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蝶齶神經節治療鼻部疾病
王張龍醫生
中華針刀醫學專家
京翰林堂中醫葯研究院副院長
中華針刀醫師學會古溪針刀常務理事
中華針刀醫師學會會員
中國民間中醫葯研究開發協會軟組織
診療委員會超聲波治療委員會委員
中衛聯(北京)現代疼痛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世界中醫葯學會疼痛康醫學會會員
世康聯(北京)國際醫學科學院會員
專業治療
頸椎病,椎間盤突出症,肩周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股骨頭壞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滑膜炎,三叉神經痛,網球肘,跟骨痛,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頭痛、頭暈、偏頭痛,耳聾,各科鼻炎,面神經麻痹,慢性咽炎,乳腺增生,美容,美白,消除眼帶,帶狀皰疹後遺症,腦血管病後遺症,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久治無效的胃腸道疾病,等多種疼痛疾病和凝難雜症。快捷、安全、方便、高效、綠色、價廉、是我行醫追求的目標。
針刺蝶齶神經節新吾穴治療鼻部疾病的機制及針刺操作方法
根據李新吾教授統計,針刺蝶齶神經節治療各種類型的鼻炎均有一定的療效。其中「」
遠期療效達2年以上者慢性鼻炎為90%,變應性鼻炎為70.4%,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為52.4%)。針刺蝶齶神經節(治鼻3)治療各種鼻病效果雖好,但由於其解剖位置復雜,進針深,看不見,摸不著,如不能准確刺中,效果肯定就不好。
1「治鼻3」穴位與解剖學的關系
「治鼻3」雖然在面頰部皮面取穴,卻不同於一般針灸的手法,必須在進針後不偏不倚地通過固定的狹窄骨間隙,直接刺向頭顱深部約55 mm的蝶齶神經節體上(真正的「治鼻3」穴位所在地)。刺中了,患者會感覺面部發麻或放電樣感覺,鼻通氣可立即改善,這樣才能取得較為滿意及持久的療效。是否刺中蝶齶神經節是鼻部病變治癒與否的關鍵。所以,將針刺與鼻部有關解剖重新復習,絕對有助於提高針刺技術的准確性。
1.1蝶齶神經節的位置
蝶齶神經節左右各一,位於顏面兩側深部恰似鐮刀形的裂縫中,此處稱為翼齶裂。裂縫前方為上頜骨的後外側緣,後方為蝶骨翼突,內側面為齶骨垂直部,裂縫的中央偏上最寬處為3 mm左右,稱翼齶窩。膨大成球的蝶齶神經節正好就處在此窩內。窩的內上方與蝶骨聯合,並形成一小孔,稱蝶齶孔,通向鼻腔。窩的下部則形成細小的翼齶管。翼齶裂的外側面沒有骨質包繞,但其表面有粗厚的咀嚼肌群,由內而外的層次是翼內肌、翼外肌、顳肌和嚼肌(特別是肌腱附著的地方,對針刺形成一定的阻力)。此外,在接近皮膚的地方,還有顴骨弓和下頜骨升支冠突(舊稱肌突)的遮蓋,因此在帶有下頜骨的頭顱骨上,從側面平視也不能窺見翼齶裂,只有將頭顱骨微偏向另一側,並稍許後仰位,從顴骨弓的下緣與冠突之間的縫隙中可窺見位於翼齶裂中偏上的翼齶窩。必要時需將冠突下移(即張口位),才能看清其全貌(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患者冠突過長過大,必需張口,冠突下移,方能進針)。只要認准了(計算好了)蝶齶神經節的位置,也就確定了穴位「治鼻3」的位置。
1.2 蝶齶神經節的來源與分布
蝶齶神經節系屬於三叉神經的第2支(上頜支),為感覺神經。此神經在通過翼突上頜凹時,向下發出2條蝶齶神經,在翼齶窩內又合並形成膨大的、結節狀的蝶齶神經節,此神經還含有岩大淺神經(來源於面神經)、岩深神經(頸內動脈交感叢),此2支神經在蝶骨的翼管內合成為翼管神經(包含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纖維),並再由蝶齶神經節向前、向後及向下發出許多節後分支,分布到鼻、口及咽頂部位。
蝶齶神經節的分支:①鼻後上外側支:穿蝶齶孔到鼻腔,此支分布於上鼻甲及中鼻甲;②鼻後下外側支:穿翼齶管壁分布到下鼻甲;③鼻齶神經:分布鼻中隔的下部前端;④齶前、齶中及齶後神經:經翼齶管下降分布於軟硬齶及扁桃體;⑤咽神經:向後穿咽管分布於咽頂部。
1.3有關的血管分布
翼齶窩內除蝶齶神經節及其發出的分支外,還有齶上動脈發出的分支以及翼齶窩靜脈和在翼齶裂外側散布成網的翼叢(靜脈叢)。但這些動、靜脈的血管都較小,極少引起針刺時出血。
綜上所述,蝶齶神經節小而位置深,周圍解剖結構復雜,阻力重重,必須重視,反復琢磨,才能熟練掌握,瞄準方向,從骨縫中准確刺入又細又軟又長的毫針,否則並非易事。
2 針刺蝶齶神經節作用機制的分析
蝶齶神經節雖主要由感覺神經所支配,但也有部分翼管神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纖維參與,隨該神經的節後纖維分布於上、中、下鼻甲以及鼻中隔和鼻咽頂等部位。交感神經有使血管收縮的功能,因而能使鼻黏膜及海綿體內血流量變小,腺體分泌物減少。而副交感神經則有擴張血管功能,能使海綿體內過分充血,鼻黏膜膨大,腺體分泌物大量增加。因此蝶齶神經節具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纖維支配,就必然同時具有此2種神經纖維所起的完全相反的作用。在健康狀態下它們互相制約,隨時調節,以維護兩者之間的平衡,用中醫理論來解釋,也就是陰陽平衡的作用。陰陽可互為消長,這與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完全吻合。
由於炎症等病變,蝶齶神經節的平衡關系被打亂,發生陰陽失衡,甚至長期失調。通常最多見的是鼻腔血管充血、擴張,黏膜腫脹,鼻甲肥大,通氣受阻,鼻涕大量增多,進而影響鼻竇口的縮小甚或堵塞,排泄不暢;竇腔內長期存儲膿液,或由於人體差異,局部對敏感源的反應輕重不一,但多表現為腺體膨大、鼻黏膜蒼白水腫、噴嚏不斷,以上這些就是鼻炎、鼻竇炎或變應性鼻炎等的一般病理變化,即副交感神經過於興奮,而交感神經受到抑制,也就是陰盛陽虛。當然病變也可引發黏膜缺血、鼻甲變小、分泌物減少而使鼻腔乾燥、結痂,出現萎縮性鼻炎的症狀,此為陽盛陰虛,即交感神經處於強勢,而副交感神經處於弱勢。
以上疾病均可以採用針刺「治鼻3」治療,鼻炎、鼻竇炎和變應性鼻炎患者針刺後即刻顯示鼻甲縮小,鼻道變寬,繼之分泌物減少,患者自覺通氣好轉及頭痛等症狀減輕或消失,這說明是刺激該神經節所分布區的交感神經纖維在發生作用。但對於萎縮性鼻炎患者,同樣針刺後,當時鼻甲的反應雖不明顯,但幾天後復查,可見鼻黏膜逐漸轉紅、濕潤、光滑,結痂減少或脫落,患者亦感輕快舒適,這說明是副交感神經作用在加強。
總的看來,針刺後交感神經起的作用快而副交感神經起的作用稍慢,這種作用,從許多病例可以說明是持久的而不是暫時的,它與麻黃鹼等葯液局部作用完全不同,葯物的療效只能是暫時的,而「治鼻3」卻能起治癒作用,因此筆者認為是通過中樞神經的自主控制來調節而達到的。
最明顯的例證是針刺一側的蝶齶神經節,可同時引起對側的鼻黏膜也收縮,鼻甲縮小,有時甚至比同側還明顯,因此可以說明針刺後,除蝶齶神經節的節後纖維對同側的鼻黏膜直接起作用外,肯定也同時將刺激反射至中樞系統,由大腦再發出傳導至對側的神經,才能起到對側鼻黏膜也立即收縮的作用。另外肥大性(肥厚性)鼻炎與萎縮性鼻炎的病理變化是完全相反的,但針刺後都是朝著正常方面轉化這一現象,可以認為針刺「治鼻3」肯定有喚起大腦神經系統,通過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重建對局部進行調整的作用,才能使病變不同而針刺部位相同的2類疾病,都能獲得療效。
據許多患者反映,多年不愈的宿疾經過針刺「治鼻3」數次可治癒。歷經幾年甚至十幾年而未再復發,這更證明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在長期失調的情況下,針刺可喚醒中樞恢復對末梢再控制的能力,以保持兩者繼續維持平衡。有患者反映,一經針刺治癒後,能經得起地區和天氣冷熱的急劇變化,雖經暫時的感冒,也能迅速痊癒,這也可能。是針刺後,中樞神經系統調整了全身功能,增加了局部的抵抗力,這有待於今後進一步研究。另外鼻竇炎能治癒,也有機械方面的因素,即在針刺後鼻黏膜收縮,鼻甲變小,竇口擴大而有利於分泌物的排出,所以鼻竇炎患者針刺後,初期分泌物反而增多,之後逐漸減少,鼻竇黏膜才能恢復正常。總之,「治鼻 3」的作用機制筆者認為是多方面的。
3 針具的選擇
由於蝶齶神經節位置較深,且面部血管豐富,感覺靈敏,絕不可能用麻醉蝶齶神經節的注射針頭。因而採用針灸方法,選擇細而堅硬稍有彈性的不銹鋼毫針,直徑0.35 mm,針身長度55 mm,正好為皮膚表面到達蝶齶神經節的距離,較為合適,最長也應在60 mm以內。過長、過細的針,不但軟而無力且易在面肌組織內自動偏離方向,刺在骨壁上,無法判斷距離,不便於隨時調整方向,還可能經翼齶窩穿透蝶齶孔進入鼻咽側壁,引起鼻出血不止。甚或針尖遇骨質轉向上方,刺向球後,發生意外。針頭太尖、太細,可扭曲成鉤,拔針時可帶出肌纖維。針尖太鈍,易滯針。如果用50mm毫針則太短,針尖達不到蝶齶神經節的深度,起不到刺激作用。所以用針應根據以上情況來選擇或定做專門用針。
4 取穴方法
經過對多個頭顱骨的觀察與計算,以及人體實踐和自身試針,最終認為下述部位距離最近,阻礙最少,也是最適合毫針命中的位置,定為穴位進針點。
顴骨弓的下緣與冠突之間的縫隙是最適合毫針刺向「治鼻3」的最佳位置,因此進針點可選在顴骨弓的下沿,約相當於顳骨顴突和顴骨顳突合縫線部位稍顯膨大處,筆者暫定名為顴顳結節(見圖)。通常在皮面取穴時,首先應找到顴顳結節這個最明顯的標志,然後以左手食指在此結節的稍後方向上輕輕按壓,就可觸摸到顴骨弓一彎向前上方的最高點,這個凹陷處,稱它為弓形切跡,左手食指尖的寬度正好與弓形切跡的寬度差不多,只要將指頭對准壓滿弓形切跡,並輕輕將該處皮膚向下按壓約1-2 mm,使其離開顴骨弓下緣,露出進針的縫隙,然後,右手拇指、食指持針(在做這些動作前,都應保證做到絕對消毒),把針尖對准放在左手指甲尖中央的前上方,也就是弓形切跡骨緣下方·中央最高點處,如圖(像射箭一樣把箭桿放在彎弓的正中央),把針尖先刺進皮膚,再調整針身方向,瞄準前上方蝶齶神經節所在的位置,徐徐送入。
5 進針方向及調整
針刺之前,醫生宜坐在患者針刺一側的稍後方,患者頭位略高於醫生或等高,斜偏另側,稍許向後仰,指定凝視前方某一點,以保持頭部固定不動,便於進針。
進針方向要根據所觸摸到的進針點與深部蝶齶神經節所在的位置來決定,由於個體差異和解剖的復雜性,一般來說蝶齶神經節的位置多在所選進針點的內上方,且多偏前,少數在其內上方居中,深達55 mm處。故針刺之前,就要預先計算好方向,才能朝著深在而看不見的靶心,不偏不倚地將針刺進。
為了進針方向便於准確計算,筆者虛擬了下述 2條等距離、等長度的平行線,以資參考。人的面部眼眶下外方皮下,都可觸摸到眶下孔(中醫稱之為四白穴),以其作為起點,畫一條橫線,向後延伸,經顴骨弓表面,止於同側外耳道孔中央,稱之為外平行線(圖2),用以計算毫針經進針點刺人皮膚後應瞄準的方向。而另一條內平行線,將其設在 55 mm深處(圖3),以蝶齶神經節為中心,向其前後延伸,與外平行線等高、等距、等長,用以確定穴位所在的位置。假定此2條平行線均長9 cm(因為僅用目測,且因人而異),要刺中深在的蝶齶神經節,只需將針頭從外平行線的中央向內平行線也就是前後都為4.5 cm的中心刺進,即應命中。但是,從弓形切跡處觸摸到的進針點多數偏離中心,如果進針點僅落在外平行線的中央下方,則只需將針刺進皮膚後斜向內上方逐漸抬高,直奔內平行線的正中央,即易刺中穴位。但如果進針點落在外平行線的下方及後方,例如都偏離約0.5 cm,則在針刺入不敷出後要將針斜著向前、又向上邊進邊抬高,把這 0.5 cm的差距找回來(圖3),仍朝著內平行線的中央刺去。根據個體差異,不論內外平行線的長短為多少,均以此類推予以調整,但針尖最好不超過內外平行線的高度。為了進針更方便,最簡便的方法是在觸摸進針點的同時,讓患者頭向對側適當傾斜,並稍許向後仰,將穴位、進針點、醫師視線三點連成一線,即可使進針點抬高至與「治鼻3」穴位等高,並減少進針後找方向而分心,只須向前平行刺進,更易命中。
按上述方法進針,成功的概率較高,即長55 mm的針身,完全沒入皮內,僅留針柄在外,而且連續向深部刺動,針尖無任何阻力,患者立感面部麻脹或出現放電感時,才證明是刺在了翼齶窩內。畢竟蝶齶神經節處在翼齶窩內,又小又深,又看不見,四周都有骨質包裹,只有窩的外側面無遮擋,其最寬處也就3 mm左右。所以要刺中它,還有下面的一些情況要解決:①刺在顴骨弓下緣上,不必拔針,僅將左手食指按壓皮膚向下約 2 mm左右,即可避開顴骨弓,在其下緣刺入。②皮膚及肌肉滯針,有的患者皮膚較為粗糙或過於緊張、面肌緊綳,或針尖過鈍,極易滯針甚或彎針走偏,可在針尖刺入皮膚後,超過顴弓下緣,即可不再按壓皮膚,騰出左手拇指、食指,用以固定針身,保持方向不變,右手不斷捻轉針柄,即可繼續進針。
X
新吾穴位置及其進針方向
圖1 進針點在顴骨弓的下沿(顴顳結節); 圖2 外平行線示意圖; 圖3 內平行線示意圖
③如果針尖僅進入皮下1cm左右,即感阻力較大,是患者嚼肌腱緊張所致,要患者適當張口放鬆,即可繼續進針。④如針身已進入約1.5~2.0 cm的深度,碰到硬物,是遇到下頜骨的冠突過寬,宜先將針向外拔出l cm左右,必須將針抽出嚼肌腱的范圍之外,再讓患者將口稍許張開,則冠突向後下移位,讓出通道,針身才能繼續深入。如果不拔針而令患者張口,不但拔針時阻力大,難以拔出,針也易變彎曲。但也不宜張口過大,否則肌肉拉直,亦不易進針。患者決不能在進針時又突然閉嘴,會壓彎針身,嚴重損傷肌纖維。⑤如針身己穿過顴弓及冠突縫隙後,針尖又碰在了硬物上,此時,則要計算未進入的針身留在皮膚外面的長度(針柄不包括在內)。例如:針身留在外面的一段約為l—2 cm時,則多半是碰在了上頜骨的側後壁,針刺方向偏前,將針稍微拔出後,調整方向距離,朝後刺,即能進入翼齶窩。如果針尖仍觸到骨質,針身留在皮面長度為0.5 cm或不足1cm時,則是刺在外翼板上,將針稍微拔出,再向前刺即可。每次向前向後調整方向,都不宜超過3 mm,因為翼齶窩的前後徑約為 3 mm,調整方向過大就會跳前、跳後,都刺在骨質上,反而刺不中,使患者痛苦,醫生也會失去信心。⑥如果向後、向中、向前連調3次,距離都未超過 3 mm,均碰到骨質,留在皮面的針身都在l cm以內,這時要重新目測,針尖高度是否超過了內外平行線,刺在顱骨底部的蝶骨大翼上,位置偏高。
6注意事項
首診最好先對患者講明針刺時的感受及可能發生的意外,如麻脹、放電感,或針後有短暫的咬合不適,極少數出現面頰部小血腫,均能自行消退。但進針後,絕不能呲牙咧嘴,頭部劇烈搖擺。
小兒針刺年齡最好不低於7歲,並要由家屬來固定頭部,針尖刺入皮膚後,患兒一般多不再哭鬧,但也不宜來回亂扎亂刺,掌握不好或極不合作時,不要勉強行之。
毫針一旦刺入過深,不拔出一定長度,仍會刺在原來位置上。拔出太多,偏差又會過大。最好先在干頭顱骨上練習,取得經驗,經多次實踐後,刺准並不難。
針身全部沒入,患者毫無感覺,則要檢查留在外面的針柄是否過度超前,刺在了外翼板的後面,應即時拔出。如果不是,可將針稍為抽出約1 cm,向前或向後改變方向,一般以不超過2 mm寬度為宜,並來回捻轉提插2—3下,仍無針感,也應迅即拔針,或針另一側,以不增加患者痛苦為原則,或等待下次,不要急於求成。
一般性鼻炎不用留針,效果顯然。只有重症萎縮性鼻炎例外,筆者認為不但要加重捻轉提插,也可雙側同刺,留針10—15 mm,改善後要隨診,必要時仍需每月針1次,觀察一段時間。
有時未達一定深度或刺在骨質上,亦有牙麻感,可能是刺在了後上齒槽神經上,應予以糾正,下次再針刺時應注意,否則遠期效果不理想。
如針刺後鼻出血,是因針身過長,穿透蝶齶孔,損傷鼻咽側壁黏膜血管所致,一般能自行停止,必要時也可冷敷頭頸部。
如果刺中蝶齶神經節,不但針感明顯,留在外面的針柄應朝後向下,很像噴氣飛機的翅膀一樣。
進針後要隨時觀顏察色,注意暈針,以免患者跌倒受傷。
針刺時間應有定期性、連續性,每周1次,每次一側即可,拖延時間過長,或斷斷續續治療,停停扎扎,會逐漸喪失敏感性,效果不佳甚至失效。
季節性變應性鼻炎應在發作期治療,才能見成效。
一般來說,先針左側,後針右側。左側較順手,較易命中,讓患者信心大增,有利合作。
上午空腹或過於緊張的患者最好不要針刺。
有的人顴骨高聳,有的人面部平坦,蝶齶神經節的位置也會有所不同,而且不同年齡、胖瘦和人種的頭顱形狀也有不同,須全面考慮。
將針拔出後,應立即令患者用棉球壓緊針眼約 2~3 min,以免局部出血。
每根治療所用的毫針不宜過於多次使用,雖能重復消毒,但彎曲後容易斷針。
7 後語
針刺蝶齶神經節以調整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功能的平衡來治療陰陽失衡,理論上是相通且一致的。在治療鼻病方面,已見成效,既簡單易行,又發揮了一針多治的功能,確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才能獲得如此較快、較新的突破。針刺「治鼻3」治療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經筆者統計治癒率只有52.4%,但加用中草葯控制化膿病菌,療效可進一步提高。同樣,支氣管哮喘,針刺「治鼻3」與中草葯共用,也可增加療效。蝶齶神經節是中樞與局部承上啟下重要的聯系樞紐之一,針刺它,除了治療各種鼻炎外,「副產品」很多,有待進一步去發掘,發現更多方面的治療作用與價值。
2. 鼻炎怎麼治療
1.居處常開,使居室多接受陽光的照射,保持空氣流通。
2.加強鍛煉,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增強體質使正氣充沛,以抵抗外邪的侵入。
3.分泌物的處理,最好消毒或焚毀。
4.在鼻炎發病期間,必須強調正確的擤涕方法。使鼻腔內分泌物充分擤出,以免通過耳咽管而竄入耳中。
5.去除上呼吸道的病灶,積極治療鼻竇炎、扁桃體炎、慢性咽炎等病。
6.鼻炎、感冒流行期間,卧室內可通過食醋熏蒸來消毒。
7.禁食辛辣、煙、酒、水族魚腥食物,可多吃水果。
民間治療方 (一)慢性單純性鼻炎 常聽到很多人抱怨,側身睡覺時鼻子總是不通氣,這就是典型的慢性單純性鼻炎。其主要表現有粘液性鼻涕、間歇性或交替性鼻塞,一般安靜休息、身體疲勞或處於乾冷污濁空氣時特別嚴重,而活動時減輕。 中醫認為該病為「鼻窒」,也就是鼻腔堵塞的意思。中醫一般將此病分為肺熱、氣虛,並選用溫肺止流丹、補中益氣湯等葯物進行辯證治療。西醫治療強調消除病因、改善鼻腔通氣功能。如使用滴鼻劑。同時,也可選用滴鼻、吹鼻、理療、針灸等方法治療。 預防及自我調護: 患者應積極鍛煉身體,堅持用冷水洗臉,預防感冒。積極治療急性鼻炎、鼻部鄰近器官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防止誘發本病。並避免在有毒或刺激性氣體、粉塵多的環境久留。另外,患者不可大力擤鼻涕,以防濁涕走竄入耳。也不可長時間使用血管收縮性滴鼻液,如麻黃素、鼻眼凈等,以免引起葯物依賴性鼻炎。 (二) 葯物性鼻炎 葯物性鼻炎是由於濫用滴鼻劑所致,其特點也與滴鼻劑有關。早期是葯物依賴階段,即必須經常滴用某種葯物,否則鼻子塞得難受,流鼻涕,頭昏頭痛。到後期鼻粘膜纖維組織增生肥厚,對滴鼻劑不敏感了,滴任何葯物都不能使鼻腔通氣。預防及自我調護: 患鼻炎後應積極採用適當的方法治療,盡量少滴或不滴鼻腔減充血劑。必須用的劑量應控制在每天2至3次以內,而且連續使用不得超過10天。 治療葯物性鼻炎的首要措施是停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可改用生理鹽水或曲安縮松液滴鼻,後者屬激素類葯,也不可長時間使用
3. 神經痛痛起來要人命,這4種方法幫助你緩解疼痛感,越早知道越好
神經痛是神經科常見症狀之一,它是指在沒有任何外界力量擊打或刺激的條件下,而在身體上感受到的疼痛。那麼,神經痛是怎麼回事?又該如何治療?
根據病變的部位不同,可以把神經痛分為周圍性神經痛和中樞性神經痛。不同的部位的疼痛其導致的原因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由我根據他們不同部位的疼痛來介紹一下神經痛是怎麼回事。
1、 周圍神經性痛
周圍神經性痛包括三叉神經痛、蝶齶神經節痛、翼管神經痛、膝狀神經節痛、枕大神經痛、肋間神經痛 、頸肩臂神經痛、股神經痛和坐骨神經痛等,主要由
(1)三叉神經痛是由炎症蔓延、心腦血管疾病或腫瘤引起的,如橋小腦角腫瘤、鼻咽癌、三叉神經節腫瘤、脊索瘤等;
(2)蝶齶神經節痛、翼管神經痛、膝狀神經節痛是由鼻炎、顱底骨折、轉移癌、帶狀皰診病毒感染等引起的;
(3)枕大神經痛是由神經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瘧疾、風濕病、糖尿病、甲狀腺病,酒精、鉛中毒,枕部或頸部受傷、頸椎病、椎管內腫瘤等引起的;
(4)肋間神經痛 是由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經根炎、胸膜炎、慢性肺炎、腫瘤、強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
(5)頸肩臂神經痛、臂叢神經炎是由頸椎骨關節病、頸部腫瘤、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或瘧疾等引起的;
(6)股神經痛和坐骨神經痛是由腰椎間盤突出、腫瘤、炎症等疾病壓迫神經根,導致神經根病變而引起的;
(7)尾骨痛是由外傷、骨折等引起的;
2、 中樞性疼痛
中樞性疼痛包括脊髓痛、丘腦痛、延髓痛 、大腦皮質痛等,它們主要是由腦部腫瘤、腦血管病、脊髓空洞症或外傷等引起的。
1 、 葯物治療
可以通過服用牛痘疫苗接種家兔炎症皮膚提取物片、二十五味珊瑚丸、普瑞巴林膠囊、鹽酸替扎尼定片等葯物進行治療。
2、 針灸治療
通過針灸的方法去治療神經痛可以緩解疼痛的程度,效果比較好。
3、 電刺激治療
電刺激治療是一種經典的神經痛治療法,注意是通過理療儀器去電擊去刺激疼痛部位,可以緩解疼痛感。
4、 按摩
可以通過冰袋按摩,中斷疼痛信號沿神經通路傳導,可緩解疼痛。另外,也可以用拇指按摩大腸經合谷穴,可以減輕面部疼痛。
以上是關於神經痛的原因及治療方法的講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另外,神經痛患者還要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萊、燕麥等食物,避免咖啡、汽水、香煙等刺激物。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趣味的 健康 知識,幫您識破 健康 謠言,走出用葯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