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理解古詩的方法
一、看「題目」。
絕大多數古詩,其題目就像新聞的標題一樣,能概括交代詩的主要內容。古詩題目主要可以分為這樣幾個類型:時地型,對象型,事件型。當然很多古詩的題目可能兼具多個作用,屬混合型。通過題目所交代的這些信息,我們就能不同程度地了解詩作的內容。
時地型的,如《涼州詞》《元日》《村居》《鄉村四月》《秋夕》《江南春》《竹里館》《敕勒歌》等等。《涼州詞》,看題目「涼州」,我們就可預判這是一首邊塞詩。《春日》,看題目,就知這應是一首游春之作。《村居》,一個「村」字,就表明這首詩一定跟田園情趣有關。《鄉村四月》,既交代了時間,又交代了地點,「鄉村四月」,正是農村早春之時,定是寫早春時節農村情景的。
對象型的,如《詠鵝》《石灰吟》《梅花》《竹石》《詠柳》《春夜喜雨》等等。像這些詩作,我們要先研究題目所標之「對象」,根據我們對它們的了解以及人們通常寄寓在這些「物」上的內涵,即可預先揣測詩作內容及主旨。而且這類題目還經常輔以表情感的詞,如「詠」「吟」「喜」等,這就更有助於我們把握詩作主旨。
事件型的,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回鄉偶書》《望廬山瀑布》等等,這類題目很多很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交代了中心事件是登樓送別,送友人遠游,先就可定位為一首「送別詩」了。」望廬山瀑布」,中心事件是,遠看瀑布,那麼可以推想詩作主要應該寫一瀑高懸於眼前的視聽之景和內心感悟。《回鄉偶書》一個「回鄉」,就交代了內容應是久別之後回歸故里的見聞感受。
二、判析「表達方式」。
無論古體詩還是近體詩,大多數詩作的寫作思路是驚人相似的。一般都是先「記敘」,然後「描寫」,最後「抒情議論」。就拿律詩來說,一般首聯記敘,頷聯頸聯描寫,尾聯抒情議論,表明主旨。而首聯的記敘,通常是交代寫作背景、緣由等,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詩人是在什麼境遇境況下寫作此詩的。而中間的描寫,則可以讓我們更具體的了解作者的心理,正所謂「處處景語皆情語」。我們只要遵循「物美則喜,景劣則凄」的原則,就能透過想像看本質,揣摩字里行間傳達的作者的內心世界。而當詩作將要水到渠成地行至尾聯時,我們就已粗略地領悟到了詩人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最後看尾聯,詩人終於在前面充分的鋪墊之下,或直抒胸臆,或稍稍含蓄地亮出了自己本意,而我們也就能更准確地把握作者的主要情感了。
以《次北固山下》為例,首聯敘事,表明了自己旅居在外的背景,頷聯頸聯描寫眼前所見初春之景,尾聯抒情,表達思鄉之情。再如《雁門太守行》,首聯是描述,交代了兵臨城下的緊張情況,頷聯頸聯描寫戰場情景,尾聯借用典故委婉抒情,表忠君報國之意。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古詩都是嚴格按「敘——描——抒——議」這樣的順序成詩,但只要你析清了這幾種表達方式,那都能按圖索驥,順藤摸瓜,較為准確地理解詩作。如《觀刈麥》屬於古體敘事詩,前兩句「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用記敘交代了寫作背景——寫作對象是「田家」,是「農民」;時間是「農忙時節」。「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既有敘事,南風送暖小麥待收,又有情景描寫,「小麥覆隴黃」。而中間主體部分則記敘描寫穿插運用,寫出了農人的繁忙辛勞和一個「貧婦人」的遭遇。最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抒發了對農民們的同情和內心的愧疚。這樣整首詩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情感就一目瞭然了。
三、抓「詩眼」。
「詩眼」是指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字詞句。劉鐵冷在《作詩百法》中說:「詩之有眼,猶人之有目也。」人之眼,乃靈魂之窗口;詩之眼,則是洞察詩詞旨趣的窗口。如果我們前文所說兩項是在辨識詩人精心所「畫」之「龍」,那抓「詩眼」就是要抓住其「點睛之筆」,這樣才能更准確地把握詩作的「魂」「靈」「神」。詩眼在詩中的位置並不固定,但放在最後的較多。柳宗元的《江雪》,「獨釣寒江雪」,一個「獨」字,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孤獨寂寞的飄零感。《聞官居收河南河北》,「漫卷詩書喜欲狂」中「喜欲狂」,就提示我們本詩最重要的情感是「喜」,欲狂之「喜」。
⑵ 理解古詩詞的方法有哪三種
理解古詩詞的三種方法:
1、緊扣詩題,了解內容有些古詩,詩題便是內容的眼,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中主要寫了夏夜詞人在黃沙道上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再如:查慎行的《夜書所見》,這首詩寫詩人夜晚在船上的見聞。學習這類古詩時,應先理解題目,然後緊扣題目,讓學生猜想內容,在猜想過程中了解詩人寫作的內容。
2、圍繞詩句,猜想主題由於古詩短小、精悍,因而留給我們聯想的空間極為廣闊,也正因為詩歌以極簡略表現極豐富,所以讀詩時難免靠「猜想」,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把握住有限的詩句,去了解詩歌的主題:或反映民間疾苦,或抒發個人胸臆,或痛斥朝政腐敗,或自憐悲慘身世……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面是寫殘花並不是無情的,到來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養、保護花朵,其實是在暗喻自己,雖然遭到危害,但理想與信念是不會變的。這一點是需要學生去猜想的。
3、把握重點,品味意象中國古代詩歌形象,往往是藉助客觀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現主觀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時,還應透過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內蘊的情感。如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何「煙」會「直」?為何「長河」會「圓」?其實這詩句寫出了邊塞烽煙的堅毅、勁拔之美,同時「圓」字給人以親切而略帶蒼茫的感受,這也是當時被排擠出京城的王維的內心感受。
⑶ 學古詩的步驟和方法解詩題
古詩學習四步法: 1、解詩題,知詩人 2、識字眼,明詩句 3、知詩意,悟詩情 4、有情朗讀,試背誦。 長江流域地圖: 黃鶴樓 揚州 煙花三月下揚州 ——《送孟浩然之廣陵》 是江南三月的一個早晨。蒙蒙細雨給這條狹長的小鎮披上了一層蟬翼似的輕紗。 ——《賣荸薺的小姑娘》 煙 花 三 月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王昌齡,唐代詩人。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他的詩含蓄深婉、渾厚明快。王昌齡看到當時社會如此黑暗,到處是貪官,那受苦的農民總是吃不飽、穿不暖,看在眼裡,痛在心裡,覺得自己很沒用,只能寫詩來表達心中的不滿與志向。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別董大 【唐】高適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 ? 送 別 詩 別董大 【唐】高適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⑷ 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
一、結合注釋,了解創作背景。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
三、明確意象的象徵意義。古典詩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徵意義,比如松、梅象徵高尚的節操;牡丹象徵富貴;柳象徵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系起來托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徵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四、善於發現「詩眼」。一首詩里,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匯。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六、在面對古詩詞問題時,一定要把題目、作者、注釋看仔細,找出意象、詩眼,了解詩歌的結構,在縱觀全局的基礎上,再結合問題本身,相信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⑸ 學古詩的方法有哪4步
學古詩的方法有哪4步如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古詩是古人寫的,那麼是什麼朝代哪位詩人寫的,什麼情況下寫的得讓學生了解清楚。
二、誦全詩,解字句。
教學古詩首先要讓學生讀通。不僅要字字讀得准,而且要盡量讀出詩的節奏,讀出抑揚頓挫的音樂美。通過讀之後便是解詞串句了。古詩是用文言寫的,一些文言詞句的意思不懂,就無法理解全詩的意思。「誦全詩,解字句」是關鍵,必須搞得扎扎實實。學生如果不通字句,什麼入境,悟情一切都無從談起。
三、想畫面,入詩境。
古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詩中有畫」。指導學生讀通詩句,理解詩意後,就應該引導他們從總體上想像詩歌描繪的畫面,進入詩的意境。
四、背詩文,悟詩情。
古詩不僅語言美,意境美,而且具有音樂美,讀好了,背好了,簡直是一種藝術享受。背誦不能含糊,一定要學生背熟。背熟了,現在不能領會的東西,以後還能逐步體味出來,學生會終生受益的。
學生通過這樣學習古詩,就可以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步驟和朗讀方法。教師講得少,時間用得少,效果會同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