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學習古籍有哪些方法

學習古籍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3-04-12 18:33:54

㈠ 語言學為什麼研究古籍文獻有哪些研究方法舉例說明。

據網上搜索知:語言學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探索范圍包括語言的性質、功能、結構、運用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
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語言事實,包括現代的語言和古代的語言。例如對《詩經》的研究中,不但可了解古人如何運用文字,運用語言敘事抒情,還可了解到許多現在已經消失或者不常接觸的植物名、動物名、生產生活方式、重要的祭祀活動等等;面對一個詞語或者成語,除了現今的意思和用法,還可以知道其來源、典故等。事實證明語言學的研究是引領人們了解歷史,思考未來語言發展的明燈。
學科交叉研究法是把多種學科引進語言學,把語言學引進別的學科的指導方法。即立足語言學,與其他學科多向交流,吸取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方法。科際交流,尤其表現在方法的借鑒與習得上。這個方法的特點是多種方法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如融會語言學上的共時描寫法、歷時分析法、社會學上的社會調查法、階層分析法,以及其他學科的統計法、歷史研究法等等。這一研究方法的領域十分廣闊。

㈡ 怎樣學古文

如何學習文言文
一,學習文言實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在文言文中,實詞的數量比虛詞多得多,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淀,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學習文言實詞,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區別古今詞義的異同。

漢語從右代發展到今天,詞義不斷演變,其中一些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中極少一部分的意義,古今意義沒有什麼變化,這類詞對於我們學習文言文不會造成什麼困難。但另外有一些詞語,文言文中雖然常茄握用,但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詞義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詞義的擴大。

詞義擴大是指詞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范圍擴大,即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由狹窄到寬泛,使原義成為新義外延的一部分。例如「秋」,指由一個季節擴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著打瞌睡擴大到指睡眠。

(2),詞義的縮小。

詞義縮小是指詞義所反映客觀事物的范圍縮小,即由整體到部分,由寬泛到狹窄,使新義成為原義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漢,如「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現在,「丈夫」專指女子的配偶。「臭(xiù)」,由泛指所有氣味到專指穢氣。「湯」由泛指熱水、開水到專指菜湯、肉湯等。

(3),詞義的轉移。

詞義的轉移是指詞義由指甲事物變為指乙事物。如「學者」,古代指「求學的人」,如「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禪山汪》),現在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對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權勢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現在,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其意義基本上變成了指有不正當行為的女子。如果你稱呼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為小姐,那麼,這位小姐會很生氣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詞義的褒貶色彩發生了變化。例如,「謗」,古代指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是個中性詞。如「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在,「謗」用於誹謗,指無中生有地說別人的壞話,是個貶義詞。

以上四種情況,是古償詞義變化的主要類型。大量的古今意義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詞的存在,是文言文學習的主要障礙。我們學習文言文,必須結合學習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計劃、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詞的常用義。

2,注意區分古今漢語中的單音詞和復音詞。

現代漢語中復音詞占絕大多數,而文言中則以單音詞為主,因此,我們在文言文閱讀中,不要把文言中的雙音節詞誤認為是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例如,「非常之觀,常在於險處」(《游褒禪山》)中的「非常」,古義是兩個詞:不同一般。而今義則是一個表示程度的副詞。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復音詞分開來解釋。例如:「日暮,所擊殺無慮百十人」(《馮婉貞》)中的「無慮」是個聯綿詞,意思是「大概」、「大略」之義,這個意思與「無」、「慮」二字毫無關系,不能拆開來講。

3,要注意古代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也有一詞多義現象。如果我們只懂得一個多義詞的一種或者兩種意義,在閱讀文言文時便輕易拿一種或者兩種意義去文釋,就有可能握掘產生理解上的錯誤。為了避免出現錯誤,我們要有意識地作好知識積累和整理工作。我們的教科書中,每篇文言課文後面都有這方便的練習題,這是幫助我們作積累和整理工作,必須認真完成,千萬不可忽視。詞義積累多了,遇到多義詞就可以比較准確地選擇義項了。另外,我們還需要了解關於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方面的知識。每個詞都有它本來的意思,即本義。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
如何學好古文
如何學好段納核文言文

一.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必要性分析。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強調:「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可以說,《語文新課程標准》降低了學習文言文的要求,並且中考文言文考試篇目限定於課本,從道理上講,應該有相當理想的成績,結果卻相反,很出乎意外。

筆者調查了50多位中學語文老師發現,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老師十分注重語句翻譯、記憶,以及進行針對性練習,教學過程嚴謹。然而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認為,這樣學習文言文的過程比較枯燥,效率不高、體會不深,懵懂如學另外一門外語,甚至覺得老師煞費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師的一廂情願,學生只能「逆來順受」。

學習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處,筆者分析如下:

1、學生離開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確實不像現代文那樣,讓學生一下讀來流暢上口,通曉其意。學生難以接受翻譯斟字酌句的煩瑣,難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達,難以體會古人情感真實豐富的抒發。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問妻、妾、客同樣一個問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語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變化,卻表達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和不同心理。學生理解上文,往往一上來就與文字、句式較勁,然後急著回答老師「語氣為何不同的原因」的問題,而不在具體故事情境中體會。這樣,文言文理解膚淺呆板、不深刻形象,掌握急促草草、不穩當牢固。

2、學生離開了文言文運用的情境。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說明了學以致用情境的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交流不會刻意用文言表達,覺得那是比較迂腐的表現,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一證。在教學課堂中,我們老師也可能會忽視經典語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師經常把它形容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的表現,並把它理解為別有用心。但是,此時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亭記》中就不宜這樣理解。其實,文言文的運用,也需要學生一定的文化品位。由於學生文化素質的限制,學生倒是對新興簡單的網路語言情有獨鍾,而對文言文的(運用)置之不理。

3、學生離開了文言文人文的情境。文言文包涵著豐富的詩畫意蘊,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凝聚著深厚的民族情感。然而,學生似乎不能領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處。例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學生理解了文章的「憂患意識」,「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識,但是,問其憂患意識的現代意義,如何讓自己成為人才,學生一籌莫展、一片茫然。這關鍵在於人文情境的缺失。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創設,就是要求學生關注當代社會文化生活、關注自身素質涵養,努力在文言文學習中受到良好薰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例如「憂患意識」的人文情境的創設即讓學生憂患於和平年代中的戰爭、發展社會中的環境、美好生活中的絕症……讓學生學習到古人博大的胸襟,肩負起傳承優秀文明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可見,營造文言文學習的良好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策略性思考。

既然學習文言文需要一個良好的情境,同時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是那樣的重要,我們就應該為其進行策略性思考。

1、吟哦諷誦而後得之

吟哦諷誦就是要學生放聲朗讀,讀得正確、流暢,抑揚頓挫中將語言形象化,將情感美化、深化。讓學生沉浸其中,讀出文章的味道來並有所「得」。「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這就是吟哦諷誦精妙呈現。例如:《陳涉世家》中「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
如何學好文言文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bojue.nease/study/news/wenyanwen
古文 學習方法 如何才能學好古文
學習文言文並不難,只要掌握規律、循次漸進,是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中學文言文學習的終極目標的,這個目標就是: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要達到這個目標,先要明確這里所說的文言的含義。它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先秦兩漢時的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如唐宋八大家等)仿古作品中的語言;而非指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口頭語言,即古白話,如《水滸傳》等明清章回小說中所使用的語言。還應了解《考試說明》對「能閱讀淺易文言文」所作的具體闡釋,即:根據上下文正確解釋常見文言虛詞的一般用法;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能夠正確把握文章並進行初步的分析、評價;能夠翻譯成現代漢語。這個闡釋,對文言文學習從語言到內容到最終目的,提出了具體要求,這便是我們學習文言文應把握的「綱」。具體學法如下:一、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是學習文言的重要基礎學習現代文,是從認字開始,學文言亦然。所謂「能識二千字,乃可讀書」,就是這個意思。中學生學習文言,大都從中學課本上出現的文言開始,這些文言文,都是從大量古籍中精選出來的,無論從語言到內容、到形式,都具有典範性。學習這些文章,從初讀第一篇開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個文言實詞與虛詞的含義,萬不能只滿足於對所學文段內容的大體了解,不能如講故事一般將其內容概述下來即釋為翻譯。另外,在實詞與虛詞兩者間,大量的、難於掌握的是實詞。下面就先談一談關於實詞的掌握。文言文中出現的實詞有幾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有些與現代漢語使用的詞彙沒什麼差異,如「人、馬、山、石、大、小、上、下」等,這給我們學習文言帶來很大方便,沒有初學外語滿眼茫然的 。這類詞,我們便可視作現代詞去理解。一種情況是與現代使用的詞彙完全不同,甚至從現代漢語中根本找不出與之相對應的詞彙來。如「宦官」,是古代以被 *** 後失去性能力之人在宮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員。古文中與之同一概念的詞彙還有「寺人」、「閹奄)人、」「閹宦」、「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太監」、「內監」、等等,由於時代的發展,宦官已經消失,那麼表達這一概念的一系列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均已消失。另外,「宦官」還有一義項是「仕宦之通稱」(如《孔雀東南飛》:「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但現代各級 *** 官員也不有此稱呼了。再如「宗廟」(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處所,後作王室的代稱)、「章甫」(古代一種帽子)等等,皆因事物的消亡不見了。而「曰」、「叟」、「須臾」等詞,已被「說」、「老頭」、「一會兒」等詞彙代替。這類實詞,雖難記些,但不會同現代漢語混淆,可把它們當作生詞去記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許多古今都使用的詞,但其意義卻與今義部分相同、部分不同,情況復雜,難於掌握。這些詞彙,又常常被列為考查重點,是需要下大力氣掌握的。應把學習重點放在這類詞彙上。二、掌握語法規律是啟開文言之門的一把鑰匙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應該說就具備了讀懂文言文的基本條件,並且也的確能通部分文句,因為古今語法差異不大,句子的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對現代漢語語法知識掌握比較牢固,並能熟練地分析各種句子,那麼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見句式也就能觸類旁通了。但古今畢竟有異,例如,若不懂古漢語賓語前置的知識,就譯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輸》)、「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章》),用現代漢語語序「硬譯」,則會譯成:「什麼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舉起,是不用力氣。」這使人想起日本人說中國話。因此古漢語語法不但要學,而且要認真學。力量要放在古今語法歧異之處,即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所謂特殊句式。這些特殊句式是......>>
怎樣可以學通古文
學通,我不敢說。但作為一個剛高考完的學生來說,我對自己的文言文還是有自信的,之前遇到過類似的問題,而且回答後被採納為正確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需要對其感興趣,我可能環境較好,小學就看文言文的書了。所以你應利用閑暇時間讀讀文言文,開始時,買上基本經常考到的書(三國志,史記什麼的)最好下面配有翻譯,開始時邊讀邊想,不會了就對應著看翻譯,一定要對應著,這樣句式通假之類就不知不覺的會了。

第二,要充分理解文章意思,我上課時都是老師坐著讓我代他翻譯,有錯他才指出來。所以你可以試著平時沒事時就自己翻譯,權當消遣。

第三,要有一本古漢語詞典,時常翻讀。多積累。

第四,我六年級時試著自己寫文言文了,寫完後找老師看看,看那有欠缺。

所以,你應在理解意義的基礎上,使這些一兩句簡單的話。自己想什麼就寫什麼。(這條可以不做考慮)

五,要看一些文言斷句之類書籍,就是那種沒有標點的,全靠理解去讀。

因而: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不懂也要讀,讀的滾瓜爛熟,你看,誒?怎麼懂了?

六,我看的古書比較多,也很雜。既然你在長篇幅的文言理解上有問題,那就可以讀些簡短的,譬如《左傳》《呂氏春秋》《戰國策》書店都有賣的。我小時候總讀治政,修禮,修身方面的古書,過些日子就讀《反經》《智囊》了,初中時看佛經了,如《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法華經》之類。

七,鑒於先生學力所限,我還是建議買一本古代漢語詞典,經常翻,沒事就翻,有目的性的閱讀,積累。時日一長,就會有很大進步的!!

八,我所能想到的也就這些了吧,望可以幫助到先生!!
怎樣學習文言文
一,學習文言實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在文言文中,實詞的數量比虛詞多得多,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淀,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學習文言實詞,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區別古今詞戶的異同。

漢語從右代發展到今天,詞義不斷演變,其中一些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中極少一部分的意義,古今意義沒有什麼變化,這類詞對於我們學習文言文不會造成什麼困難。但另外有一些詞語,文言文中雖然常用,但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詞義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詞義的擴大。

詞義擴大是指詞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范圍擴大,即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由狹窄到寬泛,使原義成為新義外延的一部分。例如「秋」,指由一個季節擴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著打瞌睡擴大到指睡眠。

(2),詞義的縮小。

詞義縮小是指詞義所反映客觀事物的范圍縮小,即由整體到部分,由寬泛到狹窄,使新義成為原義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漢,如「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現在,「丈夫」專指女子的配偶。「臭(xiù)」,由泛指所有氣味到專指穢氣。「湯」由泛指熱水、開水到專指菜湯、肉湯等。

(3),詞義的轉移。

詞義的轉移是指詞義由指甲事物變為指乙事物。如「學者」,古代指「求學的人」,如「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禪山汪》),現在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對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權勢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現在,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其意義基本上變成了指有不正當行為的女子。如果你稱呼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為小姐,那麼,這位小姐會很生氣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詞義的褒貶色彩發生了變化。例如,「謗」,古代指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是個中性詞。如「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在,「謗」用於誹謗,指無中生有地說別人的壞話,是個貶義詞。

以上四種情況,是古今詞義變化的主要類型。大量的古今意義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詞的存在,是文言文學習的主要障礙。我們學習文言文,必須結合學習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計劃、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詞的常用義。

2,注意區分古今漢語中的單音詞和復音詞。

現代漢語中復音詞占絕大多數,而文言中則以單音詞為主,因此,我們在文言文閱讀中,不要把文言中的雙音節詞誤認為是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例如,「非常之觀,常在於險處」(《游褒禪山》)中的「非常」,古義是兩個詞:不同一般。而今義則是一個表示程度的副詞。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復音詞分開來解釋。例如:「日暮,所擊殺無慮百十人」(《馮婉貞》)中的「無慮」是個聯綿詞,意思是「大概」、「大略」之義,這個意思與「無」、「慮」二字毫無關系,不能拆開來講。

3,要注意古代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也有一詞多義現象。如果我們只懂得一個多義詞的一種或者兩種意義,在閱讀文言文時便輕易拿一種或者兩種意義去文釋,就有可能產生理解上的錯誤。為了避免出現錯誤,我們要有意識地作好知識積累和整理工作。我們的教科書中,每篇文言課文後面都有這方便的練習題,這是幫助我們作積累和整理工作,必須認真完成,千萬不可忽視。詞義積累多了,遇到多義詞就可以比較准確地選擇義項了。另外,我們還需要了解關於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方面的知識。每個詞都有它本來的意思,即本義。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
古人是怎麼寫文言文、怎麼學文言文的
1、上古時期的古人學習文言文,與現代人學習現代語文的方法基本相同。

因為文言文是從商、周、秦漢時期的一般社會語言中產生的,文言與口語差別不大,只不過前者更為簡練。學生只需要准確掌握字詞就能閱讀、理解,進而學習作文。

2、中、下古,也就是唐宋以後的古人學習文言文,同樣面臨與我們一樣的難處。因為社會語言在逐漸發生變化,文言不再是人們的口語。這個階段的「古人」,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大量的古文中去體會字詞義、語法規則。其主要方法是閱讀。因而,上學學習也被稱為「讀書」。對一些後人較少使用的字、詞,需要查閱「訓詁」類書籍來理解。

這時期的古人,在學習文言文方面的條件,與現代人存在很大差別。其有利條件是,讀書人基本上沒有其它課程,能集中精力「讀聖賢書」,作文也必須用文言語體,從而能做到專精;不利條件是,語言學的發展是近代以後的事,對於「文言現象」尚沒有系統理論,學生的學習,完全靠老師口授和自己的領悟。
成年人怎麼學古文?
古文是指秦以前的文言文及後人仿照文言文而做的文章。你說的那是白話文。我們現在說的叫現代漢語。

適合學習的書籍就是《古代漢語》。我覺得南京大學?的高小方的《古代漢語》講座很好,網上有視頻,可以看看,可能比你自己學習好。另外類似的講座網上也很多。

㈢ 古代人是怎麼學古文的

額,作為人家社會的主流形態,就跟咱們現在學普通話學課文是一樣的。現在沒這個大環境了,你就得靠自學。修養什麼的得長期專研下去才有效果,初三就有這種想法還是非常好的,不知道你家長會不會一直支持下去,高中的學業會很重。
個人認為古時名人學習方法比較流行的:
一是拜名師,那些滿腹經綸大儒,見識比較深遠,而且對自身今後的發展有卜慶很大的幫助。
二是游學,各地走動,探訪名勝古跡,親身感受領悟。
你要自學,可以先從基礎的經典古籍學起,古漢語字典是必備的,沒事多翻翻。
入門的就是山海經、論語、詩經、古文觀止、人間詞話、楚辭、道德經、史記、世說新語跟一系列經典文學著作(四大名著,三言兩拍,聊齋志異什麼的)。這類內容相對敏野好看點,入門時候不會那麼枯燥,難以理解。主要是為了感受適應古人的寫作手法跟習慣。
到後來可以看菜根譚、資治通鑒、莊子、周易、這類帶哲學理論性的。
總之這條路非常的難走,一定要堅持下去才行,起先是可以多看看古典小說來解悶的,一定要熟練翻譯古文才行,買書時候最好買正版的古文書,自己翻譯,不會的先查字典再網路,不要自帶翻橋弊喊譯的,那樣你會忍不住自己去看,嚴重影響以後的發展。
想了好多,一點個人體會,你看著辦吧。

㈣ 有哪些學習古文的方法

李學勤在《談自學古文字》里說:「在學古文字時讀古書,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與同時代的文獻對照閱讀。例如學西周金文,同時讀《尚書》、《逸周書》及《詩經》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6頁)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對戰國文字感興趣,就應該讀讀《戰國策》、《史記》和諸子等書。不過現在所能看到的戰國文字資料,多數是語言帶有仿古意味的(如某些金石銘刻)和文字特別簡單的(如璽印、貨幣)。因此對學習、研究戰國文字的人來說,《戰國策》、《史記》等書的史料價值超過作為語言資料的價值。

與讀古書同時,最好看一點講上古漢語的語法和詞彙的著作,使自己的古漢語知識有條理。初學者可以看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中的通論和王力《漢語史稿》中、下二冊里的有關部分。訓詁學方面的著作最好也讀一本。初學者可以看洪誠的《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熟悉古漢語,主要靠踏踏實實讀古書。如果古書讀得不夠踏實,古漢語方面的通論性著作讀得再多也不解決問題。初學者如果讀了不好的通論性著作,反而會使思想混亂,甚至還會誤入歧途。有些研究古文字的人,為了勉強把古文字資料的文義講通,不惜杜撰在古書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字義或曲解古人的訓詁,還不顧古漢語中詞語搭配的通例和語法規律,對文句作穿鑿附會的解釋,使得用古文字記錄的古漢語變成了一種跟古書上的古漢語很不相同的特殊語言。我們如果熟悉了古漢語,就不至於上這類錯誤說法的當了。以後自己進行研究的時候,也可以避免犯同類的錯誤,除非是由於缺乏實事求是的態度而明知故犯。
在古漢語方面有一種比較專門的知識,對學習、研究古文字的人極為重要,那就是古音學知識。


㈤ 學習古詩詞有哪些好方法

學前古詩啟蒙,我用畫的!

這是我兒子學習《如夢令》的時候畫的,我給他講解了幾遍。他按照自己的理解畫出圖畫, 不一會,就看著這幅畫就會背了。 也許,有人也許會問:為什麼選擇畫畫呢? 回答是:家有一個不愛認字,不愛英語,只喜歡各種亂畫畫的話嘮娃! (說起來都是淚,老母親心裡苦)說白了,別的進不去啊!
言歸正傳,記得曾經有次逛論壇,看到一個盛大上岸的家長總結的經驗中,出 現過「給你一個圖,讓你背誦對應的古詩」,也出現過給你一首古詩,讓你畫下 來。 由此可見,古詩光會背,似乎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要基於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只有理解了,才能看到圖片就知道是哪一首,也只有理解了才能對應畫出古詩的畫面,當然了,基於小娃的認知,肯定無法理解的非常透徹,但求有個大概 的了解吧。 基於上面的思考,我決定古詩的啟蒙盡量做到有畫面、有講解、有背誦、有回 顧。 先講,讓孩子理解,然後再讓孩子按照他的理解和想法畫出來,然後就可以背 誦啦,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經驗證效果還是杠杠的,我家寶寶已經會背 100 多 首古詩啦! 我把每一首古詩學習的過程,圖片進行了整理歸檔,方便以後復習學習。

還有什麼問題,可以聯系我呀!我也可以給你我整理的資料。

㈥ 學讀古籍可以從這里開始

想讀古代書籍當然要過文言閱讀這個門坎,進門之後迎接你的一定是驚喜,你會發現原來還有一個我們不知道的涵蓋了幾千年的世界,浩如煙海,美不勝收。

那麼,原本接觸古籍不多的人要從哪裡開始呢?其實拍中,文言不好不是問題,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的,畢竟文言也不是現代教育的重點,只要有興趣,很快就可以改善的。

讀古籍不用找什麼學習資料,直接拿過來讀就可以了,如果碰到不能理解的難點(一般多為典故),可以先放一放,讀的多了之後,有很多就會自然而然地明白了。

剛開始讀古籍,推薦《古文觀止》、《歷代文選》。《古文觀止》是清初編選的古文選本,「上起東周,下迄明末,共選輯文章二百二十篇」。此書現在的版本比較多,我認為中華書局的要好些。《歷代文選》是馮其庸等六位中國人民大學的六位老師選注的,中國青年出版社,我手頭的是七十年代末期的繁體豎排版本,現在應該有簡體版出版。這兩者所選內容同多異少,於所選的內容各有詳略,《歷代文選》多了清代的文章;從注釋內容和風格上來說,《歷代文選》可能更適合我們閱讀。從這兩種書中就可以看到古文的大概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唐宋八大家的文集和《史記》、《漢書》這類史籍。其實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在上述的《古文觀止》和《歷代文選》中都有選錄,再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和感受其文字和思想魅力。尤其是《史記》,號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魯迅先生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或者直接用偉大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史記》現在的版本也比較多,建議選擇中華書局的二十四史套裝中的《史記》部分(春賀凳單獨定價,無翻譯,有註疏。原為繁體豎排,不清楚現在有沒有簡體版本),或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史記》上下冊版本(郭逸、郭曼標點)。

讀過這些之扒旅後,你對古籍應該有了自己的認識,接下來就自己發揮吧。

讀古籍需的工具書推薦《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一般來說足夠用了。如果想再深入,那就考慮《康熙字典》吧,上海辭書出版社的標點整理本不錯。

需要補充的兩點:

一、強烈建議不要買帶有翻譯的或是白話的版本,因為即使翻譯的再好,也很難傳達作用的原意,而且古文本身自有的美會被破壞殆盡,所以還是靠自己吧。之所以強調版本,是因為這些書買來皆可收藏,不是有文物價值,而是這類書在幾十年後再讀依然會有收獲。

二、對古籍感興趣,還要過繁體字這一關。雖然現在單體字的古籍越來越多,畢竟不是百分之百,且還有繁體的影印本這種印刷形式,總不能進了寶山卻扔了一大半寶貝不管吧。同樣的道理,繁體字不難,看多了就自然過關了。

㈦ 如何學好古文

作為一個文言文愛好者,我說一下我淺薄的學習方法,不對之處,還望見諒。

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我們每天說話寫作雖然也分書面和口語,但是畢竟我們的環境如此,書面語和口語理解起來沒有障礙,但是文言文就不同了,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因為時代的不同,用法的不同,很容易產生厭倦,所以堅持下來就是勝利。

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越是痛苦的事情回報越大,閱讀文言文對於提升寫作和個人的修養都有一定的好處。學好文言文,當我們出去遊玩的時候,就能夠感受到用幾句話勾勒出來的景物,真的是從胸中吐納出來的真情實感。

閱讀全文

與學習古籍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管理顧客浪費方法 瀏覽:837
消毒傷口正確方法如下 瀏覽:97
丁香理化鑒別方法 瀏覽:925
洋甘菊單方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586
簡單紅包燈籠製作方法 瀏覽:821
菠蘿蜜最簡單種植方法 瀏覽:962
空調保溫粘棉方法圖片 瀏覽:872
高考物理數學常用方法 瀏覽:153
微鯨電視掛牆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63
廢物手工花盆的製做方法圖片 瀏覽:651
預制構件有哪些吊用方法 瀏覽:895
大學生擇業期計算方法 瀏覽:731
研究心理學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 瀏覽:617
自來水前置過濾器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649
奶推是怎麼操作方法圖 瀏覽:481
三七花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956
唱歌教學法屬於哪種教學方法 瀏覽:801
新小米筆記本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670
烤羊肉串最簡單的方法步驟 瀏覽:868
促進規則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