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粉體工程的資料
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有幾種?各有什麼優缺點?(20分)
答:粉末的制備方法: 氣相合成、濕化學合成、機械粉碎.
1. 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發、加熱、高頻感應等方法使原料氣化或形成等離子體,然後驟冷。其特點純度高、結晶組織好、粒度可控,但技術設備要求高。
(2)物理粉碎法
通過機械粉碎、電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納米粒子。其特點操作簡單、成本低,但產品純度低,顆粒分布不均勻。
(3)機械球磨法
採用球磨方法,控制適當的條件得到純元素納米粒子、合金納米粒子或復合材料的納米粒子。其特點操作簡單、成本低,但產品純度低,顆粒分布不均勻。
2. 化學方法
(1)氣相沉積法
利用金屬化合物蒸氣的化學反應合成納米材料。其特點產品純度高,粒度分布窄。
(2)沉澱法
把沉澱劑加入到鹽溶液中反應後,將沉澱熱處理得到納米材料。其特點簡單易行,但純度低,顆粒半徑大,適合制備氧化物。
(3)水熱合成法
高溫高壓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體中合成,再經分離和熱處理得納米粒子。其特點純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4)溶膠凝膠法
金屬化合物經溶液、溶膠、凝膠而固化,再經低溫熱處理而生成納米粒子。其特點反應物種多,產物顆粒均一,過程易控制,適於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備。
(5)微乳液法
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在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經成核、聚結、團聚、熱處理後得納米粒子。其特點粒子的單分散和界面性好,Ⅱ~Ⅵ族半導體納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備
2. 為什麼要對粉體材料的表面進行改性?什麼是物理吸附?什麼是化學吸附?試舉例說明。(20分)
答: 材料表面改性的目的
力學性能:表面硬化、防氧化、耐磨等
電學性能:表面導電、透明電極
光學性能:表面波導、鍍膜玻璃
生物性能:生物活性、抗菌性
化學性能:催化性
裝飾性能:塑料表面金屬化
材料表面改性的意義
通過較為簡單的方法使一個部件 部件或產品 產品具有更為綜合的性能第一節 材料表面結構的變化
粉體表面改性是指用物理、化學、機械等方法對粉體材料表面進行處理,根據應用的需要有目的改變粉體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質,如表面組成、結構和官能團、表面能、表面潤濕性、電性能、光、吸附特性等等,以滿足現代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發展的需要。
在使用無機填料的時候,由於無機粉體填料與有機高聚物的表面或界面性質不同,相容性較差,因而難以在基質中均勻分散。故而必須對無機粉體填料表面進行改性,以改善其表面的物理化學特性,增強其與有機高聚物或樹脂等的相容性和在有機基質中的分散性,以提高材料的機械強度及綜合性能。
基本目的是增加與基體的相容性和潤濕性,提高它在基體中的分散性,增強與基體的界面結合力。
在此基礎上還可賦予材料新功能,擴大其應用范圍和應用領域,如用氧化鋁、二氧化硅包覆鈦白粉可改善其耐候性。
物理吸附也稱范德華吸附,它是由吸附質和吸附劑分子間作用力所引起,此力也稱作范德華力。吸附劑表面的分子由於作用力沒有平衡而保留有自由的力場來吸引吸附質,由於它是分子間的吸力所引起的吸附,所以結合力較弱,吸附熱較小,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較快。被吸附物質也較容易解吸出來,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如:活性炭對許多氣體的吸附,被吸附的氣體很容易解脫出來而不發生性質上的變化。
吸附質分子與固體表面原子(或分子)發生電子的轉移、交換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學鍵的吸附。由於固體表面存在不均勻力場,表面上的原子往往還有剩餘的成鍵能力,當氣體分子碰撞到固體表面上時便與表面原子間發生電子的交換、轉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學鍵的吸附作用。
3. 利用熱力學、動力學知識試分析FeC或WC生產過程的條件。(10分)
答:在WC生產過程中,其原理是W+C===WC,從熱力學角度看,因為W和C都是比較穩定的物質,所以通常條件下不會發生反應,G大於0,所以要在高溫條件下(1350-1550℃),當在這個溫度下,C比較活躍,就是W碳化,從而形成WC。
4. 什麼是均勻沉澱法、直接沉澱法、共沉澱法、各有什麼優缺點?(20分)
答:均勻沉澱法是利用某一化學反應使溶液中的構晶離子由溶液中緩慢均勻地釋放出來,通過控制溶液中沉澱劑濃度,保證溶液中的沉澱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從而均勻的析出。通常加入的沉液劑, 不立刻與被沉澱組分發生反應, 而是通過化學反應使沉澱劑在整個溶液中緩慢生成,克服了由外部向溶液中直接加入沉澱劑而造成沉澱劑的局部不均勻性。
直接沉澱法是制備超細微粒廣泛採用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在金屬鹽溶液中加入沉澱劑,在一定條件下生成沉澱析出,沉澱經洗滌、熱分解等處理工藝後得到超細產物。不同的沉澱劑可以得到不同的沉澱產物,常見的沉澱劑為:NH3•H2O、NaOH、(NH4)2CO3、Na2CO3、(NH4)2C2O4等。
直接沉澱法操作簡單易行,對設備技術要求不高,不易引入雜質,產品純度很高,有良好的化學計量性,成本較低。缺點是洗滌原溶液中的陰離子較難,得到的粒子粒經分布較寬,分散性較差。
共沉澱法是指在溶液中含有兩種或多種陽離子,它們以均相存在於溶液中,加入沉澱劑,經沉澱反應後,可得到各種成分的均一的沉澱,它是制備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元素的復合氧化物超細粉體的重要方法。
5. 試述溶膠—凝膠法制備粉體材料的基本原理。(20分)
答:溶膠-凝膠法的基本原理
溶膠—凝膠(簡稱Sol—Gel)法是以金屬醇鹽的水解和聚合反應為基礎的。其反應過程通常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1)水解反應: M(OR)4 + χ H2O = M(OR)4- χ OH χ + χ ROH
(2)縮合-聚合反應:
失水縮合 -M-OH + OH-M- =-M-O-M- +H2O
失醇縮合 -M-OR + OH-M-=-M-O-M- +ROH
縮合產物不斷發生水解、縮聚反應,溶液的粘度不斷增加。最終形成凝膠——含金屬—氧—金屬鍵網路結構的無機聚合物。正是由於金屬—氧—金屬鍵的形成,使Sol—Gel法能在低溫下合成材料。Sol—Gel技術關鍵就在控制條件發生水解、縮聚反應形成溶膠、凝膠
凝膠-溶膠(Sol-gel)技術是指金屬有機或無機化合物經過溶液、溶膠、凝膠而固化、在經過熱處理而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體的方法。
6. 利用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設計一個粉體材料的制備(包括工藝路線、溫度、燒法時間),並說明原因。
答:制備工藝對鐵基粉末冶金航空剎車材料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摘要
該論文針對某種牌號鐵基粉末冶金航空剎車材料的制備工藝進
行研究,系統研究了制備工藝對其組織與性能的影響,系統分析了壓
制壓力、燒結溫度、燒結壓力、冷卻水流量等重要的工藝參數變化對
材料顯微組織、緻密化、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以及由此引起的材料摩
擦磨損性能和行為的改變。結果表明:
(1)壓制壓力增大,促使鐵粉重排,移動加速,塑性好的粉末
發生局部的塑性變形,塑性較差的硬質顆粒產生碎化,使得各組元的
接觸面積增大,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有效地減少了孔隙的數量及尺
寸,使得材料密度和硬度逐漸升高,進而,材料的耐磨性能得到有效
改善。
(2)燒結溫度由900℃升高到930℃時,銅粉和鐵粉的塑性得以
進一步提高,更容易產生塑性變形,促進緻密化過程的進行,同時,
異晶轉變的存在,使鐵的自擴散系數略有增加,然而,碳在鐵中的擴
散系數降低,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密度緩慢增加,組織以軟韌相
的鐵素體為主,材料的耐磨性較差;燒結溫度由930℃增加至1020
℃,鐵粉和銅粉的變形程度更大,原子擴散系數顯著提高,材料緻密
化程度迅速增加,組織中珠光體數量增多且分布比較均勻,同時,顆
粒間的結合由機械嚙合轉變為冶金結合,提高了材料的強度,材料磨
損性能顯著提高。
(3)燒結壓力由1.6MPa增加到2.8MPa時,材料變形程度增
大,有效地消除了材料內部及晶界處的孔隙,材料密度和硬度顯著提
高,磨損性能得到改善;燒結壓力由2.8MPa提高到3.2MPa時,材
料密度和硬度變化不顯著,摩擦磨損性能變化不大,說明繼續提高燒
結壓力對材料的緻密化程度以及摩擦磨損性能影響不大。
(4)冷卻水流量由0增至0.04m3/s,冷卻速度出現先增大後減
小的趨勢,這與燒結爐的結構有關,水流量越大,內罩與冷卻水的接
觸面上的水花噴濺越劇烈,使材料的冷卻效果降低,當冷卻水流量為
0.027 n13/s時,冷卻速度最快,其組織以片狀珠光體和粒狀珠光體為
主,此時片狀珠光體的片間距最小,材料的硬度和摩擦磨損性能隨冷
卻速度的增加而提高。關鍵詞: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鐵基,摩擦磨損,制備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