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在公文寫作中說明主要方法有哪些

在公文寫作中說明主要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14 08:01:51

A. 在公文寫作中,說明的主要方法包括()。

【答案】:A,C,D

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三種:答陪銀定義和表述;分類和比較;數字和清宴圖表。亂老

B. 公文寫作中做常用最主要的表達方式什麼

敘述是公文寫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表達方式。銷派公文寫作忌諱「形象生動」因而很少描搜御寫,忌諱偏激情緒。因而很少抒情世斗岩。公文寫作可以適當的議論,可以簡潔地說明。如此分析之後,可知,敘述是是公文寫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表達方式。

請示

請示是下級向上級請求決斷、指示或批准事項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

請示的特點

一、針對性。只有本單位許可權范圍內無法決定的重大事項,如重要決定、重要決策、人事安排等問題,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或克服不了的困難,才可用"請示"行文。請示上級給予指示、決斷或答復、批准。因而"請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二、呈批性。請示是有針對性的上行文,上級領導對於呈報的請示事項,無論同意與否,都必須給予明確的"批復"迴文。

三、單一性。請示應一文一事,一般只寫一個受文領導,即使需要同時呈送其他領導,也只能用抄送形式。

四、時效性。請示是針對本單位當前工作中出現的情況和問題,求得上級單位指示、批準的公文,如能及時發出,就會使問題得以及時解決。

報告

報告是下級向上級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或建議、答復詢問的陳述性上行公文。

"報告"是陳述性文體。寫作時要以真實材料為主要內容,以概括敘述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報告"是行政公文中的上行文種,撰寫"報告"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上級掌握本單位的情況,了解本單位的工作狀況及要求,使上級領導能及時給予支持,為上級機關處理問題,布置工作或作出某一決策提供依據。"下情上達"是制發報告的目的。所以報告的內容要求以擺事實為主,要客觀的反映具體情況,不要過多的採用議論和說明,表達方式以概括為主,語氣要委婉、謙和、不宜用指令性語言。

C. 公文寫作方法

公文寫作方法

現代公文,主要指黨政機關在實施領導和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進行領導管理和公務活動的重要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公文寫作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步,搜集資料方法是“看兩篇寫一篇”

寫作之前,可以先找兩篇文章。第一篇,要找以往領導同志在類似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總結講話。因為每種類型的講話,都有著相對固定的套路和邏輯,這篇文章,解決的是“形似”的問題,就是文章結構、語言風格要像。第二篇,要找上級領導機關或者同級其他機關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因為每種內容的講話,在一定時期內,都有著相對固定的內容要求,這篇文章,解決的是“神似”的問題,就是文章最基本的內容、方向要准。找出這“兩篇文章”,通過學習和模仿,之後寫出來的文章,最起碼在結構上、內容上不會出現大的偏差。

第二步,琢磨內容,方法是“換位思考”

替領導起草講話稿,當然要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會“換位思考”是最基本的方法。那麼,可以從哪些角度換位思考呢?概括起來,可以有以下五個:第一,領導同志應該講什麼?就是在這次總結大會上領導應該強調的內容、要求等。第二,文件起草的部門希望領導同志講什麼?就是有關部門對於這項工作的`考慮,希望通過領導講話傳遞出的工作信號。第三,聽眾希望聽到什麼?講話都是有對象、有聽眾的,聽眾對領導的講話往往都有具體期盼,或是答疑解惑,或是肯定表揚,或是明確思路等,應該將聽眾的需求反映在領導講話之中。第四,領導同志本人希望講什麼?每位領導同志講話都有一貫的思路、風格,每位領導同志都有近期關注的重點、強調的要點等。第五,上級希望領導同志講什麼?每項工作都應該按照上級領導機關的部署和要求開展,科學地傳遞上級的要求也是講話的題中應有之義。有了這五種角度,是不是就全面了、窮盡了?不一定,最起碼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在綜合各個角度之後,重新回到最初始的問題——在這樣的場合,領導同志應該講什麼?這並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採取螺旋式上升方式,否定之否定,站在更高的平台去重新思考。通過多個角度的思考,我們就會對文章的主體內容有較為充分的把握。

第三步,擬定提綱,方法是“閉上眼睛”

講話開寫之前,要起草提綱。起草提綱要在掌握基本素材、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合上參考文章,合上各類材料,越過紙面看實質,閉上眼睛想清楚,合上書本寫提綱。要切忌“找”提綱,翻閱各類材料,這里摘一個意思,那裡找一個想法。擬定提綱,最起碼要寫到二級,想得清楚的地方要寫到三級。

第四步,起草文章,方法是“一氣呵成”

長期用電腦寫作,很多人往往養成“先寫容易的”和“復制粘貼”的習慣。好的講話稿應做到文氣貫通,如果先寫材料豐富的、容易的、想清楚的,會使文章看上去是“拼湊”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這是公文寫作的大忌。因此,在公文寫作的培養階段,就要形成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想清楚、寫清楚,按照提綱,從頭到尾寫下來、順下來。

第五步,反復修改,方法是“逼著自己改”

好文不厭百回改。剛學習公文寫作的同志在寫完初稿後,往往會感覺“不知道改什麼”“不知道怎麼改”“不會改”“改不動”,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就需要對自己“狠一點”,進行自我否定、自我提升,要強迫自己多換角度、加深思考、提高站位,對已有的文稿反復琢磨,反復修改,有時甚至還要推倒重來。要相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篇文章每突破一次“改不動”的困境,就會上升一個水平,自己的寫作能力也會提高一個層次。

經過這樣五個步驟,就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寫作流程,寫出的講話初稿就可能達到基本的要求。但是,從提高自身公文寫作的水平來看,還需再做好兩項工作:

第一,整理學習,方法是“對照花臉稿”。提交初稿之後,領導往往會對文稿提出修改要求,有的時候還會有顛覆性意見,這是提升自己公文寫作水平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機會。我們應該將領導改動的部分和自己起草的內容進行比照,細致揣摩,認識到“應該這么寫”的道理和 “不應該那麼寫”的原因。每對照一次,就相當於和領導進行了一次間接的思想交流。當文章最後成稿後,還應該對一稿、二稿、三稿甚至更多的修改過程進行重溫,這樣常常會有新的啟發,也會逐步找到寫公文的竅門。有的同志將領導改過的花臉稿整理起來,形成個人的“錯題本”,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第二,豐富完善,方法是“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寫上一百篇文章,不如寫好一篇文章。要提升公文寫作水平,聚焦目標、集中火力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同樣以領導同志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機關總結大會上的講話為例,可以嘗試把這篇講話改造成大會報告、會議紀要、學習通知、新聞通稿、評論員文章、社論文章、專欄文章、發言摘要等各類形式,雖然基本內容一致,但不同形式對文章的要求是不同的,把一篇文章拆開了揉碎了,重新排列組合,反復咀嚼琢磨,就會對各種類型的文體有基本把握,也會大大加深對領導講話的理解。

提升公文寫作水平是一個需要長期學習、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謂的“五步”寫作法,只是為初學者提供一個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如果希望真正地提升公 文寫作水平,恐怕還需要勤學苦練,孜孜以求,在工作之外多讀、多問、多思、多背、多寫,下苦功夫、深功夫、真功夫。這“五多”比前面的“五步”寫作法,要重要得多。


;

D. 公文最主要表達方式

人們能從一篇成功的公文中感受到審美的愉悅,是因為公文的內容體現著一種社會美。下文是公文最主要表達方式,歡迎閱讀!
公文最主要表達方式有三種
1 .敘述

敘述就是對人物或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進行客觀反映的一種表達方式,是用來說明問題、反映情況、交流思想、闡明觀點的一種最常用的方法。除法規性、指示性公文外,通知、通報、報告、請示、會議紀要、調查報告、簡報、講話稿等公文一般都以敘述為主。

公文中的敘述以敘事為主,採用概敘、順敘的手段,開門見山地陳述事件的全貌,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恰當地運用倒敘、插敘、分敘、補敘等多種方法。

2 .議論

議論就是議事論理,對客觀事物或問題進行分析評述,作出判斷或評議,表明觀點和態度的一種表達方式。

公文中的議論為了給受文者提供理解公文精神的理論依據,不是貫通全文的主要方法,而是從屬於敘述和說明的一種方法。無須旁徵博引,常用簡單的結論性、論斷性的語言,論述較客觀、冷靜,不帶或少帶感情色彩,常結合敘述、說明使用。議論具有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

3 .說明

說明就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對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原理、規律、作用等進行闡釋的一種表達方式。

公文的說明範圍主要限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社會管理方面型鎮的事物,以治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為主要目的,說明比較抽象、概括和簡要。
公文的寫作規范
請示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內容和寫法要求如下:

1,首部.主要包括標題和主送機關兩個項目內容.

(1)標題.請示的標題一般有兩種構成形式:一種是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構成.如《*縣人民政府關於***的請示》;另一種是由事和文種構成,如《關於開展春節擁軍優屬工作的請示》.

(2)主送機關.請示的主送機關是指負責受理和答復該文件的機關.每件請示只能寫一個主送機關,不能多頭請示.

2,正文.其結構一般由開頭,主體和結語等部分組成.

(1)開頭.主要交代請示的緣由.

(2)主體.主要說明請求事項.另外請示事項要寫的具體,明確,條項清楚,以便上級機關給予明確批復.

(3)結語.應另起段,習慣用語一般有"當否,請批示","妥否,請批復","以上請示,請予審批"或"以上請示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區,各部門研究執行"等.

3,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時間兩個項卜喚粗目內容.標題寫明發文機關的,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蓋單位公章,成文時間**年*月*日.

撰寫請示應注意的問題

請示的寫作首先要和"報告"文種相區別.在這個前提下,一要遵守"一文一事"的原則,主旨鮮明集中.二要做到材料真實,不要為了讓上級領導批准而虛構情況,也不要沒能認真調查而片面地擺情況,提問題;三要理由要充分,請示事項要明確,具體;四要語氣要平實,懇切,以期引起上級的重視,既不能出言生硬,也不要低聲下氣,客客套套.

《規定》寫作要點

規定是由機關,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對某一方面工作或行為做出具體規約的文件.

一,標題:地域+內容+文件種類(規定,管理辦法,細則,規則等).

二,正文:

(一)正文的內容通過"條"的形式表述,按順序依次排列."條"是法規的基本單位.

(二)"條"的內容較多時可分為"款","款"的內容較多時可分為"項".

(三)根據內容的需要,可以在"條"上設"章".

字型大小規格

公文標題居中排一行或數行.公文標題用2號宋體.正文用3號仿宋.一般每頁22行,每行28個字.用A4紙列印.結構層次序數,第一層為"一"鏈如;第二層為"一";第三層為"⒈";第四層為"⑴".成文時間用漢字,"零"可寫為"○",右空4個字.印章上不壓正文,下壓日期,"騎年蓋月".

所謂 騎年就是蓋章的時候,要蓋在年份的上面,章子有1/3是在年份下面,就好像騎上去了一樣,而同時,章子要把月份整個蓋住,這就是蓋月,主要是為了防止篡改公文日期.

猜您感興趣:

1. 2017年公文考試答案必備

2. 最新公文寫作使用大全

3. 公共基礎知識公文題庫

4. 公文寫作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最新真題

5. 2017年公文寫作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6. 2017年公文考試答案

E. 公文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公文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如何寫好公文呢,公文的寫作有什麼方法呢,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關於公文的寫作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領會意圖

領受擬制文書的任務後,首先要正確領會領導的意圖,這是擬制文書的前提。公文擬制必須正確體現領導意圖,不得有絲毫馬虎,否則就會被打回重寫。領會意圖一般應掌握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全局意識。擬制公文不但是一項原則性、政策性很

強的工作,而且還是一項具體的業務工作,常常涉及到一個部門、一個人、一件事,而這些具體工作又和全局性工作、整體工作、各個部門的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否則,就不會發公文了。因此,擬制公文時必須站到全局研究、領會上級意圖,深刻明了每一份具體文書對全局的影響。如果文書內容涉及到其它部門,應及時密切溝通協調。

二是要站准位置。是哪一級的人員,就要站在哪一級的領導角度考慮問題,公文就是「領導的書面語言」,要了解掌握領導的工作部署、工作進程,預見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建議。這樣,才能使擬制的文書符合領導的意圖。

三要明確目的。領導的意圖往往就是制發公文要達到的的目的。因此,一份文書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的,必須心中有數,目的性越明確,越利於更好地貫徹領導意圖。

四要有效發揮。領導的意圖不一定是現成的,有些是要靠我們運用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分析判斷、歸納整理,進行認真思考,有效發揮。有時領導只交待任務,意圖並不明確,這就更需要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問題。實際工作是千變萬化的,不管哪一種情況,都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養成分析問題的習慣,善於聯想問題,舉一反三,不開動腦筋,不認真思考,依賴現成的東西,死板僵硬,是不可能正確領會意圖的。

二、搜集材料

材料是構成文書的基本要素之一。材料是從實際工作中搜集、攝取的一系列事實或論據。大量的搜集材料,對擬制文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材料是擬制文書的基礎。無論哪一種文書,它總要反映一種思想或認識,無思想、無認識的'文書是不存在的。但是無論任何一種思想或認識,都源於工作實際,離開了實際工作,就沒有「原料」,頭腦就製作不出任何辦法、意見等東西,當然也就無所謂文書了。《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告誡我們:「學習和研究問題,應當說不憑主觀想像,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擬制文書也同樣,正確的觀點是從大量的詳細的材料中」總結和引伸出來的,所以說,廣泛地搜集材料是擬制文書的必要一環。

材料是闡述觀點的支柱。材料是表達觀點的,沒有材料,觀點根本無法樹立;沒有適當的、足夠的材料來支撐,觀點即使是立起來了也不能立牢。所以動筆之前,觀點要靠材料形成;動筆之際,觀點又須材料支撐。我們常講要「擺事實、講道理」,這里講的事實就是材料,道理就是觀點。不擺事實,不論證材料,道理就說不清,觀點就道不明。如沒有充實的材料做內容,空空洞洞,那肯定是一份「白開水」式的文書,無色無味地佔有工作空間。

三、運用材料

對材料的佔有要「多」。任何質量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數量也就沒有質量。具體地說要做到五個結合:

一是今昔結合。任何事物都有它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只有認識了它的過去,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它的現在。正因為這樣,我們必須同時從今昔兩個方面去佔有這種材料,既要佔有現實的材料,又要佔有歷史的材料,這樣才能從基本的歷史聯系出發,用發展的眼光把問題陳述明白。

二是正反結合。正反兩方面的材料往往可以形成鮮明比較,以使問題論述得更加有說服力。

三是近與遠結合。與表達中心問題有關的材料固然重要但與中心問題間接有關的材料也不可忽視。相反,它有時可以起到開闊思路、補充說明等作用。

四是主客觀結合。不僅要佔有客觀實際材料,還要佔有通過思索得出的材料,如心得、感受及對問題的認識、看法等。

對材料的鑒別要「精」。對材料要精確鑒別,就是要認清材料性質,判斷材料的真偽,估價材料的價值,掂量材料的作用等等。這是一個很細致的工作,這個工作做好了,則材料的表象和實質、輕和重、大和小、主和次、典型與一般等,就會顯得格外明晰。因此,我們必須勤於分析,善於思索,真正做到「吃透材料」。

對材料的選擇要「嚴」。佔有材料,我們提倡「以十當一」,以多為佳;選擇材料,我們則主張大家以「一當十」,以嚴為上。選擇材料,一是要圍繞中心問題選擇材料,選材不是目的,對材料之所以要嚴格選擇,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表現文書的中心內容。因此,要根據中心內容的需要來決定對材料的取捨,有取就有舍,有選材就有剪材,不捨得割愛,不願意剪材,其結果必然是主幹不突出,觀點被淹沒。二是要選擇典型的材料。所謂典型材料,就是那些具有廣泛代表性和有較強說服力的材料。三是要選擇真實、准確的材料。只有那些反映本質和主流的事實,都是「證據確鑿」的真實材料,才能用來有力地說明問題、闡明觀點。四是要選擇生動、新穎的材料,材料生動、新穎,才能表現出新鮮、活潑的思想,才能吸引人、感動人。

四、安排結構

理解了意圖,搜集了材料,運用了材料,還要有恰當的表達方式,把它們編織在一起,使其成為一個統一和諧、嚴密緊湊、首尾通順、行止自如的有機整體。

一是要樹立「整體在胸」的觀念。安排結構,就是研究文書的整體構成,就是由「分」和「合」,組「局部」為「整體」的過程,不能整體在胸,就不能順然於手。有的人對此認識不足,往往是拿起筆來還不知道從何處寫,於是只好想一點寫一點,再想一點,再寫一點,每寫一段,都要回頭去從頭看起,十步九回頭,這是很錯誤的。

二是要重視思維邏輯性和條理性。要分出先後次序,有條不紊地表達思想內容。如由開端說到結局,由原因說到結果,由正面說到反面,由一方面說到另一方面,由主體內容說到從屬內容等等。

三是要花氣力擬定提綱。擬寫提綱一般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歸類材料,就是對搜集的材料進行「梳辮子」,進行「合並同類項」;

第二步,根據觀點,就是從具體材料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質屬性,形成比具體材料更高層次的更高認識來。

第三步,調理順序,就是安排先後次序,確定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第四步,修改補充。就是使提綱進一步充實、完善。

五、起草初稿

起草初稿時要一絲不苟,認真擬制,力求為終稿提供合格的「正品」,把「次品率」降低到最低。

(一)標題。標題是文書內容的簡語句,它以高度概括文書的中心內容為目的,讓人看了標題,就知道主要內容是什麼,避免出現文不對題。

擬定標題時,必須遵循四項基本原則:一要明確,直截了當地表明文書的主要內容,一目瞭然。二要簡短,盡量減少字數,一語破的。三要概括,標題要能抓住中心思想。四要醒目,從標題上給人一種不忘的印象。

(二)開頭。開頭由於所處的特殊位置,一向被人們所重視。文書開頭強調開門見山,落筆點題,高度概括,言簡意賅。歸納起來有三類:

一是直接進入正文。

二是依據目的開頭。例如:根據上級關於加強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為確保安全責任落實,公司決定:從5月1日起在全司范圍內開展百日安全活動,現將主要事項通知如下:

三是以概述全貌開頭。就是以簡短的文字,把概況包括單位、時間、事由、簡要原因等基本要素反映出來,為下文奠定良好基礎。

(三)中心思想和內容。文書的中心思想不同於文書的內容,是文書的靈魂、主腦。

中心思想的特點:具有客觀性,它是對全部實際材料的高度概括;具有主觀性,它是經過作者的頭腦加工產生的;具有時代性,任何一個正確的思想或觀念都離不開特寫時代。

中心思想首先要正確,是指中心思想的思想性和科學性,其次要深刻,不能搞形式主義,要來源於實際,高於實際;第三要新穎,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第四要集中,文書思想焦點應該凝聚,著力點應當單純,不可分散,主攻方向應明確。

文書內容千變萬化,但主要包括:成績、問題、特點、做法、情況、原因、體會、要求、措施、規定等,(當然,不一定在一篇文章里全部包括),例如,通知應包括:依據、事項、要求;通報內容為情況、原因、措施;總結內容則為概況、成績、問題、體會、措施等等。

(四)層次和段落。層次是指思想內容的表達次序,著眼於思想內容的劃分;段落是指文書內容在表達時由於轉折、強調、間歇等情況所造成的文字的停頓,側重於文字表達的需要。

層次一般按照時間順序、問題性質、遞進關系、分總關系等劃分。

段落的劃分要掌握三條原則:一是單一性,一段只有一個中心思想,不能把一些互不相乾的意思放在一個段落里。二是完整性,一個意思要在一個段落里集中說完。三是互聯性,各段落之間要有內在聯系,使其成為全篇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做到「分之為段、合則為篇」。

(五)觀點和材料相統一。必須要防止出現幾個問題:

一是只有觀點,缺乏材料;只有論點,缺乏 論據;

二是只有材料的堆砌和現象的羅列,不提出觀點看法;

三是觀點與材料脫節,材料說明不了觀點,觀點沒有相應的

材料作根據,互不關聯,東拉西扯,雜亂無章。

正確的表達方法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1.夾敘夾議。就是敘述與議論相結合,邊講觀點邊引材料。

2.剖析事理。運用分析的辦法,提示觀點和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而闡明觀點的正確性,使得觀點和材料有機結合。

3.列舉事實。用事實說明問題。

(六)結尾。俗話講:「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文書口子收不好,就會使全文鬆散無力。文書的結尾不拘一格,寫法很多,主要根據文書的類別而定,現介紹幾種常見的主要有四種:

一是要求性結尾。在文書的最後對執行某一規定提出具體要求,以便貫徹執行。如:「各單位於4月30日前將與整改情況上報至XXX處。」

二是請求性結尾。如:妥否,請批示。

三是征詢意見性結尾。如:以上計劃如有建議和意見,請及時反饋,我們將…

四是號召性結尾,這類結尾鏗鏘有力,往往能起到鼓舞鬥志的作用,多用於領導講話。如:

「成千上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讓我們團結奮進,銳意進取,為XXXX而努力奮斗!

六、修改潤色

一份好的文書,無不在修改上下功夫,修改是一項艱苦的勞動,並不比起草容易,古人說「改章難於造篇」,就是因為改章要「更上一層樓」。

修改的程序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綜觀全文。目的在於發現問題,從總體上找出修

改的辦法。對於一些內容比較復雜的長稿,需要多看幾遍,寧可多花一些時間,不要匆匆動手,以免以後返工。

第二步:具體修改。需要進行細致地思考,做到字斟句酌。

第三步:把關復查。修改完畢,必須從頭至尾閱讀一遍,檢查修改是否恰當。

比如:「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上級指示精神,下大力抓好落實,確保各項任務完成。」一句,如改成:

「要把工作做在平時,做在前面,遇有急難險重生的任務,隨時能夠拿得出、用得上,圓滿完成XXXX任務。」就感覺能壓得住陣腳,文章就寫得有勁,讓人讀起來舒暢。

最後,應當指出,有時修改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而是反復多次才能完成,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因此,要有耐心細致的作風,才能把文書修改好。

;

F. 公文寫作中做常用最主要的表達方式什麼

公文寫作中往往也要運用到敘述、議論和說明方式。公文和其他一般文章的區分,從其他一般文章指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由於應用文經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議論或說明,故從表達方式上,很難把它和其他一般文章區分。

在公文中的寫作應用和以一般的文章的寫作應用,這三種表述方式又有明顯的不同,必須要能細微地區別它們的聯系與區別,才能得心應手地加以運用。

(6)在公文寫作中說明主要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公文寫作中敘述、議論和說明方式的區別:

一是適用范圍不同。公文是對某個人的情況作介紹,突出一些事跡的重點,比如通報、決定等文種在表彰工作中以達到宣傳、表彰和教育的目的。主要應用於機關內部交流或會議、報刊、現時各種新媒體報道;一般文章如新聞稿,人物通訊,以優秀人物為報道對象,客觀地反映人物的先進事跡和崇高境界,為社會樹立學習的榜樣。

二是表達方式也有差異。公文表述特點是概述,即用簡練的文字講清某人的主要情況,如上述簡介中只有如「她勇於擔當」、「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夥伴」等,僅三言兩語的評價;一般性的文章除運用敘述手法外,還兼用描寫、抒情乃至某些藝術手段,從各方面描繪人物形象,從而教育人、感染人。

公文的議論與議論文的議論也不盡相同。在篇幅上,公文很少全篇議論,大多是在關鍵處插進簡短的評論。

三是寫作目的上也有區別。公文主要是為提出意見、措施和辦法而作必要的說明或證明。例如工作研究,它與一般學術論文一樣,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如以議論為主,但無論在寫作目的、寫作重點和語言特色方面,都有不同。

G. 說明在公務文書寫作中的運用

說明在公務文書寫作中的運用

公務文書作為處理公務的工具,具有傳達方針政策,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報告、通報和交流情況等功用,其文體功能決定了其表達方式應以說明為主。本文試對說明這一表達方式在公務文書寫作中的運用作簡要分析。

一、說明對象

按照說明對象來劃分,說明有事物說明和事理說明兩種。事物說明是對某一具體事物的形體特徵、性質、功能等進行介紹,在文學作品和科普說明中運用得較多,如《核舟記》《中國石拱橋》《看雲識天氣》等。事理說明旨在解釋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內部規律,這種說明多適用於抽象事物。公務文書中的說明主要是事理說明,比如對發文目的、依據的闡釋,命令類公文中有關辦法、措施等的說明,通報類公文中的情況介紹,法規性文書中的條款項等,其說明內容以事實、情況或者事理為主。

二、說明語言

公務文書的作用是上傳下達,使閱讀者知曉情況、貫徹落實文件精神。這就要求公務文書中的說明須准確、清楚地傳達發文者的意圖。因此,公務文書的說明為平實說明,即客觀地說明對象,不描寫、不誇張,目的就是說明事實、情況、道理或是性質,給閱讀者以理性認識。如《××市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職務犯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的貪腐賄賂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利用職權實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犯罪,以及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犯罪。」

這段文字對職務犯罪作出定義,語言嚴謹朴實,沒有運用特殊語言技巧和修飾,不會產生歧義或是誤解。與平實說明相對的生動說明則常常用形象的手法來說明事物,使說明對象具生動性和形象性。這種說明常常運用修辭、描寫等手法,強調語言的生動活潑和審美感受,如賈祖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對荔枝成熟時形態的表述:「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生在樹頭,從遠處當然看不清它殼面的構造,只有紅色映入眼簾,因而把它比做『絳囊』、『紅星』、『珊瑚珠』,都很逼真。」這種風格的說明,在公務文書中較少出現。

三、說明順序

說明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對說明對象進行條理化的表述。說明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等幾種。公務文書中的說明順序主要是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事悉廳理的內在邏輯關系,或由個別到一般,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原因到結果等一一介紹說明。如《××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整個條例共分為六章五十八條,為典型的「章斷條連」模式。六個章節分別從總則、法規制定程序、地方性法規解釋等方面,按照由總到分、由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對地方性法規的制定者、制定程序等作出規定。這種邏輯順序不僅貫穿全篇,而且在各個部分中也有所體現。如第一章「總則」中:

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活動,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修改、廢止及其相關活動。

第三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照憲法、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制定地方性法規。

規定本市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市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第四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立法法規定的基本原則,符合本市的具體情備陸慧況和實際需要,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1]

第一條說明制定條例的目的、依據,第二條說明條例的適用范圍,第三、四條分別說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許可權。其說明順序由總到分,由一般到個別,層次清晰,邏輯嚴謹,表達有序。

四、說明方法

公務文書寫作中的說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定義說明法

定義說明法就是揭示事物特有屬性的邏輯方法,即下定義。公務文書中的定義說明法常見於法規、規章類文書中的概念說明,或是對仿答專業術語的闡釋。如《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第三條:

「黨政機關公文是黨政機關實施領導、履行職能、處理公務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書,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公布法規和規章,指導、布置和商洽工作,請示和答復問題,報告、通報和交流情況等的重要工具。」

這一條就屬於對法定概念的闡釋,讓閱讀者明確「黨政機關公文」的含義、功能與作用。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十五條第(一)款:

「海洋環境污染損害,是指直接或間接地把物質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環境,產生損害海洋生物資源、危害人體健康、妨害漁業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動、損害海水使用素質和減損環境質量等有害影響。」

第九十五條第(五)款:

「漁業水域,是指魚蝦類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遊通道和魚蝦貝藻類的養殖場。」

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海洋環境污染損害」和「漁業水域」是兩個十分陌生的概念。此處對這兩個概念進行詳盡的解釋,可使閱讀者明白哪些活動屬於海洋環境污染損害,哪些海域屬於漁業水域,在貫徹法規時才能做到清楚明了,不會因概念不清而出現錯誤。

2.分類說明法

分類說明法就是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行歸類,形成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系統。在公務文書寫作中使用分類說明法,既可向閱讀者介紹說明對象的基本屬性,又可幫助閱讀者區分不同類別之間的差異,掌握各自的特性,還能使行文層次分明,富有邏輯性和條理性。比如《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中對職工探親假期作出了如下分類:

第三條職工探親假期:

(一)職工探望配偶,每年給予一方探親假一次,假期為30天。

(二)未婚職工探望父母,原則上每年給假一次,假期為20天,如果因為工作需要,本單位當年不能給予假期,或者職工自願兩年探親一次,可以兩年給假一次,假期為45天。

(三)已婚職工探望父母,每4年給假一次,假期為20天。

上述條例將職工探親假期按照職工的婚姻狀況和被探望對象的不同分為三類,並對每一類探親假期的頻次和期限作出具體規定。這樣清楚有序的分類說明,便於職工「對號入座」,能有效保證職工探親活動的有序開展,維護職工的權益。

3.比較說明法

比較說明法就是將有聯系的事物進行比較,辨別異同,可分為橫比說明和縱比說明。橫比說明是將可以作比的不同事物進行比較,說明不同事物的性質特點。縱比說明是將同一事物不同時期的情況進行比較,說明某種問題。[2]比較說明法在公務文書,如情況類通報、工作類報告、工作總結以及專項工作規劃等之中運用較為廣泛。如《國家統計局關於2014年糧食產量的公告》中:

「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2738.3千公頃(169107.4萬畝),比2013年增加782.7千公頃(1174.1萬畝),增長0.7%。其中穀物播種面積94622.8千公頃(141934.1萬畝),比2013年增加854.1千公頃(1281.2萬畝),增長0.9%。」

運用比較說明法,可以使閱讀者清楚地看到說明對象的變化發展情況,進而對其所反映出的本質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4.數字說明法

數字說明法就是運用數據對事物進行說明和闡釋。數字說明法常見於情況與事故類通報、工作報告、計劃、總結等公務文書。數據的使用,能夠讓閱讀者獲得關於說明對象的具體印象,使說明內容顯得更加確鑿可信。比如《國家統計局關於2014年糧食產量的公告》中關於調查樣本的一段說明:

目前糧食產量抽樣調查在848個國家調查縣中開展,農作物播種面積調查抽取8930個村民小組、48萬農戶,稻穀、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調查抽取8930個村民小組、7萬多地塊,由國家統計局各基層調查隊調查人員和輔助調查員開展現場調查。

上述材料中的幾組數據使閱讀者對調查樣本的數量和范圍有直觀的了解。其取樣范圍之廣、數量之大能使閱讀者更加確信調查結果的科學性、公正性和准確性。

五、注意事項

說明作為公務文書寫作中最常用的表達方式,在使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邏輯清晰、層次分明

寫作公務文書時要注意段落之間的邏輯和順序,注意說明對象之間的外在關系與內部聯系,不能在邏輯順序上發生錯誤。比如計劃類文書的說明順序一般為先說明背景或者依據,然後提出總的目的或要求,過渡後轉入具體任務、措施、步驟等,宜分條進行闡述。

2.態度科學、實事求是

對對象進行說明時一定要尊重客觀事實,尤其數據的使用,必須精準無誤,能夠客觀實際地體現出說明對象的本質,不得主觀臆斷或是憑空捏造。

3.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在運用說明的表達方式時,要根據不同文書和具體情況分清主次,把握重點,做到詳略得當。比如,在總結類公務文書中,對某一階段的經驗體會,包括具體的做法、事例、數據等,要進行詳細說明,對今後的設想和工作方向則要略寫;反之,在計劃類公務文書中,對制定計劃的依據要略寫,對計劃的主體,即未來的工作方向——做什麼、怎麼做、何時完成等,則要詳盡說明。

;
閱讀全文

與在公文寫作中說明主要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寫通項方法 瀏覽:670
小學生如何寫作業快的方法 瀏覽:341
衛星手機夜景拍攝方法 瀏覽:93
怎麼做瘦肚子最快方法 瀏覽:7
考場查詞典技巧和方法 瀏覽:637
魔芋水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91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方法分析 瀏覽:321
平焊單面焊雙面成型的教學方法 瀏覽:599
查詢電腦圖片有多張的方法 瀏覽:428
兒童口腔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340
七星漂走漂解決方法 瀏覽:978
醫療垃圾微生物殺滅率檢測方法 瀏覽:124
漢服打結方法圖片 瀏覽:259
花繩最簡便的方法怎麼樣玩 瀏覽:521
宮頸糜爛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695
檢測大分子蛋白質的方法 瀏覽:668
如何創建新的教學方法 瀏覽:897
痘印快速消除的方法 瀏覽:907
用白醋美白的正確方法 瀏覽:209
一樓樓頂漏水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