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猴頭菇營養豐富,猴頭菇要怎麼種植
猴頭菇是一種齒菌科的菌類,菌傘表面長有毛茸狀肉刺,它的子實體圓而厚,新鮮時白色棉子殼90%,麩皮8%,石膏1%,過磷酸鈣1%;棉子殼58%,雜木屑30%,麩皮10%,石膏1%,過磷酸鈣1%,將它們混合攪拌後,澆水攪拌均勻即可,要求含水量在65%左右,不宜過多或過少。
一般經過21到26天養成菌絲體。當猴頭菇的菌絲生理成熟之後就應該及時的開口並移入出菇棚,開口的方法可以採用小刀在菌袋的上部、中下部反向各輕劃2cm的小口,放入栽培室的栽培架上。在出菇期必須經常噴霧狀水。
這時候最為需要養殖戶注意的就是盡量保持黑暗環境但是還是需要對於菌房進行通風的。盡量不要使得菌房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1%,二氧化碳沉積過大就會出現畸形影響產量和質量。
❷ 猴頭菇栽培的技術要點是什麼
(1)栽培季節
栽培一次可收3茬,約需兩個月。根據猴頭對生活條件的要求,人工栽培猴頭的適宜季節在東北地區8~10月,華北地區9~11月,長江流域10~12月,南方地區11~12月至翌年1月。
(2)栽培場所
室內、菇房、溫室、大棚等設施條件下都可生產猴頭。
(3)栽培工藝
猴頭生產主要採用熟料栽培法,常見的有袋栽和瓶栽兩種方式。工藝流程如下:
配料→裝袋(瓶)→滅菌→接種→發菌→出菇管理→採收→鮮銷或烘乾
(4)品種選擇
商品猴頭菇,子實體頭狀,不分枝,乳白色(乾子實體微黃),肉質,內實,無柄,表面密布菌刺,刺長1~1.5厘米,圓柱形。
(5)常用配方
①棉籽殼79%,麥麩20%,石膏粉1%,含水量60%。
②木屑69.8%,玉米粉20%,麥麩10%,硫酸鎂0.1%,磷酸二氫鉀0.1%,含水量58%。
③玉米芯78%,玉米粉20%,石膏粉1%,過磷酸鈣1%,含水量60%。
④豆秸68%,木屑20%,麥麩1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
⑤蔗渣80%,麩皮10%,米糠8%,過磷酸鈣2%。
⑥酒糟50%,木屑30%,麩皮10%,米糠8%,過磷酸鈣2%。
⑦農作物秸稈混合粉98%,石膏2%。
(6)袋栽技術
①裝袋、滅菌、接種及發菌 選用15厘米×30~50厘米的低壓聚乙烯或聚丙烯袋,拌料、裝袋方法同常規,最好使用塑料頸圈,以利菇體生長。滅菌可用常壓或高壓,指標同常規。接種時,短袋從袋口接入;長袋從一側打穴(5穴,穴深1.5厘米)接種、封口、套袋。培養室要求空氣乾燥,相對濕度70%以下,通風良好,22~25℃,黑暗或有較弱的散射光。
②出菇管理 當菌絲體長至半袋時,就陸續發生子實體(猴頭菇的特點),進入出菇期管理。
開袋口:短袋拔去棉塞,壘成菌牆(圖4-38);長袋卧放,撕去膠布,穴口向上,置於出菇架上,袋上用塑料膜覆蓋,膜與穴口間應有空隙,2~3天掀動一次,促使菌蕾形成。當菌蕾直徑達2~3厘米時,揭去薄膜。
圖4-38 袋栽猴頭出菇現場
水分:生長前期,空氣濕度保持在95%左右,當菌刺長到1厘米時,應降至90%。濕度低於75%,子實體會干萎、發黃、生長緩慢。噴水視菇房空氣濕度情況掌握,避免向子實體直接噴。
通風:通風良好、空氣新鮮的場所,猴頭子實體個大、質緊、色白,菌刺長短適中,產量高,商品性好;否則子實體松軟,菌刺少而粗,生長緩慢,產量低,甚至會出現畸形。
光照:散射光利於猴頭子實體的發育。雖然子實體在黑暗條件下也能形成,但常發育不良,易畸形。
(7)瓶栽技術
原料拌勻後裝入瓶中,要求不松不緊,壓平培養基表面,洗去瓶壁內外黏附的培養基,塞上棉塞,進行滅菌。滅菌、接種及培養方法同常規。經15天左右的培養,當菌絲已生長整個培養基的一半時,表面就會逐漸形成子實體,子實體長至棉塞時,及時拔掉棉塞,進行出菇管理。此時適當降低溫度,保持18~22℃,空氣相對濕度9%~95%,10天左右即可採收。
(8)採收
猴頭子實體要在七八成成熟時採收。成熟標准:子實體堅實,孢子未彈射,菌刺充分展伸,菌刺長度1~1.5厘米。過熟採收菇體變黃萎縮,商品價值低,影響下一批菇形成,造成減產。採收後清理料面,並停水5~7天。適宜條件下,15~20天後會發生第二批菇。一般採收3~5次,但採收次數越多,個體越小,品質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