等象徵性的符號來表明意義.《說文解字·敘》:「指示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指事字在漢字中為數不多,這可 能與以符號表意的局限有關.指示字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所謂純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號來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這類指示字可能是來自原始的刻劃符號.另一類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點畫性符號,以表明造字的意圖所在.如「刃」是在刀口處加一點,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畫,指明是樹木的下端,「末」與此相反,指明是樹木的上端.這一類指示字,有些文字學著作稱為合體指事或加體指事.
會意
會意字「前」
六書之一.也叫「象意」.組合兩個以上的字表示一個新的意義.《說文解字·敘》:「會意者,此類合誼(同「義」),以見指撝(同「揮」),武信是也.「會意 會意字「前」字中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組成的「異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戍,守邊也,從人持戈.」《手部》:「摯,握持也,從手執.」還有相當一部分會意字是「疊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車部》:「轟轟,群車聲也.從三車.」
會意字的結構有助於認識一些漢字的本義.如《說文·斗部》:「料,量也,從米在斗中.「段玉裁註:「米在斗中,非盈斗也.視其淺深而可料其多少,此會意.」
形聲
六書之一.也叫「象聲」、「諧聲」.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義,聲符表音.《說文解字·敘》:「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字是漢字中最能產的合成字.因此,形聲字在漢字中數量最多,佔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聲字的組合方式很靈活,如:
形聲字「責」
·左形右聲:江、河 形聲字「責」·左聲右形:錦、刊
·上形下聲:草、房
·上聲下形:想、袈
·外形內聲:街、衷
·外聲內形:聞、衡
有的聲符或形符只佔字的一個角落,如「勝」,形符是「力」,聲符是「朕」.「寶」,聲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貝」組成的會意字(西周金文中才開始在這個會意字中加上聲符「缶」).
形聲字可能是比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聲字還比較少;後期甲骨文中,形聲字約佔百分之二十.由於這種方式靈活,適應性強,在漢字發展中,它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
轉注
轉注是古人製造「同義字」的方法,換言之,轉注就是用同義字輾轉相注的方法造字.許慎說:「轉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同意相受」是統一字首的具體方法,即授與一個同義字,也就是說用一個同義字相注釋,作為它的義符.例如:語言(指「口語」)里〔lao三聲〕這個詞,既已製造了「老」字來記錄它.後來口語里起了變化,「老」念成「丂」〔kao三聲〕,於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個同義的「耂(念lao三聲,即現在的「老」字)」字,寫成「考」(即造出了一個新字「考」).「耂(老)」對於「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義相注.就是說,用「耂」作了「丂」的義符).「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紀大」,它們是同義字,當然也是「轉注字」.
●轉注字的特點是:字首(部首)的意義等於轉注字的意義,因為用來注釋的字首是一個同義字.判斷轉注字的兩個重要依據: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義相注.
●轉注字的歷史意義:轉注字的形和義密合無間,只要看看它們的形體就可以知道它的意義,也就可以知道它們是同一群同義字.這種造字方法解決了語言中同義詞的創造問題,是孳乳文字(孳乳zīrǔ:派生,演變,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們祖先的一個偉大創舉.
例如:
1.老、考、耆、耋
①老:《說文》雲:「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發變白也.」
②考:《說文》雲:「老也.從老省,丂聲.」
③耆:《說文》雲:「老也.從老省,旨聲.」(註:「耆」今讀qi二聲: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④耋:《說文》雲:「年八十曰耋.從老省,至聲.」(註:「耋」今讀die二聲:年老,七八十歲的年紀)
2.至、到、臻
①至:《說文》雲:「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
②到:《說文》雲:「至也.從至,刀聲.」
③臻:《說文》雲:「至也.從至,秦聲.」
●這類字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形義密合,視其形即可知其義,所以後世還是不斷地創造它.
●轉注字和形聲字的「聯系」與「區別」:轉注字和形聲字有同有異.就其結構來說,它們是相同的,都是形與聲的組合;就其義符來說,它們是不同的,轉注字的義符是同意相受,形和義是密合的,而形聲字的義符只是指示字義的類屬或關聯,形和義不一致.
假借
假借的基本概念:許慎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意思是說語言中的某一個詞,本來沒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聲音假借一個同音字來寄託這個詞的意義.例如:
「長」,《說文》雲:「象人之長發猋猋也.從長從彡.凡髟之屬皆從髟.必凋切.又,所銜切.」(註:①猋〔biao一聲〕:暴風.②彡〔shan一聲〕:長毛.③髟〔biao一聲〕:頭發下垂的樣子.④銜〔xian二聲〕:頭銜.)語言中的長久的「長」、長老的「長」、縣長的「長」,和長發之長同音,沒有造字,於是古人就假借它來寄託長久、長老、縣長等意義.這種方法,古人叫做「假借」.假借的主要條件是依聲.假借和被借之間的關系,除聲音上的聯系外,也可以有意義上的聯系.因此,假借可分為兩種:
a、引申義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無其字依聲託事而意義和原字有關的.例如:①鳳:《說文》雲「古文鳳,象形.鳳飛,羣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
b、純粹借音的假借:本無其字,依聲托意而不論原字的意義的,也就是把整個字當作純粹音符的.例如:①所:《說文》雲:「伐木聲也.從斤,戶聲.」假借為助詞.②易:《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假借為難易之易.(註:「蝘蜓」,俗稱壁虎.)
假借的使用范圍: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來寄託新詞的意義,因此,漢語的各種詞類中都存在著豐富的假借字.例如:
1.名詞: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借為貨泉的泉;②「錢」是一種田器,竟借為貨幣的錢;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為人才之才.
2.動詞:①干求的「求」,本義是「皮衣」,求和裘是異體字.②升降的「升」,本義是「十合」.
3.形容詞:①「難」是鳥名,借為艱難之難;②「易」是蜥蜴,借為容易之易;③「長」是長發,借為長久之長;④「久」是「從後灸之」,借為久遠之遠.
4.數量詞:①天乾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來表示序數;②量詞如「斤」,它的本義是斧斤;「枚」,它的本義是榦(榦〔gan四聲〕同「干」).《說文》:「榦也,可為杖.從木從攴」(攴pu一聲,古同「撲」,戒尺)
5.代詞:「汝」的本義是水名,「之」是出的意思,「若」是選擇的意思.它們假借作為代詞,和原義根本不同.
6.副詞:「末」的本義是「木重枝葉」,「不」的本義是「花柎」(註:花柎〔fu一聲〕:花萼,亦指草木子房);「又」的本義是「手」.這些字假借為副詞之後,本義反而廢棄了.
7.介詞:「於」本是鳥的異體字,「為」本是作為的意思;「在」本是草木初生在土上的意思.它們都借來作為介詞.
8.連詞:「然」是燃料,是燃的本字;而」是胡須,「且」是薦的意思.它們都借來表示連接關系.
編輯本段
六書歷史
六書一詞出於《周禮》:「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然而,《周
六書專著禮》只記述了「六書」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
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 『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編輯本段
六書運用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後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好像「貓」、「軑」、「鉲」是形聲字,「凹」、「凸」、「凼」是指事字, 「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會意字,「鎄」是形聲兼會意字(「愛」既標音,亦指愛因斯坦.該化學元素的外文乃以愛因斯坦來命名).這些新字,當中包含了日本國字,亦依從六書來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 「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也由於形聲字在創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時代約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聲,但到了近代,有 80%的漢字是形聲字.
Ⅷ 「六書」包括哪些內容
六書,首見於《周禮》,清代以後一般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漢代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總稱六書。
普遍採取的是許慎的名稱、班固的次序。
六書是後來的人對漢字進行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也是最早的關於漢字構造的系統理論。當有廳虧了六書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該系統為依據。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
好像「鯉」、 「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扮搏神這些字。
也由於形聲字在創造銀攜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以及有一些本來是會意字但被逐漸「讀」成形聲字,甲骨文時代約僅有15%左右的字是形聲,但到了近代,有 50%的漢字是形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