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中葯葯理實驗鎮痛實驗方法有哪些

中葯葯理實驗鎮痛實驗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29 23:27:45

A. 葯理學實驗有哪些

葯理學實驗有:

1.葯物的基本作用

2.葯物血漿濃度半衰期測定

3.葯物的不同理化性質對葯物作用的影響

4.不同劑量對葯物作用的影響

5.不同給葯途徑對葯物作用的影響

6.葯物的相互作用

7.傳出神經葯物對兔瞳孔蔽槐的影響

8.去甲腎上腺素的縮血管作用

9.傳出神經葯物對血壓的影響

10.傳出神經葯物對離體腸平滑肌的作用

11.局部 *** 對兔角膜的麻醉作用

12.局麻葯的毒性比螞並大較

13.葯物抗驚厥作用

14.鎮痛要的鎮痛作用比較

15.尼可剎米對呼吸抑制的解救

18.普萘洛爾對氯仿致室顫作用的影響

19.強心苷對離體娃心的作用

20.枸櫞酸鈉的抗凝血作用

21.呋塞米對家兔的利尿作用

22.鎂鹽急性中毒及其解救

23.縮宮素和麥嬌新鹼對離體子宮的作用

24.糖皮質激素的抗炎作用

25.硫酸鏈黴素的急性中毒及其解救

26.有機磷酸酯類中毒及其解救

葯理學(pharmacology)是研究葯物與機體(含病原體)相互作用及其規律和作用機制的一門學科。

葯理學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關使用化悶豎學物質治療疾病時引起機體機能變化機制的學問。

德國人施米德貝爾(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創的實驗葯理學成為近代葯理學的基礎。

葯物同毒物有時也難於嚴密區分,葯理學實際上也以毒物為研究對象,因此把葯理學中特別關於醫葯治療方面的應用作為葯物學(原意為葯餌學),與以毒物為對象的毒物學(toxicology)相區別。

B. 葯理學實驗的目錄

第一章葯理學實驗的基礎知識
第一節葯理學實驗課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節實驗動物的基本知識
第三節葯理學實驗的設計原則
第四節葯理學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
第五節實驗報告的書寫要求
第二章葯理學實驗內容
實驗一 葯物的半數有效量及半數致死量的測定
實驗二合並用葯對葯物作用的影響
實驗三給葯途徑對葯物作用的影響(異戊巴比妥鈉法)
實驗四有機磷酸酯的中毒及解救
附:全血膽鹼酯酶活性比色測定法
實驗五傳出神經葯物對離體兔腸的作用
實驗六 傳出神經葯物對家兔血壓的影響
實驗七普魯卡因與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較
實驗八葯物的鎮痛作用
實驗九地西泮的抗驚厥作用
實驗十 氯丙嗪的安定作用
實驗十一 強心苷對離體蛙心的作用
實驗十二 葯物對兔主動脈環的作用(pA2值測定)
實驗十三利尿葯和脫水葯對家兔尿量的影響
實驗十四 可待因的鎮咳作用(濃氨水引咳法)
實驗十五硫酸鎂的導瀉作用
實驗十六胰島素的過量反應及其解救
實驗十七硫酸鏈黴素的急性中毒及其解救
實驗十八糖皮質激素對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
第三章中葯葯理學實驗
第一節中葯葯理學實驗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中葯葯理學實驗內容
實驗一 附子炮製前後致小白鼠中毒死亡情況的比較
實驗二 芫花與甘草配伍致小白鼠中毒的實驗
實驗三生大黃、制大黃以及大黃、芒硝配伍對小白鼠小腸運動的影響(炭末法)
實驗四金錢草對家兔的利尿作用(導尿管法)
實驗五金鈴子散對小白鼠的鎮痛作用(扭體法)
實驗六三七和三七傷葯片對小白鼠凝血時間的影響
實驗七 天麻對小白鼠睡眠的影響
實驗八人參對小白鼠耐常壓缺氧的作用
實驗九芹梁對附子所致小白鼠中毒解救方案的滑納篩選
第四章葯理學實驗設計
第一節葯理學實驗設計概述
第二節葯理學實驗設計內容
實驗一 葯物與阿托品相互作用的研究
實驗二抗炎葯物的葯效學評價
實驗三鎮靜催眠葯物的葯效學評價
實驗四 強心葯物葯效學實驗設計以及作用機制初探
實驗五信首沒MTT法對化療葯物的初篩
附錄1常用生理溶液的成分和配製
附錄2泰盟BL-420F生物
機能實驗系統使用說明
參考交獻

C. 請高手們幫忙解答葯理學鎮痛實驗(扭轉法)的計算公式和分析

1、t表示兩個組平均值的差(絕對值)是混合標准差的倍數,倍數越大說明兩個組平均數相差越大,達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認為:這種差異顯著,是葯物的作用造成。否則,t值小於一定值說明,差異不顯著,是隨機偶然事件引起,不是葯物的作用。t達到什麼程度就認為差異顯著呢,就根據計算得到的t值和自由度(n1+n2-2;兩組動物數相加,減去2,這里就是16+16-2=30)值,查t值表,看對應的p值(叫做無效假設的概率)。如果p<0.05就算差異顯著,p<0.01就算差異非常顯著。t檢驗可以比較任意兩個組平均值的差異顯著性。
2、x1為第一組平均值(如果你要用NS組與杜冷丁組比較,第一組就是ns,x1=36.75);
3、x2為第二組平均值(如果你要用NS組與杜冷丁組比較,第二組就是杜冷丁,x2=2.1875);
4、s1是第一組標准差(這里s1=14.27585374);
5、s2是第二組標准差(這里s2=7.176059736);
6、討論中,常常將葯物組與ns對照組比較,經常提到「兩組均值差異顯著或非常顯著,表明葯物具有鎮痛作用」。也可以將兩個葯物組進行比較,比如這里我們可以將杜冷丁與羅通定比較,看哪個作用強。差異不顯著就說明兩個組一樣:NS組與給葯組一樣就是葯物無效。兩個葯物組差異不顯著就說明兩個葯物作用強度相當。

D. 鎮痛葯實驗研究背景怎麼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撰寫。在進行鎮痛葯實驗中,其中的衙門就北京是需要根慎顫據實際情寬雹敗況進行撰寫的,其中鎮痛葯的肆擾研究方法有熱板法,鼠尾壓痛法,扭體法。

E. 葯理學家揭示中葯「鉤吻」鎮痛奧秘

如今,全球每年新增加癌症患者約900萬人,癌症疼痛嚴重影響癌症患者生活質量。約30%—50%的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晚期癌症患者中,經歷癌痛比例高達60%—90%。目前癌症疼痛治療的首選葯物是嗎啡,但長期給予嗎啡可產生耐受性而導致用葯劑量大大增加,甚至可產生痛覺過敏以及成癮。因此,發現和開發有效且不產生耐受的鎮痛葯物,對減輕癌症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張敬楊採用大鼠骨癌疼痛模型,經過三年的艱和啟苦努力,深入研究了鉤吻素甲對癌症疼痛的鎮痛作用及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鉤吻素甲對骨癌疼痛具有強效的鎮痛作用,且與嗎啡不同,長期給予鉤吻素甲不產生耐受。這一結果有力支持了鉤吻素甲在臨床上治療癌喚粗如症疼痛凳殲的有效性,為開發鉤吻治療疼痛提供了臨床前研究基礎。

F. 中葯葯理研究的具體方法

1 血清葯理學方法學研究
在中葯葯理學研究中,有相當一部分葯理活性實驗和作用機理是在體外進行的,而利用中葯粗提物直接進行體外實驗,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都受到很大影響。中葯血清葯理學研究方法是指給動物經口用葯後一定的時間采血,取含葯血清進行體外實驗的一種研究方法,該方法由日本學者田代真一提出,95年前後國內即陸續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曾於1996年資助重點項目:中葯復方體外實驗的方法學研究,在含葯血清葯理作用強度與體內給葯的量效關系研究、給葯方案研究、反應體系中含葯物血清加入量的確定、采血時間的確定及時效關系研究、含葯血清低溫保存和血清滅活對效應的影響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以含頭風飲(川芎、天麻為主)葯物血清抗血小板釋放5-HT和阻滯內皮細胞鈣通 道作用為指標的實驗中證實:在一定范圍內,動物給葯量與吸收入血的葯物量及含葯血清的體外葯理效應呈正相關〔1〕;含葯血清的葯物濃度除與給葯劑量有關外,還與給葯方案 (如一日內給葯次數及給葯天數等)直接相關〔2〕;體外實驗體系中含葯血清加入量 的多少對葯理效應產生明顯的影響,因而對最佳反應體系的探索具有重要意義〔3〕 ;在採用血清葯理學方法進行實驗前,進行時效關系研究,找出給葯後最佳采血時間是十分 必要的〔4〕;含葯血清低溫保存和血清滅活可能對葯理效應產生明顯影響,應以使 用新鮮血清或保存時間較短的血清
為宜〔 5〕。鑒於目前多數中葯或復方有效成分尚不明確,成為制約中葯現代研究的瓶頸,近年 進行了中葯血清葯化學與血清葯理學協同研究的嘗試,以揭示產生葯效的物質基礎。提出在 建立血清化學成分指紋圖譜並測定相應含葯血清葯理效應強度後,進行葯物效應成分分析, 如果含葯血清的葯理效應強度與其血清指紋圖譜中某成分指紋峰大小相一致,則說明該成分 與所觀察葯理作用密切相關〔6〕。中葯血清葯理學針對中葯及其復方復雜多樣的化 學成分的特點,結合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的先進技術手段,將有可能成為 中葯葯理學研究的一種新的方法體系。
2 單味葯葯理研究
常用單味中葯葯理研究是中葯葯理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年仍以對整體動物 葯理效應觀察及對器官、組織、細胞的影響等為主,現代生物技術如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 也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研究的葯味相對集中,以補益葯、活血化瘀葯居多,不少常用中葯 的新葯理作用機理被揭示。
研究發現黃芪對自然衰老大鼠腦皮質、海馬、紋狀體3個腦區降低的M膽鹼受體和M1亞型受體密度有顯著的上調作用,並可調節老年大鼠血漿環核苷酸含量〔7〕;衰老大鼠心肌 β受體密度及T3、T4、皮質醇含量均降低,黃芪、人參、枸杞子可 升高之〔8,9〕;對肝硬化大鼠存在的下丘腦血管加壓素系統異常有改善作用 〔10〕;可以明顯提高腎病綜合征大鼠血漿白蛋白水平,改善腎小球濾過率和尿鈉排泄 〔11〕;對環磷醯胺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細胞毒活性有顯著增強作用,並可能
通過調控巨噬細胞C1q的分泌功能來增強免疫和抗腫瘤作用〔12,13〕;還發現 黃芪煎劑及含黃芪小鼠血清均對小鼠脾淋巴細胞增殖、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反應及IL-2的產生有促進作用〔14〕。冬蟲夏草水提液能降低正常心肌細胞內Ca2+ 的濃度,減輕缺氧再給氧時細胞內Ca2+超載現象,並明顯減輕缺氧再給氧時細胞 內脂質過氧化〔15,16〕。紅參在預防高血壓性視網膜動 脈硬化起重要作用,能使內皮細胞膜的光整性、細胞器的結構及內皮細胞分泌各種血管舒縮 物質保持正常,抑制平滑肌細胞的異常增生,還有擴張血管、減少外周阻力及調節血壓的作 用〔17〕。生地黃可明顯抑制皮質酮致「陰虛」模型小鼠巨噬細胞Ia抗原 的高水平表達,降低其提呈抗原能力,從而表現出一定的免疫抑製作用〔18〕。丹參注射液可明顯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腦水腫,減少腦皮層及海馬組織丙二醛含量,提高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還原型谷胱甘肽、三磷酸腺苷的含量〔19〕。
3 有效部位、有效單體葯理研究
隨著中葯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技術的進步,中葯葯理學與中葯化學學科結合更為密切, 中葯 有效部位、有效單體的葯理研究日益增多。近年研究涉及的有效部位和有效單體有數十種, 研究較多、較深入的有人參皂甙、雷公藤多甙、三七皂甙、淫羊藿總黃酮、川芎嗪、天花粉 蛋白、牛膝多糖、地黃多糖等。有效部位、有效單體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有助於揭示中葯 治療疾病的機理。研究發現,人參皂甙對輻射引起的細胞膜損傷有防護作用〔20〕 ;人參二醇皂甙對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臟功能具有保護作用〔21〕;人參根總皂甙 具有明顯抗DNA損傷及抗突變效應〔22〕;人參皂甙Rb1對應激性性行為低下有保護 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抑制應激動物血漿皮質酮升高和提高睾酮水平有關〔23〕。雷 公藤多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能顯著降低人工晶體表面、虹膜和睫狀體的炎症反應 〔24,25〕;對哮喘豚鼠肺組織的磷脂酶A2有明顯抑製作用 〔26〕。三七總皂甙顯著提高心肌細胞內肌漿網膜鈣泵活性,減少心肌細胞Ca2 +〔27〕,對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28〕。天花粉蛋白能 明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細胞S期DNA合成,通過抑制瘤細胞分裂增殖以及誘導瘤細胞凋亡而 抗腫瘤〔29〕。
4 復方葯理研究
復方是中醫用葯的主要形式,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對古方和現代經驗方進行多指標的系統葯理研究,可以在更深的層次揭示方劑的治療原理,有效地指導臨床用葯和中葯新產品研創。近年來,中葯復方在葯效學、葯代動力學和分子葯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近年古方的葯理研究有數十首,其中桂枝湯、六味地黃湯、四君子湯、四物湯、大承氣湯、 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等研究較多。在古方研究中較多地探討了方劑的作用機制,給方劑 的傳統功效描述賦予現代葯理學內容。如桂枝湯可能通過影響興奮胃腸運動的胃泌素、胃動素、P物質以及抑制胃腸運動的生長抑素、 血管活性腸肽等在下丘腦和胃腸道中的含量來調節胃腸運動〔30~33〕;桂枝湯 對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10株病毒致細胞病變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其含 葯血清能抑制單純皰疹病毒等4株病毒對Hep-2細胞的增殖〔34〕。當歸補血湯 含葯血清隨給葯劑量增加可使造血祖細胞集落數明顯增多〔35〕。將六味地黃湯 方視為一個整體,以活性評價為導向,從六味地黃湯中定向追蹤分離 ,獲得了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該部位對TH及TC的功能有調節 作用〔36〕。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方劑的作用原理。經驗方的葯理研究 開展得更為廣泛,其研究內容多結合新葯研究的有關要求,著重於葯效及安全性評價,不少 方劑已經或即將開發為新葯。
配伍是中醫用葯的特點和優勢所在,用葯理研究方法觀察方劑配伍與葯理效應變化之間的關系,探討方劑的配伍規律,仍然是復方葯理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年雖然還是以方劑葯味加減 、正交設計等方法為主,但在應用中也有明顯提高,採用一些新方法來更好地分析方劑的配伍問題〔37〕。關於復方配伍規律的基礎研究99年納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究 項目,強調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探討方劑的物質基礎,綜合分析配伍-化學成分變化-葯理效 應三者之間的聯系,闡明配伍內涵,成為新的探索方向。生脈散復方化學動態變化與葯效關 系研究表明,各葯配伍後葯效的變化可能與產生新物質有關〔38〕。以方劑的物質 基礎研究為核心,注重方劑配伍理論與現代葯理交互作用理論結合,物質基礎分析與葯理效 應觀察相結合,從組成方劑的單味葯、方劑的化學部分以及化學成分三個層次探討方劑的配 伍與物質基礎的變化的關系,在整體動物、器官組織、細胞亞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四個水平上 探討方劑的配伍、物質基礎的變化與葯理效應間的聯系,已成為復方配伍研究的基本思路 〔39〕。
5 葯代動力學研究
葯代動力學研究機體對葯物的處理規律,對於深入了解葯物的作用機理,指導臨床合理用葯 ,制定適宜的用葯方案等均有重要意義。中葯葯代動力學尤其是方劑的葯代動力學研究尚 無很好的方法和手段,目前主要採用體內葯物濃度法、葯物累積法(動物急性死亡率法)、葯理效應法、微生物指標法等,但因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尚待進一步完善。近年進行了黃 芩 甙、葛根素、苦參鹼、芸香甙、綠原酸、鉤藤鹼、馬錢子鹼、千金藤素等成分在動物體內的 葯代動力學研究,但單一有效成分的葯代參數顯然還難以反映含有該成分的單味中葯或復方 的葯代動力學過程。1991年黃熙等提出復方效應成分動力學假說,將中葯復方看作是一個整 體的葯物,研究方劑效應成分在體內的命運。認為所謂「復方效應成分」可以是母方中的原 形單體,也可以是母方中不含有的新成分,既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多個化學成分(組成); 「效應」既可以是活性效應,也可以是毒性效應〔40〕。有人提出綜合運用中葯有 效成分葯動學-葯效學同步分析統一模型、血清葯理學方法及高效毛細管電泳、二維及三維 高效液相色譜法、液質聯用或質質聯用技術等,進行中葯及復方的葯代動力學研究〔4 1〕。

G. 中葯葯理的研究內容

中葯葯理學研究主要包括主要葯效學研究和一般葯理學研究。 中葯新葯主要葯效學研究應遵循中醫葯理論,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制定具有中醫葯特色的試驗計劃,根據新葯的功能主治,選用或建立與中醫「證」或「病」相符或相近的動物模型和試驗方法,對新葯的有效性做出科學的評價。主要葯效學研究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中葯葯理學 (1)主要葯效學研究設計依據和要求
中葯具有成分復雜,葯理作用廣泛的特點,在實驗設計時應根據新葯主治(病或證),參考其功能,選擇能夠反映其療效本質的主要葯效進行重點研究;間接證實其葯效的輔助試驗可酌情選作,要分清主次。如主治風濕痹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新葯,應以免疫性關節腫、細胞免疫和鎮痛作用為主要試驗,特別是免疫性關節炎為重中之重。如新葯對二型膠原(常用不完全性佐劑代替)性關節炎的繼發腫脹沒有抑製作用,其他試驗結果再明顯也是沒有用的。此外、主要葯效試驗應從多方面進行論證,至少應選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模型加以證實,且以整體試驗為主。要求實驗方法可靠、技術先進、操作規范、結果可信。
(2)選擇實驗方法
葯理實驗方法主要分為在體試驗和體外試驗兩大類。兩者互相補充,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研究中葯新葯葯效。兩種方法各有所長。
體外試驗包括離體器官、組織、細胞、酶、受體、細胞內信息及基因等實驗。其可以按要求嚴格控制實驗條件,具有重復性好,用葯量少、節省動物等優點,且可排出體內神經體液等各種復雜因素的干擾,可進行直接觀察,獲得准確結果。所得結果較易分析。在1、5、7類中葯新葯的研製中,因含雜質較少,可以配合一定的體外試驗。但在進行體外試驗時,應充分估計到中葯粗製劑中雜質和理化性質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如葯液的酸鹼度、各種電解質和鞣質等的干擾,所得結果常常不能反映臨床療效。例如在試管內抗菌作用較強的中葯,常常在體內不一定表現出強大的抗菌作用;某些中葯含有大量鉀離子、鈣離子,其粗製劑在麥氏浴槽中表現出對離體平滑肌、心肌有明顯的葯理活性,但口服後不一定產生相應作用。
體內試驗也稱在體試驗,其比較接近於臨床狀態,適於綜合性研究,所得結果較為可信,可以直接反映臨床療效。中醫葯學以整體思想體系為基礎,重視宏觀調控。中葯具有多成分多靶點的特點,整體試驗能較全面的反映葯物的作用。特別是中葯新葯2類葯材、6類復方制劑大多屬粗製劑,更應強調以體內試驗為主。要證實新葯具有某種葯理作用必須通過體內試驗證明有效。體外試驗僅起輔助作用。具體試驗方法請參考相關方法學書籍。近年來開展的中葯血清葯理試驗方法是一種新的體外試驗方法,其將受試葯物經口給與動物後,取其血清作為葯源加入體外反應系統中研究其葯理作用。此種方法盡管目前仍存在很多問題,尚待解決,但對中葯粗製劑的體外試驗具有重要價值。嚴格說來,採用血清葯理試驗方法,給葯方案需要進行大量的預試驗,才能找出最佳給葯方案。給葯方案包括給葯劑量,每天給葯次數,連續給葯時間,給葯後采血時間以及血清中所含相關活性物質的滅活條件。李氏根據近些年來所掌握中葯有效成分大量葯代動力學數據,提出通法如下:將受試葯物每天給葯兩次,連續給葯3天,末次給葯後1小時采血;給葯劑量為臨床等效劑量。按此通法方案進行,理論上中葯或其復方所含80%以上的成分於給葯後1小時處於達到或接近峰值。血清中活性物質對所含葯物作用有干擾,如何排出干擾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問題。一般排出酶活性及補體干擾,常採用56℃條件下放置30min,這是最簡便的方法。但不能列為通法。因為干擾因素不同,排出干擾的條件差異會很大。
(3)選擇動物模型和指標
研究葯物的作用僅僅在正常動物身上進行還不夠,還需要制備各種動物病理模型,因為病理模型模擬疾病狀態,比正常機體更接近病人的機能狀態,有些葯理作用在正常動物身上觀察不到,如抗胃粘膜損傷葯,抗菌、抗病毒葯,抗惡性腫瘤葯,解熱、鎮痛、抗炎葯等均必須在相應的病理模型上才能觀察到相應的作用。因此,病理模型在新葯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病理模型的選擇應首選符合中醫臨床證或病的動物模型。如研究補虛葯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應首選免疫功能低下的虛症模型,按照中醫辯證施治原則「虛則補之」,凡是正氣虛衰病人,才有免疫功能低下表現,用補益葯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強。進一步根據葯物類型,選擇相應病理模型。如治療脾虛症的新葯,宜選用脾虛症的動物模型,治療血虛證的新葯,應選擇血虛證的動物模型。但目前製造完全模擬中醫病或證的病理模型尚有困難。現有模型與臨床證候相距甚遠,故研究中葯新葯也常常採用一般化學葯物所常用的病理模型,如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冠心病、肝炎、肝硬化等病理模型。觀察指標應選用特異性強、敏感性高、重現性好、客觀、定量或半定量的指標進行觀察。如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葯新葯進行療效研究時,制備心肌缺血模型時,可供選擇的方法很多,其中以阻斷小型豬或犬冠狀動脈所致的局限性心肌缺血模型與臨床更為相似,較為合理,且可定位、定量、定性、較准確地評價葯效,可作為首選的實驗模型。
(4)對不同類別新葯的葯效學研究要求 葯理實驗中葯新葯第1-5類、6類及7類的主要葯效研究,應從多方面證實其主要葯效,以及較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其中1類和5類和7類新葯,含雜質較少,應在更高的技術水平上,通過體內、體外多種試驗方法論證其葯效。6傳統中葯復方及11類已有國家標準的中成葯制劑,可免做主要葯效學試驗。
(5)實驗動物
a) 應根據各種試驗的具體要求,合理選擇實驗動物,對其種屬、品系、性別、年齡、體重、健康狀態、飼養條件及動物來源,合格證號,均應按試驗要求嚴格選擇,並詳細記錄。
b) 選用與人體的結構、機能、代謝、疾病特點相近似的實驗動物。如研究催吐葯宜選用鴿子、犬、貓等動物,它們對嘔吐反應敏感;不宜選用家兔和鼠類,因後者無嘔吐中樞或無嘔吐反應;再如進行降壓葯研究時,宜選用犬、貓和大鼠,它們對降壓葯反應較敏感,與人類接近;不宜選用家兔,因家兔血壓不穩定,對有些葯物不敏感。
c) 選用遺傳背景明確,指標穩定且顯著,解剖、生理特點符合實驗目的要求的實驗動物。
d) 宜選用2—3種動物進行葯效試驗,動物模型與臨床有區別,特別是中醫證的模型與臨床差異更大,因此「動物點頭」臨床不一定療效就好。人與動物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如在不同種屬動物身上均作出與臨床療效相似的結果,可信度就大。故在進行葯效研究時不要只選用一種動物,用2—3種動物的實驗結果可信度更大。
e) 此外,還應考慮實驗動物品種、品系、質量,受試動物是否易得,是否經濟、是否容易飼養和管理。
(6)受試葯物對受試葯物的要求應注意下列問題:
a) 受試中葯葯材應經過生葯專家鑒定,確定品種、產地、葯用部位和採收季節。飲片炮製方法要固定。
b) 中葯制劑生產工藝條件要經過嚴格的選擇,選用最佳工藝條件,制劑應合格,穩定性好,質量可控,劑型和質量標准應與臨床用葯基本相同。葯效試驗可選用不含賦形劑的中葯提取物。
c) 6類中葯復方制劑處方必須固定,處方組成葯味必須符合法定標准,且組方符合中醫葯理論,對中西葯合方或方中含天然葯材者,應進行組方分析。
d) 此外,中葯新葯制劑應符合衛生標准,制劑來源、批號最好一致。
(7)對照組
a) 正常對照組,又稱「空白對照組」或「陰性對照組」,指在正常條件下進行觀察和對照。正常對照組必須與給葯組進行相同的處理,如常用溶劑灌胃,用生理鹽水注射。正常對照組設置目的,可用來觀察造模是否成功;在葯物作用下觀察給葯組指標是否恢復正常。
b) 陽性葯對照組,陽性葯對照組可選用葯典收載的,正式批准生產的中葯或西葯,如.是中葯則需註明批准文號,功能主治。西葯可按試驗的目的要求選用經典的,公認的葯物,如抗炎試驗常選用皮質激素類制劑或解熱鎮痛葯;鎮痛則選用顱痛定、阿斯匹林、嗎啡等。中葯應選用與受試新葯主治、功效、給葯途徑基本一致的,每個實驗可選用1-2個陽性對照葯;每種陽性葯可選用1-2個不同劑量。陽性對照葯設置的目的,一是比較新葯的作用特點,作用強度,起效快慢;二是驗證所用方法和指標的可靠性,准確性,為此陽性葯必須作出陽性結果,否則有理由懷疑所選方法和指標的可信度。
c) 模型對照組 除不用葯以外,其他處理與給葯組相同。如前所述,為證實葯物的作用常需建立病和證的動物模型;如,欲觀察清熱葯、解表葯的解熱作用,必須制備大鼠或家兔的發熱模型。欲觀察活血葯的作用必須制備各種血瘀證的模型。在相應的動物模型身上觀察葯物作用,才能真正反映臨床療效。
如上所述,通常一個葯效實驗需設5-6個實驗組,每組通常含10-14隻動物(指大鼠或小鼠)。在進行分組時必須注意動物體重、性別的隨機性。在需要分批進行實驗時要注意各組動物之間的平行操作。主要葯效實驗常常需要重復。如抗腫瘤葯物,其祛邪作用要求重復三批,降血糖實驗也要求重復。主要葯效重復性差,則該葯開發沒有前途。
(8) 給葯劑量和給葯途徑
中葯葯理學 因為中葯新葯復方制劑有效成份含量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不易作出量效關系。根據技術要求各類新葯主要葯效試驗至少應設三個劑量組。犬與猴等大動物可設2個劑量組,但每組動物數不少於6隻,純度比較高的1、5、7類中葯新葯應盡量作出量—效和時—效關系。
a) 劑量設計:合理的劑量設計在葯效設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材料合格,模型和方法可靠的前提下,試驗結果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劑量設計是否合理。
b) 給葯時間:主要參考臨床用葯療程,鎮痛葯,退熱葯,治療感冒的葯物,有的療程短,不超過3~5天,給葯時間宜短,最好一次給葯即見療效。補益葯,防治老年病的葯物,給葯時間宜長。因中葯作用緩慢、溫和,常在造模同時開始用葯。如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制備模擬衰老的大鼠或小鼠模型,造模和給葯常在42天-50天左右。
(9) 給葯容量和給葯方式
a) 給葯容量:應適宜,容量過小容易產生誤差;過大,動物難於耐受。一般最大給葯容量參考如下:小鼠禁食不禁水12-16h,一次灌胃不超過0.4ml/10g體重;皮下(Sc)、腹腔(ip)和靜脈注射(iv)不超過0.5ml/只。大鼠禁食不禁水12-16h,一次用量一般為1-2ml/100g體重,最大不宜超過5ml/只;腹腔注射1.5ml/只;皮下和靜脈注射不超過1ml/只;肌內注射0.4ml/只。兔和貓最大用量:灌胃20ml/次,皮下、肌內注射2ml/次,腹腔5ml/次,靜脈10ml/次。
b) 給葯方式:分預防給葯、治療給葯,或防治結合性給葯。預防給葯常先給葯幾天,使葯物在體內達到有效濃度後再進行試驗,觀察葯物的預防作用;治療給葯先製作動物模型,然後給葯,觀察葯物的治療作用,這種方式更符合臨床。但對起效緩慢、作用溫和、持續時間短暫的中葯新葯,治療給葯,常難以獲得預期結果,只能採用預防給葯的方法。有些實驗也常採用預防和治療相結合的方式,如體內抗感染實驗,即先給葯幾日後,接種感染原後,再繼續給葯幾日,觀察中葯新葯的抗感染作用。
(10) 實驗結果的表達和統計分析
無論定量或定性實驗結果,均要求列表表達。此與研究論文有別,論文可以用圖表達,不用表。但新葯葯效研究資料必須有表,用具體統計所得實驗數據列表說明,如認為數據表不足以表達清楚,可以附加圖進一步說明。常用統計方法如下:
a) 定量資料:又稱量反應資料,這種反應可用數量差異表示,如血壓、尿量、體溫、血液生化測定值等。組間比較多採用t檢驗方法統計分析。
b) 定性資料:又稱質反應資料,機體對葯物的反應只有「有」 或「無」 兩種,如死或不死,驚厥出現或不出現等,試驗結果常用百分率表示。統計分析可採用「卡方」檢驗。
c) 分級資料:也稱為有序的計量資料,例如,葯效的持續時間,病理程度按等級劃分的資料,臨床療效按等級分組資料(痊癒、顯效、好轉、無效等)這些資料不宜用上述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常採用秩和法及Ridit法等非參數統計分析方法
統計結果列表說明。數據表內容通常包含實驗分組、給葯劑量、每組動物數、指標數據和統計結果顯著性標示。最後要求試驗負責人熟悉研究內容和結果,並按形式審查內容整理資料,在書寫資料中注意避免文字和數據錯誤。 葯理學研究分為三類,即主要葯效學(Primary Pharmacodynamic)、次要葯效學(Secondary Pharmacodynamic)和安全性葯理學(Safety Pharmacology)。另外根據實驗要求可能需要對安全性葯理學進行追加和/或補充的研究(Follow-up and Supplemental 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一般葯理學(general pharmacology)研究是指主要葯效學作用以為廣泛的葯理學研究,包括次要葯效學和安全性葯理學的研究范疇,研究新葯的主要葯效以外的對某些重要器官系統的葯理作用。其目的是通過一般葯理學研究,可以確定受試物非期望出現葯物效應的情況,它可能關繫到人的安全性;評價受試物在毒理學和/或臨床研究中觀察到的葯物不良反應和/或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觀察到的和/或推測的葯物不良反應機制。
通過一般葯理學研究,可為長期毒性試驗設計提供參考,為臨床研究和安全用葯提供信息,為開發新的適應症提供信息。僅1-5類、6和7類中葯新葯以及含有毒葯材的中葯復方需要進行此方面的研究;其他類免報。一般葯理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
(1)一般葯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a) 試驗管理:一般葯理學研究中的安全性葯理學一般應遵照《葯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LP)執行。
b) 試驗設計:試驗設計應符合隨機、對照、重復的基本原則。
(2)一般葯理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a) 受試物:一般葯理學研究的受試物應能充分代表臨床試驗受試物和上市葯品,因此受試物應採用制備工藝穩定、符合臨床試用質量標准規定的樣品,一般用中試樣品,並註明受試物的名稱、來源、批號、含量(或規格)、保存條件及配製方法等。如不採用中試樣品,應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於給葯容積或給葯方法限制,可採用原料葯(提取物)進行試驗。試驗中所用溶媒或賦形劑應標明批號、規格、生產廠家。
b) 試驗系統:為了獲得科學有效的一般葯理學信息,應選擇最適合的動物或其他試驗系統。選擇試驗系統的因素包括試驗系統的葯效學反應,受試物的葯代動力學特點,試驗動物的種屬、品系、性別和年齡,試驗系統的敏感度、靈敏度和重復性,以及受試物的背景資料。應說明選擇特殊動物/模型和試驗系統的原因。
① 常用的實驗動物:實驗動物常用小鼠、大鼠、犬等。常用清醒動物進行試驗。小鼠、大鼠應符合國家實驗動物標准Ⅱ級及其以上等級要求,犬應符合國家實驗動物標准Ⅰ級及其以上等級要求。如果使用麻醉動物,應注意麻醉葯物和麻醉深度的選擇。
② 常用的離體試驗系統:離體系統可用於支持性研究(如,研究受試物的活性特點,研究在體試驗觀察到的葯理作用的發生機理)。常用離體試驗系統主要包括:離體器官和組織、細胞、亞細胞器、受體、離子通道和酶等。
c) 樣本數和對照:為了對試驗數據進行科學和有意義的解釋,一般葯理學試驗動物數和離體樣本數應十分充分。每組小鼠和大鼠數一般不少於10隻,犬一般不少於6隻。試驗設計應考慮採用合理的空白、陰性對照,必要時還應設陽性對照。
d) 給葯途徑:給葯途徑與臨床擬用途徑一致。如採用不同的給葯途徑,應說明理由。
e) 劑量或濃度
葯物不良反應 在體研究:在體的一般葯理學研究應盡量確定不良作用的量效關系和時效關系(如:不良反應的發作和反應時間),至少應設三個劑量組。低劑量組應相當於主要葯效學的有效劑量,高劑量應高於主要葯效學的高劑量,以不產生嚴重毒性反應為限。離體研究:離體研究應盡量確定受試物的量效關系。受試物的上限濃度盡可能不影響試驗系統的理化性質和其他影響評價的特殊因素。
f) 給葯次數和測量時間:一般應採用單次給葯。如果受試葯物的葯理作用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才出現,或者多次給葯非臨床研究和臨床試驗結果出現安全性問題時,應根據這些作用合理設計一般葯理學研究的給葯次數。應根據受試物的葯效學和葯代動力學特性,選擇檢測一般葯理學參數的時間點。
g) 觀察指標:根據組織系統與生命功能的重要性,可選用相關組織系統進行一般葯理學研究。一般葯理學研究的目的在於研究受試物對生命功能的影響。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系統,臨床前一般葯理學試驗必須完成對這些系統的一般觀察。當其他非臨床試驗及臨床試驗中觀察到或推測到對人和動物可能產生某些不良反應時,應進一步追加對前面重要系統的深入研究或對其他組織系統的研究,並在申請生產許可之前完成。
h) 結果及分析:應根據詳細的試驗記錄,對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統計分析,說明具體的統計方法和選擇理由,同時應注意對個體試驗結果的評價。根據統計結果,分析受試物的一般葯理作用,結合其他的安全性試驗、有效性試驗及質量可控性試驗結果,權衡利弊,分析受試物的開發前景。

H. 中葯葯理——溫里葯

凡能溫里散寒,治療里寒證的葯物稱為溫里葯。溫里葯具有溫里散寒、止痛等作用,其中部分葯物還有溫陽、回陽作用。里寒證常見以下二個方面的病證:一是寒邪入里,脾胃陽氣受抑;因脾主腐化水谷,脾陽受侵,則水谷不消,見心腹脹滿、脘腹疼痛、嘔吐、泄瀉等,宜溫中散寒。二是心腎陽氣虛弱,寒從內生,見腰膝酸痛、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尤其心腎陽衰,而見汗出不止、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脈微欲絕等的「亡陽證」必須溫腎回陽。根據溫里葯的近代研究結果,將其葯理作用歸納如下。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溫里葯具有「回陽救逆」和「溫心陽」的功效,用於「心陽衰微」及「亡陽證」。心陽衰微與心力衰竭及緩慢型心律失常等有關,亡陽與休克的症狀相似。「回陽救逆」的代表葯有附子等,代表方有四逆湯、參附湯、芪附湯等。它們用於心臟病及各種休克和低血壓、緩慢型心律失常等均有一定療效。實驗證明附子、烏頭、乾薑、肉桂、細辛等對心血管系中擾跡統均有明顯作用,現分為強心、抗心律失常和抗休克二方面加以敘述。

①強心反抗心律失常。附子及烏頭煎劑對各種動物的離體心臟和在位心臟均有強心作用。可使收縮力加強,心率加速,冠脈血流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亦能增加培養的心肌細胞搏動頻率及振幅,提高家兔實驗性竇房結病的心率,使動物恢復竇性心律,使大部分動物的ST一T波的改變恢復正常。並能對抗小鼠實驗性緩慢型心律失常。臨床用於緩慢型心律失常及各型休克均有較好療效,這與附子的「溫陽」功效是一致的。細辛亦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明顯改善左室泵功能。姜的酒精提取液對心臟有直接興奮作用。

②抗休克。熟附片制劑可引起麻醉貓或犬的血壓下降,同時引起下肢血管擴張,冠脈流量增加。附子及芪附、參附註射液能顯著提高小鼠對缺氧的耐受力,對抗垂體後葉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並能縮小和減輕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性損傷的范圍和程度。人參四逆湯對失血性低血量休克能延長其存活時間和存活百分率;對純缺氧性休克、血管栓塞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等能提高平均動脈壓,加強呼吸運動,穩定中心靜脈壓和延緩因缺氧而引起的異常,心電圖波形的出現,延長休克動物的存活時間,並能提高常壓下小鼠耐缺氧的作用。以上說明附子用於「亡陽」及「四肢厥逆」,具有「回陽救逆」的功能密切相關。

姜的揮發油和辛辣成分(姜酚及姜烯酚)能使血管擴張,血行旺盛,促進循環。姜的酒精提取液對貓的血管運動中樞和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這些有利於休克狀態的機體恢復。

肉桂水煎劑及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有血管擴張作用,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表面和末稍的毛細血管血流暢通,對體內臟器也能增加血流量,起到溫熱的作用。肉桂能使離休豚鼠心臟的冠脈流量增加。麻醉犬靜脈注射後1~2分鍾,冠脈和腦血流量明顯增加,血管阻力下降,對垂體後葉素所致家兔實驗性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試管內濃度0.2g/ml和靜脈6.0g/kg均能顯著抑制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體外有抗凝作用。以上作用可初步說明肉桂的「通血脈」功效。

胡椒、肉桂、乾薑等能引起皮膚血管擴張,故服葯後可出現全身溫熱感。吳茱萸醇提取液對正常家兔有升溫作用。溫里葯的以上作用,可能與「助陽氣」的功效有關。

(2)健胃賣並及驅風作用:溫中散寒的中葯,大多有健胃、驅風作用。乾薑、胡椒、吳茱萸等,其味均甚辛辣,故為辛辣性健胃葯。例:姜的芳香和辛辣成分能直李頃接刺激胃粘膜引起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胃液分泌增加,胃蠕動增加,有助於提高食慾和促進消化吸收作用,增強人體唾液澱粉酶的作用;姜煎劑灌注分離小胃的狗,使小胃胃液分泌增加,並刺激游離鹽酸分泌,增強脂肪酶的作用。丁香、高良姜、草豆蔻對胃液分泌亦有影響,當犬主胃灌注丁香浸出液後,小胃的胃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力均顯著提高;高良姜浸出液能提高胃酸排出量;草豆蔻能明顯提高胃蛋白酶的活力。家兔經消化道給予姜油酮可使腸道鬆弛,蠕動減弱。姜、肉桂、吳茱萸、丁香、胡椒等對胃腸道有緩和刺激作用,能增強胃腸張力和蠕動,有利於胃腸積氣的排出。由於這類葯物有健胃、驅風和興奮消化功能,能排除胃腸積氣,在排氣後有時出現較長時間的腸道鬆弛。從而可以說明本類葯物治里寒證水谷不化,心腹脹滿及泄瀉脘腹疼痛等的部分機理。

(3)鎮吐作用:姜有止吐降逆作用,其浸膏能抑制狗由於硫酸銅引起的嘔吐。丁香亦有鎮吐作用。

(4)鎮痛作用:附子、姜、肉桂、吳茱萸、細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鎮痛作用。烏頭鹼類生物鹼及烏頭煎劑均具有鎮痛作用,能提高小鼠熱板法及電刺激法的痛閾。姜酚及姜烯酚口服或靜脈注射。在RandaIISelittO法(大鼠)及醋酸扭體法(小鼠)均有鎮痛作甩。肉桂中的桂皮醛對小鼠的壓尾刺激或醋酸扭體法試驗,表現有明顯鎮痛作用,還有鎮靜、解熱作用。吳茱萸、吳茱萸鹼、異吳茱萸鹼及細辛揮發油經兔齒髓電刺激法證明有鎮痛作用。

閱讀全文

與中葯葯理實驗鎮痛實驗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坪效分析方法是指 瀏覽:225
乒乓球護膠膜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49
考點方法與技巧 瀏覽:957
豬皮凍的製作方法簡單易學 瀏覽:192
優學派手機上的學習方法 瀏覽:835
嬌韻詩油使用方法 瀏覽:433
乾重活手背腫了快速恢復的方法 瀏覽:975
鬼谷錢經訓練方法 瀏覽:393
幼兒降溫方法有哪些 瀏覽:520
麥飯石燒干鍋了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517
應用題一步解決方法 瀏覽:361
治療痤瘡用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835
智齒痛什麼方法止痛最快 瀏覽:936
治療痘痘的適宜方法 瀏覽:624
七年的汽車折舊計算方法 瀏覽:711
褲子腰帶打結法簡單方法 瀏覽:571
綠松石盤玩方法和圖片 瀏覽:237
蹦極最大速度的計算方法 瀏覽:115
電機受潮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180
背東西快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