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閱讀名著的方法有哪些
1、「精讀」與「略讀」並舉。 精讀對於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增強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對於如此多的書籍報刊,僅用精讀法是絕對不行的。應該也進行適當的略讀。略讀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瀏覽泛讀法、提綱挈領法、搜尋獵讀法、不求甚解法、擴散參讀法等。 2、「積累」和「表達」並舉 有這樣一個比喻,閱讀者應該更像螞蟻、蜘蛛、還是蜜蜂?螞蟻只會辛勤搬運,比喻讀者只重積累,久而久之,難免成為「兩腳書櫥」。蜘蛛只知吐絲,比喻讀者只重表達而忽視積累。只有蜜蜂,它採得百花之粉,釀出醉人之蜜,比喻讀者既重積累,又重表達。閱讀者應該像蜜蜂一樣。 大家要准備兩個本,一本用作摘錄妙詞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寫隨筆、讀後感。雙管齊下,閱讀中既有語言積累上的收獲,又有思想感情上、表達技巧上的收獲。 3、尊重閱讀個體,提倡個性化閱讀 閱讀活動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過程,是讀者與作品的對話交流活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作品的意義不僅僅蘊含在作品中,還應該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獨立地感知、理解的。 三、以成果展示名著閱讀 閱讀成果展示。為了更好地促進經典的閱讀,還要重視閱讀成果的展示。 當然名著的內容、思想文化比較復雜,大家要 「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對名著的理解要結合特定的歷史文化及時代背景,以歷史的辯證的眼光正確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紅樓夢》中的宿命思想?如何理解《水滸》中梁山好漢的殺人放火行為?怎樣認識《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濃厚的宗教色彩?讓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對名著進行有批判地辨證讀。否則反而會起到負面影響。
B. 談談你用什麼方法理解課文詞語的
閱讀能力提出三個層次的六種能力,即認讀、理解的能力,分析、綜合的能力,鑒賞、評價的能力。其中認讀、理解的能力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能讀懂文章的內容,能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句的意義」。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章。」在學生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的基礎上,教學時牢牢抓住理解詞語這一中心環節不放,就能讓學生讀懂文章內容。
每篇課文都會出現一些沒學過的詞語,只有正確的理解詞義,才能夠正確的去應用。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我們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一、查字典理解詞意;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釋,到了句子中有時不一定適合,甚至還會弄巧成拙。所以結合上下文理解詞意是最經常、最重要的理解詞意的方法,是培養自身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對日後的再學習也是不無裨益的。
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切實依據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詞語呢?筆者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的:
一、連接字義
這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就是通過解釋組成一個詞語的每個字的意思來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 例如:「什麼是合作呢?顧名思義,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這段話中的「顧名思義」這個詞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顧」就是看的意思,「名」指名字、名稱,「思」的意思是思考、想,「義」可解釋為意義、意思。連起來想一想,「顧名思義」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看到名稱就能想到它的意思。
從這個例子,不難發現,理解這些詞語就是,先把構成詞語的關鍵字或詞拆開,分別註解,然後再綜合起來確定整個詞語的意思。
又如:聶榮臻將軍說:「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
理解這段話中的詞語 「至仁至義」,也是先解釋每個字的意思,「至」是「最」,「仁」是「仁愛」,「義」是「正義」,所以詞語的意思就是「最仁愛,最講正義」。再把重點字的意思連起來。
二、尋找近義詞。
根據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把不理解的詞語換成自己理解的詞語,帶到句子中去,讀一讀,如能講得通,符合語言環境的特定意思,即找出與所要解釋的詞語相應又比較常見的近義詞來代替,這也是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如:不見劉老師已經近30 年了。倘若他還健在,這時候,也許又會糊風箏,教給自己的孫子,把那精緻的手工藝品送上天。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表現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熱愛。「倘若」的近義詞是「如果,假如。」「依仗」的近義詞是「依*、依賴」。
又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中有這樣一句話:「潮汐發電站、海水溫差發電站的建立,將會給人類帶來無窮無盡而又價格低廉的電力。」其中的「低廉」怎樣理解呢?我們就可以找它的近義詞「便宜」來解釋。有人要問:近義詞怎麼找?第一,要讀詞語所在的句子;第二,可以用你頭腦中的近義詞替代那個詞語試著讀讀那句話,如果句子意思不變,你就可以確定那個近義詞可以解釋這個詞語。當然有的詞語的近義詞不止一個,可以讓學生選擇最合適的一個。
三、 抓住關鍵字。
有時,因為詞語中的某個字我們不理解,因此就沒法准確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這時,我們就要想辦法理解關鍵字的意思。
如: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為了勸說吳王,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理解「侍奉」, 我們可以運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就是「侍候、服侍」。理解「毫不介意」時,這個詞只要弄懂了「毫」的意思,整個詞語的意思就明白了。如「狐假虎威」這個詞語,如果不準確理解「假」的意思,整個詞語就不能准確解釋。那麼,「假」這個關鍵字我們該怎樣來理解呢?我們最好能請教一下字典這個老師。字典中關於「假」的意思有好多個: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跟「真」相反;借用,利用;據理推斷,有待驗證的……那麼我們該選擇哪一個義項呢?想想那個寓言故事,我們就會覺得應該理解為「借用、利用」。「假」字理解了,再用連接字義的方法,「狐假虎威」的意思就理解了。
四、緊扣關鍵語句。
一些新詞在出現時,前面或後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詞意,觸手可及,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時,就應放手讓學生讀,邊讀邊思考。因為課文中的詞語,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可以藉助前後聯系的方法,給予解釋。「書讀百篇,其意自見。」用文中句子解釋詞語。
如:《螳螂捕蟬》這課中的「螳螂捕蟬」的意思就可以用文中的語句來解釋。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著禍患呢!再如:《孔子游春》孔子凝望著泗水的綠波,意味深長地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岩,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盪滌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啊!」 「真君子」的意思就是「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還有:《半截蠟燭》中的「絕妙的主意」指把裝著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內,然後把它插在一個燭台上。 「厄運」就是指「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五、利用文本插圖
我們小學生的讀物,無論是教材還是課外書,總有一些插圖。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有時細心看看插圖,這個詞語的意思或許就想出來了。比如課文《負荊請罪》,課題「負荊請罪」的意思就可以聯系課文插圖解釋。插圖上表現的是這樣的情景: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跪倒在藺相如面前,表情十分愧疚。你看,這插圖不就是「負荊請罪」的意思嗎?
六、聯系前後語句
我們經常和學生說起理解文章的一個注意點: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其實,這里就告訴了我們解釋詞語的一個方法,那就是理解詞語可以聯系前後語句。有時,我們對於比較陌生的詞語,或者只能意會那個詞語的意思卻說不出來,我們不妨到前後語句間,去找找這個詞語的意思。比如,《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中有這樣一個詞語:飛來橫禍,這個詞語該怎樣理解呢?在上下文中找一找,我們發現這段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個詞:「原來,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這就是降臨到司馬遷頭上的「飛來橫禍」。
當然,理解詞語的方法遠不只是以上羅列的這幾種。總之,無論運用何種方法,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在乎能否完整解釋出詞意,而在於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運用,適合怎樣的語境,為培養學生語感打基礎。理解詞語時,既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但又不能墨守成規,要靈活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引導學生從大量的閱讀實踐中悟出道理,真正掌握理解課文中詞語的鑰匙,時間長了,學生會慢慢積累經驗,形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對詞語的意義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釋
C.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常用的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哪些
1、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這是理解詞語的重要手段)
2、通過想像理解詞語
3、查找工具書理解詞語(工具書包括字典和書下注釋)
4、運用動作理解詞語(此方法適用於低年級)
5、採用詞語說話理解詞語
6、通過感情朗讀來理解詞語(如果學生讀出了相應的語氣,也就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7、還有找近義詞、說反義詞、換詞語等方法理解詞語。
8、分解組合法。先逐個分析詞語中每個詞素的字義,然後再合起來理解。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優美」,合起來就是「健康而優美」。
9、以舊帶新法。
D. 閱讀古典名著有哪些有效方法五年級求答案
1、以影視引導名著閱讀,雖然影視作品並不能完全替代書本閱讀,但是,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利用電視等媒體觀看影視作品可以激發學生品賞名著的情趣,是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有效途徑。
2、「精讀」與「略讀」並舉。精讀對於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增強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對於如此多的書籍報刊,僅用精讀法是絕對不行的,應該也進行適當的略讀。
3、「積累」和「表達」並舉。有這樣一個比喻,閱讀者應該更像螞蟻、蜘蛛、還是蜜蜂?螞蟻只會辛勤搬運,比喻讀者只重積累,久而久之,難免成為「兩腳書櫥」。蜘蛛只知吐絲,比喻讀者只重表達而忽視積累。只有蜜蜂,它採得百花之粉,釀出醉人之蜜,比喻讀者既重積累,又重表達。
4、尊重閱讀個體,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活動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過程,是讀者與作品的對話交流活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作品的意義不僅僅蘊含在作品中,還應該是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獨立地感知、理解的。
E. 讀書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採用什麼方法
讀書時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採用的方法:
1、通過看注釋來理解。
如《題臨安邸》這首詩,我們可以通過結合注釋的方式知道「邸」的意思是:旅店。
2、通過想像、查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
如:啊!多麼明朗的天空。「明朗」的近義詞是晴朗。通過想像我們知道「明朗」寫出了一夜秋風秋雨後天空明亮、晴朗的景象。
3、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來理解。
如:聽了老師的這番話,我憧憬著即將到來的一天,期待著在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憧憬」,我想到了自己也有過期待在「六一」兒童節表演節目的經歷,由此「憧憬」可以理解嚮往。
4、通過查字(詞)典的方法來理解。
遇到不懂的我們還可以查字(詞)典,這是最為直接的方式,而且從一年級我們就學會如何使用字典了。
5、通過向他人請教的方法。
遇到不懂的詞語我們還可以向身邊的請教,「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同學、老師、家長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請教對象。
F. 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哪些
理解詞語的方法主要有:
1、聯繫上下文。如果是一個句子中的詞語,應該遵循「詞不離句」的原則來理解,聯繫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確解釋。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有些詞語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藉助生活經驗理解詞語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3、找近義詞、說反義詞、換詞語等方法理解詞語。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一些詞語的理解,即通過具體可感的詞語進行換詞,可以讓大體明白詞語的含義。
4、拆分法。詞語一般是由幾個字組合而成的,我們可以先把詞先拆開理解,再把意思合起來就可以組合出詞語的含義。
G. 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有哪些
最實在的是找一本《古文觀止》,那種有古今通譯的,然後看一些古代白話的小說,這些小說的語言和今天很相似,是古代的口頭語寫成的,例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說唐,進而藉助工具書例如《古代漢語常用字典》來看一些史傳類文章,比如史記,資治通鑒等。至於論語,老子,不是明白字面意思就能讀得懂的。這些都是哲學性很強的,而且引申義很多,通假字很多。《呂氏春秋》、《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很多,趣味性很強,《荀子》的議論文其實很磅礴,讀起來很有感覺。《離騷》和《莊子》神話和想像太多,不建議一開始就讀。千萬不要看什麼《30天都30本名著》那樣的書,讀書要循序漸進,要回歸原著。讀不懂的可以看譯文,但不要看別人的點評。那樣會限制讀書的思維,也會喪失讀書的樂趣。學習古代文學慢慢的來,不著急,這非一日之寒。樓主有什麼疑問也可以交流,我目前在准備古代文學的研究生考試。最後祝LZ在古代文學的路上越走越遠
H. 讀書的時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做
首先回憶自己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了不理解的詞語都是怎麼解決的,把方法記錄下來,然後討論將種種做法進行歸納。
總結了以下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別人,如老師、同學、家長;如果家裡有電腦,可以上網搜索;如果讀古詩時遇到不懂的詞語,需要查需要查看注釋;
聯系生活實際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理解「凌亂」這個詞,就聯系生活實際,例如家裡沒人收拾房間,室內亂七八糟的樣子。
(8)讀名著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除了查字典,還可以用以下方法:
1、同義詞解釋法。方法詳解:找到與被解釋詞語意思最相近的詞,就是它的詞義。
2、添加程度副詞法。方法詳解:有些詞語不好解釋,只要加一個程度副詞,詞語的意思就清楚了。
3、突破難字解釋法。方法詳解:有的詞語中有一兩個字較難理解,只要突破了這幾個難字,詞義就一目瞭然。
4、拆分合並解釋法。方法詳解:先把詞語中的每個字義弄清楚,然後合起來 就是這個詞語的意思。
5、反義詞解釋法。方法詳解:有些詞語先找到它的反義詞 再加上表示否定的「不」字 ,就能解釋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