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有哪些
可以採用軟體測試常用的基該方法: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分析法、錯誤推測法、因果圖法、邏輯覆蓋法等設計測試用例。視軟體的不同性質採用不同的方法。如何靈活運用各種基該方法來設計完整的測試用例,並最終實現暴露隱藏的缺陷,全憑測試設計人員的豐富經驗和精心設計。
編寫測試用例文檔應有文檔模板,須符合內部的規范要求。測試用例文檔將受制於測試用例管理軟體的約束。 軟體產品或軟體開發項目的測試用例一般以該產品的軟體模塊或子系統為單位,形成一個測試用例文檔,但並不是絕對的。
測試用例文檔由簡介和測試用例兩部分組成。簡介部分編制了測試目的、測試范圍、定義術語、參考文檔、概述等。測試用例部分逐一列示各測試用例。每個具體測試用例都將包括下列詳細信息:版本號、模塊名稱、用例編號、用例名稱、用例級別、預知條件、驗證步驟、期望結果(含判斷標准)、測試結果、測試時間、測試人員等。
(1)哪些方法屬於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擴展閱讀
測試用例設計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1)正確性。輸入用戶實際數據以驗證系統是否滿足需求規格說明書的要求;測試用例中的測試點應首先保證要至少覆蓋需求規格說明書中的各項功能,並且正常。
(2)全面性。覆蓋所有的需求功能項;設計的用例除對測試點本身的測試外,還需考慮用戶實際使用的情況、與其他部分關聯使用的情況、非正常情況(不合理、非法、越界以及極限輸入數據)操作和環境設置等。
(3)連貫性。用例組織有條理、主次分明,尤其體現在業務測試用例上;用例執行粒度盡量保持每個用例都有測點,不能同時覆蓋很多功能點,否則執行起來牽連太大,所以每個用例間保持連貫性很重要。
(4)可判定性。測試執行結果的正確性是可判定的,每一個測試用例都有相應的期望結果
(5)可操作性。測試用例中要寫清楚測試的操作步驟,以及與不同的操作步驟相對應的測試結果。
B. 測試用例的幾種常見設計方法
一、等價類劃分
定義: 把全部輸入數據合理劃分為若乾等價類,在每一個等價類中取一個數據作為測試的輸入條件,用少量代表性的測試數據,取得較好的測試結果。等價類劃分可有兩種不同的情況: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1)確定等價類
有效等價類: 滿足輸入條件的
無效等價類: 不能滿足輸入條件的 超出范圍的數值
空值
特殊字元
有空格(前、中、後)
2)生成測試用例
每個等價類編寫一個測試用例;
設計一條測試用例,盡可能多地覆蓋所有還未被覆蓋的有效等價類;
設計一條測試用例,覆蓋一條還未被覆蓋到的無效等價類。
等價類劃分的六大原則:
1)輸入條件規定了取值范圍或值的個數的情況下,則可以確立一個有效等價類和兩個無效等價類。
例如:手機號碼由11位數字組成
有效:11位符合電話號碼規則的數字
無效:1、小於11位數字;2、大於11位數字
2)在輸入條件規定了輸入值的集合或者規定了「必須如何」的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確立一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3)在輸入條件是一個布爾量的情況下,可確定一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布爾量是一個二值枚舉類型,一個布爾量具有兩種狀態:true和false
4)在規定了輸入數據的一組值(假定n個),並且程序要對每一個輸入值分別處理的情況下,可確立n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例如:
輸入條件說明輸入為:中文、英文、數字三種之一,則分別取這三種值作為三個有效等價類,另外把這三種字元以外的任何字元作為無效等價類
5)在規定了輸入數據必須遵守的規則的情況下,可確立一個有效等價類(符合規則)和若干個無效等價類(從不同角度違反規則)
例如:輸入條件說明每個學生可選修1~3門課程
有效:選修1~3門課程
無效:1、未選修課程
2、選修課程超過3門
6)在確知已劃分的等價類中各元素在程序處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況下,則應再將該等價類進一步的劃分為更小的等價類。
等價類劃分法要點:長度、類型、字母、漢字、特殊字元、空、空格
二、邊界值分析法
邊界值分析方法是對等價類劃分方法的補充。
使用邊界值分析方法設計測試用例,首先應確定邊界情況。通常輸入和輸出等價類的邊界,就是著重測試邊界的情況。選取正好等於,剛剛大於或剛剛小於邊界值的值作為測試數據,而不是選取等價類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為測試數據。
1)如果輸入條件規定了一個輸入值范圍,那麼應針對范圍的邊界設計測試用例,針對剛剛越界的情況設計無效輸入測試用例;
比如:需求規定輸入的數字在0~100范圍內,此時測試數據應該有一下幾類:
a.剛剛等於邊界:0、100;
b.剛剛超出邊界范圍:-1、101:;
c.剛剛在范圍內:1、99
2)如果輸入條件規定了輸入值的數量,那麼應針對最小數量輸入值、最大數量輸入值,以及比最小數量少一個、比最大數量多一個的情況設計測試用例;
例1:輸入手機號碼有:
a 輸入11位合法數字;b 輸入10 位合法數字;c 輸入12位合法數字
例2:輸入6~8位數字密碼:
a 輸入6位數字;b 輸入8位數字c 輸入5位數字;d 輸入9位數字
3)如果程序輸入或輸出是一個有序序列,則應該特別注意該序列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元素。
三、錯誤推測法
錯誤推測法是基於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從而有針對性的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需要多實踐,且在實踐時多積累常見問題。
錯誤推測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舉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錯誤和容易發生錯誤的特殊情況,根據他們選擇測試用例-例如, 在單元測試時曾列出的許多在模塊中常見的錯誤-以前產品測試中曾經發現的錯誤等, 這些就是經驗的總結。還有, 輸入數據和輸出數據為0的情況。輸入表格為空格或輸入表格只有一行-這些都是容易發生錯誤的情況。可選擇這些情況下的例子作為測試用例。
四、因果圖法
因果圖法適用於描述對於多種輸入條件組合的測試方法。(有多步輸入操作)
根據輸入條件的組合、約束條件和輸出條件的因果關系,分析輸入條件的各種組合情況,從而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它適用於檢查程序輸入條件涉及的各種組合情況。
例題:有一個處理單價為1元5角錢的盒裝飲料的自動售貨機軟體。若投入1元5角硬幣,按下「可樂」、「雪碧」、「紅茶」按鈕,相應的飲料就送出來。若投入的是兩元硬幣,在送出飲料的同時退還5角硬幣。
分析:
輸入條件:a 投入1元5角硬幣 b 投入2元硬幣
1 按「可樂」按鈕 2 按「雪碧」按鈕 3 按「紅茶」按鈕
中間狀態:1 已投幣 2 已按按鈕
輸出結果:A 送出可樂 B 送出雪碧 C 送出紅茶 D 退還5角硬幣
測試用例:
1)投幣1元5角,按「可樂」按鈕,送出可樂
2)投幣1元5角,按「雪碧」按鈕,送出雪碧
3)投幣1元5角,按「紅茶」按鈕,送出紅茶
4)投幣2元,按「可樂」按鈕,送出可樂,退5角硬幣
5)投幣2元,按「雪碧」按鈕,送出雪碧,退5角硬幣
6)投幣2元,按「紅茶」按鈕,送出紅茶,退5角硬幣
輸入組合:投硬幣+按按鈕
結果組合:送出飲料+退錢
C. 目前主要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有哪些
等價類、邊界值、正交試驗法、狀態遷移法、因果圖、場景測試法、異常分析法、因果圖、錯誤猜測法、判定表;具體想知道每個方法是怎麼做的,可以搜索一下黑馬的測試入門課程!
D. 常見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都有哪些
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包括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分析法、錯誤推測法、因果圖法、判定表驅動法、正交試驗設計法、功能圖法、場景圖法等。
白盒子測試方法:(強度由低到高)語句覆蓋、判定覆蓋、條件覆蓋、判定條件覆蓋、條件組合覆蓋、路徑覆蓋。
測試人員經常用到的有等價類,邊界值,場景法,因果圖法。
具體方法的使用可以網路下,這里就不啰嗦了。
E. 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有哪些
1、等價類劃分
為每個輸入劃分等價類,得到等價類表,為每個等價類規定一個唯一編號。設計一個測試用例,使其盡可能多的覆蓋所有尚未覆蓋的有效等價類。重復這一步驟,使得有效等價類均被測試用例所覆蓋設計一個測試用例,使其只覆蓋一個無效等價類。重復這一步驟使得所有無效等價類均被覆蓋。
2、邊界值分析
從測試規格中分析得到輸入參數類型,對於輸入等價類劃分方法進行等價類的劃分,運用域測試分析方法確定域范圍的邊界(上點、離點與內點)。如果存在多個輸入域,則需要運用因果圖、判定表方法這些輸入域邊界值的組合情況進行進一步分析,選擇這些上點、離點與內點或者這些點的組合形成測試項。
3、判定表
判定表是分析和表達多種輸入條件下系統執行不同動作的工具,它可以把復雜的邏輯關系和多種條件組合的情況表達得既具體又明確。
列出所有的條件樁和動作樁,填入條件樁、條件項和動作樁、動作項,化簡,合並相似規則,將每條規則轉化為用例。
基本格式
1、用例編號
測試用例的編號有一定的規則,比如系統測試用例的編號這樣定義規則:PROJECT1-ST-001,命名規則是項目名稱+測試階段類型(系統測試階段)+編號。定義測試用例編號,便於查找測試用例,便於測試用例的跟蹤。
2、測試標題
對測試用例的描述,測試用例標題應該清楚表達測試用例的用途。比如「測試用戶登錄時輸入錯誤密碼時,軟體的響應情況」。
3、重要級別
定義測試用例的優先順序別,可以籠統的分為四個不同的等級。
4、輸入限制
提供測試執行中的各種輸入條件。根據需求中的輸入條件,確定測試用例的輸入。測試用例的輸入對軟體需求當中的輸入有很大的依賴性,如果軟體需求中沒有很好的定義需求的輸入,那麼測試用例設計中會遇到很大的障礙。
5、操作步驟
提供測試執行過程的步驟。對於復雜的測試用例,測試用例的輸入需要分為幾個步驟完成,這部分內容在操作步驟中詳細列出。
6、預期結果
提供測試執行的預期結果,預期結果應該根據軟體需求中的輸出得出。如果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得到的實際測試結果與預期結果不符,那麼測試不通過;反之則測試通過。
F. 測試用例設計的四種常用方法
根據輸入條件、輸入值或輸入個數等分為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在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中選取有代表性的輸入構成測試用例,避免測試效果相同的冗餘用例。
通常和邊界值法結合使用。
1、按照每個輸入條件確定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2、不同的輸入條件的等價類不需要組合,即不需要所有組合遍歷一遍。只需要每一種等價類都被覆蓋即可。
1、輸入條件明確了值的范圍
2、輸入條件明確了值的個數
3、輸入條件明確了是一個有序的集合
1、除了考慮邊界值,還要考慮邊界值附近的值
2、同一范圍內取一個有效值即可
針對不同邏輯條件的組合值,分別執行不同的操作
條件樁(問題的所有條件) 條件項(所有可能條件下的真假值)
動作樁(問題規定可能採取的動作) 動作項(在條件項的各種取值情況下應該採取的動作)
對多種狀態以及狀態之間的切換條件和切換路徑的測試
1、繪制狀態遷移圖,包括遷移方向和遷移條件
2、設計用例覆蓋所有路徑
G. 常見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都有哪些
主要的測試用例方法有:等價類、邊界值、因果圖、錯誤猜測、正交試驗等等,用到最多的肯定是等價類和邊界值,基本上任何用例都會用到這兩種方法,當然,錯誤猜測也是比較常用的。
H. 熟悉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都有哪些
1. 等價類劃分
常見的軟體測試面試題劃分等價類: 等價類是指某個輸入域的子集合.在該子集合中,各個輸入數據對於揭露程序中的錯誤都是等效的.並合理地假定:測試某等價類的代表值就等於對這一類其它值的測試.因此,可以把全部輸入數據合理劃分為若乾等價類,在每一個等價類中取一個數據作為測試的輸入條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測試數據.取得較好的測試結果.等價類劃分可有兩種不同的情況: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2. 邊界值分析法
邊界值分析方法是對等價類劃分方法的補充。測試工作經驗告訴我,大量的錯誤是發生在輸入或輸出范圍的邊界上,而不是發生在輸入輸出范圍的內部.因此針對各種邊界情況設計測試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錯誤.
使用邊界值分析方法設計測試用例,首先應確定邊界情況.通常輸入和輸出等價類的邊界,就是應著重測試的邊界情況.應當選取正好等於,剛剛大於或剛剛小於邊界的值作為測試數據,而不是選取等價類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為測試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