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應該怎麼讀書 讀書的方法
1、可多讀幾遍,看完後總結內容。
2、先讀一遍,再回憶一遍。
3、看書逐頁逐頁讀,把好句讀出聲來加深印象。
4、遇到英雄人物、科學家等記他(她)的名子並看他(她)的簡介。
5、先瀏覽,遇精彩部分再細讀。
6、選擇好書進行精讀,一些看不看隨便的書可以泛讀。
7、先大略看一下再認真讀,仔細、反復、認真去讀。
8、大聲吟誦,以便透徹理解。
9、一邊讀書,一邊在書上做批註,摘抄好詞好句好段落。
10、勤做筆記,每讀完一本書就做讀後感。
11、讀書前要洗手,看書輕拿輕放,看完書將書放回原位。
12、讀到有關政治的信息,就將它記下來了解。
13、坐姿正確,仔細去讀。
14、一邊看一邊把有用的東西畫出來幫助記憶。
15、有詳有略,吸取精華。
16、先看一看目錄和簡介,再細讀,遇不明白再讀一遍。
17、有疑問,問老師、同學詢問,或者查資料解決。
18、先讀簡介,了解適不適合,合適了再去仔細閱讀。
19、找一段或一篇中心句細讀。
『貳』 讀書的方法和態度
我們讀書的時候有什麼方法呢?應該用什麼態度去對待讀書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的方法和態度一
讀書應具有學習和求知的慾望,也就是說,要用人類的天才積累的知識財富充實自己的頭腦和心靈。
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里鍛煉出來的。所以才能堅硬和什麼也不怕。我們的一代也是這樣在斗爭中和可怕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學習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如果你年輕時就沒有學會思考,那麼就永遠學不會思考。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天生的才幹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樣,需要靠學習來修剪。
惟一持久的競爭優勢,也許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
我從來不記在辭典上已經印有的東西。我的記憶力是運用來記憶書本上還沒有的東西。
我平生從來沒有做過一次偶然的發明。我的一切發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嚴格試驗的結果。
我認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類生活最幸福的結果,無過於學習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有時候只改變一個人的態森晌度中思想與信念的成分,而沒有改變情感與行為傾向,因此時間一過,態度又回復原狀。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幾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讀書的方法和態度二
說到讀書,實際上是一種能力和習慣。因人而異,因書不同,古今中外許多名人的讀書方法很特別,特向大家介紹幾種,以饗讀者。
4:26讀書法。日本著名女作家吉佐和子,著作等身,她每月寫作四天,其餘時間用來讀書。創作與讀書是4:26,故稱「4:26讀書法」。
熟讀精思法。這是朱熹倡導的一種讀書方法。它的重點在於「熟」和「精」,離不開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只有持之以恆,集中注意,才有可能讀得熟,想得深,記得牢,懂得透。
朱子讀書法。這又是朱熹倡導的讀書方法:「循序漸進」讀書有步驟地進行;「熟讀精思」,要遵循記憶與思維相結合;「虛心涵泳」,要仔細認真,反復研磨與體會;「切記體察」指靠自己努力,重視書外功夫;「看緊用力」,要精神抖擻,下苦功夫,花大力氣;「居敬持志」,指讀書要有專靜純一的心境和堅定久遠的志向。
盧梭讀書法。這是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總結的「儲存—比較—批判」三部曲的讀書方法,即:「廣泛閱讀書籍」,完全接受書中的觀點,目的是為了積累起豐富的知識:進行回顧對比,加以認真的比較,分析判斷每一個問題:採取批判的態度,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汲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思問習讀書法。這是孔子主張的讀書方法。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歸納起來,讀書要「思」、「問」、「習」。即「多方思考」、「不懂就問」、「經常復習」。
求八賢讀書法。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介用的。「八賢」即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時、何地、何去、幾何。讀書時不斷地向八賢求教,會變得更聰明。告訴我們讀書必須勤於提問,多側面提問,深層次提問。
博覽式讀書法。這是魯迅先生所大力提倡的,是一種博採眾家,取其所長的讀書方法,也叫博讀法。這種讀書法,閱讀面較之廣泛,無特定目的,不深究內容,速度較快。
五要讀書法。這是《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的讀書要訣。內容是:要天天讀,要夜夜讀,要終身讀,要抄書讀,要分類讀。要求讀書者把書分精讀和泛讀兩類。
變換式讀書法。這是老舍先生經常採用的讀書方法。通過變換詞語、句式或刪減詞句,讀細地研究作品。每次變換後都要認真反復思考,在對比中明白行文者的原因。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小少了」筆記讀書法。這是詞學家夏承燾先生所創造的。小:即指用小米子。少:即指每條筆記字數要少,內容要精。了:即指對筆記內容要透徹的了解;目的要明了。這樣讀書的效果自然會大大提高。
攔春者讀書方法多多,我們學習古今中外名人的讀書方法,通過廣泛深入的讀書活動,一定能創造出更多更新更完美方法,緊跟新時代的各種讀書方法,不斷提高讀書效率,推動讀書活動更深入有效地發展。
讀書的方法和態度三
《論語》開篇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大意是做人做學問,須隨時隨地簡薯地學習、思考、踐行,每當有所得時,便會產生一種會心的愉悅。我以為,孔子的「學」乃是個大概念,並非單指讀書而言。記得在青少年求學時期,面對升學考試的壓力,那時的讀書只能說「不亦苦乎」,何來「說乎」?然而隨著年歲漸長,涉世漸深,逐漸擺脫了讀書學習的功利心態,對讀書倒是產生了一種熟悉的'親切感,猶如每天吃飯睡覺一般,讀書也成了我生活中須臾不可分離的一種樂趣。
古人說:術業有專攻。然對於讀書,我素來抱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平常閱讀的以政治、經濟、歷史、小說居多,哲學、國學、文學偶爾涉及。二三十歲時讀書如猛火煮肉,每天給自己規定百頁的閱讀量,非完成不可。如今年屆不惑,反而放鬆了心態,讀書如慢火煮粥,有時得一好書,便細細斟酌,反復咀嚼,今天讀十幾頁,明天讀幾十頁,隨遇而安,只求讀出其中滋味。
如今是互聯網時代,許多人特別是年輕朋友尤其喜歡在網上閱讀,隨時隨地瀏覽翻閱,十分方便。但我對於這種稍顯匆忙的快餐式閱讀,總是感到有些別扭。我更喜歡在夜闌人靜時,一盞桔燈,一杯清茶,手持一卷心愛之書,聞著淡淡的墨香,於白紙黑字中神遊物外,追隨作者的文筆思路,跳出現實的桎梏,沉浸在未嘗經歷體驗過的另一大千世界。
為何要讀書?古往今來,無數學者文人對於讀書的目的意義已洋洋灑灑千萬言,高潔雅趣者有之,功利世俗者有之。不可置疑,書本中蘊藏著巨大的力量,這股力量是造福蒼生,抑或貽害世人,端看讀者的心態是正是邪。一代偉人周恩來 「為中華之崛起」讀書,芸芸眾生大都因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可以改變自身命運,就連戰爭狂人希特勒青年時也曾苦讀不輟,結果他從讀書中獲得的力量恰恰成了荼毒世界的毀滅性力量。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大眾為何讀書?我覺得林語堂大師在《讀書的藝術》一文中的觀點頗有些代表性。林語堂說: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他在這個監獄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我喜歡讀國學史書,歷史的深沉冷峻,時常會讓人掩卷長嘆,哀民生之多艱,嘆造化之弄人;我也喜歡一些政經類書籍,學習政治經濟規律,以期探究經世濟民之道,明了國運強弱之理;我也喜歡徜徉在唐詩宋詞或雄奇或婉約的詩文意境中,與作者同喜同悲,感悟「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的酣暢淋漓。
佛家雲,人生有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讀書也是如此。當你還是一個不諳世事、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經歷難以言說的痛楚和無法改變的無奈時,書本是死的,你或許記住了裡面的一些知識道理、一些人物的故事,但你可能從未真正走進書本,未能真正體驗書中人物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當你在社會上遇見了許多人、經歷了許多事,對世間百態、人情冷暖有了較為深刻的人生體驗後,方才醒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你的內心可能充滿了懷疑,學會了冷眼旁觀、高高掛起,對於書中所教的一些智慧和道理嗤之以鼻。如若擺脫不了此種心態,你甚至可能斷了書香之緣。一個真正愛書的人會希望擺脫這第二層境界,邁向「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更高境界。書還是那本書,字還是那些字,然已看穿紅塵,萬物放下,心無所滯,圓融自然,這一境界,是吾輩孜孜以求然則窮畢生之力也未必能達到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讀書,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我希望自己在人生閑暇,多讀書,讀好書,只是喜歡,僅此而已。
『叄』 你怎樣看待讀書
1、讀書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粗擾蠢,可以更好的與人交談,可以豐富我們的課餘生活,可以創造一個文明的世界岩陪。
2、手機既可以用來打電話,又可以用來發簡訊,還可以用來聽音樂,更可以用來查單詞。
3、今天我們可以吃米線,可以吃蓋飯,可以吃燴飯,還可以去吃火鍋。
4、你既可以吃飯,還可以看書,可以打字,也可以玩游戲,既然你能做這么多事,難道你還認為你不幸福嗎?
解答這類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1、審清題意。即要明確試題要求仿寫怎樣的句子,有哪些限制條件。
2、明確話題(隱含型的),抓住語義中心。
3、分析結構。即要認真分析例句的結構形式,明確是單句,還是復句,是復句的要判斷李鄭復句的類型。
4、判斷修辭。大多數仿寫試題都涉及修辭方法的運用,根據例句判斷仿句應該運用的修辭。
5、美化語言。仿寫題多是一些情感豐富,富有哲理的語段,語言優美,生動,深邃,傳神,所以要注意詞語的錘煉,讓語言亮起來。
6、仿寫後仔細閱讀,觀察所寫的與題目格式類型是否一致。
『肆』 你們怎麼看待讀書
說道讀書,我有一番見解。 當你一開始進入學校時,你可能因為作業太多等等原因而感到枯燥。 但是,你慢慢的去理解、感受,你就會覺得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你可以看漫畫書呀,等等你喜歡看的書,總之,要把興趣讀出來。 ——一個四年級小學生的見解
『伍』 讀書方法的重要性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說的是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規矩,無法畫出准確的方和圓。同樣,決有正確的讀書方法和技巧,也不能提高讀書的效率,甚至無法把書讀好。
讀書是學習並獲得間接知識的非常重要的途徑,是把別人知識轉變為自己知識的過程。因此,讀書是獲取智慧的重要來源。只有講究科學的方法和熟練的技巧,才能提高讀友圓舉書的效率,獲得更多更新更有價值的知識。
古今中外,許多傑出的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作家和其他學者專家在讀書時,都是很講究讀書的方法和技巧的。他們中間的一些人還就讀書的方法和技巧寫下了許多很有益的文章。事實證明,凡是讀書有成效的人,都很重視讀書的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法。有些書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讀,反復琢腔行磨,細細體會。有些書思想非常淺薄,只要粗讀瀏覽就可以了,有些書是精華與好碧糟粕混雜在一起,就需要在閱讀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有些書中充滿了錯誤的觀點和不合邏輯的論證方法,那就要進行批判的閱讀。有些書的內容低級下流,根本沒有必要去閱讀。有些人提倡`開卷有益',認為什麼書都可以看。其實,開卷有益必須以正確的讀書方法為前提。只有講究科學的讀書方法,才能做到開卷有益。
く
『陸』 讀書的方法見解
讀書的方法見解
很多朋友在後台留言給我,問我為什麼能一直保持那麼大的閱讀量,今天我覺得,是時候介紹一些讀書方法給大家了。
不謙虛地說,閱讀就是我生命中保持熱情,滿足自己強烈好奇心的一劑靈丹妙葯,許多朋友也羨慕我那種,能一坐就連續幾個小時盯著一本書看不挪步的勁頭。的確,我也深知在這個信息爆炸,碎片信息填充各種渠道的時代里,能夠堅持閱讀習慣,多年來不斷養成的閱讀習慣,令我受益匪淺,讓我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一些不錯的讀書方法。
不多說了,直接開始聊聊讀書吧。
一,開始閱讀之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相似的體會:隨著年紀的增長,愈加難以靜下心來看書,總是看幾頁就分心了,想著其他的事情,有時候又忍不住拿起手機瞟兩眼,聊幾句天刷一會網頁。而看書的節奏,便被徹底打亂了。如果閱讀的介質是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收到的干擾和誘惑便更大,連一本好好的書也變成了碎片化閱讀。
浮躁嗎?浮躁。該自責嗎?倒也不全是自己的責任。
畢竟正如開頭所說,這是這個時代的特性,我們的萬分忙碌和緊迫感不斷暗示自己,拿出大把時間來閱讀是很奢侈的。而那種碎片化的閱讀恰好可以補足這種心態:我不需要花費多久,幾分鍾就可以看完了,不浪費多少時間。
然而事實上呢?碎片化的閱讀並不能取代真正意義上的傳統閱讀,效率和收獲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雖然我並不排斥碎片化閱讀,但是在正式看一本著作之前,還是應當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處於一個安定、平靜,可以耐心長時間專注的狀態下,再開始閱讀。
如果對於做到這一點有困難,可以嘗試去到圖書館並寬慶,或者大學的自習教室看書,當周圍大家都在靜心看書時,也同樣會影響到你的心境。如果因為心事重重而根本無法安心閱讀,那麼就先解決困擾你的麻煩,等到心態安定了,再開啟書頁。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巧行循序漸進地閱讀。
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翻書櫃發絕握現了一本《三國演義》,當時被裡面的插圖迷住,又嘗試著閱讀,然而文體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顯得過於艱深了。恰好這時我父親看到了這一幕,就告訴我:你還太小,先不要看這本。轉而塞給我一本《上下五千年》,找出東漢三國的那一冊,果然看起來輕松多了。後來又看了《三國演義》的連環畫,在這個基礎上,我在比一般小孩早得多的年紀,就自己通讀了正式版本的《三國演義》。
舉這個例子的目的,就是說讀書應當循序漸進,根據自己的實際水準來選擇閱讀。我知道有些朋友喜歡參考別人的書單,拿來直接就用,盯著一本晦澀難懂的書啃了半天,明明看得不明不白卻不肯放棄。這是一種非常低效的閱讀方式。
每一本書的內容,都有著與之匹配的背景知識和閱讀基礎,如果對這些不夠熟悉,就應該去尋找淺一些的同類書籍作為鋪墊。如果一本書的交叉內容太多,就應該先把這些內容對應的基礎讀物通讀之後,再去閱讀那種建立在其上的交叉型內容讀物,否則,那些缺漏的信息點就會對閱讀造成巨大的障礙。
『柒』 你怎樣看待讀書
我常常讀書,我認為讀過書襲陸培之後有很多的好處,從書里學到很多的東西.
(7)怎麼看待讀書的方法擴展閱讀
《孫權勸學》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選自《資治通鑒》,文題為後人所加。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拍唯,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此悉伏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捌』 如何正確地看待「讀書」這件事
所謂讀書觀,無非是如何看待讀書這件事而已。但是,細究起來,如何看待讀書,卻是十分復雜的一件事。如有人很早就認為讀書無用。唐代詩人章碣詩雲:「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還有歷史上讓讀書人膽戰心驚的「秦火清風」,焚書坑儒、文字獄等,都有讀書無用的意味。持此論者多為經驗主義者。此類人物,大多有讀書無靈性,入世有慧根的特徵。更有甚者竟主張讀書有害,「斯人無罪,懷壁有罪」說的無非就是讀書害人的情形。另有一些人,從實用的目的出發看讀書,讀書為的就是能做官。「學而優則仕」、「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等說法,便是此類實用論者的自畫像。還有一種讀書萬能論的迷思,主張半部論語治天下。此論亦有歷史傳統,持論者多為教條主義者和復古倒退派。究竟應該怎樣看待讀書這一問題,我贊同蘇軾的主張:讀書是一種深刻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過程。蘇軾詩曰:「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這是說讀書過程中書與人的互動要以人為主。人讀書還是書讀人?當然是要提倡人讀書為主。正如俗語所言,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別人可以替你燒菜,但無法替你吃飯。讀書有沒有用,如何用,並不取決於書,歸根到底取決於你自己。朱熹也認為讀書是自己的事情,別人不能包辦代替。他說:「讀書是自家讀書,為學是自家為學,不幹別人一線事,別人助自家不得。」同時他還強調「書用你自去讀,道理用你自去究索」。這種倡導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看法,符合讀書規律,有利於提高讀書效率。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說的其實就是這一道理。
讀書有用,用在何處?我覺得一是可以學習借鑒間接經驗。人是一個問題機器,應對問題,間接經驗可以提供方便有效的應對模式。人生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怠矣。一個人,總是靠直接經驗面對問題,解決矛盾,局限性很大。通過閱讀,借鑒間接經驗,是必須的。正如原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在《求是》撰文指出的那樣,閱讀是生命的一種光合作用,生命的質量需要用閱讀來鍛鑄。人的精神可以因閱讀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卻要面臨那麼多的挑戰,這力量從哪裡來?就得靠讀書。二是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就領導幹部而言,讀書不單是個人私事,而且還是一個政治問題。領導幹部讀書學習不僅關系黨的事業的成敗興衰,而且事關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幹部讀書也是講政治。智慧、忠誠、勤勉、廉潔的政治品性從何而來?讀書可以提供養料。三是讀書能變化氣質。古人認為學問之道無他,貴在能變化氣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急劇變化的世界,已知的半徑越長,未知的圓周越大。知知與無知的辯證法,才能有所畏懼;有所畏懼,才能理智地面對世界、面對別人、面對自己。天下大道,敬賢為先,讀書為先。不學何以聞道,何以養才,何以安身立命、為人民服務?
要讀好書,須警惕讀書中幾種偏向的消極影響:一是為讀書而讀書,學富五車,百無一用。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就像李白所嘲笑的魯叟們那樣,閑話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二是要明白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錢鍾書講,不識字的人受人騙,識字的人受書騙,所以讀書要思考。三是要防止只讀有字之書,不讀無字之書,不善於向生活學習。要善讀生活這本大書,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學好「殺豬」的本領,遠勝學了滿腹的屠龍之技。四是要反對假讀書,讀假書。讀書做樣子、裝門面、給人看、賺人氣,到頭來害人害己。
『玖』 古人讀書方法,你最認同誰的觀點
一、鄭板橋的「精當」讀書法
清代書笑搏畫家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中的「求精」,是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當」就是恰到好處,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二、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蘇軾在他的《又答王庠書》里,介紹了他首創並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他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為書籍豐富地如同在海洋中遨遊。人的精力,不能夠全部收取看盡。只要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書就行。
(9)怎麼看待讀書的方法擴展閱讀
常見讀書方法:
1、泛讀:泛讀法則側重閱讀量,也就是廣度。通過閱讀來收集大量的准備資料。
2、橘或精讀:精讀法要求將讀物中每一處細節完全讀懂讀透,追求的是深度。
3、通讀:即從頭到尾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
4、速讀:這圓升伍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取"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5、寫讀: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拾』 你怎麼看待讀書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這句經典的話很好的形容了讀書的重要性,在不能遠行的日子裡,讓書籍來陪伴自己,這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方式。
同時,這本書也教會我們讀書的大致思路和方法:從100天讀33本書,一年讀100本專業書,再到一年讀365本書。我們不能單純追求讀書的數量,但數量從某種程度上卻反映了我們知識的寬度和廣度。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那麼從今天開始,多讀書。
好看的皮囊,擾伏不如有趣的靈魂。專注職場問題答疑解惑,歡迎關注「娟姐說V」,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