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野生菌種植技術和方法

野生菌種植技術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3-04-04 07:10:11

Ⅰ 野生蘑菇怎麼培育

蘑菇菌種的培養方法:

1、地溝覆土法:

選地勢平坦的場地,挖深30厘米、寬1米、長不限的畦床,床底略呈龜背狀,床與床之間相隔80厘米以上,並留好排水溝。畦床先用1000倍敵敵畏噴灑殺蟲,用5%石灰水消毒殺菌。

將發好菌的菌袋塑料膜包去,把菌棒橫卧於床內,菌棒間相隔2~3厘米,排滿畦床。把事先消毒過的覆土材料覆於菌棒上,澆一遍透水。

這時泥土必然會沉入菌棒之間,再次用土添鋪,再澆水,一直到菌棒之間全都是稀泥為止。再在菌棒上鋪一層4~5厘米厚的覆土,用水均勻的澆灌,直到覆土層全部吃透水,覆土工作結束。如果是在室外修建的畦床,要架設小拱棚,覆蓋塑料膜或草蓮等遮陰物。一般7~10天就可出菇了。

2、雙排菌牆法:

把長好的菌棒塑料膜脫去,平擺成相距30厘米左右的雙排菌牆,每層菌棒之間覆一層3厘米厚的土,每層菌棒都向內縮進,形成上窄下寬的塔形。中間的空隙用土填滿。7~10天左右出菇後,從堆頂部澆水,使其自然補水。

(1)野生菌種植技術和方法擴展閱讀:

吃野生菌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雜,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

2、采來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減低,以減少中毒發生的可能性。

3、去市場買菌時,最好買曾吃過的,沒發生任何危險的菌子,買來後應炒熟炒透後再吃。

4、吃菌時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

5、吃完菌後如感不適,有惡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萬一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葯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處理。

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經過這些處理後,還要盡快轉送醫院診治。

如何種植菌類技術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干稻田水,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鍾。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3.鋪料與播種 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准備。 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料鋪好後,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於培養料的表面,然後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餘下1/3的種撒於料面,並用干凈木板輕輕壓實。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後,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後,料內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採用濕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採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濕度即可。 開春後,氣溫上升,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Ⅲ 雞樅菌種植技術是什麼

雞虧棗腔樅菌在食用野生菌中為珍品,那麼雞樅菌應該怎麼 種植 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雞樅菌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雞樅菌種植技術
一、菇棚的建造

菇棚要選擇在交通方便,近水源、環境干凈、土質肥沃的地方。對菇棚的建造要本著控溫保濕,空氣流暢,光線暗淡,便於操作的目標進行。坐北朝南,為東西走向。菇棚東西長為100米,寬度為8米,牆高為大約3米左右。在進行菇棚建設時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因地制異自行調節菇棚面積的大小。棚頂最好用鋼筋搭建,鋼筋支撐力強,經久耐用。上面敷有一層聚乙烯防霧滴膜,目的是防止水滴滴落到雞樅菌上,否則會影響雞樅菌的質量。還要在聚乙烯防霧滴膜上面蓋一層黑色保溫棉被,用來控制棚內溫度,同時也可以起到遮陽的作用。另外,為了控制雞樅菌光照強度還要在菇棚斜坡的下端鋪上一層遮陽網。菇棚的一側還要安裝一個門以方便管理人員的正常出入。菇棚的另一側安有排風扇,保證空氣流通。在菇棚的地面上建有菌床,菌床長7米,寬1.2米,高18—20厘米。菌床與菌床之間的距離為60厘米。在菌床和牆的中間留1米寬的過道方便管理。

二、母種的擴繁

准備好了菇棚,接下來就要進行菌種的培養,雞樅菌的母種是由專門從事研究的科技人員培育出來的,一般不具備研發條件的種植單位可以從專業的菌種機構購買母種回來直接培養。買回來的母種首先要進行擴繁。

1、母種培養基的製作,配製一千毫升母種培養基需要去皮土豆200克,麩皮1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硫酸鎂0.5克,磷酸二氫鉀2克,蛋白腖5克,清水一千毫升。首先選擇質量較好的土豆將皮削掉,稱取200克,切成塊狀,加入鍋中,在加入一千毫升的清水,在稱取100克麥麩,在放之前為了防止麥麩散亂在鍋里,要先用紗布把麥麩包起來,文火煮沸,沸騰後小火保持30分鍾。待土豆煮成漿狀用1000目的紗布過濾煮好的土豆液,如果不夠一千毫升可以加入50攝氏度的溫水補足。然後在將過濾好的土豆液繼續放在鍋中煮3分鍾左右,這時候將稱量好的葡萄糖、瓊脂、蛋白腖、磷酸二氫鉀和硫酸鎂放入鍋中文火煮20分鍾。為了防止鍋底燒焦,要邊煮邊攪拌。直到瓊脂等原料完全溶化,在將煮好的溶液倒入量水杯中,母種培養液就做好了。

2、分裝,因為母種培養基的溫度降到45度以下時會凝固,所以制備好的培養基要盡快乘熱分裝入試管。試管規格為直徑20毫米,長200毫米。分裝時使每支試管的分裝量相當於試管長度的四分之一左右,分裝好後還要進行封口,可以用未經脫脂的原棉,塞入的松緊度以用手抓棉塞不脫落為標准。

3、滅菌,制好的試管還要進行滅菌,把6到8個試管捆成一捆。首先在試管上包上一層報紙,報紙的作用是防止滅菌時產生的冷凝水粘濕棉塞甚至流進試管里。接著用橡皮筋把包好後的試管紮成捆。這樣做是防止試管在高壓鍋中加熱時傾倒,隨後把試管放入高壓鍋中進行滅菌。滅菌時高壓鍋的壓力為0.15兆帕,持續滅菌30分鍾,這樣的壓力下滅菌鍋的溫度一盤在120攝氏度。加熱停止後自然冷卻2小時。滅菌後的試管都要乘熱放在一個斜坡上,要讓試管保持傾斜,要將傾斜度操持在20度,以培養基占試管的三分之二為標准。大約半個小時後,由於瓊脂的凝固作用試管中的培養基就凝固了。這樣母種培養基就做好了。

4、接種。接種要在無菌室中的操作台上進行,接種前首先要准備好以下工具,酒精燈,酒精棉,接種鏟和接種耙。

接種時接種人員的手和接種針要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之後點燃酒精燈,使火焰周圍空間形成無菌區。接著一手拿著接種鏟在火焰上進行灼燒滅菌,一手拿著培養基試管和母種試管,試管口也要在火焰上稍微烤一下以殺來管口上的雜菌。把試管上的棉塞取下,用接種鏟取一塊體積大約為1立方厘米的母種,迅速放入母種培養基試管斜面的中部,這時要注意,試管的接種鏟都要靠近酒精燈火焰,不能離開無菌區,否則會感染雜菌。然後塞上過火焰後棉塞,接下來按照同樣岩孫的 方法 連續操作就可以了。每支母種試管可以擴接母種培養基試管30支左右。接下來就要進行母種培養。

5、母種培養。培養室的溫度應控制在23攝氏度左右,正常情況下培養一銷衫個星期就萌發菌絲了。如果菌絲萌發好以後還不需要接種的情況下,要把發好菌絲的試管放在冰箱里防止菌絲老化。

三、製作枝條種

1、製作枝條種培養基。首先要對枝條種進行處理,處理的方法如下,先往容器里到水,然後加入石灰,攪拌均勻後使水的PH值在8—9之間。在把枝條種到進水裡,用篩網罩住,上面壓上磚塊,目的是為了防止枝條種漂浮不能充分地進入石灰水。枝條種需要浸泡24小時,浸泡好以後還要把枝條種和麥麩攪拌在一起,這樣是為了增加枝條種的營養。以攪拌均勻後枝條種表面的麥麩均勻布滿最好。

2、原種培養基配方。鋸木屑39%、麩皮20%、白糖0.1%、輕質碳酸鈣1%、含水量65%左右。

3、裝袋及滅菌。裝袋前要先准備好寬15厘米,長30厘米,厚0.05毫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把准備好的培養料放入袋中五分之一處。每個袋子里放30根左右的枝條種,讓它們緊靠在塑料袋內壁,多餘的部分填滿培養料。裝好後還要用蓋子進行封口,選用的塑料蓋子裡面裝有雜質棉並布滿了小孔,這種蓋子不但可以防潮,還可以透氣,過濾雜菌。這些工作完成後把培養袋轉移到高溫滅菌器里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培養袋裝好後,將高溫滅菌器完全封閉,然後在開始加熱。加熱三個小時後,滅菌室里的壓力達到0.15兆帕,溫度達到121攝氏度時就可以了。加熱完成後不要馬上打開高溫滅菌器,要等待30分鍾左右待菌袋冷卻後就可以將菌袋取出進行接種。

4、原種接種。原種接種工作也要在無菌操作台上進行,操作前的消毒工作和母種接種時是一樣的。消毒完成後從母種試管中挑取一立方厘米的菌種塊輕輕放入原種菌袋中,並及時用蓋子進行封口。這里需要注意接種時的母種試管要始終對著酒精燈的火焰,可以起到防止 其它 雜菌侵入,感染菌袋。正常情況下1支母種試管可以接種3—4個菌袋,接種完成以後就可以將菌袋入到培養室中了。

5、原種培養。菌袋擺放在培養架上,菌種培養期間室內的溫度要保持在22—25攝氏度之間,相對濕度在60%左右,這樣的溫濕度下菌絲的生長速度是最快的,一個月以後就開始萌發菌絲了。這期間需要做哪些管理呢,通常在原種培養室只要掌握好室內溫度,保證室內光線陰暗就可以了。另外每天還要打開室外的排風扇換氣3次,每次打開的時間在半個小時內。長出菌絲後,管理人員還要不定期的檢查培養袋,如果發現有雜菌感染的菌袋要及時清理出培養室,以防感染其它菌袋。待菌絲長滿菌袋後就可以進行栽培種的擴繁工作了。

四、栽培種擴繁

1、栽培種培養基配方。配方有兩種:

第一種,鋸木屑29%、玉米芯29%、麥麩20%、玉米粉10%、豆粕10%、輕質碳酸鈣1%、石灰1%。

第二種,棉籽殼35%、麥麩20%、玉米芯18%、鋸木屑18%、玉米粉5%、豆粕3%、石灰1%。

在製作培養基之前先把鋸木屑和玉米芯提前預濕,將預濕好的鋸木屑和玉米芯放在太陽下面爆曬、發酵,半個月後就可以使用了。

2、裝袋滅菌。將發酵好的鋸木屑,玉米芯和按配方比例配好的原料一起放入自動攪拌機加水進行攪拌,使培養基的含水量保持在65%。攪拌好的培養料通過自動傳輸帶送到自動裝袋處,操作人員將聚乙烯塑料袋套在自動裝袋機上,這里選用的是寬17厘米,長33厘米,厚0.05毫米的聚乙烯塑料袋。裝完以後稱量菌袋,確保每個菌袋的重量在1.2—1.4千克左右,用透氣防潮的塑料蓋封口。封好口的菌袋也需要放入高溫滅菌器進行加熱滅菌,滅菌的方法和原種培養袋一樣,待菌袋冷卻以後就可以接種了。

3、接種。接種在無菌的接種間內進行操作,並且操作人員一定要穿著經過消毒的工作服,接種前先將菌袋敲打幾下,打散菌塊,在用消毒後的小刀將原種培養袋的底部1—2厘米左右的部分切掉,以便於接種的都是發菌均勻的菌種,然後用接種夾從原種袋裡取出一根枝條種放進栽培袋中,在掰下一塊菌種放進栽培袋中,大小能塞進接種袋又能填滿為好,用蓋子封好口就算接種完成了。

每個菌袋接30袋栽培種並確保無漏接。接種完成後就可以將栽培種放到培養室中進行培養了。

4、培養。把菌袋直接擺放在架子上就可以了,每排架子間隔1—1.2米,相鄰再排的架子間隔20厘米左右,為了防止地面潮濕架子下面在放三到四行磚,架子上使用鐵絲結成的方塊網格,網格的大小要與栽培袋的直徑相當。菌種培養大約需要30—40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要注意培養室內溫濕度的控制,培養室內的溫度保持在20—25攝氏度,濕度控制在65%—68%,室內每天通風兩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不超過半小時。

五、覆土栽培

在建好畦的菇棚內,將菌袋的塑料袋去掉,把菌棒取出。為防止雜菌感染,要把菌棒頂端殘余原種挖去大約1.5厘米,然後將菌棒豎立放入菌床內。菌棒與菌棒之間的間隔為5厘米,上面覆土,直到把菌棒蓋嚴,用大水澆透,最後在覆上一層3—5厘米的草炭土,使土壤的PH值保持在5.5—7之間。

六、日常管理

棚內溫度在25—30攝氏度之間,晝夜溫差控制在10攝氏度左右。地溫控制在25—27攝氏度之間,空氣濕度保持在90%左右。

按照三分陽七分陰的原則,給與雞樅菌一定的散射光照,光照強度控制在300勒克斯左右。

如果溫度過高要打開排風扇進行降溫,溫度過低,降下保溫棉被增加棚內溫度。菌床變乾的時候,可以在菌床與菌床之間的過道里澆水,以增加菌床濕度。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要直接往菌床上澆水,會導致已出菇的雞樅菌變質腐爛,並且每周要有二次的消毒工作,消毒時用石灰粉在菇棚的過道和地面上均勻地灑一遍,防止人員進出帶入病菌,感染雞樅菌。

七、出菇管理

雞樅菌覆土後25天左右就開始出菇了,這個時期的管理不能忽視,否則會影響雞樅菌的質量。

1、溫度。出菇時期的棚內溫度要保持在15—30攝氏度,晝夜溫差控制在10攝氏度左右。在8—10攝氏度的溫差刺激下有利於子實體的快速分化,地溫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

2、空氣。空氣濕度控制在85%—95%,要及時通風降溫,降溫時打開排風扇,一般通風一個小時。

3、光照。出菇時期雞樅菌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光照強度應控制在100—300勒克斯之間。

4、採收。出菇五天左右,當菌蓋直徑長到2—5厘米時既可採收第一潮菇。採收雞樅菌要抓緊時間,雞樅菌以頂上菌蓋未完全張開時最鮮嫩肥美,菌蓋一張開肉就老了,會影響雞樅菌的口感。平均每潮每平方米可採收鮮菇2—4千克,一共可以採收三潮菇,採收的第一潮菇的質量最好,每潮菇的間隔時間為十天左右。採收時手握菌柄輕輕旋轉連根一同拔起,放入筐內。雞樅菌採收完以後還要對床面進行處理。

5、床面管理。每潮菇采完以後,床面上留下的菇根和死菇都應及時清理干凈,以免引起腐爛,招致雜菌感染。最常見的感染要數綠黴菌,如果遇到出現綠菌霉的情況,要用鏟子將帶有綠黴菌的土壤清除掉,在清除後的空穴處及時補充濕潤的細土,保持床面的平整。

6、初加工。首先用不銹鋼的刀具削去假根,去除泥土和其它雜質。在把塑料膜鋪在底部留有孔眼的紙盒裡,這時要把紙盒底部的孔眼打開,這樣有利於增加雞樅菌的透氣性,然後輕輕地把雞樅菌放入包裝盒內,最後套上包裝袋就能上市銷售了。不能及時銷售的雞樅菌可以把它曬干,做為干品上市。
雞樅菌的人工種植技巧
(1)養殖白蟻:

a.選取至少10m×20m地塊數塊,其中50%地塊作為 飼養 池,開挖數個面積1~1.2m2,深1.5~2m深坑作為蟻窩,各蟻窩間間距0.8~1m,蟻窩周圍設寬1~2cm水道,並鋪設水管保持水道濕潤且無積水;另50%地塊作為育種池,僅做鬆土除雜處理,鬆土深度至少30cm,在地塊周圍鋪設水渠,保持水渠內有積水;

b.預備20%體積比的鬆散泥土,以及50%體積比的不規則塊狀半干杉木、樹枝、木板,先將20%的泥土鋪設於蟻窩底部,再將杉木、樹枝、木板混合料均勻鋪設於泥土上,在混合料上方預留30%的空間;

c.在春末夏初白蟻婚飛季節,採用燈光誘集脫翅後的新生殖蟻,放入育種池中,任其自由選擇配偶、選址築巢,在土面上播撒葡萄糖、澱粉、麥麩、鋸木屑、玉米面的混合料;

d.育種30~45天,蟻巢基本成形,將巢室整體挖掘,轉移到飼養池中,分別放入預留空間的蟻窩中,對蟻窩進行遮光處理;在育種池中剩下的白蟻會形成新的蟻巢,後續成巢後繼續將蟻巢轉移到飼養池的蟻窩中。

(2)雞樅菌育種:

a.菌絲培養基配方:按重量份計,粒徑為4~5cm的闊葉樹木枯枝60%~65%,碎落葉13%~18%,麩皮18%~22%,葡萄糖1%~2%,石膏粉1%~2%,料水比為1:1.2~1.5;

b.菌絲培養:滅菌後將切塊的母種塊1.5~2cm2,輕放入培養基中,在18±1℃且遮光條件下恆溫培養,兩周後母種塊上開始出現菌絲,再45~50天菌絲長成,且頭端多呈球狀,以菌絲濃密且較強壯為宜;

(3)雞樅菌定植:將上述步驟中的菌絲移植到飼養池中的蟻窩中,平均每個蟻窩定植15~18株,均勻分布,泥土覆蓋到菌絲球狀體下,完成定植後少量澆水,保證土面為半濕潤狀態,遮光,常溫培育50~60天;

(4)肥水管理:每周對土面澆水一次,保持土面濕度65%~70%;夏季無雨天每2~3天對覆蓋物澆水一次,保持覆蓋物濕潤;培育過程中,可備玉米面、甘蔗莖顆粒、帶甜味的果皮混料,每3~5天投放一次,每次每蟻窩投放15~20g即可;

(5)採收:夏末秋初,待菌株的菌蓋完全撐開,即用剪刀或割刀距地面約1~2cm將成熟的菌株切下,完成採收。
雞樅菌的功效與作用
雞樅菌雞樅系野生食用菌之王,其肉質肥厚,質細絲白,脆嫩爽口,清香鮮美,營養豐富,尤其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蛋白質中含有20多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種類齊全。中國歷代都稱贊白蟻雞樅菌美不絕口,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克鮮雞樅菌含水92.61%,干物質7.39%。在干物質中,含粗蛋白34.94%,粗脂肪3.40%,粗纖維13.91%,可溶性糖4.5%,水解糖9.59%,灰分7.73%。在灰分中氧化鈣為20.29%,磷4.62%,鐵1.89%,錳0.08%。還含有麥角留醇和16種氨基酸以及維生素C。雞樅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雞樅中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對降低血糖有明顯的效果。

蛋白質和氨基酸是人體需要的重要營養素。而雞樅菌子實體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種類也較為全面,野生雞樅菌子實體中蛋白質含量為36.94%,含有人體所需的8種必需氨基酸。研究表明,液體發酵雞樅菌菌絲體所含的蛋白質總量為49.18%,較子實體中蛋白質含量明顯提高。二者必需氨基酸含量占總氨基酸的比例分別為36.0%和37.4%,菌絲體中含量較子實體略高。由此可以看出,雞樅菌蛋白的營養價值較高,可以利用雞樅菌菌絲體大規模發酵生產蛋白質用於食品工業,也可通過酶解等生物技術開發功能性多肽食品。

多糖對人體有較為廣泛的保健作用,多糖類成分不僅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而且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及止吐等多種生理活性。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國內外有關專家對多糖活性的深入了解,以及人們對各種天然食品的推崇,多糖以其營養保艦輔助治療等功能,被當今世界所重視。

雞樅菌作為一種天然野生的珍貴食用菌,含有較為豐富的多糖物質。王化遠等人的測定結果為雞樅菌菌絲體中多糖的含量為6.33%,高於野生雞樅菌(0.99%),更高於靈芝菌絲體中的多糖含量(0.64%)。尉小慧等人利用超微粉碎的方法對樣品進行微粉化,結果使雞樅菌的多糖提取量比普通粉碎提高4~5倍,所測結果為子實體多糖含量高達33.54%(干物質)。二者採用的測定方法均為硫酸——苯酚法,而所測子實體多糖相差甚遠,這可能是由於所採用的子實體品種不同以及超微粉碎所產生的效果。趙呈裕等人測定的深層發酵所得菌絲體的多糖含量約為7%,與王化遠等人的測定結果相近。
雞樅菌的分布
眾所周知,雲南因其山川地地貌特殊及所在經、緯度地理關系,被譽為植物王國,菌類就是這植物王國中的特殊一簇,雞㙡是菌簇中的上品,因其內部纖維結構、色澤狀似雞肉、加之食用時又有雞肉的特殊香味,故得名雞㙡。在貴州遵義等地區也生長,當地人給予的名字叫做“三八姑”,據說它的來歷是只要你找到一把,附近就還有二把。聽老人說摘它的時候不要大聲說話,不然會嚇走,而且要在雨過天晴後才能生長出來。

Ⅳ 野生菌種植方法

首先用組織分離的方法分離出菌種,分離後進行培養,培養溫度大概在25℃獲得一級種。

然後進一步制備出二級種和三級種,有了菌種之後進行人工馴化栽培。

根據野生菌品種,通過模仿出菇時的生態環境條件進行菌類培育,特別要注意對溫度和濕度的科學管理。

二、野生菌的好處

野生菌由於生長的氣溫、日照、地勢、周期等自然條件,氨基酸、蛋白質等有效成分含量高,銅、鋅等微量元素的種類豐富。不同種類的野生菌所含的元素也不盡相同,例如紅菇,野生的紅菇含鐵量高,具有良好的補血作用,長期食用不僅可以補身,還可以養顏。

三、野生菌人工栽培品種

中國已成功栽培了香菇、木耳、金耳、銀耳、草菇、金針菇、猴頭菌、竹蓀、杏鮑菇、白靈菇,松茸,牛桿菌等。

野生菌品種較多,還有很多品種的人工栽培技術在摸索當中,我們在野外發現野生菌時也要注意辨別其是否有毒,不要隨意採集不認識的菌類食用。

Ⅳ 野生菌種植技術

1,野生菌種植包括:采種接種、菌種處理、培養料的配置和裝袋消毒、播種發菌、出菌管理等。因為野生菌的種類繁多,所以每一種野生菌種植的時間和培養料的配置都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根據實際進行調整。

2
牛肝菌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統稱,是野生而可以食用的菇菌類,其中除少數品種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種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黃、黑牛肝菌。

3,猴頭菇

猴頭菇又叫猴頭菌,只因外形酷似猴頭而得名。猴蘑,猴頭,猴菇,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餚,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燕窩、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魚翅」之稱。

4
4,鬆口蘑

鬆口蘑也稱松茸、大花菌、松菌、剝皮菌,是一種純天然的珍稀名貴食用菌類,被譽為「菌中之王」。

5
5,竹蓀

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它可以室內箱栽或者是床畦栽培,在氣溫7℃以上即可栽培,以10~12月份栽培為宜。

6
6,雞樅菌

雞樅菌人工栽培雞樅技術操作簡單,原材料來源廣泛,生育期短,產出率高,可開發加工雞樅油等產品,市場前景好。

Ⅵ 怎樣菌類種植

當營養生活進行到一定時期時,菌類植物就開始轉入繁殖階段,形成各種繁殖體即子實體(fruitingbody)。以菌類植物中的真菌門為例,繁殖體包括無性繁殖形成的無性孢子和有性生殖產生的有性孢子。
1.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是指營養體不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產生後代個體的繁殖。它的基本特徵是營養繁殖通常直接由菌絲分化產生無性孢子。常見的無性孢子有三種類型:
⑴游動孢子(zoospore):形成於游動孢子囊(zoosporangium)內。游動孢子囊由菌絲或孢囊梗頂端膨大而成。游動孢子無細胞壁,具1—2根鞭毛,釋放後能在水中游動。
各種菌類
⑵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形成於孢囊孢子囊(sporangium)內。孢子囊由孢囊梗的頂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有細胞壁,無鞭毛,釋放後可隨風飛散。
⑶分生孢子(conidium)產生於由菌絲分化而形成的分生泡子梗(conidiophore)上,頂生、側生或串生,形狀、大小多種多樣,單胞或多胞,無色或有色,成熟後從袍子梗上脫落。有些菌類植物的分生抱子和分生孢子梗還著生在分生孢子果內。袍子果主要有兩種類型,即近球形的具孔口的分生抱子器(pycnidium)和杯狀或盤狀的分生孢子盤(acervulus)。
2.有性生殖
菌類植物生長發育到一定時期(一般到後期)就進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經過兩個性細胞結合後細胞核產生減數分裂產生袍子的繁殖方式。多數菌類植物由菌絲分化產生性器官即配子囊(gametangium),通過雌、雄配於囊結合形成有性泡子。其整個過程可分為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質配,即經過伍歲派兩個性細胞的融合,兩者的細胞質和細胞核(N)合並在同一細胞中,形成雙核期(N+N)。第二階段是核配,就是在融合的細胞內兩個單倍體的細胞核結合成一個雙倍體的核(2N)。第三階段是減數分裂,雙倍體細胞核經過兩次連續的分裂,形成四個單倍體的核(N),從而回到原來的單倍體階段。經過有性生殖,菌類植物可產生四種類型的有性孢子。
⑴卵孢子(oospore):卵菌的有性孢子。是由兩個異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觸後,雄器的細胞質和細雀山胞核經授精管進入藏卵器,與卵球核配,最後受精的卵球發育成厚壁的、雙倍體的卵孢子。
⑵接合孢子(zygospore):接合菌的有性孢子。是由兩個配子囊以配子囊結合的方式融合成1個細胞,並在這個細胞中進行質配和核配後形成的厚壁孢子。
⑶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由兩個異型配子囊——雄器和產囊體相結合,經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而形成的單倍體孢子。子囊孢子著生在無色透明、棒狀或卵圓形的囊狀結構即子囊(ascus)內。每個子囊中一般形成8個子囊孢子。子囊通常產生在具包腔賀被的子囊果內。子囊果一般有四種類型,即球狀而無孔口的閉囊殼(cletothecium),瓶狀或球狀且有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殼(peritheci-um),由於座溶解而成的、無真正殼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以及盤狀或杯狀的子囊盤(9potheci-um)。
⑷擔孢子(basidiospore):擔子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直接由「+」、「-」菌絲結合形成雙核菌絲,以後雙核菌絲的頂端細胞膨大成棒狀的擔子(basidium)。在擔子內的雙核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最後在擔子上產生4個外生的單倍體的擔孢子。
此外,有些低等菌類植物如根腫菌和壺菌產生的有性孢子是一種由游動配子結合成合子,再由合子發育而成的厚壁的休眠抱子(restingspore)。
滿意請採納~!

Ⅶ 菌類怎麼種植

種植蘑菇,選擇一個好的地方至關重要,種植蘑菇的時候我們需要准備好菇房建設工作,我們常見的方法就是搭建大棚,相對而言建設難度較低,且能夠容納很多的蘑菇種子。菇房的選擇應該是高一些的地方,相對要平整一些,周圍的透氣性好,四周沒有多少擋著它的地方。大棚選擇用的材料要是能夠讓光投射進來的,地面不能泥地,最好能夠進行水泥地的修葺,這樣的話有利於地面的沖洗,保持菇房的干凈和整潔。菇房的中內提前給蘑菇准備好菇床,一般就木質的或者鐵質的都是可以的,有的地方也會使用磚砌的。溫馨提示一點,一定要給菇房留一個窗戶,天氣好的時候,或者蘑菇需要透氣的時候能夠用得上,方便蘑菇自由呼吸。
菇房已經准備好了,就需要養料堆制,這是種植蘑菇很重要的一個步驟,種植養料的配製很重要,養料我們可以從下面的進行選擇,麥草、麩皮、稻草、玉米桿等等,最好的做法是在七月份的時候進行養料的堆制。有經驗的人會在早早的將需要的東西准備好,混入足量的石膏,用水一點點的滲透,一層一層的草料和糞便交換著進行發酵,一般三天、四天就能夠翻一翻,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就能搞定。
消毒殺菌,不管是種植什麼蔬菜,殺菌都是必須完成的,養料堆制完成了之後,我們就開始進行徹底的殺菌了,將養料搬進到菇房中,然後依次的菇床上鋪好。殺菌的時候門窗需要緊緊的關閉起來,調整好菇房中的溫度,調整到60度,大概過三個小時候後,然後把溫度給調低到五十度,一個周都保持到五十度,養料就能做到徹底的進行發酵。等候的這個過程中,對菇房進行殺菌依然可以做,養料中就會留下一些十分有益的微生物,對於蘑菇的生長是十分有益的。
接種覆土,養料的溫度會出現一個逐漸減低的過程,等到自然的降低到二十五度的時候,我們要將養料平整的放到菇房中,每一個菇床上的養料的厚度達到十五厘米為最佳,然後可以採用穴播的方式進行接種,保持每一個株的蘑菇之間的間隔在十厘米左右,如果想要提高它的發菌速度就要做到盡量的播種密一些。接種之後保持著養料的濕度,加強對菇房通透性的維護,接著講一點點的肥土覆蓋到養料的上面,然後就可以慢慢的等待著他發菌就行了。
出菇的管理,發菌完了之後蘑菇的就開始一點點的探出了腦袋和大家見面了,而出菇的管理就是重中之重,它直接關繫到了蘑菇的產量和質量,最為重要的就是水分的管理和溫度的管理,想要保持蘑菇養料中的濕度,出菇濕度的范圍在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之前,後期一點點的進行調整,恢復到八十到九十左右就好了。
澆水的管理,我們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勤澆、多澆,出菇的發菌時間溫度要保持到十度到十八之間,出菇的期間我們需要將將溫度調整到二十到二十八度的左右的樣子,就能夠做到讓出菇的速度加快,等到蘑菇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採摘。收獲的管理,蘑菇的收獲很簡單,大家可以用刀子一點點的把長的足夠大的給割下來,其他的一些小蘑菇就有了呼吸的地方,長大的速度也會更快,蘑菇就是一點點的長大,一個月內可以收獲好幾次,種植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自己想要中的品種。

Ⅷ 菌類怎麼種植

Ⅸ 野生菌種植技術

首先用組織分離的方法譽山分離出菌種,分離後進行培養,培養溫度大概在25℃獲得一級種。然後進一步制備出二級種和三級種,有了菌種之後進行人工馴化栽培。根據野生菌品種,通過模仿出菇時的生態環境條件進行菌類培育,特別要注意對溫度和濕度的科學管理。

野生菌生長在海拔2000--4000米,地形地貌復雜和碼的立體氣候地。雲南野生食用菌分為二個綱、十一個目、三十五個科、九十六個屬、約二百五十種。
野生菌佔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國食用喚虛哪菌的三分之二。

Ⅹ 菌類養殖技術

菌類有很多種,蘑菇,金針菇,平菇,都不一樣的,具體的可以查閱每一種菌類的網路,這里以金針菇為例吧
金針菇栽培方法有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兩種。
1.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針菇,是指將培養料通過常壓或高壓滅菌,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齊,產量高。
(1)栽培季節
利用自然溫度栽培金針菇,選擇適宜的生產季節是獲得優質高產的重要一環。
金針菇屬於低溫型的菌類,菌絲生長范圍7~30℃,最佳23℃;子實體分化發育適應范圍3~18℃,以12~13℃生長最好。溫度低於3℃菌蓋會變成麥芽糖色,並出現畸形菇。
人工栽培應以當地自然氣溫選擇。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節接種,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溫度,發菌培養菌絲體。待菌絲生理成熟後,天氣漸冷,氣溫下降,正適合子實體生長發育的低溫氣候。江南諸省通常以10~11月間接種,經過1個月左右發菌培養,到11~12月間進入出菇。高海拔氣溫較低的山區和長江以北各兄並省,可提前在9月接種,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種,加溫發菌春季長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區,應適當推遲接種。為了解決夏季金針菇市場需求,可以利用冷庫生羨掘跡產金針菇。
(2)栽培場所
金針菇栽培分為發菌、出菇兩大步。發菌階段要求場所保溫、通風、干凈。出菇階段最好選擇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牆,上蓋塑料膜及草簾。
(3)原料配比
①棉籽殼100公斤散畝、麥麩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麥麩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黃豆面1.5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殼、鋸末、花生殼、豆稈、玉米稈、油菜稈等大多數農作物秸稈粉碎後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無論選用何種原料,都要求新鮮、干凈、無霉變。
按比例稱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餘均應拌均勻。加水充分攪拌並使含水量達到65%左右,再悶2~4小時,即可裝袋。

閱讀全文

與野生菌種植技術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最簡單做兒童指套方法 瀏覽:345
手機截圖後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9
電腦三屏安裝方法 瀏覽:514
溜冰鞋的正確方法和視頻 瀏覽:577
中度腰間盤突出鍛煉方法 瀏覽:747
川大商學院研究生學習方法 瀏覽:541
被駝鳥追怎麼自救方法 瀏覽:258
美國廚衛防水膠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235
顛嫻有那幾種治療方法 瀏覽:624
減速機擺線針輪的安裝方法 瀏覽:146
bt511檢測方法 瀏覽:584
如何解決通分的方法 瀏覽:636
展示櫃製作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22
第三視角拍攝方法和技巧 瀏覽:961
戒面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466
語音課教學方法 瀏覽:949
常用的冷敷方法有哪幾種 瀏覽:733
鑒別白色水晶石頭的方法 瀏覽:494
洗青菜的正確方法 瀏覽:848
吉林省二本線計算方法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