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葯酒的具體製作方法
(1)浸製法:
①冷浸法。系將葯材碎成片或粗粉,置於帶蓋的陶、瓷罐或帶塞玻璃瓶等容器中,加處方量白酒(如未規定酒的用量,則一般酒量為葯材量的8~12倍,可根據葯材性質,適當增減)密閉放置。每天振盪或攪拌1~2次,浸漬7天後,改為每周1次振盪攪拌,攪拌次數多一些,浸出效果更好。避光在常溫下靜置20天左右(冬季則放置時間更長一些)。然後傾出上清液,並壓榨殘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並,靜置澄清,紗布過濾即得。如連續浸制,殘渣則不必壓榨,可再添加新酒浸漬。調補之品如人參、黃芪、當歸及陳皮等多系如此。若所制葯酒需加糖、蜜矯味著色,可將糖用等量白酒溫熱溶解,過濾,將葯液與糖液混合,攪勻,再過濾即成葯酒。如自製五味子酒:取五味子500克,沖洗干凈,裝入細口瓶中,加入60度白酒500毫升,再封嚴瓶口,然後每日振搖1次,15天後可開始飲用。其飲用數量為每日3次,每次3毫升。此葯酒主治神經官能症,以及失眠、心悸、健忘、乏力、煩躁等。
②熱浸法。葯料和酒同煎一定時間,然後再放冷,貯存。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既能加速浸取速度,又能使葯的成分容易浸出。製作方法基本上與冷浸法相同。先將原料粗粉置壇中,加一定量的酒,可採用隔水燉煮的間接加熱方法,即把葯材加酒先放在小鋁鍋、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後再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鍋里燉煮,以有利葯材成分的浸出,隔日1次。熱浸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酒易揮發散發。見到葯酒表面出現泡沫時,立即端起離火,並馬上趁熱密封。靜置15天左右,吸取上清液,壓出殘渣中的余酒,和上清液合並,靜置澄清,濾過即得。
如自製青梅煮酒;青梅30克,黃酒100毫升,按熱浸法隔水蒸燉20分鍾。飲用劑量為每次溫飲10~30毫升。此葯酒主治食慾不振、蛔蟲引起的腹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泄瀉等病症。
(2)釀製法:先將原料加水煎煮,過濾去渣,濃縮成葯汁(有些原料如桑葚、梨、楊梅等,可以直接壓榨,取得葯汁)。再將糯米蒸煮成飯,然後把糯米飯、葯汁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內,加蓋密封。盡量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保持一定的溫度,放置4~6天即成。
(3)煎煮法:將原料碾成粗末後,全部放入沙鍋。加水量高出葯面10厘米,浸泡6小時,加熱煮沸1~2小時,過濾取汁。加水再煎煮1遍。2遍煎出液合並後過濾,靜置8小時,取上清液,加熱濃縮成稠狀清膏(比例為生葯5000克煎成清膏2000克)。待冷卻後,加入與清膏等量的酒,和勻,放入壇內,密封7天,取上清液過濾即得。本法用酒量少,服用時酒味不重。古代醫家認為,酒能使葯力盡快抵達病所,迅速發揮治療作用,因而對一些急性病變,多半採用此法。煎煮法可視為酒劑的一種速成法。易揮發的芳香物質受熱後會加速揮發,因此芳香類葯物不宜採用煎煮法。
(4)滲漉法:將切制後的中葯材用白酒等潤濕膨脹後,裝入滲漉柱中,然後不斷添加白酒,酒自上口流入,緩緩滲過葯材,從下口滲流而出。集滲出液,並榨取葯渣中汁液,與滲漉液合並靜置沉澱,過濾即得。此法操作相應比較復雜,從自製葯酒角度,不如浸漬法簡便易行。
(5)加葯釀製法:這是古時常用的方法,近代應用不多。這種方法是以米、曲加葯直接發酵成酒。依據處方備好適量的糯米或黃黏米、曲和葯物,將葯材、曲粉碎。米以水浸泡,令吸水膨脹,然後進行蒸煮,使內無白心或成粥狀,使其糊化。將蒸煮好的米冷卻至30℃或略高的溫度,然後再加入事先已經加工好的葯材、曲末,拌均,置於缸內糖化發酵。已糊化的米,在酒麴中真菌分泌的澱粉酶作用下,轉化成可發酵糖類,又在曲中酵母的作用下,進行酒精發酵,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發酵過程中,必須維持適當溫度。如溫度升高,應開耙攪拌,使溫度降下來,並可排出二氧化碳,供給酵母氧氣,促進繁殖。7~14天發酵即可完成,然後經壓榨,過濾,取澄清酒液。酒液盛入存貯容器後,應隔水加熱至75~80℃,以殺滅酵母菌及雜菌,保證質量和適於貯存。古人採用該法時,有的先以水煎葯取液,後冷漬曲,待發後再加入蒸好的飯發酵成酒。加葯釀製法可制備低度葯酒,在其製法、使用效果等方面有研究的價值。除了上述幾種方法外,近年還有迴流加熱法等。
Ⅱ 如何釀制葯酒
自製葯酒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是釀造法、浸泡法、煮法、淋法、熱投法。現介紹如下。
一)釀造法:
釀造法是以糯米(或其他糧食)、葯物與曲按一定的程序釀造葯酒的方法。一般以糯米2500克,加曲100-150克為准,因地區、氣候、溫度不同,曲的用量可達到390克。
釀造過程有以下3法。
1、將需要葯物搗細碎成粗末;曲搗細碎成粗末,備用。將糯米(或其他糧食)置鍋中煮成粥狀,但不要太稀,待冷後,同曲並約相和拌勻,再置於缸中,勿犯水,密封口,放到保溫的地方,如廚房,經5-7日,開口可見表面有泡狀,則葯酒熟,濾去渣,貯入凈瓶中。
2、將曲搗細碎成粗末。將糯米(或其他糧食)煮成粥狀,待冷後,同曲末拌勻,置於缸中,勿犯水,密封口,放到近火口(如廚房),經7日後,視表面有泡狀,然後將所需葯物煮成汁(有些葯物不煮,宜生用,如木香,參見羊羔酒),候冷,連汁同葯倒入粥缸中相合,再經3日後,則葯酒成,濾去渣,貯入瓶中。
3、將葯物、曲碎為粗末。將糯米(或其他糧食)蒸熟,候冷,同曲並葯、水相和拌勻,置於缸中,密封口,經7-10日,葯酒則成,去渣貯瓶。水的用量參見各釀酒方的組成。
二)浸泡法:
浸泡法是先把葯物搗碎,置入紗布袋中,縫口,浸入酒中,數日後,過濾,支去渣裝瓶即成。也可先把葯物搗碎,水、酒各半煎煮40分鍾,連汁帶葯一起浸入酒中,數日後,過濾,去渣裝瓶備用。酒與葯物的比例,一般為葯物100克,用酒500毫升。具體情況請參見各葯酒製法。
三)其他葯酒製造法:
1、淋法:用酒將葯物淋浸,泡軟,然後用紗布包裹,去渣,貯瓶備用。葯物與酒的比例,一般以250克葯物用500毫升酒為佳。
2、煮法:把葯與酒裝入瓶中,瓶口封嚴,放入火上,重湯煮40分鍾左右,然後啟封,過濾,去渣備用。亦可把葯物與酒上火同煎,過濾,去渣,裝瓶備用。
3、熱投法:將葯物燒熱或炒熱,急投於酒中,候冷,過濾,支渣貯瓶備用。
Ⅲ 如何泡葯酒步驟
泡葯酒的話,得先尋思個合適的配方,按配方配置材料浸泡,比如
【葯酒配方(僅供參考)】枸杞15克,山參30克,冰糖50克
【製作方法】將山參,枸杞,冰糖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即可
泡酒材料,需高品質葯材,不然無效,認准千齡山無添加葯材。
Ⅳ 怎樣製作葯酒
(—)葯酒製作前的准備工作
葯酒,除專業廠家製作外,在民間家庭中也可以自配自製葯
酒,許多人喜歡自己動手配製葯酒,並且保持著每年配製,飲用葯
酒的習慣。無論專業廠家或家庭配製葯酒,在製作前,都必須做好
以下幾項准備工作:
1.保持作坊清潔,嚴格衛生要求。配製葯酒作坊要做到「三
無」,即無灰塵、無沉積、無污染。同時配製人員,亦要保持清潔,閑
雜人等一律不準進入場地。
2.要根據自身生產條件製作適宜葯酒。凡是葯酒,每一種葯
酒,都有不同的配方和製作工藝要求,所以不是每個專業廠家,更
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配製的,要根據自身生產條件,配製技術而定。
如家庭自製葯酒,首先需要選擇適合家庭製作的葯酒配方,並不是
所有葯酒配方都適宜家庭製作,例如有毒副作用的中葯材需經炮
制後才能使用;如果對葯性,劑量不甚清楚,又不懂葯酒配製常識
則需要請教中醫師,切忌盲目配製飲用葯酒。
3.配製葯酒中的酒和中葯材,要選取正宗純晶,切忌用假酒
偽葯,以免造成不良後果,妨礙健康或影響治療效果的目的。配製
葯酒,一般宜用優質高度白酒(或中低度白酒或其他酒類,按需要
而定),但是,現在市售的白酒中不時會有假冒偽劣產品出現,應當
引起注意。假酒中的甲醇含量高,甲醇絕對不是甲等好酒,它的分
子是由一個甲基與羥基化合而成,具有毒性,甲醇蒸汽可經呼吸道
吸入人體,即使外用,反映接觸也可少量吸收,如果經口誤服可經
消化道吸收,並產生中毒症狀。甲醇對人體的毒性,主要是對神經
系統的刺激和麻痹作用、甲醇在人體內先後被氧化成甲醛和甲酸醇
含量很高的酒後,就會引起急性中毒,一般8—36小時左右即出
現中毒症狀。輕度中毒的症狀有頭暈、頭痛、嘔吐;較嚴重的可出
現眼珠疼痛、視力模糊、復視、眼前閃光等視力障礙症狀,進而視力
急劇減可使視網膜細胞發生變性,造成視神經萎縮,以致兩目失
明。又甲醇具有蓄積性,多次少量飲用工業酒精兌制的酒,往往也
會使進人體內的甲醇積累而造成對人體的危害。甲醇中毒尚無特
效療法,對於誤服甲醇中毒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因此選用白酒
配製葯酒,一定要辨清真偽,切忌用假酒配製。按配方選用中葯,
一定要選用上等正宗中葯材,切忌用假冒偽劣葯材;對於集市貿易
出售的中葯材,要先認准後再購,不可輕信商販之言。即使自行采
集的鮮葯、生葯往往還需要先行按規定要求加工炮製。對於來源
於民間驗方中的中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規格、要防止同名異物
而造成用葯錯誤。
4.准備好基質用酒。目前用於配製葯酒的酒類,除白酒外,還
有醫用酒精(忌用工業酒精)、黃酒、葡萄酒、米酒和果露酒等多種,
具體選用何種酒,要按配方需要和疾病而定。
5.制備葯酒的中葯材,製作前都要切成薄片,或搗碎成粗顆粒
狀。凡堅硬的皮、根、莖等植物葯材可切成3毫米厚的薄片,草質
莖、根可切成3厘米長碎段,種子類葯材可以用棒擊碎。同時在配
制前,要將加工後的葯材洗凈(防止污染雜質)、凍干後、方能使用。
6.要准備好配製葯酒用的容器和加工器材及封容器口等一切
必備材料。容器大小要按配製量而定。
7.要熟悉和掌握配製葯酒常識及製作工藝技術。
(二)葯酒製作工具
按照中醫傳統的習慣,煎煮中葯一般選用砂鍋,這是有一定科
學道理的。一些金屬如鐵、銅、錫之類的器皿,煎煮葯物時容易發
生沉澱,降低溶解度,甚至器皿本身和葯物及酒發生化學反應,影
響葯性的正常發揮。所以配製葯酒要用一些非金屬的容器,諸如
砂鍋、瓦壇、瓷瓮、玻璃器皿等。當然,一些葯酒的製作有其特殊要
求,那就另當別論了。
(三)葯酒製作方法
葯酒製作法,古人早有論述,如《素問》中有「上古聖人作湯液
醒」,「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葯酒治病的較早記載。東
漢,張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載的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所採取的
煮服方法,則類似於現代的熱浸法。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
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葯酒的製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葯,以絹袋
盛葯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
渣服酒,……大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綱目》記載燒
酒的製作即用蒸餾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
滴,凡酸之酒,皆可燒酒,和曲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
極濃烈,蓋酒露也。」此種操作方法即與現代基本相同。此外,還對
冷浸法加葯釀制及傳統熱浸法等製作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
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根據歷代的醫葯文獻記載,古人的葯酒與
現代葯酒具有不同的特點,一是古代葯酒多以釀制酒的葯酒為主,
亦有冷浸法、熱浸法;二是基質酒,多以黃酒為主,而黃酒性較白酒
緩和。現代葯酒,則多以白酒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
60%,少數品種仍用黃酒製作,含酒精量在30%—50%,製作方法
為浸提法,很少有用釀造的。
一般來說,現代葯酒的製作多選用50—60度(%)的白酒。其
依據是:因為酒精濃度太低不利於中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
精濃度過高,有時反而使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葯材質地
堅硬,有效成分難以溶出。對於不善於飲酒的人來說或因病情需
要,也可以採用低度白酒、黃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質酒,但浸出時間
要適當延長,或復出次數適當增加,以保證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
出。
製作葯酒時,通常是將中葯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後.
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後即可飲用。
根據我國古今醫學文獻資料和家傳經驗介紹,配製葯酒的方
法甚多,概括起來,目前一般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1.冷浸法:冷浸法最為簡單,尤其適合家庭配製葯酒。採用此
法時可先將炮製後的中葯材薄片或粗碎顆粒,置於密封的容器中
(或先以絹袋盛葯再納入容器中),加入適量的白酒(按配方比例加
入),浸泡14天左右,並經常搖動,待有效成分溶解到酒中以後,即
可濾出葯液;葯渣可壓榨,再將浸出渡與榨出液合並,靜置數日後
再過濾即成。或者將白酒分成兩份,將葯材浸泡兩次,操作方法同
前,合並兩次浸出液和榨出液,靜置數日過濾後,即得澄清的葯酒。
若所制的葯酒需要加糖或蜜矯味時,可將白糖用等量的白酒溫熱
溶解、過濾,再將葯液和糖液混勻,過濾後即成葯酒。
2.熱浸法:熱浸法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製作葯酒的方法。通
常是將中葯材與酒同煮一定時間,然後放冷貯存。此法既能加快
浸取速度,又能使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浸出。但煮酒時一
定要注意安全,既要防止酒精燃燒,又要防止酒精揮發。因此也可
採用隔水煮燉的間接加熱方法。此法適宜於家庭製作葯酒,其方
法是:將中葯材與酒先放在小砂鍋內,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後放
在另一更大的盛水鍋中燉煮,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酒精揮發。此時
一般可於葯面出現泡沫時離火,趁熱密封,靜置半月後過濾去渣即
得。工業生產時,可將粗碎後的中葯材用紗布包好,懸於白酒中,
再放人密封的容器內,置水浴上用40-50℃低溫浸漬3—7天,也
可浸漬兩次,合並浸液,放置數日後過濾即得。此外,還可在實驗
室或生產車間中採用迴流法提取,即在浸葯的容器上方加上迴流
冷卻器,使浸泡的葯材和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根據不同的中葯材
和不同的酒度,再確定迴流時間。迴流結束後即進行冷卻,然後過
濾即得。
3.煎煮法:此法必須將中葯材粉碎成粉末,全部放入砂鍋中,
加水至出葯面約10厘米,浸泡約6小時,然後加熱煮沸1—2小時,
過濾後,葯渣再加水適量復煎1次,合並兩次葯液,靜置8小時後,
再取上清液加熱濃縮成調膏狀,待冷卻後,再加入等量的酒,混勻,
置於容器中,密封,約7天後取上清液,即成。煎煮法,用酒量較
少,服用時酒味不重,便於飲用,尤其對不善於飲酒的人尤為適宜。
但含揮發油的芳香性中葯材不宜採用此法。
4.釀酒法;先將中葯材加水煎熬,過濾去渣後,濃縮成葯片,有
些葯物也可直接壓榨取汁,再將糯米煮成飯,然後將葯汁,糯米飯
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中,加蓋密封,置保溫處10天左右,爿
盡量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且保持一定的溫度,發酵後濾渣即成。
5.滲漉法:滲漉法適用於葯廠生產。先將中葯材粉碎成粗末,
加入適量的白酒浸潤2—4小時,使葯材粗粉充分膨脹,分次均勻地
裝入底部墊有脫脂棉的滲漉器中,每次裝好後用木棒壓緊。裝完
中葯材,上面蓋上紗布,並壓上一層洗凈的小石子;以免加入白酒
後使葯粉浮起。然後打開滲濾器下口的開關,再慢慢地從滲漉器
上部加進白酒,當液體自下口流出時關閉上開關,從而使流出的沼
體倒入滲漉器內,繼續加入白酒至高出葯粉面數厘米為止,然後加
蓋,放置24-48小時後打開下口開關,使滲漉液緩緩流出。按規定
量收集漉液,加入矯味劑攪勻,溶解後密封,靜置數日後濾出葯液,
再添加白酒至規定量,即得葯酒。
Ⅳ 怎樣自製葯酒
葯酒的自製方法http://www.cyy123.com 2010年3月12日
葯酒的製作主要涉及四個方面:酒的選擇,中葯材的選用和加工,葯酒的製作方法,以及葯酒的儲藏
一、酒的選擇
葯酒,用白酒、米酒或黃酒加入相應的中葯材經過浸泡加工配製而成。葯酒按照其作用大體可分為治療性葯酒和滋補性葯酒二類。滋補性葯酒雖然對某些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但其主要是對人體起滋補保健作用,促進身體健康。此類葯酒多具有較好的色、香和獨特風味,可作為一般飲料酒,可以佐餐或隨量飲用。治療性葯酒是以治療或防治疾病為主要作用的葯酒,在配方上多有一定的要求。
葯酒是酒和中葯共同加工製成的一種飲品,其中酒主要起溶解、析出、穩定、調和味道等作用。葯酒的酒精度根據選用的酒種而有高有低。部分外用葯酒,還可以用葯用酒精來配製。在製作葯酒時,選擇何種類的酒作為溶媒是炮製葯酒的頭道步驟。
早在唐代,我國第一部官修的葯典《新修本草》就指出:「諸酒醇醨不同,唯米酒入葯。」宋明時期,都是用米酒作為配製葯酒的原料,至清朝始,漸漸普及使用白酒來浸泡葯物。現今,大多數葯酒仍然以白酒作為溶媒,這是因為白酒酒精濃度較高,容易將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製作葯酒時,不論選擇何種酒作為溶媒體,都應注意酒的質量、濃度和用量。所謂酒的質量,主要指在購買酒時,要注意酒的色澤、氣味、口感等。一般說,炮製葯酒使用質量優等的酒為佳。以白酒為例,好的白酒應是無色透明,不混濁,無沉澱物,氣味芳香,口味甘醇濃烈。而黃酒的質量則要求色黃褐而透明,氣味濃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製作葯酒時,根據所需葯酒的性能和功效,把握好酒的濃度,十分重要。如果酒的濃度過高,葯物中的水分容易被滲出,而葯質變硬,有效成分反而難以溶解析出。如果酒的濃度過低,則葯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體積膨脹,同時一些苦味質及雜質等易被溶出,影響葯酒的氣味。一般來說,配製滋補類葯酒時,應用的原料酒的濃度可以低一些;配製祛風濕,、活氣血、疏經絡的葯酒,則原料酒的濃度可高些。
二、中葯材的選用和加工
配製葯酒時,要按照其主治和功效,選用適當的中葯,特別注意同名但不同種葯材,或同一葯材不同使用部位或不同加工炮製的功能差異。如牛膝有淮牛膝和川牛膝的不同,淮牛膝產於河南,含有多量鉀鹽和皂甙,功能以補肝腎,強筋骨為主;川牛膝則產於四川,不含皂甙成分,臨床應用以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為主,兩者有較大區別。另如,地黃有生地、熟地之分,生地擅長清熱涼血養陰,而熟地偏於養血滋陰補腎;當歸用須活血,用身則補血;小麥分淮小麥和浮小麥,前者安神,後者斂汗;黃芪用於固表、利水、托瘡等應生用,用於健脾補中氣應炙用。凡此種種,選用均應加以注意。
選擇好葯材之後, 在製作葯酒之前,還應進行適當加工處理, 如洗凈泥沙、揀去雜質、切片軋粉、裝袋包紮等。此外,有些葯材還要進行炮製加工,以減輕毒性,使適於用來製作葯酒。早在唐代,孫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凡合葯酒,皆薄切葯。」一般說,用來浸泡葯酒的中葯都應或切成薄片、碎片,或軋成粗末、小塊,有的礦石類及介殼類葯還需碾成細粉狀,這樣做的目的是擴大葯物與酒液的接觸面,有利於中葯有效成分的擴散、溶解和析出。但也要注意碾末不宜太細,過細則破壞葯物的細胞,可使細胞內一些粘液質或不溶物質進入酒液,不但不利於有效成分的擴散、溶解,還會使葯酒混濁。有的葯物帶有毒性,如附子、半夏等葯物,使用之前應進行必要的炮製加工後再使用。
三、葯酒的製作方法
我國已經有上千年葯酒制備的歷史, 方法由簡到繁, 多種多樣, 各有所長。最初的制備方法是將中葯直接放入酒中浸泡,如唐代孫思邈就說:「凡漬葯酒,葯皆切細,生絹袋盛之,納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渣,服酒。」李時珍則另有方法,他在《本草綱目》中指出:「或以葯煮汁和飯,或以葯袋安置酒中,葯入壇密封,置大鍋中,水煮一日,埋土中七日,出火毒乃飲。」綜合歷代醫家製作葯酒的方法,按生產方法的不同,主要有浸漬法、滲漉法、釀造法等方法。
浸漬法是家庭葯酒製作時最常用的方法,具體又有冷浸法和熱浸法的不同。對那些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單味葯,或味數不多的葯物,或有較強揮發性成分的葯物,多採用冷浸法。如果葯酒的處方配伍眾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就應當選用熱浸法。對酒精度數較低的酒,如黃酒、果酒,不容易將葯物中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來,也常常利用加溫的方法使葯物的有效成份能盡可能多的析出。
冷浸法:將葯物適當切制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將切片或粉碎的葯物用干凈紗布、絹布袋包裝,扎緊袋口,放入酒器中;大劑量製作則不用袋盛,直接將葯物置於容器內,然後加入適量的白酒或黃酒,密封浸泡。浸泡時間根據處方需要和酒量多少而定,一般經1個月左右, 最短不少於7天。密封後的酒器應放置在陰冷避光處,適當攪動或晃動,使酒與葯物能充分接觸。開始每天攪動或搖晃1次,7天後可改為每1周攪動或搖晃1次。待葯物有效成分浸出後,取上清酒液,葯渣壓榨後棄去,酒液靜置過濾澄清,貯存在酒瓶中,慢慢飲用。有些葯酒需浸泡較長時間,如龜蛇酒、三蛇酒、虎骨酒等均需浸漬3個月至半年,才可飲服。另有一種冷浸方法,不需壓榨去渣,而在浸泡到一定時間,即開始取上清酒液服用,服去一半葯酒液時,再加入適量原料酒,如此往復,直至葯味清淡為止。餘下葯渣,可研為細末,用第二料葯酒送服。如參茸酒就可用此法泡製。
熱浸法:將葯物軋粗末,或切薄片,放進酒器內,加入適量的酒,密封瓶口,然後隔水蒸煮至沸,取出候冷,放置於蔭涼處,繼續浸泡至規定時間,濾取上清酒液,葯渣則壓榨後取液過濾,兩液合並,經澄清後,裝瓶慢慢飲用。 另有一種方法也屬於熱浸法,即將葯物放陶器(如砂鍋)中,加入適量酒,用厚紙將酒器口封固,浸泡數小時後,上文火慢煮至沸,取下候涼,靜置2~3日,濾取上清酒液,葯渣壓榨取汁,過濾澄清,兩液合並,裝瓶備用。
滲漉法:滲漉法適用於大量葯酒的製作,需要一定的設備。滲漉法使用的工具稱滲漉筒,是一種呈上寬下窄,上面敞口,下面有水龍頭開關控制的滲出小口的筒式或缸式裝置。這種方法利用酒液自上而下,緩緩滲過葯粉,形成良好的濃度差,以利於有效成分的擴散和析出,其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成份提取也較浸漬法完全。製作時,先將葯物軋成粗粉狀,加適量白酒浸漬2~3小時,使葯物充分浸潤膨脹,然後分層均勻裝入底部墊有脫脂葯棉或濾過紙的滲漉筒中。每次裝葯都用木棒將葯壓緊,注意不要將滲漉筒過於裝滿,以三分之二容量為宜,葯物上面蓋以干凈紗布,再在紗布上鋪一層洗凈的細小石子,以免加入酒時,葯粉浮起。倒入酒前,先打開下面的開關,放出筒中葯物內的氣體,再慢慢加進白酒,當液體自下口流出時,關閉開關,將流出的液體倒回滲漉筒,繼續加酒至高出葯物表面2~3厘米,蓋上筒蓋,密閉放置數天。打開下口開關,使經過滲漉的酒液緩慢流出,流速要控制,不宜太快,如以10公斤葯粉計算,每分鍾流量在30~50毫升左右。同時還要注意隨時在上面補充加入白酒,使酒不低於葯物表面,至原料酒加完。當滲漉出的酒液達到所需葯酒量的80~85%左右時,停止滲漉,取葯渣進行壓榨取液,與滲漉液合並,澄清過濾後,裝瓶密封備用。
釀造法:本法是用米、曲和葯物,通過直接發酵的方法釀取成酒。古代常用此法,而近代民間還有應用。其方法為:根據處方取用適量的米(糯米或黃粘米)、酒麴和葯材。先將葯材撿洗干凈,打成粗粉狀;米淘洗干凈、曲粉碎。以水浸米,令膨脹,然後蒸煮成干粥狀,待冷卻至攝氏30度左右,加入葯粉和酒麴,攪拌均勻,置陶器內發酵。發酵時應保持適當的溫度,如溫度升得太高,可適當攪拌以降溫。經過7~14天,發酵完成,經壓榨、澄清,濾取酒液。將濾取的酒液裝瓶,再隔水加熱至75~80攝氏度,以殺滅酵母菌及其它雜菌,保證葯酒質量並便於貯存。另一種方法是先煎煮中葯,取葯汁與米攪拌同蒸煮,然後加入酒麴發酵成酒。用釀造法製作出的葯酒,酒精度較低,適於不會飲酒者。
製作葯酒時,為了緩和葯性,調和口味,便於服用,還常會使用一些矯味劑或著色劑,常用的如紅糖、冰糖、白砂糖、蜂蜜等。
四、葯酒的儲藏
配製葯酒時,在准備工作階段,除了購買葯材外,還要選擇合適的制酒用的器皿。選用合適的酒器對浸制葯酒,保證制酒質量以及貯藏葯酒都十分重要。制酒容器應以陶瓷製品或玻璃製品為宜,而不宜使用鋁合金、錫合金或鐵器等金屬製品。使用的酒器應有蓋,以防止酒的揮發和灰塵等污染。陶瓷容器具有防潮、防燥、避光、保氣,以及不易與葯物發生化學反應等優點,而且外形古樸美觀,具有文化特色。但在防滲透方面要比玻璃製品差。玻璃酒器經濟價廉,容易獲得,是家庭自製葯酒常用的容器。但玻璃有吸收熱的特點,且透明透光,容易造成葯酒中有效成分的不穩定,影響貯藏。一般應選用深色玻璃酒器為佳。葯酒製作完成後,應及時裝瓶或盛壇,酒器上口要密封,勿使酒氣外泄,防止空氣與葯酒接觸,以免葯物氧化和污染。封好瓶口的葯酒應放置在陰涼乾燥和避光的地方。服用時,隨飲隨倒,倒後立即將瓶口或壇口封閉。
此外,如果配製的是外用葯酒,還要注意應做好標記,放置到安全合適的地方,以免被誤作內服葯酒飲用。(中華中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