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會科學方法論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是其世界觀,又是其方法論。
在此基礎上,它具體化為從實踐出發的方法、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社會矛盾分析方法、社會主體研究方法、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社會認識與評價方法、世界歷史的研究方法等。
除此之外,還有邏輯和歷史一致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抽象與具體的方法、主客觀相統一的辯證方法、歷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統一的方法等。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一個創造性的開放體系,人類在社會認識和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馬克思主義都應該積極地予以借鑒和吸收。
補充內容:
馬克思主義,英文是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
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馬克思主義-網路
B. 科學方法論的要素
一、科學的理論不是由一個個具體的案例或實驗就可以確定的。一個科學的理論是一個概率的理論,它只能說明在大概率情況下對未來的預測,這意味著它是經過多次檢驗,甚至是許多年的實驗後由科學家們達成科學共識而確定下來的。(共識意味著,每個人的實驗結果都有細微的差別,但總的結論是相同的。)一個現實生活中鮮活的實例並不能推翻一個理論。
二、一個理論要具有可證偽性,即在證實這一理論時所採用的條件下可以證明結論是錯誤的。(綠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如果在陽光充足,植物包含葉綠素的條件下,人們能夠證明植物沒有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氣。那麼我們就能夠說,綠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這一結論是可以證偽的。與之相反的是,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它既不具有變數、條件,且研究的手法又是自省,比如:夢是人潛意識的一種表現,但潛意識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證明、量化、定義的東西,沒有人能證明夢不是潛意識的一種表現,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論並不具有科學性,倒是可以跟哲學沾邊。)
三、一個新的理論既能解釋新的證據,又能解釋之前的證據,且具有學科關聯性,與其他學科是可以和平共處的,漸進整合。(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提出,並未否定了經典物理學,而是對經典物理學中不能解釋的一個領域作出他的解釋,是對經典物理學的一個補充發展。)
C. 科學的方法論主要有哪些
科學方法論:是以認識論為基礎,以科學研究過程為線索,以一整套系統的科學研究方法為內容所建立起來的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一科學的哲學方法論,它不僅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武器,也是改造現實的武器。
D. 科學方法論可分為什麼
科學方法論,是以認識論為基礎,以科學研究過程為線索,以一整套系統的科學研究方法為內容所建立起來的體系。
【科學方法論】包括:1.還原論、2.整體論、3.整體觀/系統論/融貫論。
科學方法論有廣義狹義之分
E. 方法論是指什麼啊
什麼是科學方法論?
科學方法論是關於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論,探索方法的一般結構,闡述它們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以及科學研究中各種方法的相互關系問題。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僅指自然科學方法論即研究自然科學中的一般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數學方法等。廣義的則指哲學方法論,即研究一切科學的最普遍的方法。20世紀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方法,如控制論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等,促進了方法論研究的高度發展。科學方法論愈來愈顯示出它在科學認識中確立新的研究方向、探索各部門的新生長點、提示科學思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唯物辯證法是從人類的實踐中總結和概括出來的正確的哲學方法,是科學研究的普遍的方法論。它對自然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起指導作用。並將隨著科學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科學方法論的歷史形態,從科學發展的整個歷史來看,有4種形態:自然哲學方法論、哲學方法論、邏輯方法論和理論方法論。
F. 科學方法論的三個層次
科學方法論看成是從問題到問題而進步的,隨著這種進步,問題的深度也隨之加深。科學從問題開始,並通過問題的轉移而進步的模式給人以啟迪,從而發現新的理論。可以說,問題就是科學的血液,就是科學的生命。即使我們已經證明某問題為不可能,對科學的發展照樣有益,如永動機的否定導致了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就是明證。有時我們對舊問題有了更好的理解時,新的問題往往隨之而生。問題的邏輯告訴我們,只有提出問題才能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有些人茫然無知或者對現象熟視無睹,是不可能提出問題來的,分析與解決問題也就無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正如愛因斯坦說過的那樣:「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新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這種見解是何等的深刻!提問題的本身就意味著創新性思維的開端。問題提的不好,說明認識還不夠完善;問題提得好,則意味著已確定了一個正確思維的方向,剩下的問題就是結合有關知識如何分析與解決問題了。但要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有關背景知識,將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各個序列進行正確的銜接和結合,並且要決定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使用怎樣的推理和論證。
為使對問題的研究更合乎邏輯,還要談及問題的分類及其解釋。問題的類型不同,其解釋程序也就有所不同。問題是科學知識的助產婆。不管是哪類問題的提出與解決,都在不同程度上豐富了科學知識寶庫。科學應被看成是從問題到問題而進步的。隨著這種進步,問題的深度也在不斷增加。
科學方法論是關於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論,探索方法的一般結構,闡述它們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以及科學研究中各種方法的相互關系問題。
科學方法論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僅指自然科學方法論即研究自然科學中的一般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數學方法等。廣義的則指所有正確的方法論,即科學的方法論。20世紀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方法,如控制論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等,同時科學方法論的重心開始向元方法論轉移。促進了方法論研究的高度發展。
科學方法論愈來愈顯示出它在科學認識中確立新的研究方向、探索各部門的新生長點、提示科學思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唯物辯證法是從人類的實踐中總結和概括出來的正確的哲學方法,是科學研究的普遍的方法論。它對自然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起指導作用,並將隨著科學
G. 方法論的主要介紹及分類(2)
方法論的分類
馬克思論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改造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所創立的唯一科學的方法論。它是在概括總結各門具體科學積極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論。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它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地運用客觀世界發展的辯證規律,嚴格地按客觀規律辦事。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處於普遍聯系和永恆運動之中,事物普遍聯系的最本質的形式和運動發展的最深刻的原因是矛盾著的對立方面的統一。因此,孤立地、靜止地看問題的形而上學思維方法是錯誤的,而矛盾分析法是最重要的認識方法。唯物辯證法認為,實踐是主觀和客觀對立統一的基礎,脫離實踐必然會導致主客觀的背離,產生主觀主義,所以必須堅持實踐以保持主觀和客觀的一致性。在認識過程中,要用實踐檢驗人們的認識,要善於正確地運用多種多樣的科學實驗和典型試驗的方法。唯物辯證法認為,整個客觀物質世界以及其中的每一個事物、現象都是多樣性的統一。各自都有自身的結構,包含有不同的層次、要素,組成一個個系統;各個事物、現象、系統都有自身的個性;同時,它們之間又有著某種共性,共性存在於個性之中。多樣性與統一性、共性與個性都是對立的統一。由此產生了認識中的歸納法和演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由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和由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方法等等。這些不同的方法也都是對立的統一,因而不能片面地抬高其中一種方法而貶低另一種方法,而要把它們各自放在適當的地位。既要反對片面強調歸納法的經驗論,又要反對片面強調演繹法的唯理論、獨斷論和教條主義,而應當把歸納和演繹辯證地結合起來。世界中每個事物、現象都有其自身產生、發展、滅亡的歷史規律,在認識中還必須貫徹歷史方法和邏輯方法的統一。列寧曾對認識事物的基本邏輯方法作了概括:①力求全面性,必須把握、研究事物的一切方面、聯系和中介;②從事物的發展、運動、變化中觀察事物;③必須把人的全部實踐包括到事物的完滿的“定義”中去;④必須注意真理的具體性。隨著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也將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最重要的特點在於,它不僅是理論認識的工具,而且是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偉大革命實踐的工具。它是理論認識方法和革命實踐方法統一的、完整的、科學的方法論,它在 社會實踐 中和精神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為指導,提出了具體革命實踐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他說:“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採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在集中和堅持過程中,必須採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這是前一個方法的組成部分”(《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52、855頁)。
現方法論
自19世紀末 20世紀初物理學革命以後,各門科學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方法論在科學知識中的比重日益提高,方法論對科學發展的作用也日益顯著。這是和科學發展的時代特點密不可分的。具體表現在:①科學對自然和社會的研究越來越廣泛、深入,使科學研究中直觀性的程度減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高,產生了 邏輯思維 方法高度發展的必要性。②科學的進一步分化和綜合產生了一些新興學科和邊緣學科,促使科學研究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增強,產生了系統理論等具有方法論意義的新學科。③現代科學發現了一系列原有科學理論體系不能解釋和說明的新的事實,出現了一些佯謬,破壞了科學體系原有的原則和思維前後一貫的邏輯嚴密性,產生了現代科學范疇體系的許多根本性的變化,同時也促使邏輯方法向前發展。④科學研究課題的復雜性、綜合性在日益加強,隨之而來的科學研究手段日益復雜、精密,科學研究日益成為集體的、綜合的事業。由此產生了科學研究課題的各個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必要,從而也產生了協調科學研究不同方面和不同層次的方法論。
科學發展的特點給哲學方法論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觀察和實驗的關系、科學事實和因果性解釋的關系、歸納和演繹的關系、類推和概括的關系、假說和理論的關系、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關系、想像和科學發現的關系、系統和結構的關系、結構和功能的關系、系統和要素的關系、控制和信息的關系、規律和預測的關系,以及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等等;科學的發展對方法論的形式也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例如科學語言的分析、科學理論的形式結構的分析、科學理論的形成發展和它們的邏輯有效性的條件等等。邏輯經驗主義哲學十分重視對方法論形式方面的研究,而且做出了一些有益的貢獻。但是,邏輯經驗主義哲學否認關於世界觀科學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一切關於哲學世界觀的問題統統斥之為“形而上學”的虛妄問題。邏輯經驗主義者片面誇大方法論的形式方面,往往局限於對科學理論進行靜態的邏輯分析,忽視和貶低經驗的客觀內容,抹殺科學知識發展中的革命變革問題。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大多數科學哲學家都把自己的綱領建立在“任何自然科學的知識內容都具有確定的邏輯結構,可以用一個形式命題系統來表示”這樣一個設想的基礎之上,這種形式化的方法和公理化的方法,在科學的發展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如果忽略有關事物的客觀本質和真實內容,把對事物的研究僅僅歸結為關系的方法和追溯到某種設定的公理的方法則是錯誤的。
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方科學哲學出現了一個新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沖破了對科學理論的靜態的邏輯分析,而把對方法論的研究同科學發展的歷史聯系了起來。如英國的K.R.波普爾、美國的T.S.庫恩及以後的拉卡托斯和P.K.費耶爾阿本德等都試圖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明科學理論的革命和發展。波普爾把科學的發展看成是一系列的證偽過程。他強調演繹,否定歸納,推崇證偽,貶低證實。他甚至說:“我們並不能認識,我們只能猜測。”庫恩提出科學發展是通過常規科學和科學革命的交替發展來實現的。科學革命則是“範式”(paradigm)的取代。他認為,“新理論如果沒有關於自然界的信念的破壞性的變化是很難興起的”。他所說的“破壞性的變化”是一種非理性活動的產物。他否認科學革命變革中的繼承性。拉卡托斯在吸收波普爾和庫恩思想的長處,克服波普爾樸素證偽主義的基礎上,提出只有在科學研究綱領的一定秩序的提出和實現的基礎上才能發展科學。費耶爾阿本德則認為,一切方法論都有自己的限度。他通過對科學歷史實例的分析,力圖說明在某種理論統治下的科學是停滯不前的,並提出了推翻一個既定理論的方法,這就是“什麼都行”,即科學家可以自由地嘗試他所喜歡的任何一種程序。他們都批判邏輯經驗主義把科學發展看作單純知識積累過程的觀點。但是,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片面誇大知識的相對性,而否認知識中的絕對的客觀內容,從而走向懷疑論。
哲學方法論是適用於一切具體科學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論。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不僅發展了各門具體科學自身的特殊的方法論,而且孕育產生了一些只是反映世界某個側面但帶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方法論,如數學方法。從歷史上看,數學幾乎同哲學一樣古老,數學一開始就具有科學方法論的意義。雖然,數學最初僅僅在如天象、歷法、土地測量、機械等少數幾門科學中起著方法論的作用,但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質和量兩個方面,量又規定著質,質量互變規律是普遍的辯證規律。因此,數學及其方法應該普遍適用於任何一門科學。馬克思認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現代科學的發展日益表明了這一點。數學方法已日益成為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等一切科學部門不可缺少的方法。但是,數學方法僅僅涉及事物的量的側面,因此僅靠數學的方法不能揭示事物的一切方面,達到對事物的全面的、完整的認識。同時數學方法的正確運用和數學方法本身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正確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因而數學方法不能取代哲學方法論。
知方法論
關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方法論在不同層次上有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之分。科學方法論,包括培根闡述的實驗方法與歸納邏輯、笛卡兒論述的數學方法與演繹邏輯,以及貝塔郎菲的一般系統論方法與中國曾邦哲的系統邏輯《結構論》。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實現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論是哲學方法論;研究各門具體學科,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於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理論是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某一具體學科,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理論是具體科學方法論。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補充的對立統一關系;而哲學方法論在一定意義上說帶有決定性作用,它是各門科學方法論的概括和總結,是最一般的方法論,對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有著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科學的哲學方法論,它不僅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武器,也是改造現實的武器。我們教科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的哲學內容,並不全是馬克思的首創,而大部分是馬克思同意的觀點,比如辯證法理論。馬克思的重要貢獻是歷史唯物主義。
方法論的主要關系
與世界觀
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觀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一定的世界觀原則在認識過程和實踐過程中的運用表現為方法。方法論則是有關這些方法的理論。沒有和世界觀相脫離、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論;也沒有不具備方法論意義的純粹的世界觀。一般說來,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哲學方法論。唯物主義世界觀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中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唯心主義世界觀則從某種精神的東西出發。客觀唯心主義世界觀要求人們在行動中遵從某種客觀的精神原則或宗教教義、神靈的啟示等等。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則認為人們可以按著自我的感覺經驗、願望、主觀意志等等行事。辯證法的世界觀要求從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恆運動中把握事物,分析事物自身的矛盾和解決這些矛盾。形而上學世界觀則促使人們孤立地、靜止地、呆板地考察事物。哲學方法論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根據,世界觀以自身對人們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的指導意義而取得存在的價值。哲學方法論離不開世界觀,自然科學方法論也必須以自然觀和科學觀為前提。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方法歸根結底也受一定世界觀的制約。這種制約以不同層次的方法論為中介。各層次的方法論不直接統一,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差別。世界觀與方法論的一致性不是簡單的同一,懂得世界觀並不等於掌握方法論。方法論是運用世界觀的理論,但運用世界觀、掌握方法論均需要作專門研究。
與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解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的基本原則(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各門社會科學的根本出發點。社會是物質世界的特殊部分,不了解它的特殊性,就不可能把一般唯物主義原則和辯證法思想正確地應用於社會歷史的認識過程。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勞動在人類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指出了社會的物質關系對於政治關系和思想關系的決定作用,闡明了社會存在同社會意識的關系是歷史觀的根本問題,為各門社會科學奠定了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根本原則。歷史唯物主義所闡明的,從社會存在說明社會意識、從生產力說明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說明上層建築,以及從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系說明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路線,對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各門社會科學只有遵循這一認識路線才能正確地概括經驗材料,得出科學的結論。
H. 科學方法論包括哪些方面
什麼是科學:
科學是用來解釋世界,不一定反映世界的本來面目 。人類是無法辨識什麼是真實世界的,科學只要能解釋和預測世界的現象,而且易於人類學習和理解,就已足夠。為此發展出了形式邏輯工具,尤其是數學工具,用以克服人腦的缺陷,用數學演算代替推理,使得推理變得准確和簡單。科學首先從簡單的現象出發,逐漸拓展研究范圍,擴展解釋邊界,用更少的理論解釋更多的現象,例如相對論包含牛頓力學,可以解釋更多的宏觀現象,標准模型解釋所有微觀粒子,物理學統一化學和生理學等。
研究方法:
先大量收集和記錄各種現象,然後分類,在類別內歸納和總結出共同的屬性,形成概念,做出嚴格定義,單位化,然後用數量描述該屬性的大小或強弱。用概念作為思考的基礎和元素,總結,思考或假設它們間的關系,列出數學關系式。根據這些基本的關系式,用演繹的方法推導出其他命題,找出容易驗證的命題,通過實驗觀察和檢測去驗證。一旦證偽就推翻重來,直到找不出反例。再次回頭整理,確定最基本的命題,然後通過演繹推理,主要是數學推導,演繹出整個命題體系,即形成理論體系。自然科學都要用數學語言推理,社會科學可能會用自然語言推理,但自然語言推理容易發生錯誤,主要原因是概念沒有量化,導致推導過程中不自覺就把外延和內涵改變了,次要原因是邏輯規則不容易遵守,很容易陷入詭辯。如果採用量化概念,然後完全用數學工具去推導,可以保證推理過程中不失真,嚴格遵守邏輯規則,從而保證結論的正確。數學推理中,少部分可以直覺理解,有物理意義,但大部分的推導過程沒有物理意義,純粹是數學演算。
為什麼數學推導能保證結論正確?
首先我們要清楚數學的本質,數學是一種符號化的主要針對數量的形式邏輯系統,符號化數量化的概念可以保證推導過程中概念不失真,始終保持唯一的內涵和外延;形式化邏輯可以讓我們推導過程中只需記住和應用推導規則即可(主要是演算規則),大大節約思維和降低思考難度;而邏輯是世界存在的基本秩序,它天然存在人的意識中。如:排中律,不矛盾律和同一律,人腦理所當然地知道,不需要習得。數學的本質是符號化的形式邏輯,這個本質就決定了數學是一種可靠的推導工具。但數學不是全能的,它擅長描述和推導概念元素間數量和幾何方面的關系,而概念的描述不一定能量化和幾何化的。如聲音可以用振動的頻率和波幅來描述,顏色可以用光的頻率來描述,但人的高興和悲傷就沒辦法用數量來描述。
科學理論的特徵:
§ 是一套從基本假設或公理推導出所有結論的系統,這樣的系統才能容易被人類掌握和應用,才有意義。
§ 結論是吻合事實的,是有明確判斷的,是可證偽的
§ 是一套解釋事實和預測未知現象的系統,不一定是事實的本質,只要能做到解釋和預測現象,不需符合人的常識和感官直覺。人的常識和感官直覺都是有局限的,一旦超出視野就會發現是錯誤的,所以科學理論的創立只能是根據發現的事實,假設數學公式去迎合,然後推導可以檢測的結論,不管數學公式和推導過程的物理意義和真實性。人類無法判斷理論的真實性,只能用理論近似地描述世界。
§ 科學理論的創造過程,先定義概念,概念是總結出的具有某類相同屬性的事物或現象,這個是通過歸納方法,分類和總結出概念是簡化人類思維的第一步。然後通過歸納,總結或試驗,找出公理或基本假設。公理或假設是沒辦法證明的命題,是針對某類現象的最基本命題。最後通過演繹方法推導整套結論。找出容易驗證和證偽的結論,做實驗或觀測,通過驗證就接受理論,只要有一個結論證偽,就拋棄這個理論。
§ 社會科學較為雜亂:其源頭有很多規則,有很多限制條件,信息雜亂,所以社會科學研究的起點常常要限定一個問題,然後針對這個問題,在一定限定條件下提出規則,然後推導出結論,再用調查去驗證,但針對的問題可以多種多樣,限定的條件各種各樣,所以最終的社會科學體系非常龐雜,系統性較差,不易掌握和理解,也特別容易出錯。過多限定條件下假定的規則,得出的數學公式,數學推導的結論,實用性極差,所以社會科學使用數學工具意義不大,一般做定性說明即可。但當今社會科學領域尤其經濟學,不用數學就不被承認是理論,這是不對的。還有些學科無法用數學工具,只能使用自然語言描述和推導,如法律學,生物學,軍事學等。
世界為什麼可以用演繹的理論去描述?
無論是從宇宙膨脹的事實,還是僅僅哲學思考,都能得出結論:世界一定是有起源的,起源應該是從空間上比較小的點開始,極小的點不可能擁有復雜的信息,所以演化的規律不會太復雜,一定是按最簡捷的路徑,按簡單的規則逐漸演進,組合,最終形成現今的復雜世界。人類發現的邏輯工具恰恰也是簡單規則加上演繹的系統,這樣用演繹的理論去描述世界就變得可行,而人類大腦恰巧也可以掌握這種邏輯工具。
科學和技術的關系
人類發展科學除了滿足好奇心外,更主要的是指導科技改善人類生活。但技術並不一定來源於科學,恰恰相反,科學最開始是總結技術現象而來的。技術是人類為達到某種目的,藉助器械利用一種或多種物理現象或效應,如鐵器是利用鐵的硬度,蒸汽機是利用燃燒煤加熱蒸汽,通過氣缸和連桿轉化為旋轉運動,電機是利用電磁感應讓轉子跟隨磁力線轉動,電腦是由電路組成邏輯門模擬二進制算術運算。
技術在最開始的時候是人類憑經驗弄出來的,沒有科學的指導,也不知道為什麼能行,如中國人建石拱橋,木匠的製作工藝和方法,甚至現在工廠里的技工,他們的很多加工方法也是經驗得來的。但在復雜的技術里就必須有科學指導,如感測器,就必須知道物理現象或化學反應的嚴格數量關系,如材料提純就必須知道原理和精確的控制條件,大型橋梁建設必須知道材料強度和應力計算。
復雜技術是基本技術的組合,每種基本技術又是利用一種或多種效應。技術創新一般是原有技術的新組合。科學發現新的效應或現象,發明低成本的裝置去實現,然後就會增加基本技術,從而實現更高層次的技術組合。
技術專家要做的是:掌握領域內的所有基本技術和器件,知道各種基本技術和器件的使用條件,使用的范圍,經濟性,可靠程度,然後就是搭積木式的組合。
科學家要做的是:發現和研究各種物理化學現象和效應,找出裡面的數量關系,發生的外在條件和環境要求,然後協助技術人員設計和製造低成本的器件去實現效應,並標准化,變成基本的元器件。
科學發展關鍵點:
§ 古希臘人德謨克利特想到物質有最小的單位原子構成,進而想到數量都可以用整數和比例數(即分數)來表示。
§ 畢達哥拉斯發現音樂與琴弦長度的關系,進而提出數是萬物的本源。
§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各種基本問題都做了思考,尤其是針對思維推導方法的思考,亞里士多德總結出了完整的形式邏輯方法。
§ 歐幾里得總結古希臘人和埃及人的大量幾何學知識和經驗,按照形式邏輯方法首創了公理化推導體系,從5個公理和5個公設推導出所有幾何命題,並發現大量未知命題。
§ 印度人發明十進制大大簡化了運算,拼音文字很容易想到用符號代替數字,進而發明符號化數學,即代數,然後自然就會發展出方程。
§ 笛卡爾通過坐標系讓代數方程和幾何互相轉化和表示。
§ 牛頓和萊布尼茨通過研究無窮小量發明微積分,從而針對連續變化的量也可以進行各種計算。這樣數學就擁有了強大威力,幾乎可以解決任何數量方面的計算問題和推理問題。
§ 對世界的認識開始都是根據人的最直觀的感覺,如地球是中心,受力才運動,重物比輕物墜落快。但直覺是不可靠的,推理才是更好的方法。通過測量天體運動數據,發現日心說能更簡單描述。伽利略通過做斜坡滾球實驗發現力和運動的關系。牛頓根據開普勒發現的天體運動規律,推導出萬有引力公式,並總結出一套公理化的力學體系。並通過海王星和冥王星的發現,證明了牛頓力學的正確。
§ 牛頓力學所假設的時空觀和決定論又大大推進了其他學科的發展,認為任何現象都有最基本的規律,而且很簡單,人腦可以掌握,找到這個規律,知道初始條件,就能推導出現在和未來。這種決定論思想首先促進了物理學的大發展,如熱力學,電磁學等,也大力促進了其他學科的發展,如經濟學,生物學等。
§ 接著發現了不可理解的光速恆定,據此愛因斯坦發展出相對論,並通過星光進動的檢測得到證明。
§ 光電效應又引出光量子來解釋,逐漸發展出量子論
這樣就發展出越來越多的非常識非直觀的理論,無法通過感官經驗去理解,卻可以解釋和預測各種新現象。現在已經明確:人的常識和感覺是靠不住的,科學理論只是世界本來面目的近似描述,對新現象新事實用數學關系式去描述,然後推導出可檢測的結論去證明對錯,不要顧及可理解性。如遠距離的量子糾纏,時間反演,量子隧穿不需時間等。現在數學工具和各學科理論越來越復雜和難理解,一個人哪怕要掌握一個小分支也越來越難,當這個難度需要一個人要花30年時間或者更長時間去掌握後,科學的進步會大幅延緩。因為歷史上重要理論的創立人大多是年輕時做出的,人到老年腦力就不再勝任。如果人工智在未來可以縮短人的學習時間,並協助推理,科學進步仍可以較快速度進行,不過整體趨勢仍然是科學進展越來越慢。
I. 什麼是方法論/認識論/本體論
1、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方法論也是一個哲學概念。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方法論是普遍適用於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並起指導作用的范疇、原則、理論、方法和手段的總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中經常提到方法論這個概念。
2、認識論(epistemology)即個體的知識觀,也即個體對知識和知識獲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關知識結構和知識本質的信念和有關知識來源和知識判斷的信念,以及這些信念在個體知識建構和知識獲得過程的調節和影響作用,長久以來一直是哲學研究的核心問題。
3、對本體論這個詞的定義雖有各種不同,但一般對它還是有一定的理解。大體上說,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所用的本體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別,馬克思主義之後哲學融入實踐。
從廣義說,它指一切實在的最終本性,這種本性需要通過認識論而得到認識,因而研究一切實在最終本性為本體論,研究如何認識則為認識論,這是以本體論與認識論相對稱。
從狹義說,則在廣義的本體論中又有宇宙的起源與結構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為宇宙論,後者為本體論,這是以本體論與宇宙論相對稱。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採取本體論與認識論相對立、或本體論與宇宙論相對立的方法,而以辯證唯物主義說明哲學的整個問題。
(9)具體科學方法論有哪些擴展閱讀:
方法論在不同層次上有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之分。科學方法論,包括培根闡述的實驗方法與歸納邏輯、笛卡兒論述的數學方法與演繹邏輯,以及貝塔郎菲的一般系統論方法與中國曾邦哲的系統邏輯《結構論》。
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實現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論是哲學方法論;研究各門具體學科,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於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理論是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某一具體學科,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理論是具體科學方法論。
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補充的對立統一關系;而哲學方法論在一定意義上說帶有決定性作用,它是各門科學方法論的概括和總結,是最一般的方法論,對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有著指導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方法論
網路-認識論
網路-本體論
J. 方法論有哪些
三種: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