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穀子種植方法
1、選地輪作
種穀子要選擇土質疏鬆,地勢平坦,黑土層較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合理輪作,把谷種播在上茬沒有種過穀子的地塊上。地塊選好後,要細整地,整好地。
2、適時早播
一是選好抗逆性強、豐產性能好、商品性和營養性均好的優良品質的種子。
二是搞好種子處理,對谷種進行風篩選、鹽水選,清除秕粒、草籽、雜物等,將種子陰干,然後用葯劑處理,防止地下害蟲和白發病。
三是適時早播,當氣溫穩定通過7℃時開始播種,主要是搶墒播種,整地要細,踩好格子,覆土均勻一致,播後如遇雨形成硬蓋時,用磙子壓或其他農具破除硬蓋,以利苗全苗壯。
四提高播種質量,對底墒較好,表墒較差的地塊,推掉干土,把種子播在濕土上;對土壤墒情較差地塊,在播前1—2天把有機肥悶濕,施入土壤中,借墒播種;幼芽拱土時如出現乾旱,壓一遍磙子,提墒,確保全苗。總之,要千方百計做到一次播種保全苗。
五是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一般根據地勢和土壤肥力進行合理密植,原則是平地、肥力高的地塊,密度大些;坡力、肥力低的地塊,密度小些,一般平地、肥力較高地塊,畝保苗株數3.5—4萬株,坡地、肥力較差地塊,畝保苗3—3.5萬株。
(1)穀子的種植方法及管理擴展閱讀:
一、形態特徵
穀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須根粗大。稈粗壯,直立,高0.1-1米或更高。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毛以近邊緣及與葉片交接處的背面為密,邊緣密具纖毛;葉舌為一圈纖毛;葉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厘米,寬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
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綞狀,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間斷,長10-40厘米,寬1-5厘米,常因品種的不同而多變異,主軸密生柔毛,剛毛顯著長於或稍長於小穗,黃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3毫米,黃色、桔紅色或紫色。
第一穎長為小穗的1/3-1/2,具3脈;第二穎稍短於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具5-9脈;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其內稃薄紙質,披針形,長為其2/3,第二外稃等長於第一外稃,卵圓形或圓球形,質堅硬,平滑或具細點狀皺紋。
成熟後,自第一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葉表皮細胞同狗尾草類型。染色體2n=18。
二、分布情況
廣泛栽培於歐亞大陸的溫帶和熱帶,中國黃河中上游為主要栽培區,其他地區也有少量栽種。模式標本產於印度。
⑵ 穀子高產栽培技術
我國穀子主產區包括東北春谷區、西北春谷區和華北夏谷區,常年播種面積約1100萬畝。那麼穀子怎麼栽培可以高產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穀子高產的栽培方法吧。
(一)選地
穀子耐旱怕澇,地塊選擇耕層深厚,肥力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微鹼性砂質壤土地塊或黑鈣土地塊。
(二)選茬
選擇未使用長殘留農葯的大豆茬及耕作條件好的玉米、高梁茬,避免重迎茬。
玉米茬秋季耙茬或旋掘搜耕起壟鎮壓達到待播狀態;大豆茬,可春季直接原壟種植穀子;小麥茬,伏秋翻後及時起壟,封凍前鎮壓保墒,春天化凍後再鎮壓一次。
(一)選種
選用米質優良、營養價值高、食口性好、產量高、抗逆性強的品種,第一積溫帶可選用:龍谷31、龍谷33、龍谷34等品種;第二積溫帶可選用:勝谷1號、龍谷25、龍谷35等品種;第三積溫帶可選用:嫩選15、嫩選17等品種;第五、六積溫帶可選用:龍谷26。
(二)種子處理
1、曬種
播種前一周,選晴朗天氣將種子攤放2~3厘米厚,翻曬2~3天,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
2、鹽水選種
播種前3~5天,將種子放到濃度10%~15%的鹽水中,攪拌均勻,撈出上面漂浮的谷秕子、草籽和雜質,再將沉在下面的種子澇出,用清水洗2~3遍後,晾乾即可播種。
3、拌種
可選用多菌靈、福美雙拌種,有條件的地塊也可用細胞酶種衣營養劑拌種提高出苗率,畝用量10克。
(一)底肥
穀子對氮、磷、鉀要求比例適中,比一般作物需磷、鉀較高,所以需大量有機肥,尤以腐熟農家肥最好。一般畝施優質農家肥(腐熟、無污染,有機質含量8%以上)2噸/畝,結合整地時施入。
(二)種肥
種肥以化肥為主,根據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養分的平衡狀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一般畝施二銨10~12.5公斤,硫酸鉀3~5公斤,或用45%含量的氮磷鉀復合肥15公斤,硫酸鉀3公斤。
(三)追肥
在孕穗期畝追施尿素7公斤。也可根據作物長勢情況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促進穀子開花和灌漿速度。
當耕層10厘米處地溫穩定通過8~10℃時,及時播種。壟上雙行精量播種,每畝保苗為4~5萬株,播深3~4厘米,播種後及時鎮壓。
(一)出苗後鎮壓
穀子出苗後三葉期前可用人工踩或用膠皮車輪鎮壓,增加土壤緊密度,可有利於地下水上升,防止死苗。
(二)間苗定苗
若播種量過大,可在3~5葉茄散橋期及時間苗、定苗,間苗時拔掉病、小、弱苗,撥開死撮,做到等距定苗,33厘米(1尺)間苗定6~8株。
(三)中耕除草
谷顫猛子中耕除草要做到三鏟三趟,頭遍結合間苗進行,二遍在穀子拔節期進行,第三遍在穀子抽穗前進行。
機械、人工和化學除草相結合。化學除草應根據田間草相、土壤類型和有機質含量、土壤墒情、雜草和作物葉齡、種植品種等情況,選擇安全、高效、環境友好的除草方式、除草劑配方,適時適量用葯。
(一)苗前化學除草
播種後可選用50%撲滅凈可濕性粉劑或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等葯劑防治。
(二)苗後化學除草
穀子3~4葉期可選用72%2,4-滴丁酯乳油 、75%的噻吩磺隆或80%闊葉清分散粒劑防治。
(一)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撿凈谷茬燒掉、及時拔除中心病株和枯心苗,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掉;做好田間和地埂雜草防除;適期晚播可以躲過危害盛期,減輕受害。
(二)物理防治
用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誘殺趨光性害蟲。
(三)化學防治
穀子銹病採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白發病採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治;粘蟲可用90%的敵百蟲防治。
當穀子籽粒變硬、谷穗掛灰(穀子成熟的標準是穀子中下部籽粒外殼呈灰白色,俗稱“谷穗掛灰”)、秸桿變黃時及時收割,防止風櫓。邊割邊捆,捆小捆,碼上垛,及時拉運與脫粒,單收、單運、單放、單脫粒、單貯藏。
⑶ 穀子怎樣種植才能豐產
1.種子處理。播種前2-3天,選擇晴天中午將谷種均勻攤在地上曬種,播種前一天對種子進行"三洗一悶一拌"處理。即先用清水去秕籽,再用10%鹽水漂去飽籽,然後用清水洗鹽;將精選好的種子用種子量0.1%的內吸磷類農葯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同時用種子量0.2%-0.3%的瑞毒霉拌種防治白發病和黑穗病;拌種後堆悶6-12小時再播種。
2.適時播種。陝北部播種適期為5月上旬,陝北南南及渭北播種適期為5月中旬。
6.拔節孕穗期管理。苗高30厘米左右時,結合中耕追第一次肥,畝施尿素10公斤;孕穗期追第二次肥,畝施尿素15公斤。最好結合降雨追肥。穀子拔節後深中耕,深度15厘米以上,可疏鬆土壤,接納雨水,鏟除雜草,切斷部分老根,促進新根深扎。拔節到抽穗前結合第二、三次中耕培土。培土高度7-10厘米為宜。
7.抽穗成熟期管理。抽穗開花期管理應以防澇、防倒、防秕谷為重點。應及時排水,中耕鬆土,改善土壤通氣條件。進入灌漿期後,穗部逐漸加重,如遇刮風下雨,很容易發生倒伏。倒伏後及時扶起,避免互相擠壓和遮陰,減少秕谷,提高千粒重。
⑷ 有機穀子的種植技術
穀子營養豐富、價值高,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小雜糧。而且穀子具有抗旱、耐瘠薄、適應性廣等特點,便成為廣大農戶選擇的熱點。那麼有機穀子要怎麼種植?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有機穀子的種植技術吧高帶。
1.地塊選擇。種植有機穀子要選擇地勢較高,陽光充足,通風條件好,肥力較好的嶺地、二階地,嚴禁在陰暗濕潤,通風採光條件差的河灘地、溝坎地栽種,地塊土壤最好選擇紅粘土或紅砂土。
2.輪作倒茬。有機穀子不能連作,故嚴禁重茬種植。前茬以大豆、薯類最好,其次是玉米、高粱、向日葵、蓖麻較差,輪作年限至少二年。
3.整地保墒。有機穀子種植於旱坡嶺地帶,提高雨水利用率至關重要。早春壯垡保墒。早春土壤剛解凍,趁氣溫尚低,土壤水分蒸發慢的時候,施足底肥,早犁踏墒,達到土肥融合,壯伐蓄水。播種前每降一次雨及時耙耱一次,做到上虛下實,乾旱時只耙不耕,並進行壓實處理。
4.施足底肥。肥料種類應為高溫發酵處理後的羊糞,其次是農家有機肥。嚴禁使用化學肥料,包括無機肥,如硝酸磷等。
5.種子處理。播種前曬種,用10:100的鹽水漂洗秕籽、草籽。再用清水洗去種子上的鹽水,曬干。
1.播期。播種期一般應選在五月下旬,切忌早播,要使穀子的花期避開陰雨天。
2.播量。667平方米留苗2.7萬~3.2萬株,每千克種子在3萬株左右,每千克種子在30萬粒左右,用量要以0.75千克為宜。
3.播深。春播深度3~5厘米。過深出苗困難,過淺不利防旱防倒。
4.播種方式。一般使用耬播,也可採用新研製的精播耬播下種。行距25厘米,株距8~10厘米。如遇大旱,播前要壓實保墒,播後碾壓2~3次。
1.苗期管理
查苗補苗 穀子出苗後,要及時查苗,發現漏種和缺苗斷壟時,應採取補種措施:一是將種子浸入水中3~4小時撈出,用濕布撈出,用濕布蓋上,放在20℃~25℃處,悶種10小時以上,開溝補種,踩壓好,二是對少數缺苗斷壟處,可在4~5葉時,雨後移苗補栽,對移栽穀苗,連續三天早晚用水澆苗,保證成活率。
間苗定苗 穀子出苗數十留苗數的10倍,應及早間苗,並注意排拔除雜草。幼苗長到2葉時,進行第一次間苗,可適當多留苗,留好苗幼苗長到4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留壯苗,保全苗,合理密植。
留苗密度 一般產量水平250千克/667平方米地塊,留苗2.7萬~3萬株。
中耕除草 這是培育壯苗的關鍵,穀子幼苗生長緩慢,忌諱草荒,第一次中耕結合間苗進行,應掌握淺鋤、細鋤、破碎土塊,圍正幼苗,做到深淺一致,草凈地平,防止傷苗壓苗。中耕後如遇大雨,應在雨扣表土稍干時破除結板。
2.中期管理(拔節-抽穗)
清壟 在8葉齡時進行,逐壟逐株檢查,將行中雜草、病株、殘株拔掉,提高整齊度,苗腳利索,通風透光。
深耕 穀子從拔節期起,進入旺盛生長階段。隨著溫度的升高,莖稈生長速度加快,在清壟後,應進行深中耕,刨斷部分側根,促進根系發育,控制基部經節的生長,使莖稈粗壯,防止後期倒伏。
培土 8月初將行間草除盡,進行根部培土,促進頸部經節、次生根的生長,增強植株的支持能力,有利於防止後期倒伏。
3.後期管理
在成熟期,要嚴防麻雀危害,及時收獲,防止谷穗隨風相互磨損脫粒,造成損失。去雜去劣。為保證有機黑戚姿蘆小米高品質,收獲前必須將病穗、雜株去掉。
適時收獲 當谷穗變黃斷青、籽粒變硬時,即冊茄可收獲。以地塊單收、單打、單保貯的方式進行。所收穀粒要在自然光下風干,不準用火炕焙烤。
⑸ 穀子種植技術要求
穀子,禾本科植物,古稱稷、粟,亦稱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五穀之一,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那麼穀子的種植技術需要什麼要求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1 精細整地
在新疆一般為秋翻冬灌地,秋季深耕土層要在20cm以上;春季整地要做好耙耱、淺犁、鎮壓保墒工作。穀子播種對種床要求很高,整地後達到“齊、平、松、碎、凈、墒”6字標准。土壤要求ph<7.6,含鹽量<4.8g/kg。
2 適期播種
穀子發芽一般要求5cm土層內溫度穩定上升到10℃以上較為適宜。新疆北疆適宜播期一般在4月上旬。
3 播種方式和密度
採用棉花精量播種機經調試播種穀子,鋪膜、鋪滴灌帶、施種肥、播種、覆土一次完成。行距30cm,穴距為10厘米,每穴下種6-8粒(種子發空友芽率為70%),播種深度2-3cm,必須播在濕土層上,畝保苗密度5.0萬株左右。播種量約為0.3kg/畝。
4 苗期田間管理
苗期3-5片葉開始中耕,整個苗期需中耕2-3次。
5 合理灌溉、施肥
基肥
秋季犁地耕翻時施入復合肥30公斤作基肥;
灌溉
穀子苗期需要適當蹲苗,需水期在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開花灌漿初期、灌漿中期,根據降雨和田間墒情,整個生育期需灌溉5-7次。
追肥
整個生育期隨滴灌共施入45Kg穀子專用肥。
6 有害生物防治
穀子在新疆種植病害較少,主要蟲害是蟎類和鱗翅目害蟲(棉鈴蟲、玉米螟),對於鱗翅目害蟲的防治一般在5、6、7月的下旬。做到早調查,早發現,早預防。蟎類的主要以預防為主,前期一定要2-3次使用低毒低殘留的葯劑預防蟎類。田間主要有(灰藜、反枝莧、馬齒莧、龍葵、稗草、狗尾巴草、刺兒菜、苘麻)等一年生雜草,穀子葉片4-6葉時,使用選擇性除草劑在天氣晴好無風的情況下田間噴霧。
7 適時收獲
及時收獲是保證穀子豐產、豐收的重要環節,過早收獲,穗旦影響籽粒飽滿,造成減產;過晚收割,掉粒和鳥害也會影響產量。豫谷18一般在北疆抽穗至成熟約需60天左右,谷穗中、下部的籽粒背面呈現灰白色,籽粒已變硬,此時產量及品質也達最佳,即可採用分段式收割。技術要求
一、整地與施肥
1、選地與整地:選擇地塊猜虧擾,注意茬口,宜生茬地或輪作種植,小麥、玉米、薯類等茬口均可,穀子不宜連作,但以豆茬和薯類茬口最好。穀子耐寒、耐旱、怕澇,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方便、土層深厚、質地松軟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不宜在低窪和不易排除積水地塊種植。穀子籽粒細小,發芽頂土能力弱,必須在墒情充足、疏鬆細碎的土壤上才易出苗。因此,最好秋整地,來不及秋整地的,要在開春解凍後及早淺耕耙耮,精細整地,保護土壤水分。
2、精細施肥:穀子生物產量高,吸收養分量大,因此,穀子喜肥,對肥料反應比較敏感,應加強有機肥、無機肥以及氮、磷、鉀配合施用,施足底肥,才能滿足生長發育需求。試驗證明,每生產100公斤穀子,需從土壤中吸取氮4.7公斤、磷1.7公斤、鉀5.0公斤。穀子需鉀量大,注意鉀肥的投入。我縣穀子主要栽種在砂土區,一般公頃需施農家肥45-60噸,尿素100公斤、磷酸二銨100公斤,氯化鉀150公斤。施肥最好分次施,用二銨和鉀肥做底肥,尿素結合中耕時追施。
二、品種選擇
適於我縣栽培的穀子主要品種有:大金苗、經谷、孝良香谷、張雜谷系列,如張雜谷8號、張雜谷16號等。
三、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對種子做進一步的精選和處理,去除秕谷和雜質,以保證苗全、苗壯。播前曬種2-3天,以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曬後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四、適時播種
梨樹縣穀子的適播期在5月中下旬,當10厘米地溫達到12-15℃時即可播種(中晚熟品種早些,早熟品種可適當晚些)。機械條播具有下籽均勻、深淺一致、用種量少、間苗省工等優點,而且利於苗間通風透光、培育壯苗,可在壟上進行機械條播,公頃播量以7.5-11.5公斤為宜,播種深度2-4厘米,做到肥地宜密,薄地宜稀,早熟矮稈品種宜密,晚熟高稈品種宜稀,公頃留苗37-45萬株。
五、田間管理
1、選擇苗前除草,用谷友(原穀草靈)出苗前土壤封閉使用,對單、雙子葉雜草均有效,於穀子播種後、出苗前均勻噴施於地表,每畝最佳劑量是120-140克/畝,每畝兌水50公斤。
2、在種好的基礎上,認真加強田間栽培管理,才能達到苗齊和苗壯,最終實現穗大高產優質的栽培目的。因此,需抓好以下三點:一是及早間苗、定苗。按留苗密度要在3葉期間苗,5葉期定苗;二是中耕除草,對苗前除草效果不好的情況下,在幼苗期至抽穗期,及時結合中耕進行;三是巧施追肥,拔節期公頃追施尿素90-120公斤。
3、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穀子常見病害有谷瘟病和黑穗病,可在播種前用葯劑進行拌種,或發現病害後,及時進行葯劑噴灑防治,拌種常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治害蟲上,主要做好穀子鑽心蟲和粘蟲的防治,可用菊酯類葯劑或康寬等進行防治。病蟲害防治最主要的是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防治。
六、適時收獲
穀子從灌漿開始,易遭受鳥類危害,梨樹縣主要是麻雀危害最重,應加強驅趕鳥類管護工作,同時防止穀子倒伏,造成損失及收獲困難。當谷穗變黃成熟,籽粒變硬後,即可進行收獲。收獲後不要立即脫粒,應堆放7-10天後再脫粒,以利用後熟作用提高產量。
七、效益分析
穀子種植成本低於玉米,一般公頃需投入種子約500元,肥料1000元,機械收獲費用1000元,整地與播種1000元,除草500元,中耕400元,其它費用500元,合計共需4900元左右。在收益上,我縣一般公頃產量在10000斤以上,出小米6800斤,小米目前市值4元/斤以上,總價值27200元,去掉投入,公頃收益22300元。
⑹ 穀子種植方法
1、選地輪作
由於穀子籽粒小,芽弱,頂土能力差,因此種植穀子要選在土質疏鬆、地勢平坦、土層較厚、排灌良好、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上。地塊選好後,要精細整地,整好地。穀子要輪作倒茬,忌重茬(同一塊連續種植穀子),不迎茬(在同一塊地上隔一茬種植穀子)。穀子輪作一般3-4年。穀子前茬最好是豆類、綠肥,其次是小麥、玉米等作物。
2、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精細整地能防旱、保墒、保全苗。整地要早動手,土壤化凍一犁深就要及時淺耕並結合淺耕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農家肥5000公斤,磷二銨15公斤,耕翻後要立即耙耱保墒。整地後應使土壤達到細、透、平、絨,上虛下實,無殘株殘茬即可播種。
3、播種
(1)適時播種穀子種子發芽最低溫度7-8℃,最適溫度在13℃左右,幼苗不耐低溫,因此確定穀子播種期要因地制宜。在張掖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為宜。谷種用50%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5%用量拌種,可防治黑穗病。
(2)播種量與播種深度按照需要苗數、發芽率、真雜率、千粒重計算播種量,一般者喊核畝播種量1-1.5公斤。播種深度應掌握墒情好宜淺、墒情差宜深的原則,播種深度3-4厘米為宜。
(3)播種方法穀子播種方法很多,常用方法是耬播和機播(條播、穴播)兩種。
(4)播種要求採用耬播或播種機播種,要求撒籽均勻,不漏播,不斷壟,深淺一致,播後要及時鎮壓。春旱嚴重、土壤墒情較差的地塊可增加鎮壓的次數,以提高出苗率。
4、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要做好保苗、蹲苗、間苗、除草等環節。3葉期間苗,5葉期定苗,條播株距8-10厘米,行距18-20厘米;穴播株距20厘米,行距20厘米,每穴留2~3株,畝保苗3.7萬-4.2萬株,結合間苗或定苗,淺中耕鬆土進行穀子蹲苗促壯苗,除草保墒,定苗時留生長一致苗,留壯苗不留弱苗,留綠苗不留黃苗,留健壯苗不留病蟲苗。雜交種間定苗時要拔出假雜種。
(2)拔節到抽穗期6月下旬進入拔節期,要結合澆水,深中耕,畝追尿素15公斤。到孕穗期,結合澆水,畝追三元復合肥20-25公斤,並及時中耕除草、天旱時多進行中耕,中耕不僅能夠增加產量,而且可以提高米質。
(3)噴施除草劑可選用穀子專用除草劑,能除去谷田中常見一年生的單子葉、雙子葉雜草,如: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藜滲頃等,省工又省力。可在播種後出苗前噴施土壤表面,或穀苗3-5葉期時雜草未出土前噴施,切忌在種子頂土時使用。
5、防治病蟲
(1)穀子苗期和拔首掘節抽穗期易受玉米螟和地下害蟲的危害,若有蟲害,可畝用5%辛硫磷50毫升兌水40公斤噴霧防治。
(2)穀子灌漿至成熟期,特別是早熟品種要注意防鳥害和防倒狀。
⑺ 穀子的栽培技術
穀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小雜糧。具有抗旱、耐瘠薄、適應性廣等特點,只要科學種植,一般畝產可達500千克左右。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穀子的栽培技術吧。
穀子的地域性較強,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選用適宜的優良品種。在我縣一般春谷選用生育期長、抗病、穩產、高產的晉谷36、晉谷42等品種,夏谷選擇中早熟、適於密植、抗病性強的品種,如張雜谷3號。
穀子籽粒細小,發芽頂土能力弱,必須在墒情充足、疏鬆細碎的土壤上才易出苗。因而前作收獲後應及時秋深翻,充分接納秋冬雨雪,積蓄底墒,開春解凍後及早淺耕耙耮,精細整地,保護土壤水分。
穀子喜肥,對肥料反應比較敏感,應加強有機肥、無機肥以及氮、磷、鉀配合施用,施足底肥,才能滿足生長發育需求。試驗證明,每生產100千克穀子,需從土壤中吸取氮4.7千克、磷1.7千克、鉀5.0千克。在當前中等地力的田塊要想獲得500千克左右的產量,畝需底施優質有機肥4500~5000千克,尿素25~30千克、過磷酸鈣50~60千克,氯化鉀12~15千克。
在播種前,對種子做進一步的精選和處理是提高種子質量,保證苗全、苗壯的主要措施之一。一般用風車或簸箕清除秕谷和雜質,選留飽滿的種子做種,隨後選晴天曬種2~3天,以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春谷的適播期在5月中下旬,當10厘米地溫達到12~15℃時即可播種(中晚熟品種早些,早熟品種可適當晚些)。此時,地溫高,出苗快(比穀雨前後種植的穀子出土要提前2~3天),而且,出苗後正值初夏旱季,有利於蹲苗,促進根系下扎和抗旱、抗倒伏;夏谷應在6月20號前播種。
機械條播具有下籽均勻、深淺一致、用種量少、間苗省工等優點,而且利於苗間通風透光、培育壯苗,一般比撒播增產15%以上。可按27~30厘米的行距進行機械條播,畝播量以0.75~1千克為宜,播種深度:春谷3~4厘米,夏谷2~3厘米。做到肥地宜密,薄地宜稀;水地宜密,旱地宜稀;早熟矮稈品種宜密,晚熟高稈品種宜稀;夏播宜密,春播宜稀。畝留苗春谷2.5萬~3萬株;夏谷4萬~5萬株。
在種好的基礎上,認真加強田間栽培管理,才能達到苗壯、稈壯、穗大的目的。為此,需抓好以下三點:一是及早間、定苗。按留苗密度要在3葉期間苗,5葉期定苗;二是中耕除草。幼苗至抽穗期,及時進行2~3次中耕(鬆土保墒、提高地溫、消滅雜草);三是巧施追肥。拔節期畝追施尿素6~8千克,孕穗期畝追施三元復合肥15~20千克,以行間條施為好。
穀子灌漿至成熟期,特別是早熟品種易遭受鳥類為害,應加強管護工作,並防止穀子倒伏。當谷穗變黃,籽粒變硬即可適時收獲。收獲後不要立即脫粒,應堆放7~10天後再脫粒,以利用後熟作用提高產量。
⑻ 穀子怎麼種植
穀子是我國傳統的種植經濟作物之一,主要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穀子的營養價值豐富,尤其是胡蘿卜素與維生素的含量,是其他雜糧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穀子有著很高的種植價值。而在穀子的種植過程中,播種繁殖是最為常見的繁殖方法,直接影響著穀子種植的產量和品質。那麼,穀子種子怎麼種植?
一、種子處理
主要方法為壟播,過去先在壟上開溝,點葫蘆下籽,播幅較窄,播後深淺不一致,穀苗長成一條線株數少,產量低。目前多採用改良機具,進行壟上三條播或雙條播,較過去播幅寬,密度大,增產顯著,雙條播的穀苗都處於邊行,群體布局合理,個體生長發育良好。
【小編結語】做好穀子的播種繁殖工作,是成功種植穀子的基礎,更是實現穀子優質高產的關鍵。
⑼ 穀子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1、整地施肥:種植穀子要選擇土層深厚的田地,深翻20厘米後施入農家肥。2、浸種拌種:將種子晾曬3天後浸種12小時,然後用多菌靈拌種。3、播種種植:以溝播、壟播形式播種。4、苗期管理:幼苗長出後疏苗兩次,定苗後中耕除草。
1、整地施肥
種植穀子要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塊,並對其深翻20厘米,將土壤整細整平,然後將腐熟的農家肥施入土壤25厘米深的位置,為穀子營造肥沃的土壤環境。
2、浸種拌種
穀子播種前,要將種子平鋪在向陽的環境中晾曬3天,起到滅菌的作用,然後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時,打破休眠期,再利用多菌靈葯劑或本萊特葯劑對種子拌種處理,提高抗病性。
3、播種種植
播種穀子可以採取溝播、壟作的方法,溝播時要在田地中挖出行溝,然後將種子均勻的播撒在溝中,再覆蓋一層薄土,壟作時要在田地中挖出條壟,然後將種子播撒在壟上,再使用細土掩埋即可。
4、苗期管理
穀子秧苗長出4片葉子後,要對其疏苗處理,清除生長瘦弱、長勢不良的幼苗,葉片長出7片後再次疏苗,提高通風性,而且定苗後要為穀子中耕除草,清除田間雜草,避免與幼苗爭奪營養,影響其長勢。
⑽ 穀子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穀子分為春谷和夏谷兩個品種,其中春谷一般都是在4月前後進行種植,這時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度已經穩定了,種下之後可保證很好的生長,也方便管理。夏谷是在夏季6月末進行種植,不可太頌毀晚,否則溫度太高會影響種子萌發。此外,具體時間要根據所在地區的氣候環境來定。
種植穀子的時候要選擇土壤松軟、透氣、排水性好、土層深厚的地塊才行,且要輪作倒茬,前茬最好是種植豆類植物的。地塊選好之後建議先清理桐櫻桐干凈雜物,然後再翻地一次,並施加充足的基肥,提高土壤肥力,這樣可促使穀子後期更好的萌發、生長。
穀子幼苗的耐寒性差,要等土壤溫度升高到13℃以上的還是再進行播種。播種方法很簡單,一般都是用穴播法或者是條播法進行的。播種的時候不可漏種、撒粒要均勻、深淺要一致才行,播種之後必須要及時覆蓋薄土,這樣種子才可更好的萌發、出苗。
穀子在苗期必須要及時保苗、間苗、除草等,等進入拔節期之後對養分、水分的需求量大,還要加強管理,結合澆水追肥一次,施加尿素肥就行,並及時將地塊中的雜草清理干凈局坦,避免出現爭奪養分的情況,管理方法得當,提供的環境適宜,這樣穀子的產量才會更高,品質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