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搭配中的學問表示方法有哪些

搭配中的學問表示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05 05:20:24

⑴ 二年級小學生數學廣角第八課的三種方法是什麼

方法如下:
本數啟課的內容是搭配培磨中的學問,第三種方法是用字母表示圖中的點,然後連線表示最終的結果。薯中如
本課重點是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排列和組合問題,是一節操作性很強的課。

⑵ 小學四年級數學老師家長會發言稿

引導語:家長會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那麼相關的小學四年級數學讓褲老師家長會發言稿要怎麼寫呢?接下來是我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小學四年級數學老師家長會發言稿一

各位家長:

下午好!

我很高興能有緣分和各位家長相識,很高興有機會能和各位成為朋友,而且我希望和各位成為知心朋友。

首先,我希望家長了解,我現在擔任兩個班的數學老師,一百多個孩子,我可能有時會照顧不周,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因此希望家長支持和配合我,當您發現孩子最近學習狀態不好時,或者您發現孩子做作業時,出現很多錯誤時,請及時和我溝通,我們共同分析,找出幫助孩子的方法。

其次我想告訴各位家長朋友,請您多鼓勵孩子敢說、敢問,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勇於說出自己的觀點。給孩子一個平等的機會,讓他多說出他的想法。鼓勵孩子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他說錯,我們也要給孩子一個敢說的機會;或是當我講一道題時,鼓勵孩子敢問為什麼這么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不同思路。

接著和各位家長朋友分析本學期數學學習的知識,本學期主要學習:乘法、除法、有餘數除法、兩步計算應用題等。其中乘法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知識,為後面的除法學習做基礎。乘法的學習基礎是乘法口訣,因此需要每個孩子記憶乘法口訣,因此記憶對數學學習很重要,然後是理解,最後運用。記憶、理解、運用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乘法的學習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除法。否則就像蓋樓,地基打不好,樓房是會倒塌的。因此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做到六個字:今日事,今日畢。每天學習的知識,當天學習,不要拖到明天或後天,不然積少成多,造成跟不上,以後的學習會更堅辛。

對於數學作業,我對孩子的要求是按時完成,每天回家先做完作業在玩,這是一種學習習慣。而且要求孩子做作業干凈、工整,寫作業必須專心,這更是一種學習習慣,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因此我要求孩子做作業必須專心,只有專心做一件事,你才能成功。如果您發現您的孩子做作業不專心,請要求孩子擦去重做,因為如果不專心,即使做太多,都是無用功。

對於考試,我們每單元講完,都會進行單元測試來檢測孩子本單元學習情況。我想告訴各位朋友,我不看重孩子的分數有多高,看重考試背後孩子從中的收獲。分數不代表一切,因此當孩子把試卷拿回家時,我希望您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聊聊,說一說出錯的原因,讓孩子從這次考試中有所收獲。

謝謝各位家長聆聽,我希望在以後我們常溝通。

小學四年級數學老師家長會發言稿二

尊敬的各位家長:

很高興在新學期的開始就能和大家坐在一起溝通交流。今天,我主要和大家談談本學期的數學學習。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困攔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實踐活動四大版塊。

其中以數與代數的計算為主。這一部分的內容包括乘除法的知識;千克、克、噸的知識;年、月、日的知識。乘除法的知識是本冊書的重難點,通過學習孩子應該能熟練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計算方法(特別是使用豎式計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在乘法學習中當遇到連續進位的計算時, 在除法學習中當遇到商中間有零和末尾有零的計算時,部分孩子可能會出現計算準確性不高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請家長不要太著急。因為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在初步掌握計算方法後,還需要一個鞏固練習的過程。我會針對這些問題在課堂上和作業中採取一些辦法來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例如:每節課前的聽算,經常的豎式練習,以及一些小醫生診斷題。我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引導他們根據問題,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作業中我會提醒孩子,嚴格規范豎式書寫。在脫式計算、應用題計算時,也會提醒他們在算式旁邊列出豎式。讓孩子們在實際的練習中體會如何提高計算的准確性。對與作業中的錯誤,我要求孩坦尺簡子找出錯誤的原因及時改錯,並且在專門的紙上抄題改錯。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更好的提高孩子的審題能力,教學會抓出題目的重點,一方面也為了使頁面更加整潔,方便孩子以後的復習。同時也從客觀上給孩子一點壓力:要想很輕松正確的完成,就應該特別仔細才行。

在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的學習中,孩子們感受並認識了三個質量單位,掌握了他們之間的'關系並能進行簡單換算。同時我們也設計了相關的實踐活動,比如:體驗感受一千克的實際重量,從而找准千克的重量參照物來正確認識和使用重量單位。

在年、月、日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孩子們會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學習平年閏年的知識,認識24小時記時法,學會計算經過的時間。結合這部分知識,我們年級會開展特色實踐活動。鼓勵孩子收集整理有關知識,自己動手製作2007年的年歷,在製作中發現並體會月歷、年歷的編排規律。並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注世界的良好品質。

第二大版塊空間和圖形,是從一年級到現在第三次學習這方面內容。所以對孩子空間想像能力的要求和培養有了新的層次。孩子們在以往學習的基礎上學會了從上面、正面和側面觀察和辨認簡單立體圖形的形狀。並且能根據給定某個面的形狀,想像正方體的擺放,當然這部分的學習對於某些孩子存在一定難度。我會利用學校時間給孩子們實物,讓他們多擺擺,多看看,培養空間想像能力。周長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會讓通過觀察、度量及比較、歸納等活動,讓孩子了解周長的概念並探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不過這個計算,並不是簡單的給出公式(家長可以看到書上是沒有給出有關公式的),而是讓孩子嘗試多種方法,在實踐中體會優劣,選擇有效的方法。

第三大版塊概率與統計。是繼二年級之後第二次學習這方面內容。經過學習孩子們應該能感受出事物發生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粗淺的接觸以後初中的概率知識。

另外本冊還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這些活動都是北師版教材的特色部分。包括:

「搭配中的學問」——讓孩子門在配菜、配衣服的過程中,培養有序思考的能力。這當中會涉及到中學學習中「組合」的知識。

「交通與數學」——讓孩子們御用周長、乘除法等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時間與數學」——讓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日歷中的規律,體會當中豐富的數學信息。通過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孩子統籌意識、節水意識。

所有這些,都是為讓孩子深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期平時的作業練習除了口算外主要是成功訓練計劃,其中的基礎知識部分是全體孩子都應該掌握的,能力拓展達優的部分有一定的難度,有的甚至超過了本冊的教學目標,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選擇性完成。

在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書寫工整、漂亮;作業認真仔細上,我設了幾個大獎,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家長可通過網站了解。

家長在孩子學習方面需要和我交流的,都可以通過作業本、自主管理手冊、網站、電話等方式進行。

衷心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我的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謝謝你們給我的無限動力。

謝謝大家!

小學四年級數學老師家長會發言稿三

尊敬的各位家長們:

你們好!我是四年級(5)(6)班的數學老師。首先,我對各位家長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參加家長會表示熱烈的歡迎。藉此機會,我想就「如何配合學校的教學,有效地指導孩子的學習」和家長們做一個溝通。下面我談談孩子在學習中要注意的一些地方,供家長們參考:

1、要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用,我便有這樣一個體會:一個好習慣一旦養成,長大後便會一直堅持下去。做為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1.專心致志。有的孩子入學之後,由於自學能力較差,上課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長應嚴格要求並經常提醒孩子在上課時,一定要用心聽講,聚精會神,不要作小動作,更不要說話影響別人聽課。回到家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再做其它事情的好習慣。

2.獨立思考。父母對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採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是要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3.認真細致。孩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去完成,而有不能草率馬虎。這就要求內容正確、書寫工整、按時完成等方面。作業格式訓練也是學習習慣培養的一方面。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包括作業做起後勤於檢查的習慣,每天晚上能自己整理好第二天的學慣用具等多方面。

2、在作業方面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活動;家長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這就希望大家能配合,檢查作業的書寫和正確率;

(2)獨立思考的習慣。當孩子在作業中遇到問題時,家長要做一個引導者,鼓勵孩子多讀題,仍然不懂時引導孩子去理解,不要直接講解,這樣避免孩子形成依賴;

(3)做完作業認真檢查。為什麼很多聰明的孩子卻不一定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呢?主要是孩子沒有良好的檢查習慣。

3、在期中考試方面

1.總體分析:這次考試的數學試卷難度適中,比較注重基礎的考查,最高分的同學考了滿分120分,有一半的同學有100分以上,總體情況還可以。

從試卷上可以發現,部分學生解題思路、方法都是對的,只是粗心將結果算錯了,因為粗心而失分太可惜了,這一點家長應該引起重視。

2.正確看待孩子的分數。

期中考試已經結束,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清楚,分數只是對孩子一段時間的檢測,不要因為孩子的進步而自滿,也不要因為孩子的退步而失去信心,考試分數不理想,家長也不要抓住不放,過去的也無法禰補,重要的是應該與孩子一起研究問題所在,爭取下一次考出優異成績!好成績應該是和平時的好習慣劃上等號的,是和平時的努力分不開的,在平時生活中家長要鼓勵孩子獨立鑽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經常讓孩子用「我認為」、「我的想法是」、「讓我再來試一試」、「我還有更好的方法」等方式提出意見,同時在學習中還要善於聯想、想像,敢於假設。因為任何創造都離不開這種思維習慣。

4、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而孩子的成長過程,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其實,如果父母能夠看到孩子的優點,表揚並鼓勵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所以作為家長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讓孩子在欣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

5、讓孩子學會感恩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作為家長,應該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讓他體會到你的艱辛、你的不容易,你為了他做了哪些付出,都應該讓他知道,讓他學會感激你,心疼你!讓他學會感恩!這樣比較容易激起他發奮學習的鬥志。

我想,只要家校攜起手來,我們一定能培養出家長滿意,學校驕傲的優秀學子的。

2、重視孩子計算能力的培養

計算是數學的基礎,孩子必須學好,並能夠達到熟練計算的程度,正確率達90—95%。由於孩子的基礎不同,不同孩子的計算熟練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異,要縮小這一差異,僅靠每天一節數學課練習是不客觀的,因此還需要各位家長做有心之人,多督促子女利用晚上的時間認真做做練習冊,重在引導孩子理解計算的方法。

4、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數子千過,莫如誇子一長」,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師和家長肯定和贊賞。與其說「你不要這樣做」還不如「你那樣能夠做更好」;與其讓孩子在沒完沒了的批評中糾纏與做過的錯事,還不如讓適時的表揚給孩子的每次進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別害怕出錯,家長更應盡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欣賞。有進步!繼續努力!沒關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嗇真心的表揚。

5、注重孩子學習過程,正視孩子考試成績

有些孩子在學習前可能就已學會了課本的知識,掌握一些簡單的運算,這樣在老師講這部分內容時,孩子看上去豪不費力就懂了,但事實並不完全如此,有些孩子可能並非建立起有效的學習方法,並非真正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當他們面對新內容,特別是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時,孩子就會感到困難,因此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家長在家看孩子的計算很熟練,就以為孩子的數學學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決實際問題時,孩子往往有些不適應。或者說不能如家長之意。這就需要我們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關注孩子的學習內容,關注孩子的數學思維方法,因為數學並不僅僅是單純的計算。同時,在評價孩子的學習成績時,不要只看分數,「唯分數是問」,90分與100分的孩子的數學能力究竟相差多少,孩子有失誤,是純粹的粗心,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問題。是臨考心理欠佳,還是其它的原因等等。

要「多向比較」,關鍵看孩子有沒有進步。如果成績不夠理想,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這樣會更有利於孩子將來的學習,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各位家長,「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您對孩子的關注直接關繫到孩子的未來。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走到一起來了。為了我們美好的理想,我們必須一起努力,來實現這個理想。老師願意從一點一滴做起,和各位家長一道共同教育好你的子女,我們的學生。我相信,你們的到來,將會使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

最後,祝願您的孩子早日成為優秀的人才!祝各位家長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⑶ 搭配中的學問

《搭配中的學問》是皋陶學校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為楊靜。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好玩」的第二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在兩類不同的對象之間進行搭配的問題,是排列組合問題中比較簡單的組合類型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教學中,通過幾個生動有趣的現實素材。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搭配活動,訓練學生有序思考的能肆啟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踐能力,自我創造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從而滲透排列組合的數學思想。

2. 過程與方法:

從學生的實際入手,感受數學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搭配活動以及同學之間的交流,探討,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快樂。

⑷ 如何打造有效課堂的方法分享

導語:“有效課堂”的提出,是對當下教育中課堂教學低效、無效的一種反思和回應。有效的教學,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能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一種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是一種探究、合作、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更是一種教學的價值追求。

如何打造有效課堂的方法分享

一、思考“為什麼要上這節課”

我認為,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問自己:“為什麼要上這節課?”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充分了解教材內容和編者意圖。

1.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教材所規定的知識技能

學生具備怎樣的基礎是教師備課和組織教學的重要依據,如果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現狀的准確分析,在設置教學起點時,就容易與學生實際的學習起點不相吻合。因此,備課時,教師不僅要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更要分析學生的現實生活基礎和經驗水平。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學習也不是被動地接受。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全部或多數已經掌握,教師就可以從更高要求去設計一節課。反之,則可適當降低學習難度。

2.學生能否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搭配問題”一課中,可以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教學,充分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比如,我在教學中,用體育明星劉翔獲得奧運會冠軍這一話題引出新課,告訴學生,劉翔之所以能取得那麼好的運動成績,與合理的飲食搭配有直接關系。學生對劉翔都不陌生,因此教師引出這個話題,易於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我在備課時,便從劉翔的飲食搭配引申到學生日常飲食的葷素搭配,為學生創設一個探索和實踐的學習環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慾望,又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種成功的體驗。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獲得哪些發展

這實際上是確立目標的問題,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因而是備課的關鍵。新課程標准中強調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所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為“搭配中的學問”一課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一是使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搭配的方法;二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訓練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三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這些目標的設置,直觀地表明了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獲得哪些發展,教師帶著這些目標授課,就不會偏離教學方向。

二、思考“如何達成目標”

教師一旦明白了為什麼要上這節課,即明確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才能認真思考如何達成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這也是備課的主要工程。

1.准備開展哪些數學活動

數學課堂活動不是簡單地將知識通過教師的傳授復制給學生的過程,而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嘗試、推理、抽象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動過程,在自身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實踐不斷數學化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包括每個活動的具體目標是什麼,如,“搭配中的學問”一課,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了四個活動情境,即擺一擺、配一配、做一做、畫一畫,通過這種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和數學學科的靈感,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及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與創新。

2.學生如何參與活動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備課時一定要思考如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這不僅是教學理念的問題,也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操作問題,其實質是把課堂中將要發生的過程預先在教師的頭腦中演示出來。如果教師在備課時能把“學生如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可能有哪些表現,教師將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施教學活動”等內容作為思考的要點,那麼,數學教學就能真正走出“背教案,走過程,只見教師不見學生”的困境。

一是預設數學活動情境,讓學生全員參與。情境的預設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為此,在“搭配中的學問”一課教學中,我以“劉翔獲得冠軍與科學飲食有一定關系”這一話題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出學生都喜歡吃哪些菜品,並以學生所匯報的這些菜品為線索進行下一步教學,從而使學生能迅速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中。

二是預設不同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數學思考。數學活動的核心是在活動中進行數學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在活動之前提怎樣的問題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活動,活動中提怎樣的問題才能讓學生邊活動邊思考,活動後提怎樣的問題才能讓學生反思活動的得失。

三、思考“如何設計教學”

有了上面的思考,一節課的思路基本就形成了,針對“搭配中的學問”一課,我認為可以按以下教學思路設計:

一是創設情境,感知搭配。教師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並讓學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普遍性。

二是藉助活動,體驗搭配。圍繞飲食合理搭配的主題,設計想一想、擺一擺、配一配、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始至終都能參與學習知識的全過程,領悟知識的真諦。

總之,沒有認真備課這個基礎,教師在課堂上只能打無准備之仗,這樣只會使整堂課目標不清、思路不明、方法不正、效果不好。因此,要建設有效課堂,當務之急就是從備課入手,用心思考,精心准備,將備課的有效性延伸到課堂中,從而打造一個生動有趣、效果突出的數學課堂。

⑸ 《搭配中的學問》一課評課

      朱老師問老師,你們聽明白了嗎?孩子們在敘述之後,讓學生並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搭一搭。這個過程就是自主探索的過程。是每個學生學會自我思考,自主探索的過程。在自主探索之後,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之間的想法得到了交流與拓展,思維得到了拓展。

    在展示交流環節,朱老師說我的猜銀租想是有兩種搭法,你們怎樣認為呢?朱老師故意以錯誤的問題來引出話題,來激發學生說的慾望。

        這個方法不錯!

      找一個學生邊說,教師在黑板上用圖片擺。大家發現了沒有,老師拿著圖片擺來擺去是不是很亂?有什麼好辦法嗎?

  孩子們思考之後,一個學生說可以用線連一連。連過之後,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規律,並列出了式子:2×3=6。教師重點講述了,其中的3為何意。朱老師用核心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並把思考推向深入。

      學生分別說出了兩種方法,一種是兩頂帽子分別一褲搭配,每一頂帽子就有激喊三種搭配方法,2頂帽子就有2個3,所以列式為2×3=6。每一種方案教師都是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並能有自己的話來理解。

        緊接著朱老師提出,如果沒有學具,你會用什麼方法?學生回答的種類有圖形、文字、字母等。

      教師緊接著呈現了笑笑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解讀,並在這告訴學生黑板上的圖片表示法,字母、圖形、漢字等都是符號表示法。

      在這里朱老師出現了一個值鋒鉛兆得商討的問題,其中黑板上是圖片表示法、文字不是符號表示法,但是字母和圖形屬於符號表示法。

      在接下來教師直接把告訴孩子們我們按照一定的順序數,能夠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這一點,我認為可以這樣調整。教師直接告知的不如學生自己發現的,所以我認為可以把這塊兒,放在學生探討出那幾種方法之後,讓學生通過對比自己去發現,剛才的很凌亂,現在有什麼優勢?讓學生通過自己思考之後去發現去總結。

        之後的練習環節略。

      總體上來說,朱老師還是做足了功課,喜歡還是朱老師設計了一些以核心問題引領,層層推進學生思考,很好的激發學生思考(探究)慾望。

        例如:聽明白了嗎?———促進學生在腦子里回憶搜索。

我的猜想有兩種。———以錯誤的方案為引子,促進學生說的慾望。

  「如果沒有學具,你會用什麼方法?」———推進學生向更深層次進行思考。

 

⑹ 小學教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

通過讓小學教師參加聽課的活動,有利於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下面一起來看看我分享給大家的小學聽課心得體會,希望你喜歡!
小學數學聽課心得體會
亮點之一: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和諧的氣氛,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虧稿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條件。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與學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本次展示課,老師們都有一手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距離、營造和諧氣氛的絕活。如惠安實小郭麗梅老師在教學《分蘋果》一課時,在課前與學生通過「對口令」的游戲來活躍課堂氛圍,激活了學生思維,埋下了新課的伏筆;城南實小何立娜老師在教學《搭配中的學問》一課時,在課前以「老師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麼握?」為話題,引發學生用心思考,大膽猜測,再請學生說說握手時應注意什麼,巧妙地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出濃濃的學習氣氛。螺陽中心小學陳丹鳳老師教學的《搭配中的學問》,整節課,態度非常和藹,語言也很親切,如: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搭配的?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等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亮點之二:積極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本次活動,執教老師都能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於現實的、豐富的、有意義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情沖伍境創設真正成為點燃學生心中探究 *** 的興奮 劑和催化 劑。如螺陽中心小學陳丹鳳老師執教的《搭配中的學問》,以「笑笑過生日」為線索,創設了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貼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關生活中的搭配問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城南實小何麗娜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情境創設也別有一番新意,聯絡了當今最熱門的話題「去上海看世博」,緊扣教學內容,從穿衣搭配問題、路線問題,配菜問題等有關現實的生活問題,創設了充滿數學味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數學無處不在。惠安八二三實小吳遠雲老師執教的《生活中的比》,創設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飯煲煮飯」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教師再適時地點撥,引出了比的概念。接著讓學生舉一反三列舉了生活中的例子,加散空或深了對比的理解。這些情境的創設生動、有趣、真實可信,無雕琢之痕。讓人聽了心服口服,並由衷贊美教學設計者的匠心獨運。

亮點之三: 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在教學中,我們要適時地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空去體驗和探究,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本次活動的展示課,老師們做得尤為突出。如螺陽中心小學陳丹鳳老師和城南實小何麗娜老師執教的《搭配中的學問》雖然教學方法各有千秋,教學風格各具特色,但在「搭配衣服。感悟有序」這一環節都具有異曲同工的巧妙之處,同是採用學生大膽猜想——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使學生很好地牚握了新知。如同是課件出示「幾件上衣,幾件下裝」,讓學生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然後採用同桌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驗證活動。從中使學生感悟出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有的學生用擺學具的方法;有的學生先畫不同的圖形形狀,再用連線的方法,有的學生用簡單的數字表示上裝和下裝,然後再用連線的方法。這一環節教學,學生經歷了擺學具——圖示法——符號法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螺陽中心小學陳丹鳳老師在接下來的知識遷移中,設計了這樣的一道習題:用1、2、3這三個數字分別組成不同的兩位數。這樣的教學安排,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在這里,學生完全擺脫了物、圖、符號等較低水平層次的藉助,而是用抽象的數字表示,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學生解答這一問題,必須用數學的眼光、數學思維的方法來解決。這正是學生形成知識遷移的結果。實小郭麗梅老師執教的《分蘋果》,在教學10的加減法時,讓學生同桌合作交流、動手操作,通過擺學具,寫算式,說意義,讓經歷知識的形成、發生、發展全過程。這一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的過程,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說教。
小學品德聽課心得體會
我和其餘4位教師有幸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 「四新」送教活動。我聽了四位優秀老師的優質課和教育專家們的專題報告以及點評,真是受益匪淺!

這四節品德課,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讓我對品德課的性質,基本結構,教學目標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簡而言之,就是用無痕的活動來代替有形的說教,它不同於過去那種外加的,灌輸式的道德說教,而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似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位老師都能引導學生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諸如網路、實地考查、采訪有經驗的人、親身體驗等方法來蒐集資料。在充分的准備之後,課堂上,採用討論、故事會、交流、表演、實地觀察感受等活動方式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活動起來,主動發現知識,牢記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他們的教學中,由於學科的故事性,學生對內容有主動探求知識的熱情,所以,教學中他們都能適當把握一個尺度將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激活了。他們採用不同的語言激勵學生不同的表現,讓每一位學生都盡可能地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並在展示自己的過程中得到老師來自不同程度的認可,繼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台解放街小學劉玉秀老師的《交通安全要注意》這節課內容精湛豐富,與生活密切相關,本節課通過調查,分析,合作交流等環節,讓學生親自動手,動口,動腦,突出了學生獲得知識和經驗的方法。

勞動街的郭靖老師和臨澤城關小學張麗萍老師講的是五年級《災難中的救護》,通過學習,學生們熟練的掌握在災難中如何自救和呼救,什麼時候互救,什麼時候不能。

新樂小學蘇興盛老師的《昨天 今天 明天》這節課更是切合實際,蘇老師以拍攝自己家裡真實的生活環境視訊引入,再讓學生自己介紹,使整堂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激發了學生交流學習的興趣。

總體感覺耳目一新,把知識與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達到了情感升華,能力的提高。

通過學習觀摩,使我深知,想上好一堂課需要我們進新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設計出學生樂學的教學形式,課後還要進行反思。這次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進修學校以後能多組織這樣的聽課活動,聽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我會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 向優秀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12 月16日,一個好日子。 我們花廳小學語文課改組一行六人,在楊思鋒校長和徐偉前主任的帶領下,五點多就起床,六點鍾出發,七點十分就趕到了上饒縣一小。觀摩了在一小舉行的 小語課堂改革研討會。 此次活動的 內容有名師課堂教學、校長評課、網路作文教學等。課型有「主題閱讀」下的以文帶文、展示分享、整體識字、讀寫聯動。還有一場別開生面,大氣巨集偉的「百人詩會」深深吸引了我…… 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獲頗多。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匯報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字。 朱麗華校長親自上陣,在教學《人物描寫一組》 時,她先以評書的味道朗誦了《紅樓夢》中描寫王熙鳳外貌的語段,生動形象,別有韻味,受到了大家的贊賞,指導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為學生的讀打好了扎實的基礎。課中,她抓住經典著作中,形象的人物描寫,引導學生對王熙鳳的「辣」進行細致的分析。最後,她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以文帶文的形式,對人物的拓展品讀,即對嚴監生和胖墩小嘎子的品讀,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朱校長優美生動的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准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汪老師《望天門山》時,通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像,體會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美。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范老師和王老師的同課異構,老師在上《掌聲》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找出描寫掌聲的語句,體會那掌聲熱烈而持久的情感;再讀課文,讓學生找出掌聲響起的原因;配樂讀,讓學生深情並茂的體會英子的感情升華。學習中還穿插著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獲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葉老師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為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朴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是還有一絲遺憾:由於時間關系和活動的大型性,有些好課,特別是網路作文的讀寫聯動課沒聽到。

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第六、今後努力方向

1 、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裡,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 、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在講台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淀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⑺ 關於小學教師數學評課稿

數學評課概述高中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完善,需要對當前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改革。下面是有小學教師數學評課稿,歡迎參閱。
小學教師數學評課稿 範文 1
有幸觀摩了四節縣級數學優質課,充分感受了4位老師的教學熱情和 教育 智慧。老師們頗具匠心的教學設計與清新自然的教育風格讓我十分欣賞。通過她們生機盎然的課堂教學,啟迪了我在今後教學中,應如何進行課堂有效教學,領悟了一些在課改中遇到的困惑問題。

一、以趣引生,營造愉快課堂。

4位執教者非常善於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都能設計一些以與本節課有聯系、有情趣的 故事 (小熊分蘋果)、生活常景(米飯為何變成稀飯)、游州慶戲(握手、對囗令)、學生愛聊話題(過生日)和學生非常愉快地進行交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師生關系,使學生內心很快產生一種親切感。正是有了這些課伊始或課前的趣談和情感交流,才讓孩子們在課堂中表現得那麼輕松自在,那麼自信滿滿,盡顯真實愉悅的一種課堂展示。

二、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系,准確解讀、把握教材。

執教老師能根據數學科的特性,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系,准確解讀、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在因素。從學生已有的知識 經驗 出發,一步一步地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對教材的准確把握、合理利用都非常值得我學習。如吳老師在上《生活中的比》時,在設計上能超越教材,但在內容上又緊扣教材。先設置疑團:米飯為何變成稀飯?學生充分猜測之後,再出示煮米飯的 方法 (一碗米加兩碗水),請學生用多種形式來詮釋一碗米加兩碗水的涵意,巧妙引出比,接著借機尋找生活中的比,依次展開,環環相扣,最後讓學生從一系列的練習中,發現並歸納出比的意義,教學中沒在生拉硬拽的感覺,而是讓人感到水到渠成。又如何老師在教《搭配中的學問》中,教師向學生提供了三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問題、早餐搭配問題、路線選擇問題,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

三、立足於數學活動,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兒童 的天性是活潑好動,願意在活動中學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以數學活動為主陣地,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入手,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猜測、驗證、交流、 反思 等數學活動,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如《分蘋果》中,學生在同一個情境活動通過擺10個蘋果圖片具體分一分,說一說,再在比一比中明確10的組合與分解,使他們感受到加減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也有助於知識的遷移。在《生活中冊亮握的比》教師選取了“煮白米飯的秘訣”“比較速度、單價”“圖形放大”等情境,有的是不同類量的比較,有的是同類量的比較。通過情境研究一組相對應的量的變化規律,這樣處理更能凸顯比的意義和引入比的必要性。這些情境都是把數學問題融入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需求,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使學生深刻體會了數學知識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四、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逐步走向實質。

新課程十分倡響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激發學生 創新思維 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執教老師十分注重以學生的獨立探究為基礎,引導交流,給了學生一種很好的學習尊重。如“穿衣服”的活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以“上裝和下裝”學具為載體,通過“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說一說”的活動,得出上裝和下裝的4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早餐搭配的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的形式在書上用連線的方法表示,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投身到解決問題活動中,充分感悟:只要我們做到有順序地搭配就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把所有搭配找出來。讓學生在充分自主探索中進行實踐合作與交流,這樣的合作與交流才是有效的。
小學教師數學評課稿範文2
四節課中,四位老師精心准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了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設計了新穎、活潑的學生活動,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四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風格,她們的教育教學理念,深深地震撼著我;聽了這四節課,讓我受益匪鍵陪淺。下面,我就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過去的“復習導入”、“直接導入”等新課導入方法大多被“創設情景”導入法所代替,內容生動、學生熟悉、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層出不窮,課堂所追求的“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擁有學習主動權”,在預設好的情境和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實。這四節課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如,何老師《搭配中的學問》這節課中,教師依據本課的內容和要求,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巧妙地創設情境:課前--握手游戲,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一個一個地去握,才不會重復、不會遺漏,從而引出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課中—搭配衣服、搭配早餐,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去猜測老師的穿法,幫老師搭配上裝和下裝。再利用所學的知識,創設“世博中心—台灣館—中國館”的路線的選擇等一系列學生所熟悉的、直觀的、蘊含數學內容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結合親身經歷,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感悟,從而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積極性。

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教師在設計教學情景時,一定要關注教材資源,關注學生的實際,關注學生的差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的教學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達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實踐提示我們,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充滿誘惑或新奇的問題情境。精心創設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能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來感受數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逐步養成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潛能。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習潛能,是促成數學課堂教學向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轉化的必要前提。

二、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進行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其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它不僅僅是一個認識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活動,親自體驗數學知識,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建構主義學習觀也認為,學習不是老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的過程。如,《分蘋果》一課,郭老師在引導學生探究10的組成時,讓學生動手分蘋果,把10個蘋果分成幾和幾,從而探究10的加減法。教師充分為學生創設操作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分蘋果的過程中,體驗10的各種分法,以及10的加減法。整堂課,學生情緒高昂,課堂氣氛熱烈、融洽。

又如,何老師《搭配中的學問》也是以“活動”為基礎,組織學生“經歷”了一個個學習過程,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更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搭配衣服”的活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出現,以“兩件上裝和兩件下裝”的學具為載體,通過“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再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擺一擺,最後反饋時,讓學生 說說 自己的想法,從而得出上裝和下裝有4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在引導搭配的表示方法時,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在紙上用數字、字母、文字等形式來表示,並用連線的方法連接起來。這些都是學生通過親身經歷來體驗和感悟的。學生的手、腦、眼、口等多種感官直接參與了學習活動,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高度抽象性與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經歷了實物操作(擺一擺)到圖形符號(即用數字、字母、文字等連一連)的過程,將數學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理解得了的數學事實,而且使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並且能充分地感悟:只要做到有順序地搭配就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把所有搭配找出來。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堂練習是檢查認知目標的主要手段,安排一個緊湊、短時、有效的課堂練習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有效的課堂練習還能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從而修改教學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踐表明,有效的課堂練習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必要手段。

在四節課中,教師能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練習,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在練習的設計上,老師們都表現出以下幾點:

首先,練習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如,《生活中的比》,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比時,教師設計以下練習:下面哪些題目可以用比來表示?如果能,就寫下這個比,並求出比值,求出來的比值表示什麼意思?……這樣的練習針對性強,可以幫助學生 總結 規律。

第二,練習設計具有趣味性。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擺離線械重復、枯燥乏味的練習。四位老師都精心設計了具有趣味性、符合兒童年齡特徵的形式多樣的練習。如,搭配早餐,《分蘋果》一課中的對口令、過河、打地鼠、爬台階摘蘋果等形式的練習。設計這樣的游戲類練習,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作業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

第三,練習設計具有探索性、層次性。如,“路線的選擇”這一道練習題:“世博中心至台灣館有2條路,台灣館至中國館有3條路,”根據此情景,你能提什麼數學問題?如果在世博中心至台灣館再修一條路,台灣館至中國館多修2條路,一共有幾種不同的走法?這道練習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搭配的問題,考查學生對這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有效的課堂練習是學生對數學進行有效學習的有力保證,也是課堂數學有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學教師數學評課稿範文3
首先,本節課教師能根據低年級兒童喜歡小動物的心理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貫穿全課,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如:以格林童話主人公小熊嗒嘀嗒情景引入分蘋果;以打老鼠游戲進行鞏固練習等。其次,教師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新知,並結合師生互動小游戲在學生學得有效又有趣。第三,教師能把新知識化解為幾個梯度逐步展開,把新知識與舊知識緊緊相扣。如,導入環節的學生手中有幾個蘋果圖片有的不足10個,教師追問再拿幾個就10個,以此滲透10的組成,為新知識的探索做好鋪勢,如對10的組成幾種分法也由集體模仿到獨立,嘗試到發現規律,逐步推進,建構數學模型。第四,郭老師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多次指導學生說完整話,培養學生說數學的能力,藉此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表達能力;多次指導學生注重寫字姿勢,表揚學生聲音響亮,指導正確發音“十”讀“Shí”。

幾點建議:① 在出示幾組10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發現規律這一環節,教師留給時間思考太少,顯得教師太急燥了。“以生為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在這個很有數學探索價值的環節,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思考、交流、總結,而不是怕後邊的練習無法全部完成,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課堂上有限的40分鍾是應該給學生探索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還是完成教師課前預設的每個練習,在課改回歸理性的今天,教師應知道如何選擇。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更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考驗,同時也能體現教師是否真正領會新課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導課堂教學。②本課課末有連續5個的練習應用,形式活潑多樣,生動有趣,但因為時間緊迫,教師為了完成全部練習,如似趕場子。練習重要的是應扎實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會顯花哨、繁雜。③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全課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有8次給予“聲音響亮”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數學課堂上的評價語言除了生動豐富外,要體現數學味,要有針對性,既能激勵又能導向。

二、《搭配中的學問》

陳丹鳳老師與何立娜老師執教同一課題《搭配中的學問》。下面我就談談聽完這兩堂課後的一些思考。

第一,兩位老師都能創造性使用教材,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標准》中指出: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要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這兩節課中,兩位老師從設計搭配衣服的情境引入,再到午餐菜式搭配到遊玩線路等一系列與學生熟悉生活情景中,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參與意識和探索創新精神。

第二,兩位老師的課堂設計,環節清晰,層次分明。從依靠實物圖片表示到連線表示到符號表示,促進了學生對數學抽象模型的自主建構。相比之下,陳老師設計了以“笑笑一天的活動”為主線的搭配活動,過程更為流暢,思考探索的過程更為連接。

第三,如果說課堂預設的方案凝聚者執教老師背後團隊的集體智慧,那麼對課堂上生成的處理才顯現出一位老師的真功夫。我認為對課堂生成的處理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二是評價。我記得吳正憲老師說過:“課堂上老師怎麼評,學生就怎麼走。”教師好的評價可從激勵學生向更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可以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但這兩位老師在課堂上評價做得不夠,語言籠統空泛,而且有的學生非常好的發言,教師也棄之不理趕緊拋出下一個問題。如陳老師在課上有這么一段:老師要求學生用連線表示2件上衣和3件褲子的搭配,請了一名學生A上台板演,這名學生未能按上衣或褲子的順序逐一搭配,出現了混亂。生A歸位後,老師問:哪位同學說說她剛才是怎樣連的?生B回答時把自己的方法說了一遍(有序),師未做任何評價又問:“剛才上台的同學是怎樣連的?”又請生C來回答。顯然生B的發言答非所問,但她連線的方法是很有序的,表述也很清晰,我建議老師可這么評價:你這樣連線很有序,這樣連不會重復也不會遺漏。要是上台的同學能像你這樣就不會出現那小問題了,下面的同學誰知道台上的同學出現了什麼小問題了。這樣既重申的搭配中應注意的問題,肯定了生B,又含蓄地指出生B回答的並非教師所提問的。等生C指出生A的小問題之後,教師可再次評價生C同學非常用心學習,能關注到其他同學,同時我們也謝謝生C同學,你出現的這個小問題,讓我們更懂得如何有序地搭配。

以上是我對這三堂課的幾點看法,不成熟之處請專家老師們多多指正。

⑻ 小學數學課堂主幹問題設計「三字經"

        主幹問題是數學課堂中引領學生建構知識,發展認知,培養思維的主體問題,直接關切數學學習的知識內容和思想方法,能在數學學習中發揮引領與驅動雙重作用,是數學課堂中問題群體中的主體,體現關鍵性重要性線索性特點。充分發揮主幹問題的引導與驅動作用,需要精心設計問題,在「准、深、長」三個字上深化實踐。

01准確分析概念  實現精準設問

        主幹問題首先是內容性問題,是服務於知識內容學習的問題。設計主幹問題要精準分析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的重點與學習難點,依重難點進行針對性的設問,讓問題精準作用於數學知識結構的建設,提升學習效率。概念學習的問題要准,靶心是概念核心。設計問題時要全面剖析概念,抓住概念核心要素,基於核心梳理要點,針對要點設計問題線索。

案例:《什麼是周長》主幹問題設計

本課主幹問題設計首先要思考周長概念的要點是什麼?「一周」是周長這個概念所指對象,「長度」是一周這個對象的一個屬性。教學設計就需要著眼「一周」的認識及「長度」觀的建立而建立周長的概念。為此,主幹問題設計則要指向這兩個要點生成問題。

設計有關「一周」認識的問題線

「老師布置小明跑步任務,要求他繞操場一圈一圈跑步,並記錄下一圈的線路,請你觀察他的記錄並說說你有什麼看法?」請學生觀察視頻。學生在視覺形象刺激下建立了「一周」的感覺。再跟進「能指指身邊物體哪裡有一周嗎?」「能描一描下面圖形的一周嗎?」,通過操作活動學生能加深對一周的感知。

設計有關「圖形一周有長度」認識的問題線

長度是對一周的刻畫與度量,前面環節的問題干線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了一周的位置感,現在需要明確一周長度感。基於這個目標,這塊問題線可以這樣設計:

「觀察剛才我們描過樹葉一周和這個長方形一周,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生回答樹葉一周短、長方形一周長一些。此問題引導學生關注一周的長度。

「樹葉一周到底有多少長你有辦法測量出來嗎?長方形呢?」引領學生說出繩測法及度量出邊長度,關注周長的測量進一步體會周長是邊線長度。

02精心撥動思維  推進深度發問

        數學課堂定位決定課堂的高度,定位於顯性的知識掌握則呈現問題只能是知識性的問題,如果定位於知識習得中見數學思想方法,則思維性問題會讓課堂見深度。所以,主幹問題設計要攪動學生思維,做潘小明老師所倡導的「教師就是那個 『挑起事端』,讓學生產生想法、產生認知矛盾、產生思維碰撞的人.」通過深度發問引領學生理解知識,發展思維。猜測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有了猜測才會有深入探索的可能。數學思考需要在猜測中撥動,藉助猜測引導學生發問「真的是這樣嗎?」,將學習過程深入生動的開動起來。基於「真的嗎」設計主幹問題,問題往往有學生的主體性,能有效撬動學生觀察思考。

案例:《圓錐體積》主幹問題設計

問題一:

「將一塊圓柱形木料削成圓錐形,能削出怎樣的圓錐體?請畫草圖表示出圓柱與圓錐仔旅哪」。

問題二:

「觀察這些圖,等底等高情況只有一個圖,其他幾種都可以畫出很多圖,那說明一個念碼圓柱中只能削出一個等底等高的圓錐」「那請觀察,猜想一個圓錐體積與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有什麼關系?」學生一般受視覺誤導會猜測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問題三:

「同學是你怎麼猜測出體積存在的關系?」「我看圖,圓錐體積大概佔了圓柱位置的一半」顯然學生是受平面圖干擾,進行面積的直覺判斷。「老師,我感覺不是,他是看這個平面,我們應該想像成立體,圓柱中削去部分是一圈,應該比這個圓錐體積要大。」學生進行反駁,會從立體角度去思考體積關系。「我也感覺圓錐體積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我們把圖倒過來看,明顯削去部分要多。」

問題四:

        「這樣觀察確實很難確定它們的體積大小關系,大家有辦法來驗證圓錐體積與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關系嗎?」這個問題讓學生跳出只看平面圖純想像的思路,去開拓新辦法。「老師,我們可以找等底等高的圓錐與圓柱空體用水實驗一下」實驗法在此水到渠成的出現。老師出示實驗器具當著全班學生面做實驗。當將圓錐中的滿杯水倒入圓柱體中,「」關系被證誤,到底是幾分之幾的關系?當老師將鎮鎮第三杯水倒入圓柱注滿圓柱體時,「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這個結論很強烈的建立在學生頭腦中。

03著眼核心素養  倡導長程組問

          著名特級教師俞正強提倡「用發展(生成)代替重復」「以深刻達成簡約」。數學課堂是學生成長中重要的平台,數學課堂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積極數學經驗,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多樣的平台中積淀,需要數學學習在「安靜的、開放的課堂」中推進。基於這樣的認識,數學教學目標有長程要求,問題設計多個角度,讓問題更生動有意思。

案例五:《搭配中的學問》主幹問題設計。

        問題一:「怎樣才能搭配好這些衣服?」基於這個問題,學生進行合作活動。匯報階段,三個孩子上台來只是簡單的搭了一種或兩種,當然學生都試圖搭的不一樣。

        追問一:有辦法把剛才的方法都說出來嗎?

生1:(學生操作了,但比較凌亂。)

生2:短袖與短褲1,短褲2(學生有了有序意識)

      追問二:這位同學方法有可學習的地方嗎?

生3:他將短袖與3條褲子配。

        追問三:這樣搭配是怎樣做的呢?怎樣做可以不重復或遺漏?

老師示範搭配過程引出「有序搭配」。

        問題二:有什麼簡潔方法記錄這個搭配過程呢?

教學進入到學生用不同方法記錄表達的過程。

        本組問題設計目標是長遠的,著眼學生有序思想的積淀。基於學生亂擺後的圖片,老師用三個關鍵追問把「有序」追了出來。「有辦法把剛才的方法都說出來嗎」這個角度的提問旨在激起整理的需求,迫使學生去想怎樣說出來那有規律些。「這位同學的方法有什麼可學習的點」當第二個同學試著先確定一件衣服,把褲子一條條去搭配時,學生的行動展現了有序的思想,老師及時追問強化了這個意識。「這樣搭配是怎麼做的,怎麼做才能不遺漏不重復」在第四個學生很有意識的進行分類搭配時,老師再換了個角度,要求不重復讓有序的方法最終撥雲見日。5個小問題成組展現,圍繞無序到有序這種思想方法的發現這個長程目標,不斷變換角度問出了學生經驗。

          總之,主幹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引領與驅動力,需要基於學習內容與學習需求精心設計,在精準、深度、長遠上作深入思考,追求數學知識建構與數學思考協同發展,實現知識性問題與思維性問題的統一,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發展。

閱讀全文

與搭配中的學問表示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最簡單做兒童指套方法 瀏覽:345
手機截圖後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9
電腦三屏安裝方法 瀏覽:514
溜冰鞋的正確方法和視頻 瀏覽:577
中度腰間盤突出鍛煉方法 瀏覽:747
川大商學院研究生學習方法 瀏覽:541
被駝鳥追怎麼自救方法 瀏覽:258
美國廚衛防水膠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235
顛嫻有那幾種治療方法 瀏覽:624
減速機擺線針輪的安裝方法 瀏覽:146
bt511檢測方法 瀏覽:584
如何解決通分的方法 瀏覽:636
展示櫃製作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22
第三視角拍攝方法和技巧 瀏覽:961
戒面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466
語音課教學方法 瀏覽:949
常用的冷敷方法有哪幾種 瀏覽:733
鑒別白色水晶石頭的方法 瀏覽:494
洗青菜的正確方法 瀏覽:848
吉林省二本線計算方法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