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短鏈脂肪酸前處理方法有哪些

短鏈脂肪酸前處理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12 18:24:16

『壹』 脂肪酸有幾條分解途徑

第28章 脂肪酸的分解代謝
28.1 本章主要內容
1)脂肪酸代謝的主要途徑
2)脂肪酸代謝中的能量變化
3)酮體的代謝
28.2 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掌握飽和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徑和能量變化以及酮體的代謝,了解代謝障礙引起的疾病的發病機制與防治。
28.3 重點難點
1. 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徑和能量變化
2. 酮體的代謝
28.4 教學方法與手段
講授與交流互動相結合,採用多媒體教學。
28.5授課內容
一、脂類的消化和吸收
1.脂類的消化(主要在十二指腸中)
食物中的脂類主要是甘油三酯80-90%,還有少量的磷脂6-10%,膽固醇2-3%。
胃的食物糜(酸性)進入十二指腸,刺激腸促胰液肽的分泌,引起胰臟分泌HCO-3 至小腸(鹼性)。脂肪間接刺激膽汁及胰液的分泌。膽汁酸鹽使脂類乳化,分散成小微團,在胰腺分泌的脂類水解酶作用下水解。
胰腺分泌的脂類水解酶如下:
① 三脂醯甘油脂肪酶(水解三醯甘油的C1、C3酯鍵,生成2-單醯甘油和兩個游離的脂肪酸。胰臟分泌的脂肪酶原要在小腸中激活。)
②磷脂酶A2(水解磷脂,產生溶血磷酸和脂肪酸)。
③膽固醇脂酶(水解膽固醇脂,產生膽固醇和脂肪酸)。
④輔脂酶(Colipase)(它和膽汁共同激活胰臟分泌的脂肪酶原)。
2.脂類的吸收
脂類的消化產物,甘油單脂、脂肪酸、膽固醇、溶血磷脂可與膽汁酸乳化成
1/6
更小的混合微團(20nm),這種微團極性增大,易於穿過腸粘膜細胞表面的水屏障,被腸粘膜的拄狀表面細胞吸收。被吸收的脂類,在柱狀細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結合上蛋白質、磷酯、膽固醇,形成乳糜微粒(CM),經胞吐排至細胞外,再經淋巴系統進入血液。
小分子脂肪酸水溶性較高,可不經過淋巴系統,直接進入門靜脈血液中。
3.脂類轉運和脂蛋白的作用
甘油三脂和膽固醇脂在體內由脂蛋白轉運。
脂蛋白:是由疏水脂類為核心、圍繞著極性脂類及載脂蛋白組成的復合體,是脂類物質的轉運形式。
載脂蛋白:(已發現18種,主要的有7種)在肝臟及小腸中合成,分泌至胞外,可使疏水脂類增溶,並且具有信號識別、調控及轉移功能,能將脂類運至特定的靶細胞中。
4.脂蛋白的分類及功能
1)皮下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分解,產生脂肪酸,經血漿白蛋白運輸至各組織細胞中。
2)血漿白蛋白占血漿蛋白總量的50%,是脂肪酸運輸蛋白,血漿白蛋白既可運輸脂肪酸,又可解除脂肪酸對紅細胞膜的破壞。
二、甘油三酯的水解
甘油三酯的水解由脂肪酶催化。組織中有三種脂肪酶,逐步將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二酯、甘油單酯、甘油和脂肪酸。
分解甘油三酯的三種酶是:
脂肪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是限速酶)
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單酯脂肪酶
1.甘油代謝
在脂肪細胞中,沒有甘油激酶,無法利用脂解產生的甘油。甘油進入血液,轉運至肝臟後才能被甘油激酶磷酸化為3-磷酸甘油,再經磷酸甘油脫氫酶氧化成磷酸二羥丙酮,進入糖酵解途徑或糖異生途徑。
2.脂肪酸的氧化
2/6
1)飽和偶數碳脂肪酸的β氧化
脂肪酸進入細胞後,首先被活化成酯醯CoA,然後再入線粒體內氧化。 RCOO- + ATP + CoA-SH → RCO-S-CoA + AMP + ppi
生成一個高能硫脂鍵,需消耗兩個高能磷酸鍵,反應平衡常數為1,由於PPi水解,反應不可逆。
細胞中有兩種活化脂肪酸的酶:
內質網脂醯CoA合成酶,活化12C以上的長鏈脂肪酸
線粒體脂醯CoA合成酶,活化4~10C的中、短鏈脂肪酸
2)脂肪酸向線粒體的轉運
中、短鏈脂肪酸(4-10C)可直接進入線粒體,並在線粒體內活化生成脂醯CoA。
長鏈脂肪酸先在胞質中生成脂醯CoA,經肉鹼轉運至線粒體內。
線粒體內膜外側(胞質側):肉鹼脂醯轉移酶Ⅰ催化,脂醯CoA將脂醯基轉移給肉鹼的β羥基,生成脂醯肉鹼。
線粒體內膜:線粒體內膜的移位酶將脂醯肉鹼移入線粒體內,並將肉鹼移出線粒體。
線粒體內:膜內側:肉鹼脂醯轉移酶Ⅱ催化,使脂醯基又轉移給CoA,生成脂醯CoA和游離的肉鹼。
脂醯CoA進入線粒體後,在基質中進行β氧化作用,包括4個循環的步驟。
3)脂醯CoA脫氫生成β-反式烯脂醯CoA
線粒體基質中,已發現三種脂醯CoA脫氫酶,均以FAD為輔基,分別催化鏈長為C4-C6,C6-C14,C6-C18的脂醯CoA脫氫。
4)△2反式烯脂醯CoA水化生成L-β-羥脂醯CoA
5)L-β-羥脂醯CoA脫氫生成β-酮脂醯CoA
6)β-酮脂醯CoA硫解生成乙醯CoA和(n-2)脂醯CoA
3. 脂肪酸β-氧化作用小結
1)脂肪酸β-氧化時僅需活化一次,其代價是消耗1個ATP的兩個高能鍵。
(1) 長鏈脂肪酸由線粒體外的脂醯CoA合成酶活化,經肉鹼運到線粒體
內;中、短鏈脂肪酸直接進入線粒體,由線粒體內的脂醯CoA合成
3/6
酶活化。
(2) β-氧化包括脫氫、水化、脫氫、硫解4個重復步驟
(3) β-氧化的產物是乙醯CoA,可以進入TCA
2)脂肪酸β-氧化產生的能量
以硬脂酸為例,18碳飽和脂肪酸
胞質中: ⑴活化:消耗2ATP,生成硬脂醯CoA
線粒體內:⑵脂醯CoA脫氫:FADH2 ,產生2ATP
⑶β-羥脂醯CoA脫氫:NADH,產生3ATP
⑷β-酮脂醯CoA硫解:乙醯CoA → TCA,12ATP
(n-2)脂醯CoA → 第二輪β氧化
活化消耗: -2ATP
β氧化產生: 8×(2+3)ATP = 40
9個乙醯CoA: 9×12 ATP = 108
凈生成: 146ATP
飽和脂酸完全氧化凈生成ATP的數量:(8.5n-7)ATP (n 為偶數)
硬脂酸燃燒熱值:–2651 kcal
β-氧化釋放:146ATP×(-7.3Kcal)=-1065.8Kcal
轉換熱效率
3)β-氧化的調節
⑴脂醯基進入線粒體的速度是限速步驟,長鏈脂酸生物合成的第一個前體丙二酸單醯CoA的濃度增加,可抑制肉鹼脂醯轉移酶Ⅰ,限制脂肪氧化。
⑵[NADH]/[NAD+]比率高時,β—羥脂醯CoA脫氫酶便受抑制。
⑶乙醯CoA濃度高時;可抑制硫解酶,抑制氧化(脂醯CoA有兩條去路: ①氧化。②合成甘油三酯) 1065.840.2%2651
4/6
4.不飽和脂酸的β氧化
1)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
2)多不飽和脂酸的氧化
5.奇數碳脂肪酸的β氧化
奇數碳脂肪酸經β氧化,最後可得到丙醯CoA,丙醯CoA有兩條代謝途徑:
1)丙醯CoA轉化成琥珀醯CoA,進入TCA。動物體內存在這條途徑,因此,在動物肝臟中奇數碳脂肪酸最終能夠異生為糖。
反芻動物瘤胃中,糖異生作用十分旺盛,碳水化合物經細菌發酵可產生大量丙酸,進入宿主細胞,在硫激酶作用下產丙醯CoA,轉化成琥珀醯CoA,參加糖異生作用。
2)丙醯CoA轉化成乙醯CoA,進入TCA
這條途徑在植物、微生物中較普遍。有些植物、酵母和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奇數碳脂肪酸,經β氧化後,最後產生丙醯CoA。
6.ω—氧化(ω端的甲基羥基化,氧化成醛,再氧化成酸)
動物體內多數是12C以上的羧酸,進行β氧化,但少數的12C以下的脂酸可通過ω—氧化途徑,產生二羧酸,如11C脂酸可產生11C、9C、和7C的二羧酸(在生物體內並不重要)。
ω—氧化涉及末端甲基的羥基化,生成一級醇,並繼而氧化成醛,再轉化成羧酸。
ω—氧化在脂肪烴的生物降解中有重要作用。泄漏的石油,可被細菌ω氧化,把烴轉變成脂肪酸,然後經β氧化降解。
7.酮體的代謝
脂肪酸β-氧化產生的乙醯CoA,在肌肉和肝外組織中直接進入TCA,然而在肝、腎臟細胞中還有另外一條去路:生成乙醯乙酸、D-β-羥丁酸、丙酮,這三種物質統稱酮體。
酮體在肝中生成後,再運到肝外組織中利用。
8.酮體的生成
酮體的合成發生在肝、腎細胞的線粒體內。
形成酮體的目的是將肝中大量的乙醯CoA轉移出去,乙醯乙酸佔30%,β……

閱讀全文

與短鏈脂肪酸前處理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樹葉盒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74
物理特殊方法測量液體的密度 瀏覽:957
怎樣用簡單方法清洗洗衣機 瀏覽:64
脫敏治療儀的方法及過程 瀏覽:377
核桃殼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523
方法學驗證專屬性怎麼做 瀏覽:399
顯卡電源的檢測方法 瀏覽:785
樓頂種蔥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529
六小齡童的訓練方法 瀏覽:671
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消腫嗎 瀏覽:492
折紙龍的方法圖解視頻 瀏覽:597
農村墳地種植方法 瀏覽:473
食用油打包方法 瀏覽:928
用什麼方法殺滅地下害蟲 瀏覽:415
列印找不到指定模塊的解決方法 瀏覽:703
長壽樹食用方法 瀏覽:103
風險監測分析方法賬齡分析 瀏覽:737
如何用古代烤雞的方法來烤雞 瀏覽:116
如何以最快的方法聽出歌曲的調 瀏覽:741
過欄桿正確方法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