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質量控制方法有哪幾種
問題一:實驗室質量控制的方法有哪幾種 1、外部質量控制 外部質量控制,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實驗室以外的質量控制手段來保證檢測結果所採取的方式,一般分為能力驗證和實驗室間比對。 1.1能力驗證 能力驗證,指利用實驗室間比對,按照預先制定的准則評價參加者的能力,是認可機構加入和維持國際相互承認協議(MRA)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實驗室重要、有效的外部質量控制活動。 實驗室每年可在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以下稱CNAS)官方網站查詢年度能力驗證計劃,針對性地選擇參加能力驗證的項目。實驗室通過報名的方式參與驗證並領取檢測樣品,根據規定的方案完成檢測後在規定的時間反饋給組織能力驗證的機構,能力驗證組織機構根據所有參與實驗室的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後出具能力驗證結果報告,實驗室應根據結果報告評價自己的檢測能力。能力驗證的評價方法包括:1、量值比對的評價參數(En):若|En|≤1,滿意、通過;若|En|>1,不滿意,不通過。2、檢測比對評價參數(Z):|Z|≤2,滿意、通過;|Z|≥3,不滿意、不通過;2>
問題二:控制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管理學的研究方法有:
1、案例分析法。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解剖案例來發現規律。特點是簡單易操作。
2、實地調查法、或田野調查法。到現場進行訪談、觀察等。特點是容易發現新問題。
3、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法。通過發放問卷,進行統計分析以發現規律。特點是可以彌液兆補案例分析和實地調查的偏頗性,樣本越大,普適意義越強。
4、數學建模法。如利用博弈論、結構方程模型、系統動力學等方法進行計算、推理、模擬等。特點是便於發現管理中的各種關系和機理。
問題三:常用的企業產品質量控制統計方法有哪幾種 七種統計方法如下:
(1)統計調查表法。是利用專門設計的統計表對質量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質量狀態的一種方法。
(2)分層法。是將調查收集的原始數據,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質進行分組、整理的分析方法。
(3)排列圖法。是利用排列圖尋找影響質量主次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4)因果分析圖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圖來系統整理分析某個質量問題(結果)與其產生原因之間關系的有效工具。
(5)直方圖法。它是將收集到的質量數據進行分組整理,繪製成頻數分布直方圖,用以描述質量分布狀態的一種分析方法。
(6)控制圖。用途主要有兩個:過程分析,即分析生產過程是否穩定。過程式控制制,即控制生產過程質量狀態。
(7)相關圖。在質量控制中它是用來顯示兩種質量數據之間關系的一種圖形。
問題四:質量控制七種統計分析方法的用途各有哪些 現代工業生產通常是按照同一設計、採用同樣的原料、在遲信相同的設備和操作條件下進行的,產品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均勻的,又由於許多不可避免的隨機因素的作
用,產品質量又必然會有波動。若沒有系統性因素的作用,則產品質量特徵是服從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這使數理統計方法有可能應用到質量管理中去,從而產生了統計質量控制的理論和方法。那麼,常用的統計質量控制的分析方法及用途都有哪些?
統計質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一:排列圖法
利用排列圖尋找影響質量主次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統計質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二:統計調查表法
利用專門設計的統計表對質量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質量狀態的一種方法。
統計質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三:直方圖法
將收集到的質量數據進行分組整理,繪製成頻數分布直方圖,用以描述質量分布狀態的一種分析方法。
統計質量控制分析方法之四:分層法
將調查收集的原始數據,根據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質進行分組、整理的分析方法。
統計質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五:因果分析圖法
利用因果分析圖來系統整理分析某個質量問題(結果)與其產生原因之間關系的有效工具。
統計質量控制分析方法之六:控制圖
用途主鬧旦租要有兩個:過程分析,即分析生產過程是否穩定。過程式控制制,即控制生產過程質量狀態。
統計質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七:相關圖
在質量控制中它是用來顯示兩種質量數據之間關系的一種圖形。
以上就是統計質量控制的幾種分析方法及用途,它不僅適用於質量控制,更可應用於一切管理過程。採用統計質量控制的這幾種方法可以幫助企業在質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預防和控制。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網路搜盈飛無限,登陸官網,您可以了解到更多關於質量控制方面的資料。
問題五:用於軟體質量控制的一般性方法有哪幾種 最重要的控制軟體質量的方法是驗證與確認(V&V).
在需求階段,要特別深入進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模型需要專家和用戶認真討論審查批准。在軟體設計階段需要進行軟體設計方案審查,要確保設計反映了需求的要求,要確保架構合理。在測試階段要嚴格測試,測試的規程要嚴格滿足需求分析模型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需求分析以及需求分析的審查。你找一本軟體工程的書看看,同時把V&V相關的標准好好研究一下。
問題六:質量體系中當前過程式控制制措施有哪幾種方式 簡單點,施工質量控制有以下幾點,1人的質量,要求從事施工的人要有相應的資質,焊接,要有合格的焊工,混凝土工程要有熟練的木工、鋼筋工、瓦工等;2要有合適的施工機械設備,運輸、提升、加工等設備要滿足要求;3材料,這項最關鍵,木材、鋼材、水泥、砂、碎石、其他半成品都要合格;4施工方案,對於一項工程合適的施工方式是保證質量的前提,為了工程質量也必須採取相應的程序。5環境,根據不同的環境制定相應的措施,氣候尤為重要,溫度、濕度的高低都應制定相應的措施才能保證質量。
問題七:什麼是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其基本分類方法有哪幾種 傳統的質量管理,主要是通過紙筆記錄進行數據採集,企業負責人或者說質量主管主要靠「猜」。這種方法對人的經驗過度依賴,非常不利於質量管理的效果。統計過程式控制制將在實時生產過程中獲得的以產品或其他形式存在的質量參數繪制在事先確定好控制限的圖表上,從而幫助企業對生產的過程進行實時的管控與分析,效果顯著。下面文章將具體介紹統計過程式控制制的四個基本原理,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了解這種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
一、統計過程式控制制原理之過程
所謂過程指的是共同工作以產生輸出的供方、生產者、人、設備、材料、方法和環境以及使用輸出的顧客之 *** 。過程的性能取決於供方和顧客之間的溝通、過程設
計及實施的方式、動作和管理方式等。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其他部分只有它們在幫助整個系統保持良好的水平或提高整個過程的性能時才有用。
二、統計過程式控制制原理之有關性能的信息
通過分析過程輸出可以獲得許多與過程實際性能有關的信息。但是與性能有關的最有用的信息還是以研究過程本質以及其內在的變化性中得到的。過程特性(如溫
度、循環時間、進給速率、缺勤、周轉時間、延遲以中止的次數等)是我們關心的重點。我們要確定這些特性的目標值,從而使過程操作的生產率最高,然後我們要
監測我們與目標值的距離是遠還是近,如果得到信息並且正確地解釋,就可以確定過程是在正常或非正常的方式下運行。若有必要可採取適當的措施來校正過程或剛
產生的輸出。若需要採取措施,就必須及時和准確,否則收集信息的努力就白費了。
三、統計過程式控制制原理之對過程採取措施
通常,對重要的特性(過程或輸出)採取措施從而避免它們偏離目標值太遠是很經濟的。這樣能保持過程的穩定性並保持過程輸出的變差在可接受的界限之內。採取
的措施包括變化操作(例如:操作員培訓、變換輸入材料等),或者改變過程本身更基本的因素(例如:設備需要修復、人的交流和關系如何,或整個過程的設計
――也許應改變車間的溫度或濕度)。應監測採取措施後的效果,如有必要還應進一步分析並採取措施。
四、統計過程式控制制原理之對輸出採取措施
如果僅限於對輸出檢測並糾正不符合規范的產品,而沒有分析過程中的根本原因,常常是不經濟的。不幸的是如果目前的輸出不能滿足顧客的要求,可能有必要將所有的產品進行分類、報廢不合格品或返工。這種狀態必然持續到對過程採取必要的校正措施並驗證,或持續到產品更改為止。
通過對統計過程式控制制原理的分析,很顯然看出,僅對輸出進行檢驗並隨之採取措施不是一種有效的過程管理方法。對過程信息收集和分析是質量管理的重點,有利於將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及時解決,最大程度地避免召回與返工,這就是現代質量管理相較於傳統質量管理的最大優勢之一。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網路搜盈飛無限,登陸官網,您可了解更多關於統計過程式控制制方面的最新資訊。
問題八:實驗室主要的質量控制方式有哪些 外部質量控制,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實驗室以外的質量控制手段來保證檢測結果所採取的方式,一般分為能力驗證和實驗室間比對。
問題九:質量控制七種統計分析方法的用途各有哪些 現如今,許多製造工廠都在進行嚴格的質量管控,通過大量的數據採集和數據分析,來管控產品的質量。而QC七大手法是將散漫無章的語言資料變成邏輯思考的一種方法,也是一種事先考慮不利因素的方法,它通過運用系統化的圖形,呈現計劃的全貌,防止錯誤或疏漏發生。
QC七大手法之親和圖法:將資料或信息分類歸納,理順關系,可以分為個人親和圖和團隊親和圖。在解決重要問題時,將混淆不清的事物或現象進行整理,以使問題得以明確。在遇見質量問題時,此方法無疑可以更快明確原因和責任,及時加以改正。
QC七大手法之關系圖法:把與現象和問題有關系的各種因素串聯起來。這種手法可以把質量問題的所有誘因都聯系起來,找到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可以實現提前預防。
QC七大手法之系統圖法:將要實現的目的展開尋找最恰當的方法。系統圖就是為了達成目標或解決問題,以目的――方法或結果――原因層層展開分析,以尋找最恰當的方法和最根本的原因。
QC七大手法之過程決定計劃圖法:針對為了達成目標的計劃,盡量導向預期理想狀態的一種手法。每個製造企業都有產品質量標准,此方法助益企業能夠實現產品達標、提升合格率。
QC七大手法之矩陣圖法:找出眾因素之間關系和相關程度的大小,從問題事項中,找出成對的因素群,分別排列成行和列,找出其間行與列的相關性或相關程度的大小的一種方法。
QC七大手法之矩陣數據解析法:對多個變動且復雜的因素進行解析的方法,此方法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提前預防,減少損失。
QC七大手法之箭線圖法:對事件做好進程及計劃管理的方法,此方法是為了使企業的產品能夠控制在預先目標之內,掌握生產進程的狀況,對於預防突 *** 況有很大的益處。
QC七大手法更多的是一種品質管理方法,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找到質量問題並加以解決的思想方法。運用七大手法,能夠幫助企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助益企業品質改善。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網路搜盈飛無限,登陸官網,您可以了解更多關於質量管理的最新資訊。
『貳』 質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質量控制方法是保證產品質量並使產品質量提升的一種方法,質量控制方法是通過研究、分析產品質量數據的分布,揭示質量差異的規律,找出影響質量差異的原因,消除或控制產生殘次品或不合格品的因素,使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能正常的、理想的進行。這種方法是由美國貝爾電話研究所休哈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它有3個特點:一是運用數量統計方法;二是著重於對生產全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三是廣泛運用各種質量數據圖。『叄』 控制的基本方法
1.預算控制 預算是組織對未來一定時期內預期取得的收入和支出所進行的計劃工作。預算控制是指通過預算列表的方式,把計劃用條理化的數字表現出來,在此基礎上,管理者不斷將實際情況與預算計劃對比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以達到控制目的的一種控制方法。
2.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的基礎是各類質量標准。質量控制主要採取數理統計方法將各種統計資料匯總、加工、整理,得出供控制用的有關統計指標、數據,衡量工作進展情況和計劃完成情況,乎掘然後經過對比分析,找出偏差及其發生的原因,採取措施,達到控制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分組法、排列圖法、因果分析圖法等。
3.進度控制 進度控制就是對生產和工作的進程在時間上進行控制,使各項生產和作業能夠在時間上相互銜接,從而歲爛核使工作能有節奏地進行。
4.目標控制 把總目標分解成不同層次的歷悶分目標,並確:毫他們的考核標准,輸入被控系統,然後把被控系統的執行結果與預期的目標及標准進行對照檢查,以發現問題,採取糾偏措施。
『肆』 管理控制的手段包括哪些
1、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
(1)事前控制。指組織在一項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所進行的管理上的努力。它主要是對活動最終產出的確定和對資源投入的控制,其重點是防止組織所使用的資源在質和量上產生偏差。
(2)事中控制。指在某項活動過程中進行的控制,管理者在現場對正在進行的活動始終給予指導和監督,以保證活動按規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進行。
(3)事後控制。它發生在行動或任務結束之後。這是歷史最悠久的控制類型,傳統的控制方法幾乎都屬於此類。
2、預防性控制和糾正性控制
(1)預防性控制。它是為了避免產生錯誤和盡量減少今後的糾正活動,防止資金、時間和其它資源的浪費。
(2)糾正性控制。它常常是由於管理者沒有預見到問題,當出現偏差時採取措施,使行為或活動返回到事先確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3、反饋控制與前饋控制
(1)反饋控制。指從組織活動進行過程中的信息反饋中發現偏差,通過分析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糾正偏差。
(2)前饋控制。又稱指導將來的控制,即通過對情況的觀察、規律的掌握、信息的分析、趨勢的預測,預計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在其未發生前即採取措施加以防止。
擴展資料
管理控制的特點:
1、管理控制具有整體性:包括所有管理人員、組織的各個方面
2、管理控制具有動態性
3、管理控制是對人的控制並由人來執行
4、管理控制是提高員工管理能力、業務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的重要手段
5、具有目的性,為了調整實施的偏差,提高計劃的完成質量
『伍』 控制方式有哪些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的優點是,可防患於未然。適用於一切領域中的所有工作。不針對具體人員。
事前控制的缺點是,前提條件較多,要浪費人力的物力。
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的優點。以計劃執行過程中獲取的信息為依據。要有完整的准確的統計資料和完備的現場活動信息。決策迅速,執行有力,保證及時控制。
事中控制的缺點是,不能提前做到預知。浪費不必要的投資。
三、事後控制
事後控制的優點是,問題普遍發生之後,能夠採取控製程序改正問題。因此也稱為回饋性控制。
事後控制的缺點是不能夠及時有效地阻止防患於未然。
事中控制方式的要點是:
1、以計劃執行過程中獲取的信息為依據。
2、要有完整的准確的統計資料和完備的現場活動信息。
3、要有高效的信息處理系統。
4、決策迅速,執行有力,保證及時控制。
『陸』 常見的層級控制方法有
常見的層級控制方法有預算控制、審計控制和財務控制。
1、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就是根據預算規定的收入與支出標准來檢查和監督各個部門的生產經營活動,以保證各種活動或各個部門在充分達成既定目標、實現利潤的過程中對經營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從而使成本費用支出受到嚴格有效的約束。作為一種控制手段,預算控制是通過編制和執行預算來進行的。
內部審計:由組織內部的機構或由財務部門的專職人員獨立進行的,其目的是為組織內部控制提供一種手段,弊好巧以檢查和評價各項控制的有效性。
3、財務控制
財務控制是指對企業的資金投入及收益過程和結果進行衡量與校襪純正,以確保企業目標以租鍵及為達到此目標所制定的財務計劃得以實現。
『柒』 常見的I/ O控制方式有哪些
共有四種I/O控制方式。1、程序I/O方式 適用於:早期計算機無中斷機構,處理機對I/O設備的控制採用程序I/O方式或稱忙等的方式。2、中斷驅動I/O控制方式 適用於:適用於有中斷機構的計算機系統中。3、直接存儲器訪間(DMA)I/O控制方式 適用於:具有DMA控制器的計算機系統中。4、I/O通道控制方式 適用於:具有通道程序的計算機系統中。(7)常用的控制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常見的I/O控制方式:1、程序直接訪問方式跟循環檢測IO方式,是最古老的方式。CPU和IO串列,每讀一個位元組(或字),CPU都需要不斷檢測狀態寄存器的busy標志,當busy=1時,表示IO還沒完成;當busy=0時,表示IO完成。此時讀取一個字的過程才結束,接著讀取下一個字。2、中斷控制方式:循環檢測先進些,IO設備和CPU可以並行工作,只有在開始IO和結束IO時,才需要CPU。但每次只能讀取一個字。3、DMA方式: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儲器訪問,比中斷先進的地方是每次可以讀取一個塊,而不是一個字。4、通道方式:比DMA先進的地方是,每次可以處理多個塊,而不只是一個塊。分類依據:現代計算機系統中總是配備有各種外部設備,他們都在CPU控制下進行工作。CPU對外部設備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1、程序I/O方式 程序查詢方式也稱為程序輪詢方式,該方式採用用戶程序直接控制主機與外部設備之間輸入/輸出操作。CPU必須不停地循環測試I/O設備的狀態埠,當發現設備處於准備好(Ready)狀態時,CPU就可以與I/O設備進行數據存取操作。這種方式下的CPU與I/O設備是串列工作的,輸入/輸出一般以位元組或字為單位進行。這個方式頻繁地測試I/O設備,I/O設備的速度相對來說又很慢,極大地降低了CPU的處理效率,並且僅僅依靠測試設備狀態位來進行數據傳送,不能及時發現傳輸中的硬體錯誤。但是這種方式的過程很簡單,易理解,並且不需要額外硬體。2、中斷驅動I/O控制方式 當I/O設備結束(完成、特殊或異常)時,就會向CPU發出中斷請求信號,CPU收到信號就可以採取相應措施。當某個進程要啟動某個設備時,CPU就向相應的設備控制器發出一條設備I/O啟動指令,然後CPU又返回做原來的工作。CPU與I/O設備可以並行工作,與程序查詢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但是在中斷方式下,同程序查詢方式一樣,也是以位元組棚塌敬或字為單位進行。但是該方法大大降低了CPU的效率,因為當中斷發生的非常頻繁的時候,系統需要進行頻繁的中斷源識別、保護現場、中斷處理、恢復現場。這種方法對於以「塊」為存取單位的塊設備,效率是低下的。3、直接存儲器訪間(DMA)I/O控制方式 DMA方式也稱為直接主存存取方式,其思想是:允許主存儲器和I/O設備之間通過「DMA控制器(DMAC)」直接進行批量數據交換,除了在數衫羨據傳輸開始和結束時,整個過程無須CPU的干預。每傳輸一個「塊」數據只需要佔用一個主存周期。DMA方式下,一個完整的數據傳輸過程:1)DMA初始化 當進程需要I/O設備進行數據輸入輸出時,CPU對DMA控制器初始化,並向I/O埠發出操作命令,提供准備傳輸的數據起始地址,需要傳送的數據長度等信息送入到DMA控制器中的主存地址寄存器和傳送位元組計數器中。2)DMA傳輸 DMA控制器獲得匯流排控制權後,進行輸出讀寫命令,直接控制主存與I/O設備之間的傳輸。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數據傳輸過程中不需要CPU的參與。3)DMA結束 當完成本次數據傳輸後,DMA控制器釋放匯流排控制權,並向I/O設備埠發出結束信號。4、I/O通道控制方式 通道(Channel)也稱為外圍設備處理器、輸入輸出處理機,是相對於CPU而言的。是一個處理器。也能執行指令和由指令的程序,只不過通道執鏈慎行的指令是與外部設備相關的指令。是一種實現主存與I/O設備進行直接數據交換的控制方式,與DMA控制方式相比,通道所需要的CPU控制更少,一個通道可以控制多個設備,並且能夠一次進行多個不連續的數據塊的存取交換,從而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系統效率。參考資料:搜狗網路-I/O 控制方式
『捌』 企業常用的內部控制方法有哪些
轉載以下資料 供您參考:
加強內部控制是貫徹《會計法》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客觀要求。研究和運用內部控制的各種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
一、組織規劃控制
組織規劃是對企業組織機構設置、職務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控制。企業組織機構有兩個層面:一是法人的治理結構問題,涉及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的設置及相關關系,二是管理部門設置及其關系,對財務管理來說,就是如何確定財務管理的廣度和深度,由此產生集權管理和分級管理的組織模式。職務分工主要解決不相容職務分離。所謂不相容職務分離是指那些由一個人擔任,即可能發生錯誤和弊端又可掩蓋其錯誤和弊端的職務。企業內部主要不相容職務有:授權批准職務、業務經辦職務、財產保管職務、會計記錄職務和審核監督職務。這五種職務之間應實行如下分離:(1)授權批准職務與執行業務職務相分離。(2)業務經辦職務與審核監督職務分離。(3)業務經辦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分離。(4)財產保管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分離。(5)業務經辦職務與財產保管職務相分離。
要建立健全組織規劃控制,目前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1)設立管理控制機構。例如,目前有些上市公司中依據自身經營特點設立了審計委員會、價格委員會、報酬委員會等就是完善內部控制機制的有益嘗試。機構設置因單位的經營特點和經營規模而異,很難找到一個通用模式。比如設立價格委員會的企業大都是規模很大、採用集中采購方式且采購價格變動較大的企業,這些企業設立價格委員會能夠有效加強采購環節的價格監督與控制。再比如,對於規模大、技術含量很高、高知人員雲集、按勞取酬的企業,通過設立報酬委員會進行管理層持股及股票期權問題研究,能夠提高報酬計劃按勞取酬科學性、加強報酬計劃執行中的透明度和監控力度。(2)推行職務不兼容制度,杜絕高層管理人員交叉任職。交叉任職主要體現在董事長和總經理為一人,董事會和總經理班子人員重疊。在上市公司中,這一問題雖有了較大的改變,但從公司制企業的總體上看,仍普遍存在。這種交叉任職的後果是董事會與總經理班子之間權責不清、制衡力度銳減。關鍵人大權獨攬,一人具有幾乎無所不管的控制權,且常常集控制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於一身,並有較大的任意性。交叉任職違背了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必然帶來權責含糊,易於造成辦事程序由一個人操縱的現象出現。事實上,資金調撥、資產處置、對外投資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交叉任職,董事會缺乏獨立性。因此,建立內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組織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方面做到董事長和總經理分設、董事會和總經理班子分設,避免人員重疊。
二、授權批准控制
授權批準是指企業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授權批准以便進行控制,授權批准按其形式可分為一般授權和特殊授權。所謂一般授權是指對辦理常規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授權時效性較長;而特殊授權是對辦理例外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其時效性較短。不論採用哪一種授權批准方式,企業必須建立授權批准體系,其中包括:(1)授權批準的范圍,通常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都應納入其范圍。(2)授權批準的層次,應根據經濟活動的重要性和金額大小確定不同的授權批准層次,從而保證各管理層有權亦有責。(3)授權批準的責任,應當明確被授權者在履行權力時應對哪些方面負責,應避免責任不清,一旦出現問題又難咎其責的情況發生。(4)授權批準的程序,應規定每一類經濟業務審批程序,以便按程序辦理審
批,以避免越級審批、違規審批的情況發生。單位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相應職權,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經濟業務。
三、會計系統控制
會計系統控制要求單位必須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法規,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建立嚴密的會計控制系統。會計系統控制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管理規范和監督制度,且要充分體現權責明確、相互制約以及及時進行內部審計的要求。(2)統一會計政策,盡管國家制定了統一的會計制度,但其中某些會計政策是可選的。因此,從企業內部管理要求出發,必須統一執行所確定的會計政策,以便統一核算匯總分析和考核,企業會計政策可以專門文件的方式予以頒布。(3)統一會計科目,在實行國家統一一級會計科目的基礎上,企業應根據經營管理需要,統一設定明細科目,特別是集團性公司更有必要統一下級公司的會計明細科目,以便統一口徑,統一核算。(4)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與方法,遵循會計制度規定的各條核算原則,使會計真正實現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提供信息、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為企業外部各有關方面了解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標。
四、全面預算控制
全面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達到企業既定目標編制的經營、資本、財務等年度收支總體計劃,從某種意義上講,全面預算也是對企業經濟業務規劃的授權批准。全面預算控制應抓好以下環節:(1)預算體系的建立,包括預算項目、標准和程序。(2)預算的編制和審定。(3)預算指標的下達及相關責任人或部門的落實。(4)預算執行的授權。(5)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 (6)預算差異的分析與調整。(7)預算業績的考核。全面預算是集體性工作,需要企業內各部門人員的相關合作。為此,有條件的企業應設立預算委員會,組織領導企業的全面預算工作,確保預算的執行。
五、財產保全控制
財產保全控制包括:(1)限制直接接觸,限制直接接觸主要指嚴格限制無關人員對實物資產的直接接觸,只有經過授權批準的人員才能夠接觸資產。限制直接接觸的對象包括限制接觸現金、其他易變現資產與存貨。(2)定期盤點,建立資產定期盤點制度,並保證盤點時資產的安全性。通常可採用先盤點實物,再核對賬冊來防止盤盈資產流失的可能性,對盤點中出現的差異應進行調查,對盤虧資產應分析原因、查明責任、完善相關制度。(3)記錄保護,應對企業各種文件資料(尤其是資產、財務、會計等資料)妥善保管,避免記錄受損、被盜、被毀的可能。對某些重要資料應留有後備記錄,以便在遭受意外損失或毀壞時重新恢復,這在當前計算機處理條件下尤為重要。(4)財產保險,通過對資產投保(如火災險、盜竊險、責任險或一切險)增加實物受損補償機會,從而保護實物的安全。 (5)財產記錄監控,對企業要建立資產個體檔案,資產增減變動應及時全面予以記錄。加強財產所有權證的管理,改革現有低值易耗品等核銷模式,減少備查簿的形式,使其價值納入財務報表體系內,從而保證賬實的一致性。
六、人力資源控制
對於作為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的企業而言,人力資源要素的數量和質量狀況,人力資源所具有的忠誠、向心力和創造力,是企業興旺發達的活力和強大推動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調動企業人力資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人力資源的潛能,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中心任務。人力資源控制應包括:(1)建立嚴格的招聘程序,保證應聘人員符合招聘要求。(2)制定員工工作規范,用以引導考核員工行為。(3)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幫助其提高業務素質,更好地完成規定的任務。(4)加強和考核獎懲力度,應定期對職工業績進行考核,獎懲分明。(5)對重要崗位員工(如銷售、采購、出納)應建立職業信用保險機制,如簽訂信用承諾書,保薦人推薦或辦理商業信用保險。(6)工作崗位輪換,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工作崗位輪換,通過輪換及時發現存在的錯弊情況。同時也可以挖掘職工的潛在能力。(7)提高工資與福利待遇,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增強凝聚力。
七、風險防範控制
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風險。風險控制要求單位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控制。企業風險評估主要內容有:(1)籌資風險評估,如企業財務結構的確定、籌資結構的安排、籌資幣種金額及期限的制定、籌資成本的估算和籌資的償還計劃等都應事先評估、事中監督、事後考核。(2)投資風險評估,企業對各種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都要作可行性研究並根據項目和金額大小確定審批許可權,對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負面因素應制定應對預案。(3)信用風險評估,企業應制定客戶信用評估指標體系,確定信用授予標准,規定客戶信用審批程序,進行信用實施中的實時跟蹤。信用活動規模大的企業,可建立獨立信用部門,管理信用活動、控制信用風險。(4)合同風險評估,企業就建立合同起草、審批、簽訂、履行監督和違約時採取應對措施的控制科學試驗,必要時可聘請律師參與。風險防範控制是企業一項基礎性和經常性的工作,企業必要時可設置風險評估部門或崗位,專門負責有關風險的識別、規避和控制。
八、內部報告控制
為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企業應當建立內部管理報告體系,全面反映經濟活動,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內部報告體系的建立應體現:反映部門經管責任,符合例外管理的要求,報告形式和內容簡明易懂,並要統籌規劃,避免重復。內部報告要根據管理層次設計報告頻率和內容詳簡。通常,高層管理者報告時間間隔時間長,內容從重、從簡;反之,報告時間間隔短,內容從全、從詳。常用的內部報告有:(1)資金分析報告,包括資金日報、借還款進度表、貸款擔保抵押表、銀行賬戶及印鑒管理表等。(2)經營分析報告。(3)費用分析報告。(4)資產分析報告。(5)投資分析報告。(6)財務分析報告等。
九、管理信息系統控制
管理信息系統控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要加強對電子信息系統本身的控制。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利用計算機從事經營管理方式手段越來越普遍,除了會計電算化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外,企業的生產經營與購銷儲運都離不開計算機。為此必須加強對電子信息系統的控制,包括:系統組織和管理控制、系統開發和維護控制、文件資料控制、系統設備、數據、程序、網路安全的控制以及日常應用的控制。另一方面,要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內部人為控制的影響,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十、內部審計控制
內部審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一個企業內部經濟活動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規、合理和有效的獨立評價機構,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內部審計內容十分廣泛,按其目的可分為財務審計、經營審計和管理審計。內部審計在企業應保持相對獨立性,應獨立於其他經營管理部門,最好受董事會或下屬的審計委員會領導。
總之,不管採用何種內部控制方法,不管如何建立公司治理結構,都應確立董事會在內部控制系統中的核心地位。從我國《公司法》規定的董事會、股東大會、總經理之間的權責劃分看,董事會在公司管理中居於核心地位。董事會應該對公司內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運行負責。原因在於:(1)對於董事會而言,建立內部控制系統是為了通過不喪失控制的授權來保證公司有效運行、完成公司的目標,(2)內部控制是董事會抑制管理人員在獲取短期盈利機會中的機會主義傾向,保證法律、公司政策及董事會決議切實貫徹實施的手段;(3)內部控制以及涉及內部控制的信息流動構成解決信息不對稱、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行的重要手段,而確保信息質量是董事會不可推卸的責任。
『玖』 變頻器常用的有哪些控制方式
變頻器常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五/樓
矢量控制:肆灶是一種比較精準的控制方式,通察雹納過控制電機的磁場和電流,實現對電機轉速和轉矩的精準控制。該控制方式對電機的響應速度和轉速精度要求較高,適用於高要求的控制場合,如紡織、印刷、鋼鐵等行業。
直接轉矩控制:是一種新型的控制方式,通過直接控制電機的轉矩和電流,實現對電機轉速的控制。該控制方式響應速度較快,控制精度較高,適用於對電機要求動態響應速度和精度要求較高的場合。
無感量矢量控制:是在矢量控制的基礎上,通過加入速度估算和電流控制,實現無需安裝速度感測器的矢量控制方式。該控制方式響應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適用於需要高速度響應的控制場合。
轉矩控制:是一種通過控制電機輸出轉矩來實現對電機轉速控制的方式,適用於對電機負載變化較大、要求轉速精度較高的場合。
不同的控制方式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合,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同時,不同廠家的變頻敗沒器控制方式和參數設定可能會略有不同,需要根據變頻器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拾』 自動化控制方式有哪些
自動控制的基本形式:開環控制、閉環控制、補償控制
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控制方式——PID控制
最熱門的控制方式—敬咐搭—智能控制
自動控制的精髓——反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