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髖關節檢查方法有哪些

髖關節檢查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21 07:35:07

A.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檢查

1.體格檢查
出生早期查體可以有歐土蘭尼(Ortolani)征和巴羅(Barlow)征陽性。Ortolani征是將髖關節外展、大粗隆上抬,股骨頭復位回髖臼過程中產生彈響和復位感。Barlow征是一種刺激性檢查,即在髖關節屈曲和內收位觸摸著股骨頭向外通過髖臼的嵴、部分或完全脫出髖臼的過程。Ortolani征陽性可以確診髖關節脫位,而Barlow征陽性只是提示髖關節不穩定。晚期有髖關節外展受限,肢體不等長。
2.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有多種方法,應用最廣泛的是Graf方法。Graf方法是通過測量α角和β角,它們分別代表骨性髖臼的角度和軟骨部分的角度。根據不同的指標,髖關節被分成四型,和數個亞型。超聲檢查主要用於6個月以內嬰兒。
(1)優點 ①特異性和敏感性高,均大於90%,假陰性少;②對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都可以診斷;③可對DDH的治療進行動態觀察;④沒有放射損害。
(2)缺點 結果差異大,對檢查者要求高。

超聲檢查
3.X檢查
更適合6個月以上者,不建議對3個月以內者進行X線檢查。拍攝髖關節正位片要求患兒安靜,下肢與肩同寬,腳尖向內旋轉20°左右。DDH患兒的X線表現有髖臼指數增大、沈通氏線中斷、正常股骨頭骨化中心不位於由Hilgenreiner和Perkins線所構成方格的內下1/4象限內。髖臼指數隨年齡的增大而變小,2歲時應該在24°以內。小於8歲兒童,髖臼指數是測量髖臼發育的可靠指標。當患兒大於5歲,測量CE角的價值大,在成人患者,則是最有用的指標之一。當Y形軟骨閉合後,Sharp髖臼角也是測量髖臼發育不良的有用指標。

正常髖關節

雙側髖關節脫位
4. 磁共振成像(MRI)檢查
用於顯示閉合復位或切開復位後股骨頭與髖臼之間的對應關系,對軟骨和關節盂唇都可以顯示,缺點是費用高,患兒需要鎮靜。
5.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
對於大齡兒童CT的三維重建比較有價值,CT的橫斷掃描有利於觀察髖關節是否復位。

三維CT顯示左側髖關節脫位

B.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檢查

1.Ortolani試驗和Barlow試驗
適用於自出生至3個月之間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Ortolani的方法是將患兒兩膝和兩髖屈至90°,檢查者將拇指放在患兒大腿內側,示指、中指則放在大轉子處,將大腿逐漸外展、外旋。如有脫位,可感到股骨頭嵌於髖臼緣而產生輕微的外展阻力。然後,以示指、中指往上抬起大轉子,拇指可感到股骨頭滑入髖臼內時的彈動,即為Ortolani試驗陽性。Barlow試驗與Ortolani試驗操作相反,檢查者使患兒大腿被動內收、內旋,棗冊並將拇指向外上方推壓股骨大轉子,可再次感到一次彈動。
2.Allis征(Galezzi征)
使新生兒平卧,屈膝85°~90°,兩腿並攏,雙足跟對齊,如有本病,可見兩膝高低不等。這是患側股骨上移所致。
3.套疊試驗
使患兒平卧,患側髖膝關節各屈曲90°,檢查者一手握住其凳首宏股骨遠端和膝關節,另一手壓住其腹股溝,在提推患肢膝部時,如感到大轉子隨之上下活動,則為套疊試驗陽性。
4.髖膝屈曲外展試驗
使受檢嬰兒平卧,髖膝關節屈曲,檢查者雙手握住其膝部,拇指在膝部內側,其餘的四指在膝部外側,正常的嬰兒一般可外展80°左右,若僅外展50°~60°,則為陽性,只能外展40°~50°為強陽性。
5.Nelaton線
髂前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正常時通過大轉子頂點,稱為Nelaton線,髖關節脫位時大轉子在此線之上。
6.Trendelenburg試驗
囑小兒單腿站立,另一腿盡量屈髖、屈膝,使足離地。正常站立時對側骨盆上升;髖關節脫位後,股骨頭不能托住髖臼,臀中肌無力,使對側骨盆下降,從背後芹扮觀察尤為清楚,稱為Trendelenburg試驗陽性,是髖關節不穩定的體征。

C. 若懷疑孩子患有髖關節脫位,需要做什麼檢查確診

髖關節是連接大腿和屁股餓關節,在腰部下面的稍低位置。髖關節是連接人體軀乾和下肢的重要部分,也是寶寶從行走,坐卧中最需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寶寶出生時即存在,發病率女多於男,比例是6:1;且左側比右側發病率多一倍,少部分的寶寶有雙側問題。

主要是由於髖臼,股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肌肉先天性發育不良和異灶余常,導致的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造成的。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如何發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呢?

1.首先家長可以觀察下寶寶的雙側皮紋,家長可以把寶寶餓雙腿拉直,脫掉紙尿褲,觀察寶寶大腿內側及後側的紋路,不對稱的表現為:紋路的深,淺,長,短及位置等不一致。

2.還有一種檢查方法是髖關節的外展試驗,正常的髖關節可以外展到80-90度;而有問題的一側,只能外展40-50度。

如果小時候家長沒有及時發現的話,一般等到寶寶走路,問題就已經非常明顯了。可表現為:一側髖關節脫位可表現為跛行;兩側髖關節脫位可表現為鴨步。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另外家長不要給包腿了,多留意寶寶的雙腿皮紋,當然正常的孩子也會有小部分會出現兩側臀紋,腿紋不對稱,按時給寶寶體檢,檢查是關鍵哦。

髖關節脫位按照股骨頭脫位後的方向可分為前脫位、後脫位和中心脫位,以後脫位最為常見;但是大部分的髖關節脫位都是外傷導致並不難診斷,所以題中小孩的情況如果真是脫位的話應該是一種先天性的髖關節脫位,現在稱為 發育性髖關節脫位 ,下面我都介紹一下:

1、後脫位多發生於交通事故,患肢可呈縮短、屈曲、內收、內旋畸形,X線察辯鬧檢查可了解脫位情況以及有無骨折,必要時行CT檢查了解骨折移位情況;

2、前脫位較少見,多見於交通事故和墜落敗罩傷,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腹股溝處可以摸到股骨頭,X線可以了解脫位方向;

3、中心脫位見於側方的暴力撞擊股骨粗隆區,使得股骨頭水平向內移動,穿過髖臼內側壁而進入骨盆腔,X線檢查可以了解傷情,CT檢查可以對髖臼骨折有三維的了解;

4、發育性髖關節脫位主要是由於髖臼、股骨近端和關節囊等均存在結構性畸形而致關節的不穩定,直至發展成為髖關節脫位,發病原因至今不明,與種族、地域、基因異常以及內分泌均有關。

下列檢查有助於診斷:

(1).髖關節屈曲外展試驗:雙髖關節和膝關節各屈曲90°時,正常新生兒及嬰兒髖關節可外展80°左右,單側外展小於70°,雙側外展不對成大於等於20°可懷疑髖關節脫位、半脫位或者發育不良;

(2).Allis征:患兒平卧,屈膝90°,雙腿並攏,雙側內踝對齊,雙足平放在檢查台上,患側膝關節平面低於健側;

(3).患側股內收肌緊張、攣縮;

(4).超聲檢查,由於超聲靈敏度較高,可以較早檢查到髖臼發育異常,近年來超聲檢查已被廣泛接受並用於篩查和評價新生兒的髖關節發育情況;

(5).X線檢查,對疑有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患兒,應在出生後3個月以上(在此之前髖臼大部分還是軟骨)拍骨盆正位片。X平片上可發現髖臼發育不良、半脫位或者全脫位。拍X線時注意要加性腺防護板。

如果懷疑孩子患有髖關節脫位,一定要盡早去醫院檢查,以便盡早確診盡早矯正,以防耽誤孩子學坐、學走。

題主既然懷疑孩子髖關節有問題,肯定是知道一些普通的判斷知識的,一般家長自行觀察的方法有:

1、讓孩子平趴在床上,如果腹部尤其是小腹無法貼床,雙腿無法很放鬆地以「青蛙狀」趴著,證明孩子髖關節無法打開;

2、讓孩子平躺在床上,雙腳平放在床上,膝蓋屈起,從上下、前後分別觀察兩膝蓋有沒有錯位,如有錯位,髖關節可能有問題;

3、同樣讓孩子平躺在床上,雙膝屈起,然後把兩個膝蓋輕輕向外展開,髖關節良好的孩子一般會輕松碰到床面,即使碰不到床面,兩腿打開的角度也是一樣的,如若不然也可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展開過程中家長不要太用力哦)。

如果用肉眼觀察到孩子可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一定要醫院去檢查。

通常醫生會根據孩子月齡大小選擇不同的檢查方法:6個月以前的孩子採用B超就可以;半歲以後就得用x射線檢查,再者有可能還要用到核磁共振。


這就是說腿紋不對稱並不一定是髖關節發育不良,有可能是孩子較胖的原因。但一定要去醫院經過檢查確診,以防誤診。

醫生還說,一般患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孩子中,女孩比男孩要多,嚴重的需要上支架矯正。

另外,家長在抱小寶寶時,可以採用「蛙抱」的方式,對孩子髖關節發育好。

以下回答摘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童骨科副主任醫師陳珽《名醫專訪丨上海新華醫院陳珽: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診斷與治療》

除了醫生對孩子直接的觀察和一些簡單的體格檢查外,還需要B超、X光等影像學檢查才能確診髖關節脫位,病情復雜時還需要做核磁共振。B超檢查是小於6個月的孩子髖關節脫位最重要的診斷手段,而且沒有輻射的傷害。經驗豐富的超聲科醫生可以根據關節的夾角判斷脫位的嚴重程度。常規骨盆正位X光片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兒童。體格檢查中,髖關節穩定的孩子難以判斷是否存在髖臼窩的發育不良,X片一般都能明確診斷。如果想進一步觀察髖臼軟骨發育情況,這時就需要再做核磁共振才能軟骨的變化。

如果懷疑孩子髖關節有問題,盡早帶孩子到醫院檢查。讓大夫根據孩子的情況,來決定用什麼方式比較好,一般X光片、CT和核磁共振都能確診。但是涉及病情的事情還是要結合醫生的情況及醫院的設施情況。

如果只是懷疑,需要做髖關節的ct和核磁共振來確診或排除。謹遵醫囑。

可以行x線檢查,必要可以行CT檢查。

3

D. 矯形外科查體-髖關節查體

骨科疾病的治療查體是術前評估非常重要的一步,在矯形外科臨床工作中更是如此。只有準確地進行查體,才能對患者存在的畸形及功能缺陷進行明確的評估,從而對制定手術方案起到關鍵的作用。作為必要的輔助,影像檢查也非常重要,我會在以後再向大家介紹相關內容。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包括外展、內收、前屈、後伸、內旋、外旋。

髖關節外展的肌肉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闊筋膜張肌,臀中肌是主要的外展肌。具體查體如下:

臀中肌查體:臀中肌為主要的髖外展肌。被檢者仰卧,兩腿伸直並外展大腿,檢查者於膝下方或踝上方施予阻力,可於髂骨外面大轉子上方捫到臀中肌收縮。

當臀中肌微弱時,被檢者有時以臀大肌等外旋肌收縮來補償外展。故外展大腿時應排除外旋還要排除骨盆側你傾和大腿屈曲以充作外展。故可讓被檢者採取俯卧位,膝屈曲時外展大腿進行檢查。

髖關節內收的肌肉主要有恥骨肌、短收肌、長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大收肌是主要的內收肌。具體查體如下:

股收肌查體:股內收肌包括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恥骨肌和股薄肌等,主要作用是使大腿內收。被檢者側卧位,被試腿居下方,將上腿支持在外展25°位,令下腿向上靠攏,檢查者在膝上方下壓大腿給予阻力,此時可見大腿內面的股內收肌收縮。如股內收肌微弱,可令被檢者仰卧位進行。

髖關節屈伸活動

髖關節屈曲 肌主要有髂腰肌、股直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和恥骨肌。其中最強有力的為 髂腰肌

縫匠肌是雙關節肌,可使大腿和小腿屈曲,由於此肌的螺旋形走向,還可使大腿旋外、小腿旋氏旅喚內。

股直肌也是雙關節肌,具有屈髖伸膝的作用。

髂腰肌查體:被檢者坐位,上抬大腿,在膝關節上方施予抵抗,於大腿根部可摸到髂腰肌收縮。(在這一動作中,還有股直肌、縫匠肌、恥骨肌和闊筋膜張肌等同時收縮。)如果髂腰肌微弱或輕癱,可令被檢者側卧,檢查者用手支持上腿,令患者屈下方的髖。

縫匠肌查體:【縫匠肌的作用:屈髖屈膝,使大腿外殲凱展外旋,使小腿內旋】縫匠肌起自髂前上棘,跨過髖、膝關節,止於脛骨粗隆內後方。收縮時,可屈大腿、屈膝,並使大腿外展外旋。被檢者坐位或仰卧位,屈髖屈膝,並做大腿外展外旋的動作。檢查者一手放於膝上方對抗髖的屈曲和外展,另手放在踝上方對抗膝的你屈曲和髖的外旋,此時在大腿前面可看到和摸到縫匠肌的收縮。

髖關節伸肌 可分為兩組,一組是由骨盆外後面抵於股骨的臀大肌和臀中肌後纖維,另一組是由坐骨結節鎮枝抵於膝部的腘繩肌和大收肌。

臀大肌是最有力的伸肌。通常走路時,臀大肌不起太大作用,只有腘繩肌伸大腿;當跑、跳、上樓或爬山時,臀大肌強力收縮,臀中肌亦協助其發揮作用。臀大肌麻痹時,身體向後傾斜,患者常以一手托患側的臀部幫助行走。陳舊性股骨頸骨折患者或髖脫位患者,臀大肌雖完好,因大轉子上移,臀大肌過分鬆弛,也不能充分發揮伸腿的作用。

臀大肌查體:俯卧位,穩定骨盆,雙腿伸直,令被檢者後伸大腿。檢查者在腘窩上方下壓大腿,施予阻力。此時,在臀部可摸到臀大肌收縮。與此同時,腘繩肌亦起作用。如果被檢者後伸大腿的同時,稍微屈小腿以減少腘繩肌的動作,檢查者在腘窩上方施予阻力,此時,大腿後伸主要是臀大肌在起作用。

患者臀大肌肌力微弱,為了從床面上抬起大腿,卻同時提高骨盆,伸直腰椎,以腘繩肌的收縮支持腿的後伸。因此,必須穩定被檢者骨盆,使運動發生有髖關節。

髖關節內旋 肌數量比外旋肌少,主要有闊筋膜張肌、臀中肌、臀小肌和恥骨肌。

髖關節內旋查體:被查者仰卧位,被試腿跨出桌邊並內旋(即小腿向外),另一腿屈髖屈膝,足置於桌上,以穩定骨盆,以防止被檢者試圖抬起骨盆以幫助內旋。檢查者在膝關節上方穩定大腿,另一手在踝上方向內推小腿,施予阻力,此時內旋肌強力收縮。如內旋肌微弱或輕癱,被檢者可立位或仰卧位自動內旋大腿,不施予阻力。

髖關節外旋骨包括梨狀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股方肌、臀大肌等。

髖關節外旋查體:被試者仰卧位,被試腿跨出桌邊並外旋(即小腿向內),另一腿屈髖屈膝,足置於桌上以穩定骨盆,以防止被檢者試圖抬高骨盆幫助外旋。檢查者一手在膝上方穩定大腿,另手在踝上方外拉小腿施予阻力,此時外旋肌強力收縮。如外旋肌微弱或輕癱,被檢者可立位或仰卧位自動外旋大腿,不施予阻力。

E. 髖關節脫位是怎麼回事 髖關節的檢查方法

1

髖關節脫位是怎麼回事

髖關節脫位就是指股骨頭和髖臼之間的位置發生了差錯,從而導致它倆有限的接觸,或者是完全不接觸。 有限的接觸就是髖關節半脫位,如果完全不接觸,就是髖關節全脫位。 髖關節脫位一般分為創傷性脫位,就是由外傷造成的,和病理性脫位,這主要見於一些其他的病理,像關節囊的鬆弛,然後是類風濕關節炎之類的。 髖關節脫位之後通常會有三個專有的症狀:

第一個是關節周圍發生畸形,第二個功能障礙,第三點是關節內空虛,或者在不該能摸著股骨頭的地方,摸著了股骨頭。

2

髖關節的檢查方法

髖關節脫位之後有三點症狀,第一點是劇烈的疼痛,第二點是局部的畸形,主要是髖關節畸形,第三點就是功能障礙。具體說一下髖關節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和中心脫位,後脫位是髖關節中最常見的,後脫位之後疼痛和功能障礙是肯定的,畸形是屈曲內收畸形;第二是髖關節前脫位,這時髖關節中最少見的一種,主要是因為髖關節前方的肌肉和韌帶很堅強,不容易造成脫位,但是它一旦脫位就是患肢外展、外旋;最後是中心性脫位,也是最嚴重的脫位,就是股骨頭把髖臼的頂給頂破了,甚至有些股骨頭直接就進入盆腔,這種情況下,是患側肢體短縮。所以檢查髖關節脫位主要是根據疼痛功能障礙,還有不同的分型產生不同的畸形。

3

髖關節脫位能走路嗎

髖關節脫位之後是不能走路的,因為髖關節治療原則,雖然是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但是在它們前期還有一個原則,就是一般性原則,一般原則需要停止活動、就地休息。原因是:

第一點、只有停止活動了,損害才滲缺不會繼續進行。

第二點、髖關節脫位之後關節失去正常關系,活動的時候會特別疼,這個疼痛會讓你忍受不了。

第三點,關節掘喊畢脫位之後失去正常關系,骨與骨之間失去正常關系,所以支撐是不存在的,這樣走路就沒有支撐了,也走不了。

第四點、髖關節脫位之後,肌肉或者肌腱、關節囊發生一定損傷,損傷之後就導致髖關節處於一種彈性固定狀態,所以它不在正常的位置,有些功能,就是活動,平時能做,受傷之後就做不了了。

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在髖關節脫位之後都不能走路,應該制動,然後去醫院找醫生進行復位。

4

髖關節脫位怎麼治療

髖關節發生脫位之後,第一點要進行復位,第二點進行固定,第三點需要功能鍛煉。

1.復位:不管是哪種髖關節脫位判芹,只要發生脫位之後,都需要復位,如果時間過長,比如說超過三周基本上手法復位就沒有可能了,只能通過手術切開復位,所以髖關節脫位復位要早。

2.固定,髖關節脫位之後,會造成周圍的肌肉、肌腱、關節囊能夠破裂,固定的目的首先是減輕疼痛,限制髖關節活動,就是減輕損傷的進一步加重,同時給這些損傷的組織一個修復的時間,它還有一個很重要作用,它可以預防股骨頭壞死。 固定通常都是打石膏、上支架也可以,但是臨床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牽引。

3.功能鍛煉,因為固定的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如果不進行功能鍛煉的話,那肌肉就廢用性萎縮了,關節就僵直了,所以功能鍛煉非常重要,一般完成了復位和固定之後,就應該早期進行功能鍛煉,但是功能鍛煉的是分階段,早期可能就是進行一下肌肉的收縮運動,然後等達到一定時間之後,才能活動的關節,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建議找當地的康復科醫生進行詳細的咨詢。

F. 髖關節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

G.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檢查方法是什麼及怎樣治療

最可靠的檢查方法是:讓小兒平卧在桌子或床上,檢查者正對小兒,將膝關節及髖關節各屈曲90度,然後用雙手握著小兒雙膝同時外展,正常時膝部可外展90度,其外側面能觸及桌蔽巧面或床面。而髖關節脫位時,患病膝部外展僅75~80度,其外側不能觸及桌面或床面。有些髖關節脫位的小兒,患肢外展至75度左右時,髖關節處突然有彈跳感及彈響聲,之後雖可將腿展至90度,但仍屬不正常。

進行上述檢查時動作要輕柔,並防止孩子受寒感冒;檢查不宜在進食後進行,以免嘔吐;檢查的桌子或床鋪要平坦。如發現有可疑之處,應請醫生進一步復查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新生兒時期的沒緩治療方法比較簡單,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支架或綳帶使下肢呈屈膝枯並模及髖關節屈曲外展姿勢,多數經3個月治療就可見效。

H. 髖關節結核的檢查

1.體格檢查(1)「4」字試驗本試驗包含髖關節屈曲、外展或外旋三種運動,髖關節結核者本試驗應為陽性。方法如下:患者平卧於檢查桌上,蜷其患肢,將外踝擱在健側肢髕骨上方,檢查者用手下壓其患側膝部,若患髖出現疼痛而使膝部不能接觸桌面即為陽性。(2)髖關節過伸試驗可用來檢查兒童早期髖關節結核,患兒俯卧位,檢查者一手按住骨盆,另一手握住踝部,把下肢提起,直到骨盆開始桌面升起為止。同樣試驗對側髖關節,兩側對比,可以發現患側髖關節在後伸時有抗拒感覺,因而後伸的范圍不如正常側大,正常側可以有10度後伸。(3)托馬斯征陽性用來檢查髖關節有無屈曲畸形,方法如下,患者平卧於硬桌上,檢查者將其健側髖骨、膝關節完全屈曲,使膝部粘住或盡可能貼近前胸,此時腰椎前凸完全消失而腰背平貼於床面,若患髖存在屈曲畸形,即能一目瞭然,根據大腿與桌面所成之角度,斷定屈曲畸形為多少。2.影像學檢查(1)X線攝片檢查對診斷髖關節結核十分重要,必須兩髖關節同時攝片以資比較,早期病變只有局限性骨質疏鬆,質量好的X線片可顯示出腫脹的關節囊,進行性關節間隙變窄與邊緣性骨破壞病灶為早期X線徵象,隨著破壞的加劇,出現空洞和死骨,嚴重者股骨頭部幾乎消失。後期有病理性脫位,經治療後骨輪廓邊緣轉為清晰時提示病變趨於靜止。(2)CT與MRI檢查可獲得早期診斷。能清楚顯示髖關節內積液多少,能揭示普通X線片不能顯示的微小骨骼破壞病灶。MRI還能顯示骨內的炎性浸潤。

I. 髖關節脫位的檢查

1.X線檢查
X線平片是診斷髖部脫位、骨折的最基本方法,大部分的髖關節脫位X線片都能正確顯示。
2.CT檢查
對大多數的髖關節脫位均能做出正確的診斷,較X線片其優勢在於能清楚的顯示脫位的方向與程度,更臘鉛重要的是它能清晰准確地顯示髖關節內是否有碎骨片的存在。
CT的三維重建最大的優點:在於立體地顯示了關節的表枝局擾面,圖像逼真,並且可以猛旦任意角度旋轉圖像而獲得最佳暴露部位。

閱讀全文

與髖關節檢查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星s6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3
剪刀淋雨生銹了用什麼方法變新 瀏覽:43
輪滑鞋穿大了用什麼方法 瀏覽:876
如何祛風除濕土方法 瀏覽:761
光回損容限與光回損測量方法 瀏覽:936
造房各大建材的計算方法 瀏覽:758
胃臭的治療方法 瀏覽:259
孕婦尿痛怎麼辦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71
鼻前庭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717
手機粘貼掛鉤安裝方法 瀏覽:695
常用心功能評定方法主要有哪些 瀏覽:410
選礦試驗研究方法習題答案 瀏覽:264
價格評分方法和技巧 瀏覽:257
花盆黃瓜搭架詳細方法圖片 瀏覽:408
win10在哪裡連接網路連接網路設置方法 瀏覽:27
霍香正氣水可以治療腳氣的最佳方法 瀏覽:96
快速減輕胃痛的方法 瀏覽:472
快速降體重的方法 瀏覽:683
我是賣家鏈接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83
手機不開機修復方法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