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醫院麻醉方法有哪些

醫院麻醉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05 08:43:04

① 口腔科有哪些局麻的方法

口腔科的局麻方法

口腔頜面外科臨床的局麻方法有冷凍麻醉,表面麻醉,浸潤麻醉和阻滯傳導麻醉。

(一)冷凍麻醉是應用葯物使局部組織迅速散熱,溫度驟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覺,痛覺的消失,從而達到暫時性麻醉的效果,臨床上常用的麻醉葯物是氯乙烷,麻醉時間3-5min,目前已很少用冷凍麻醉。

(二)表面麻醉,是將麻醉劑塗布或噴射於手術區表面,葯物吸收後麻醉末梢神經,使淺表組織的痛覺消失,臨床上用較多的是2%-5%利多卡因和0.25%-0.5%的鹽酸丁卡因。

(三)浸潤麻醉,是將局麻葯液注入治療組織內,以作用於神經末梢,使之失去傳導痛覺的能力而產生麻醉效果。常用的浸潤麻醉方法有:1.骨膜上浸潤法,是將麻葯注射到根尖部位的骨膜淺面,這種方法主要用於上頜及下頜前份牙及牙槽骨的手術。2.牙周膜注射法,又名牙周韌帶內注射法,注射針自牙的近中和遠中側刺入牙周膜,深約0.5mm,分別注入局麻葯0.2ml,這種麻醉的缺點是注射時比較痛,但損傷小,適用於血友病和類似的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亦可避免因其他麻醉方法時容易產生的深部血腫,其次,阻滯麻醉鎮痛效果不全時,加用牙周膜注射,常可取得較好的鎮痛效果。

(四)阻滯麻醉,是將麻醉注射到神經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斷神經末梢傳入的刺激,使被阻滯的神經分布區域產生麻醉效果,因神經乾和分支或主支血管一般都是伴行,所以當注射針頭到達神經干附近,注射麻葯前,須回抽檢查有無回血,以防麻葯直接注入血管。口腔頜面外科常用的有以下幾種神經阻滯麻醉:

1.上頜神經阻滯麻醉,有翼齶管注射法和口外注射法。進針的表面標志是齶大孔的是屬於翼齶管注射法。口外注射法的進針標志是顴弓與下頜切跡之間的中點,垂直進針直抵翼外板,而後到翼齶窩。上頜神經的分支是:鼻齶神經,齶前,中,後神經,上牙槽前,中,後神經。由於齶中,後神經被麻醉,還可有惡心,嘔吐感。

2.上牙槽後神經阻滯麻醉,麻葯注射於上頜結節,故又稱上頜結節注射法,注意針尖刺入不宜過深,以免引起翼靜脈叢血腫,另須注意,上頜第一磨牙的近中根為上牙槽中神經支配。

3.眶下神經阻滯麻醉,可麻醉上牙槽前,中,後神經,有口外注射法和口內注射法。(1)口外注射法,眶下孔位於眶下緣中點下方0.5-1cm處。(2)口內注射法,注射針與上頜中線呈45度,於側切牙根尖相應部位的口腔前庭溝頂刺入。

4.齶前神經阻滯麻醉,將麻葯注入齶大孔或附近以麻醉齶前神經,行麻醉手術時,麻葯不可過量,注射點不可偏後,以免同時麻醉齶中,後神經,引起惡心,嘔吐。

5.鼻齶神經阻滯麻醉,將麻葯注入齶前孔(切牙孔)以麻醉鼻齶神經。

6.下頜神經阻滯麻醉,將麻葯注入卵圓孔附近的下頜神經,故又稱卵圓孔注射法,本法與上頜神經阻滯麻醉口外法極為相似,以顴弓下緣與下頜切跡中點為刺入點,與皮膚垂直刺入,直抵翼外板,然後退針至皮下重新使注射針向後,上,內偏斜針尖到達卵圓孔附件。下頜神經在口腔中分支為頰神經,舌神經,下牙槽神經,頦神經,切牙神經。

7.下牙槽,舌,頰神經一次阻滯麻醉。亦稱下頜支內側隆突注射法。

8.頦神經,切牙神經阻滯麻醉,亦稱頦孔注射法。頦神經,切牙神經是下牙槽神經的終末支,分為口內法和口外注射法。

9.咬肌神經阻滯麻醉,三叉神經第三支的運動神經分支,分別分布於咬肌,顳肌,翼外肌和翼內肌,因而又叫咀嚼肌神經。麻醉該神經可以暫時解除或減輕某些炎症等引起的牙關緊閉,增大張口度,以利病灶牙早期拔除,縮短病程。

② 全麻有幾種方式

1、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指揮發性麻醉葯或麻醉氣體由麻醉機經呼吸系統吸收入血,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在麻醉史上吸入麻醉是應用最早的麻醉方法,乙醚是廣為知曉的吸入麻醉劑,但是由於其不穩定和易燃易爆等特性,現代手術室內多需要電刀等設備,由此乙醚可能導致爆炸,現在臨床已棄用。

吸入麻醉已經發展成為實施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吸入麻醉葯在體內代謝、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從肺排出體外,因此吸入麻醉具有較高的可控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2、靜脈麻醉

靜脈全身麻醉是指將一種或幾種葯物經靜脈注入,通過血液循環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全身麻醉的方法。按照給葯方式的不同,靜脈麻醉可分為單次給葯法、分次給葯法和持續給葯法。

由於受到自身一些局限性的影響,靜脈全身麻醉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臨床葯理學研究方法的不斷改進,新的強效、短效靜脈麻醉葯的開發以及計算機化的靜脈自動給葯系統的問世,使靜脈麻醉得到極大的改善和發展。

3、復合麻醉

目前臨床麻醉中都是同時或先後使用幾種不同的麻醉葯物或技術來獲得全身麻醉狀態。這種同時或先後應用兩種以上的全身麻醉葯物或麻醉技術,達到鎮痛、遺忘、肌松、自主反射抑制並維持生命體征穩定的麻醉方法,稱之為平衡麻醉。

平衡麻醉強調聯合用葯,聯合用葯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體現每類葯物的葯理作用,而且還可減少各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這種方法在提高麻醉質量、保證患者的安全和降低醫療費用等諸多方面都發揮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麻醉理念。

(2)醫院麻醉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麻醉方式的選擇

第一,選擇麻醉方式要看實施手術的需求。有的手術必須全身麻醉才能滿足手術的需要,這是麻醉方法選擇的首要前提。

第二,比較優劣。有的手術全身麻醉能滿足手術的需求,同時「半麻」或者是神經阻滯也能滿足,麻醉醫師需衡量哪種麻醉方法對病人更有利、更舒適、更安全,更容易實施,這是另外一個選擇的角度。

第三,病人意願也很重要。麻醉醫師在術前訪視病人,和病人交談,了解病史、麻醉過敏等情況,同時進行麻醉方法的選擇。如果有兩種以上的方法選擇時,應告知病人這些麻醉方法是什麼樣的狀態以及如何實施,以便病人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選擇。

③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

1. 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靜脈麻醉、基礎麻醉
2. 局部麻醉:椎管內麻醉(包括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聯合麻醉)、神經干及神經叢阻滯、表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靜脈局部麻醉
3. 針刺麻醉(為中醫特有,但其效果並不確切)
4. 復合麻醉:靜吸復合全麻、椎管內阻滯復合全麻、腰硬聯合麻醉、全麻復合控制性降壓等

④ 全身麻醉是用什麽方法的…

036章.全麻技術

????第36章 全麻技術

????目前,麻醉醫生主要通過靜脈和/或呼吸道給葯來對病人實施全身麻醉。靜脈麻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前葉,但真正意義上的靜脈麻醉用葯是伴隨著Alexander Wood在1853年發明針管和注射器時出現的。吸入麻醉自William Mortron於1846年在美國麻省總院演示吸入乙醚麻醉以來,迄今已經有150多年歷史。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葯代學和葯效學認識的深入、新型麻醉葯的推陳出新、特別是給葯技術的進步,全身麻醉的實施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鑒於本書已有專門章節闡述麻醉葯理學及全身麻醉葯物,本章將簡要介紹相關概念而著重探討實施靜脈全身麻醉、吸入全身麻醉及復合麻醉的一些技術和方法。

????第1節 靜脈全麻技術

????靜脈全身麻醉是指將一種或幾種葯物經靜脈注入,通過血液循環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全身麻醉的方法。按照給葯方式的不同,靜脈麻醉可分為單次給葯法、分次給葯法和持續給葯法。由於受到自身一些局限性的影響,靜脈全身麻醉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但是80年代以來,隨著臨床葯理學研究方法的不斷改進,新的強效、短效靜脈麻醉葯的開發以及計算機化的靜脈自動給葯系統的問世,使靜脈麻醉得到極大的改善和發展。

????靜脈全麻的實施

????由於沒有任何一種靜脈全麻葯能夠單一滿足手術的需要,因此臨床上的靜脈全麻往往是多種靜脈麻醉葯的復合使用,而全憑靜脈麻醉則是靜脈復合麻醉的一個經典代表。所謂"全憑靜脈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是指完全採用靜脈麻醉葯及其輔助葯來對病人實施麻醉的方法。此方法誘導迅速、麻醉過程平穩,無污染、蘇醒也較快,對於某些特殊的手術(如肺泡蛋白沉積症的肺灌洗手術)及一些存在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TIVA則極大的體現了其固有的優勢。TIVA的種類很多,但最為廣泛使用的是靜脈普魯卡因復合麻醉。Lundy最早於1940年將普魯卡因滴入靜脈進行全身麻醉,在此後的半個世紀里靜脈普魯卡因復合麻醉應用非常普遍。我國在全麻中應用普魯卡因開始於1950年,即便是目前靜脈普魯卡因復合麻醉由於操作方便、適應范圍廣尤其費用低廉而仍舊經常在基層醫院使用。但是隨著靜脈麻醉葯物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異丙酚和TCI的出現賦予了TIVA以嶄新的意義,而普魯卡因復合麻醉正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二)麻醉誘導

????靜脈麻醉誘導適合多數常規麻醉情況(包括吸入性全身麻醉),這特別適合需要快速誘導的病人。

????可以利用單次靜脈注射麻醉葯物來實現,也可利用TCI技術來完成靜脈麻醉的誘導。在手術麻醉所產生的各種刺激中,氣管插管要高於普通的外科手術,因而麻醉誘導所需要的血葯濃度可能會大於術中麻醉維持所需的血葯濃度。靜注的首劑量可以根據前述負荷劑量公式CTVd峰效應計算,同時還應兼顧病人的實際情況。麻醉醫生還熟悉所用葯物的峰效時間,這對於麻醉誘導非常重要。例如,異丙酚和芬太尼的峰效時間分別為2.2和3.6分鍾,如果按合理的順序並以適當的間隔注入芬太尼和異丙酚,則能在兩葯峰效應時進行氣管插管從而最大程度的減輕插管時的應激反應。否則,則有可能出現插管時高血壓,插管後由於葯物的峰效應出現低血壓。利用TCI技術實施靜脈誘導時應注意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靶濃度。單獨應用異丙酚使50%病人意識消失的靶濃度僅為3.4μg/ml,至5.7μg/ml時則可完成麻醉誘導。聯合應用阿片類葯物時,上述濃度還可以降低,但如果低於0.8μg/ml,則難以保證足夠的麻醉深度。誘導時病人意識消失所需時間隨著所選擇的靶濃度的增高而減少。

????此外,利用靜脈麻醉來實施麻醉誘導時還應注意到靜脈麻醉本身的一些特點。首先應強調個體化原則。葯物的選擇和劑量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調整,如體重、年齡、循環狀況、術前用葯等。如果估計到病人可能有異常反應,可先預注負荷劑量的10~20%,以觀察病人的反應。如果很小的實驗劑量,病人的意識或呼吸循環系統就出現了明顯改變,則應該考慮減少原先所計算出的負荷劑量。觀察病人對實驗劑量的反應,應等待足夠時間以免出現假陰性結果。其次,對於老年病人或循環時間較慢的病人(如休克、低血容量及心血管疾病等)用葯量應減少,且注射應緩慢速度,同時密切監測心血管系統的變化。最後,誘導時一些麻醉葯的注射可能會引起局部疼痛,術前或誘導前給予阿片類葯或所注射的靜脈全麻葯里混入利多卡因可以減少疼痛的發生。

(三)麻醉維持

????利用麻醉葯靜脈連續滴入或泵入來維持病人的麻醉,需要包括兩方面的劑量,即從中央室消除的葯物劑量V1k10CT;並且加上向外周室轉運的葯物劑量CTV1(k10+k13e-k31t+k12e-k21t),顯然這樣的計算過於復雜。如果參考Cp50數據,並根據手術刺激強度及每個病人具體情況來調節靜脈麻醉葯的輸注速率,也可以提供相對合理的麻醉維持血葯濃度。利用TCI技術,通過靶濃度的設定,可以更加精確和方便的達到上述目的。但此時,麻醉醫生應該注意到,由於傷害刺激在術中並非一成不變,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手術的大小、刺激的程度及病人的反應等)選擇合適的靶濃度。此外還應強調,預先的主動調節靶濃度以適應即將出現的強刺激比等到出現傷害刺激後才去被動調節其效果要好得多。

????麻醉維持時應強調聯合用葯。完善的麻醉在確保病人生命體征穩定前提下,至少應該做到的意識消失、鎮痛完全、肌肉鬆弛以及自主神經反射的抑制。為了實現這四個目的,顯然但靠某一類麻醉葯是行不通的,這就需要麻醉葯的聯合使用。聯合用葯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體現每類葯物的葯理作用,而且還可減少各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這也是"平衡麻醉"所倡導的原則。完善的靜脈全身麻醉主要涉及到三大類葯:一是靜脈全麻葯,如異丙酚、咪唑安定等;二是麻醉性鎮痛葯,如芬太尼、度冷丁等阿片類葯物;三是骨骼肌鬆弛葯,如去極化肌松葯琥珀膽鹼及非去極化肌松葯維庫溴銨、泮庫溴銨等。

????聯合用葯時各成分的調節。靜脈全麻葯合用時可產生明顯的協同作用(如異丙酚與咪唑安定),這就要求每種葯物的用量應小於單獨使用時的達到同樣效應的劑量。阿片類葯物之間也能產生類似的協同作用,但程度非常小,這可能跟它們都作用於阿片受體有關。應用較低濃度的阿片類葯物(類似於術後鎮痛),可以明顯減少維持麻醉所需的異氟醚和異丙酚濃度。但是當阿片類葯物濃度升高至一定程度(如芬太尼3~4ng/ml)時,其減少異氟醚或異丙酚用葯量的能力降低。此之謂阿片類葯物麻醉作用的封頂效應(ceiling effect)。這就提示在聯合用葯時,如果芬太尼濃度低於3~4ng/ml,可以通過增加鎮痛葯物或劑量來保證足夠的麻醉深度,反之,則最好增加鎮靜催眠葯的劑量。維持鎮靜葯與阿片葯合理的血葯濃度比值,不僅有利於確保麻醉過程的平穩,還能使病人得到最快的恢復。以異丙酚與芬太尼聯合應用的互相影響為例。輸注60分鍾時異丙酚及芬太尼的最佳血葯濃度為3.42μg/ml及1.26ng/ml,停葯後可在最短時間12.4分鍾清醒。偏離這種最佳濃度比例,如異丙酚及芬太尼分別維持在9μg/ml及0.36 ng/ml,雖然也可以達到滿意的麻醉深度,但恢復時間卻大為延長,達17.8分鍾。同樣當芬太尼濃度增加,而異丙酚濃度降低時病人的蘇醒時間也會延長。當異丙酚與芬太尼實行最佳血葯濃度比例時,在不同持續輸注點停止後,從麻醉狀態到病人清醒,效應室異丙酚濃度降低50~55%,而芬太尼僅降低13~20%。正因為效應室異丙酚濃度減低比芬太尼快,清醒的恢復主要取決於異丙酚濃度的降低。所以麻醉維持中如果需要臨時加深麻醉,以增加異丙酚濃度為宜。Vuyk根據葯效學之間的互相作用,研究了異丙酚和阿片葯物手工輸注之間的最佳配伍方式(既維持合適的麻醉深度有保持良好的蘇醒過程)
????(四)麻醉恢復

????靜脈麻醉後,病人蘇醒時間與中央室(血漿)麻醉葯的濃度密切相關。對於單次注入的葯物,其血葯濃度的降低主要取決於葯物的分布半衰期和清除半衰期。如硫噴妥鈉,單次注入後由於其快速地自中央室向外周室分布,血葯濃度從高峰很快下降,但是較慢的清除半衰期及葯物從外周室向中央室的再分布,使得其血葯濃度在較長時間仍維持於較高水平,這也是硫噴妥鈉不適合靜脈麻醉維持的原因。按等效劑量單次注入給葯,恢復快慢的順序為:異丙酚、依託咪酯、硫噴妥鈉、咪唑安定、氯胺酮。

????對於較長時間持續輸注麻醉葯物,其血葯濃度下降的快慢則不僅取決於分布半衰期和清除半衰期,還與其外周室是否遲鈍有關。長時間輸注,外周室葯物已經逐漸充滿並不斷向血漿中釋放,這就是考慮外周室會影響到病人蘇醒的原因。在長時間應用後,異丙酚比硫噴妥鈉的臨床恢復快,不僅是因為異丙酚的清除半衰期遠小於硫噴妥鈉,而且是前者存在容量巨大且遲鈍的周邊室。顯然要考慮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才能估計病人的蘇醒時間對於臨床麻醉工作仍顯得有些復雜,引入靜脈麻醉葯物的持續輸注即時半衰期概念將使問題得到簡單化。葯物的持續輸注即時半衰期越小,其血葯濃度下降也就越快,病人蘇醒也就越迅速。一個具有較長清除半衰期的靜脈麻醉葯物可能具有較短的持續輸注即時半衰期。可見,葯物在體內消除一半與血葯濃度(或中央室葯物濃度)下降一半的含義並不相同,這一點對於估計病人的蘇醒時間非常重要。結合靜脈麻醉葯的即時血葯濃度(如TCI時的靶濃度)以及病人清醒時可以耐受該葯的濃度,再根據持續輸注即時半衰期便可估計病人的蘇醒時間。

????良好的恢復除了迅速,還應沒有副作用,並尚存足夠的鎮痛作用。異丙酚恢復期副作用最少。氯胺酮及依託咪酯麻醉後,蘇醒期常出現躁動,咪唑安定可以較好地減少這些副作用,但使得恢復延遲。氟哌啶可能會增加惡夢的發生率。病人在恢復期出現躁動首先應該排除缺氧、二氧化碳蓄積、傷口痛及肌松葯殘余;如果使用了吸入麻醉葯還應考慮其洗出是否徹底。

????第2節 吸入全麻技術

????吸入麻醉是指揮發性麻醉葯或麻醉氣體經呼吸系統吸收入血,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在麻醉史上吸入麻醉是應用最早的麻醉方法,而在今天吸入麻醉已經發展成為實施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吸入麻醉葯在體內代謝、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從肺排除體外,因此吸入麻醉具有較高的可控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按照流量大小和使用的迴路不同,吸入麻醉有不同的分類方式。鑒於本書已有專門章節進行相關闡述,本節只將涉及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而著重介紹低流量麻醉技術並簡介緊閉迴路麻醉的一些問題。

????五、吸入全麻的實施

????(一) 麻醉前處理

????與其它全身麻醉相同,主要包括病人身體與心理的准備,麻醉前評估、麻醉方法的選擇、及相應設備的准備和檢查,以及合理的麻醉前用葯。此外還應根據吸入麻醉誘導本身特點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及呼吸道上的准備。

????(二) 誘導

????分為濃度遞增慢誘導法和高濃度快誘導法。單純的吸入麻醉誘導適用於不宜用靜脈麻醉及不易保持靜脈開放的小兒等,對嗜酒者、體格強壯者不宜採用。

????慢誘導法是用左手將面罩固定於病人的口鼻部,右手輕握氣囊,吸氧去氮後打開揮發罐開始予以低濃度的吸入麻醉葯。麻醉葯的選擇以氟烷為最佳,也可選用其它吸入性麻醉葯。打開揮發罐至0.25%,讓病人深呼吸,每3~4次增加吸入麻醉葯濃度0.5%,直至1MAC。如果需要可以插入口咽或鼻咽通氣導管,以維持呼吸道通常,同時檢測病人對刺激的反應,如果反應消失,可通知手術醫生准備手術。麻醉開始後靜脈擴張,應盡可能早的建立靜脈通道。這種濃度遞增的慢誘導方法可以使麻醉誘導較平穩,但誘導時間的延長增加了興奮期出現意外的可能。

????高濃度快誘導法是先用面罩吸純氧6L/min去氮3分鍾,然後吸入高濃度麻醉葯如5%安氟醚,讓病人深呼吸1~2次後改吸中等濃度麻醉葯如3%安氟醚,直至外科麻醉期。可行氣管插管,實施輔助或控制呼吸。誘導中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否則可致胃擴張,影響呼吸,並易導致誤吸。

????此外,還有作者推薦採用Mepleson E或F型或Bain迴路,以減少迴路內容積對輸出麻醉葯的稀釋作用。

????(三) 維持

????麻醉誘導完成後即進入麻醉的維持階段。此期間應滿足手術要求,維持病人無痛,無意識,肌肉鬆弛及器官功能正常,應急反應得到抑制,水、電解質及酸鹼保持平衡,血液丟失得到及時補充。平穩的麻醉要求了解手術操作步驟,掌握麻醉葯物的葯理學特性,能提前3~5分鍾預測手術刺激,以及時調整麻醉深度。如果為控制呼吸,氣管插管後應立即給予肌松葯,同時可吸入65%N2O、35%O2及0.8~1.2MAC揮發性麻醉葯。目前低流量吸入麻醉是維持麻醉的主要方法。術中應根據手術特點,術前用葯情況以及病人對麻醉和手術刺激的反應來調節麻醉深度。在不改變病人的分鍾通氣量時,改變麻醉深度主要是通過調節揮發罐開啟濃度和增加新鮮氣流量來實現。MAC常用來判斷吸入麻醉的深度,1.3MAC相當於ED95水平。

????盡管吸入麻醉葯本身就產生肌松作用,但為了獲得滿足重大手術的完善肌松,往往需要靜脈給予肌松劑,以避免為增強肌松作用而單純增加吸入濃度引起的循環抑制。揮發性麻醉葯可明顯增強非去極化肌松葯的神經阻滯作用,二者合用時應注意減少肌松葯的用量。

????(四) 蘇醒及恢復

????(四) 蘇醒及恢復

????吸入麻醉病人的蘇醒過程與誘導過程相反,可以看作是吸入麻醉葯的洗出(washout)過程。由於迴路內氣體的低流量,無法迅速把麻醉葯洗出,因此在手術結束時應比高流量麻醉更早關閉揮發罐,N2OλB/G值很低,可以晚些停用。整個手術操作結束後,用高流量純氧來快速沖洗病人及迴路里的殘余麻醉葯。當肺泡內吸入麻醉葯濃度降到0.4MAC時,約95%的病人能夠按醫生指令睜眼。吸入麻醉葯洗出越干凈越有利於蘇醒過程的平穩和病人的恢復,過多的殘余不僅可能導致病人煩躁、嘔吐,甚至抑制清醒狀況和呼吸。在洗出吸入性麻醉葯時,靜脈可給予一定的止痛葯來增加病人對氣管導管的耐受,以有利於吸入葯的盡早排出,同時還可減輕拔管時的應激反應。

????第3節 靜脈-吸入復合麻醉

????單純的靜脈復合麻醉及吸入麻醉葯復合麻醉已經在本章一、二節予以闡述,因此本節著重在於講述靜脈-吸入復合麻醉。對病人同時或先後實施靜脈全麻技術和吸入全麻技術的麻醉方法稱之為靜脈-吸入復合麻醉技術,簡稱靜吸復合麻醉。其方法多種多樣,如靜脈麻醉誘導,吸入麻醉維持;或吸入麻醉誘導,靜脈麻醉維持;或者靜吸復合誘導,靜吸復合維持。由於靜脈麻醉起效快,誘導平穩,而吸入麻醉易於管理,麻醉深淺易於控制,因此靜脈麻醉誘導後採取吸入麻醉或靜吸復合麻醉維持在臨床麻醉工作中佔主要地位。

⑤ 局麻葯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局麻葯一般只有注射和表面噴塗的方式,也可以和吸入性全麻配合使用。就注射方式來說有傳導麻醉和局部浸潤兩種。

⑥ 手術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

今天就跟大家說說手術的常用麻醉方法。

常用的麻醉方法可分為三種:


椎管是什麼? 椎管是椎骨和周圍韌帶圍城的管狀結構。內有脊髓、脊髓周圍依次有軟脊膜、珠網膜和硬脊膜包裹。

像區域局部麻醉和局部靜脈麻醉都是不常用的局麻方法。

【睡眠麻醉】

關於睡眠麻醉國內是沒有這一說法的。睡眠麻醉也稱為靜脈麻醉。睡眠麻醉採用的方法是麻醉之前在患者的靜脈注射麻醉劑引導患者進入睡眠狀態,再進行局部麻醉,從而消除麻醉時的疼痛感,也消除了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手術後患者猶如剛從夢中清醒,能夠及時恢復意識。這種麻醉方法一般在監控裝備齊全的大規模醫院中使用。

麻醉常見問題回答:

麻醉過後腦子會不會變笨?

通常我們會誤解,麻醉過後,由於尚未恢復一定會有比往常遲鈍的表現。我們會認為是麻醉過後的後遺症。事實上只要是順利康復,還是會和往常一樣。不會像我們所說的那樣腦子變笨。

麻醉多久會完全代謝?

一般在24~48內就會從體內代謝掉。

哪些手術適合局部麻醉?

眼睛類的,比如雙眼皮手術就可以局部麻醉。

哪些適合睡眠麻醉?

埋線提升,脂肪填充全臉,腹部吸脂,鼻部手術可以採用睡眠麻醉。

哪些適合全身麻醉?

動骨的大手術,比如顴骨手術、下頜角手術這些都需要全麻。

麻醉前的注意事項:

1.根據情況患者會發燒,這種情況是因為全身麻醉後肺會收縮而出現的現象。通過深呼吸、充分的加濕、運動和維持進食時間防止副作用。

2.麻醉之前一定要檢查是否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病、內分泌疾病。患有這種疾病的人要跟醫生充分的溝通,再進行安全的麻醉。

閱讀全文

與醫院麻醉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的電話攔截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31
道路路面找平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981
盆栽辣椒種植方法 瀏覽:15
蜜蜂養殖有哪些方法 瀏覽:335
刪除電腦程序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715
燈管電流互感器的檢測方法 瀏覽:396
頸部細紋拉伸方法圖片 瀏覽:69
如何去除身上老疤痕方法 瀏覽:120
影像學方法如何研究大腦皮層 瀏覽:213
常用的表面消毒滅菌方法有 瀏覽:900
臉部黃褐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39
芭蕾如何開肩的正確方法 瀏覽:897
蜈蚣收獲最佳方法 瀏覽:997
牙齒萎縮治療方法 瀏覽:292
手機錄制閃電的正確方法 瀏覽:320
腰肌經膜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281
加不好的汽油車打不著火解決方法 瀏覽:376
網吧吃雞設備封禁解決方法 瀏覽:135
最簡單粗暴的練腹肌方法 瀏覽:385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簡單方法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