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適用哪些方法可以識別隱患

適用哪些方法可以識別隱患

發布時間:2023-02-28 20:47:15

A. 如何進行危險源辨識

進行危險源辨識的方法有:

1、按GB/T13861-1992《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進行辨識(其中類型):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險、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險、危害因素;人的行為性危險、危害因素;其他危險、危害因素。

2、按照GB 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分類》進行辨識: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化學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葯爆炸);物理性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

3、根據國內外同行事故資料及有關工作人員的經驗進行辨識。

4、引發事故的四個基本要素: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管理缺陷。

(1)適用哪些方法可以識別隱患擴展閱讀:

危險因素的辨識是確定危險、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過程,通常兩者通稱為危險有害因素。危險因素的產生主要有兩種情況:

1、能量、有害物質: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一切產生、供給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載體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能是危險、因害因素。有害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損傷人體的生理機能和正常的代謝功能,破壞設備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故障(包括生產、控制、安全裝置和輔助設施等)、人員失誤、管理缺陷,或者是溫度、風雨雷電、照明等環境因素都會引起設備故障或人員失誤。

B. 安全隱患評估哪三種

一、定性評估法。也稱經驗評估法,是按生產系統或生產工藝過程,對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危險危害因素進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評估,得出定性評估結論的評估方法。
本方法通常採用安全評估表,根據經驗將需要檢查評估的內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項列出,現場逐條對應評估。安全評估表內容還可根據項目危險程度,將評估項目內容劃分為安全否決項(不可控危險)和可控項(中等或可控危險)兩部分,存在否決項時,停止評估,向上一級管理層報告;不存在否決項時,對可控項進行賦值,得分不低於規定的臨界值,定性為具備安全建設條件;
可控項得分低於臨界值,停止作業,制定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後再進行重新評估。
本方法適用於簡單系統、大型裝備,工作條件和環境相對穩定的區隊開工和崗位的評估。
二、專業評估法。是指集體檢查分析、專業綜合評估或兩者相結合的評估方式,依據現場條件、檢測結果、臨界指標,運用類比分析等方法,對系統運行環境、設備設施、工藝和人員技術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評估的方法。
本方法適用於復雜的系統、工藝、裝置以及「四新」試驗應用等方面的評估。
三、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法。是通過分析生產運行過程中工藝狀態參數的變動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現的偏差,以及這些變動與偏差對系統的影響及可能導致的後果,找出出現變動及偏差的原因,明確裝置或系統內及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危害因素,並針對變動與偏差產生的後果提出應對安全措施的評估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驟是:
1. 建立研究組,確定任務、研究對象。一是建立一個有多方面專業組成的研究組,研究組的人員應包括設計、管理、使用和監察等各方面人員。二是明確研究組的任務,如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系統安全問題,還是產品問題、環境問題,或者是綜合問題。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對象,准備有關資料。
2. 劃分單元,明確功能。將分析對象劃分為若干單元,明確各單元的功能,說明其運行狀態和過程。在連續過程中單元應以管道為主,在間歇過程中單元應以設備為主。
3. 定義關鍵詞表,按關鍵詞,逐一分析每個單元可能產生的偏差。
4. 分析發生偏差的原因及後果。
5. 制定對策。
四、預先危險分析法。是在危險物質和裝置設計、施工和建設前,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性類別、出現條件、導致事故的後果進行分析評估的方法。
本方法主要步驟:
1. 危害辨識
通過經驗判斷、技術診斷等方法,查找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2. 確定可能事故類型
根據過去的經驗教訓,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對系統的影響,分析事故的可能類型。
3. 針對已確定的危險、有害因素,制定預先危險性分析表。
4. 確定危險、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級,按危害等級排定次序,以便按計劃處理。
5. 制定預防事故發生的安全對策措施。
本方法適用於固有系統中採取新的方法,接觸新的物料、設備和設施的危險性評估。
五、故障假設分析法。是由熟悉工藝的人員對系統工藝過程或操作過程,通過提問(故障假設)的方式來發現可能的潛在的事故隱患(實際上是假想系統中一旦發生嚴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潛在因素,在最壞的條件下,這些因素導致事故的可能性)的分析評估法。
本方法適用於工程項目的各個階段的評估。
六、「五步」評估法。是作業人員按照「停、想、評、定、做」五個步驟,對本崗位職責范圍內的環境、設備、設施和自身上崗條件進行安全評估的方法。本方法中的「停」即停止作業,實施評估;「想」即辨識、排查危險危害因素;「評」即評估危險程度,及時匯報;「定」即制定安全措施,消除或管控危險;「做」即按照規程、措施和「手指口述」進行作業。
本方法適用於各崗位作業人員上崗作業前的安全評估。
七、「三位一體」評估法。跟班礦長、班組長、安全員三人進行現場安全評估的方法。
煤礦單位一般由跟班礦長、安全員、班組長負責,通常採用安全評估表,對作業現場環境、設備、安全設施和工程質量等逐項進行評估。
本方法適用於崗位作業人員上崗作業前的評估。

C. 常用的危險識別技術有

已經開發出的危險源辨識方法有幾十種之多,如安全檢查表、預危險性分析、危險和操作性研究、故障類型和影響性分析、事件樹分析、故障樹分析、LEC法、儲存量比對法等。

事故隱患

隱患,是指隱藏的禍患,即隱藏不露、潛伏的危險性大的事情或災害。

事故隱患,是泛指生產系統中可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隱患歸納為21大類: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蝕、觸電、墜落、機械傷害、煤與瓦斯突出、公路設施傷害、公路車輛傷害、鐵路設施傷害、鐵路車輛傷害、水上運輸傷害、港口碼頭傷害、空中運輸傷害、航空港傷害、其他類隱患等。

在企業安全生產檢查中,要注意檢查以下較普遍存在的事故隱患:

一、人的不安全行為

主要有11類,也是造成生產安全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

1、忽視安全,忽視警告,操作錯誤。

2、人為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設備。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體存放不當。

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有干擾和分散注意力的行為。

9、忽視個體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確使用。

10、不安全裝束。

11、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接觸和處理錯誤等。

二、物的安全狀態

主要有4類,也是造成生產安全事故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

1、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

2、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4、生產(施工)場地作業環境不良。

三、管理上的缺陷

主要有7類,也是造成生產安全事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間接原因。

1、技術和設計上缺陷。

2、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不夠。

3、勞動組織不合理。

4、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

5、沒有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或者不健全。

6、沒有事故防範和應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7、對事故隱患整改不力,經費不落實。
危險和有害因素辨識

危險因素,是指能對人造成傷亡或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損害的因素。通常情況下,二者並不加以區分而統稱為危險、有害因素。

一、危險、有害因素分類

對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分類是進行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識的基礎。危險、有害因素的分類方法有許多種,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按導致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直接原因進行分類

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的規定,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分為如下6類:

(1)物理性危險、有害因素

1)設備、設施缺陷

強度不夠、剛度不夠、穩定性差、密封不良、應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運動件、制動器缺陷、設備設施其它缺陷。

2)防護缺陷

無防護、防護裝置和設施缺陷、防護不當、支撐不當、防護距離不夠、其它防護缺陷。

3)電

帶電部位裸露、漏電、雷電、靜電、電火花、其它電危害。

4)雜訊

機械性雜訊、電磁性雜訊、流體動力性雜訊、其它雜訊。

5)振動

機械性振動、電磁性振動、流體動力性振動、其它振動。

6)電磁輻射

電離輻射:X射線、g射線、a粒子、β粒子、質子、中子、高能電子束等;非電離輻射:紫外線、激光、射頻輻射、超高壓電場。

7)運動物

固體拋射物、液體飛濺物、反彈物、岩土滑動、料堆垛滑動、氣流卷動、沖擊地壓、其它運動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

高溫氣體、高溫固體、高溫液體、其它高溫物質。

10)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

低溫氣體、低溫固體、低溫液體、其它低溫物質。

11)粉塵與氣溶膠

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塵與氣溶膠。

12)作業環境不良

作業環境亂、基礎下沉、安全過道缺陷、採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風不良、缺氧、空氣質量不良、給排水不良、涌水、強迫體位、氣溫過高、氣溫過低、氣壓過高、氣壓過低、高溫高濕、自然災害、其它作業環境不良。

13)信號缺陷

無信號設施、信號選用不當、信號位置不當、信號不清、信號顯示不準、其它信號缺陷。

14)標志缺陷

無標志、標志不清楚、標志不規范、標志選用不當、標志位置缺陷、其它標志缺陷。

15)其它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2)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質

易燃易爆性氣體、易燃易爆性液體、易燃易爆性固體、易燃易爆性粉塵與氣溶膠、其它易燃易爆性物質。

2)自燃性物質

3)有毒物質

有毒氣體、有毒液體、有毒固體、有毒粉塵與氣溶膠、其它有毒物質。

4)腐蝕性物質

腐蝕性氣體、腐蝕性液體、腐蝕性固體、其它腐蝕性物質。

5)其它化學性危險、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險、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細菌、病毒、其它致病微生物。

2)傳染病媒介物

3)致害動物

4)致害植物

5)其它生物性危險、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險、有害因素

1)負荷超限

體力負荷超限、聽力負荷超限、視力負荷超限、其它負荷超限。

2)健康狀況異常

3)從事禁忌作業

4)心理異常

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它心理異常。

5)辨識功能缺陷

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它辨識功能缺陷。

6)其它心理、生理危險、有害因素

(5)行為性危險、有害因素

1)指揮錯誤

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它指揮錯誤。

2)操作失誤

誤操作、違章作業、其它操作失誤。

3)監護失誤

4)其它錯誤

5)其它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D. 危險源辨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危險源辨識方法有幾十種之多,如安全檢查表、預危險性分析、危險和操作性研究、故障類型和影響性分析、事件樹分析、故障樹分析、LEC法、儲存量比對法等。

1、安全檢查表法

安全檢查表法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檢查項目可以包括場地、周邊環境、設施、設備、操作、管理等各方面。

2、預先危險性分析

預先危險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也稱初始危險分析,是安全評價的一種方法。是在每項生產活動之前,特別是在設計的開始階段,對系統存在危險類別、出現條件、事故後果等進行概略地分析,盡可能評價出潛在的危險性。

3、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

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又稱為HAZOP。是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ICI)蒙德分部於上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以引導詞(Guide Words)為核心的系統危險分析方法,已經有40年應用歷史。

4、故障樹分析法

故障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簡稱FTA)又稱事故樹分析,是安全系統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事故樹分析從一個可能的事故開始,自上而下、一層層的尋找頂事件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並用邏輯圖把這些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表達出來。

5、LEC評價法

該方法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三種因素分別是:L(likelihood,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danger,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

(4)適用哪些方法可以識別隱患擴展閱讀

危險源的控制可從三方面進行,即技術控制、人行為控制和管理控制。

1、技術控制

即採用技術措施對固有危險源進行控制,主要技術有消除、控制、防護、隔離、監控、保留和轉移等。技術控制的具體內容請參看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有關內容。

2、人行為控制

即控制人為失誤,減少人不正確行為對危險源的觸發作用。人為失誤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操作失誤,指揮錯誤,不正確的判斷或缺乏判斷,粗心大意,厭煩,懶散,疲勞,緊張,疾病或生理缺陷,錯誤使用防護用品和防護裝置等。人行為的控制首先是加強教育培訓,做到人的安全化;其次應做到操作安全化。

3、管理控制

可採取以下管理措施,對危險源實行控制。

(1)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的規章制度。

(2)明確責任、定期檢查。

(3)加強危險源的日常管理。

(4)抓好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

(5)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建設工作。

(6)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評價和獎懲。

E. 常用的安全風險識別方法有哪些

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檢查表分析法等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是基於作業活動的風險辨識技術,用來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的有效識別。
2、安全檢查表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是將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存在的風險,提出改進措施的法。
安全風險:
是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其後果嚴重性的組合。安全風險,傳統上,安全風險管理的方法有兩種:前瞻性方法和反應性方法,各有優點與缺點。確定某一風險的優先順序也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定性安全風險管理和定量安全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識別和評估潛在的風險領域。所謂風險領域就是風險因素的集合。風險識別是否全面齊備,是否准確,都直接影響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

F. 風險辨識的方法有哪些

風險辨識有如下幾種主要方法:

1、生產流程分析

生產流程分析法,又稱流程圖法。生產流程又叫工藝流程或加工流程,是指在生產工藝中,從原料投入到成品產出,通過一定的設備按順序連續地進行加工的過程。該種方法強調根據不同的流程,對每一階段和環節,逐個進行調查分析,找出風險存在的原因。

2、風險調查列舉

由風險管理人員對該企業、單位可能面臨的風險逐一列出,並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專家所涉及的面應盡可能廣泛些,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的分類標准為:直接或間接,財務或非財務,政治性或經濟性等。

3、資產狀況分析

即按照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財產目錄等的財務資料,風險管理人員經過實際的調查研究,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發現其潛在風險。

4、分解分析法

分解分析法指將一復雜的事物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事物,將大系統分解為具體的組成要素,從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潛在損失的威脅。

5、失誤樹分析法

失誤樹分析方法是以圖解表示的方法來調查損失發生前種種失誤事件的情況,或對各種引起事故的原因進行分解分析,具體判斷哪些失誤最可能導致損失風險發生。

風險的識別還有其他方法,諸如環境分析、保險調查、事故分析等。企業在識別風險時,應該交互使用各種方法。

拓展資料:

風險識別,是指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只有在正確識別出自身所面臨的風險的基礎上,人們才能夠主動選擇適當有效的方法進行的處理。

風險識別一方面可以通過感性認識和歷史經驗來判斷,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對各種客觀的資料和風險事故的記錄來分析,歸納和整理,以及必要的專家訪問,從而找出各種明顯和潛在的風險及其損失規律.因為風險具有可變性,因而風險識別是一項持續性和系統性的工作,要求風險管理者密切注意原有風險的變化,並隨時發現新的風險.

閱讀全文

與適用哪些方法可以識別隱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圓五等分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1
霍爾感測器不帶磁性檢測方法 瀏覽:465
消毒壓力鍋的使用方法 瀏覽:830
碘伏泡腳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316
300模擬量計算方法 瀏覽:265
肩頸痛肩周炎的鍛煉方法 瀏覽:606
干野生靈芝的食用方法 瀏覽:552
全身肌肉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422
哪裡有系統的織毛衣方法 瀏覽:905
如何快速學會法語的方法 瀏覽:362
電視機話筒安裝方法 瀏覽:535
黑涼粉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454
去角質正確方法 瀏覽:408
直播攝像頭卡頓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657
協立智能手環使用方法 瀏覽:599
嬰兒游泳館供水壓力解決方法 瀏覽:882
青春版華為手機otg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00
快速通過初級會計的方法 瀏覽:609
方舟方塊最佳拍攝方法 瀏覽:153
女生快速的最簡單的減肥方法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