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蘑菇種植方法和步驟
蘑菇種植方法和步驟為:建造菇房、准備培養料、播種、水分、管理
5、管理
採摘3次秋菇後,適當追施0.2%尿素或硫酸錢,或腐熟的人糞尿,或1%葡萄糖。3月份可開始採摘春菇,期間要做好保溫、保濕的工作,每次採摘後都要及時追肥,以便長出下批菇蕾。
② 蘑菇的種植方法 蘑菇如何種植
1、栽種時間
蘑菇對環境的要求不高,喜歡生長在溫暖潮濕的地方,若是能很好的控溫保濕,一年四季都能栽種。不過更建議選在春季種,濕度高,氣候溫暖些,更能滿足需求。
2、菌種選擇
種植蘑菇要先選擇菌種。可以用麵粉和適量清水攪拌發酵,或者直接去購買蘑菇菌種進行種植,這樣更簡單,方便。
3、土壤要求
土壤要調配成疏鬆,透氣且排水能力好肥沃度高的。栽培的時候主要用蘑菇土,適量加入田園土,腐殖土當它的基質來進行種植。
4、菌種種植
先將備好的菌種種在土壤里,適量噴水,讓土壤濕潤些。之後及時覆蓋一層塑料膜來保濕處理。溫度應控溫在25度左右,溫度適宜能加速蘑菇的生長,大概一周左右菌種就能生長處理。
5、後期管理
初期蘑菇懼怕光照,要遮光處理,不能放在光線下。若是溫度過高,要適量灑水提高濕度,幫助降溫。此外,還要保濕處理,每間隔兩三天就要澆水一次,不需給肥,濕度溫度適宜它就能很好的生長。
③ 種蘑菇怎麼種植方法
蘑菇的品種繁多,它不僅美味,營養價值也很高,而且家庭蘑菇種植技術也很簡單,選擇購買優良的菌種,選擇大小合適的花盆、肥沃度高、透氣保水的土壤,將菌種撒在土壤上,鋪蓋一層衛生紙,保持土壤、空氣的濕潤度,放在陰涼處,溫度控制在23~25℃,每隔一周採摘一次蘑菇,平時需要定時噴灑葯劑,預防白腐病、菇蠅等病蟲害。
在種植蘑菇前,需要對菌種進行培養。首先需要使用木屑、麥麩、白糖、清水、腐殖土以及無機肥混合配製基土,並將基土高溫消毒,等待基土晾涼後,即可裝袋,並將蘑菇的菌種接種在基土上。
接種完成後,即可將裝袋的基土均勻的排列在濕潤、溫暖的環境中,並每天向養殖環境中噴灑水霧,保持環境的濕度不變,等待菌絲長滿基土後,即可將其取出,放入溫暖的室外環境中種植。
蘑菇適合生長在較為濕潤的環境中,種植蘑菇時,可以選擇廢棄的稻田、或者濕潤、光照較弱的場所作為養殖基地。如果種植規模較小,還可以在室內選擇背陰的房間作為養殖基地。
④ 蘑菇的種植方法
一、家庭蘑菇的種植技術
1、選擇菌種
蘑菇的品種繁多,每個品種都有它們的營養價值,如果想家庭種植蘑菇,首先需要給蘑菇選擇菌種,蘑菇對生長環境要求並不高,所以能夠一年四季播種,平時可以從養殖的蘑菇中分離出菌種,也可以直接上市場購買菌種。
2、盆土要求
在種植蘑菇前,還要給蘑菇選擇一個大小合適的廣口花盆,再選擇一份適合生長的土壤,蘑菇喜歡生長在肥沃度高、透氣保水的土壤,可以用蘑菇土、腐殖土、田園土按照6:2:2的比例混合,也可摻混碧卡菌劑,提高土壤養分,然後可以開始家庭種植蘑菇了。
3、開始種植
蘑菇的一切工作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種植了,其實家庭蘑菇種植技術並不難,需要將准備好的土壤放在太陽下暴曬兩天殺菌,然後將菌種撒在土壤上,適量的澆點水,鋪蓋一層衛生紙、或報紙,將表面用水噴濕,放在陰涼處養殖,溫度控制在23~25℃,等待5~7天蘑菇就會長出來了。
4、採摘蘑菇
蘑菇不喜歡陽光,在陽光的照耀下會停止生長,需要將它擺放在陰涼處養殖,每隔1~3天澆一次水,如果溫度過高需要每天澆2~3次水,蘑菇屬於真菌植物,它的生長速度很快,可以每隔一周採摘一次蘑菇,如果管理養殖的好,採摘的部位還會繼續生長蘑菇。
二、家庭蘑菇的養殖注意事項
1、採摘覆土
家庭蘑菇每次採摘蘑菇時,不能亂採摘,可以采大的,留下小的繼續生長,而且採摘時,不要傷到周圍的幼菇,採摘後還有清理殘留根和死菇,然後及時的覆土,填平採摘留下來的菇坑,不然會導致採摘後不會繼續生長蘑菇了。
2、控制溫度
家庭蘑菇耐寒不耐高溫,它適合生長在23~25℃的環境下,如果低於5℃,會使蘑菇緩慢生長,低於0℃會停止生長,所有冬季時,最好將室內溫度控制在5℃以上,不能超過32℃,不然會使菌絲衰竭,影響蘑菇自然生長,所以夏季高溫時,需要將它擺放在通風良好,陰涼處養殖,還需要及時的澆水。
⑤ 蘑菇怎麼種植方法
蘑菇種植可以使用廢舊的魚缸或是玻璃容器等來培育蘑菇,配培養的基質可以用棉籽殼、玉米芯、木屑等配製,將蘑菇的孢子種到營養基質5厘米左右的深度,將溫度保持在21℃左右,大約3周後培養基質上長出白色的菌絲,再覆蓋上土壤噴水保濕,等到長出蘑菇後收獲即可。
一、選擇容器、基質
可以使用廢舊的魚缸,或是玻璃容器等用來培育蘑菇,在容器中製作蘑菇營養床,來供它生長為它提供營養。混合床的物質可以自己購買,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可以用棉籽殼、玉米芯、木屑、蓮子殼等配製,在基質的底部撒上少量的石灰可以對它的生長起到很大的幫助。
二、種植方法
將蘑菇的孢子種到營養基質5厘米左右的深度就可以,然後要將溫度保持在21℃左右,等到大約3周的時間,培養基質上就會出現薄薄的像蛛網一般的白色菌絲,在這個時候就要把溫度降到16℃左右,然後覆蓋上2到3厘米的盆栽土壤。然後經常向土壤噴水保濕,等到菌蓋沒有完全打開的時候就可以收獲了。
我種植大棚蔬菜很多年了,一直使用的沃葉水溶肥,長勢真好,賣價也高。
⑥ 種蘑菇怎麼種植方法
種植蘑菇時,可以選擇通風陰涼的場所作為養殖基地,也可以在室內養殖。首先需要使用麥麩、木屑、白糖模如悄、土壤以及清水配製培養基,然後將菌種放入其中,直到菌絲長滿培養基後,即可將其放入養殖基地,等待一個月的時間,蘑菇就會長出。
1、種植場所
蘑菇適合生長在較為濕潤的環境中,種植蘑菇時,可以選擇廢棄的稻田、或者濕潤、光照較弱的場所作為養殖基地。如果種旦渣植規模較小,還可以在室內選擇背陰的房間作為養殖基地。
2、菌種培養
在種植橡孫蘑菇前,需要對菌種進行培養。首先需要使用木屑、麥麩、白糖、清水、腐殖土以及無機肥混合配製基土,並將基土高溫消毒,等待基土晾涼後,即可裝袋,並將蘑菇的菌種接種在基土上。
3、養殖方法
接種完成後,即可將裝袋的基土均勻的排列在濕潤、溫暖的環境中,並每天向養殖環境中噴灑水霧,保持環境的濕度不變,等待菌絲長滿基土後,即可將其取出,放入溫暖的室外環境中種植。
4、後期管理
在後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為養殖蘑菇的環境定期通風透氣,避免環境中滋生細菌,影響蘑菇的生長,同時也可以為蘑菇定期補充水分,保持土壤的濕潤,還可以為蘑菇提供較弱的光照,讓植株更好的生長。
⑦ 蘑菇怎麼種
准備容器,種植蘑菇時,需選擇大小合適且帶有蓋子的玻璃器皿作為容器;配製土壤,可選擇玉米畢芹指芯或是麩皮作為栽培基質,加水消毒後備用;栽種方法,栽種前需准備好菌包,在土壤中挖出深坑,將菌種放入,覆蓋一層薄土;後期養護,後期在蘑菇生長期間,室溫需穩定在手配21℃左右。
在蘑菇生長期間,需將室溫穩定在21℃左右,並且需要每隔3~4天打開容器,並往內部噴水保濕,一般等待3~4周後,內部就會長出白色的菌絲,之後需再覆蓋一層2~3厘米厚的土壤,噴水繼續養護,待蘑菇長出後,每周可採收一次。
⑧ 香菇的種植方法
種植 香菇雖然很賺錢,但是香菇不是那麼好種植的。那麼你們知道香菇的種植 方法 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香菇的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香菇的種植方法
一.菌筒製作
1 備料
培養料參考配方1:干雜木屑75% 麥皮、細米糠15% 玉米粉5% 石膏粉1% 碳酸鈣粉0.5% 磷酸二氫鉀0.1% 硫酸鎂0.1% 紅糖1%。
也可用棉籽殼、玉米芯等代替部分雜木屑。
2 拌料
2.1 技術要求 配方准確,拌料均勻,含水量適宜(水質應達飲用水標准)。
2.2 工藝流程
(1)不溶性原料干混均勻。將雜木屑、麥皮、細米糠、玉米粉、石膏粉、碳酸鈣粉等分層加入,用鐵鍬等工具混勻(2~3遍)。
(2)可溶性原料溶於水。把紅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過磷酸鈣、尿素、等溶於水製成營養液。
(3)將營養液加入乾料中拌勻(2~3遍)。
(4)測定含水量。香菇培養料適宜含水量為60%左右,一般用手感簡易測定法:拌料半小時後,培養料若能手握成團,落地即散,手掌有水印為適宜。並可試裝幾袋,料筒重2.5公斤左右為好(15厘米×65厘米的香菇袋)。若料偏干,噴灑適量水後拌勻;若料偏濕,加適量乾料後拌勻或攤曬蒸發適量水份。
3 裝袋
培養料用裝袋機裝袋,盡量裝緊,且料筒各部分松緊一致。袋口留足7厘米,用干布抹凈袋口內壁,用塑料帶扎緊袋口,反折再扎緊。料筒應盡量避免刺破,認真檢查,發現破洞,即用透明膠布貼補。
4 滅菌
4.1 滅菌設備
通常採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灶或專用鍋爐罩膜式滅菌灶,每灶可供5000~10000料筒進行常壓滅菌。
4.2 裝筒罩膜
料筒“井字式”堆疊於鋼板鍋上或鍋爐旁邊(底部架空透氣),內用薄膜外用帆布(或彩條布)罩密,再用沙袋壓邊,表面用繩索拉緊縛於小鋼筋鉤上。
4.3 滅菌時間
猛火“攻頭”,盡快升溫至100°C,再維持12~15小時,停火後再燜2小時以上。料筒數量越多、堆得越密、氣溫越低,滅菌時間越長;反之,滅菌時間可短些。如果料筒滅菌不徹底,以後菌筒易暴發雜菌,形成“花筒”,損失慘重,應盡量避免。滅菌過程中還應認真觀測,及時加水避免“燒鍋”(如果採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因蒸氣冷凝水仍流回鍋中,只需加少量水或不加水),也應避免火力過猛造成罩膜炸裂。
4.4 掀膜卸筒
滅菌溫度和時間達到要求並適當降溫後,即可掀開塑膜。
5 接種
開放式接種技術工藝如下:
5.1 接種場所
干凈、乾燥、經過消毒的菇棚內和室內場地皆可作接種場所。可以在菇棚內(新菇棚為佳)接種、培養,可省去菌筒多次搬運用工,也不佔用室內場地,但應加厚棚頂覆蓋物,潮濕地面鋪薄膜。
3.5.2 料筒冷卻
將滅菌後的料筒搬到接種場所的一邊(或中間),堆疊成長方體(兩端井字式堆疊,中間平行堆疊),通風冷卻。
5.3 熏蒸消毒
將完全冷卻的料筒和菌種、酒精棉球、酒精燈、一端削尖呈圓錐體的打穴木棍等在密閉條件下(一般用大塊薄膜罩密)用氣霧消毒劑多點熏蒸6~12小時(一般1000料筒用500克氣霧劑)。
5.4 開放式接種不封口技術的接種方法
接種前可通風排盡消毒劑葯氣。2~3人先把料筒搬到接種場所的另一邊(或兩邊);1~2人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料筒接種面,再用經酒精和火焰消毒的木棍尖端打接種穴,單面打4~5穴;多人用酒精棉球消毒過的手撕開經0.25%新潔而滅表面消毒過的菌種袋,將菌種掰成錐形菌種塊,將其盡快接入穴中。菌種應將穴填實,填滿,高出穴口,蓋密穴口,用薄膜封接種穴口。一般一袋菌種(菌種袋規格:14厘米×27厘米)可接20~25料筒。這樣邊消毒、邊打穴、邊接種,分工協作,直至全部料筒接完。
6 菌筒培養
6.1 翻堆疊筒
菌筒培養階段應進行3~4次翻堆。菌絲圈直徑達5~7厘米時掀膜進行第一次翻堆,菌筒改為“井字式”堆疊。隨著菌絲數量的增加和氣溫的升高,菌絲呼吸作用產生的熱量急劇增加,特別強調通過多次翻堆,不斷疏散菌筒,加強通風,嚴防“燒菌”。
6.2 刺孔増氧
結合翻堆對菌筒刺孔2~3次(俗稱“放氣”),增加菌筒內部氧氣,極有利於香菇菌絲正常生長發育。(1)“放小氣”:一般結合第二次翻堆進行。每個接種穴周圍用細竹簽刺3~4個孔,注意刺孔不能太深太邊,偏松偏乾的菌筒可暫不刺孔,避免感染雜菌。(2)“放中氣”:一般結合第三次翻堆進行。每個接種穴外圍用較粗的竹簽再刺5~6個孔。(3)“放大氣”:香菇菌絲發滿菌筒後進行。將一塊長約60厘米寬約8厘米的木板的一端製成柄狀,用10~15枚鐵釘打穿木板,從木板反面伸出3~4厘米。手握柄狀部分拍打菌筒三個面(接種面不“放大氣”)。注意偏濕偏緊的菌筒多刺孔,刺深孔,偏干偏松的菌筒少刺孔,菌筒長雜菌的部分不刺孔。菌筒刺孔増氧後呼吸作用大為增強,溫度急劇升高,特別注意疏散菌筒和通風,嚴防“燒菌”。氣溫28°C以上不宜大規模 “放大氣”。如果菌筒及時割縫排場,也可不“放大氣”。
二、菇場搭建
1 選場 重點選擇夏秋季節溫度較低的場所。
1.1 環境衛生,地勢較高,林木茂密的山溝最好。澆灌水菇場要求平地,噴灑水菇場可用平地或緩坡地。
1.2 水源充足,水質干凈(達飲用水標准),最好有泉水或井水。
1.3 土質疏鬆,易灌易排,方正大塊的沙壤土農田很好。有噴灑水條件的旱地(平地或緩坡地)也行,樹木排列整齊的茂密人工林地更佳。但不宜選擇河溝畔低窪地,避免菌筒被洪水沖走。
2 整畦 畦面寬1.4米,畦溝寬0.5米,畦高0.15~0.2米。整平畦面(略呈龜背形更佳),澆灌水菇場要求畦面同一水平。
3 建蔭棚
一般每兩畦立一排柱於畦溝邊,柱高3米,入地0.5米,棚高2.5米。棚頂架竹木,再蓋遮陽網,網上鋪稻麥草、玉米秸稈等,菇棚四周圍遮陽網或草簾。最好再栽種長藤蔓的小豆等攀援植物,既降溫又增氧,遮陰度為“三陽七陰”(山溝)或“二陽八陰”(開闊地)。
4搭薄膜棚
幾乎所有香菇產區都在菇畦上拱竹片蓋薄膜,只要能確保菌筒避雨和通風皆可。採用屋脊形蓋膜方式較好:將兩塊4米寬的薄膜同時固定在同一排柱頂的樑上,隔兩畦的兩排柱與柱之間都固定一根橫竹,橫竹距棚頂0.8米,距畦溝1.7米,薄膜上下兩面都用塑料帶或小尼龍索將梁和橫竹連起來,這樣兩塊4米薄膜就將四畦的菇棚上部圍成屋脊形。也可一排柱立於畦中央,相鄰兩排柱立於相鄰兩畦的畦溝邊,兩塊3米薄膜就將3畦的菇場上部圍成屋脊形。這種技術能始終確保菌筒避雨和通風,又節約成本(完全不用竹片),便於操作,並且薄膜不用翻動不粘泥沙比較耐用,特別是更適於微噴。
6.出菇管理
著重調節溫、濕、氣、光等環境因子,盡量使之適合香菇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需要。
6.1 調溫
香菇屬於低溫變溫結實性食用菌,反季節覆土袋栽香菇盛產夏秋菇,著重於夏秋季節的降溫工作。香菇菌筒應始終保持通風狀態,便於散熱。還可適當加厚蔭棚覆蓋物,在蔭棚外圍栽種藤蔓較長的豆科、小瓜等攀援植物,既降溫又増氧。中午和下午高溫時段最好用井水或泉水對棚頂實行微噴。
6.2 調濕
應保持菌筒適宜的含水量。可採用干濕交替的調濕 措施 ,一般在一潮菇採收完後,對菌筒噴灑水,補足菌筒水份,出菇後一般不補水(採收前更不能補水),這種調濕方法出菇潮次明顯,菇體含水量較低。亦可經常對菌筒噴灑少量水(採收前不補水),這種調濕方法出菇潮次不很明顯,出菇較稀。應改用灑水壺噴灑清潔水(水質按飲用水標准),最好用井水或泉水對菌筒實行微噴。現將微噴技術簡介如下:在菇畦一端溝底安裝一根較粗的塑料管作為主管,在每個畦端中點的主管通過變三通→塑料管→閥門→塑料管→彎接→塑料管,最後一小段較細的塑料管作為出水口,出水口與畦面平行,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即可。取一根與菇畦等長的黑色塑料管作為支管,支管一端與出水口連接,另一端封死。支管每隔1米朝上安裝1個微噴頭,支管由揷於菇畦中央的小竹支撐,並用一小段細鐵絲或廢鋁線繞支管一圈後將兩端插入竹洞中固定,使支管保持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再將主管與自來水管(引自深井水為佳)連接。
微噴的突出優點是:
(1)省工。不用澆水或灑水。
(2)刺激出菇。高溫季節井水或泉水的溫度比氣溫低得多,能刺激出菇,提高夏菇的產量和質量。
6.3 調氣
香菇為好氧真菌,夏秋季節子實體生長極快,消耗的氧氣劇增。覆蓋薄膜只為避雨,應確保通風,高溫高濕季節更應確保大通風,才能防止爛筒,延長出菇期,提高產量和質量。只有冷天才可考慮短時間覆嚴薄膜。
6.4 調光
香菇為喜光食用菌,出菇最適宜的光線為“三陽七陰”。夏季為降溫可調至“二陽八陰”或“一陽九陰”,冬季為増溫可調至“四陽六陰”,日照時間較短的山溝菇場也應相對陽一些,夏季調至“三陽七陰”較適宜。個別菇場由於光線太暗,長出的香菇菌蓋小而薄,菌柄長而粗;反之光線太強溫度高不適宜出菇。
6.5 催菇
夏季高溫出菇困難且菇價較高時,可用竹片輕輕拍打菌筒,通常能催出一潮菇。但不宜頻繁多次採用,過重過頻催菇,菇小而密,且易導致爛筒,大菇場應分批催菇。
6.6 採收
(1)冰菇:選菇蓋圓整,菇體較大,菇肉厚實,菌膜未破或微破的優質菇,速送有冰庫的收菇站收購,保鮮出口(或內銷),夏秋季一般每天可採收多次。
(2)菜菇:達不到冰菇質量要求的香菇,可長至菌蓋邊緣內卷呈銅鑼邊時採收,供烘乾(或就近鮮銷)。採收首批菇,有時菇腳會帶出一塊菌筒料,影響產量,原因是菌皮太薄不夠硬。可一手按住菌筒,另一手將菌柄輕輕搖一搖再採下。如果菌筒轉色後適當推遲洗刷出菇常可避免。
6.7 補充營養
出菇後期,菌筒營養嚴重消耗,可噴施適當濃度的營養物質,有顯著的增產作用。例如:2%的葡萄糖或蔗糖,0.2%的尿素或酵母粉,0.05%的味精,3%的草木灰,0.3%的磷酸二氫鉀,0.1%的硫酸鎂,5~10%的香菇腳煮出液,10ppm維生素B1…… 上述物質除香菇腳煮出液通常單獨施用外,最好按碳源、氮源、無機鹽各選一種混合噴施(顯蕾期噴施效果最佳),出菇後期每採收一潮菇就可補充一次營養。
香菇的種植要點
種植香菇首先要選擇通風條件好, 並有散射光的場所進行,並保持清潔衛生,抓好消毒措施。
初次種菇場所,應採取石灰水刷牆、生石灰撒於地面的措施進行消毒, 撒在地面的生石灰應於次日清掃出去;老菇場則可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有蟲害的菇場先噴殺蟲劑消滅害蟲,再進行消毒。
空氣濕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濕度而盲目增加噴水量,甚至直接向菇體噴水, 會使一些小菇悶死,一些已長大的菇也會因水漬而潰爛發黑。
在香菇出菇期間,應講究補水方法,以向空中噴霧為好,同時還應注意通風換氣, 以免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導致子實體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此外, 不合理的採收也影響產量的提高,一些菇農采大留小,想讓小的菇體繼續生長, 結果不僅不能長大,還延長了出菇期,影響下茬菇的產量。
一定把好選料與配料關。要潔凈的原料,並搞好消毒處理,在配料時不可隨意添加化學肥料,只有在堆料發酵種植香菇時,才能適量添加尿素補充氮源。
⑨ 蘑菇怎樣種植
種植蘑菇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基本流程如下:備料→預濕→建堆→翻堆→作床→進棚→播種→發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採收
一、培養料的配方及對各種料的要求(按240m2計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干牛糞29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總計6050kg,每m233.6kg。
2、培養料的准備:(1)稻草要選擇鮮黃無霉變,曬干。凡是霉爛被雨淋過的稻草均不能用。
二、牛糞的純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適當增加牛糞的用量。邊收集、邊曬干,粉碎後備用,防止霉變和雨淋。牛糞粉碎後糞團直徑不超過1cm,牛糞最少也不能少於500kg。
三、糞草的比例一般為4:6或5:5,糞少草多時應加餅肥。
在配製培養料中,糞過多、草少,培養料通氣差;而草多糞少、培養料雖通氣性好,但養分差。因此堆制時,除糞草外,還應增加餅肥和化肥,以補充養分,增加松透性。
二、培養料堆制前的處理方法
1、發酵時間:用稻草加牛糞堆料發酵,需要20—25天。
2、培養料的預濕: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長,浸入水中30分鍾左右撈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噴水2次。
3、預堆:稻草預濕1—2天後。把預濕的稻草鋪成寬2.2m 高 30 cm長18m的堆,然後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噴淋一次,使石灰粉滲入稻草內,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氫銨,然後再鋪上一層稻草,如此類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氫銨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預濕:稻草預堆前一天將牛糞、餅肥、用1%的石灰水調濕,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准備:建堆前把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碳酸鈣,粉碎後混合均勻,然後再與預濕好的牛糞、餅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預堆後2天進行。建堆時含水量以用手擰稻草後滴4—5滴水為宜。把預濕後的稻草鋪在地面上,厚度30cm,寬度2.2m,長度18m,然後再撒上混合料,用量為配合總量的1/6。從第二層到第六層稻草每層厚度均為30cm。混合料的用量每次都是總量的1/6,操作與第一層一樣。建堆高度為1.8m,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作到底層不澆水,中層少澆水,上層多澆水,一直到料堆周圍有水溢出為止。一般這樣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溫會升到70℃左右。培養料堆制後用草簾覆蓋,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蓋。
3、第一次翻堆:建堆後5—7天,當料溫達最高溫度65—70℃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翻堆時要把料抖松,讓料中氨氣散發出去,並把表面和底層料翻在中間,把中間的翻到兩邊,每棚料加敵敵畏2.5斤兌水分層噴勻。如遇雨天,及時用薄膜蓋好,雨停後馬上掀開薄膜,以防氨氣過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後5—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寬度應縮小至2 m,高度、長度不變,每間隔1.5m插一個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後再撥出去,作為通氣口,散發出氨氣等濁氣。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5天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調節PH值7.8—8,偏低時加石灰水,偏高時加清水。料溫超過60℃時,每間隔1.0m,放一個排氣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後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兌水噴勻。要進行室外簡易二次發酵(時間2—3天)。
7、根據發酵的溫度和發酵的程度,如料溫經發酵幾天後開始下降,就須進行翻堆,或連續2—3天達80℃左右,也要進行翻堆,翻堆的情況一定要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