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國外育兒方法有哪些

國外育兒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17 21:10:10

① 國外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

國外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特別,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給孩子相應的自由。國內的教育方式多半都是爸爸媽媽來幫助自己的孩子拿主意,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少會發出自己的聲音,也很少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說在國內的時候,多半都是由爸爸媽媽來幫助自己的孩子做出相應的選擇。這樣的教育方式雖然說不至於讓自己的孩子走上歪路,但同樣的孩子也失去了自主選擇的機會,所以說爸爸媽媽一定要學習一下國外的教育方式,盡可能讓自唯攔己的孩子自由成長。

並不是說國外的家長的教育方式一定正確,但是國外的教育方式肯定會對孩子有著性格上的培養,並且在國外的教育之下,孩子的性格會更加完善一些,孩子也會更自信一些。因此爸爸媽媽應該盡可能的關注一下對於自己孩子性格的培養,而並非是僅僅關注孩子的成績。

② 日本媽媽的10個育兒方法

日本的教育,真的是涵蓋了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側重於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 以及遵守社會秩序和遵守社會規則,禮儀上面的教育等等。下面我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日本媽媽的10個育兒方法吧!

1、「必須對見到的人先打招呼,受到別信租咐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這是最基本的禮貌,日本的媽媽們從小就教,特別是「謝謝」文化。因為懂得感恩,型山以後會收獲更多。

對於並不習慣說「謝謝」的小孩,家長也會稍加提醒。比如,在幫他切完水果遞給他的時候問他一句「你是不是應該和我說句什麼話?」小孩自然而然就會將「說謝謝」當成一種習慣。

2、公共場合,特別是在圖書館。即使只是正常的講話聲音在安靜時都顯得異常刺耳,會打擾到別人。在安靜的公眾場合大聲喧嘩也正體現了家教不夠。

日本媽媽教育孩子的是:在公共場合(除了可以放開玩兒的地方以外),說話音量都控制在不讓第三個人聽到。

3、交流能夠促進親子間的感情,同時也能打開孩子的心扉,讓他變得更加開朗、自信。

日本媽媽告訴孩子們:不願意告訴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媽媽;不願意告訴媽媽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訴爸爸。但是不能對兩者都不說。

4、有時候,中國的媽媽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反應會很大,會動手打他,當次數多了,孩子會通過撒謊來遮掩自己的滑純錯誤,從而從小可能就養成了不誠實的習慣。

而日本媽媽都會教育孩子:一次撒謊可以原諒,但不要任意撒謊騙人,否則你會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讓你後悔一生。

5、「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許用工具和牙,也不許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媽媽則希望你能打贏。」日本的'媽媽們都會教育孩子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要懂得保護自己。

6、掉在地上的硬幣可以揀起來拿回家積攢起來,但是錢包卻不能據為己有。別人不會在乎那幾個硬幣。

而錢包內的物品絕對不能私自動用,有些即使不是貴重的物品,對失主來說也很重要,比如各類證件。

7、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以說「我吃飽了」,但是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餐桌上的文明,即使不好吃也不要表現出來,可以少吃或者不吃並禮貌地答謝主人的盛情:已經吃過了,吃飽了。

8、在《憫農》中,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典故。日本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給孩子們灌輸任何食物和東西都是有生命的觀念,在孩子盛飯的時候都會建議要多少盛多少,避免浪費。

9、必要時遵從集體和權威的意見,但是內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孩子們要傾聽並參考別人給出的建議,如果這個建議比自己的想法更妥當,那麼就不應當再執著於錯誤。

另外,即便自己的意見沒有被採取,那麼也不要放棄自己的想法。因為,這並不代表這個想法就是完全錯誤的。

10、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用不著和別人比較。

攀比、拼爹的現象在日本也是十分常見,日本媽媽們都會教導孩子不應以自己的缺乏而自卑,同時也不應持有過高的優越感。

③ 哪種育兒方法正在國外流行,玩著就能把孩子帶了,你還不知道嗎

哪種育兒方法正在國外流行,玩著就能把轎枯孩子帶了,你還不知道嗎?

「曠育」育兒法

在帶孩子這件事情上,全球父母的艱辛都是一樣的,可是精明的父母,早就研究出合適的育兒方法。英國藝人SueElliott-Nicholl曾在接受采訪時討論自已的育兒方法——「曠育」育兒法。這類育兒方法,主要體現在將父母從育兒的艱辛之中,暫時地解放出來,例如想方設法去玩,得到短暫的快樂。

俗話說得好「勝不驕敗不餒」,父母學好放空自己育兒壓力和疲憊,不許消極情緒還有機會積累出來,當面對孩子時,心情愉快,樂觀、開心,孩子在父母情緒的感柒下,就會更加開心。

因此,育兒非常辛苦的父母,何不也學好有時候逃出「父親」「媽媽」角色,「玩起來」帶孩子,這不僅是勇於承擔責任,更是對與家庭孩子承擔

④ 德國人承包了諾貝爾一半的獎,德國有哪些育兒方式呢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後的德裔)獲得諾貝爾將的人數接近諾貝爾獎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承包了諾貝爾一半的獎,全球60多億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另一半。

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育兒教育,看看德國的育兒方式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幼兒園重視實踐

對於一個德國孩子而言,他們將在幼兒園中度過4000個小時,一般來說孩子會做很多與社會實踐相關的活動,比如說參觀警察局,了解如何報警,警察是做什麼的,參觀郵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從家裡寄到全球各地的,去市場,拿著錢學習如何買東西,去花圃,圖書館,去商場,去採摘。

一個孩子長到了6歲,就能自己去商場,自己整理東西,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時間,自己找警察,生活能力已經非常強了。

對於德國人來說,過早的開發智力是並不提倡的,提早學到的書本知識其實並不一定能用得上,很多時候,贏的意識是家長的虛榮心在起作用。

德國甚至禁止對孩子提早開發智力,留給孩子更多成長和想像的空間,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在幼兒園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畫畫,拼圖,讀書,老師會幫正在工作的同學完成自己的項目,然後讓其他小朋友學會安靜等待。

3. 父母敢放手

當孩子會走路了之後,父母就會放手讓孩子去體會周圍的環境,不會頻繁對孩子說“no”,因為每一次說不都是對孩子的打擾,做父母要敢於放手。

規矩要提前做好,預防提前做到,孩子要做的就是遵守規矩然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在安全的范圍內,只要孩子沒有安全危險發生,家長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好好玩耍。

4.培養專注力,正常環境即可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專注力,會特意給他們創造一個沒有聲音沒有打擾的環境,其實大可不必,正常的生活環境就可以了。

不管是孩子寫作業還是睡覺,父母該做什麼做什麼,只要不特別大聲就行。德國父母一般就是不打擾孩子,讓他們專注就夠了。

有的時候越從形式上強調,越對孩子的專注是一種打擾和限制。

孩子在幼年階段,家庭和幼兒園教會他們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獨處,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承擔責任,獨立解決問題。

⑤ 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

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

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除了多吸取前人的經驗,學習他人的教育方式之外,還可以參考一下國外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取長補短,下面為大家分享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一起來看看吧。

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1

1、重視品德教育

韓國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的道德品質教育,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都設有德育課,這其中的禮節教育最令人印象深刻。韓國學校中的禮節教育內容包括:

(1)、個人生活禮節,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遞物品時的舉止;

(2)、家庭生活禮節,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里的禮節;

(3)、學校生活禮節,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上學、放學時的見面禮、告別禮;

(4)、社會生活禮節,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

(5)、國家生活禮節,如對國旗、國歌的禮節等。

至今韓國的每個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養的家訓掛於家中的居室。這使得韓國的青少年大多講究禮貌、尊重長輩。如果你有機會到韓改陪國人家中做客的話,就會發現不論多小的孩子,都懂得為客人和長輩倒水時雙手捧著,恭敬地奉上。有一次我在韓國朋友家中吃飯,席中主人上大學的兒子回來了,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見到家中有客,連忙十分恭敬地過來問候。我的同伴邀請小夥子喝一杯酒,這小夥子看到他父親點頭,才低眉順眼地雙手拿起杯,先是面對客人高高舉起表示感謝,然後側過身掩著杯喝了這杯酒。

韓國是受中國儒家倫理思想影響頗深的一個國家,韓國人認為一個不懂得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愛國。

2、重視素質教育

韓國非常重視幼兒教育。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每學期開學前,幼兒園會把當年的教學計劃送給家長,每周也會把具體的活動內容計劃送給家長。不過最令人稱道的還是,韓國幼兒園的教育在注重培養孩子的素質的同時講究寓教於樂。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叫廉美,今年5歲半,在漢城市一家極為普通的公液做立幼兒園入托。該幼兒園四月、七月、十月和十二月的活動主題則分別是春、夏、秋、冬,主要是圍繞這四個季節開展教學,注重核埋蠢培養孩子觀察力。比如十月份的活動主題就有:「領悟秋天的變化」、「中秋節」、「累累果實」、「韓國的秋天」、「世界的秋天」。

其它月份的教學則結合韓國的'傳統、現實生活來教育孩子。比如五月是韓國的家庭月,韓國的父母節、兒童節都在這個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幼兒園五月的活動主題就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鄰居」。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對家人鄰居的感情、對周圍環境的認知能力。比如說,在「我的鄰居」這一活動中,要求孩子介紹自家的鄰居,這樣就自然而然地使孩子鍛煉與人交往和語言溝通的能力,讓孩子自然地除了關注自我家庭,也要關注周圍的「小社會」。

3、「粗放式」育兒

在中國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家長們很少帶小孩子們出外遠行,即使出門也要捂得很嚴實,做足各方面的准備。而韓國人則採取「粗放式」育兒。

韓國人周末愛舉家到大自然里遊山玩水。這時候經常可以見到家長們身背幾個月大的孩子,手拉著一個三歲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時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動了,家長們也很少抱起他們,而只是在一邊等他們休息一會兒再接著走。有幾次和韓國朋友們一起出外玩,常見到他們帶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參加,碰到路途遠,孩子顯得相當辛苦。後來我就忍不住問,這樣孩子會不會生病,是不是家裡沒有老人照顧?韓國朋友覺得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他們覺得只要有機會就應該多帶孩子出去,雖然路途中辛苦一點,但對孩子也是鍛煉。

韓國的幼兒教育與育兒方式2

錯誤的育兒方式

1、過於注重知識灌輸,與幼兒的天性相悖

寶寶喜歡通過肢體的觸碰去探索這個世界,大部分中國媽媽卻更希望自己的寶寶贏在起跑線,早早地就確定了培養目標,對孩子進行 高強度專業訓練。

事實上,年幼的孩子應以關懷、愛護、撫摸、親吻為形式的情感教育和親情教育為主。早教並不等於智力開發,如一味過分強調灌輸知識,將早期教育理解為傳授書本知識,只會違背孩子大腦發育的自然規律,不利於其身心健康發展。

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成人的生活方式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玩是孩子的天性,強硬地灌輸知識只會讓孩子過上機械般的生活。日後新鮮事物出現也難以引起孩子的興趣,進而影響孩子創新。

2、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管束和代勞太多

不少家長都會感嘆外國的孩子自理能力強,小小年紀就試著拿起湯匙自己進食,並且鞋子是自己穿的書包也是自己背的。但是媽媽們還是堅持著傳統的「那一套」,恨不得衣食住行都一手為孩子包辦。

就拿餵食來講,進食是每個人的天生的本能。七八個月大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飯了,當孩子剛開始接觸時,會把湯匙拿在手中擺弄,或者把食物送到鼻子、面部上。直接翻到碗都是會發生的,媽媽並不需要太緊張。只要適當的做一些輔助的引導動作即可。

在寶寶幼兒時期盡量可以讓他多觸摸多動手,這非常有利於寶寶日後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

3、急功近利,干擾了孩子從容地成長

現在的家長都處於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不免會因此產生焦慮也影響了育兒觀,恨不得孩子在早期就體現出智慧超凡的傾向。對於孩子「晚熟」耿耿於懷,顯示非常著急。

其實孩子的開化有早有晚,而且有階段性的,拔苗助長只會影響到孩子成長。

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本應該是在3歲以後進行,孩子上小學之前的知識技能教育,應該注重過程學會了什麼,而非一味去追求拿到什麼樣的好成績。培養孩子出於興趣和成就感的求知慾,一種從容、樂觀面對事物的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歷程很重要。

⑥ 海外育兒:國外幼兒教育都教些什麼

寶寶快上幼兒園了,該把他送到怎樣的幼兒園呢?為增進寶寶的音樂天賦陪銷,挑一個音樂幼兒園;為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挑一個雙語幼兒園……還是有別的選擇呢?

幼兒園是寶寶獨自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場所。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人際關系,對幼小的寶寶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巨大變化。這一步邁得如何,將會影響到他以後怎樣做「社會人」。

下面是國外一些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重點、教育方法,雖然各有特色,但讓寶寶身心健康地發展、為將來比較適應地踏上社會打下基礎,都是相通的。也許這些資訊會對爸爸媽媽們有參考價值。

美國

有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揮自己的潛力,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能對成人的各種要求做出反應,有信任感、責任感、自尊心。

能夠表達自己的需要,學會與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與同伴交往。

不斷提高肢體動作的准確性、手眼動作的協調性。

通過游戲豐富知識、經驗,並對知識經驗進行總結、分類。

通過培養藝術技能和認知技能,發展他們的社會性和情感。

培養學習技能,如讀、寫、算,但不強迫他們學習,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進行學習。

為了培養寶寶的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美國幼教工作者將幼兒園布置成不同的活動區域,比如電腦區、圖書區、泥塑區、植物區、動物區、積木區、玩沙區、玩水區、烹調區等,讓寶寶自己選擇活動區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動結束後自己收拾場所。

培養寶寶對環境的信任感,他們將玩具、物品等分類擺放,顯示清晰,寶寶不會因為找不到東西而覺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為了讓寶寶學會友好相處,准備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寶寶都能得到,無須爭搶。同時,不同的區域使得每個寶寶都能自由地與幾個夥伴在一起活動、交流,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經驗。如果寶寶之間發生爭執,老師就引導他們互相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學會溝通。

為了讓寶寶覺得自己受到重視,他們將寶寶做的各種功課:圖畫、剪紙等,貼在寶寶平視就能看到的地方。

英國

培養語言能力、獨立性、創造性。

發展聆聽、觀察、討論、實驗的能力。

注重對興趣和個性的培養,注重對能力的全面發展。

注重思維與想像,在開放式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

培養愛的理念,鑄造自信的人格,鍛煉社交技能。

上課時,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游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脊襲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比如,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體驗人物感情;在解釋「浮」和「沉」意義的時候,讓寶寶在水盆里擺放塑料片、鐵片、紙片進行觀察;用娛樂性軟體,讓寶寶在電腦上通過游戲認識形狀、數量,學習下棋、走迷宮等……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老師從不強調答案的性,對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像力,都給予很高評價。

法國

提高機體的平衡性及協調性。

發展口語表達能力,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積極地與教師、同伴交往。

發展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能力。

發展自由探索、獨立創造的精神。

獲得有關科學技術方面的粗淺知識與技能。

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環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家長的意見,跟家長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裡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利用家長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繪畫和藝術活動引入教學是他們常用的方法。通過用不同的材料與工具畫畫、舉辦木偶戲表演、做角色裝扮游戲等,來發展櫻亂兄寶寶的語言、情感表達、藝術表現和創造性等各種能力。

科學技術活動是他們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寶寶在動手動腦的製作、拼拆、修補等活動中,了解事物的屬性、特徵,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紐西蘭

身心健康,情緒愉快,保證安全,避免傷害。

適應幼兒園這個「小社會」的日常生活,能判別行為的對與錯。

全方位學習,全方位發展。

充分發展個性,並學會與同伴相互學習。

發展語言交往技能與非語言交往技能,並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創造和表現。

通過積極的探索來學習,獲得對身體的控制能力與自信心。

學習思考與推理,認識自然、社會。

幼兒園注重讓家長和社區的其他人員一起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得寶寶在家庭、社區、幼兒園不同的環境里,通過與不同對象的交流,來認識自己是「社會」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論性別、能力、年齡、種族、社會背景等,自己都應該得到尊重,同時也要尊重別人。

日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堅強韌性,不怕困難。

會開動腦筋學習。

有動手能力。

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懂得交通、地震等安全知識。

在幼兒園,每個寶寶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櫥、收拾餐具、擺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涼水,吃的是冷食。

大量的室外體育運動、遠足是幼兒園的重要科目。他們的運動豐富多彩,有些是我們認為對寶寶不適宜,可能造成脫臼、扭傷的項目,如盪繩、拉單杠、爬網繩、堆沙丘、鑽山洞、相撲、走平衡木等。這些運動可以培養寶寶不怕困難的精神、健壯的體魄和靈巧的技能,而且在實踐中沒有發現寶寶受到損傷。

遠足不僅鍛煉寶寶的體力,還有採集標本、回來展出的任務,寶寶們往往興致很高,能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參與活動。

識別交通燈、懂得必須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災或地震等來臨時怎麼保護自己等等,都是幼兒園上課必不可少的內容。

奧地利

發展想像力和理性思維能力。

發展動手能力,形成自信心。

把音樂作為基本素養,激發對音樂興趣,培養樂感和節奏感;同時發展其他藝術能力。

他們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素材,讓寶寶通過扮演童話人物、自編童話故事、做太空旅遊游戲等,展開想像的翅膀,同時也促進了創造力的發展。而在想像與現實的比較中,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

幼兒園里有專門的手工間,有專供寶寶使用的刨子、鋸子等工具;有專門的廚房,裡面的設備也是適合寶寶使用的。寶寶在游戲般的勞動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還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認識。

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幼兒園也是如此。為了培養寶寶的樂感和節奏感,規定音樂老師必須會彈奏吉他,同時老師至少還要會其他一種樂器。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

他們還將畫畫與詩歌欣賞相結合,鼓勵寶寶為自己的圖畫、雕塑、木刻作品,創作出三言兩語的兒歌來描繪,並朗誦出來。這些似乎是藝術家做的事,可對寶寶說,絕大多數都能勝任這樣的創造性工作。

⑦ 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中國式教育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難去改觀,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利於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一起來看看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吧,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國外爸爸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第一個關鍵時期:孩子兩歲以後。這時,父親可以像一個“討厭”的第三者,進入母子關系圈中。在西方,讓兩歲的孩子擁有單獨睡房已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成長的共識。中國的孩子跟母親可以睡到很大。不誇大地說,返輪州許多兒童的心理問題都是因此而產生的。

第二個關鍵時期:孩子6歲時。這時,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和規則的建立。獨生子女給家庭關系帶來許多挑戰,父母與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種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關系得到平衡。父親要對孩子好,必須先漏蔽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個關鍵期: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親來,在外慣了的父親更易於接納和認同孩子的獨立。在傳統文化中,父親常常是家庭的邊緣人,他們樂於闖天下,把孩子留給母親。這樣的父親喜歡回來誘導成年的男孩離家,和他一同涉難犯險,體味人生。由於獨生子女的關系,現代父親更多地扮演了非傳統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領路人。現代父親的潛意識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們怕孩子長大後與他們分離,因而甘願聽憑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內心困惑中摸索著成長。

他山之石:國外父親參與育兒情況。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父親們參與育兒的情況吧,或許它是一種文化,一種異域文化,但對於所有愛孩子的父親來說都是有所啟發的。

1.以色列:傳統上重視男性權威,自幼兒園起就實行男女分開教學,這種男女明顯區分的情況下並沒有差別對待,無論是家務,工作,男女都一視同仁。在以色列,夫婦都參加工作的佔95%,男性在家中做家務或照看孩子是一種很自然的日常風景。此外,每周的安息日還有父親給孩子單獨談心的習俗。

2.英國:英國的男性以重視育兒事業而聞名,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學,英國的父親從孩子小時就開始重視教育。

3.德國:德國人在家中度過的時間很多,大部分人的工作時間是從上午的七點半至下午的四五點鍾,學校也是如此。隨後大部分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會,而是立即回到家中,同家人一起度過這些溫馨和睦的時光。德國的父親大都把親手為家人建一幢房子作為最大的願望,家人間的密切程度可見一斑。

4.挪威:在挪威,女性有一年的帶薪產假,男性也有長達四周的帶薪待產假,這一法案是1979年制訂的,到現在約有70%的父親使用了這一假期,挪威的父親們認為保障育兒是自己的一項權利。
國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最近,在韓國的父母中間,“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戲等都盡可能回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

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因為讓孩子單獨睡,不僅能夠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近感,有利於健康,還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朴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餵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麼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著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床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其實,從衛生角度來說,讓孩子單獨睡更為科學,因為父母和孩子同睡一床,父母呼出的濁氣,易被孩子吸入,這對孩子健康不利。”

玩泥巴沙子又何妨

在漢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一共有5萬名兒童參加了“玩土活動”。玩土不但兒童喜歡,父母也很喜歡。以前孩子們怕媽媽怪罪弄臟了衣服,不敢玩土,但是現在父母們認為,不管是玩泥土、沙子或者玩水,只要桐運是孩子玩得愉快,弄臟了衣服也不要緊。醫生們也主張,比起過分地干凈、一味地講究衛生,適當地臟一點,不但對情緒有好處,而且對提高孩子們的抵抗力也有好處。這樣有利於他們與細菌和病毒作斗爭,有利於預防各種疾病。

母乳喂養和用布制尿布

在吃的問題上,漢城的媽媽們親自當模特登場做廣告,強烈呼籲“為了孩子要堅持母乳喂養”。喂母乳已經成為非常自然和光榮的事情。有一些媽媽在地鐵里做喂母乳的表演,爸爸們也在一旁加油鼓勁。

原先父母們都愛用一次性的尿布,但是現在,為了孩子的健康,用布製作尿布的父母日益增多。給兩個孩子都使用布制尿布的33歲的李媽媽說:“雖然用布制尿布和喂母乳麻煩一點,但是,聽說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我准備繼續做下去。”在她的周圍,有不少媽媽都和她一樣。

不給孩子吃葯

在漢城,有一家以不用葯而出名的小兒科。該科的高醫生強調說:“孩子們的疾病,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即使不吃葯,過了一定的時間也會自然康復。”

開始的時候,有些父母要求快點使自己的孩子好起來,但是現在這些父母認為,“孩子疼過,才能產生在疼痛的時候戰勝疼痛的力量。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到了非要用葯的時候再吃葯也不遲。”他們非常贊同高醫生的做法,認為這樣可以用較少的葯物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防止由於葯物所引起的其他不良反應。

還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不吃東西而苦惱,專家們認為,孩子所吃的量是一定的,所以不要只是追求量,而要關心一下質的問題。即使吃得少一點,也要讓孩子吃各種營養價值高的飲食,這樣才能存儲能量,在生病的時候可以和疾病作斗爭。

讓孩子緩慢成長

在漢城延世大學醫學院,小兒精神科的申教授寫了一本《明智的父母使孩子慢慢成長》的書,主要內容是反對早期教育,因為他每天看到數十名由於過度早期教育而患病的孩子前來就診,因而認識到危害所在。申教授主張,要等到孩子想學的時候才讓他開始學習,先旁觀孩子所做的一切,發現孩子對某些事情感到好奇的時候,在他後面輕輕地推一把,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快地獨立成長。

申教授說,拔苗助長一點好處也沒有,應該順其自然,讓孩子慢慢地成長。

鼓勵孩子參加冒險活動

鼓勵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冒險活動,如登山、攀岩等。韓國父母正流行以此來培養與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和勇敢精神。

漢城教育專家金善意說:“以前,我們大多數父母不但不鼓勵孩子去冒險,而且一聽說孩子要去攀岩就會制止,主要是擔心孩子出事。但這樣做,對培養與鍛煉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極為不利,孩子還是在大風大浪里成長比較好。現在有許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很多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因此更應該讓孩子參加一些在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冒險活動。”
國內外不同的教育方式
1玩耍

說了老半天,估計讀者也不需要我再詳述,就知道在讓孩子玩耍的方面,澳洲家庭和華人家庭的不同了。和做父母的華人朋友在一起,最常聽到的就是“別做這個!” “別碰那個!”“別去那兒!”“小心!”還伴著緊張的眼神。有一次在一家華人朋友家的後院玩,他們家兩歲多的男孩跑到院子里的水龍頭旁邊,水龍頭下有一小塑料桶,裡面接滿了水。媽媽馬上說,唉不要過去,危險!讓筆者當時覺得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在兩個大人的看護下,只到小孩膝蓋的一小桶水對小孩會有什麼危險可言。當然不光是危險,就是弄濕了,弄臟了,也是華人父母覺得萬萬不可以的事。所以很多華人父母剛把孩子送到當地幼兒園的時候,都覺得那裡的孩子大部分時間就是坐在沙坑裡玩沙子實在不可理解。

筆者曾經有一次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夏天的下午路過鄰居家時,看到這個家的男主人正在拿著一個大海綿塊奮力洗車,車上全是大泡泡。而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旁邊是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金色的卷發,胖胖的肚皮,光著身子,也在拿著一塊小海綿,蘸著肥皂水,奮力在洗他的小自行車,沾在他身上的泡泡比在他小車子上的還多。兩人都非常認真,誰也顧不上誰。

不知道這兩種不同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哪個會更有勤勞的習慣和獨立的精神?

2嚎哭

小孩子哭恐怕很難避免。但是在公共場所嚎啕大哭,且持續時間很長的通常都是華人的孩子。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概率,但這個現象很多人,包括華人朋友都有同感。

無法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這裡面的原因也許有很多,不過,華人父母加上爺爺奶奶,一大家子一起慣孩子,這個現象可能是沒有人會有什麼異議的。

在超市裡,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麥克,請你把魚罐頭放回去。” “露西,我們今天不買巧克力餅干,把它放回原來的地方”。而麥克和露西通常是個四、五歲到十來歲的小傢伙。如果他們還拿著那些父母不要買的東西,父母就會一遍一遍的重復:請放回去,而且還特別強調這個“請”字。通常,小孩子就把東西放回去了。

說了這么多,並不是說華人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可取之處。華人一般都教育孩子要有理想,有抱負,一生要有成就(當然也有太強調所謂“成功”的問題),可是澳洲人通常對孩子的態度是“隨便,你想幹啥幹啥,只要不犯法。”在這種情況下,澳洲的孩子比較缺乏對人生方向的引導,結果常常耽誤了進取的時機,浪費了自己的才華。

曾有人說,澳大利亞人和華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各有偏頗,總體來說,澳洲人對孩子太松,華人父母管的又太緊,綜合一下就是最好了。你覺得呢?

猜你喜歡:

1. 外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2. 曾仕強教育孩子的方法

3.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4. 父親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5. 韓國教育孩子的方法

⑧ 外國幼兒教育方法

1、美國教育部推廣培訓“父母輔導者”

美國人十分重視人的獨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從嬰兒1歲半起就開始培養其自我服務技能。他們認為,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強嬰幼兒的獨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嬰幼兒和家長雙方受益。嬰幼兒的自我服務技能包括:系鞋帶、穿衣服、扣紐扣、拉開或拉上拉鏈、洗臉、刷牙、梳頭、吃飯、上廁所等等。

2、英國社區兒童中心免費提供多樣服務

英國政府很重視5歲以下孩子的學前早期教育,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務,出生到5歲,寶寶可以加入各個社區兒童中心的活動,媽媽也可以參加各種育兒的論壇和培訓,解決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問題,如果3歲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兒園,就要自己付費,一個月大約1000多英鎊。

3、法國重視孩子的藝術教育

法國家長認為藝術教育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而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長就會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法國的早教課更像是藝術細胞的培養和激發課程。他們首先是尊重孩子,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

4、加拿大不提前教寫字和計數

在加拿大,寶寶稍大一點時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課學習,而是參加那裡的美術、勞作、音樂以及唱遊等活動,而且與眾不同的是,這樣的早教學校不會設置寫字和計數等課程。加拿大的早教專家普遍認為,幼兒期是動作能力均衡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培養動手能力更為重要,若讓孩子過早認字、寫字和計數,會耗費幼兒的體力和腦力,延緩他們的動作發展。

5、日本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在日常生活中從家長到早教學校都會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你會發現在日本,孩子上課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時候,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背包,裡面裝著他自己的物碼頌廳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長和老師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導。

6、德國讓孩子與大人爭辯

德國人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孩子覺得父櫻燃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打心眼裡更加愛你、依賴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過爭辯弄明白了,會心悅誠服地去做。你有難題,孩子參與爭辯,也能啟發你。

7、猶太人讓孩子早知書本是甜的

在每個猶太人的家裡,當小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讓小孩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就有本書,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來看書。這種做法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即生命結束有時刻,求知卻無止境。

8、丹麥教育從”人“出發

丹麥人的思想比較“超前”,丹麥的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遲隱、“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丹麥兒童教育從“人”出發,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重點。幼兒時期,重點在孩子適應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養;年紀稍長,重心逐漸轉移到好奇心的激發,訓練孩子跨領域的知識運用,探索興趣,多元認識自己。到了年紀大一點的小學生,教育的重點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方面。

9、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近年來,在韓國的父母中間, “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戲等都盡可能回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朴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餵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麼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著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床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

10、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教育上,芬蘭有些條件較不少國家略勝一籌。芬蘭移民人口很少,不必多費人力物力照顧移民的語言及文化適應問題。芬蘭國民的文化水平也高:他們曾被瑞典和俄國統治了幾個世紀,其間學習本國語文成為民族主義象徵,大家都以本國語文自豪。

不過,1970年之前,芬蘭學校還稱不上是教育的典範。和許多國家一樣,芬蘭學生10歲時,學校就按考試成績分班,一種是普通班,一種是職業教育班。分班決定了學童的未來,因為轉班幾乎是不可能。有論者說,芬蘭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體系中立足,就必須徹底檢討教育制度。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級顧問李奧?柏金錶示:“今天的社會以知識為基礎。國民必須有良好的教育程度,工作上才可與時並進。”

閱讀全文

與國外育兒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改善羊水少的方法 瀏覽:533
ssww浴缸使用方法 瀏覽:775
毛衣分針計算方法 瀏覽:315
遠程紅點訓練方法 瀏覽:405
疑難雜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729
汽車鍍膜蠟的使用方法 瀏覽:669
幽門螺菌治療方法 瀏覽:362
拉桿上籃鍛煉方法 瀏覽:972
陀螺細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瀏覽:762
錯誤3014解決方法 瀏覽:214
肉粽的食品食用方法 瀏覽:880
芒果汁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85
故障處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839
門窗鋁材安裝方法 瀏覽:996
牛肉如何做好吃的方法 瀏覽:2
治療骨刺的土方法如下 瀏覽:171
女生後背長痘痘的解決方法 瀏覽:373
家裡喝咖啡有哪些方法 瀏覽:999
擺攤最難研究的方法 瀏覽:848
短棍的使用方法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