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野外被蛇咬了怎麼急救
在野外被蛇咬時,首先得確定是否被毒蛇咬,被何種毒蛇咬傷,隨後才能實施正確的急救方法,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野外被蛇咬了的急救方法,供大家參考。
野外被蛇咬如何急救
1:第一措施應該狠狠的吸一口毒液吐出來再說。有條件的拿個避孕套做安全措施也是可以理解的。
2:保持鎮靜限制活動,放鬆心情,以免激動而加速血液流動速度,促使毒液快速擴散。局部綳扎(快准狠):毒蛇咬傷後切勿驚慌亂跑,這樣會加速毒素吸收。用繩子(繩子、布條、止血帶、鞋帶或其他系帶
)在傷口上方處綁扎,其緊度以可以用力通過一個小指為准。指、趾處綁扎時扎緊即可。並每隔20-30分鍾松開幾分鍾,以免肢體缺血時間過長而壞死,綁扎時間一般應小於2小時,應在醫生許可後方可解除綁扎。
3:結扎之後,立即沖洗傷口,如條件許可,也可以在結扎的同時進行。沖洗方法是:最好用干凈的流水,從上到下,反復沖洗,盡量把毒液擠出沖掉。如有條件,可用鹽水或千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沖洗。在野外找不到清水時,也可用新鮮人尿沖洗。
繼續用嘴吸吮,每吸一次後有條件者請用清水漱口,(注意:吸吮者腔粘膜及唇部無任何潰破)。也可以自製火罐才用,拔火罐的方法,吸出傷口內之蛇毒,效果也較滿意。
傷口較深並有污染者,應徹底清創。消毒後應以牙痕為中心,將傷口作“+”形切開,使殘存的蛇毒便於流出。傷口擴大後,還可用各種葯物作局部的濕敷或沖洗,以達到破壞或中和蛇毒的目的。常用的外敷葯有30%鹽水或明礬水,用於傷口沖洗的外用葯有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及5%-10%的鹽水。
溫馨提示:
1、沒有沖洗傷口,千萬不要先行擴創,防止留在傷口外面的毒液,在擴創時流入體內;
2、在擴創時要檢查傷口內有否殘留蛇的毒牙,如有發現應立即設法取出;
3、被五步蛇、蝰蛇咬傷,可用點燃破毒法,一般不擴大傷口,尤其是在傷口流血不止的情況下,更應注意;
4、擴創不宜橫刀和深挖,以免傷及血管、骨胳,以免使傷口難以癒合而感染。
5、(民間偏方)用煙頭,火柴頭燙燒傷口,破壞蛇毒,事後再按外科處理。
如何預防被蛇咬
凡事重在預防,野外活動時必須帶上急救用品及葯物,在深山老林,草叢中,陰暗潮濕,蛙類聚集等蛇類常出沒的地方行走時,最好帶一根棍棒開路,“打草驚蛇”,
把蛇趕跑;還要穿高腰鞋,綁腿,穿長褲,緊褲腳,頭戴笠帽;帶一些小繩子、小刀、三棱針、蛇葯成葯、火柴等自救葯械在身邊,夜行時還要帶照明工具,這樣可
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此外毒蛇咬傷後,一定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其嚴重性,做好現場急救後,迅速送往醫院進行醫治。晚上睡覺時保持帳篷的封密性。
十大毒蛇有哪些?
第一名銀環蛇 俗稱:銀腳帶、過基峽。金環、銀環都是劇毒的。吃飽後常在路邊休息,拂曉時才回窩,夜行人路過常被咬傷。銀環蛇的毒性比金環蛇強。書上說它們善良,行動遲緩,很少攻擊人。一般人觸動它時,它會把頭壓在身下藏起頭不動。實際上怎樣沒試過,估計它要讓你欺負急了,你就快了!
第二名五步蛇
學名尖吻腹、毒腺大、毒牙長、毒素溶血性好,人被咬後不及時處理,幾小時甚至幾十分鍾就死翹翹了---高級殺手嘛!
第三名眼鏡王蛇 俗稱:過山峰。這個剛剛已經說了,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眼鏡王蛇多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晝行夜伏,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和西南地區。它的主要食物就是與之相近的同類——其他蛇類,所以在眼鏡王蛇的領地,很難見到其他種類的蛇,它們要麼逃之夭夭,要麼成為眼鏡王蛇的腹中之物。
第四名舟山眼鏡蛇
估計它的俗稱大家都熟:飯鏟頭。挺嚇人吧,有多毒就不用說了,說要是不知道眼鏡蛇那可真夠嗆。
第五名原矛頭蝮
它的俗稱跟上面的差不多:烙鐵頭。是蝮蛇的一種,絕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體型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第六名白唇竹葉青
竹葉青的身體是綠色的,不仔細辨認會與無毒的翠青蛇相混起來,但是它的尾巴焦黃,這正是與翠青蛇相區別的地方。因為它的尾巴似火燎焦,所以叫它「焦尾仔」或「火燒尾」的青竹蛇。竹葉青有撲火和聚居習性。晝夜活動,多在夜間尋食。竹葉青喜
歡上樹,常纏繞在溪邊的灌木叢或小喬木上,會主動攻擊人。在有"竹爺"的地方,最好帶頂帽子,為什麼自己想。一般你是看不到它的,也就別老拿手往樹上伸,
摘個果子、花什麼的,你知道果樹上有沒有它---實在饞了用棍子敲。
第七名白眉蝮
這種蛇在北方也常見,而且顏色很多。
第八名灰藍扁尾海蛇
海蛇通常是劇毒無比的
第九名圓斑蝰
俗稱:百步蛇。聽著好像比五步蛇差遠了,其實一樣的毒。
2. 室外遇險時應如何急救
溺水後的自救與他救
1.自救
溺水後,千萬要鎮定,要保持頭腦清醒,讓頭盡量向上仰起,口向上方,通過使口鼻露出水面來保持呼吸順暢,吸氣宜深,呼氣宜淺,同時應及時呼救。切忌將手上舉或掙扎,這樣反而會使身體下沉。
2.他救
如果溺水的人還在水面活動,救護人員可以從其背部拉住腋窩將其托出水,如救護人員游泳技術並不熟練,則應攜帶救生器材下水。
注意,在施救時,要防止被溺水的人緊抱纏身。
火災逃生10要點
1.立即脫去或換掉高跟鞋,以免逃生途中摔倒,延誤了逃生時機。也不要因為害羞及顧及貴重物品,而把寶貴的逃生時間浪費在穿衣或尋找、拿走貴重物品上。
2.盡可能蹲低身體。用毛巾、口罩蒙鼻,用水澆身,匍匐前進。因為煙氣較空氣輕而飄於上部,貼近地面逃離是避免煙氣吸入的最佳方法。
3.盡可能向地面逃生,若樓梯已被火封鎖,則可利用繩索或被單連接起來,從窗口滑下地面逃生。
4沿牆壁走,有樓梯的絕不使用電梯。
5.帶小孩逃離時,可利用被單將孩子綁在背上或是抱在胸前。
6.在主要逃生道上若有許多人擁擠,應另找別的逃生通道。
7.切勿躲在屋角或床下以圖一時之安全,這樣可能葬身火海。應鎮靜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快找尋逃生出口及方法。
8.若所有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外發送求救信號,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
9.身上著火,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苗。
10.無論是居家,還是到酒店、商場、歌廳時,務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方位等,當大火燃起、濃煙密布時,便可以摸清道路,盡快逃離現場。
避免雷電擊中的危險
雷雨中,人體的位置應盡量降低,以減少直接雷擊的危險。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部分要盡量靠近,接觸面越小越好,以減少「跨步電壓」。
在雷電交加時,若感到皮膚刺痛或頭發豎起,是雷電將至的先兆,應立即躲避。如果身處樹木、樓房等高大物體旁,應該馬上離開。
如果來不及離開高大的物體,應該找些乾燥的絕緣物放在地上,坐在上面,採取下蹲的避雷姿勢,注意雙腳並攏,雙手合攏,切勿放在地面上。
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懸崖下躲避雷雨,因為這些地方會成為火花縫隙,電流從中通過時產生電弧,可以傷人。深邃的山洞裡很安全,應盡量往裡面走。
遠離鐵欄及其他金屬物體。並非直接的電擊才足以致命,閃電擊中導電體後,電能是在瞬間釋放出來的,向兩旁射出的電弧,遠達好幾米。
此外,熾熱的電光使四周空氣急劇膨脹,產生沖擊波,這些沖擊波發出的聲音,就是雷聲。若在近處聽到,強大的聲波可能震傷肺部。嚴重時可把人震死。
雷雨時如果身處空曠的地方,應該馬上蹲在地上,這樣可減少遭雷擊的危險。不要用手撐地,這樣會擴大身體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增加遭雷擊的危險。應雙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頭,因為頭部最易遭雷擊。
空曠地帶和山頂上的孤樹與孤立草棚應該迴避,因為它們易遭雷擊。如果野外有片密林,那麼也可利用密林來避雷。因為密林各處遭受雷擊的機會差不多。這時不要站在樹林邊緣,最好選擇林中空地,雙腳合攏,與四周各樹保持差不多的距離就行了。
如果你在江、河、湖泊或游泳池中游泳時,遇上雷雨則要趕快上岸離開。因為水面易遭雷擊,況且在水中若受到雷擊傷害,還增加溺水的危險。另外,盡可能不要呆在沒有避雷設備的船隻上,特別是高桅桿的木帆船。
如正在駕車,應留在車內。車殼是金屬的,有屏蔽作用,就算閃電擊中汽車,也不會傷人,因此,車廂是躲避雷擊的理想地方。
如在家中,應將電視的戶外天線插頭和電線拔掉。不要靠近窗口,要盡可能遠離電燈、電線、電話線等引入線。在沒有裝避雷裝置的建築內要避開鋼柱、自來水和暖氣管道,以防雷電電流經它們導入人體。
觸電急救要點
1.迅速切斷電源。
2.一時找不到閘門,可用絕緣物挑開電線或砍斷電線。
3.立即將觸電者抬到通風處,解開衣扣、褲帶,若呼吸停止,必須立即作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果失去意識但呼吸仍正常,可使其以復原卧姿躺著,同時立刻通知醫院或將其送往醫院。
4.傷病員脫離電源後,可在灼傷傷口上放上無菌敷料,可用鹽水或凡士林紗布包紮局部燒傷處,或者放上清潔而不含棉毛的墊子,用綳帶固定,切不可用葯水、軟膏或油脂塗抹傷處,或弄破水皰、剝除翻開的皮膚。
雷電擊傷急救法
雷電的電壓極高,為1億~10億伏特,雷電形成的一瞬間電流可達20萬~25萬安培,閃電形成時產生的大量熱量,一般達3萬攝氏度。雷電對人體的危害要比觸電嚴重得多,一旦發現有人被雷擊,必須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
1.要識別傷者是處於心跳、呼吸極其微弱的「假死狀態」,還是心跳、呼吸確已停止,切勿將雷擊後的強直誤認為是僵屍。
2.對「假死」者,立即給予心肺復甦、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有條件的可給予吸氧,並立即向急救中心求援。
3.即便心跳、呼吸尚存,也要預防出現遲發反應,如昏迷、抽搐、心律失常、休克、呼吸不規則,應及時送往附近醫院診治。
4.對局部皮膚出現的燒傷、出血進行簡單包紮。
5.對輕傷者出現的頭暈、心悸、局部麻痛、四肢無力、驚恐呆滯,除了要讓其鎮靜休息外,還需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尤其要注意心率及呼吸的變化。
地震時的逃生自救
地震跟台風或洪水泛濫不同,目前尚無法對其進行准確的預告。當然,地震區出現輕微的震動和一些動物的異常情況,可能是大地震的預兆。地震時的傷亡主要是由房屋崩塌造成的。
一般3級地震即有震感,地震開始時,如果正在屋內,切勿立即跑到街上,可以躲在堅固的床或桌下,如果沒有堅實的傢具,應站在門口,門框多少有點保護作用,但要遠離窗戶,因為窗戶玻璃可能震碎傷人。
如在室外,應盡可能遠離高大建築物、樹木和電線桿,跑到空地上去,切勿躲進地窖、隧道或地下通道內,因為碎石瓦礫會堵塞出口,況且地道本身也可能塌陷。
假如在汽車內,應馬上停車,伏下身來,盡可能低於坐椅。假如在空地上,為避免地震時失去平衡,應躺在地上。
第一次震動過後,隨時有可能再次震動,因此,在正式解除警報前,應留在原地。
一般來說,市內的現代化建築物都是按照防震技術規范設計的,經受得起強烈的地震。
海嘯爆發的自救
海嘯與海底地震有關,可引發高達30米的巨浪,在沿海地帶會造成巨大破壞。
海嘯主要是太平洋的特徵,20世紀的海嘯記錄已超過200次。它們的影響和規模因方向、海岸形狀和其他因素而不同。在某些特定的海岸,原本威力很小的海嘯,能沿著海灣產生幾英里長的巨大海浪。
預防和自救:
不是所有海底地震都必然引起海嘯,但任何一種海底地震都可能引發海嘯。當你感覺大地發生顫抖時,請遠離海濱,登上高處,否則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險來臨時就會無法逃脫,除非其水平面淹沒不了你。
面對像水牆一樣滾滾而來的海浪,你無法抵擋,只能逃生。
狗咬傷急救須知
狗已成為許多家庭的寵物,但狗可傳播一種極其可怕的疾病——狂犬病。有時貓也可傳播這種疾病。
這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存在於瘋狗涎液中的一種稱為彈子的病毒進入人體,並沿神經纖維傳達到中樞神經,從而導致神經紊亂發生典型的痙攣,一旦發病則無法生還。
危險的是,有些瘋狗還處於疾病潛伏期,還沒有出現症狀,可是涎液里已存在這種可能致命的病毒,一旦被這種狗咬傷,若不及時求醫,則預後凶險。
人被瘋狗咬傷後,有3~4周的潛伏期,有的可達數年。該病有一種特殊的症狀,即病人看到水或想到水。就會引起咽喉肌肉痙攣,發生下咽困難,醫學上稱「恐水症」。隨之出現反射亢進,四肢及軀體肌肉痙攣,甚至強直,最後陷入麻痹而死亡。
因此,人一旦被狗咬傷後,應當按瘋狗咬傷處理,切勿麻痹大意。
急救方法如下:
1.在傷口的上、下方(距傷口5厘米處)用止血帶或繩、帶子等緊緊勒住,並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將傷口內的血液盡可能吸出。
2.如咬傷處僅有齒痕,可用三棱針刺之,令其出血,再用火罐拔毒。
3.經上述方法處理後,再用20%中性肥皂水或0.1%新潔爾滅或清水反復沖洗傷口至少半小時。必要時需要切除被咬的表淺組織沖洗消毒。沖洗後,用70%酒精或白酒塗擦局部。傷口禁止包紮、縫合。
4.咬傷嚴重者,應肌肉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此外,還應到醫院或防疫站注射狂犬病疫苗、破傷風抗毒素及抗生素。
貓咬傷急救方法
貓的牙齒和爪子均較銳利,一旦被激怒,也會咬傷和抓傷人。被貓咬傷後10~20日內,可發生細菌或病毒感染。
被貓咬傷後,局部出現紅腫疼痛,嚴重時累及淋巴管、淋巴結而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結炎或蜂窩組織炎。
急救方法如下:
1.如果肢體被貓咬傷,應該在傷口的上端扎止血帶,以免毒素擴散,待傷口處理完畢即放鬆止血帶。
2.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沖洗傷口,傷口沖洗干凈後,用5%石炭酸或硝酸腐蝕局部。
被貓咬傷以後,如果局部出現紅腫,或者被咬傷的肢體出現紅線,淋巴結腫大,應立即去醫院請醫生治療。有些野貓還帶有狂犬病病毒,若被咬傷應引起注意。
毒蛇咬傷的處理方法
1.必須鎮靜,切勿手足無措,慌張奔跑。奔跑會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蛇毒的吸收。
2.毒蛇咬傷後,應立即在傷肢傷口的上部(近心端)10厘米處或膝、肘稍上處(手指被咬,就扎指根)綁扎,並每隔15~30分鍾放鬆1~2分鍾,以免肢體壞死。綁扎時勿過緊以免阻斷動脈血流,使局部壞死。
3.綁扎後,要用清水、肥皂水或冷茶水沖洗傷口及周圍皮膚,有條件時可用2%雙氧水或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如周圍實在沒有水,可用人尿代替。注意,不可用酒精沖洗傷口。
4.沖洗後進行擴創排毒。用小刀或刀片按牙痕方向縱切或十字形切開皮膚,切時不宜過深。只達皮下即可。之後可用嘴去吸吮傷口,但要注意,嘴唇或口腔黏膜有破傷時不可用此法。
如果咬傷部位的皮下組織較厚或周圍組織較多,可採用拔火罐拔毒,也可用火烙法,即把火柴點燃後在咬傷的牙痕處燒灼,連續3~5次,燒灼後牙痕處形成焦痂,使進入體內的蛇毒變性。減少全身中毒反應。
毒液吸完後,傷口處理要用7層消毒紗布覆蓋,進行濕敷,這樣有利於毒液繼續流出。
5.經上述急救處理後,應立即就近送醫院進行治療,如果毒蛇已被打死,應將死蛇一起帶去,以利對症下葯。
被老鼠咬傷的急救
老鼠喜歡吃帶有奶味的嬰兒嫩肉,所以嬰兒被老鼠咬傷的事時有發生。被老鼠咬傷的傷口很小,很容易被忽視。由於老鼠能傳播多種疾病,故孩子被老鼠咬傷後,應及時妥善地處理:
1.用清潔水沖洗傷口,把傷口內的污血擠出,再用過氧化氫液消毒。
2.取鮮薄荷洗凈,搗爛取汁塗患處,可止痛、止癢、消腫。
3.盡快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被蜈蚣咬傷的應急措施
被蜈蚣咬傷後,多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中毒嚴重者可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熱、全身發麻、眩暈、惡心、嘔吐等;極少數甚至發生昏迷、過敏性休克等。
被蜈蚣咬傷後可按如下方法處理:
1.立即用肥皂水或3%氨水、5%~10%碳酸氫鈉溶液反復沖洗傷口,忌用碘酊或酸性葯物沖洗或塗擦傷口。
2.用南通蛇葯(季德勝蛇葯)調成糊狀,擦在傷口周圍。或用雄雞口內的涎沫(將雄雞倒提,唾液即可流出),抹塗於傷口。或取新鮮蒲公英、扁豆葉、半邊蓮、魚腥草、馬齒莧、鮮芋頭、番薯等任何一種,搗爛,外敷患處,有止痛、止癢、消腫的作用。
3.疼痛劇烈者,可適當服些止痛片。有過敏徵象者,可口服撲爾敏4毫克。每日3次。或口服息斯敏每日1片。
4.經上述處理後,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怎樣應付甲魚咬住咬傷
人們在捕殺甲魚時,常會不慎被其咬住手,一時驚恐萬分,不是甩手便是硬拽。其實。這樣不但不能掙脫,反而會使甲魚越咬越緊,用力過猛則會把皮肉撕脫,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正確的急救方法是:
1.保持冷靜,盡量避免甩拽。當安靜下來時,甲魚會覺得危險已排除,常會自動鬆口。
2.迅速將甲魚浸入較深的水中。甲魚進入水中後,出於生存本能,即會鬆口逃走。
3.用頭發絲插入甲魚頭部兩側的中孔(這個部位是甲魚的鼻孔所在,非常敏感),也能立即生效。
4.擺脫甲魚後,應盡量從傷口內擠捏出少量鮮血,防止傷口感染。被咬處應用2%的碘酊(無破損者)或75%酒精擦洗消毒。有條件的最好去醫院注射一針破傷風抗毒素。
簡單防治蜂類螫傷
1.立即拔除蜇人皮膚的尾刺。
2.蜜蜂蜇傷局部可敷肥皂水、鹼水或3%氨水。
3.黃蜂(馬蜂)蜇傷可塗些食醋。
4.被黃蜂或毛蟲傷了皮膚,如能立刻用稀氨水搽抹患處,可立即消毒止痛,效果甚佳。
5.被蜂、毒蟲刺傷皮膚,可用人乳、醬汁塗擦,能減輕疼痛。
6.還可任選下列一種辦法:南通蛇葯(季德勝蛇葯)用水調成糊狀外敷;紫花地丁或蒲公英50~100克,搗爛外敷;蔥頭一片摩擦蜇傷處亦可消腫止痛。
被蠍子螫傷處理方法
被蠍子螫傷後,局部可出現一片紅腫,有燒灼痛,中心可見螫傷痕跡,輕者一般無全身症狀。中毒嚴重者多為幼兒,可發生鼻、肺或胃腸出血、肺水腫、昏迷,直至呼吸、循環衰竭而危及生命。
處理方法如下:
1.傷處若有毒刺殘留,應迅速拔出。
2.在傷處上端(近心端)2~3厘米處,用止血帶或布帶、繩子扎緊,每15分鍾放鬆1~2分鍾。
3.用手自傷口周圍向傷口處用力擠壓,使含有毒素的血液由傷口擠出,或用吸奶器、拔火罐等吸取毒液。若口腔黏膜無破損,也可用口吸出毒液。
4.用3%氨水、石灰水清液、1∶5000高錳酸鉀溶液、5%碳酸氫鈉溶液等任何一種清洗傷口。
5.傷口周圍可用冰敷或冷水濕敷,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擴散。
6.傷口周圍可塗擦南通蛇葯,也可內服。
7.在什麼條件也沒有的情況下,可用泥和自己的尿敷於患處,也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8.中毒嚴重者及幼兒,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縊死的急救
縊死(俗稱上吊)造成頸部血管、神經、食管和呼吸道受壓,繼而引起呼吸障礙、腦部缺血缺氧和神經受壓反射性導致的呼吸、心跳停止。
急救方法如下:
1.在割斷吊繩前先抱住自縊者,以免繩斷時墜地摔傷。
2.如自縊者呼吸已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頸部軟組織出血或喉頭有骨折發生影響人工呼吸效果時,可迅速施行氣管切開術。
3.如自縊者心跳已停止,則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應同時進行,越早越好,並持續2~3小時,不可輕易放棄。
4.對於心跳尚存而呼吸微弱者,可靜脈或肌肉注射尼可剃米0.5~1毫升,以興奮呼吸中樞,必要時還可加大劑量或重復使用。
割脈的急救
割脈會引起大量出血,使肢體循環血量驟減,若延誤搶救時間,則會因為失血過多而出現休克導致死亡。
割脈的急救要點為:
1.迅速將無菌棉墊或多層消毒紗布壓迫傷口止血,或加壓包紮傷口。
2.加壓包紮後出血仍不止者,應在心臟近端按規定方法行止血帶止血,或在血管搏動明顯處採用血管鉗止血。
3.傷者取頭低足高位,以保證腦部和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
4.同時速送醫院搶救。
異物入眼的急救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灰沙、碎石、鐵屑或小昆蟲等進入眼內,出現眼痛、流淚、睜不開眼、視物模糊、眼睛發紅等症狀。
當異物隨風飛入眼內時,產生的刺激往往使人們不由自主地用手或手絹揉擦眼睛,這不僅不能使異物取出,反而會使異物嵌入眼內組織更難以取出,甚至可能損傷角膜,造成視力損害。
急救方法如下:
1.冷靜地閉眼休息片刻,等到眼淚大量分泌,不斷湧出時,再慢慢睜開跟睛眨幾下,多數情況下,大量的淚水可將異物「沖洗」出來。
2.如果淚水不能把異物沖出。可把眼輕輕閉上,准備好乾凈的水(冷開水或生理鹽水)裝在臉盆里,將頭眼浸入水內,在水中眨幾下眼,這樣也會把眼內的異物沖出。
也可請旁人將患眼撐開,用杯子裝滿干凈水沖洗眼睛。
3.如果各種沖洗法均不能把異物沖出,則可自己或請旁人翻開眼皮,用棉簽蘸干凈的水輕輕地將異物擦掉。
4.如果異物嵌入眼組織內,則應盡快到醫院請眼科醫生取出。切勿用針挑或用其他不潔物挑出,以免損傷眼組織,導致眼睛化膿感染。
5.異物取出後,可適當滴入一些眼葯水或擠入眼葯膏,以預防感染。
異物入鼻的急救
兒童玩耍時,有時會將紙團、花生米、豆類、紐扣、鋼珠、橡皮等塞入鼻腔內,或因嘔吐、打噴嚏等將食物嗆入鼻內。
異物入鼻的急救方法如下:
1.在取鼻腔異物前,首先詢問患兒將何種東西塞入鼻孔,然後讓患兒坐在椅子上或大人腿上,頭部後仰,檢查者用手電筒照射患兒鼻孔,觀察異物的大小、形狀、位置,兩側鼻孔都要查看,以免遺漏。
同時要告訴患兒用嘴呼吸。不要用鼻子呼吸,以免將異物吸入氣管。
2.如果鼻腔內異物較小,位置不深,可通過擤鼻動作將異物擤出。
擤鼻前,大人要對患兒詳細交待擤鼻的方法,並給患兒做示範動作,使患兒正確掌握擤鼻的要領。
擤鼻的要領為:大人先用一個手指將患兒無異物一側的鼻孔堵住。使其不漏氣(有異物一側的鼻孔不可堵住),然後讓患兒用口深吸氣(不可用鼻深吸氣,以免將異物吸入氣管)後,做擤鼻動作,讓氣流將異物沖出鼻腔。
或是捻一個小紙條,刺激鼻腔黏膜;也可讓患兒嗅胡椒粉,以誘發打噴嚏,有時也能將異物排出。
異物入耳的急救
進入耳道的異物,常見的有小昆蟲(如螞蟻、蚊子、小蟑螂等)、豆粒、砂土、水等。小昆蟲的爬動、異物的滑動,均會引起不適或疼痛,甚至會損傷鼓膜。
急救方法如下:
1.如果蟲子在左耳,就用右手緊按右耳;如果蟲子在右耳,就用左手按左耳,這樣可以促使蟲子倒退出來。
2.一般小蟲均有趨光性,可以用手電筒照射耳內,把蟲子引出來。
3.將香煙霧徐徐吹入耳內,將蟲子熏出。
4.如果上述方法無效,可向患耳內滴幾滴刺激性小的油(如芝麻油、橄欖油)或白酒,將小蟲淹死或使之逃出。
5.豆粒、沙土、鐵屑、煤渣等固體異物入耳後,可將患耳向下,用手輕輕拍擊耳廓,使其掉出。
6.如果是鐵屑等異物,可試用細條形磁鐵伸入耳道內將其吸出。
7.豆粒等植物性異物,可用75%酒精或白酒滴耳,使異物縮小,有利於異物取出。切記不宜滴葯液,以免異物受濕發脹,增加取出的難度。
8.如果是水進入外耳道,可將進水一側的耳朵向地、同側腳單腿跳躍幾下,水便會流出。或用消毒棉簽輕輕伸入外耳道,在耳內轉動幾圈,將水吸盡。
9.如無法自行取出耳內異物,應及時請醫生處理。
魚骨刺入咽喉的急救
魚骨刺入咽喉是件麻煩事,想咽咽不下去,想吐又吐不出來,異常痛苦。如果掌握了急救方法,患者大可不必遭受太多的痛苦。
魚骨大多數刺在口咽部,應該可以看到,大多一端刺在組織里,另一端暴露在外面,呈白色。
在急救時,首先要有充足的光線,讓光線直射到口咽,囑患者舌後縮並發出「啊」音,從左到右看仔細,大多可以發現魚骨,若一次未見,可讓患者休息一會兒再重復做,直到看清楚。然後用鑷子迅速地拔出魚骨。
要注意的是光線一定要明亮,一定要使用鑷子。若重復多次也未發現魚骨,則魚骨可能刺在咽喉里,則需到醫院去處理。
大口吞咽飯團、韭菜之類的食品,不僅不能使魚骨咽下,反而會讓魚骨嵌入更深。因此拔除魚骨應採用正確的方法。
3. 野外四大救護技術如何操作
這里指的野外四大救護技術應該就是創傷急救四大基本技術——止血、包紮、固定、搬運。
一、止血術
止血技術是外傷急救技術之首。現場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種:
1、指壓止血法
直接壓迫止血:用清潔的敷料蓋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壓迫止血。
間接壓迫止血: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的動脈,阻斷動脈血運,能有效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2、加壓包紮止血法
用敷料或其他潔凈的毛巾、手絹、三角巾等覆蓋傷口,加壓包紮達到止血目的。
3、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紗布、敷料(如果沒有,用干凈的布料替代)填塞在傷口內,再用加壓包紮法包紮。
4、止血帶止血法
上止血帶的部位在上臂上1/3處、大腿中上段,此法為止血的最後一種方法,操作時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帶的松緊程度、標記時間等問題。
二、包紮術
快速、准確地將傷口用自粘貼、尼龍網套、紗布、綳帶、三角巾或其他現場可以利用的布料包紮,是外傷救護的重要環節。
1、綳帶包紮
手部「 8」字包紮:它也同樣適用於肩、肘、膝關節、踝關節的包紮。
螺旋包紮:適用於四肢部位的包紮,對於前臂及小腿,由於肢體上下粗細不等,採用螺旋反折包紮,效果會更好。
2、三角巾包紮
頭頂帽式包紮:適用於頭部外傷的傷員。
肩部包紮:適用於肩部有外傷的傷員。
胸背部包紮:適用於前胸或後背有外傷的傷員。
腹部包紮:適用於腹部或臀部有外傷的傷員。
手(足)部包紮:適用於手或足有外傷的傷員,包紮時一定要將指(趾)分開。
膝關節包紮:同樣適用於肘關節的包紮,比綳帶包紮更省時,包紮面積大且牢固。
三、固定術
在體育場館內遇有骨折傷病員時,志願者應保持沉著冷靜。盡量減少對傷病員的搬動,迅速對傷病員進行固定,盡快呼叫120或場館內急救人員,以便他們在最短時間內趕到現場。
骨折現場固定法:
前臂骨折固定:利用夾板固定 利用身邊可取到的方便器材固定。
小腿骨折固定方法:小腿骨折可利用健肢進行固定。
骨盆骨折固定:可以用衣服、床單、苫布或三角巾等兜住整個臀部,並在兩髖前打結系緊,使骨折骨盆被環繞加壓固定。
四、搬運術
1、搬運的方法
常用的搬運有徒手搬運和擔架搬運兩種。可根據傷者的傷勢輕重和運送的距離遠近而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
徒手搬運法:適用於傷勢較輕且運送距離較近的傷者。
擔架搬運:適用於傷勢較重,不宜徒手搬運,且需轉運距離較遠的傷者。
4. 野外生存急救技巧
不論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還是在叢草蓋地的山坡上,任何一個小的問題的發生,都有可能導致大的事故。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野外生存方面的急救技巧,供大家參考。
野外生存必備野外急救知識
1、急救的原則
遇到事故時,應沉著大膽,細心負責,分清輕重緩急,果斷實施急救方法;先處理危重病人,再處理病情較輕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處理局部;觀察現場環境,確保自己及傷者的安全;充分運用現場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來協助急救。
2、處理前觀察
在做具體處理前,需觀察患者全身,並掌握周圍狀況。判斷傷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將耳朵靠近聽聽呼吸聲。尤其要注意臉、嘴皮、皮膚的顏色或確認有無外傷、出血、意識狀況和呼吸情形,仔細觀察骨折、創傷、嘔吐的情況。
隨後,更要選擇具體的處理方法。尤其對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況,不管有無意識,發現者均應迅速作緊急處理,否則將危及患者生命。在觀察症狀的變化中,遇症狀惡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應急處理。
現場要盡量組織好對傷病者的脫險救援工作,救護人員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3、觀察後處理
在活動中發生的外傷或突發病況有很多種,所以也需施以各種適當的急救方法加以應付。至於相關症狀的具體處理方法,在後文詳述。
在做急救處理時,以患者最舒適的方式移動身體。若患者意識昏迷,需注意確保呼吸道暢通,謹防嘔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為確保呼吸暢通需讓患者平躺。若有撞擊到頭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臉色發青需抬高腳部,而臉色發紅者需稍抬高頭部,有嘔吐感者,需讓其側卧或俯卧為宜。
4、處理完畢後
在緊急處理完將患者交給醫師之前,需對患者進行保暖,避免他消耗體力,以使症狀惡化。接著聯絡醫師、救護車、患者家屬。
原則上搬運患者,需在充分處理過後安靜地運送。搬運方法,隨傷患情況和周圍狀況而定。在搬運中,患者很累,要適度且有規則的休息,並隨時注意患者的病況。
現場搶救時間緊迫,對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則,二要抓住重點,迅速按以下步驟檢查患者。
5、判斷意識
輕拍患者肩部(或面部),並在其耳邊大聲呼喚:"喂喂,你怎麼啦!"以試其反應,嬰兒採用拍擊足跟或掐其合谷穴,如能哭泣,則為有意識。
6、高聲呼救
患者對輕拍、呼喚無反應,表明其已無意識,立即在原地高聲呼救:"快來人呀!救命啊!"
7、急救體位
患者體位應為"仰卧在堅硬平面上"。如果患者是俯卧或側卧,在可能情況下應將他翻轉為仰卧,放在堅硬平面上,如木板床、地板或背部墊上木板,這樣,才能使心臟擠壓行之有效。不可將患者仰卧在柔軟物體上,如沙發或彈簧床上,以免直接影響胸外心臟擠壓的效果。注意保護頭頸部。
翻身的方法:搶救者先跪在患者一側的肩頸部,將其兩上肢向頭部方向伸直,然後將離搶救者遠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兩腿交叉,再用一隻手托住患者的後頭頸部,另一隻手托住患者遠端的腋下,使頭、頸、肩、軀干呈一整體同時翻轉成仰卧位,最後,將其兩臂還原放回身體兩側。
8、打開氣道
搶救者行將患者衣領扣、領帶、圍巾等解開,同時迅速將患者口鼻內的污泥、土塊、痰、嘔吐物等清除,以利呼吸道暢通。
呼吸道是為氣體進出肺的必經之道。由於意識喪失患者舌肌鬆弛、舌根後墜,會厭下墜,頭部前傾造成咽喉部氣道阻塞。仰頭舉頦法可使下頜骨上舉,咽喉壁後移而加寬氣道,使氣道打開,呼吸得以暢通。搶救者將一手置於患者前額並下壓,使其頭部後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於靠近頦部下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前抬起,幫助頭部後仰。頭部後仰程度以下頜角與耳垂間連線與地面垂直為正確位置。嬰兒頭部輕輕後仰即可。
注意清除口腔內異物不可佔用過多時間,整個開放氣道過程要在3-5秒內完成,而且在心肺復甦全過程中,自始至終要保持氣道暢通。
9、看、聽、感覺呼吸
患者氣道暢通後,搶救者利用看、聽、感覺之法3-5秒鍾,檢查患者有無自主呼吸。檢查方法:搶救者側頭用耳貼近患者的口鼻,一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無起伏;二聽患者口鼻有無呼吸的氣流聲;三感覺有無氣流吹拂面頰感。
10、人工呼吸
若患者無自主呼吸,搶救者應立即對患者實施人工呼吸--口對口(鼻)吹氣2次。每次吹氣時間為1-1.5秒鍾。每次吹氣量應為800毫升。
11、檢查脈搏,判斷心跳
搶救者採用摸頸動脈或肱動脈,觀察是否有搏動5-10秒鍾,判斷患者有無心臟跳動。檢查時應輕柔觸摸,不可用力壓迫。為判斷准確,可先後觸摸雙側頸動脈,但禁止兩側同時觸摸,以防阻斷腦部血液供應。
若沒有脈搏搏動,可實施胸外心臟擠壓術,擠壓 15次,擠壓速度為每分鍾60-80次。
擠壓氣與吹氣之比為15:2反復進行。連續做四遍或進行1分鍾後,再判斷,檢查脈膊、呼吸恢復情況和瞳孔有無變化。
12、緊急止血
搶救者對有嚴重外傷者,還應檢查患者有無嚴重出血的傷口,若有,應當採取緊急止血措施。避免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而致死亡。
13、保護脊柱
因意外傷害、突發事件造成嚴重外傷,在現場救治中,要注意保護脊柱,並在醫療監護下進行搬動轉運。避免脊髓受傷或受傷脊柱進一步加重,造成截癱甚至死亡。
野外生存技巧之常備急救箱
① 綳帶
不同的闊度及質料,以處理不同面積及種類的損傷。
一般有:
紗布滾動條綳帶:適用於處理一般傷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
彈性滾動條綳帶:具彈性,除應用於處理傷口外,更可應用於處理一般拉傷、扭傷、靜脈曲張等傷症,以固定傷肢及減少腫脹。
三角綳帶:三角綳帶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闊窄不同的綳帶。通常作手掛使用,承托上肢。
② 敷料
由數層紗布製成,質地柔韌。主要用作覆蓋傷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較多的傷口,可加厚覆蓋。
③ 敷料包
敷料包由棉墊和滾動條綳帶組成。用棉墊〔即敷料〕覆蓋傷口,然後用附帶的滾動條綳帶加以固定。
④ 消毒葯水
介紹幾種常用消毒葯水的用途:
1.龍膽紫(紫葯水):加快傷口結痂,加快傷口癒合。
2.紅汞(紅葯水):保護傷口並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傷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於破損傷口的消毒。
4.雙氧水:用於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損傷口的基本消毒。
⑤ 潔凈的棉花球
用於清潔傷口,使用時蘸透消毒葯水。
⑥ 消毒膠布
通常用來處理面積較小的傷口。貼上膠布前,必須確保傷口周圍的皮膚乾爽清潔,否則不能貼得牢固。
⑦ 膠布
用來固定敷料、滾動條綳帶或三角綳帶
⑧ 各種葯丸
如康泰克、感冒通、黃連素、牛黃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氣丸、胃葯等
⑨ 蛇葯
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葯、季德勝蛇葯
⑩ 其它
5. 野外常識:被蛇咬了的急救方法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蛇,分無毒和有毒的,一般沒有見過蛇的人分不清遇到的蛇到底有沒有毒,先判斷毒蛇有沒有毒,如果沒有隻需清理傷口回去在處理,如果判斷蛇是毒蛇或者不能判斷是不是毒蛇的話就要採取措施了。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被蛇咬了的急救方法,僅供參考,謝謝閱讀。
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症狀為:如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後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
如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傷後10—20分鍾後,其症狀才回逐漸呈現。
被咬傷後,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的向心一側綁上,但務必注意15分鍾放鬆2—3分鍾。應用冷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 然後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拔火罐,或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允(口內不能有傷口,用嘴吸毒並不是好方法,吸毒的人也可能因此中毒),盡量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葯片,並將解蛇毒葯粉塗抹在傷口周圍,但千萬不要在傷口處塗酒精。盡量減緩傷者的行動,並迅速送附近的醫院救治。(如不能確定是那種蛇毒應將蛇打死,一並帶到醫院。)
毒蛇咬到時毒蛇有青竹蛇、腹蛇、眼鏡蛇……等等,尤其是眼鏡蛇,動作敏捷,一不小心碰觸,就會被咬傷,傷口劇痛發腫,必須趕快到醫院打血清。 大多數蛇不會主動攻擊人,只有人不小心踩或要抓它,才會露牙咬人。上山時,穿登山鞋或長靴,可避免危險。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隨便把手插入樹洞或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時「打草驚蛇」,也是方法之一。 打119電話, 119並不只是火警電話,當你遇到較大的危難時,同樣可以打119。 119得到消息,立刻會派人去救援,如果被蛇咬到,也會送患者到有血清的醫院治療。
1、自救時用繩索、手帕、植物藤、布帶將傷口的近心端的5厘米處捆住,防毒素繼續在體內擴散。每隔15-20分鍾松帶子l-2分鍾以防肢體缺血壞死。
2、用井水、泉水、茶水、自來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反沖洗傷口,同時在傷口上作多「十」字小切口以便排毒。接著用火罐、吸奶器、吸引器將毒汁吸出。緊急時用嘴對傷口吸吮毒汁出來,急救者吸吮後立即吐出,將口嗽干凈。急救者有口腔潰瘍時禁用此法。
3、針刺排毒。咬傷超過24小時腫脹嚴重時,可用鈍針在腫脹下端每隔2-3cm刺一針孔,使患肢下垂,自上而下按壓,使毒汁從針眼流出,每日2-3次,連續2-3日。
4、手足腫甚時,可分別針刺手指間的八風穴和足趾間的八風穴,以加速排毒退腫。
5、急救中忌用葯,如嗎啡、氯丙嗪、巴比妥類等中樞抑制葯和橫紋肌抑制葯箭毒等。並急送醫院救治。
6. 戶外急救有哪些比較有效的方法
隨著天氣逐漸進入夏季模式,戶外急救技能尤顯重要,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離開城市,到風景秀麗的郊外或山區度過愉快的周末及假日。但是旅途中因地域、氣候、環境、意外等因索,常常會給人帶來許多的不適,所以戶外急救法寶的普及是每個戶外活動愛好者甚至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技能。
法寶四:外傷包紮法
外傷急救時,常常要包紮傷口,把它保護起來.免得你會感染,同時也有壓迫作用,骨折時又可以固定受傷的地方,方便運動。簡單介紹二種包紮法。
1、三角巾包紮法
大三角巾是用1米見方的棉布對角剪開而成。如再剪開一半就成一小三角巾。
三角巾適用范圍廣,使用簡便。可用以包紮頭部、手、足,也可用以包紮胸部、背部、肘、膝及髓部,還可用以懸吊上肢。
2、綳帶包紮法
一般多用單頭卷軸帶,起頭(開始)包紮。用綳帶包紮時,先要重選纏繞幾圈,以後將綳帶漸漸向上卷,每一圈蓋上前一圈的一半或一半以上,成螺旋帶。包紮大小不等的四肢,可在卷上時把綳帶反折一下,向下纏繞,再向上捲成螺旋反折帶。帶尾端用別針、膠布或撕開綳帶固定。
上述四大戶外急救常識簡單易學,有效實用,學習時需要一定的耐心細心,最好能結伴學習,模擬操作,有任何問題都必須向醫療界的人士請教,確保自己掌握精準,以備不時之需希望每個人都能學會一些基本急救常識,保護自己和自己的親朋好友,為愉快的旅途保駕護航。
7. 野外旅行 怎樣自救互救
被毒蛇、昆蟲咬傷
在野外如果被毒蛇、昆蟲咬傷,患者會立即出現出血、局部紅腫和疼痛等症狀,嚴重者幾小時內就會出現休克等危險,不及時治療甚至會造成死亡。因此,一旦遇到毒蛇咬傷,必須馬上用布條、手帕或領帶等將傷口上部扎緊,以防止蛇毒擴散,然後用消過毒的刀(來不及消毒,將刀放在火上燒一下即可)在傷口處劃開一個長1 厘米、深0.5 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將毒液吸出。如口腔粘膜沒有損傷,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擔心中毒。被昆蟲咬傷或者蜇傷時,可用冷水或冰水冷敷患處後,再在傷口上抹些氨水。如果被蜂蜇傷後,其毒針會留在皮膚內,必須用消毒針將叮在肉內的斷刺剔出,然後用力掐住被蜇傷的部分,用嘴反復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邊暫時沒有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處,然後再塗些食醋或檸檬。萬一發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醫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暢通,並進行人工呼吸、心臟按摩等急救處理。
注意事項
1、被毒蜂蜇傷後,往患處塗氨水基本無效,因為蜂毒的組織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
2、黃蜂有毒,但蜜蜂沒有毒。被蜜蜂蜇傷後,也要先剔出斷刺。在處置上與黃蜂不同的是,可在傷口塗些氨水、小蘇打水或肥皂水。
3、被蜂蜇傷二十分鍾後無症狀者,可以放心。
骨折
骨折或脫臼時,應及時正確地固定斷肢,可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准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於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從大樹或岩石上摔下來損傷脊椎時,應立即將患放在平坦而堅硬的擔架上固定,不讓身體晃動,然後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外傷出血
在野外旅遊時,若被利器割傷,可以用隨身帶的礦泉水、飲用水沖澆傷口,然後用毛巾包紮。輕微出血可採用壓迫止血法,一小時過後每隔10分鍾左右松開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環,還要爭取時間,盡快送到醫治治療。
食物中毒
野外旅遊途中,吃了腐敗變質的食物時,除了會腹瀉、腹痛之外,嚴重的還伴有發熱或衰弱等症狀,因出外旅行,臨時找不到醫師,唯一的辦法是,使胃中的食物全部吐出來,並盡可能地多喝冷開水,或鹽茶水(沖泡濃茶加鹽),甚至可以將手指伸入喉嚨,以誘導嘔吐,來清除胃中食物。
暈倒昏厥
千萬不可隨意搬動患者,應首先觀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若心跳、呼吸正常,可輕拍患者並大聲呼喚使其清醒。如患者無反應則說明情況比較嚴重,應使其頭部偏向一側並稍放低,取後仰頭姿勢,然後採取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的方法進行急救。
心源性哮喘
奔波勞累,可能會誘發或加重旅遊者的心源性哮喘。病人首先應採取半卧位,並用布帶輪流扎緊患者四肢中的三肢,每隔5分鍾1次,這樣可減少進入心臟的血流量,減輕心臟的負擔。
膽絞痛
旅遊途中若攝入過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容易誘發急性膽絞痛。患者發病後應靜卧於床,並用熱水袋在其右上腹熱敷,也可用拇指壓迫刺激足三里穴位,以緩解疼痛。
胰腺炎
有些人在旅遊時由於暴飲暴食而誘發胰腺炎。發病後患者應嚴格禁止飲水和飲食。可用拇指或食指壓迫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以緩解疼痛,減輕病情並及時送醫院救治。
遭遇雪崩
遭遇雪崩時,平躺,用爬行姿勢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動,丟掉包裹、雪橇、手杖或者其他累贅,覆蓋住口、鼻部分以避免把雪吞下。休息時盡可能在身邊造一個大的洞穴。在雪凝固前,試著到達表面。扔掉你一直不能放棄的工具箱--它將在你被挖出時妨礙你抽身。節省力氣,當聽到有人來時大聲呼叫。被雪掩埋時,冷靜下來,讓口水流出從而判斷上下方,然後奮力向上挖掘--如果你還能動的話。
失溫
造成失溫的原因為:海拔愈高,氣候的變化愈大,當缺乏適當的保暖設備,或長期暴露在氣候惡劣的低溫環境下,特別是精疲力竭、衣物潮濕的情況下時,會產生體溫下降的生理反應。當體溫降到攝氏35度以下時,人體即已進入失溫狀態。失溫的症狀有:感覺含糊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映遲鈍、性情改變或失去理性、脈搏減緩、失去意識等。
應立即施以急救處理。失溫最重要的急救原則是防止患者繼續喪失體溫,並逐步協助患者獲得正常體溫,將患者帶離惡劣的低溫環境,移至溫暖的帳篷或山屋內。脫掉潮濕冰冷的衣物,以溫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若患者意識清醒,則可讓他喝一些熱而甜的飲料,若已不省人事,則讓他以復原姿躺著。可給與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應展開心肺復更術,並盡快送醫。切記不可給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勵患者作運動。
凍傷
凍傷的原因是因為身體循環系統的末端如手指、腳趾、耳朵、鼻子等,因長時間暴露在冰冷或惡劣的氣候環境中,或者接觸冰雪,因而產生皮膚或皮下組織凍結傷害。凍傷的症狀有:患處刺痛並逐漸或發麻、皮膚感覺僵硬,呈現蒼白或有藍色斑點、患處移動困難或遲鈍。初期,是皮膚或深部凍傷,很難分辨出來,其症狀相差不大。此外,凍傷可能伴隨失溫現象,急救時應先處理後者。若只有凍傷現象,應慢慢地溫暖患處,以防止深層組織繼續遭到破壞。盡快將患者移往溫暖的帳篷或山屋中,輕輕脫下傷處的衣物及任何束縛物,如戒指、手錶等,可用皮膚對皮膚的傳熱方式,溫暖患處,或以溫水將患處浸入其中,凍傷的耳鼻或臉,可用溫毛巾覆蓋,水溫以傷者能接受為宜,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時內患處已恢復血色及感覺,即可停止[加溫]的急救動作。其次,抬高患處以減輕腫痛。以紗布三角巾或軟質衣物包裹或輕蓋患部。除非必要,盡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處,亦不可以輻射熱使患處溫暖。
溫暖後的患處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凍]的腳走路。
因此在野外遇到突發性的病人或傷者,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愈快處理效果愈好),然後想辦法盡快送醫救治。
首先,應確定救援者及傷患均無進一步的危險,並盡可能在不移動傷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鎮定自己,迅速檢查傷患,評估並決定急救的優先順序。
如有大量出血,應立刻止血。
若呼吸停止時,應快吹四口氣,施行人工呼吸。
若發生心跳停止的情形,應立即展開心肺復更術。
處理休克,墊高下肢與保暖。
處理其它傷害(如創傷、骨折、中毒、燒燙傷等)。
其次,盡快將患者移到避風處,如帳篷或天然的避風處,以防止傷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時,應採取正確的姿勢。
頭及胸部受傷,若為橫傷,可採取仰卧曲膝的姿勢,若為直傷,則應採取仰卧平躺的姿勢。
對於意識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採取復更姿勢。
休克患者,應令其平躺,並墊高下肢20~30公分。
對於意識不清、疑有內傷、頭部嚴重受損、腹部貫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傷者,不可給予食物或飲料,並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安全的方法送醫處理。由於山區送醫較困難,因此在途中應嚴密觀察傷者的變化,隨時安慰、鼓勵傷者,以減輕其恐懼及焦慮。若下山的路途較遠或不方便移動傷者,可派兩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無線對講機向外求救。求援時應詳細說明求援的地點(最好有明顯的目標),傷患的狀況,及已做的急救處理,使救援工作能發揮積極的效果。
注意野外急救基本原則:
遇到事故時,應沉著大膽,細心負責,分清輕重緩急,果斷實施急救方法;先處理危重病人,再處理病情較輕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處理局部;觀察現場環境,確保自己及傷者的安全;充分運用現場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來協助急救。
8. 野外如何急救和自救
1. 野外險情的預防和處置
(1)如何避免雷擊
野外活動中存在遭受雷擊的危險性。但是通過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可以顯著地降低這種危險性:①預知打雷和雷擊。先看到亂積雲變大,不久即變成雷雲,趕緊到安全地方躲一躲。收音機中有刺耳的雜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預兆。②跑 向低地。③遠離高樹或密葉樹林。④遠離鐵塔,去除身上的金屬物,裝入塑料袋中。⑤如在水域活動,要趕緊上岸。⑥不要聚集在一起,應分散開。⑦小屋內、汽車內、岩背陰處或凹處也是很好的躲避之處,但注意不要靠牆。
(2)應對落石、雪崩
由高處掉落的一塊小石頭有時也會嚴重傷人,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在山間行走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標志,要仔細觀察,分辨浮石,一般講在多石頭的地方,浮石的顏色比周圍石頭新;通過易發生落石區域時,應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頭,快速通過;盡量提早發現落石,及時避讓,避免意外傷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頭時,要立刻喊出聲,通知下面的同伴。
雪崩的威脅非常大。因此,進行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時,首先要向當地住戶打聽哪些地方有潛在危險,以避開經常發生雪崩的地區。由地貌特徵也能判斷雪崩常發地區,如山坡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懸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雪崩前,有雪塊、冰片落下,這時要確認冰落的方向,然後再決定逃離方向。一旦來不及逃脫而捲入雪崩,手腳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樣運動,盡量使頭部浮在雪上,同時拋出身上攜帶的一些物品作為標識物,以便別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體位置,及時營救。
(3)迷路時
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時,稍不留神就會發生迷路,這時要保持沉著冷靜,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①回到認識的地方。平時在行進的休息間歇要多注意周圍的風景和標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認識的地方,用羅盤和地圖確定所處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重新開始行走。折返時不要直走下坡路,因為下坡路視野小,方向不易確認,這是很危險的。②做好山路標志。在山野行進時要注意曾經走過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帶、樹枝或石頭作的記號。走在前面開路的人,遇到特殊狀況時,要做標志通知後面的人。③如果迷路時天色已晚或從山崖落下受傷,動彈不得,無法按照預定時間到達目的地,這時應做深呼吸,保持鎮靜,不要冒然離開,在原地露宿,減少體力消耗,同時想辦
法發出求救信號靜待救援。
(4)溺水時
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復雜水情而無法駕馭時,千萬不要慌張著急,想辦法讓自己浮在水面上,保持浮姿,任水沖流,並注意水波流向,再一點一點由水平方嚮往岸邊移動。在拯救溺水者時,首先考慮用竹竿、樹枝、繩索拖拉,或者用大木頭、塑料桶等能很好地浮於水面的物體作為浮具實施間接救護,實在無法解決問題了才入水施行直接救護。如果被救上岸的溺水者神志不清,就要採取急救措施,施行心肺復甦術(CPR)。
2. 野外傷病的急救
在野外生存生活實踐中,常會遇到一些意外受傷和突發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傷病急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感到身體不適時
身體不舒服,感到頭昏腦脹時,應放鬆心情,躺卧下來,解開束縛身體的衣物或包袱。告訴同行者自己的症狀是發冷還是發熱、何處發痛?然後再考慮處理辦法。如果臉色發紅,呼吸急促,不出汗,這很可能是中暑,應將不適者抬到樹蔭下休息,並將頭部墊高,身體平卧,保持安靜,注意降溫,同時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鹽開水等。有嘔吐症狀時,要取俯卧姿勢,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頭,放鬆身體,嘔吐後應漱口,並安靜休息,如症狀加重,則趕快送醫院。打噴嚏、發寒、頭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狀,使用普通感冒葯,多休息即可治癒,如果在野外露營時患感冒,應注意多吃溫熱食物,保暖,早睡,讓身體出汗,症狀就會有好轉,如果遲遲不退燒,可服用解熱劑。腹痛的原因很多,依部位判斷,左下腹部發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體受涼,服用正露丸這類葯品,並注意保暖腹部,放鬆靜躺休息即可痊癒;右下腹部發痛,有闌尾炎的危險,可先服用止痛劑,並迅速送醫院治療;胃部發痛、發燒、惡心時,可服用腸胃葯治療。
(2)被昆蟲叮咬或蜇傷
一般情況下,被蚊子、跳蚤、臭蟲等叮咬,野蜂、毛毛蟲等蜇傷,蜈蚣、螞蟥等咬傷,塗上風油精、萬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癢作用;被野蜂蜇傷後,會產生劇痛、眼花惡心等症狀,如果發現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針還留在傷口上,應該用小鑷子或小鉗子拔除,不要用手掐。隨後用醋酸塗擦傷口,消腫止痛,也可用野菊花葉、夏枯草搗爛敷傷口;遭到螞蟥叮咬時,不要使勁往外拉,以免拉斷而將螞蟥的吸盤留在傷口內,引起傷口發炎、潰爛。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邊拍擊,螞蟥受到驚嚇會自動調下來,也可用風油精、食鹽灑在螞蟥身上,或用煙頭燙;人的皮膚受到毛毛蟲身上毒毛的侵害,會感到辣、癢、痛,並伴有紅腫症狀。這時應小心地將毛毛蟲從身上清除,再用膠布粘在皮膚上,揭下時可以將毒毛去除。還可以采些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熱解毒的草葯搗爛後塗擦或外敷。如果全身出現皮疹,可服用撲爾敏等抗過敏葯;由於毒蠍子、毒蜈蚣等的毒性比較大,遭到襲擊後應採用對付蛇傷的方法處理。
(3)被蛇咬傷
①如何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從外表看,無毒蛇的頭部呈橢圓形,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如火赤練蛇、烏風蛇等,毒蛇的頭部呈三角形,一般頭大頸細,尾短而突然變細,表皮花紋比較鮮艷,如五步蛇、蝮蛇、竹葉青、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等(但眼鏡蛇、銀環蛇的頭部不呈三角形);從傷口看,由於毒蛇都有毒牙,傷口上會留有兩顆毒牙的大牙印,而無毒蛇留下的傷口是一排整齊的牙印;從時間看,如果咬傷後15分鍾內出現紅腫並疼痛,則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②被毒蛇咬傷後的急救。咬傷後不要劇烈奔跑,以減慢人體對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體內的傳播速度,減輕全身反應;記住傷口的形態,詳細告知急救的醫務人員,如果把蛇打死,則帶上死蛇,以便醫務人員及時、正確地給以治療;被毒蛇咬傷後,應立即用柔軟的繩或帶結扎在傷口上方,以阻斷靜脈血和淋巴液的迴流,減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擴散;應急排毒。立即用冷茶、冷開水或泉水沖洗傷口,有條件的話可用生理鹽水、肥皂水、雙氧水、千分之一的過錳酸鉀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沖洗。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潔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針或其它干凈的利器挑破傷口,不要太深,以劃破兩個毒牙痕間的皮膚為原則,或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用小苗刀挑數孔,刀口如米粒大小,這樣就可防止傷口閉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後應馬上清洗傷口,從上而下向傷口不斷擠壓15分鍾左右,擠出毒液。如果傷口裡的毒液不能暢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採用拔火罐、針筒前端套一條橡皮管來抽吸毒液,無工具時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須注意安全,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內服、外敷葯物,具體用什麼蛇葯,應根據當時當地能立即採到為原則,靈活運用。③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時,不要隨便將手插入樹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處,手中持一小棍或樹枝,行走時「打草驚蛇」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4)損傷出血的急救法
在野外,有時因意外而造成身體某部位損傷出血,小的出血無需特殊處理可以自行癒合,而嚴重出血常會危及生命,須採用緊急的止血措施。如果是一點傷口,用手指或清潔布塊直接壓在傷口上面即可止血,血滲透布塊應反復替換,直到出血減弱,這時才用消毒紗布蓋好,綳帶固定。如果是切傷或砍傷,血流不止,這是動脈出血,危險性很大,必須用止血帶止血,但注意止血帶扎緊後應有間隔的松開再扎緊,以免被捆紮處以下的肢體血液循環完全中斷而引起肢體壞死。另外還可用清潔的紗布或止血棉等止血劑填塞在傷口內,再用加壓綳帶固定。
(5)骨折及扭傷
野外生存生活實踐中,腳滑倒或身體失去平衡而摔倒很容易發生骨折、脫臼或扭傷。發生骨折或扭傷時,首先應保持安靜休息,不要勉強走動,使傷口惡化。接著可用河水、冰、雪等冷卻患部,千萬不要按摩。然後用木板或代替物夾住患部,用綳帶加壓固定。抬高患部,超過心臟。最後送往醫院,搬運時應小心謹慎,一般可採用兩人做手椅、單人背負、兩人攙扶、擔架搬運的方法。對於脊椎受傷的患者,一定要放在平坦而堅固的擔架上固定後送往醫院,身體不能彎曲,否則可能會造成脊髓損傷而導致癱瘓。
3. 求救信號的發放與識別
遇難時獲救的首要前提是與外界取得聯系,使他人知道你的處境。SOS(Save Our Soul)是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可以在地上寫出或通過無線電發報,也可用旗語通訊方式打出或者通過其他方式發出代碼。另外,幾乎任何重復三次的行動都象徵著尋求援助。如點燃三堆火,製造三股濃煙,發出三聲響亮的口哨、槍響或三次火光閃耀。如果使用聲音或燈光信號,在每組發送三次信號後,間隔1分鍾時間,然後再重復。
(1)煙、火信號
燃放三堆煙、火是國際通行的求救信號。將火堆擺成三角形,間隔相同最為理想,可方便點燃。在白天,煙霧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要添加膠片、青樹葉等散發煙霧的材料,濃煙升空後與周圍環境形成強烈對比,易受人注意。在夜間或深綠色的叢林中亮色濃煙十分醒目。添加綠草、樹葉、苔蘚和蕨類植物都會產生濃煙。黑色煙霧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膠和汽油可產生黑煙。
信號火種不可能整天燃燒,但應隨時准備妥當,使燃料保持乾燥、易於燃燒,一旦有任何飛機路過,就盡快點燃救助。白樺樹皮是十分理想的燃料。為了盡快點火,可以利用汽油,但不可直接傾倒於燃料上。要用一些布料做燈芯帶,在汽油中浸泡,然後放在燃料堆上,將汽油罐移至安全地點後才能點燃。切記在周圍准備一些青綠的樹皮、油料或橡膠,以放出濃煙。
(2)地對空信號
尋找一大片開闊地,設置易被空中救援人員觀察發現的信號,信號的規格以每個長10米,寬3米,各信號之間間隔3米為宜。「I」——有傷勢嚴重的病人需立即轉移或需要醫生;「F」——需要食物和飲用水;「II」——需要葯品;「LL」——一切都好;「X」——不能行動;「→」——按這一路線運動。
(3)其他信號
①光信號。利用陽光和一個反射鏡或玻璃、金屬鉑片等任何明亮的材料即可反射出信號光。持續的反射將產生長線和圓點,這是莫爾斯代碼的一種。②旗語信號。左右揮動表示需救援,要求先向左長劃,再向右短劃。
4. 組織實施時的安全措施
在組織野外生存生活綜合訓練過程中,作為組織實施者應有考慮周詳的安全措施。
(1)作好縝密完整的訓練計劃和充分的物質准備,包括活動目的、路線、日期、分工、紀律、裝備、物品、學生檔案、如何總結等,並讓每位學生徹底了解。
(2)健康管理。長距離和高難度的教學訓練,出發前應對學生進行健康檢查,尤其是對那些平時運動較少的學生,更需認真檢查,如有不適宜的情況,則應停止野外生存生活訓練。
(3)組織必要的體能、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培訓。
(4)組織者與保險公司的業務部門直接商定參加普通意外傷害保險或特種意外傷害保險事宜,從而使組織者和參與者獲得較大的風險保障。
(5)組織隊伍。將隊伍分成5~12人一組,安排有經驗、有責任感的教師或學生擔任組長,整個隊伍不可拉得太長,應經常保持前後呼應的狀態,要約定一些聯絡信號。還應安排有責任感、對活動計劃十分了解、有經驗的人擔任留守。配備醫務人員。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中遇到安全問題時,至關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如果你冷靜地把你能做的安全措施都做好了,很有可能會轉危為安。否則,把時間用於無謂的害怕和恐懼上,可能會帶來本不應有的災難。另外,本文所述及的是一些處置安全問題的基本常識,是否能靈活運用,在遇險時採取最為適當措施,就要看臨場經驗和意志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措施只是臨時的應急辦法,最終要請醫務人員或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9. 野外遇險如何急救和自救
野外遇險如何急救和自救?1. 野外險情的預防和處置 (1)如何避免雷擊 野外活動中存在遭受雷擊的危險性。但是通過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可以顯著地降低這種危險性:①預知打雷和雷擊。先看到亂積雲變大,不久即變成雷雲,趕緊到安全地方躲一躲。收音機中有刺耳的雜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預兆。②跑向低地。③遠離高樹或密葉樹林。④遠離鐵塔,去除身上的金屬物,裝入塑料袋中。⑤如在水域活動,要趕緊上岸。⑥不要聚集在一起,應分散開。⑦小屋內、汽車內、岩背陰處或凹處也是很好的躲避之處,但注意不要靠牆。 (2)應對落石、雪崩 由高處掉落的一塊小石頭有時也會嚴重傷人,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在山間行走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標志,要仔細觀察,分辨浮石,一般講在多石頭的地方,浮石的顏色比周圍石頭新;通過易發生落石區域時,應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頭,快速通過;盡量提早發現落石,及時避讓,避免意外傷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頭時,要立刻喊出聲,通知下面的同伴。 雪崩的威脅非常大。因此,進行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時,首先要向當地住戶打聽哪些地方有潛在危險,以避開經常發生雪崩的地區。由地貌特徵也能判斷雪崩常發地區,如山坡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懸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雪崩前,有雪塊、冰片落下,這時要確認冰落的方向,然後再決定逃離方向。一旦來不及逃脫而捲入雪崩,手腳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樣運動,盡量使頭部浮在雪上,同時拋出身上攜帶的一些物品作為標識物,以便別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體位置,及時營救。 (3)迷路時 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時,稍不留神就會發生迷路,這時要保持沉著冷靜,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①回到認識的地方。平時在行進的休息間歇要多注意周圍的風景和標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認識的地方,用羅盤和地圖確定所處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重新開始行走。折返時不要直走下坡路,因為下坡路視野小,方向不易確認,這是很危險的。②做好山路標志。在山野行進時要注意曾經走過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帶、樹枝或石頭作的記號。走在前面開路的人,遇到特殊狀況時,要做標志通知後面的人。③如果迷路時天色已晚或從山崖落下受傷,動彈不得,無法按照預定時間到達目的地,這時應做深呼吸,保持鎮靜,不要冒然離開,在原地露宿,減少體力消耗,同時想辦 法發出求救信號靜待救援。 (4)溺水時 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復雜水情而無法駕馭時,千萬不要慌張著急,想辦法讓自己浮在水面上,保持浮姿,任水沖流,並注意水波流向,再一點一點由水平方嚮往岸邊移動。在拯救溺水者時,首先考慮用竹竿、樹枝、繩索拖拉,或者用大木頭、塑料桶等能很好地浮於水面的物體作為浮具實施間接救護,實在無法解決問題了才入水施行直接救護。如果被救上岸的溺水者神志不清,就要採取急救措施,施行心肺復甦術(CPR)。 2. 野外外傷的急救 野外生存生活實踐中,腳滑倒或身體失去平衡而摔倒很容易發生骨折、脫臼或扭傷。發生骨折或扭傷時,首先應保持安靜休息,不要勉強走動,使傷口惡化。接著可用河水、冰、雪等冷卻患部,千萬不要按摩。然後用木板或代替物夾住患部,用綳帶加壓固定。抬高患部,超過心臟。最後送往醫院,搬運時應小心謹慎,一般可採用兩人做手椅、單人背負、兩人攙扶、擔架搬運的方法。對於脊椎受傷的患者,一定要放在平坦而堅固的擔架上固定後送往醫院,身體不能彎曲,否則可能會造成脊髓損傷而導致癱瘓。
10. 野外急救十三種武器
野外急救十三種武器
野外急救十三種武器,有些人喜歡去野外探險,所以要配備比較專業的裝備。這樣子能夠避免很多問題,而且也一定要帶一下急救盒,在關鍵的時刻會有很大的作用。野外急救十三種武器,一起來看
盒:
最好選擇一個鋁制或不銹鋼制的飯盒(最好是帶把手的)。因為飯盒本身可以用來加熱、提水或者化雪,都能發揮作用。塑料盒雖然輕,但無法加熱,使用就受到了限制。同時,飯盒的金屬蓋可以當做反光鏡使用,關鍵時刻可以發出求救信號。
工具刀:
在野外配一把多功能的工具刀是絕對有必要的。雖然不一定要使用類似蘭博用的叢林格鬥刀,但是瑞士軍刀是必不可少的。它除了集成常規的小刀、起子、剪刀以外,還有鋸、螺絲刀、銼刀等,甚至還帶有一個放大鏡!
針線包:
無論是紅軍長征的年代還是現代化的軍隊中,針線包一直是軍隊的野外必備品。當然,現代針線包的功能已經不僅是原來單純的`縫縫補補,針不但可以挑刺,更能在有些時候彎成魚鉤,改善伙食,甚至是救命(當然你的針線包里起碼得配兩根釣魚線)。
火柴:
在野外,火種幾乎是一切。帶上防風防水的火柴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買不到這樣的火柴,也可以自己DIY一些。方法很簡單,先將蠟燭融化,均勻地塗在普通火柴上,使用的時候,將火柴頭上的蠟除掉即可。為了能更好地發揮我們DIY的火柴「強大」的防風防水功能,可以把它們放在空的膠卷盒內。磷皮(就是擦火柴用的)也絕對不能忘了的,否則我們DIY的努力就白搭了。
蠟燭:
一小節蠟燭在野外是絕對有用的。你所帶的手電筒、頭燈等現代化照明裝置,隨著電池的耗盡而變成擺設。這時的蠟燭就顯示其「英雄本色」了。蠟燭除了照明,還可以取暖(不過別把手指頭當成要烤的土豆)、引火。如果你把一個礦泉水瓶剪去底部做成燈罩,你就擁有了一盞野外使用的防風燈,它的「功率」夠大,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
求生哨:
其實就是一般的哨子,不過在野外,哨子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在球場上吹的黑哨。現在它可以救你的命。當你遇險時,可以用哨聲引來救援,或者嚇走一些小野獸(不過如果是老虎、熊等猛獸的話,不吱聲是最佳選擇)。
鋁膜:
這是一張2x2米的鍍鋁的薄膜,有金色和銀色兩種。它不但可以防風防雨,也可以支起來做成一個涼棚,防止太陽直射。在寒冷地區,可以用它裹住自己,保持體溫。鋁膜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反光,使救援人員可以及時發現你。平時也可以把它鋪在地上當地席使用。
指北針:
即便你帶上了GPS,你的手錶也帶有電子羅盤,有些原始的指北針還是必不可少的。在野外,誰都無法保證先進的設備不出岔子,這時,小小的指北針可以幫你找到回家的路。
醫療膠布:
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小玩意兒,它可是最快的修補劑。當你外衣被劃破、帳篷被吹裂時,它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雖然它的基本功能是粘貼紗布,但稍微發揮一下你的想像力,你能發現它能派上的用處會大得多。
燕尾夾:
雖然是很普通的辦公用品,但在野外,它能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揮作用。它曾經被用來夾過斷裂的背包帶、開線的褲子、脫了底的鞋……雖然我們並不想讓它發揮作用,但多備上幾個,也許會有用。
鉛筆:
在野外想寫點東西,用什麼筆?派克嗎?不,最昂貴的未必是最好的。野外嚴酷的環境,使得鉛筆成為我們的最佳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建議選擇2B以上的鉛筆。
紙:
最好是即事貼,如果是白色更佳。
幾個瓶子:
分別放上食鹽、水果糖、維生素C。這些不起眼的食品在危急關頭可能是救命的良葯。
最後,建議你在急救盒外面再套上個防水的密封袋(家用的冰箱密封保鮮袋就可以了,如果備一個專業的防水袋,那更是萬事OK了)。
中暑: 夏天野外出現時最容易中暑的。如果感到身體不適,應立即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去,喝一些藿香正氣液。
蚊蟲叮咬: 夏天野外出行一定要注意防止蚊蟲叮咬,隨身帶一些防蚊蟲的葯品。
流鼻血: 如果出現鼻子出血的情況,應頭部向上揚,用手捏住鼻子,控制鼻血往下流。也可以用紗布或棉球塞住鼻子,用嘴呼吸。
外傷: 野外出行,很容易被路邊的樹枝等東西掛上,用隨身攜帶的酒精擦拭消毒,然後用紗布包紮一下。傷口小的話可以直接貼個創可貼。
遭遇大型食肉動物攻擊。 若途中遭遇大型食肉動物,要盡量躲在車內或屋內,也可以爬樹躲避動物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