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散文表現方法有哪些

散文表現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09 02:58:48

『壹』 散文的表現手法

散文的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對比、渲染、聯想、虛實結合、以小見大、托物言志等等。《辭海》認為: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稱「散文」。後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

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三類。敘事散文以敘事為主,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抒情散文以描繪景物、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恆相似。

敘事散文,或稱記敘散文,以敘事為主,敘事情節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敘事中的情滲透在字里行間。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

抒情散文,或稱寫景散文,指以描繪景物、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的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是文學中的一種體裁形式。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散文素有「美文」之稱,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貳』 散文常見的表現手法都有哪些

1、小說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有象徵、聯想、襯托、對比等。
2、象徵的特點是「托義於物」,即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來表達某種人或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徵,以激發人們的感情。運用象徵手法,所借之物與所抒之情,象徵體與本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或相關性。
3、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或兩種事物在空間或時間接近的基礎上產生聯想,或兩種不同事物在性質上或形態上相似所展開的聯想。運用聯想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4、襯托以他體陪襯本體的寫作方法,本體與他體有主次之分。襯托有兩種:一是正襯,又叫陪襯,是用同類事物來襯托;二是反襯,是用相反的事情來襯托。 (4)對比是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的寫作手法。它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是並列的。
5、欲揚先抑。

『叄』 散文的表現手法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下面就隨我一起去閱讀散文的表現手法,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一、基礎知識

寫作手法指寫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藝術表現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方面。表達方式常見的有五種: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對比等等。

表現手法有:聯想、想像、象徵、對比、襯托、抑揚、前後照應、正面側面描寫、虛實結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開門見山、伏筆鋪墊 、設置懸念、卒章顯志、以動襯靜、烘托渲染、實寫虛寫等。

二、概念解析

A表達方式:記敘,抒情,描寫,議論,說明是句子的五種基本表達方式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角度:正面、側面、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描寫分為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兩大種,人物描寫又分為神態描寫、外貌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環境描寫有景物描寫和社會描寫。在寫作

中,我們既要描寫人物,又要描寫環境,還要描寫物體。細描:使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絢麗的文字,斑斕的色彩,進行濃筆塗沫。白描:以質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徵,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寫法。靜態描寫:指平面地靜止地對人物或景物進行描寫。動態描寫:指以動來寫靜,或把物用擬人化的手法進行描寫。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

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①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表明自己的感觸和動情之處。如《最後一課》寫韓麥爾先生上了最後一堂課後,在「我」充分感受到了這堂課的與眾不同之後,在心底里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啊!這最後一堂課,我真忘不了!」表達了內心那種對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留戀之情。閱讀時只有把這種感情的依據掌握之後,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所表達的深情。②間接抒情。即作者通過敘述描寫議論來抒情。作者往往把情感依託於敘事、繪景、狀物、說理,在敘事、繪景、狀物和說理中抒發感情,也就是寄情於事、寄情於景、寄情於物、寄情於理。在敘事描寫議論中滲透著作者的感情,閱讀時要注意情景交融、情事結合的內容,從這些內容中去接受美的感染與熏陶。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B寫作手法

1、聯想和想像:

聯想就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有關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憶起以前的有關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見玻璃上的霜花,就會想起美麗的孔雀開屏;看見老花 鏡,就會想起奶奶給自己縫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見卷面上鮮紅的墨水跡,就想起老師為同學們補課批改作業的情景;看見昔日的照片,就想起遊山玩水的快樂時光; 看見一本舊書,就想起與同學相處的一件往事……這些現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們把這些內容寫進作文里,就會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再說想像。想像與聯想就像一對親兄弟,它們相似卻不相同。它們的相似點都是想,聯想是想起關聯的事,而想像則是重新組合編排頭腦中的形象、材料,創造出新的內容來。

2、對比。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刻畫性格。如契訶夫的《變色龍》,寫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一隻狗咬傷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態度在頃刻間變了四次,反復再三,前後判若兩人。這里通過主人公自己前後不同態度的對比,鮮明地刻畫了「變色龍」的性格。運用對比手法,描摩景物,抒發感情。

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前邊描寫了百草園景色,這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躍然紙上,這里的景物描寫與充滿枯燥乏味氣息的「三味書屋」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對「三味書屋」的厭倦、煩惱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

3、襯托。以一些次要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與對比一起使用。人們常說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眾星捧月」就是襯托。用其他人物襯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愛國青年」的無理挑釁來反襯藤野先生的正直熱忱、毫無民族偏見。用景物描寫來襯託人物性格或事件意義。如《故鄉》開頭描繪了荒涼蕭索的村景,十分貼切地襯託了「我」的悲涼心情。

4、鋪墊。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現之前,對環境、情緒、氣氛等所做的描寫,藉以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效果。如《三國演義》寫諸葛亮出場就布置了鋪墊過程。先是水鏡先生司馬德操感嘆劉備手下空有關、張、趙雲等「百人敵」的勇將,而獨少運籌帷幄之謀臣、統帥。一句話擊中了劉備的心病。接著他向劉備介紹了「卧龍」先生,為諸葛亮的出場鋪下第一塊基石。接下去是徐庶出輔劉備,旗開得勝,擊敗了曹軍,印證了水鏡先生判斷的正確。只可惜一仗之後徐庶就被曹操騙走,這才有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情節。劉備這時才知道「卧龍」先生原來就是諸葛亮。

5、伏筆,實際上是一種交待,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發展做鋪墊。埋下伏筆後,後邊一定要有照應。如《故鄉》中,「我」剛回到故鄉時,母親說「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面。我已經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這是一處伏筆,它不僅點明了閏土和「我」的關系,而且暗示「我」將要與閏土見面,使後面閏土的出場十分自然。

6、照應,是文章前後內容上的關照呼應。方式主要有與伏筆照應、與開頭或題目照應、反復照應等。照應得好,可使文章結構嚴謹細密,主題更加鮮明強烈。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寫「背影」,三次寫「流淚」,反復照應,感情抒發一次次更加強烈,滾滾熱淚既表達了兒子的情感,又襯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這篇文章是情與淚的結晶!

7、象徵。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體事物來表現,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即「托義於物」。如冰心的《小桔燈》中的小桔燈象徵了光明和勝利,象徵著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如矛盾的《白楊禮贊》細致描寫了黃土高原上白楊樹枝幹筆直、葉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現了它的`倔強、挺立、不屈不撓,從而象徵了華北農民質朴、嚴肅、堅強不屈、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8、以小見大指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在寫作中指對形象進行強調、取捨、濃縮,以獨到的想像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散步》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散步,為我們展現了一家三代之間真摯而深沉的愛。

9、抑揚的表現手法,所謂「抑」就是按下、抑制;「揚」就是抬高揚起。它有兩種形式一是欲揚先抑,一是欲抑先揚。如《變色龍》中的奧楚篾洛夫在剛知道狗咬人之事時,說了一大道「義正辭嚴」的慷慨之語,大有「為民除害」的清正之勢,一個廉潔公正、不畏權勢、執法嚴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後的多「變」則是對他第一次表態的極大諷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個性暴露得更徹底、更清楚。

10、卒章顯志,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卒」為完畢。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岳陽樓記》開頭先說寫文章的緣由,再概括地描寫巴陵勝景,然後再詳細描寫兩景兩情,最後以議論帶抒情的方法收筆,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主題。文章題目雖是「岳陽樓記」,但不僅是記敘、說明,而又狀景、抒情。在抒情的基礎上,筆鋒一轉,寫出對「古仁人之心」的求索,以「卒章顯志」作結,一下子把文章提到一個很高的境界。

11、正面描寫:就是指直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動和語言。 又稱「直接描寫」。文章的描寫手法之一,與「側面描寫」相對。它主要是指對人物的肖像、心理、語言、行動以及對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動靜描寫,虛實描寫,色彩渲染描寫,觀察角度變化描寫 ,點面結合描寫五種描寫方法;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方面進行的直接描寫。側面描寫: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前兩句從正面寫花多、花色、花味。最後一句是側面描寫,蜂之所以鬧,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艷麗的花吸引了它們。

12、托物言志就是通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採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

13、情景交融指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 很緊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於景和借景抒情。文學理論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例如《登幽州台歌》 全詩未見景物之描寫,但是當你了解了詩人當時險惡的處境和痛苦的心情之後,在你的腦海中便會出現一副閃耀著血淚的圖畫:一幅浩渺無際的天宇,一座兀然聳立的樓台,一位獨立蒼茫的詩人。在詩人的悲愴中,你會體味到詩人報國無門的悲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這些歷史與現實,宇宙和人生,都會隨著詩人情感的噴發變成感人的色彩和旋律,也為讀者開創了一個情中見景的審美空間。

14、開門見山:所謂「開門見山」法,就是寫文章像開門一樣,一打開門,就看見遠處的山峰。意思是說,文章一落筆就入題,不轉彎抹角。荀子的《勸學》是採用開門見山手法寫的,其首句就是中心論點,而以下就一直緊扣這個中心論點進行闡述。

15、動靜結合:在文學作品中,「動靜結合」手法是一種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里描寫動態與靜態,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諧統一的手法。

16、誇張:一種故意「言過其實」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強化感情。如《三國演義》中寫張飛的肖像:「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這種誇張地描寫,突出了張飛粗直勇猛的特點。

17、詳略得當:所謂詳寫,是指對能直接表現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體的敘述和描寫,放開筆墨,寫得比較充分;所謂略寫是指對雖與表現中心意思有關但不是直接表現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筆墨,進行概括式的敘述。 在一篇文章中,詳寫和略寫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沒有「詳」,就無所謂「略」;沒有「略」就無所謂「詳」。詳寫的內容必須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詳寫;但詳寫必須有略寫配合,略寫補充詳寫,使文章繁簡適當,重點突出。可見,詳寫和略寫是兩種互為補充的表達方法。

18、駢散結合:駢句指的是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行文相鄰、字數相等的兩句話,跟對偶相似,只是不像對偶那樣在音韻上有嚴格的要求。駢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駢句在結構和字數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則是相對於駢句而言,也可以說,駢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除了以上這些寫法外,還有類比、點面結合、渲染等。

『肆』 散文的表現手法有哪四種

散文的表現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散文的表現手法,歡迎大家學習!

散文的表現手法有哪四種

1、描寫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滲透著感情的語言,具體生動地再現人物、事件、環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徵。描寫手法從對象上可分為人物(肖像、心理、語言、行動)描寫,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從方式上可分為概括描寫,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從風格上可分為白描,細描等。描寫可使表現對象形象化,產生藝術感染力,使讀者能直接感受到,從而引起激動,得到某種程度的美感享受。散文的描寫,並非纖毫畢現的機械客觀的描摹,而是滲透著作者的見解,灌注著作者的情感,顯示著鮮明的傾向性。

2、敘述是指作者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概括的說明和交代,如時間、地點、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經歷、事件的進展、環境和擺設等等。在敘事性散文中,它經常與描寫交錯使用。以蘇軾的《前赤壁賦》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這一句就是典型的敘述語言。時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地點:赤壁。人物:蘇子與客。環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敘述的手法有順敘,即按照事物在時間上發生、發展的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有倒敘,即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記述,然後再敘述事件的發展經過;有插敘,即在敘述中,暫時把順敘的'線索中斷,插入與主要情節有關的另一件事的敘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對所描寫的事物有感觸而流露出來的情感和思想。在散文創作中是常用的表達方式。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通過議論和感嘆方式來表達的。也可以寓情於景,叫作間接抒情。間接抒情是通過對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來表達的。它帶有作者鮮明的個性特點,並反映一定時代、一定人群某種共同的感情。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題,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在散文創作中,抒情手法通常與敘述、描寫、議論等結合使用,以渲染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4、議論也是文學創作的基本藝術手法之一。它是指作者對所描寫的事物,直接表明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在文學作品中,議論往往與敘述、描寫、抒情交相並用,能起到強化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散文尤為常見。如散文的重要樣式之一雜文,就幾乎都是議論性的文字。再如上面提到的蘇軾的《前赤壁賦》,裡面除了描寫、敘述、抒情之外,也有議論的成分。不過此種議論與科學論文中的議論不同。後者常用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且常貫穿於論文的始終。前者則常與形象化的描寫相結合,並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後者重在說服讀者,前者則重在感染讀者。

描寫、敘述、抒情、議論都是文學創作的基本藝術手法。在具體的文學創作中,這四種手法並不是截然分開、界限分明的,而往往是緊密結合、交相並用。任何一種體裁,任何一部作品都不能僅僅使用一種藝術表現手法來創作完成。不過,也因為各種文學體裁特點的不同,上述四種表現手法在各種體裁的創作中的運用也各有偏重。比如小說創作中,描寫和敘述就運用得多些。詩歌作品則偏重抒情――盡管也有敘事詩和哲理詩,但詩歌的主要特點還在於抒情。戲劇文學也重在描寫與敘述。而在散文作品中,上述四種表現手法的使用則幾乎是並重的。敘述,則有敘事散文;抒情,則有抒情散文;議論,有議論性散文。因此,在散文創作中,各種藝術表現手法的使用最自由,最具兼容性。

『伍』 散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象徵、襯托、烘托、對比、渲染、聯想、想像、欲揚先抑、虛實結合、以小見大、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都是散文的表現手法。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

1、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

3、先抑後揚,感情鋪墊,引發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7、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聯想與想像。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像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10、渲染與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

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陸』 散文表現手法有哪些

散文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象徵、托物言志、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寓情於景、借物喻人、聯想想像、設置懸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辭等。
(1)象徵
散文往往運用象徵的寫法,象徵就是托物喻義,即通過一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一種深遠的意義。這里的「具體形象」——「物」就是本體,與之相對應的事物就是象徵體,「深遠的意義」就是象徵意義。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寫景狀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寫的景物或景象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對比烘托
在散文中,為了突出作者所寫的對象,作者往往運用對比烘托的寫法。
(4)欲揚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講究波瀾,要贊美某種事物,先表達對它沒有好感;想歌頌某個人物,先說他的不足等等,然後根據情節的發展,達到歌頌與贊美的目的,而且使這種歌頌與贊美得到強調。

『柒』 散文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有哪些

文章的藝術表現手法一般包括這些:

托物言志、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借景抒情、敘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揚先抑、順敘、倒敘、插敘、襯托、卒章顯志、象徵、照應、寓情於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渲染、虛筆、虛實結合、 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動靜結合、 動靜相襯、大手筆、層遞、 深化主旨、以小見大、點面結合、主次、遠近、通感、白描、繪聲繪色、對比、設置懸念、聯想、想像等

拓展資料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註: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於表達技巧。

『捌』 散文寫作的表現手法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下面是散文寫作的表現手法,請參考!

散文寫作的表現手法

散文的表現手法多端,理論僅僅是個方法,實際要在運用中慢慢去把握:

下面僅僅說說藝術的表現手法:

1、從全文看,XX件事在內容和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2、文中成功的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3、這篇文章寫到了哪些方面的對比,簡要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

4、作者是怎麼樣把本文寫得情趣盎然的?

5、本文以XX為線索,可以分為幾層?請分析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和作用。

答題模式

技巧手法+內容+效果

首先,明確文中運用了何種技巧手法,主要從五個方面去審視:

1、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2、表現手法(想像、聯想、象徵、渲染、襯托、對比、懸念、類比)。

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線索)。

4、行文結構(承上啟下、啟承轉合、銜接、鋪墊、伏筆、照應)。

5、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設問、對偶、排比、對比等)。

其次,分析作者在文中運用某種表達技巧寫了什麼內容。

最後,分析評價文中運用某種表達技巧有什麼作用,主要分析評價其在中心思想的表現,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發,意境的營造和布局謀篇等方面收到什麼效果。

[樣題解析]

例1(2004年全國卷)第九段中作者對老家河流、風沙、屋頂、炊煙、做飯的人......的回憶,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手法?營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

〔解析〕第九段原文是:那裡的河流,確已經幹了,但風沙還是很熟悉的。屋頂上的炊煙不件了,灶下做飯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頂上長著很高的草,破陋不堪。村人故舊,都指點著說: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來了。從描寫手法來看,作者運用的是簡筆勾勒,即白描。描寫的內容有河流、風沙、炊煙、老屋,構成了一幅深沉凄涼的畫面,撫今追昔,物是人非,作者的內心無限傷感。通過手法、內容、效果的分析,便可以擬出答案。

答:主要運用了白描手法,以樸素的語言寫出真情,營造了一種傷感的氣氛。

例2(2004年湖北卷)本文以懷表為線索,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請分析這樣安排的作用和好處。

〔解析〕本題是從行文結構的角度考查表達技巧的,先梳理層次結構,從全文看,作者先寫修表,再由表寫到父親的精神,最後寫自己受到父親精神的激勵。然後,從表達效果看,由表及人,環環相扣,結構十分嚴謹。這樣,答案就可以擬定了。

答:作用,第一層寫修表的經歷,為下文介紹表的來歷鋪墊;第二層寫表的來歷,凸現父親的精神。第三層寫表的傳承,突出作者對父親精神的感悟。好處,由表及人,層次分明;環環相扣,嚴謹緊湊。

人稱類

〔常見設問形式〕

1、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

2、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答題模式: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

第二人稱:便於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樣題解析]

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邊牆不再是屏障,紫塞(註:指長城)不再是嶔奇。它變得可笑,彷彿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志,長城!

問: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⑵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答:⑴將長城擬人化:A. 便於與長城對話,B. 便於抒發感情。⑵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現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

『玖』 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下面是我帶來的是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散文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象徵、托物言志、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寓情於景、借物喻人、聯想想像、設置懸念、渲染等。

解題金鑰匙

怎樣解答好關於散文表現手法這類題目呢?下面就針對各類表現手法的答題方法作如下分析:

一、象徵

象徵是通過一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一種深遠的意義。這里的「具體形象」――物就是本體,與之相對應的事物就是象徵體,「深遠的意義」就是象徵意義。

解答此類題目的方法和格式是:用……象徵……,表達作者的……之情。如:高爾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徵堅強無畏、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表達了作者對勇敢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贊美,並以此鼓勵民眾勇敢地投身到爭取解放的斗爭中去。

二、托物言志

所謂托物言志,就是作者在對事物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具有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解答此類題目的方法和格式是:借……來表達作者的……願望。如:郭沫若的《雷電頌》,借雷電勇猛、雷霆萬鈞的戰斗氣勢,表達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三、對比烘托

對比烘托就是將別的事物同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襯托。

解答此類題目的方法和格式是:用……和……進行對比,突出事物的……特徵。(或:用……來襯托……,突出事物的……特徵。)如:朱自清的《綠》中寫山、寫岩、寫亭、寫天、寫草都是為了襯托梅雨潭的美;而寫梅雨潭又是為了襯托出梅雨潭的綠的美。

模擬訓練題

雨中片段

徐金秋

放學後,女兒沒有地方可去,又擔心我接不著她,便跑到我必經的路口去等我。

天氣有些陰冷,下著小雨,女兒光著腦袋,一動不動地站在雨中等著我的出現。我看到她時,她已由一隻活潑的小鳥變成了落湯雞。

本想責怪她為什麼不躲到一邊避避雨,但看到她那個樣子,我什麼也說不出來。女兒畢竟只有七歲,我能想得出那一刻她內心的焦急,一是擔心我接不著她,二是怕街頭來來往往的人群擋住視線,望不著我。現在又有幾人能執著地站在一場雨中,一動不動地等他要等的人?何況女兒看到我的時候,不僅沒有埋怨這惱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撲向我,一個勁地喊著:「媽媽,我終於看到你了!」女兒這個樣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過一場雨,甚至也多年沒有見過一個人被雨淋到淋漓盡致的情景了。

雨,曾經給了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兒時的雨,來不及想像,來不及躲避,說來就來了。放學時,我們經常抱著書包拚命往家趕,夾著嘻嘻哈哈的追鬧聲,全然沒覺得一場雨會給人的心情帶來憂愁。回到家,母親一個勁地拉長她的衣角在我頭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責怪我們,眼裡只有自責與心疼,因為那時家裡根本就沒有一把像樣的傘。當母親觸摸到我的腦袋時,我頓感心裡暖暖的,恨不得多淋幾次這樣的雨。我們姊妹很多,那個年代能在母親面前撒嬌,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暴雨已經結束了,在地里幹活的父母已被雨澆個透濕。褲管卷得老高,雨中的父親一邊往家跑,一邊「哦哈嘿,哦哈嘿」很有節奏地喊著。那個時候,他們也都年輕,年輕使我們記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艱難,只記得他們每次從雨中趕回來時,陡然間家裡溢滿了溫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管玩耍,因為有父母在呢!母親會閑下來,低著頭安心納她的鞋底或縫縫補補;父親會擺弄他心愛的二胡笛子什麼的,奏出的旋律傳出遠遠的,跟隨茫茫的雨霧婉轉起伏,隱約迷離,彷彿整個村子在舞蹈,變得婉約、優雅起來。

還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來了,左鄰右舍都手忙腳亂地一起來幫忙。誰家曬在外面的稻穀麥粒,誰家的棉被衣物,那時一定要趕在雨前搶收完畢的'。一陣緊張的忙亂之後,大雨就來了。糧食、衣物丁點兒也未被淋,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那一刻,有簡單、滿足、勝利、幸福的笑容寫在臉上。

鄉村的一場及時雨後,會有泥土、綠葉散發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邊拱出美麗的彩虹,能聽到歡快的鳥兒一陣清亮的歌唱。乾涸已久的田渠、溝壑、池塘頓時灌滿了瓊漿。鄉村人最願意看到的是種子突然冒出了芽尖尖兒。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與一場雨相遇後,一根根一簇簇有稜有角地鮮活起來了。

那個時候的雨好像會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牽連在一起的。

時過多年,我在慢慢老去,對雨的感受愈發地遲鈍了,甚至時常根本不願意看到一場雨的到來。每天都要看天氣預報,提前添衣帶傘,彷彿雨來的時候,是它獨自的行為,與我的情感一丁點兒關系都沒有。

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勇氣,像七歲的女兒一樣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場屬於自己心中的雨?

1.「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與一場雨相遇後,一根根一簇簇有稜有角地鮮活起來了。」這句話運用什麼表現手法?

2.結合語境,賞析文中的畫線句子。

3.根據你的理解,從表現手法的角度來談談「雨」在文中的作用。

『拾』 散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散文的表現手法簡述

1、散文的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和說明。

(1)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有揭示意義(主旨)、畫龍點睛、深化主題地作用。

(2)散文中的描寫:往往為了展示人物特徵、暗示時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圍。

(3)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發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蘊、表現形象意圖的作用。

(4)散文中的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5)散文中的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6)散文中的平敘:「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應更得體。

(7)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描寫自然風光,營造某種氛圍,烘託人物情感或思想。99(8)散文中的環境描寫:交代背景,表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心理或形象。

(9)散文中的人物描寫:包括肖像、行為、心理、語言、細節描寫,往往是為了展現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時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

(10)散文中的敘述人稱: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第三人稱能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辭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排比、對比、襯托、渲染、誇張、反復等。

(1)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於把要說地事物反映得生動形象。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散文中的擬人:給物賦予人的形態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散文中的排比:使內容表達更集中、更突出、更鮮明;情感抒發更強烈、更有氣勢。

(4)散文中的對比:能使所表達的事物特徵或所闡發的道理更鮮明、更突出;能徹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內容表達更顯愛憎分明。

(5)散文中的襯托: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議論或描寫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鮮明。

(6)散文中的渲染:通過某一方面的鋪陳敘寫,集中描繪,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

(7)散文中的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8)散文中的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印象。

3、散文的表現手法:常用的有聯想想像、比喻象徵、對比襯托、欲揚先抑、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見大、鋪墊照應、製造懸念、言猶未盡等。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見有包括文眼句、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中心句、點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詳略得當、敘議結合、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過渡銜接、鋪墊伏筆、首尾照應等。

(1)文眼句:顯示作者的寫作意圖,體現行文脈絡,表明主題思想。

(2)總起句:統領全文,引出下文;為後文做鋪墊、埋伏筆。

(3)總結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發人深思。

(4)點睛句:揭示主旨,點明中心;耐人尋味,給人啟迪。

閱讀全文

與散文表現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抬頭紋太深了用什麼方法能去掉 瀏覽:771
薄層色譜檢驗方法有哪些 瀏覽:480
急性結膜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856
如何使用電動牙刷的方法 瀏覽:797
汽車玻璃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906
分析經濟學的方法 瀏覽:894
共線向量解決方法 瀏覽:51
手機wifi信號增強安裝方法 瀏覽:585
公頃的計算方法 瀏覽:860
做實驗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33
流產的種類和治療方法 瀏覽:484
桑黃茵的種植方法 瀏覽:84
快速摘蘑菇方法 瀏覽:183
iphone鍵盤語音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56
粉葉玉鳳蘭塊莖食用方法 瀏覽:990
失眠最快的方法視頻 瀏覽:539
6598怎麼用簡便方法算 瀏覽:231
不加水蒸蛋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670
馬桶用什麼方法最干凈 瀏覽:933
寫一篇爆文簡單的方法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