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可以用上什麼方法把這個最能表達你情感的重點情節寫具體呢
一、基本文體知識識記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常見的表現手法:象徵、對比、襯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物喻人、寓理於事、寄情於事、運用典故、先(後)抑後(先)揚、欲揚先抑。
(三)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四)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裡、由簡到繁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等。
(五)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下定義、列圖表、引用(名言、資料等)
兩大說明方式: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
(六)說明文語言特徵:准確(科學性)、生動(趣味性)、
議論文語言特徵:嚴密
記敘文語言特徵:生動、形象、准確
(七)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八)散文的分類: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與環境
(十一)小說的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後有尾聲)
(十二)描寫的方法:
1、概括介紹與具體描寫;
2、肖像(外貌)描寫、行為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3、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三)議論文分類:立論、駁論
(十四)議論文三要素:
1、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
2、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
3、論證:解決「怎樣來證明」
(十五)議論文結構
1、引論:提出問題
2、本論:分析問題3、結論:解決問題
(十六)論據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十七)常見論證方法:
1、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
2、常用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如引用故事則屬於舉例論證,如引用名言則屬於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常有「同樣」「諸如此類」等詞語)
(十八)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二十)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二十一)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准確、嚴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風格:
柔婉
豪放靈秀庄嚴綺麗朴實繁復凝練生動
二、現代文閱讀
答題技巧
(一)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
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
2、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二)語句作用、含義分析題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於強調後者。
2、倒裝句的作用:往往是強調前置(即調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為了強調「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並不見佳,我以為」一句是為旗幟鮮明地強調作者對「雷峰夕照」這一勝景的評價是「並不見佳」。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徵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准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7、議論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論點(或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或是所在段的分論點)以及議論文語言的特色。
8、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指明語句所用的寫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體特徵和名詞使用的准確性。
(三)問答題型、常規答題術語及技巧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斷:
原則:必須依據本文的主題。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雜文、通訊、一般記敘文)中的「我」等於作者本人;而小說中的「我」不等於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虛構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
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
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根據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
1、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並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准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於誇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
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判斷文段的說明中心(說明內容):
答題方式:
1、實物說明文:說明對象+對象的特徵
2、事理說明文:關於…………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說明文:…………的操作或實驗或製作的過程
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題格式:
本句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准確)地說明了(說明內容),使讀者。
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
主要有兩種題型:
A、「××」詞好在哪裡?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B、「××」詞能不能刪掉?
★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
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
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說明文中的主觀題及其解答:
著重要表現創新意識、科學精神。
主要題型:
1、對文中的內容進行簡明、准確的改寫。如:根據提示給事物下定義、文字圖表式處理、圖表文字化、簡要概述所舉例子等。
2、對文中內容進行合理的補寫。如:加標題、結合語境補寫句子、對文章說明的對象按要求進行補充說明。
3、聯系實際舉例說明。(要符合文段的說明中心的要求)
4、對文章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與設想。(要有科學性,切忌胡編亂造)
5、對語言的表達特色進行評說。(結合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特色來考慮)
識別或提煉中心論點、分論點:
1、論點出現的形式和位置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標題、②★開頭、③★篇末、④論述過程中(注意承上啟下的過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當碰到文中沒有現成的表達論點的句子時,盡管有一定難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確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據論題和論據,參考作者要解決的問題,准確判斷和提煉作者的觀點,然後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達中心論點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較,找出最簡潔、最明確的句子。
分析論據與論點的關系:
答題方式:本文(段)的論點是,這里所列舉的……屬(事實或道理)論據,是為了從(反面或正面)證明這個論點,……
辨識論證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這類問題,首先需要明確常見的幾種論證方法的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差別,然後結合語境,具體內容具體分析。
2、答題方式:這一段(一句)運用了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顯得……(好處)。
仿照原文中表述論點(分論點)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個觀點:
1、回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再根據閱讀文章的啟示獲取獨特體驗,最後用規定的句式表述出來,並構成一個論點(分論點)。
2、這種題目既考查聯想能力,又考查語言表達能力,還考查把握分論點與中心論點關系的能力。
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㈡ 小說情節安排的手法有哪些呢
像語文寫作一樣嘍,可以按順序下去,開門見山、倒敘、插敘……不過小說比較長而已啦,就看作者喜歡那種風格嘍。
藝術手法亦稱表現手法。在文學創作中,作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有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對比、抒情、議論、敘述、描寫等。現代文學發展拓寬了藝術手法的內涵,將荒誕(其實是誇張、變形的運用)、黑色幽默(對比、諷刺的運用)、意識流(心理描寫的運用)等也歸入其中。
藝術手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等)一是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借代、反復等。一是描寫手法,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渲染、烘托、對比、象徵等
㈢ 細節描寫常用方法
細節描寫的方法,有4種: 簡筆勾勒、工筆細描、側面間接描寫 、修辭描寫。
㈣ 寫作文如何引出故事情節
[思路分析]寫好敘事寫人的文章。
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難分離的,因為事是由人來做的,表現人離不開具體的事,所以說,任何敘事寫人的文章都是為了寫人,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表現事件的思想意義,歸結看還是寫社會風貌,是在寫人。是有道理的。
[解題過程]一. 把握情境,真實地敘事 寫什麼?敘事指敘述各類事件,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表達內容。事,必須有具體的情節,情節是指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經過,是構成記敘文的基本內容。
一個完整的情節就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六個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
敘事要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重要的是「把握情節」,因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是靠情節來表現的,情節在文章中又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情節是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體、連貫,突出思想意義。
怎樣把握情節呢? (一)選擇和提煉情節是重要的一步 選擇、提煉有代表性情節,就是抓住生動、新穎、能揭示生活深刻意義的人和事。 我們講過生活中的素材是題材的基礎,但題材(情節)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的結果。
情節的真實性、豐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從中選擇、提煉出富有思想意義的情節來。這個選擇提煉的過程也是你對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認識的過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著重渲染具體的、生動的情景、狀況,如人物遇到了怎樣緊急的境況,怎樣危難的處境,怎樣一種復雜、矛盾的局面,怎樣一種特殊的困難,怎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抓住「情境」進行具體的渲染、描述。這樣寫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質、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難或考驗面前表現得更鮮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讀者,讀時對文中的人物關注,產生閱讀興趣。
一個「情境」描述、渲染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活動的背景,在此後,再來通過刻劃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對草地氣候變化的情境描寫,《小桔燈》中對小姑娘家境的描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寫。 二. 「以小見大」,挖掘深遠 取材雖然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但生發出的意義應是深遠的,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題材小,不要就事論事,而要把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義寫出來,也就是從局部反映整體。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個花斑,卻能想像出整隻豹子。
「嘗一脬(pāo)肉,而知一鑊(huò)之味,一鼎之調。」從鍋里舀取一塊肉嘗一嘗,可以知道一鍋肉的味道,這一鍋肉烹調的好壞。
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我們同學們經歷的多是小事,我們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體寫,才容易寫好。
「以小見大」的寫法,還便於細節描寫,寫得深入,寫得生動,表現出深刻認識。 如《藤野先生》選材小,寫藤野先生批改作業、修改插圖,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等,這些小事卻能看出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中國留學生的誠懇,治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菜園小記》選取的是在延安種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許多片斷,可是「小」中見大,把延安大生產運動和軍民與困難作斗爭的光榮傳統表現出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件珍貴的襯衫》從一件襯衫的小事,我們看出周總理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偉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於發現,注意搜集,積累。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
羅丹說的這種對「美」的發現,正是從生活認識中得來的,是挖掘出來的。沒有收集到豐富的材料,怎麼能有「精」,有「深」。
三. 選取若乾材料,行文注意結構安排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一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個生命時段發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時間段;上課前、上課、下課後;一節課的時段等。
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說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事物總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敘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空間有比較大的地域,如洲際,有比較小的某個具體的城市、鄉村、街道、學校、操場等,用不同場所、不同景觀的轉換等來安排結構,需要在文中標明空間的轉換,給讀者空間變動和空間印象,能幫助讀者把握不同空間的不同風貌的變化。如《多收了三五斗》,從河埠頭的萬盛米行糶米到街上購物,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場景,有空間轉換的交待「街道上見得熱鬧起來了」。
不同的場景中,敘述的對象、內容也有所不同。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場合相互 *** 而構成的生活情景。
[思路分析]寫好敘事寫人的文章。
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難分離的,因為事是由人來做的,表現人離不開具體的事,所以說,任何敘事寫人的文章都是為了寫人,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表現事件的思想意義,歸結看還是寫社會風貌,是在寫人。是有道理的。
[解題過程]一. 把握情境,真實地敘事 寫什麼?敘事指敘述各類事件,是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表達內容。事,必須有具體的情節,情節是指事件的變化和發展經過,是構成記敘文的基本內容。
一個完整的情節就應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當然,這六個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
敘事要真實地反映生活現實,重要的是「把握情節」,因為廣闊的社會生活是靠情節來表現的,情節在文章中又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從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情節是表現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體、連貫,突出思想意義。
怎樣把握情節呢? (一)選擇和提煉情節是重要的一步 選擇、提煉有代表性情節,就是抓住生動、新穎、能揭示生活深刻意義的人和事。 我們講過生活中的素材是題材的基礎,但題材(情節)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的結果。
情節的真實性、豐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素材為依據,從中選擇、提煉出富有思想意義的情節來。這個選擇提煉的過程也是你對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認識的過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著重渲染具體的、生動的情景、狀況,如人物遇到了怎樣緊急的境況,怎樣危難的處境,怎樣一種復雜、矛盾的局面,怎樣一種特殊的困難,怎樣激動人心的時刻等,抓住「情境」進行具體的渲染、描述。這樣寫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質、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難或考驗面前表現得更鮮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讀者,讀時對文中的人物關注,產生閱讀興趣。
一個「情境」描述、渲染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活動的背景,在此後,再來通過刻劃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如《七根火柴》中對草地氣候變化的情境描寫,《小桔燈》中對小姑娘家境的描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寫。 二. 「以小見大」,挖掘深遠 取材雖然是身邊的一些小事,但生發出的意義應是深遠的,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題材小,不要就事論事,而要把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義寫出來,也就是從局部反映整體。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個花斑,卻能想像出整隻豹子。
「嘗一脬(pāo)肉,而知一鑊(huò)之味,一鼎之調。」從鍋里舀取一塊肉嘗一嘗,可以知道一鍋肉的味道,這一鍋肉烹調的好壞。
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我們同學們經歷的多是小事,我們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體寫,才容易寫好。
「以小見大」的寫法,還便於細節描寫,寫得深入,寫得生動,表現出深刻認識。 如《藤野先生》選材小,寫藤野先生批改作業、修改插圖,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等,這些小事卻能看出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中國留學生的誠懇,治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菜園小記》選取的是在延安種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許多片斷,可是「小」中見大,把延安大生產運動和軍民與困難作斗爭的光榮傳統表現出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件珍貴的襯衫》從一件襯衫的小事,我們看出周總理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偉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於發現,注意搜集,積累。羅丹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
羅丹說的這種對「美」的發現,正是從生活認識中得來的,是挖掘出來的。沒有收集到豐富的材料,怎麼能有「精」,有「深」。
三. 選取若乾材料,行文注意結構安排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一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個生命時段發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時間段;上課前、上課、下課後;一節課的時段等。
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說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事物總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敘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空間有比較大的地域,如洲際,有比較小的某個具體的城市、鄉村、街道、學校、操場等,用不同場所、不同景觀的轉換等來安排結構,需要在文中標明空間的轉換,給讀者空間變動和空間印象,能幫助讀者把握不同空間的不同風貌的變化。如《多收了三五斗》,從河埠頭的萬盛米行糶米到街上購物,不同的處所,不同的場景,有空間轉換的交待「街道上見得熱鬧起來了」。
不同的場景中,敘述的對象、內容也有所不同。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場合相互 *** 而構成的生活情景。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 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 空泛籠統,不知所雲.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 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於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 .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 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 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 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 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 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 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 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 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於作文教學,教師要善於激發 學生的寫作慾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高中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 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慾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 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採取 「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去年我接了剛 入學的兩個高一班,除了兩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並進行講 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 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 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內容 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入筆底. 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 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也有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 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去觀察,去 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有的說:「由於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裡、在車上 、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 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同時,在課內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裡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徵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 像.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徵來寫.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藍的製作》後,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製作》,從而引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於是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創作熱情被激發了,紛紛 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秀作品.總之,要想使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須讓他們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 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怎樣去觀察. 我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寶商很會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銀首飾時,常常盯住顧客的 眼睛不放,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臨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獨生子傳 授這一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准確地講,盯著對方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隻鑽戒的熠熠光 澤使對方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能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 只……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當然,這個珠寶商傳授的生意經,不是我們要學的,但這種抓住買主的外部表情,從而推測其心理變化的 方法卻很值得我們去借鑒.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
1. 角度巧妙
構思的精巧,常常表現在表現角度的巧妙。蘇軾曾在詩中說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的就是同一事物,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就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無窮。故作文時,可選擇的角度很多,然而從常人不易想到的側面甚至反面落筆,切入生活、表現生活,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於勒》就是通過我——一個純真的孩子的視角來觀察我的父母、叔叔、整個社會,從而揭露了這個人與人之間只有 *** 裸的金錢關系的冷酷社會。
2. 思路獨特
精巧的構思除了表現在角度的選擇外,還表現在行文思路的獨特上。如《荔枝蜜》明明是頌揚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勞動者,然而開篇卻說不喜歡蜜蜂,之後又盪開一筆,寫荔枝樹、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釀造它的蜜蜂,對蜜蜂的感情也因此發生變化。其行文思路獨特別致,收到的藝術效果自然不錯。獨特的行文思路往往體現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設計上,以及人物的描繪等方面.
3. 情節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構思還體現在情節的設置上。所謂情節,就是記敘文中人物的活動和一些生活事件的產生、發展和解決的全過程。在記敘文中,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都要在故事情節中刻畫和展示。情節的設置具體表現在:第一,設置懸念。文章情節必有 *** ,沒有 *** 情節就沒有起伏,就缺少波瀾,就難以吸引讀者;而情節 *** 需要組織,需要鋪墊,靠什麼來鋪墊,就靠製造強烈的懸念,為 *** 蓄勢,它就好比把一條河攔腰堵上,堤壩上游必將積蓄起更大的能量,這樣開閘放水時才會形成更壯觀的景象,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二,出人意料的結局。結局即矛盾得到解決的階段,結局在文章結構上一般處在 *** 之後,但也有一些作文,情節發展到 *** 就結束了,形成異峰突起、情節陵轉的結局,給讀者留下無盡的回味。第三,製造波瀾。一篇作文除了 *** 、結局可寫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節應該組織起一些波瀾,一波三折,從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華了作文的主題。如《我叔叔於勒》開頭渲染一家人是那麼急切的盼望於勒叔叔的歸來,設置了懸念,可當真正的於勒出現在一家人面前時,結局出人意料——他們逃也使得離開了,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夏天雖然悶熱,但它卻是五彩繽紛的,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會覺得它也是十分迷人的。
夏天是紅色的。唐朝詩人楊萬里在詩中寫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你瞧,那一朵朵粉紅色的荷花猶如披著輕紗的仙女在湖中沐浴。嬌羞欲語,盈盈欲滴,隨風飄來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有的蓓蕾初綻;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像火炬似的高高伸出;有的競相開放,露出嬌嫩的小蓮蓬。35作文網
夏天是綠色的。不信你走進我們的學校看看,你會發現校園被一片綠色籠罩了:大樹小樹綠綠的,草地也是綠綠的。榕樹高大挺拔,抬頭仰望,一樹鮮綠的葉子在陽光下閃著光,展現出無窮的生機。法國梧桐和榕樹一樣高大,也是一樹碧綠,它們向四周伸展的樹枝上,手掌似的綠葉密密麻麻,給校園留下一片片的蔭涼。如果說榕樹是校園里威武的衛士,那麼梧桐樹則是綠色的大傘。還有其他許多的樹木,都褪盡了冬天留下的枯黃,展現出一樹的翠綠。
夏天是白色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曾在《赤壁懷古》中寫道:「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大海里的浪花簡直就像剛剛裂桃的大片棉田,白花花的一望無際。一些頑皮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甩掉鞋子,從媽媽手裡搶過救生圈,光著腳丫歡呼著撲向大海的懷抱。35作文網
夏天是黃色的。稻田裡一片金黃,遠看真像鋪了一層金色的地毯。稻穀顆粒飽滿,壓得莖桿都彎下了腰,忽然一陣微風吹過,稻穗彷彿和人點頭致意。不用說今年的早稻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夏天是藍色的。雷雨過後,雨水在靜靜地流淌。我抬頭仰望,碧空如洗,天藍得使人心醉,藍得使我想起少年軍校的小海軍們的刻苦訓練情景。
我想,我已經成一名小畫家,手裡拿著調色板,正在描繪著夏天的景色:紅的是希望;白的是純潔;藍的是博大;黃的是輝煌;綠的是健康……
㈤ 怎樣描寫故事情節
描寫故事情節,其實就是在源於生活和高於生活中,尋找一個平衡。可以說情節都是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加工提煉,並加上合理的虛構,要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們閱讀其他人的作品,都會有這樣的感覺。
㈥ 描寫方法有哪些
描寫按內容分,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按特徵又可分為白描、細描、襯托、烘托、渲染、對比、情景交融等等。
人物描寫
1.肖像描寫(外貌描寫):通過對容貌、神情、姿態、服飾、音調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例如:她有著烏黑的頭發,粉紅色的外套稱托出她那水靈靈的臉蛋。
2.動作描寫(行動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例如:他邁著步子,踏步向前進。
3.語言描寫:是通過人物的個性化的語言,如與別人交談的對話,來表現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例如:他誠懇的說:"對不起,老師,我錯了。"
4.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內心感受、意向、願望、思索、思想斗爭……),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徵的一種描寫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理想,那就可以為此奮鬥了!
5.神態描寫:是與外貌描寫有區別的,神態描寫是對人的面部表情進行刻畫,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他皺著眉毛,一種厭惡的神情。神態描寫也叫表情描寫。
1.自然環境描寫
是 對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的描寫。它有烘託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發展、點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
2.社會環境描寫
一般指對社會背景、時代氣氛、地域風貌的描寫。寫出當時社會的不同背景,為下文人物性格描寫設下鋪墊。
也可分為風景描寫、靜態物體與動態物體的描寫。
五覺
顧名思義分別為:
視覺描寫
觸覺描寫
嗅覺描寫
味覺描寫
聽覺描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