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自己錯誤改正的話 文言文表達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Ⅱ 改正錯誤的文言文表達
改正錯誤的文言文表達
1.形容一個人屢教不改的文言文有哪些1、解答: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論語》
2、拓展: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3、譯文:
孔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錯了。」
屢教不改[lǚjiàobùgǎi]
基本解釋: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詳細解釋:
1.【解釋】: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2.【出自】: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犯錯誤的人,出岔子極少數堅持錯誤、屢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數是可以改正的。」
3.【語法】:復句式;作定語;含貶義
例句
對極少數~的罪犯,必須從嚴懲處。
近反義詞
近義詞執迷不悟累教不改死不悔改不知悔改
反義詞知錯即改幡然悔悟浪子回頭知錯就改
做錯事屢教不改的諺語或歇後語是什麼
①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②狗改不了吃屎。
③執迷不悟。
成語接龍
屢教不改改俗遷風風不鳴條條三窩四四不拗六六親不和和光同塵塵垢秕糠
糠秕在前前仆後繼繼古開今今夕何夕夕寐宵興興雲致雨雨絲風片片雲遮頂
頂名冒姓姓甚名誰誰是誰非非親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卻卻之不恭恭而有禮
禮為情貌貌似強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懷懷丸操彈彈絲品竹竹報平安安不忘危
危於累卵卵與石鬥鬥麗爭妍妍姿艷質質傴影曲曲不離口口不二價價值連城
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揚波波光鱗鱗鱗次櫛比比眾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爾
爾汝之交交口同聲聲東擊西西台痛哭哭喪著臉臉無人色色絲虀臼臼頭深目
目下十行行不從徑徑一周三三三兩兩兩世為人人一己百百萬雄兵兵不厭權
權傾中外外剛內柔柔聲下氣氣義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馬馬上功成成一家言
言不入耳耳不旁聽聽之任之之死靡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光前啟後後不僭先
2.犯了錯誤就改的古文希望能幫到你。
《左傳·宣公二年》: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原文】晉靈公不君①:厚斂以雕牆(2);從台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③,殺之,置諸畚(4),使婦人載以過朝⑤。趙盾、士季見其手(6),問其故,而患之。
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7),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
三進,及溜(8),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9)。'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10)」。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11)。
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12)。」
猶不改。宣子驟諫(13),公患之,使鉏麑賊之(14)。
晨往,寢門辟矣(15),盛服將朝(16)。尚早,坐而假寐(17)。
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18)。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
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候飲趙盾酒(19),伏甲(20),將攻之。
其右提彌明知之(21),趨登(22),曰:「臣侍君宴,過三爵(23),非禮也。」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24)。明搏而殺之。
盾曰:「棄人用大,雖猛何為!」斗且出。提彌明死之(25)。
初,宣子田於首山(26),舍於翳桑(27)。見靈輒餓(28),問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食之(29),舍其半。問之。
曰:「宦三年矣(30)」,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31)。」
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32),置諸橐以與之(33)。既而與為公介(34),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對日:「翳桑之餓人也。」間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35)。
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36):「趙盾弒其君。」
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
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37),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38)!《詩》曰:'我之懷矣,自詒伊戚(39)。'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40)。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41)。
惜也,越競乃免。」宣子使趙穿逆公子黑臀於周而立之(42)。
壬申,朝於武宮(43)。【注釋】①晉靈公:晉國國君,名夷皋,文公之孫,襄公之子。
不君:不行君道。②厚斂:加重徵收賦稅。
雕牆:裝飾牆壁。這里指修築豪華宮室,過著奢侈的生活。
③宰夫:國君的何師。胹(er):煮,燉。
熊蹯(fan):熊掌。④畚(ben):筐簍一類盛物的器具。
⑤載:同「戴」,用頭頂著。(6)趙盾:趙衰之子,晉國正卿。
士季:士為之孫,晉國大夫,名會。(7)不入:不採納,不接受。
(8)三進:向前走了三次。及:到。
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9)這兩句詩出自《詩·大雅·盪》。
靡:沒有什麼。初:開端。
鮮:少。克:能夠。
終:結束。(10)賴:依*。
(11)這兩句詩出自《詩·大雅·傑民》。袞(gun):天子的禮服,借指天子,這里指周宣王。
闕:過失。仲山甫:周宣王的賢臣。
(12)袞:指君位。(13)驟:多次。
(14)鉏麑(chuni):晉國力士。賊:刺殺。
(15)辟:開著。(16)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禮服。
(17)假寐:閉目養神,打盹兒。(18)主:主人,*山。
(19)飲(yin):給人喝。(20)伏:埋伏。
甲:披甲的士兵。(21)右:車右。
提彌明:晉國勇士,趙盾的車右。(22)趨登:快步上殿堂。
(23)三爵:三巡。爵:古時的酒器。
(24)嗾(sou):喚狗的聲音。獒(ao):猛犬。
(25)死之:為之死。之:指趙盾。
(26)田:打獵。首山:首陽山,在今山西永濟東南。
(27)舍,住宿。翳(yi)桑:首山附近的地名。
(28)靈輒:人名,晉國人。(29)食(si)之:給他東西吃。
(30)宦(huan):給人當奴僕。(31)遺(wei):送給。
(32)簞(dan):盛飯的圓筐。食:飯。
(33)橐(tuo):兩頭有口的口袋,用時以繩扎緊。(34)與:參加,介:甲指甲士。
(35)趙穿:晉國大夫,趙盾的堂兄弟。(36)大史:太史,掌紀國家大事的史官。
這里指晉國史官董狐。書:寫。
(37)竟:同「境」。賊:弒君的人,指趙穿。
(38)烏呼:感嘆詞,同「嗚呼」,啊。(39)懷:眷戀。
詒:同『貽」,留下。伊,語氣詞。
(40)良史:好史官。書法:記事的原則.隱:隱諱,不直寫。
(41)惡:指弒君的惡名,(42)逆:迎,公子黑臀:即晉成公,文公之子,襄公之弟,名黑臀,(43)武宮:晉武公的宗廟,在曲沃。
Ⅲ 說別人錯的時候,先看看自己做的對不對,用古文怎麼說
1、君子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乎。
作者:孔子 出處:《子路篇》
譯文: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為,從政治理又有什麼難的呢?不能夠端正自身的行為,又怎麼去使別人端正呢?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作者:曾子 出處:《論語·學而》
譯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3、欲論人非,必先自論。 討人之錯,必先自審之。
作者:孟子 出處:《人為綸》
譯文:想要談論別人的事情,先想想自己的問題。要想問責別人的錯,先問問自己有錯嗎。
4、正人先正己。
作者:王朔 出處:《永失我愛》
譯文:想要糾正別人就要先匡正自己。
5、未言人非,先言己過。
作者:王中 出處:《論》
譯文:還未談論別人的事情,自己已經做錯事了。
Ⅳ 糾正,改正用古文怎麼說呢
糾正本來就是「古文」。如:晉袁宏《後漢紀·順帝紀一》:「是時司隸校尉虞翊,糾正邪枉無所迴避」《隋書·孝義傳·李德饒》:「轉監察御史,糾正不避貴戚。」
不需要為它另找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