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活動目標評估方法有哪些方法

活動目標評估方法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3-02-26 07:05:47

㈠ 促銷效果評估有哪些方法

促銷效果評估包括事前評估、事中評估和事後評估。評估方法包括前後比較法、市場調查法和觀察法。企業在實施評估時,要確定評估目標,制定評估策略,執行評估方案,注意評估周期,建議採取短期、中期相結合的方法,保證效果評估合理、公平,做好促銷費用的計算。

促銷效果評估是企業促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分事前評估、事中和事後評估三類,它們的特點各異,作用各異。

事前評估

所謂事前評估就是指促銷計劃正式實施之前所進行的調查測定活動。其目的在於評估該計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或以此在多個計劃中確定出最佳的方案。事前評估主要有徵求意見法和試驗法兩種方法。

事中評估

事中評估就是在促銷活動進行過程中對其效果進行評估法是消費者調查。調查內容分三個方面:

①促銷活動進行期間消費者對促銷活動的反應,可以通過現場記錄來分析消費者參與的數量、購買量、重復購買率、購買量的增幅等。

②參與活動的消費者結構,包括新、老消費者比例;新、老消費者的重復購買率;新消費者數量的增幅等。

③消費者意見,包括消費者參與動機、態度、要求、評價等。

綜合上述幾方面的分析,就可大致掌握消費者對促銷活動的反應,客觀評價促銷活動的效果。

事後評估

事後評估就是在促銷活動告一段落或全部結束後對其產生的效果進行評估。常用的方法有比較法和調查法。


實施程序

編輯

(1)評估目標。依據資料回饋法,偵測並了解策略及執行的成果。

(2)評估策略。執行資料回饋系統,是為了迅速、容易評估規劃與執行方案中的促銷活動。應用前後比較法。

(3)執行方案。比較每一個測試市場以及與其形態、商店數。每家商店平均銷售額等相近的「控制市場」。測試市場進行各項促銷測試活動,「控制市場」則執行正常的業務活動。具體的步驟可以做如下的概括:

①分析前置期間,以了解測試期間的銷售趨勢。

②測試期間是指執行促銷計劃的期間,分析該期間的銷售情形,確知銷售趨勢。

③緊接著測試期間之後的是事後期間,分析事後銷售情形,確知銷售趨勢。

④了解測試前、測試期間、測試後的來店顧客數、交易數。每家商店銷售金額差異。從這些數據可知測試期間每一個市場所增加的來店顧客數、交易數、銷售量等,進而評估成功的程度。

企業在實施評估時,要注意盡可能多地運用比較趨勢法。比較測試前、測試期間和測試後等銷售情形以便使企業對促銷效果作到心知肚明。促銷和其它營銷工作一樣,要長期不斷地進行下去,就必須有歷次活動的總結,通過總結評估了解本次促銷活動的效果、成功與不足、經驗與教訓.以便把下一次促銷工作做得更好。

注意事項

編輯

1、評估周期 效果評估應採取單次評估與中期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隨著客戶消費時的選擇日益理性、信息傳播的滯後等原因,當月組織實施的促銷即使在活動結束之後幾個月仍然能夠發揮一定的銷售促進作用。同時,促銷活動的負責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促銷結果,例如壓貨等等,非常容易造成銷售上升的假相。

2、促銷費用的計算

1)、很多企業在計算促銷費用往往沒有計算上級下拔的贈品,如禮品、宣傳物品等等。這將使促銷費用失真,不能反映促銷費用的真實效果。

2)、有部份客戶在促銷期內購進較大數量的產品,由於滯銷或其他私人原因,容易出出退貨現象(盡管大部分企業在實施促銷時都會註明不允許退貨),因此,建議除加強控制外,應根據歷史經驗預提退貨損失,並將其列入促銷費用。

3、促銷活動的關鍵在於事前計劃、費用預算、事中控制。效果評估只是用於對活動結束後的總結,目的是為以後開展促銷活動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與教訓。

㈡ 常用項目分析與評估方法主要有哪些

項目分析方法:損失期望值法、模擬模擬法、專家決策法、風險分類矩陣、概率影響矩陣。

用內部一致性分析所求得的鑒別力不一定能代表試題的效度;鑒別力指數低的試題不一定表示該試題有缺點;課堂測驗的項目分析資料的有效性是隨時空而變化的,並非固定不變;有研究表明,編制新的項目需要的時間幾乎比修訂現存項目長5倍。

即從題目的思想性、內容取樣的適切性以及表達是否清楚等方面加以評鑒。就是根據試測結果對組成測驗的各個題目(項目)進行分析,從而評價題目好壞、對題目進行篩選。 分析指標包括項目難度和區分度。

(2)活動目標評估方法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1、教育工作中,若測驗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被試在某方面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可以不必過多的考慮難度。

2、大多數測驗希望能較准確地測量個體之間的差別,選擇題目時,最好使試題的平均難度接近0.50,而各題難度在0.50±0.20之間。

3、一般能力測驗和成就測驗的平均難度在0.50左右比較合適。

4、篩選性測驗(選拔性,競爭性測驗)則要採用難度接近錄取率的項目。

㈢ 常見的評估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評估方法分為三類:平準凈保費法、修正制方法和毛保費方法。
我國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平準凈保費方法和修正制方法,這兩種方法都僅僅考慮死亡率和評估利率。

㈣ 常見的評估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評估方法有:視覺類似評分法(VAS),語言描繪評分法(VDS),數字等級評分法(NRS),面部表情評分法(PFS),個面部表情法,一般情況下,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評估的方法。

拓展資料:

常見的評估方法的具體介紹:

1.視覺類似評分法(VAS):也稱直觀類比標度法,有線性圖和臉譜圖兩類,是最常用的疼痛評估工具。國內臨床上通常採用中華醫學會疼痛醫學會監制的VAS卡,是一線形圖,分為10個等級,數字越大,表示疼痛強度越大,疼痛評估時用直尺量出疼痛強度數值即為疼痛強度評分;另一類是臉譜圖,以VAS標尺為基礎,在標尺旁邊標有易於小兒理解的笑或哭的臉譜,主要適合用於7歲以上,意識正常的小兒的各種性質疼痛的評估。該評估方法可以較為准確地掌握疼痛的程度,利於評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2. 語言描繪評分法(VDS):此法由一系列描述疼痛的形容片語成,最輕的疼痛為0分,以後每級增加1分,所以每個形容詞都有相應的評分。患者總的疼痛程度就是最適合該患者使用的疼痛形容詞所代表的數字,學者Melzeak用輕度疼痛、重度疼痛、陣痛、可怕的疼痛及無法忍受的疼痛等來評估疼痛的程度,該方法的詞語易於理解,可隨時口頭表達,溝通方便,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但是受主觀因素影響大,也不適合語言表達障礙的患者。

3.數字等級評分法(NRS):此法是由0〜10共11個數字組成, 數字越大疼痛程度越嚴重。此法具有較高信度與效度,易於記錄,適用於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患者;不適合文化程度低或文盲患者。

4.面部表情評分法(PFS):是用6種面部表情從微笑,悲傷至痛苦得哭泣的圖畫來表達疼痛程度的,是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

5.個面部表情)基礎上修訂而來的,疼痛評估時要求患者選擇一張最能表達其疼痛的臉譜。

㈤ 教學評價八種方法是哪些

教學評價八種方法應該是:絕對評價法,相對評價法,個體內差異評價法,學習目標評價方法,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

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㈥ 常見的評估方法有哪些

按照評價的發生時間分為以下幾種評價:

1、診斷性評價

在教學開始前進行,主要功能是分置(即對不同條件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安置)。在教學過程中進行, 確定造成對補習性的輔導毫無反應以及一直反復出現的學習上的缺陷的根本原因。

在開始學習之前,對學習者所具有的認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條件進行評估,使教學更加適合於學習者的需要和背景。布盧姆認為,診斷性評價旨在促進學習,為缺少先決條件的學生設計一種可以排除學習障礙的教學方案;為那些已經掌握了一部分或全部教材內容的學生設計一些發揮其長處並防止厭煩和自滿情緒的學習方案。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就是在課程編制、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使用的系統性評價,以便對這三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過程加以改進。」形成性評價是掌握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思想和措施。掌握學習非常重視自我糾正系統的作用,「即通過頻繁的反饋和按照每個學生的需要因人而異的幫助進行改進」。也就是說,形成性評價的宗旨主要在於為教學提供頻繁的反饋從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而不帶有評價成績。

3.總結性評價

布盧姆認為,「終結性評價的首要目標是給學生評定成績,或為學生作證明,或者是評定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概括地說,終結性評價是在學完某門課程或某個重要部分之後進行的旨在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概括性水平較高的測試和成績評定。

㈦ 教學評價八種方法是什麼

教學評價八種方法應該是:絕對評價法,相對評價法,個體內差異評價法,學習目標評價方法,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

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准,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並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包括: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進行課程評價。

教學評價的作用

1、診斷作用。

2、激勵作用。

3、調節作用。

4、教學作用。

教學評價的原則如下:

1、客觀性原則:客觀性是教學評價的基本要求。

2、發展性原則:教學評價應該著眼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動態發展,著眼於教師的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3、整體性原則:教學評價應該梳理全面的觀點,從教學工作的整體出發,進行多方面的檢查與評定,防止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體。

4、指導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就事論事,而是要把評價指導結合起來,要對評價的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從不同角度找出因果關系,確認產生的原因,並通過及時具體的啟發性的信息反饋,使被評價者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5、科學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從教育學相統一的角度出發,以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確定合理的統一的標准,認真編制、預試、修訂評價工具;在此基礎上。

使用先進的測量手段和統計方法,依據科學的評價程序和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數據進行嚴格的處理,而不是依靠經驗和直覺進行主觀判斷。

㈧ 培訓效果評估的方法選擇有哪些

培訓效果評估的方法
[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培訓評估的步驟
評估是一個由幾個核心成分組成的系統。大多數成功的評估方案是在進行需求分析、提出影響該培訓項目的問題的過程中就有所計劃的。在實施培訓項目之前、之中和之後都要考慮評估問題。

在實施培訓項目的過程中,練習和活動都是為達到既定的結果而設計的。在培訓項目完成之後,還要對更多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和匯報。評估活動貫穿於培訓項目全過程的每一步。作為一種以結果為基礎的評估方法,培訓評估實施需要完成如下步驟:

1.進行需求分析,暫定評估目標。在培訓項目開發之前,必須將評估目標確定下來。多數情況下,評估的實施有助於對項目的前景做出決定。實際上,進行評估還有別的原因,這些原因將影響數據類型、數據收集方法的選擇。需求分析應提供有助於設立評估目標的信息,確切地講,就是提供培訓項目必須要達到的目標。這些目標是暫定的,一旦確定這些數據是現成的或可以收集的,那麼,這些目標就可以最終得到完善。

2.如果可能,要建立基本的資料庫。在進行評估之前,必須將項目執行前後的數據收集齊備。數據的形式多種多樣,並且基本上反映了產生培訓需求的條件。收集的數據最好是一個時段內的數據,以便進行實際分析比較。數據收集的方法回答了為什麼要實施評估這樣一個基本的問題。基本數據反映的信息非常重要,它能反映出工作業績的缺陷所在。經過需求分析之後,建立基本資料庫能使培訓人員的注意力集中在培訓項目應該帶來的變化上。有了基本的數據,操作程序及為解決問題、消除缺陷而設計改進方案也會相對容易一些。

3.選擇評估方法。確定培訓項目目標之前就選擇評估方法也許看上去不合邏輯,但是評估方法的選擇會影響培訓項目目標的制定。如果沒有收集到衡量目標實現的進展信息,確立培訓項目目標就毫無意義。因此,如果首先選定收集數據的方法,目標就可量身定做了。在最後確定培訓項目的目標之前,選擇評估方法能使設想的工作流程有所不同。選擇評估方法的過程回答了如何對學習環境、學員和培訓內容實施評估這一間題,因為方法的選擇必須適合數據的類型。評估方法的類型包括課程前後的測試、學員的反饋意見、對學員進行的培訓後跟蹤、採取的行動計劃以及績效的完成情況等。

4.決定評估策略。在整個過程中,這一步回答了與評估有關的誰來評估、在什麼地方評估和在什麼時候評估的問題。這些關鍵問題的答案在計劃評估時是很重要的。因為培訓部門和培訓項目的學員在評估中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有關雙方的責任劃分問題一定要明確:(1)由誰來實施評估;(2)信息將從參加培訓的學員的直接上司還是直接下屬處收集;(3)誰來分析數據和解說數據;(4)誰將繼續實施後續的評估;(5)誰來決定停止或改變評估程序。

在採取進一步措施之前應當先回答這些問題。多數情況下,應由個人或一個小組負責收集數據比較合理。他們負責分析結果,並將結果告知適當的目標聽眾。

一個完整的評估和衡量系統會在培訓過程不同的時間段來收集數據。如果和前面幾步相結合,這一步包括了形成評估策略的所有問題。

5.最後確定評估項目所要達到的目標。培訓項目的目標是在評估計劃的有關問題都有答案後進行的,這是因為評估計劃會影響目標的最終選擇。最理想的是每一個目標應該與收集的基本數據有關。培訓項目的目標為課程設計者和學員指明了方向;同時,管理層也據此決定是否應該實施該培訓項目。培訓項目的目標應當考慮不同層次的特點,應當符合合理化目標所應該具備的普通標准。每個目標必須具有挑戰性、明確性、時限性、可實現性和簡單易懂的特點。為了達到這些標准,所有的各方都應該參與目標的制定工作。這有助於使培訓目標完全滿足管理者的要求,並使之貼近部門的工作實際。這個過程的關鍵還在於它有助於高質量的培訓系統的運作。

6.估算開發和實施培訓項目的成本/收益。成本的估算要在培訓項目工作啟動之前進行,要看該項目是決定做還是不做。從這一點上看,需求分析能夠揭示工作表現中明顯的缺陷。基本資料庫一旦形成,評估策略和培訓項目目標一經確定,就要估算開發和啟動該培訓項目所需要的成本,並與預計的收益進行比較,進而對投資回報率進行預測。成本可以按需求分析、課程開發、培訓實施和培訓項目評估等分類統計在表格當中加以分析,據此,還可估計各種潛在的現金收益。基本計算公式為:

然而,這一步在有些情況下是沒有必要的。如果項目必須進行,就毋須做預算。不考慮成本而去完成一個培訓項目,並不意味著成本不重要,相反,這是由於需求受到了經濟因素以外其他因素的影響。這樣一來,應將主要精力集中在高效開發項目、盡快使之投入使用這個方面上來。盡管如此,培訓者還是應該計算成本的,讓工作人員知道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們在該項目上所產生的費用,同時將其作為歷史數據記錄下來。

7.設計評估手段和工具。在評估過程中,評估手段是一種收集數據的工具,用收集到的數據來描述學員在態度、學習和行為方面的變化,或者其他從培訓項目實施中能得到的結果。這些工具可能包括數據記錄系統、問卷、考試、態度調查、面談、核心小組、觀察或工作模擬等。這些手段和工具應該具有統計的可靠性和易於使用的特點。培訓項目開發之前設計評估手段和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會發現一些意外的信息,這些信息會改變課程開發和課程內容。

8.在適當的階段收集評估數據。在評估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收集數據。在適當的時候要收集數據,預先確定的數據收集進度計劃也要到位。確定周密的評估計劃並不困難,但是,如果不能在適當的時候收集到所需要的數據,評估計劃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有各種各樣的數據收集方法可以用於此收集數據的過程。

9.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數據分析有時會遇到巨大的挑戰。當數據收齊並達到預先確定的目標之後,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對數據進行分析,以及對分析結果進行解釋。對問卷調查的反饋結果要列表分類以便介紹,對不同的情況要進行不同的分析。在分析評估數據時,有三類統計分析方法尤其適用,即趨中趨勢分析、離中趨勢分析和相關趨勢分析。

如果方法適當,可以在這一步驟計算培訓結果的貨幣價值。在得出這些價值的時候,要考慮評價因素問題,對培訓結果的分析和解釋也可以在其他階段進行。例如,在培訓項目不同階段所收集到的數據往往會在當時的階段進行分析,以便為培訓項目的調整提供信息。此後,可以收集在崗業績表現數據或後續跟蹤數據,將它們與最初的數據合在一起分析,以便評估整個項目。

1O.根據評估分析結果調整培訓項目。如果評估結果表明,培訓項目沒有什麼效果或存在較大問題,就要對該項目進行調整或考慮取消該項目。如果培訓項目的某些部分不夠有效,就可以考慮對這些部分進行重新設計或調整。另外,對於那些不能接受的結果要進行分析,以便確定失敗的原因。失敗的原因包括:內容不適當、授課方式不適當、對工作沒有產生足夠的影響或學員本身缺乏積極性等,要對培訓項目的每一部分進行分析。

11.計算投資回報率。如果要考慮培訓的經濟效益,就要計算投資回報率。最基本的投資回報率的計算公式如下:投資回報率=項目凈利潤÷項目成本*l00%。計算投資回報率之後,要將它們與培訓項目的目標進行比較。有時候,對這些目標的確定是以公司資金支出標准為基礎的,其他的則基於經理們對培訓項目的期望結果,或者基於他們對實施該項目的要求程度。對投資回報率的計算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因為它決定著評估的最終手段。除此之外,它正在成為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職能商業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且企業越來越重視其基本的效果。這也成為衡量用於人力資源開發活動的資金的應用是否有效的堅實基礎。

12.對培訓項目的結果進行溝通。有許多人要得到評估信息,其中,有四種人是必須得到評估結果的:

(1)培訓開發人員,他們需要這些信息來改進培訓項目,只有在反饋意見的基礎上精益求精,才能提高培訓項目的質量。

(2)管理層,因為他們當中有一些是決策人物,決定著培訓項目的未來。評估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為決策提供基礎。該項目是否值得做,是否有必要為繼續這種努力投入更多的資金,應該向管理層溝通這些問題及其答案。

(3)學員,他們應該知道自己的培訓效果怎麼樣,並且將自己的業績表現與其他人的業績表現進行比較。這種意見反饋有助於他們繼續努力,也有助於將來參加該培訓項目學習的人員不斷努力。

(4)學員的直接經理。當學員參加培訓學習時,經理要做一些調整工作,並且要對學員的成功表示很感興趣。

在培訓過程中,對培訓結果的溝通往往被人們忽視。盡管經過分析和解釋的評估數據將轉給某個人,但是,當應該得到這些信息的人沒有得到這些信息時,就會出現問題。在溝通有關信息時,一定要做到不存在偏見且有效率。

二、培訓評估的層次和方法
若評估某一培訓項目,應明確根據什麼來判斷項目是否有效。對培訓效果的評估可在四個層面上進行:
(一)反應評估
反應評估是第一級評估,即在課程剛結束時,了解學員對培訓項目的主觀感覺或滿意程度。第一級評估目標往往包括對培訓項目的肯定式意見反饋和既定計劃的完成情況。

反應層面需要評估以下幾個方面:內容、講師、方法、材料、設施、場地、報名的程序等。對這個層次的評價,首先要有總體的評價,比如詢問學員:你感覺這個課怎麼樣?你會向其他人推薦這個課嗎?但是這樣容易產生一些問題,比如以偏概全、主觀性強、不夠理智等。因此還必須有涉及以上內容的更細致的評估方法。適合的方式有問卷、面談、座談、電話調查等。

這個層面的評估易於進行,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評估方式。但它的缺點顯而易見,比如;因為對老師有好感而給課程全部高分,或者因為對某個因素不滿而全盤否定課程。

(二)學習評估

學習評估是第二級評估,著眼於對學習的度量,即評估學員在知識、技能、態度或行為方式方面的收獲。評估的方法很具體,無論是測試、模擬、技能練習還是教師的評價,都是為了評估學習的情況。往往在培訓之中或之後進行,由教師或培訓輔導員來負責實施。

學習層面主要的評估方法有:考試、演示、講演、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這個層面評估的優點是:對培訓學員有壓力,使他們更認真地學習;對培訓講師也是一種壓力,使他們更負責、更精心地准備課程和講課。學習是行為改善的第一步。但問題在於壓力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有可能使報名不太踴躍。再者,這些測試方法的可靠度和可信度有多大?測試方法的難度是否合適?對工作行為轉變來說並非最好的參考指標。

(三)行為評估

行為評估即評估學員在工作中的行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變。行為層面的評估主要有觀察、主管的評價、客戶的評價、同事的評價等方式。這個層面評估的好處是:培訓的目的就是改變學員的行為,因此這個層面的評估可以直接反映課程的效果;可以使高層領導和直接主管看到培訓的效果,使他們更支持培訓。

對於這個第三級評估來講,其目標涉及更廣泛的領域,即培訓的應用領域,包括重要的在崗活動。評估的實施時間往往是在培訓結束後的幾周或幾個月之後。由於這種評估將涉及幾個方面的參與,包括培訓和開發人員、區域培訓師或地方經理的參與,所以在運作的初期就明確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

但是,這個層面的評估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人力資源部門可能忙不過來;問卷的設計非常重要卻比較難做;因為要佔用相關人員較多時間,大家可能不太配合;員工的表現多因多果,如何剔除其他因素的影響也是一個問題。

(四)結果評估

這是第四級評估,其目標著眼於由培訓項目引起的業務結果的變化情況,其目標可以包括對每個項目的度量方法。通過諸如質量、數量、安全、銷售額、成本、利潤、投資回報率等企業或學員的上司最關注的並且可量度的指標來考查、判斷培訓成果的轉化,與培訓前進行對照,看最終產生了什麼結果。時間的間隔取決於學員多長時間才能取得持續不變的業務效果,往往是培訓後的幾個月。收集四級評估的數據所涉及的責任人包括學員自己、主管、區域培訓協調員或者外部的評估人員。

這種評估方式的優點顯而易見,因為企業及企業高層主管在培訓上投資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這些指標。如果能在這個層面上拿出翔實的、令人信服的調查數據,不但可以打消高層主管投資於培訓的疑慮心理,而且可以指導培訓課程計劃,把有限的培訓費用用到最能夠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課程上來。

但是,這個層面的評估首先需要時間,在短期內是很難有結果的;其次,對這個層面的評估,人們才剛剛開始嘗試,缺乏必要的技術和經驗;第三,必須取得管理層的合作,否則就無法拿到相關的數字;最後,多因多果,簡單的對比數字意義不大,必須分辨哪些果與要評估的課程有關系,在多大程度上有關。

培訓評估層次與方法見表3—1。

一、培訓效果與培訓評估的含義
培訓評估是指收集培訓成果以衡量培訓是否有效的過程。培訓效果是指企業和受訓者從培訓當中獲得的收益。對受訓者的好處是,他們可以學習各種新的技能和行為方式;而企業則可獲得銷售額的上升及顧客滿意人數增加的益處。
企業培訓評估的價值與作用在於,培訓評估是培訓工作的最後階段,培訓評估技術通過建立培訓效果評估指標及評估體系,對培訓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培訓計劃是否具有成效等進行檢查與評價,然後把評估結果反饋給相關部門作為下一步培訓計劃與培訓需求分析的依據之一。

二、培訓評估使用的成果或標准
培訓的成果或標准即是培訓者和企業用來評價培訓項目的尺度。無論是培訓實踐人員還是理論研究人員都認為需要更全面的培訓標准模型,也就是說,還存在許多其他的對評估培訓項目有用的培訓成果。這些成果包括態度、動機及投資回報率。這樣,就將培訓成果分成了五大類:認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績效成果及投資回報率。

三、評估的作用和內容

培訓評估實質上是對有關培訓信息進行處理和應用的過程。要真正提高對培訓評估的重視,首先要了解培訓評估的重要作用。同時,由於培訓管理者和培訓實施者提供的培訓產品的好壞並非只決定於培訓活動的最終環節,而決定於培訓過程中的每一步做得好壞。因此,培訓評估意義的體現來自於對培訓過程的全程評估。全程評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培訓前的評估、培訓中的評估和培訓後的評估。此外還有一種起承前啟後作用的評估——年度績效考核評估。

(一)培訓前評估的作用和評估內容

1.作用

(1)保證培訓需求確認的科學性;

(2)確保培訓計劃與實際需求的合理銜接;

(3)幫助實現培訓資源的合理配置;

(4)保證培訓效果測定的科學性。

2.評估內容

(1)培訓需求整體評估;

(2)培訓對象知識、技能和工作態度評估;

(3)培訓對象工作成效及行為評估;

(4)培訓計劃評估。

(二)培訓中評估的作用和主要內容

1.作用

(1)保證培訓活動按照計劃進行;

(2)培訓執行情況的反饋和培訓計劃的調整;

(3)過程監測和評估有助於科學解釋培訓的實際效果。

2.評估內容

(1)培訓活動參與狀況監測:目標群體的確認;培訓項目的覆蓋效率;培訓對象參與熱情和持久性。

(2)培訓內容監測:培訓的構成或成分;培訓強度;提供的培訓量;培訓的頻率;培訓的時間安排。

(3)培訓進度與中間效果監測評估:培訓組織准備工作評估;培訓學員

參與培訓情況評估;培訓內容和形式的評估;培訓講師和培訓工作者評估;「現代培訓」設施應用的評估。

(4)培訓環境監測評估。

(5)培訓機構和培訓人員監測評估:培訓機構的規模和結構特徵;培訓機構的內部分工狀況;培訓機構服務網點分布狀況;培訓機構的領導體制;培訓機構的溝通和協調機制;培訓者的素質和能力;培訓者的工作安排;培訓者的工作態度。

(三)培訓效果評估的作用和主要內容

1.作用

(1)效果評估有助於樹立結果為本的意識;

(2)效果評估有助於扭轉目標錯位的現象;

(3)效果評估是提高培訓質量的有效途徑。

2.評估內容

(1)培訓目標達成情況評估;

(2)培訓效果效益綜合評估;

(3)培訓工作者的工作績效評估。

㈨ 評估方法有哪幾種

評估方法有五種:
1、收集評估資料的途徑。
a、收集服務對象檔案進行評估。
b、收集服務對象對介入過程和結果的意見與看法。
c、使用調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數據和事實資料。
2、基線測量評估。
a、什麼是基線測量:基線測量是在介入開始時對服務對象的狀況進行測量,建立一個基線作為對介入行動效果進行衡量的標准基線,以評估介入前後的變化,以此判斷介入目標實現的程度。
b、應用范圍:個人、家庭、小組、社區的工作介入評估。
c、操作程序:建立基線(一是確定介入的目標,二是選擇測量工具,三是對目標行為進行測量並記錄目標行為)、進行介入期測量、分析和比較。
3、對服務對象影響的評估。
a、服務對象滿意度測量。
b、差別影響評分。
4、任務完成情況的測量評估。一般來說,可以運用5個等級尺度來測量任務的完成情況:
a、沒有進展。
b、極少實現。
c、部分實現。
d、大體上實現。
e、全部實現。
5、目標實現程度的測量評估。目標核對表、個人目標尺度測量。

閱讀全文

與活動目標評估方法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短文閱讀理解訓練方法和技巧 瀏覽:432
如何瘦肚子方法最快最見效 瀏覽:974
站樁的正確方法圖片相關推薦 瀏覽:401
工程學的分析方法 瀏覽:875
聽課記錄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101
樹葉發黃用什麼方法 瀏覽:251
酒店檢查枕頭正確方法 瀏覽:622
教學方法多樣重要性 瀏覽:787
訓練斗狗幼崽的方法 瀏覽:522
寶寶雲吞的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75
馬蹄扣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61
循環鍛煉方法大全 瀏覽:847
小朋友查字典用什麼方法最快 瀏覽:839
猿輔導五年級計算方法 瀏覽:93
沖突最恰當的解決方法是 瀏覽:736
餐巾杯花折疊方法圖片 瀏覽:829
檢索專利正確方法 瀏覽:165
傳動軸安裝方法 瀏覽:1003
耳鼻喉內窺鏡使用方法 瀏覽:522
康復認知訓練方法和技巧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