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脊柱腫瘤怎樣治療
脊柱腫瘤治療要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腫瘤的治療方法也有所差異,下面我們(醫學百事通)就此具體看看。
首先鑒定腫瘤類型:
鑒別診斷的要求是區分以下三個方面:
1.是否為脊柱腫瘤。即將腫瘤與脊柱的炎症性疾患如結核、骨的非特異性炎症、脊柱的寄生蟲病、
累及脊柱的代謝性骨病等區別開來。
2.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
3.如果是惡性腫瘤,則應區分是原發的,還是轉移的。
一,進行常規治療:
⑴觀察:適進展緩慢和診斷明確的良性腫瘤(血管瘤,骨軟骨瘤,骨島,骨梗死)
⑵放療:轉移瘤,其原發灶對放療敏感(多發性骨髓瘤,乳腺癌)
⑶化療:轉移瘤,其原發灶對化療敏感(甲狀腺腫瘤)
二、手術指證:
並非所有脊柱腫瘤都需要手術治療,診斷明確的良性腫瘤,和原發腫瘤已經廣泛轉移的患者,僅需要定期觀察。目前更具侵襲性的手術方法,如脊柱的全節段切除 (total spondylectomy),逐漸被接受和普及,手術指征放寬,包括以下情況:⑴孤立的原發或轉移病灶,或者單一的復發病灶。⑵病理性骨折或畸形,伴有 神經症狀與疼痛。⑶放療抵抗的腫瘤,轉移和茄皮好原發均包括在內。⑷放療後腫瘤繼續進展。⑸脊柱節段性不穩,伴隨嚴重疼痛,或者將要出現神經損傷。⑹以上手術指 證的前提是,全身狀況能耐受手術,生存期>3-6個月。
三、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
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要求很高,例如,需要充分顯露,廣泛切除與減壓,重建脊柱的穩定等,每一步均有具體問題要研究。在脊柱腫瘤外科治療方面,近年來有很大進步,簡言之,就是在Enneking肌肉骨骼腫瘤分期指導下,用WBB 脊柱腫瘤分區指導外科治療。
四、脊柱腫瘤的放射治療
放療的作用有三個:局部治療,直接殺滅腫瘤細胞;緩解疼痛;縮小瘤體,使腫瘤血管栓塞,減少手術出血。放療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和外科手術聯合應用,後者又分為術前、術中、術後放療。術前放療的顫鉛目的是縮小腫瘤體積或范圍,使某些原不能手術的病例可以手術治 療;降低腫瘤細胞活性,減少術中操作帶來的腫瘤種植與轉移;放療可減少術中出血;術後放療的目的是,消滅殘存的腫瘤細胞,對於局部有殘存病變、有淋巴轉 移、或手術標本邊緣殘存腫瘤者,可以術後放療;至於術中放療,是指通過手術暴露或切除腫瘤,並在術中單次大劑量直接照射腫瘤,如此可握鍵以最大限度保護正常組 織,提高局部控制率。
五、脊柱腫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療
放射性核素治療主要針對脊柱的轉移瘤。惡性腫瘤晚期多有脊柱轉移,約70%患者有進行性加重的骨痛,用非甾體止痛葯物、麻醉葯物、化療等,止痛效果不能持 久有效。89Sr是?核素,被用於轉移性骨腫瘤體內治療的放射性核素,對前列腺癌和乳癌骨轉移性骨痛有明顯緩解效果。用於體內治療的放射性核素還有 153Sm-EDTMP等多種。
在治療方面還要具體醫生個人經驗,像廣東這里陳仲醫生對脊柱腫瘤的治療還是有一些體會的。詳情請網上搜索查詢!希望能幫到你!
Ⅱ 有一個脊柱腫瘤治療方法,怎麼讓更多人受益
脊柱腫瘤的治療方法是根據鍵擾世腫瘤的類型可以選擇不同的脊柱腫瘤治療方法:一是原發性腫瘤有兩種,有症狀的良性腫瘤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治療,然後在確定惡性腫瘤的性質後再選擇治療方法;其次,可根李沖據結果選擇轉移性腫稿肢瘤,局部疼痛可通過非手術方法治療,脊柱穩定性可通過內固定方法影響,脊髓和神經根壓迫可通過切除和內固定方法治療。
Ⅲ 在亳州骨科醫院查出了脊椎腫瘤,他們建議專家給我做手術,但是我很害怕,有了解的嗎
不幸得了脊椎腫瘤只能通過手術治療,如果是專家來做是最好的,畢竟脊椎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得這個病可能一生就這一次,但是醫生他們是每天都要空鎮面對的,所以不用害怕,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其掘虧消實不管得了什麼病都要坦然面對才行判知,害怕是不會自愈的。
Ⅳ 我姥姥70多歲,得了脊椎癌晚期,這種情況該怎麼治療保持心情好還能延續多久的生命
問題分析:
你好,看你說的病人的情況,那看這時檢查出患了脊椎癌晚期的病情了,那因為年齡較大,手術怕是不能做的,如果說身體狀況還好,局部放療是可以考慮的
意見建議:
只是因為放療的副作用也是比較大的,對身體上有很殲源大的傷害,那建議可在放療期間同時結合上中醫的辨症來進行對症治療,返岩這樣也是會有非常漏改御好的效果的
Ⅳ 脊髓內有腫瘤是怎麼回事
脊髓內有腫瘤簡單點說就是脊髓內長了個腫瘤。這個腫瘤會有什麼影響呢,它會壓迫正常神經組織導致一系列症狀他們最常見的初始症狀是全身性背痛,臨床上很難將背痛與肌肉骨骼疾病區分開來。具體的臨床體征和症狀是可變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即腫瘤的位置,局部疼痛和鄰近神經結構受壓的跡象)。大多數脊柱腫瘤引起神經根性疼痛或鈍性軸性疼痛,這取決於最初的神經壓迫或浸潤是否涉及神經根或脊髓。神經症狀逐漸出現。由於許多此類腫瘤生長緩慢,診斷前症狀平均為2年。惡性或轉移性脊髓腫瘤患者在症狀出現後幾周到幾個月出現。
最常見的髓內腫瘤是室管膜瘤、星形細胞瘤和血管母細胞瘤。總的來說,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細胞瘤占髓內腫瘤的80-90%,其中室管膜瘤的發生頻率大約是星形細胞瘤的兩倍。在成人中,室管膜瘤是最常見的腫瘤類型。在兒童中,星形細胞瘤是最常見的腫瘤類型。
髓內腫瘤的一線治療是開放性手術切除。所有有症狀的病變都需要手術治療。由於大多數髓內腫瘤相對良性且生長緩慢,臨床上和影像學上可追蹤無症狀的小病變。然而,這種方法有發展神經系統缺陷的風險,可能無法恢復,以及不確定的診斷帶來的不確定性。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髓內腫瘤的手術效果與術前症狀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晚期髓內腫瘤病人的脊髓常遭受嚴重壓迫和損害,造成脊髓不可逆性損害,肢體接近癱瘓或完全癱瘓,此時手術會進一步增加脊髓損傷,術後效果不佳,癱瘓的肢體難以恢復。因此髓內腫瘤應早期診斷、及時手術。
手術是治療大多髓內腫瘤的最有效方法。術前根據腫瘤形態和性質的判斷,制定正確合理的個體化手術原則。手術切除腫瘤的范圍取決於腫瘤與脊髓之間的界限。如果界限清楚,多為良性腫瘤,應用現代顯微外科技術不但能做到全切,而且手術致殘率低,常獲得滿意效果。幾乎所有室管膜瘤、分化較好的星形細胞瘤、血管網織細胞瘤等與脊髓都有明顯分界,手術應力爭全切或次全切。避免那種在脊髓上切一小口獲取少量組織進行活檢的方法。它對於確定診斷、決定手術方式及術後療效都是無益的。
對於髓內惡性腫瘤,在充分考慮病人生存質量的前提下,行腫瘤內大部切除術或部分切除術可以緩解病情,減輕症狀。但考慮到髓內惡性腫瘤預後差,術後常合並較高的病殘率,有人認為此種情況僅做脊髓切開,獲得組織學診斷後,即應終止手術。
在脊髓腫瘤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個難題。但是脊髓腫瘤手術,還是有很多神經外科醫生能夠做好的,國內有北京天壇的張俊廷,張力偉等,國外有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的德國巴特朗菲教授和Concezio Di Rocco教授、加拿大James T.Rutka教授在脊髓腫瘤手術上是非常知名的。
Ⅵ 脊髓腫瘤的治療
顯微外科技術結合術中電生理檢測技術:與傳統骨科脊柱手術不同,現在脊髓脊柱腫瘤的顯微外科手術非常注重脊髓、神經和血管的保護。在高清光學顯微鏡下,利用
精巧的操作可以完成在傳統肉眼直視下較難完成的手術、結合實時電生理監測,不僅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准確性和可預見性,而且極大的縮短手術時間,使手術並
發症和致死致殘率顯著降低。
半椎板微創腫瘤切除技術:椎板切除顯露和切除椎管腫瘤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臨床中多節段椎板切除術後、特別是手術切除椎板范圍過寬累及到雙側椎間關節時,
病人術後容易出現脊柱前突和後突畸形。採用半椎板切除,不僅能保留棘突和一側椎板及椎間關節的完整,有利於維持術後脊柱的穩定性,同時,也能擴大側方脊髓
腹側的顯露范圍和保護脊髓避免不必要的機械牽拉。
多節段內固定和植骨融合技術:對於病變累及超過3個椎體節段,手術切除會影響脊柱的穩定性,常採用椎弓根螺釘-棒系統進行後路固定,尤其對於椎管內外溝通性
腫瘤的手術切除,若發現腫瘤侵犯或累及椎體、椎弓根或受累椎間關節超過兩個節段以上的病例,在全切除腫瘤後,應行相應的椎體固定手術,以維持脊柱的穩定
性。若有明顯骨質破壞或缺如,必要時還需進行植骨融合,進一步穩定脊柱。
神
經導航技術:如今手術導航系統成為脊柱手術發展的一個新興領域。導航技術使脊柱外科手術更加微創化和可視化。尤其對於椎弓結構有變異以及解剖標志點不明確
等情況,導航技術可以幫助術者迅速找到手術部位完成操作,對保持脊柱正常解剖結構的完整性提供了保障,對置入螺釘的進針角度、深度以及毗鄰的重要神經血管
有了實時的反饋,避免術者因判斷失誤而導致多次置入螺釘而產生嚴重並發症,提高手術精準度,使手術變得更加安全可靠。另外,導航系統減少了術中醫師和患者
接受的放射線劑量,更進一步減少了放射線的使用率。
經皮椎體成形和椎管減壓技術:尤其對於脊柱轉移瘤的治療非常關鍵,由於腫瘤所致椎體骨質破壞,導致椎體壓縮行骨折,對於大部分脊柱轉移瘤患者本身基礎條件就
不好,應用微創的經皮椎體成形技術不僅創傷小恢復快,而且積極預防骨片及腫瘤組織進一步壓迫脊髓,馬尾神經或神經根;若腫瘤組織生長過快或出現急性病理性
壓縮性椎體骨折,急性壓迫脊髓,馬尾神經,神經根,則應急診手術處理。手術治療在於緩解疼痛,椎管減壓,減輕及預防神經系統損害,恢復脊柱穩定性,提高病
人的生存率。但對於轉移性病灶,仍需要處理原發灶和綜合治療。
放射性粒子植入內放療:脊柱是轉移性腫瘤好發部位,椎體出現病理性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質量。外科手術雖可切除腫瘤及重建脊柱的穩定性,但創傷
大、並發症多,多數患者難以接受;單純的放療可以止痛,但不能確保脊柱的穩定結構。應用椎體成形結合放射性粒子粒子植入內放療技術,不僅使患者的臨床症狀
得到一定的緩解,穩定脊柱的同時進行了腫瘤的內放療,使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延長。
Ⅶ 脊柱原發性腫瘤的治療
1.骨樣骨癌
骨樣骨瘤的病程為良性,在若干年內可自限。如果非甾體消炎葯能夠緩解疼痛,可以一直採用非手術治療。如果非手術治療失敗,可行手術切除。整塊切除可以根治腫瘤,極好地緩解疼痛。與腫瘤相關的脊柱側彎如果在畸形發生的15個月內實施腫瘤切除,側彎可自行糾正[1-3]。
2.骨母細胞瘤
治療一般包括手術徹底切除和放療。手術徹底切除能夠達到很好的局部控制,復發率在10%左右。放療常有爭議,但已成功用於非徹底切除和復發的病例。
3.動脈瘤樣骨囊腫
動脈造影和栓塞可作為單獨的治療,或作為減少術中出血的輔助治療。手術治療包括,病灶內刮除或切除。復發很常見,可高達25%。可行放療,但有遲發性肉瘤變的風險[4-5]。
4.骨軟骨瘤
持續性疼痛或造成神經壓迫的病變可手術切除。沒有症狀的病變不需治療。兒童的復發率很低,如果軟骨帽切除徹底,成人的復發率也可忽略不計。多發遺傳性外生骨疣的惡變風險高達25%~30%;而孤立病灶的惡變風險僅為1%。
5.神經纖維瘤
應整塊切除有症狀的病變及受累的不重要的結構。否則應行顯微手術以保留未受累的神經束。20%的病變會發生惡變。應積極治療並發的脊柱側彎,否則會急劇進展。
6.骨巨細胞瘤
術前栓塞可以減少術中出血。成功的手術治療有賴於徹底的腫瘤切除,但脊柱周圍重要的組織結構使手術非常復雜。輔助治療包括病灶內液氮、酒精和異丁烯酸甲酯治療。放療可用於難以手術切除的病例,但有15%惡變的風險。3%的患者可發生肺轉移。
7.嗜酸性肉芽腫
因為絕大多數病變為自限性,受累椎體能幾乎完全重建(72%~97%),所以制動和觀察就足夠了。手術的適應證包括持續的疼痛和不敬物穩定;但需要手術干預的病例很少。對有神經症狀的患者可行低劑量的放療[6-7]。
8.血管瘤
大多數患者不需要治療。只有圓稿團即將或已經出現病理骨折、神經損害,和/或持續疼痛時才需要手術切除及重建。僅有疼痛而無其他手術適應證的患者可行血管栓塞和/或放療。
9.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對放療極其敏感的腫瘤,所以,放療和葯物鎮痛是脊柱病變的主要治療方式。化療是系統治療方法。椎體壓縮小於50%的患者可以佩戴支具。即將或已經發生神經損害的患者,即將或已經發生病理骨折的患者如果存在結構性的不穩定,放療後不穩定可能持續存在,或者放療後依然頑固性疼痛的患者,都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懷疑將發生骨折的患者可行後路節段性固定。骨折、後凸畸形或有神經損害的患者可考慮前方手術。
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過程一般為進展性和致命性的,5年生存率約為20%。神經系統受累的患者1年時的死亡率達到75%[8]。
10.孤立性漿細胞瘤
與多發性骨髓瘤相同,孤立性漿細胞瘤對放療高度敏感,所以放療是治療的基礎。需要手術的情況很少,手術的指征與多發性骨髓瘤相同。局部復發的發生率為10%。長期的預後較多發性骨髓瘤好,但隨時都有擴散的風險,因此必須堅持復查。血清蛋白電泳是復查時最敏感的篩查手段。化療用於擴散的病例[9]。
11.骨肉瘤
切除的原則與肌肉骨骼腫瘤外科原則一致。必須根據術前的研究和術中所見審慎處理邊界,同時要留心周圍的重要神經血管結構。應盡一切努力做到邊界清晰的整塊切除。如果終板完整,切除的瘤塊應包括上下的椎間盤。要根據術前的評估確定是否需要過大切除范圍至周圍的椎體,以避免不小心進入瘤體造成腫瘤細胞對創面的污染。前方的切除邊界應該在骨膜以外,骨膜是阻止腫瘤向周圍擴散的屏障,在骨膜外分離也能夠在保護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的同時候防止腫瘤破裂。如果可能,後方可以後縱韌帶為邊界,因為肉瘤很少會突破後縱韌帶。侵襲到後方結構的腫瘤需要行整塊的全椎切除。單純累及後方結構的腫瘤切除難度較小,後方的椎旁肌可用作切除的邊界。腫瘤切除後前方結構的重建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但大多數醫生傾向於使用鈦網和異體骨。手術6周後再行放療或化療以使植骨達到初步的癒合。一般也同時需要後方的固定,通常選用釘棒系統。
由病理醫生確定的腫瘤殺滅比例可以定量地反應腫瘤對新輔助化療的反應。腫瘤殺滅比例90%預示著85%的5年生存率。而腫瘤殺滅比例在90%以下則提示僅有25%的生存率。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學標本將決定術後的化療方案。如果腫瘤殺滅的比例足夠,可行4個周期的術前化療方案。如果腫瘤殺滅的比例不夠,則需要改用二線葯物化療。
12.尤文肉瘤
化療和放療對尤文肉瘤有效,而且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如果已經出現或即將發生脊柱不橘橘穩定或神經功能損,則需要手術治療。如果可能,手術最好安排在一個周期的化療之後,這樣可以使腫瘤縮小便於切除。由於腫瘤的生長部位特殊,經常難於達到廣泛的切除范圍,導致瘤內刮除,違反腫瘤的切除原則。如果腫瘤切除邊界為陽性,則建議術後放療。所有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50%~60%,肘以下和小腿以下的腫瘤預後更好。有轉移的腫瘤預後更差,5年生存率為25%。
13.軟骨肉瘤
化療和放療通常對軟骨肉瘤不敏感,因此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式,治療結果取決於切除的邊界。整塊切除和重建的原則與前面的骨肉瘤相似。
14.脊索瘤
脊索瘤對放療和化療有高度的抵抗性。放療、質子束和短距離放射治療的效果都不理想。S3水平以上的腫瘤通常需要聯合前後路手術。如果可能,盡量保持S1的完整以保證骨盆的穩定。保留單側所有的神經根可保證幾乎正常的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犧牲S2神經根會導致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也是手術的並發症之一,所以應該盡早和患者交代。對腫瘤切除造成的缺損的重建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需要醫生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以重建腰椎和骨盆之間的穩定。整塊切除仍然是必須遵循的原則,患者的生存率與切除邊界的質量直接相關。骶尾部脊索瘤的預後是不差的,可平均生存8~10年,而其他部位的脊索瘤生存時間為4~5年。腫瘤可以轉移到肝、肺、局部淋巴結、腹膜、皮膚和心臟。
參考資料
1.BouchardJA,KokaA,BensusanJS,StevensonS,EmerySE::Arabbitmodel.Spine1994;19:1836-1841.
2.BorianiS,BiaginiR,DelureF,etal::.Spine1996;21;1927-1931.
3.BorianiS,WeinsteinJN,BiaginiR:Primarybonetumorsofthespine:Terminologyandsurgicalstaging.Spine1997;22:1036-1044.
4.EmerySE,BrazinskiMS,KokaA,BensusanJS,StevensonS:caninemodel.JBoneJointSurg1994;76:540-548.
5.ByrneTN::Diagnosisandtreatment.NEnglJMed1992;327:614-619.
6.EnkaousE,DoursounianL,ChaellierG,MabesooneF,AimardT,SaillantG:Vertebralmetastases:sof71cases.Spine197;22:2293-2298.
7.HammerbergKW:.Spine1992;17:1148-1153.
8.HartR,BorianiS,BiaginiR,CurrierB,WeinsteinJN::.Spine1997,22:1773-1782.
9.KienstraGE,TerweeCB,DekkerFW,etal:.ArchNeurol2000;57:690-695.
10.YuhWT,QuetsJP,LeeHJ,etal:usspread.Spine1996;21:2243-2250.
Ⅷ 脊椎癌的症狀
臨床表現因病變性質的不同和病灶所在部位、發展速度、波及范圍的不同而異。如脊髓腫瘤通常發病緩漸,逐漸進展;脊椎轉移癌及硬脊膜外膿腫常引起急性壓迫症狀;脊椎結核所致的脊髓壓迫症狀可緩可急。一般而言,其臨床症狀的發展過程為: 一、脊神經根受壓症狀:常因一或多條脊神經後根受壓而產生燒灼痛、撕裂痛或鑽痛,並可放射到相應的皮膚節段,當活動脊柱、咳嗽、噴嚏時可引起疼痛加劇,適當改變體位可獲減輕,這種首發的根性疼痛症狀常有重要定位診斷意義。硬脊膜炎、髓外腫瘤尤其是神經纖維瘤和各種原歷引起的椎管塌陷,根痛常較突出。在根痛部位常可查到感覺過敏或異常區,倘功能受損時,則可引起節段性感覺遲鈍。如病灶位於脊髓腹側時,可刺激和損害脊神經前根,引起節段性肌痙攣和肌萎縮。 二、脊髓受壓症狀: (一)運動障礙。脊髓前角受壓時可出現節段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症狀,表現為由受損前角支配范圍內的肢體或軀干肌肉萎縮、無力碼悄、肌肉纖顫。當皮質脊髓束受損時,引起受壓平面以下肢體的痙攣性癱瘓一癱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 (二)感覺障礙。感覺障礙的平面對病灶定位常有較大參考價值。 (三)反射異常。 (四)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病變水平以下皮膚乾燥、汗液少,趾(指)甲粗糙,肢體水腫。腰骶髓以上的慢性壓迫病變,早期排尿急迫不易控制;如為急劇受損的休剋期,則自動排尿和排便功能喪失,以後過渡至大小便失禁。腰骶髓病變則表現為尿、便瀦留。 三、脊椎症狀:病灶所在部位可有壓痛、叩痛、畸形、活動受限等體征。 四、椎管梗阻:壓迫性脊髓病可使脊髓的蛛網膜下腔發生不全或完全性梗阻。
疾病病因
依病變的解剖部位病因可分為三類: 一、脊柱疾病:可由椎骨骨折、脫位、椎間盤脫出、椎管狹窄症、脊椎結遲爛渣核、脊椎的原發腫瘤功轉移瘤等引起。 二、椎管內脊髓外病變:如神經纖維瘤和脊膜瘤等髓外腫瘤、脊髓蛛網膜炎、脊髓歷簡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膿腫等。 三、脊髓內病變:如腫瘤、結核瘤、出血等。
防治辦法
一、病因治療:針對病因進行手術或(和)葯物等治療。 二、對症治療:保持皮膚乾燥,避免發生褥瘡,保持大小便通暢,防止尿路感染,對癱肢進行按摩、鍛煉;如為高位癱瘓、注意護呼吸機能和預防肺部感染。
備注
Ⅸ 惡性脊椎腫瘤的治療方法
下面我們(醫學百事通)來講講一些常規的治療方案吧。
⑴觀察:適進展緩慢和診斷明確的良性腫瘤(血管瘤,骨軟骨瘤,骨島,骨梗死)
⑵放療:轉移塵核瘤,其原發灶對放療敏感(多發性骨髓瘤,乳腺癌)
⑶化療:轉移瘤,其原發灶對化療敏感(甲狀腺腫瘤)
⑷病損內切除或刮弊彎除:復發潛能小的良性腫瘤(動脈瘤樣骨囊腫,骨樣骨瘤)對放療敏感的轉移性
腫瘤輔以放療時。
⑸邊緣切除±冷凍或放療:局部侵襲性良性腫瘤(骨巨,骨母),放療敏感的原發或轉移瘤(漿細胞
瘤,乳腺癌,前列腺癌派卜掘),低度惡性腫瘤
⑹廣泛切除:所有未發現轉移的原發惡性腫瘤(骨肉瘤,軟骨肉瘤,脊索瘤),單發的、估計生存期較長的轉移瘤(乳腺、前列腺和腎細胞癌),局部侵襲性良性腫瘤(骨巨,骨母等)
這只是一個參考,如果需要切實可行的方案建議咨詢當地醫生,比如廣東陳仲醫生對脊柱腫瘤這方面還是比較深的臨床體會。希望能叫你父親盡快就醫!謝謝!
Ⅹ 脊柱腫瘤科普之臨床表觀
脊柱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脊柱腫瘤有哪些臨床表現。由於脊住腫瘤早期缺乏特證性的臨床表現,早期難以發現,易出現誤診、漏滲。大部分脊柱腫瘤患者得到確診時往往已處於中晚期,給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並影響治療效果。北京307醫院骨科微創中心范海濤教授特別提醒大家:脊柱腫瘤患者早期得到及時的診斷及治療,對其療效及預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無論是原發性還是轉移性脊柱腫瘤,其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神經功能障礙、局部包塊或脊柱畸形等。無症狀的脊柱腫瘤通常在體檢中才會被發現。
1。疼痛
疼痛是脊柱腫瘤患者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80%~95%的原發性脊柱腫瘤在確診時疼痛是首發症狀,有時是惟一症狀。脊柱腫瘤所致疼痛的可能機理包括:骨的浸潤和做壞(尤其是骨膜的膨脹)、骨病變組織的壓迫、病理性骨折、脊柱椎節不穩、脊髓、神經根或神經叢的壓迫和侵蝕等。
根據腫瘤的性質和發生部位的不同,疼痛發生的時間、性質等友局亦有所區別。從疼痛發生的時間上看,疼痛可出現在脊柱腫瘤得到確滲前的數月或數年,其中脊柱良性腫瘤疼痛病程一般較長,可為數月甚至數年。而惡性脊柱腫瘤,如成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或骨轉移瘤等,其疼痛病史的時間相對較短,但如良性腫瘤在早期就對脊髓或神經根形成壓迫,則疼痛發生的時間相對較短。Weinstein等的臨床研究顯示。原發性脊柱良性腫瘤患者從症狀好譽讓初發到確診的疼痛持續平均時間是19。3個月,惡性腫瘤患者的平均時間為10。4個月,脊柱轉移瘤患者的平均時間為1-2個月,但最長可達2年。
夜間疼痛幾乎是所有脊柱腫瘤的特徵性表現,同樣也是脊柱腫瘤患者的常見表現。其原因主要在於:
(1)夜間患者通常採取卧位,靜脈壓力相對較高,而對腫瘤周圍的末梢神經形成刺激。
(2)夜晚脊柱腫瘤患者的精神注意力相對較為集中,對疼痛變得較為敏感。
(3)腫瘤釋放的一些炎性介質對神經形成刺激等。患者出現咳嗽、打噴嚏、用力或其他增加腹內壓的動作可誘發疼痛加重。
2。腫塊
因脊柱骨腫瘤多發生在椎體,而椎體的位置較深,難以在體表發現,故以腫塊為首發表現的患者並不常見,主要見於頸椎或脊柱後部附件結構的腫瘤。脊柱惡性腫瘤的包塊增長較快,對周圍組織常形成壓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適等表現。轉移性脊柱腫瘤由於有原發病灶的存在,以及轉移腫瘤一般惡性程度較高,虛激生長比較迅速,易於誘發脊柱疼痛和神經症狀等,常在形成較大包塊前即已被發現。
3。畸形
脊柱腫瘤導致的脊柱畸形並不少見,其主要機理包括:腫瘤對椎體和(或)附件的破壞;脊柱周圍組織的痙攣性反應。以及腫瘤體積較大對周圍結構形成擠壓等。如骨樣骨瘤常可出現凹向病灶側的側凸畸形,其側彎頂點多為病灶所在部位。
4。神經功能障礙
脊髓神經受壓可由腫瘤本身直接侵襲引起,也可由腫瘤破壞骨性結構導致的畸形繼發引起。由於脊柱腫瘤主要位於椎體,往往從前方壓迫錐體束或前角細胞,故常首先表現為運動功能損害,其臨床症狀則視脊髓神經受壓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脊髓前角綜合征、脊髓後角綜合征及脊髓半切綜合征等。
5。
脊柱腫瘤的全身症狀
早期脊柱腫瘤患者的全身症狀並不明顯,出現全身症狀通常是原發性惡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患者的晚期表現,貧血、消瘦、低熱、乏力等為業型的惡液質臨床表現。
最後骨科微創中心范海濤教授提醒大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脊柱腫瘤預後治療很關鍵,大家切莫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