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提問文章內容的方法有哪些

提問文章內容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19 00:17:24

Ⅰ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

導語:美國教學法專家曾說:“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從他們所提的問題的性質和發問的方法查出來。中小學教師若不熟諳發問的技巧,他的教學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見,提問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教學藝術。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

一、想像法

就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的一種方法。在學習時,不局限於課文內容,而是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按老師提出的問題展開想像的翅膀,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學習《犟龜》後可設計這樣的問題:“請你展開想像的翅膀把獅王二十九世的婚禮的盛況描述出來。”學生在描述前,又可分組討論,相互交流,這樣,在某種程度上能填補作品本身的空白,使教材潛在的內容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或主題的理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二、繞道法

就是針對教材內容提問時採取直題曲問的方式,讓學生在思維上“跳一跳”才能作答。這種問在此而意在彼的方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熱情。如果所提問題太直太露,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問題會感到索然無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思維的“跳越”。如教學《一面》一文中寫道:“哦,您,您好就是……”,分析這句話時可提問:“作者話沒說完就停止了,是不是作者不敢肯定面前的這個人是誰?”學生答:“魯迅當時處境危險,為了魯迅的安全沒有道破”,老師接著提出關鍵問:“文章這樣寫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性格特點和作者對魯迅怎樣的感情?”學生有了前面的啟發,就會幡然醒悟:表現了作者機警的性格和對魯迅先生的崇敬與關心之情。這種通過拐個彎才能找到答案的問法。不但利於激趣礪智、增加思維含量,有時甚至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三、逆問法

又稱倒問法,即不從正面提問,而從相反的視角切入,故唱反調。以激活學生思維。如《三峽》一課末段寫道:“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正面提問為:“末段引用了漁者歌詞有何作用?”,而逆問則可設計為:“如果將該句刪掉或不用歌詞來表達,那麼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這種問法可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逆問如“平地起波瀾”,所提問的刺激性和挑戰性,往往能令學生深思,使學生的認識向縱深發展。

四、故意出錯法

教師在教授某一知識時,故意出錯,然後讓學生觀察、討論、分析,查出錯處及錯誤的原因。這樣,容易集中學生注意力,促使思維活動,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有平中見奇之效。如學習劉禹錫的《秋詞》時,根據歷屆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在黑板上寫了第三句詩“晴空一鶴白雲上”,細心的同學馬上發現問題,指出“白”字應改為“排”字,在此基礎上我順勢利導,解釋“排”的意思並引導學生理解整句詩的含義。這樣,往復幾次,學生養成了根據字義句義來辨別字形的習慣,默寫時減少了錯別字的產生。

五、矛盾法

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沖突”。為解決“沖突”,就得開動腦筋,認真分析,進而分小組合作討論,學生的自主和合作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了。如《荔枝蜜》一文,開頭說:“蜜蜂是畫家的愛物,我卻總不大喜歡”,後文又說:“多可愛的小生靈啊!”並在夜裡也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蜜蜂。老師問:這樣寫是否矛盾?為什麼?這樣的問題抓住了文章情感的突破口,會很自然地促使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有效地激活思維。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講授欲揚先抑這種寫作手法及其作用,進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蜜蜂感情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矛盾法,能使學生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進而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波瀾。

六、漸進法

對一些繁而難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循循善誘,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順藤摸瓜,層層深入,逐步抓住問題的實質,弄清文章的思路,把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如:要理解《范進中舉》這篇課文的主題,可這樣分層設問:(1)小說主人公是誰?(2)中舉前,寫了他什麼事?中舉後,他為什麼喜極發瘋了?這異常反應說明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3)范進的悲劇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嗎?這樣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設問,符合認識事物的規律,便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容易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不失為“快樂學習”的一種好方法。

七、遷移法

學完課文內容,根據某一知識點進行適當地拓展,以達到鞏固和運用知識的目的。遷移法是適應新的教學理念而產生的一種方法,是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的一種方法。如學了《竹林深處人家》這篇課文,可設計這樣的問題:“本文我們學習了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下面請大家運用這種方法來描寫我們的家鄉,好嗎?”這樣的提問具有新鮮感和挑戰性,而且能把課堂引向廣闊的生活,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將學生在課文中產生的感悟、共鳴、聯想傾訴出來,做到了學習既源於課內又源於課外,既深入課堂又深入了社會現實。同時這種提問能激發學生留心身邊小事,養成勤於觀察動手,積累寫作素材的好習慣。

八、表演法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語文就是教生活。語文教學中的表演法恰恰是這方面的體現。表演是指把課文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出來,它形象直觀,形式自由,實用性強,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方式。其目的是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如教《強項令》時,我先讓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接著全班學生齊讀,然後問學生:這篇課文的大意大家都理解了嗎?大家都說不成問題。接著我問:“大家能不能依據課文內容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我從舉手的同學中選出五位,讓他們到教室外商議做好准備,五分鍾後讓他們上台表演,他們表演的精彩程度超出了我的想像,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之後,我請其他學生就剛才的表演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們爭相作答,各抒己見。我順勢續問:“董宣是一個怎樣的人?湖陽公主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光武帝為何不但不治董宣的罪,反而重賞了他?”學生們回答非常踴躍,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了知識。這種方法很容易突破教學上的重點和難點,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有利於產生親切的情感體驗。需要提醒的是,表演時不能貪圖熱鬧,否則將會適得其反。

九、對比法

是指將相互聯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比較而設疑,其目的是找出他們的異同點,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如教完《春》和《濟南的冬天》後可這樣設疑:同樣是寫景散文,他們在景物描寫上又什麼區別?在教師的誘導下,學生通過對比分析認識到文章風格各具特色,描寫手法也各有千秋,同時也為他們今後鑒賞其他作品和寫作積累了方法與經驗。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成敗。日本著名教育家齋藤喜博甚至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提問是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的重要“激活”因素,它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我們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宗旨和理念,優化教學設計,不斷完善課堂提問藝術,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繽彩分層,我們的教育教學才會有長足的發展。

此外,還有以下幾種方法值得借鑒:

1. 逆問反激法

逆問反激法就是教師故意提出一個錯誤的甚至是反面的觀點,引發學生質疑、思考,從而讓學生得出正確結論的一種提問技巧。如在講《祝福》中“柳媽”這一人物形象時,如果直接提問,學生往往會得出片面或淺顯的結論,不能挖掘出人物的性格底蘊。教師可採用這樣的問法:“柳媽經常嘲笑祥林嫂改嫁,鼓動祥林嫂用血汗錢捐了一條門檻,而且作者描寫柳媽時,也表現了對她的厭惡。所以柳媽是和魯四老爺一樣的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大家認為對嗎?”這一提問出乎學生意外,但言之確鑿,有理有據。學生要想反駁這一觀點,必須仔細閱讀文本,主動探究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和小說的主題。這樣,自然達到了葉聖陶先生所說的“俾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和,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效果。

2. 曲問旁引法

教師不就某一知識點直接提問,而是變換角度,迂迴曲折,旁敲側擊,這種提問法就是曲問旁引法。寫文章講究“文似看山不喜平”,提問同樣如此。如果教師的提問太直白,太平淡,容易導致課堂氣氛的呆板沉悶。曲問旁引法正是一種跌宕靈動的提問技巧,看似漫不經心,全無章法,實則目標明確,形散神聚。有時是“於不疑處設疑”,但“看似尋常最奇崛”;有時是“顧左右而言他”,但“言在此而意在彼”。運用曲問旁引法能有效地切入學生的興趣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裡解決疑難問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真知。如講《記王忠肅公翱事》一課時,教師可這樣提問:“王翱夫人愛女,經常迎接女兒回家,這兩家住得近嗎?”學生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了解“畿輔”的意義。教師接著問:“王翱有為女婿調職的能力嗎?”引導學生了解“長”的意義和“銓”這一古代文化知識。這種提問方法從側面誘導,生動風趣,比直接講解“畿鋪”“長銓”有效得多。

3. 逗引激趣法

教師在講授知識前,提出與所授知識密切相關,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另一問題,這種提問法就是逗引激趣法。教師如果善於激趣,點燃學生的求知慾望,傳授知識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逗引激趣法運用的是欲擒故縱的策略,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角度切入,反復渲染,充分調動。在導入新課時很適合運用這種提問技巧。如講《菱角的喜劇》時,可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見過五個角的菱角嗎?”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閱讀文本做好准備。

4. 同類聯系法

同類聯系法是指教師在提問時,調動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聯系舊知識,通過整合歸類獲得新知的一種提問技巧。這一提問法也不從正面入手,而是通過羅列一系列問題去啟發學生,引起學生的回憶和聯想,使學生觸類旁通。

如在講《葯》的主人公時,很多學生認為是夏瑜,因為他們覺得主人公應該是一個光輝高大的革命者形象,對於華老栓也是主人公很不理解。這時教師就可用同類聯系法來引導,提出這樣的問題:“《孔乙己》的主人公是誰?《祝福》《阿Q正傳》的主人公又是誰?”教師再接著問:“這些作品的主人公有哪些特點?”學生經過綜合分析後,可得出正確的結論:“都是精神麻木、愚昧落後的下層勞動人民。”教師因勢利導,指出魯迅以這些人為主人公,意在“將舊社會的病根暴露出來,催人留心,設法加以療治”。這樣,通過同類聯系法可以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5. 切換比較法

教師故意改變文本或問題內容,通過改變前後的效果對比,使學生自主地理解、認知,這種方法就是切換比較法。切換比較法能讓學生開拓嶄新的思考空間。如講解《鴻門宴》時,教師可以通過人物的切換來分析人物形象,在課堂上提出這樣的問題:“項羽在宴會上先允許項伯舞劍,再原諒樊噲闖帳,接著又同意沛公如廁。如果換成劉邦,也會這樣做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兩人的性格特點,學生通過比較後應該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不會。因為項羽不善於用人,優柔寡斷,沽名釣譽。而劉邦善於用人,機智多謀,能把握住機會。切換詞語也有同樣的效果,如把“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中的“常常”換為“從來”或“必然”,然後就此設疑讓學生作出比較,很容易使學生體會到作者邏輯的縝密、語言的准確。

Ⅱ 語文課堂提問的技巧和方法

語文課堂提問的技巧和方法詳細介紹如下:

1、提問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的提問要觸及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產生疑慮之情、困惑之感,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因為磨告興趣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開感情的閘門,開拓思維的空間。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精神振作,積極地去思考問題。從培養興趣出發來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5、提問要有針對性:課堂提問不在多而在於精,關鍵是我們教師應抓住文章的重點,突破難點。例如文章深邃意境瞎物明中寫到的情節往往是作者情感願望寄託的載體,應設計問題重點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關鍵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機組成,在教學中可在這樣的地方涉及提問,使學生掌握內螞大容,明確思想。

Ⅲ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是怎樣提問題的

在我們學習課文的過程當中,其實我們一邊讀一直都在提出問題。從第一個問題,我們說飛機的夜間飛行搭鉛和蝙蝠有什麼關系呢?以及我們在說蝙蝠的飛行到底靠的是什麼呢?這樣的問題全部都是基於我們文章的內容提出來的。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來理解課文內容。另外,我們還基於文章的寫法提出來一系列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還在課文中得到了啟示,並且聯系生活實際來提出問題。

答案:可以針對課文內容進行提問;可以從課文的寫法,如詳寫、略寫、修辭手法、前後照應等方面來提問;也可以從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啟發等角度來提問;還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提問。

【第二題】
下面是一個小組的問題清單和對問題的討論,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大家看到書上小組提問的清單

第一個問題:無線電波跟超聲波是一樣的嗎?滑枝薯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課文沒有寫後兩次實驗呢?

第三個問題,生活中有哪些發明是受到動物啟發的呢?

無線電波和超聲波是一樣的嗎?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去理解課文內容,所以他是針對課本內容提出來的。

為什麼課文沒有寫後兩次實驗呢?這是根據文章的寫法來提問的。這樣的問題能夠幫助大家分析文章的寫法,對你的寫作有很大幫信者助哦。

生活中有哪些發明是受到了動物啟發的呢?這個就是讀了課文,你受到了哪些啟示,並且聯系生活實際提出的問題。這一類問題呀,可以幫助同學們知識遷移,把已學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當中去。這樣三個問題的提出和討論,其實就告訴了我們閱讀的時候要盡可能的從不同的角度去提問題,這樣才能開闊思路,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才有利於提升你的閱讀理解能力。

​【第三題】
讀下面的片段,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和同學交流。

馬鈴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莖。它們躲在泥土裡變了模樣,你不要把它們認錯了。這種變了模樣的莖,有一個總的名稱,叫作變態莖。

變態莖分好幾種。馬鈴薯和洋姜長得肥肥胖胖,叫作塊莖;荸薺、慈姑和芋頭長得圓頭圓腦,叫作球莖;洋蔥和大蒜頭,長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鱗片一樣,叫作鱗莖;藕和生薑長得像根一樣,就叫作根狀莖。

——選自朱江的《它們是莖,還是根?》,有改動

好先讀片段,理解片段的內容,再根據自己對片段的理解,從不同角度進行提問。整理好自己的問題後,與同學交流。

我們可以從三方面提問:第一文章內容,第二文章的寫法,第三聯系生活實際。

我們可以根據內容來問:1、馬鈴薯的莖為什麼要叫變態莖呢?

2、到底莖和根有什麼區別呢?

根據文章的寫法進行提問:1、最後文章的題目是以問號作結的,對不對?那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聯系生活實際提問:胡蘿卜和白蘿卜屬於變態莖嗎?如果是,它屬於哪一種呢?這就是把我們所學的知識引用到了實際生活當中。

Ⅳ 語文課堂上有效提問的方法

提問是廣大中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想知道語文課堂上有效提問的 方法 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課堂上有效提問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語文課堂上有效提問的方法

教師要教會從哪些地方發問。要告訴學生,就文本閱讀來說,可 抓住 文章 的思想內涵之線索提問,可抓文章的主要人物、事物、事件、意象之線索提問。可抓住文章的標題、文眼提問。可圍繞文章的寫作手法、語言特色提問。

教師要教學生提問的一些常用方法。在這方面可向李鎮西老師學習。他在《從批判走向建設》中 總結 道:

語文教學中的所謂「高質量」的問題,其實就是盡可能地緊扣教材訓練內容的問題。這些問題當然也包括生字生詞,但更是指單元重點和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

我的做法是,除了讓學生找出有關字詞句障礙,還讓學生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進行思考,進而發現問題。具體要求――一般 記敘文 :①記敘的要素是什麼?②記敘的結構是怎樣的?③記敘的詳略是怎樣的?④語言表達方式有哪些?⑤所要表現的中心是什麼?

小說:①人物形象有哪些(外貌、思想、性格、語言等等)?② 故事 情節是怎樣的(結構、順序、線索、細節等等)?③社會環境如何(背景、場所、景物、人際等等)?

散文 :①文章的「形」是怎樣「散」的(選材、時空、語言表達等等)?②文章的「神」是如何「聚」的(中心、感情、點睛之筆等等)?③文章的構思如何(線索、結構、過渡、詳略等等)?

議論文 :①中心論點是什麼?②論證結構怎樣?③運用了哪些論據?④採用了那些論證方法?⑤有什麼語言特色?

說明文 :①說明對象?②說明特徵?③說明條理?④說明方法?⑤說明語言?

學生圍繞這些重點來閱讀課文,一般來說他們所提的問題也就會和教師的教學重點相吻合了。

另外,為了使學生鑽入課文更加深入,我還提倡學生對所學課文養成「四問」的習慣。這「四問」是:①寫了什麼?②怎樣寫的?③為什麼這樣寫?④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

對高中生,教師還可讓學生們掌握如上一些常規提問法基礎上,再講究一些提問的方式與方法。如趣問法(即把問題趣味化)、比較提問、發散提問、追問法、反問法、模擬提問法、聯系實際提問法等。提問的語言要用辭貼切,語法正確,明了顯豁。

2增強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問題有效性的方法

1.教師完善備課工作

每位老師在上課前都會認真備課,並能在重難點地方進行批註,所以對重點位置展開提問,將加強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如果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沒有記錄重難點,那麼在上課的時候就非常有可能忘記這些難點。而老師為提高學生在語文課上的注意力,提出大量不是重點的問題,這會使學生進入誤區,認為提問的內容才是重難點。如,當講授小學二年級上冊中《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時,是必須讓學生明白這篇文章講述植物生長規律的道理。老師將向學生解釋葫蘆在生長過程中葉子的作用,因此便可以設計「葫蘆上的葉子不見以後,葫蘆為什麼就死了?」如此便能使學生快速了解整篇文章想要表達的含義。

2.積極與學生提問互動

低年級的小學生大部分都有小孩子好表現的個性特徵,喜歡別人的贊揚和關注,這使他們對自己喜歡事物的興趣大於其他事物。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課堂進行趣味提問並與學生互動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與學生之間積極互動也是新課標要求之一,不僅如此,新課標要求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有效提問,來引導學生學習。又如,在教學小學二年級上冊《秋天》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將其與學生當前喜歡看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聯系在一起,提出下列問題:我們一起去找茬!喜羊羊所居住的羊村在秋天的時候有什麼變化?秋天羊村的小草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在秋天喜羊羊能否吃上新鮮的小草?採用引導式的提問方式,就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來調動其積極性,並且能更加有效地了解到秋天的特徵,進一步達到教學目的。

3.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在傳統教學中,師生間存在著類似貓與鼠之間的關系。特別是一部分小學生對老師的害怕已經超過父母。但這種現象對我們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帶來阻礙,由於學生的怕,常常在課堂中不能隨心所欲地發言,擔心自己回答出錯。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當時的心理,時刻保持微笑,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的親和力,同時也減少了學生的戒備心,才能在愉悅中學習。

3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教學

注意找准問題的切入點

穿衣服總要先找到衣領,找准了文章的切入點好比找到了衣領,牽一發而動全身。一般情況,課文中的總起句、中心句、過渡句、設問句、反文句等具有提示課文中心或閱讀要求的作用。有 經驗 的老師常常會從這些 句子 入手設計問題。《偉大的友誼》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熱忱地幫助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他們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這是課文中的一個過渡段,前一部分概括了課文前三個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熱忱地幫助馬克思」,後一部分是對下文的提示「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他們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教學本課可以從這段話入手提問:在生活上恩格斯是怎樣熱忱地幫助馬克思的?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他們是怎樣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的?學生如果弄清楚了這兩個問題,教學目標就基本上達到了。教學中找准了問題的切入點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循序漸進

孔子曰:「循循然,善誘人。」課堂提問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棰,而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圍繞本堂課的知識點精心設計問題,通盤考慮問題的主次和先後,做到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如我在教《再見了,親人》一課時精心設計了四個台階式問題:本課里的親人指的是誰?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位朝鮮親人?他們分別為志願軍作了哪些事?志願軍為什麼稱朝鮮人民為親人?這四個問題層層遞進,步步緊逼,不但促使學生快速思維,而且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變換角度設置疑問,拓展學生理解課文的空間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者應注意提問的角度。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 發散思維 能力。例如對一篇課文的段落劃分,有時不只是一種劃分方法,那麼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假如按 其它 標准,又如何劃分呢?學生通過這些訓練,就會明確原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不是單一的。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自然會舉一反三,靈活變通。


Ⅳ 語文提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幾種方法

隨著把培養思維、開發智力做為教育目標以來,課堂提問優化設計已經做為一門專門的教學藝術,受到教育專家和廣大教師的重視,善教者,必善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已經成為每個優秀教師的必備技能。
1.圍繞教學目的設計提問。
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作為實現語文鎮殲纖教學整體目標手段之一的課堂提問應該能使學生激起情趣,理解內容,發展智力,受到教育。問題設計要從整體目標出發,考慮到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應。如教學《你們想錯了》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們想錯了』中的『你們』指的是誰?他們是怎樣『想』的?為什麼說他們這樣想是『錯了』?」這幾個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全面閱讀,把課文中的內容連貫起來思索,從而理解方誌敏的好品質,體會出文章的中心,達到教學目的。
(1)提問的內容要有思維價值。如果所設計的問題過於簡單,僅停留在簡單的是非選擇上,學生的思維能力便難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設計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那些精於設問之道的名師常常能獨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視之處,捕捉到具有較大思維價值的問點。例如,有一位教師在執教《凡卡》一文時,圍繞凡卡的信爺爺能否收到這個中心,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凡卡的信爺爺能不能收到?為什麼?聯系爺爺的處境想一想,即使爺爺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變凡卡的處境?為什麼?這又說明了什麼?這樣的問題顯然具有較大的思維價值,它們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問要明確具體。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因此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師在執教《窮人》一文時,先問學生:「對課文用『窮人』作改嘩題目你們有什麼想法?」學生的回答是:「因為桑娜是窮人,所以用『窮人』作題目。」「因為桑娜收養的是窮人的孩子,所以課文題目叫《窮人》。」顯然,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存在困惑。於是,教師接著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著重寫的是桑娜,為什麼不用『桑娜』為題,而是用『窮人』呢?誰能從課文描寫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細想一想,找到答案呢?」這樣的問點明確具體,學生經過思考後有所悟:「課文描寫了三個人物,他們都是窮人。」「課文敘述的事情都發生在窮人之間。」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進一步追問:「作者描寫御仿這些窮人,敘述窮人之間發生的事,為的是什麼?」此時,學生恍然大悟:「為了歌頌窮人的高尚品質。」
2.提問要立足於重點,突破難點。
課堂提問不在多而在於精,關鍵是我們教師應抓住文章的重點,突破難點。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寫到的情節往往是作者情感願望寄託的載體,應設計問題重點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關鍵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機組成,在教學中可在這樣的地方涉及提問,使學生掌握內容,明確思想。如教學《長城》一課時我針對關鍵句「這樣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設計提問」「什麼是奇跡,為什麼說長城在歷史上是一個奇跡?」學生通過讀文、討論聯繫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長城高大堅固不但是一個奇跡,在沒有吊車、起重機的情況下,就靠無數肩膀無數只手修建成了萬里長城,它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個奇跡。如此讀、思、議,學生不僅了解了萬里長城,更會油然而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也就突破了。其實,難和易往往是相對而立的,也是因人而異。只要能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其難也易了。

Ⅵ 教師提問的時候,都有哪幾種提問的方式

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回答,設想一下我們正在上課,首先是課堂導入環節,在這個環節老師可以進行復習上一節課的知識,這時老師可以進行以下幾種提問。

首先是直接提問,根據字面意思就是直接拋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對於簡單的問題、學生大多能回答出來的問題適用於此種提問方式。比如說在英語課上,提問同學們單詞的意思、文章的翻譯等等都可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對於老師說是比較省力的,因為不用考慮學生是否能夠回答上來。

在我看來,這四種方法包含了其他的衍生方法,需要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對於我來說我平時上課最常用的就是對知識進行部分提問,因為這種方法比較節約寶貴的課堂時間。除此之外,我更喜歡進行啟發式提問,因為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閱讀全文

與提問文章內容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控切割機故障大全及解決方法 瀏覽:296
黃金眼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794
睡前提升氣質健身鍛煉方法 瀏覽:560
日照常用消防設備銷售方法 瀏覽:524
白涼粉製作西瓜果凍的方法步驟 瀏覽:904
正確帶文件夾的方法 瀏覽:266
垃圾分析方法國標 瀏覽:796
讓牙齒快速變白的7個小方法 瀏覽:186
簡單的方法製作泡椒 瀏覽:76
構杞的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272
向量組選擇題解題方法和技巧 瀏覽:669
手機熱點隱藏方法 瀏覽:886
檢測hcv抗體的常用方法 瀏覽:693
黃金眼霜使用方法 瀏覽:139
計算輔助設計中常用的建模方法 瀏覽:995
舊牆刮大白最簡便方法 瀏覽:246
調查方法有哪些北科大 瀏覽:484
半年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瀏覽:199
乒乓球拉球合力的訓練方法 瀏覽:612
跑步機怎麼減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