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苗的接種方法有哪些
(1)滴鼻或點眼法 一隻手握住雛鴨,並用食指堵住一側鼻孔,另一隻手用滴管吸取疫苗滴入鼻孔或眼瞼內,待鼻孔外疫苗吸入後方可放鴨。
(2)飲水法 用不含有氯、銅、鋅、鐵等離子或其他消毒劑、清涼劑的涼水稀釋疫苗。若用含氯的自來水時,首先要煮沸,放置過夜後再用。應根據鴨的數量計算疫苗用量,根據鴨的年齡計算疫苗稀釋用水量。20~30日齡的鴨子每隻需要水15~20毫升,成年鴨每隻需要水40毫升。在飲水前,應停水3~4小時,並將飲水器用清水洗刷干凈,保證有2/3的鴨子能同時飲水。為了增加疫苗的活力和持續時間,最好在稀釋液中加入0.2%脫脂奶粉作保護劑。
(3)刺種法 由助手抱好鴨,伸展翅膀,暴露三角區皮膚,避開血管,用接種針或筆尖取疫苗刺種。
(4)注射法 用注射器吸取疫苗或弱毒苗,於頸後皮下或胸部肌肉豐滿部位注射。注射時必須注入皮下或肌肉內。應特別注意不能將疫苗注入胸腔或腹腔,以避免鴨子因接種疫苗而死亡。
(5)氣霧免疫法 在每1000隻鴨子所用的疫苗中加純水200毫升,噴霧7~10分鍾。噴霧前,將鴨舍門窗、風機關閉。在距離鴨頭上方1米左右處均勻噴霧,鴨群在噴霧後的鴨舍內應停留 30分鍾以上。
2. 植物疫苗是怎麼研製出來的
人會生病,植物也會生病,植物的病蟲害會給農業和林業帶來嚴重的危害。為了確保農業豐收和森林繁茂,科學家們發明出各種各樣的化學農葯,為植物防病除害。
但是,化學農葯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可怕的污染,同時,生產化學農葯還要耗費大量的金錢。顯然,它不是對付病蟲害的最好方法,也不是長遠和根本的方法。
眾所周知,很早以前人類就已經知道,通過種牛痘的方法,能使人對天花病毒產生終身免疫。這個事例使農業科學家得到啟示,既然可以給人注射防病疫苗,同樣的方法是否在植物身上也行得通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如果成功的話,會使植物得到終身免疫能力。這樣,再也不用在農田中噴灑大量的化學農葯了,既節約了金錢,又可減少環境污染。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設法將病毒抗體植入到植物體內,並要能夠長期存留發揮作用,或者設法使植物體自身產生出抗體。在這樣的思路的引導下,1980年,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為植物「種牛痘」的新方法,它與人類種牛痘的原理有些相似。因為植物病毒會互相干擾,如果植物體內已經有了一種病毒,往往能阻止其他病毒的生長和繁殖。因此,科學家在預防西紅柿生病時,首先把能使植物致病的煙草花葉病毒分離出來,經過長時間培養,使它的毒性慢慢減弱。然後,用高壓噴霧器把毒性大為減弱的病毒送到西紅柿幼苗體內,這樣,就能使西紅柿一生都不會感染病毒了。從此以後,植物疫苗的研究走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
隨著現代基因工程的誕生,人們不僅能「改造」動物,也可以「改造」植物,這使植物疫苗的研究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領域。
新技術的出現,使植物疫苗研究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項新技術被稱為轉基因技術,也就是分子遺傳學和基因工程的一項實驗技術。它能夠通過顯微注射、基因槍、病毒感染等多種途徑,將需要發揮作用的基因轉入到某種生物的胚胎細胞中,並在這種生物體內產生出生物學效應。
1982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和比利時肯特大學的科學家,利用轉基因技術,成功地將具有抗菌能力的卡那鏈綠菌的基因轉入到向日葵植株內,使它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強。在首次成功的鼓舞下,他們又對煙草、胡蘿卜等植物進行了實驗,並獲得了成功。
疫苗使植物產生了抗病能力,能不能培育出某種植物,使它不僅自身具備免疫力,而且人類吃了這種植物後,就像注射過疫苗一樣,也能產生出終生免疫力呢?這是一個十分大膽的設想,要想實現盡管困難重重,但在理論上還是行得通的。於是,科學家朝這個方向又開始了新的努力。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利用轉基因技術,培養出一種奇特的「土豆疫苗」。這種土豆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動物吃了它以後,體內的免疫系統會產生出乙肝病毒抗體,對乙肝病毒就有了免疫能力。「土豆疫苗」的問世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因為它價廉物美,安全有效,與以往用動物血清或人血清製造疫苗的方法相比,大大降低了成本。
但是,「土豆疫苗」有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對人類不太適宜。因為對人類來說,土豆是一種不能生吃的食物,如果把土豆煮熟了,疫苗會因為高溫而受到破壞,使免疫能力大大減弱,甚至完全喪失。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必須尋找一種能生吃的植物作為植物疫苗。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之後,美國康乃爾大學獨立研究所的生物技術專家,終於選定香蕉作為研究免疫載體的對象。
香蕉的確有許多優點,它除了可以生吃外,價格也很便宜,而且又可以普遍種植。我們知道,生產一支普通的疫苗,成本通常要高達幾十美元,甚至100多美元,而通過大面積種植生產出來的「香蕉疫苗」,只需要幾毛錢就夠了。
前不久,美國的細胞生物學家米奇·海因到非洲考察,發現那兒霍亂橫行,許多當地人由於貧窮,買不起昂貴的抗霍亂疫苗,結果悲慘地死去。米奇·海因回國後,決心改變這一現狀。
他首先從霍亂病菌中分離出無毒的霍亂抗原,「剪下」霍亂抗原基因,再把它「縫合」到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種細菌體內,然後讓苜蓿感染這種細菌,於是,霍亂抗原的基因就移植到苜蓿體內的細菌中了。一切准備就緒後,米奇·海因對這種苜蓿進行大規模培養,使培養出來的苜蓿都具有能抵抗霍亂病菌的抗原。
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研究成果。因為在非洲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醫葯科學比較落後,而霍亂病菌經過許多代的變異,對青黴素、鏈黴素等一些普通抗生素產生了耐葯性,使患病者得不到有效治療。有了「苜蓿疫苗」,人們只要吃上一盤可口的苜蓿色拉,就可以獲得抵抗霍亂病菌的免疫力,那將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啊!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培育能預防白喉、齲齒、肝炎等疾病的「蔬菜疫苗」和「水果疫苗」。但是,這些還僅僅是實驗室的成果,要想把它轉化為大規模生產,還有許多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其中最使科學家傷腦筋的是難以控制其含量,也就是說,植物疫苗中致命疾病的抗原含量必須保證精確,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因為少了無法起到免疫作用,多了又會使人有患上疾病的危險。
在已經到來的21世紀,科學家們正在全力以赴地攻克難關,為普及植物疫苗鋪平道路。也許用不了多久,將植物變成疫苗,就會像生產抗生素那樣方便,到了那時候,遠離大醫院的鄉村山區居民,只要吃一根香蕉或一個蘋果,就可以預防某種疾病,這將是多麼誘人的前景啊。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當動物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當動物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動物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疫苗分類
一、人工主動免疫制劑
1. 滅活疫苗 選用免疫原性好的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次體等,經人工培養,再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其殺滅製成。此種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進入人體後不能生長繁殖,對機體刺激時間短,要獲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復接種。比如:甲肝滅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2.減毒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變異方法,或從自然界篩選出毒力減弱或基本無毒的活微生物製成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結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痹症)等。接種後在體內有生長繁殖能力,接近於自然感染,可激發機體對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較小,免疫持續時間較長。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優於死疫苗。 比如:水痘疫苗是減毒活疫苗,麻風、腮腺炎疫苗都是屬於活疫苗。
3.類毒素 細胞外毒素經甲醛處理後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為類毒素。其中加適量磷酸鋁和氫氧化鋁即成吸附精製類毒素。體內吸收慢;能長時間刺激機體,產生更高滴度抗體,增強免疫效果。常用的類毒素有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等。
二、人工被動免疫制劑
1.抗毒素
2.人免疫球蛋白制劑
3.細胞因子制劑
4.單克隆抗體制劑
三、新型疫苗
1.亞單位疫苗
2.結合疫苗
3.合成肽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1)重組抗原疫苗(2)重組載體疫苗(3)DNA/RNA疫苗(4)轉基因植物疫苗
細菌毒素(通常指外毒素)的對應抗體或含有這種抗體的免疫血清。它能中和相對應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機體經產生外毒素而致病的病原菌,如白喉、破傷風、氣性壞疽等菌感染,即能產生抗毒素。外毒素經甲醛處理後,可喪失毒性而保持免疫原性,成為類毒素。在醫療實踐中,應用類毒素進行免疫預防接種,使機體產生相應的抗毒素,可以預防疾病。在免疫治療中,常用細菌的外毒素、類毒素或其他毒物(如蛇毒等)對馬進行免疫注射,使馬產生抗毒素,然後取其血清,經濃縮提純製成抗毒素,這不僅可以提高效價,而且可以減輕副作用。這種動物來源的抗毒素血清,對人體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對病人提供了特異性抗毒素抗體,可中和體內相應的外毒素,起到防治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具有抗原性的異種蛋白,能刺激人體產生抗馬血清蛋白的抗體,以後再次接受馬的免疫血清時,可能發生超敏反應。
目前出於安全性考慮,絕大部分疫苗很少用動物活體培養,基本使用細胞體外(如卡介苗)培養,或者接種於雞蛋後培養(如流感疫苗)。
希望能夠幫到您!
4. 疫苗的免疫接種方法有哪幾種
免疫必須做到注射部位準確,消毒嚴格,葯量准確,不能隨意改變免疫劑量,個個免疫,不漏針。採用注射途徑接種的疫苗,在瓶塞上固定一個消毒的針頭專供吸取葯液,吸液後不拔出,用酒精棉包裹,以便再次吸取。常用的免疫接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大多數疫苗都是經這一途徑免疫。注射部位在豬的耳根或股內側。皮下組織吸收比較緩慢而均勻,如豬丹毒弱毒菌苗、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菌苗、豬肺疫氫氧化鋁甲醛菌苗都可皮下注射。油類疫苗不宜皮下注射。
方法:注射部位先剪毛(無毛或少毛區也可不剪),用碘酊或酒精棉球消毒,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捏起皮膚,食指壓住頂點,形成三角凹窩,右手持注射器,迅速將針頭刺入凹窩中心皮膚內2厘米深,放開皮膚,慢慢注入葯液,葯量大時應分點注射,注射完畢,拔出針頭後用棉球按住注射部位以消毒。
(2)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將疫苗注射於肌肉內,注射部位在頸部兩側中1/3處,或臀部、股部肌肉較豐滿部位。剪毛,酒精或碘酊消毒,把針頭直刺入肌肉,注入葯物。如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凍干弱毒苗。肌肉注射時如果葯量偏大可分點注射,但注射時不可打「飛針」。注射時注意針頭要足夠長,以保證疫苗確實注入肌肉里。
(3)滴鼻接種
滴鼻接種是屬於黏膜免疫的一種,黏膜是病原體侵入的最大門戶,有95%的感染發生在黏膜或由黏膜侵入機體,黏膜免疫接種可刺激產生局部免疫,能對有害抗原或病原體產生高效體液免疫反應和細胞免疫反應。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是豬偽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滴鼻接種。
(4)皮膚刺種
豬痘弱毒疫苗常用此法接種,選定無血管處,用刺種針或鋼筆尖蘸取疫苗刺入。
(5)口服
即是將疫苗混於飼料或飲水裡,或抹於母豬的乳頭上經口服下,而達到接種目的。必須注意,用於拌疫苗的飼料要新鮮,不宜用酸敗或發酵飼料拌。大小動物要分開喂,使其能均勻吃到含疫苗飼料。如豬肺疫弱毒菌苗用此方法免疫接種,飲水免疫先停水4小時左右,再飲水免疫接種,稀釋疫苗的水要純凈,尤其不能用含有消毒葯物的水稀釋疫苗。
(6)氣管內注射和肺內注射
這兩種方法多用在豬氣喘病的預防接種。但目前氣喘病疫苗已經生產出可用於肌肉注射的疫苗了。
(7)穴位注射
在注射疫苗時多採用後海穴注射,能誘導較好免疫反應。目前,在養豬生產中應用這種方法免疫的疫苗有傳染性胃腸炎疫苗、豬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其中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後海穴比常規肌肉免疫注射更具有堅強的保護力。採用穴位注射要有確切的注射位點,進針有方向,下針有深度,劑量准確。
(8)超前免疫
超前免疫是指在仔豬未吃初乳時注射疫苗,注苗後1~2小時才給吃初乳,目的是避開母源抗體的干擾和使疫苗毒盡早佔領病毒復制的靶位,盡可能早刺激產生基礎免疫,這種方法常用在豬瘟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