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的企業成本管理方法有哪些
1、價值鏈分析\x0d\x0a\x0d\x0a價值鏈是用來描述企業在研究、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產品過程中,其作業與產品價值之間關系的一種方法。例如:存貨在企業生產活動中只起到有備無患的預防作用,它的存在並不能使企業產品價值增加,因此應盡量減少這種作業成本。\x0d\x0a\x0d\x0a 半成品在企業生產部門的傳送作業也不能使企業產品價值增加,應運用網路規劃的科學方法合理布局企業的生產車間,來減少半成品傳送作業使其傳送成本最小化。在產品價值形成過程中,企業必須嚴格區分價值增值作業與價值不增值作業,應盡量減少價值不增值作業源族殲從而減少企業生產成本。\x0d\x0a\x0d\x0a2、零庫存與准時生產\x0d\x0a\x0d\x0a由於存貨管理是價值不增值作業,所以目前許多企業追求零存貨,但是,零存貨給企業產品生產帶來很大風險,一旦供貨商違約延時供貨或所供材料有質量問題,這時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是不可忽視的。因此,零存貨的前提是必須要有良好合作關系的供貨商與客戶。\x0d\x0a\x0d\x0a 與此相關的就是及時生產方法—JIT,在這種生產理念的指導下,企業只有在接到訂單時,才准時生產,並且生產線上的各種生產部件都在下一個生產步驟需要時生產。這種生產方法要求企業不但能及時、有序的獲得各種訂單並開發設計產品,同時也要求各種零部件具有高質量高水準、生產工人的技能熟練程度也要達到極高。\x0d\x0a\x0d\x0a 因為一旦一個生產環節出錯,整個生產過程都要停下來。因此,在這種生產方式下,企業還要具有快速、靈活的應變能力,一旦出現故障或產生廢品要及時處理。\x0d\x0a\x0d\x0a3、作業成本法\x0d\x0a\x0d\x0a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管理基礎,通過對作業成本動因的分析來計算產品生產成本,並為企業作業管理提供更相關、相對准確的成本信息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x0d\x0a\x0d\x0a 作業是企業為提供一定量的產品或勞務所消耗的原材料、技術、方法和環境等的集合體,它是與產成品的獨特性無關的重復執行的標准化方法和技術。企業每完成一項作業都要消耗一定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到下一項作業,按此逐步轉移,直到產品最終提供給企業外部的顧客。\x0d\x0a\x0d\x0a 因此,企業的生產過程就是作業消耗資源和產品消耗作業的過程,同時又是價值的形成過程。然而並非所有的作業都是價值增加作業,作業成本法管理的目標就是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作業,盡可能提高增值作業的運作效率,減少資源消耗,以至於最終減少成本。\x0d\x0a\x0d\x0a4、全面質量管理\x0d\x0a\x0d\x0a全面質量管理被認為是上世紀末最重要的成本管理研究課題之一,它的核心是產品要全面滿足顧客的需求。目前西方製造業一大管理理念就是「質量是免費的(Quality is free)」,也就是說高質量產品所獲得的收益遠大於產品出現穗譽質量問題獲得的收益問題,因為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如返修雹沖、銷售退回等,要付出額外成本、大幅度沖減收益。\x0d\x0a\x0d\x0a 其內涵就是「為顧客提供質量上零缺陷的產品是企業責無旁貸的義務」。對待質量問題,傳統的成本效益分析一定要結合企業的長期利益進行運用,追求質量上零缺陷的產品是企業不顧一切代價要達到的目標,因為劣質產品或不合格產品在目前買方市場條件下意味著企業要失去顧客、失去市場佔有份額,最終結果可想而知。\x0d\x0a\x0d\x0a 全面質量管理的起點是應顧客的需求而設計產品,其終點是保證這種產品令顧客滿意。\x0d\x0a\x0d\x0a質量是指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滿意的程度。追求質量當然要付出成本的,質量成本一般包括預防成本、檢驗成本、內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它們是企業為確保產品達到規定的質量水平而付出的費用。世界上許多成功的大公司如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英國的英國通訊公司、日本的富士和豐田公司等都把全面質量管理作為他們90年代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二、現代成本管理理念\x0d\x0a\x0d\x0a1、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x0d\x0a\x0d\x0a傳統的算帳報帳型成本管理模式只計算財務成本,不計算管理成本;只重視事後算帳,不重視事前預測和決策;只採用手工操作,不考慮先進的管理手段;只依靠企業財務部門,不注意發揮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因而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觀念上革新,要樹立競爭觀念、效益觀念、經營觀念、法制觀念和開拓觀念等新的觀念。\x0d\x0a\x0d\x0a2、成本管理組織合理化\x0d\x0a\x0d\x0a這是管理現代化的保證。沒有組織上的保證,企業就很難把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組織好,就不可能發揮最大的總體效益。成本管理組織化就是要求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要建立成本管理責任制度,保證目標成本的順利實現。同時,還要按照成本管理的職能,建立科學的成本指標體系、成本核算體系、成本決策體系、成本控制體系和成本考核體系。\x0d\x0a\x0d\x0a3、成本管理方法科學化\x0d\x0a\x0d\x0a要總結我國成本管理的好經驗,引進國外現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發展提高。主要有目標成本管理、責任成本管理、廠內經濟核算、本量利分析、價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控制、班組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等多種方法。\x0d\x0a\x0d\x0a4、成本管理手段電子化\x0d\x0a\x0d\x0a在成本管理中,應用電子計算機,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務性勞動,而且可以加速信息處理,便於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統,使管理人員及時作出正確決策。同時,還應推廣應用先進的檢測手段和顯示監控裝置,加強對物質消耗和流向的控制,為成本控制和計算創造條件。\x0d\x0a\x0d\x0a5、成本管理人才專業化\x0d\x0a\x0d\x0a要培養一支能夠適應成本管理現代化需要的專業幹部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成本管理工作不斷前進,保證成本現代化早日實現。\x0d\x0a\x0d\x0a三、ERP標准成本管理\x0d\x0a\x0d\x0a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最優控制。現代成本管理需要一個能協調地計劃、監控和管理企業各種成本發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統,從而協助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都面向市場來進行運作。\x0d\x0a\x0d\x0a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作為現代企業的內部管理平台,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決方案、監控和優化企業的整個生產流程外,ERP也為企業資金管理領域提供了強大的控制和豐富的分析功能。企業實行ERP標准成本體系可以優化成本控制流程,減少大量繁瑣的日常核算和核對工作。\x0d\x0a\x0d\x0a1、有利於增強員工的成本意識\x0d\x0a\x0d\x0a標准成本體系的建立要求基層管理者共同參與,用科學的方法制定標准成本,並以此作為員工努力的目標和業績評估的尺度促使廣大員工關心成本核算,增強成本意識,對完成預定的成本控制目標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x0d\x0a\x0d\x0a2、有利於成本控制\x0d\x0a\x0d\x0aERP標准成本體系通過事前制定的成本標准,對各種資源消耗和各項費用開支規定數量界限,可以在事前限制各種消耗和費用的發生;在成本形成過程中,按成本標准控制支出,隨時顯示節約還是浪費,及時發現超過成本標準的消耗,有利於企業迅速制定改進措施,糾正偏差,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產品成本形成之後,通過實際成本與標准成本相比較,企業可以進行定期的分析和考核,及時總結經驗,為未來降低成本指出途徑。\x0d\x0a\x0d\x0a3、有利於簡化會計工作\x0d\x0a\x0d\x0a在ERP標准成本體系中,在產品、產成品和銷售成本均以標准成本計價,並同時記錄成本差異,可以大大減少期末成本計算的工作量,簡化日常賬務處理。同時,採用ERP成本管理,在通過庫存系統、工資系統、固定資產系統等取出相關成本數據或手工錄入數據後,系統就可以自動進行成本計算,生成完工產品成本報表、在產品成本報表、成本差異分析表等報表,並保證各種數據來源的唯一性,確保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正確性,從而避免了手工做報表的繁重工作量。\x0d\x0a\x0d\x0a4、有利於價格決策\x0d\x0a\x0d\x0a產品的標准成本是企業進行價格決策和招標議價的一項重要依據。這是因為標准成本提供了及時性、一致性的成本信息,它可以消除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於低效率或浪費以及偶然性因素對成本的影響,從而避免由於實際成本的波動而造成的價格波動情況。作為定價基礎,標准成本比會計期間結束後所求得的實際成本更能滿足市場對定價及時性的要求。\x0d\x0a\x0d\x0a四、總結\x0d\x0a\x0d\x0a總之,企業生存的動力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盈利,即獲得利潤,必須保證企業生存公式:利潤=收入-成本的值>零,且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另外,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和內部環境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為了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加強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貫穿於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
B. 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1、財務領域控制
提高資金運作水平,首先要開源節流,增收節支;其次要對資金實施跟蹤管理,加強資金調度與使用;第三要降低存貨比例,加強存貨管理。通過以上措施減少資金佔用,優化資金結構,合理分配資金,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籌資成本。
財務人員要抓好成本事前、事中、事後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預測、決策和成本計劃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後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
2、策略管理領域控制
技術創新,尋求新出路。在成本降低到一定階段後,企業只有從創新著手來降低成本,從技術創新上來降低原料用量或尋找新的、價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價格較高的材料;從工藝創新上來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損耗量、提高商品率或一級品率;
從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創新上來提高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以降低單位產品的人工成本與固定成本含量;從營銷方式創新上來增加銷量、降低單位產品營銷成本,只有通過企業不斷創新,用有效的激勵方式來激勵創新,從創新方面著手,才是企業不斷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
3、采購領域控制
一般來說,采購部門要根據企業生產計劃來編制,而企業生產計劃是根據銷售計劃來制定的,這樣環環相扣,只要銷售計劃不出大的偏差,采購計劃就大體上是合理的。商等資源共享。
4、生產領域控制
提高設備的利用程度,合理組織安排生產,避免設備忙閑不均;加強設備的維修保養,提高設備的完好率。合理安排班次,增加設備實際工作時間,實行專業化協作等等,這樣可以減少單位產品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
優化工作流程,從原材料采購開始,到最終產品或服務為止,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等物資費用的定額;嚴格健全計量、檢驗和物資收發領退制度;健全產品、產量、品種、質量、原材料消耗、工時考勤和設備使用等原始記錄為財務統計部門提供有效、系統、准確的信息。
5、銷售領域控制
控制銷售成本,銷售部門在擴大銷售成果,提高市場佔有率的同時,要強化銷售費用的使用效率,相對降低成本。
首先,銷售部門要研究、推進銷售、服務的營銷體系,以規模經營降低成本;其次,銷售部門要認真研究國家、各地方的稅收政策,合理進行分公司的稅收策劃;第三,銷售部門要利用經濟決策方法,降低運輸成本;第四,銷售部門要利用成本最優決策,提高廣告費的使用效率。
(2)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常用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
1、工廠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經濟利益,以取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那麼就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必須精打細算,加強成本管理控制,努力尋求各種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2、工廠企業的經營管理離開不兩件事:提升營業額,降低成本。企業要發展,離不開銷售,按理說,銷售越好,營業額越高,企業的發展就越大,事實上,銷售好,營業額高,還需重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的控制。
3、一般情況下,成本降低的幅度,要比利潤增加的幅度要大,即成本降低10%,利潤可能增加20%甚至更多。所以說進行成本管理是勢在必行的關鍵工作。它影響著產品的設計成本、采購成本、質量成本、銷售成本、工作流程、資金佔用、減少庫存各個階段。
4、良好的成本控制管理可以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生產能力和資源利用率,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有利於企業的持續發展和改進,最終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C. 成本控制有哪些措施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製造業中原材料費用佔了總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達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對象。影響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購、庫存費用、生產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動可從采購、庫存管理和消耗三個環節著手。
2、工資費用控制
工資在成本中佔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資又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控制工資與效益同步增長,減少單位產品中工資的比重,對於降低成本有重要意義。控制工資成本的關鍵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它與勞動定額、工時消耗、工時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關。
3、製造費用控制
製造費用開支項目很多,主要包括折舊費、修理費、輔助生產費用、車間管理人員工資等,雖然它在成本中所佔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費現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
4、企業管理費控制
企業管理費指為管理和組織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開支項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上述這些都是絕對量的控制,即在產量固定的假設條件下使各種成本開支得到控制。在現實系統中還要達到控制單位成品成本的目標。
(3)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常用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過程劃分
1、產品投產前的控制
這部分控制內容主要包括:產品設計成本,加工工藝成本,物資采購成本,生產組織方式,材料定額與勞動定額水平等。這些內容對成本的影響最大,可以說產品總成本的60%取決於這個階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質量。
這項控制工作屬於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動實施時真實的成本還沒有發生,但它決定了成本將會怎樣發生,它基本上決定了產品的成本水平。
2、製造過程中的控制
製造過程是成本實際形成的主要階段。絕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這里發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動力、各種輔料的消耗、工序間物料運輸費用、車間以及其它管理部門的費用支出。
投產前控制的種種方案設想、控制措施能否在製造過程中貫徹實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標能否實現和這階段的控制活動緊密相關,它主要屬於始終控制方式。
由於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難做到及時,會給事中控制帶來很多困難。
3、流通過程中的控制
包括產品包裝、廠外運輸、廣告促銷、銷售機構開支和售後服務等費用。在目前強調加強企業市場管理職能的時候,很容易不顧成本地採取種種促銷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潤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D. 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三種。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指標與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稿拆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比分析中,可採取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與上期(或上年同期,歷史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對比等形式。通過對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業成本的升降情況及其發展趨勢,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在採用對比分析時,應注意本期實際指標與對比指標的可比性,以使比較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揭示的差異才能符合實際。若不可比,則可能使分析的結果不準確,甚至可能得出與實際情況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結論。在採用對比分析法時,可採取絕對數對比,增減差額對比或相對數對比等多種形式。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比什麼)分為:
(1)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
(2)比較結構百分比
(3)比較財務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採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將要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材料費用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但它不能分解為生產該產品的天數,每天用料量與產品產量的乘積。因為這種構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產品材料費用的構成情況。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了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對象。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對象相等。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後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鍵嫌棗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者棚析的結果有助於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後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後替代次要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後,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採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計算過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設某項經濟指標N是由A,B,C三個因素組成的。在分析時,若是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對比,則計劃指標與實際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N0=A0×B0×C0
實際指標N1=A1×B1×C1
分析對象為N1-N0的差額。
採用因素分析法測定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時,各項計劃指標,實際指標及替代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實際指標 N1=A1×B1×C1-----------(4)
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數額按下式計算:
由於A因素變動的影響=(2)-(1)=N2-N0
由於B因素變動的影響=(3)-(2)=N3-N2
由於C因素變動的影響=(4)-(3)=N1-N3
將上述三個項目相加,即為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它與分析對象應相等。
根據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則,材料費用三個因素的替代順序為產量,單耗,單價。各因素變動對甲產品材料費用實際比計劃降低8 000的測定結果如下:
計劃材料費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實際材料費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降低8 000元的影響程度如下:
由於產量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的影響=(3)-(2)=90000-86400=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個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計算時,還可以採用另外一種簡化的形式,即差額計演算法。差額計演算法是利用各個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直接計算各個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以上述經濟指標N為例,採用差額計演算法時的計算公式如下:
由於A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A0)×B0×C0
由於B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B0)×C0
由於C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費用的分析資料為基礎,採用差額計演算法的結果如下:
由於產量增加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250)×48×9=-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48)×9=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600+3600+10000=-8000(元)
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相同,但採用差額計演算法顯然要比第一種方法簡化多了。
3、相關分析法
相關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的依存關系, 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4、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幾種。
● 相關比率法 由於項目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的,因而可以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加以對比,求出比率,並以此來考察經營成果的好壞。例如:產值和工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的關系又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資支出完成最大的產值。因此,用產值工資率指標來考核人工費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說明問題。
● 構成比率法 又稱比重分析法或結構對比分析法。通過構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總量的構成情況及各成本項目占成本總量的比重,同時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關系(即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關系),從而為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指明方向。
● 動態比率法 動態比率法,就是將同類指標不同時期的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該項指標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動態比率的計算,通常採用基期指數和環比指數兩種方法。
E. 常用的企業成本管理方法有哪些
1、增強成本觀念,貫徹全員成本管理:企業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動應以成本效益理念作為指導思想,要認識到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於產品質量的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獲取效益的潛力。
2、加強成本控管與成本核算兩個基礎工作:一是加強成本管控的基礎工作,二是要加強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3、完善成本管理機構的經濟責任制:(1)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統。(2)完善成本管理的經濟責任制。一是制訂成本管理規章制度,如各項基礎管理、成本約束制度等;二是明確各項成本的經濟責任,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單位或個人,將市場利潤管理細化、落實到員工個人;三是實行獎懲兌現,落實成本管理與個人績效掛鉤機制。
4、採用現代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1)採用現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計算機管理。改變傳統的成本管理那種被動地計劃、記賬、算賬。(2)做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後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3)抓好降低產品成本的重點工作,如對主要原材料、物資采購實行比價采購制度,以降低采購成本。(4)抓好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生產不合格的產品時最大的浪費。(5)提高資金運作水平。
5、加強戰略成本觀念:現代成本管理的目的應該是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支出,獲得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從而為賺取利潤提供盡可能好的基礎,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6、進行工作流程的整合與改善:企業在分析自身的競爭優勢、確定企業的目標和任務後,應合理組織生產要素,撤銷與此不相關的環節,減少不必要的分工與無法增值的流程。
7、降低庫存與資源取得成本:盡最大管理技能實施符合企業自身的「精益生產」制度,強化企業產銷協調機能,提高企業價值鏈流速。
8、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運用嚴格、細致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
F. 建築施工企業成本控制方法,各方面的。
一、事前控制——目標成本逗喚的管理
目標成本的管理主要包括確定目標成本和進行成本預測,參與經營決策、編製成本計劃,建立責任成本中心、實行成本歸口管理等內容。
對各項生產活動進行具體指導,限制和監督,及時發現偏差,採取糾正錯誤的措施,使各項具體的和全部的生產耗費控制在原來規定范圍內,確保規定的目標成本。
二、事中控制——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的管理
成本計劃執行過程,實際上就是工程項目從開工到竣工的生產全過程,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的管理是對照成本計劃進行日常控制。其主要內容包括生產資料耗費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現場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的控制,以及其他管理費用的控制等內容。
三、事後控制——及時竣工結算、加強成本核算
技術資料及時交付甲方和歸檔,及時竣工決算和加強應收帳款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技術資料的准備與竣工決算的管理
合同條款對工程竣工驗收有十分明確的界定,因此,要做好工程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匯總、歸檔,以確保工程竣工時技術資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術資料是否齊全、是否及時交付甲方和歸檔,將影響工程的竣工決算。
2、加強應收帳款的管理
工程竣工後要及時進行結算, 以明確債權、債務關系。項目部要專人負責與業主方聯系,力爭盡快收回資金,對不能在短期內清償債務的甲方,通過協商簽訂還款計劃的協議,明確還款時間、違約責任等,以增強對債務單位的約束力。
(6)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常用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實施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的作用
施工企業在組織建築工程的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建築材料、建築機械費用及人工、管理費用。
所有費用的總和,構成了該工程的生產成本。通過成本控制,可以發現施工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缺點和薄弱環節,以便總結經驗,克服缺點,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其次,實施成本控制不斷降低工程成本是首物增加施工企業和社會的積累的源泉者指液。在預算造價已定的條件下,成本越低,企業的利潤就越多,加強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有利於改善施工企業的生產條件和職工的生活條件。
實行利稅後,稅後利潤全部留給企業,組成企業的新產品試制基金、生產發展基金、後備基金等各種基金。這些基金除了發展企業生產外,還改善了生產條件和職工福利。
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降低工程成本對節約投資增加企業積累提高職工收益都有利,因此必須重視施工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
G. 成本控制主要手段有哪些
成本控制主要手段有:
1、全面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所有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成本形成中的全過程、企業內所有員工參與的成本控制。企業應圍繞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根據自身的具體實際和特點,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和成本控制模式,確定以成汪昌本控制方法、管理重點、組織結構、管理風格、獎懲辦法等相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體系,實施目標管理與科學管理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2、絕對成本控制:絕對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個絕對的金額中的一種成本控制方法。標准成本和預算控制是絕對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3、成本控制即時化 :成本控制即時化,就是通過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每天下班前記錄當天發生的人工、材料、機械使用數量與工程完成數量,經過項目經理或者交接班人員的抽檢合格,經過計算機軟體的比較分析得出成本指標是否實現及其原因的成本管理方法。
4、相對成本控:相對成本控制是指企業為了增加利潤,要從產量、成本和收入三者的關系來控製成本的方法。這種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了解企業在多大的銷量下收入與成本的平衡,另一方面可以知道當企業的銷量達到多少時,企業的利潤最高。所以相對成本控制是一種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僅是基於實時實地的管理思想,更是從前瞻性的角度,服務於企業戰略發展的管理來實現成本控制。
5、經濟采購批量:經濟采購批或拿量,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進貨總量不變的條件下,使采購費用和儲存費用總和最小的采購批量。
6、定額法 :定額法是以事先制定的產品定額成本為標准,在生產費用發生時,就及時提供 實際發生的費用脫離定額耗費的差異額,讓管理者及時採取措施,控制生產費用的發生額,並且根據定額和差異額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和控制的方法。
7、目標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是日本製造業創立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標成本法以給定的競爭價格為基礎決定產品的成本,以保證實現預期的利潤。即首先確定客戶會為產品/服務付多少錢,然後再回過頭來設計能夠產生期望利潤水平的產品/服務和運營流程。
8、成本控制即時化 :成本控制即時化,就是通過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每天下班前記錄當天發生的人工、材料、機械使用數量與工程完成數量,經過項目經理或者交接班人員的抽檢合格,經過計算機軟體的比較分析得出成本指標是否實現及其原因的成本管理方法。
9、標准成本法:標准成本法是西方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以預先制定的標准成本為基礎,用標准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也是加強成本控制、評價經濟業績的一種成本控制制度。
10、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研究成本、銷售數量、價格和利潤之間數量關系的方法。它是企業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等經營活動的重要工具,也是管理會計的一項基礎內容。
11、線性規劃法:線性規劃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數量方法,線性規劃方法是企業進行總產量計劃時常用的一種定量方法。線性規劃是運籌學的一個最重要的分支,理論上最完善,實際應用得最廣泛。主要用於研究有限資源的最佳分配問題,即如何對有限的資源作出最佳方式地調配和最有利地使用,以便最充分地發揮資源的效能去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
拓展資料:
成本: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成本定義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保證成本在預算估計范圍內的工作。根據估算對實際成本進行檢測,標記實際或潛在偏差,進行預測准備並給出保持成本與目標相符的措施。
主要包括:
(1)將一些合理改變包括在基準成本中;
(2)防止不正確、不合理、未經許可的改變包括在基準成本中;
(3)監督成本執行情況及對發現實際成本與計劃的偏離;
(4)把合理改變通知項目涉及方。在成本控制時,還必須和其范圍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等相結合。成本控制衫陵搭
H. 施工成本計劃的編制方式有哪些
一、施工項目成本計劃的編製程序
施工項目的成本計劃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不應僅僅把它看作是幾張計劃表的編制,更重要的是項目成本管理的決策過程,即選定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最優降低成本方案。同時,通過成本計劃把缺州目標成本層層分解,落實到施工過程的每個環節,以調動控制。編製成本計劃的程序,因項目的規模大小、管理要求不同而不同,大中型項目一般採用分級編制的方式,即先由各部門提出部門成本計劃,再由項目經理部匯總編制全項目工程的成本計劃;小型項目一般採用集中編制方式,即由項目經理部先編制各部門成本計劃,再匯總編制全項目的成本計劃。無論採用哪種方式,其編制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搜集和整理資料
廣泛搜集資料並進行歸納整理是編製成本計劃的必要步驟。所需搜集的資料也即是編製成本計劃的依據。這些資料主要包括:
(1)國家和上級部門有關編製成本計劃的規定;
(2)幾項目經理部與企業簽訂的承包合同及企業下達的成本降低額、降低率和其他有關技術經濟指標;
(3)有關成本預測、決策的資料;
(4)施工項目的施工圖預算、施工預算;
(5)施工組織設計;
(6)施工項目使用的機械設備生產能力及其利用情況;
(7)施工項目的材料消耗、物資供應、勞動工資及勞動效率等計劃資料;
(8)計劃期內的物資消耗定額、勞動工時定額、費用定額等資料;
(9)以往同類項目成本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及有關技術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的分析資料;
(10)同行業同類項目的成本、定額、技術經濟指標資料及增產節約的經驗和有效措施;
(11)本企業的歷史先進水平和當時的先進經驗及採取的措施;
(12)國外同類項目的先進成本水平情況等資料。
此外,還應深入分析當前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了解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有利和不利因素,研究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和降低成本的具體措施,為編製成本計劃提供豐富具體和可靠的成本資料。
(二)估算計劃成本,即確定目標成本
財務部門在掌握了豐富的資料,並加以整理分析,特別是在對基期成本計劃完成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有關的設計、施工等計劃,按照工程項目應投入的物資、材料、勞動力、機械、能源及各種設施等等,結合計劃期內各種因素的變化和准備採取的各種增產節約措施,進行反復測算、修訂、平衡後,估算生產費用支出的總水平,進而提出全項目的成本計劃控制指標,最終確定目標成本。確定目標成本以及把總的目標分解落實到各相關部門、班組大多採用工作分解法。
工作分解法又稱工程分解結構,在國外被簡稱為WBS(WorkBreakdownStructure),它的特點是以施工圖設計為基礎,以本企業做出的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及技術方案為依據,以實際價格和計劃的物資、材料、人工、機械等消耗量為基準,估算工程項目的實際成本費用,據以確定成本目標。具體步驟是:首先把整個工程項目逐級分解為內容單一一,便於進行單位工料成本估算的小項或工序,然後按小項自下而上估算、匯總,從而得到整個工程項目的估算。估算匯總後還要考慮風險系數與物價指數,對估算結果加以修正。結構形式為:
1.0總工作
1.1分工作A
1.1.1主任務I
1.1.1.1子任務a
1.1.1.2子任務b
1.1.1.3子任務c
1.1.2主任務2
1.1.2.1子任務a
1.1.2.2子任務b
.......
1.2分工作B
1.2.1主任務I
1.2.1.1子任務a
1.2.1.2子任務b
.......
1.2.2主任務2
1.2.2.1子任務a
1.2.2.2子任務b
........
演繹成目標成本分解圖
利用上述wBs系統在進行成本估算時,工作劃分的越細、越具體,價格的確定和工程量估計越容易,工作分解自上而下逐級展開,成本估算自下而上,將各級成本估算逐級累加,便得到整個工程項目的成本估算。在此基礎上分級分類計算的工程項目的成本,既是投標報價的基礎,又是成本控制的依據,也是和甲方工程項目預算作比較和進行盈利水平估計的基礎。成本估算的公式如伍差下:
估算 可確認單x 歷史基x 現在市場x 將來物價
成本伏橘蔽 = 位的數量 礎成本 因素系數 上漲系數
式中"可確認單位的數量"是指鋼材噸數,木材的立方米數,人工的工時數等等;"歷史基礎成本"是指基準年的單位成本;"現在市場因素系數"是指從基準年到現在的物價上漲指數。
(三)編製成本計劃草案
對大中型項目,經項目經理部批准下達成本計劃指標後,各職能部門應充分發動群眾進行認真的討論,在總結上期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本期計劃指標,找出完成本期計劃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挖掘潛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具體措施,以保證計劃任務的完成。為了使指標真正落實,各部門應盡可能將指標分解落實下達到各班組及個人,使"得目標成本的降低額和降低率得到充分討論、反饋、再修訂,使成本計劃既能夠切合實際,又成為群眾共同奮斗的目標。
備職能部門亦應認真討論項目經理部下達的費用控制指標,擬定具體實施的技術經濟措施方案,編制各部門的費用預算。
(四)綜合平衡,編制正式的成本計劃
在各職能部門上報了部門成本計劃和費用預算後,項目經理部首先應結合各項技術經濟措施,檢查各計劃和費用預算是否合理可行,並進行綜合平衡,使各部門計劃和費用預;算之間相互協調、銜接;其次,要從全局出發,在保證企業下達的成本降低任務或本項目"目標成本實現的情況下,以生產計劃為中心,分析研究成本計劃與生產計劃、勞動工時計劃、材料成本與物資供應計劃、工資成本與工資基金計劃、資金計劃等的相互協調平衡。經反復討論多次綜合平衡,最後確定的成本計劃指標,即可作為編製成本計劃的依據,項目經理部正式編制的成本計劃,上報企業有關部一後即可正式下達至各職能部門執行。
二、施工項目成本計劃的編制方法
施工項目成本計劃工作主要是在項目經理負責下,在成本預、決策基礎上進行的。編制中的關鍵前提---確定目標成本,這是成本計劃的核心,是成本管理所要達到的目的。成本目標通常以項目成本總降低額和降低率來定量地表示。項目成本目標的方向性、綜合性和預測性,決定了必須選擇科學的確定目標的方法。
(一)常用的施工項目成本計
在概、預算編制力量較強、定額比較完備的情況下,特別是施工圖預算與施工預算編制經驗比較豐富的施工企業,工程項目的成本目標可由定額估演算法產生。所謂施工圖預算,它是以施工圖為依據,按照預算定額和規定的取費標准以及圖紙工程量計算出項目成本,反映為完成施工項目建築安裝任務所需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它是招標投標中計算標底的依據,評標的尺度,是控制項目成本支出、衡量成本節約或超支的標准,也是施工項目考核經營成果的基礎。施工預算是施工單位 (各項目經理部)根據施工定額編制的,作為施工單位內部經濟核算的依據。
過去,通常以兩算對比差額與技術組織措施帶來的節約來估算計劃成本的降低額,公式為:
計劃成本降低額=兩算對比定額差 十 技術組織措施計劃節約額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些施工單位對這種定額估演算法又作了其步驟及公式如下:
(1)根據已有的投標、預算資料,確定中標合同價與施工圖預算的總價格施工圖預算與施工預算的總價格差。
(2)根據技術組織措施計劃確定技術組織措施帶來的項目節約數。
(3)對施工預算未能包容的項目,包括施工有關項目和管理費用項目,參照估算。
(4)對實際成本可能明顯超出或低於定額的主要子項,按實際支出水平估算出其實際與定額水平之差。
(5)充分考慮不可預見因素、工期制約因素以及風險因素、市場價格波動因素,加以試算調整,得出一綜合影響系施工項日降低成本計劃
(6)綜合計算整個項目的目標成本降低額及降低率。
目標成本=[(1)+(2)一 (3)士 (4)]X[l十(5)]
降低額
目標成本降低率=目標成本降低額/項目的預算成本
(二)計劃成本法
施工項目成本計劃中的計劃成本的編制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1.施工預演算法
施工預演算法,是指主要以施工圖中的工程實物量,套以施工工料消耗定額,計算工料消耗量,並進行工料匯總,然後統一以貨幣形式反映其施工生產耗費水平。以施工工料消耗定額所汁算施工生產耗費水平,基本是一個不變的常數。一個施工項目要實現較高的經濟效益 (即提高降低成本水平),就必須在這個常數基礎上採取技術節約措施,以降低消耗定額的單位消耗量和降低價格等措施,來達到成本計劃的目標成本水平。因此,採用施工預演算法編製成本計劃時,必須考慮結合技術節約措施計劃,以進一步降低施工生產耗費水平。用公式來表示:
施工預演算法的計劃 施工預算施工生產耗費 技術節約措施= -成本 (目標成本) 水平 (工料消耗費用) 計劃節約額
2.技術節約措施法
技術節約措施法是指以該施工項目計劃採取的技術組織措施和節約措施所能取得的經濟效果為施工項目成本降低額,然後求施工項目的計劃成本的方法。用公式表示:
施工項目計劃成本=施工項目預算成本-技術節約措施計劃節約額 (降低成本額)
3.成本習性法
成本習,性法,是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在編製成本計劃申的應用,主要按照成本習性,將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類,以此作為計劃成本。具體劃分可採用費用分解法。
(1)材料費。與產量有直接聯系,屬於變動成本。
(2)人工費。在計時工資形式下,生產工人工資屬於固定成本。因為不管生產任務完成與否,工資
照發,與產量增減無直接聯系。如果採用計件超額工資形式,其計件工資部分屬工變動成本,獎金、效益工資和浮動工資部分,亦應計入變動成本。
(3)機械使用費。其中有些費用隨產量增減而變動,如燃料、動力費,屬變動成本。有些費用不隨產量變動,如機械折舊費、大修理費、機修工、操作工的工資等,屬於固定成本。此外還有機械的場外運輸費和機械組裝拆卸、替換配件、潤滑擦試等經常修理費,由於不直接用於生產,也不隨產量攆減戍正比例變動,而是在生產能力得到充分利用,產量增長時,所分攤的費用就少些,在產量下降時,所分攤的費用就要大一些,所以這部分費用為介於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間的半變動成本;可按一定比例劃歸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
(4)其他直接費。水、電、風、汽等費用以及現場發生的材料二次搬運費,多數與產量發生聯系,屬於變動成本。
(5)施工管理費。其中大部分在一定產量范圍內與產量的增減沒有直接聯系,如工作人民工盜,生產工人輔助工擯,工資附加鼓、辦公費、差旅交通費、固定資產使用費、職工教育經費、上級管理費等,基本上屬於固定成本。檢驗試驗費、外單位管理費等與產量增減有直接聯系,則屬於變動成本范圍,此外,勞動保護費中的勞保服裝費、防暑降溫費、防寒用品費,勞動部門都有規定的領用標准和使用年限」基本上屬於固定成本范圍,技術安全措施,保健費,大部分與產量有關,屬無變動性質,工具用具使用費中,行政使用的傢具費屬固定成本,工人領用工具,隨管理制度不同而不同,有些企業對機修工、電工、鋼筋、車、鉗、刨工的工具按定額配備,規定使用年限,定期以舊換新,屬於固定成本,而對民工、木工、抹灰工、油漆工的工具採取定額人工數、定價包干,則又屬於變動成本。
在成本按習性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後,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施工項目 施工項目變動 施工項目固定
計劃成本=成本總額 (C2Q)十成本總額 (C1)
4.按實計演算法
按實計演算法,就是施工項目經理部有關職能部門(人員)以該項目施工圖預算的工料分析資料作與控制計劃成本的依據。根據施工項目經理部執行施工定額的實際水平和要求,由各職能部門歸口計算各項計劃成本。
(1)人工費的計劃成本,由項目管理班子的勞資部門 (人員)計算。
人工費的計劃成本=計劃用工量X實際水平的工資率
式中,計劃用工量=2(某項工程量X工日定額),工日定額可根據實際水平,考慮先進性,適當提高定額。
(2)材料費的計劃成本,由項目管理班子的材料部門(人員)計算。
材料費的計劃成本了2(主要材料的計劃用量X實際價格)十乏(裝飾材料的計劃用量X實際價恪)十2(周轉材料的使用量X日期X租賃)十乏(構配) 。
I. 成本控制的方法都有哪些
一、從成本中佔比例高的方面著手
控製成本自然是要控制產品的全部成本,從成本產生全過程、全方位來控製成本,包括設計、采購、製造、營銷與管理各個環節都要置於企業成本控制范圍之內。成本分為材料費、人工費和管理費等幾個方面,視企業產品的不同,企業成本控制首要的是控製成本的主要方面,從占成本比例高的材料、人工等方面著手。
二、從創新方面著手
從創新著手來降低成本,從技術創新上來降低原料用量、價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材料,從工藝創新上來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損耗量、提高成品率或一級品率,從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創新上來提高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以降低單位產品的人工成本與固定成本含量,從營銷方式創新上來增加銷量、降低單位產品營銷成本。
三、從關鍵點著手
采購原料的價格成為企業成本的控制關鍵點;降低存貨,加速資金周轉成為該企業的成本控制關鍵點;提高成品率、降低廢次品成為成本控制的關鍵點;升級換代快的產品,產品設計可能成為成本控制關鍵點;材料成本低,營銷費用高的煙、酒、化妝品等,營銷費用可能成為成本控制的關鍵點。
四、從可控制費用著手
生產經營過程中可以人為進行調控的如材料用量、機物料消耗量、材料進價、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資金佔用費等可控費,我們花力氣去控制才有意義。從可控制費用著手進行成本控制,才是企業的成本控制之道。
五、從激勵約束機制方面著手
發揮每個成本相關者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是企業成本控制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建立與之相關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靠制度,用激勵與約束的方式來調動員工控製成本的主觀能動性,將節約成本與控制者的切身利益聯系起來,利用獎懲的辦法將企業被動成本控制轉換為全員的主動成本控制。
(9)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常用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企業控製成本有以下四點的步驟:
1、確定控制標准,即確定評定工作績效的尺度。管理者應以計劃為基礎,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標准。
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過管理信息系統採集實際工作的數據(與已制定的控制標准中所對應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實際情況。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獲取信息的質量問題,做到信息的准確性、及時性、可靠性、適用性。
3、分析衡量的結果,即將實際工作結果與標准進行對照,找出偏差並分析其發生的原因,為進一步採取管理行動作好准備。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環節,是否要進一步採取管理行動就取決於此。若分析結果表明沒有偏差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差,那麼控制人員就不必再進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為止了。
4、採取管理行動,糾正偏差。糾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兩種:要麼改進工作績效,要麼修訂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