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可以通過哪三種搜集新聞
我們可以收集新聞的三種途徑,報紙上今日頭條上或者是抖音上。
2. 信息搜集的方法和途徑有哪些
1、調查法
調查方法一般分為普查和抽樣調查兩大類。普查是調查有限總體中每個個體的有關指標值。抽樣調查是按照一定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從事物的總體中抽取部分稱為樣本的個體進行調查,用所得到的調查數據推斷總體。抽樣調查是較常用的調查方法,也是統計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2、觀察法
觀察法是通過開會、深入現場、參加生產和經營、實地采樣、進行現場觀察並准確記錄(包括測繪、錄音、錄相、拍照、筆錄等)調研情況。
3、文獻檢索
文獻檢索就是從浩繁的文獻中檢索出所需的信息的過程。文獻檢索分為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
手工檢索主要是通過信息服務部門收集和建立的文獻目錄、索引、文摘、參考指南和文獻綜述等來查找有關的文獻信息。
(2)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收集新聞擴展閱讀
為了保證信息收集的質量,應堅持以下原則:
1、准確性原則
該原則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實可靠。當然,這個原則是信息收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為達到這樣的要求,信息收集者就必須對收集到的信息反復核實,不斷檢驗,力求把誤差減少到最低限度。
2、全面性原則
該原則要求所搜集到的信息要廣泛,全面完整。只有廣泛、全面地搜集信息,才能完整地反映管理活動和決策對象發展的全貌,為決策的科學性提供保障。當然,實際所收集到的信息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全面完整,因此,如何在不完整、不完備的信息下做出科學的決策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3. 我們可以通過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等搜集新聞
我們可以通過觀看《新聞聯播》,通過融媒體的各種公眾號,通過互聯網等來搜集新聞。
4. 獲取新聞的主要方法
1,通過專業新聞媒體獲取新聞,比如報紙,廣播電台,電搭御視鄭枝仔,以及新聞網站等。
2,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
3,通過政府發布喊汪的信息獲取新聞,比如瀏覽政府網站或參加會議等。
4,通過道聽途說獲取新聞。
5. 如何搜集新聞素材
采訪,是記者挖掘、捕捉新聞素材,觸發新聞靈感的必要途徑,也是新聞記者最基本的社會活動之一。而要想拿出價值較高、不同凡響的新聞作品,除記者自身必須具備高超的寫作技巧外,關鍵還在於采訪必須深入。
作為一名新聞記者,試圖將采訪實踐中的體會和實踐作一番探討,願以淺見請教同仁。
新聞是新近發生、正在發生或將要發生的事實報道。這就從客觀上決定了記者必須深入客觀地進行采訪,完整准確地反映新聞事實。深入采訪有它獨特的優點。
一、 靈活性
所謂靈活性,是指不拘一格、自由靈活、深入采訪方式的多元化。在深入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可根據采訪內容和需要,自由選擇采訪角度和方法,或先聽、或先問、或先看,多途徑、多方式獲得特殊新聞材料。
二、 真實性
只有深入現場、深入一線、深入基層,進行深層采訪,才有可能獲取原汁原味、真實可信的新聞素材,有效避免和克服失實報道。
三、 典型性
深入采訪可以使記者廣交朋友,擴大新聞信息渠道,達到開闊視野,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發現鮮活生動典型的重要新聞。
四、 及時性
直接深入實際進行采訪,可以以快取勝,從中及時發現別人不易發現的東西,克服「繞彎子、兜圈子」的弊端,從而通過快速高效的途徑,及時將新聞事件傳播給媒體受眾讀者。綜合上述幾點,深入采訪確有著一般采訪無可比擬的優點。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采訪深入呢?
首先要一竿子插到底。一般講,采訪形式不外乎以下幾種:指派式;邀請式;由頭式。除此之外一般以記者自行選擇采訪對象為主。采訪就好比到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尋找寶藏一樣,只有沉下去「抓」,沉下去「找」,才有可能挖掘到新鮮感人和有價值的東西。有句話說得好,新聞采訪就象拿筷挑面條,沉到底,靠邊擠,慢慢提。不論廣播記者也好,還是電視、報刊記者也好,一個最終目的都是要拿到好新聞,獲取好素材,讓聽眾、觀眾、讀者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從而明白事理。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多途徑介入,多形式深入,多層次挖掘,去發現生活中最新鮮、最感人、最生動、最有趣的新聞事件。搜集新聞素材就像奸商一樣貪得無厭,角度選擇就像稅吏百般挑剔,獨辟蹊徑,洞幽顯微,溯本求源,力爭做到采訪面廣,選擇性強,搜集到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筆下皆無的新聞素材,這樣才能使新聞報道鮮活有趣、生動感人,吸引受眾讀者。
其次,要學會觀察。善於觀察,正確運用觀察是采訪中深挖新聞內涵的有效途徑。有時我們要采訪一件事、一個人、一個單位,或者幾件事、幾個人、幾個單位的基本材料已經很具體了,這是不是就算深入了呢?我看也未必。觀眾、聽眾、讀者要全面准確地了解事物真相,觀察則是記者采訪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從感性實踐到理性認識,從量變到質變,從片面到全面,從膚淺到深入,認識深化要有一個過程,而問題的發生發展卻常常帶有偶然性。記者通過對被采訪對象的語言、行動及周圍環境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不僅可以充實記者的采訪內容,促使記者去思考,而且還可以透過某一現象,發現挖掘深層次最本質的東西,從而寫出更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的新聞。如果不沒並鄭深入觀察了解,偏聽偏信,可能就會出現虛假新聞,誤導聽眾、觀眾和讀者。記者要敢於沖破表面現象,學會多角度、全方位觀察,細心研究,反復思考,力求看得真切,聽得仔細,虛心傾聽多方面的不同意見,自覺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完整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不要人雲亦雲、道聽蔽談途說,以免發生失實報道。
第三,要做到宏觀采訪與微觀采訪相結合。要達到宏觀和枯頌微觀有機統一,就要正確掌握「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采訪方法。「由此及彼」是通過事物外部聯系,在比較中探尋事物內部規律,這里是指聯想性;「由表及裡」是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在研究中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徵,這里是指思考的深入性。有人說,采訪在問、聽、看、訪的基礎上,進行整體全面的宏觀采訪,就算深入了。依筆者之見,這只能算進行了一半的采訪工作。實踐告訴我們,在宏觀采訪的基礎上,還必須有意識、多側面、多角度進行微觀采訪,進一步增強采訪工作的徹底性和完整性。從而使采訪到的素材更具體、更完善、更典型、更生動。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樹立求真務實的態度,注重全方位進行調查研究,不當「采訪長官」,不當「天外來客」,勇於同被采訪對象交朋友,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宏觀看微觀,從宏觀中著手,在微觀中探尋,最終使采訪活動達到宏觀與微觀相得益彰、辨證統一。
第四,要勤於動腦,注重思考。「新」是新聞最本質的特徵,深層思考,則是獲取好新聞的前提條件。深層采訪時,搜集新聞要抓住一個「新」字,著眼一個「深」字,既要廣泛收集了解各種新聞素材,又要勤於動腦,在思考中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閃光點。同時還要有吃苦奉獻精神。有人說,記者采訪就像蜜蜂釀蜜般辛勤繁忙。職業特點決定了記者必須經常不斷地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吃得萬般苦,方得甘甜果。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克服呆板教條的采訪模式,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用心琢磨,勤於思考,有分析、有思考。手頭采訪的素材多了,家底厚實,用時信手拈來,好中選優,優中選最,從而使采訪到的新聞擲地有聲,呼之欲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要想拿出好新聞,好作品,就要有求實的態度,吃苦的精神,辨證的觀點,正確了解現象和本質的關系,力求看得仔細,聽得認真,採得准確,謹慎認真地對待每一次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