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軟土地基常見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第一、強夯法
這種方法所利用的是重錘再下落的時候所產生的比較大的沖擊力帶來的沖擊波反復沖擊地面,這樣就能夠讓地基的承載力和土體的穩定性得以保證,同時也能夠降低壓縮,因為夯擊的能力比較給力,所以,加固的深度也會比較理想;
第二、粉煤灰法
它的特點在於容量小而且滲透性也非常強,有著比較理想的抗剪強度,也有一定的壓縮性,它可以跟石灰等等鹼性物質產生水化反應,從而形成凝硬效果,因為這種地基有一定的弱點,選擇粉煤灰能夠起到鞏固效果
『貳』 軟土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如下:
眾所周知,在當今的建設工程中,經常會遇到魚塘、池塘和常年積水的淺水區,形成一種軟土路基段。由於日常生活造成的生活垃圾、腐殖土等土層
眾所周知,在當今的建設工程中,經常會遇到魚塘、池塘和常年積水的淺水區,形成一種軟土路基段。由於日常生活造成的生活垃圾、腐殖土等土層,局部土層含水量過大,地基達不到設計承載力要求。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種軟弱的地基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軟土地基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1、碾壓法和壓實法
碾壓是道路施工、路堤施工和地基表面加固最常用的簡單處理方法。通過處理,可以減少填土或地基表層鬆散土的孔隙體積,提高密實度,從而降低土的壓縮性,提高其抗剪強度和承載力。目前國內普遍採用機械碾壓、振動壓實和重錘壓實,強夯法發展於20世紀70年代。
2.振動壓實法
振動壓實法是一種在地基表面拉振淺層鬆散土的方法,可用於處理砂土和由爐灰、爐渣、碎磚組成的雜填土地基。
3.換土墊層法
換土墊層法是將地基下一定深度內的軟弱土層挖開,回填強度較高的砂、礫石或灰土,將其夯實成非常密實的地基的一種地基處理方法。常用的墊層方法有:砂墊層、砂卵石墊層、碎石墊層、灰土或素土墊層、煤渣墊層、爐渣墊層以及其他性能非常穩定且無侵蝕的材料製成的墊層等。
二、軟基有什麼特點?
1、含水量越高,孔隙率越大。
據相關統計,軟土含水量一般為35% ~ 80%,空隙率為1 ~ 2。
2.高壓縮性
軟土的壓縮性會在0.5 MPa-1到1.5 MPa-1之間,有的會高達4.5MPa-1,其壓縮性會隨著液限的增大而增大。
3.剪切強度非常低
軟土自然不排水,其抗剪強度一般小於20kPa,范圍在5 ~ 25 kPa左右。
4.滲透性差
軟土的滲透系數一般在I10-5 ~ I10-7mm/s之間(I=1,2. 9).因此,軟土層在自身重量或荷載作用下達到完全固結需要很長時間。
『叄』 軟土地基的常用處理方法有哪些
軟土路基處理方法較多,分類也各有不同,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如下描述:
1.砂墊層法
砂墊層法是在軟土地基頂面鋪設厚度為0.6-1.0m的砂墊層(具體厚度視路堤高度、軟土層厚度及壓縮性而定,太厚施工困難,太薄效果差)作為軟土層固結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層,以加速沉降的發展,縮短固結過程的方法。砂墊層可作為路堤內的地下排水層,以降低堤內水位,改善施工時重型機械的作業條件。
砂墊層法具有施工簡單,不需要特殊機具設備等特點。主要適用於以下情況:路堤高度小於2倍極限高度;軟土表面無透水性低的硬殼;軟土層不很厚、或具有雙面排水條件的情況;當地有砂,且運距不太遠,施工期限不甚緊迫的工程。
採用砂墊層,砂宜採用中砂及粗砂,要求級配良好。顆粒的不均勻系數不大於5,且含量不宜超過3%-5%。砂墊層一般用自卸汽車及推土機配合攤鋪,攤鋪應均勻,注意不要有很大的集中載荷作用。當路堤為粉土類土,透水性不好時,路堤坡腳附近砂墊層被路堤覆蓋,可能會阻礙側向排水,必須注意做好砂墊層端部的處理。
在路堤的填築過程中,填築的速度要合理安排,使載入的速率與地基承載力增加的速率相適應,以保證地基在路堤填築過程中不發生破壞。通常可利用埋設在路堤中線的地面沉降板以及布置在路堤坡腳的位移邊樁進行施工觀測,隨時掌握地基在路堤填築過程中的變形情況和發展趨勢,藉以判斷地基是否穩定,控制填土的速度。
2.強夯法
強夯法處理軟土地基是利用重錘自山落下產生的沖擊波使地基密實,這種沖擊引起的振動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傳播的。對於飽和無粘性土,夯擊過程中,土體可能會產生液化,其緻密過程與爆破和振動壓密過程相似;對於飽和細粒粘土的效果尚不明確,成功和失敗的例子均有報道,對於這類飽和的細顆粒土,要求破壞土的結構、產生超孔隙水壓力、山裂隙形成排水通道。
如果將地基視為彈性板空間體,則夯錘自由下落過程也就是勢能轉換為動能的過程,即隨著夯錘下落勢能越來越小,動能越來越大,在落到地面以前的瞬間,勢能的極大部分都轉換為動能,夯錘夯擊地面時,這部分動能除一部分以聲波形式向四周傳播,一部分由於夯錘和土體摩擦而變成熱能外,其餘的大部分沖擊能則使土體產生自由振動,並以壓縮波(也稱為縱波)、剪切波(也稱為橫波)和瑞利波(也稱為表面波)的波體系聯合在地基內傳播,在地基中產生一個波場。
此外,壓縮波大部分通過液相運動,使孔隙水壓力增大,同時使土顆粒錯位,土體骨架解體。而隨後到的剪切波使土顆粒處於更密實的狀態。占總能量67%的瑞利波,其豎向分量起到松動土的作用,但其水平分量可使土得到密實。
3.換填法
換填法就是將基礎地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圍內的軟弱土層挖去,然後以質地堅硬、強度較高、性能穩定、具有抗侵蝕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礦渣等材料分層充填,並同時以人工或機械方法分層壓、夯、振動,使之達到要求的密實度,成為良好的人工地基。當地基軟弱土層較薄,而且上部荷載不大時,也可直接以人工或機械方法(填料或石填料)進行表層壓、夯、振動等密實處理,同樣可取得換填加固地基的效果。
換填法適用於淺層地基處理,包括淤泥、淤泥質土、鬆散素填土、雜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結的回填土等地基處理以及暗塘、暗洪、暗溝等淺層處理和低窪區域的填築。換填法還適用於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處理:用於膨脹土地基可消除地基上的脹縮作用,用於濕陷性黃土地基可消除黃土的濕陷性,用於山區地基可用於處理岩面傾斜、破碎、高低差,軟硬不勻以及岩溶與土洞等,用於季節性凍土地基可消除凍脹力和防止凍脹損壞等。
4.靜力排水固結法
靜力排水固結法地對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設置砂井等豎向排水體,然後利用建築物本身重量分級逐漸載入,或是在建築物建造以前,在場地先行載入預壓,使土整體的孔隙水排出,逐漸固結,地基發生沉降,同時強度逐步提高的方法。靜力排水固結法可以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沉降問題:使地基沉降在載入預壓期間,即修築路面之前沉降大部分或基本完成,路面在使用期間不致產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
(2)穩定問題:排水固結法加速地基土的抗剪強度的增長,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公路是條帶狀荷載,在橫斷方向受力面積較小,穩定問題尤為重要。
排水固結法是由排水系統和加壓系統兩部分共同組合而成的。排水系統有豎向排水體(包括普通砂井、袋裝砂井和塑料排水板)和水平排水體(砂墊層);加壓系統包括堆載法、真空法、降低地下水位法、電滲法和聯合法。設置排水系統主要在於改變地基原有的排水邊界條件,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徑,縮短排水距離。加壓系統即是起固結作用的荷載,要使地基土的固結壓力增加而產生固結。
5.碎石樁法
利用一個產生水平向振動的管狀設備在高壓水流作用下邊振邊沖,在軟弱粘土中成孔後,再往孔內分批填入碎石等堅硬材料製成一根根樁體,由碎石樁體和樁間土組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原有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這種加固地基技術叫作振沖置換或碎石樁法。此種方法由擠密砂體的振沖技術演變發展而來,其主要作用是置換部分軟土,形成一個類似於鋼筋混凝土復合結構,由於此種方法不受地下水位影響,且造價低,又能減少路基沉降,所以建設中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
碎石樁的施工質量控制,實質上就是對施工中作用的水、電、料三者的控制。對於粘性土的質量控制,目前尚無嚴格的規范可循,必須通過現場試驗進行綜合分析,以便制訂出合理的控制數據。
(1)控制好樁位中心軸線及樁底標高。按要求振沖器尖端噴水中心與孔徑中心偏差不得大於5cm。尤其是樁底標高,在造孔過程中,一定要測量其樁底標高,確保達到設計高程。
(2)控制好成孔質量,防止塌孔。造孔時應根據要求掌握好水壓,水量和灌入速度,每灌入1m左右將振動器提起留振約5s進行擴孔,當接近樁底標高時要降低水壓,以免破壞樁底以下土層。在整修造孔過程中孔內應充滿水,以防塌孔。
(3)振密工序是確保碎石樁質量的關鍵,當造孔完畢並清孔後,應立即進行填料振密工作。要嚴格控制填料的粒徑和每批填料量,粒徑宜選擇2cm-5cm孔隙率最小的級配為好。粒徑大於10cm容易卡住振沖器。一定要按照試驗所確定的振密電流和留振時間操作。
(4)制樁完成後應逐樁進行標准貫入試驗,連續5擊,下沉小於7cm視為合格。連續出現下沉量大於7cm的樁長達0.5m,或間斷出現大於7cm的累計樁長1m以上的樁,視為不合格,應採取襯強措施。
(5)該段地基處理完畢後,立即進行填築作業以使地基有一充足的沉降時間。
『肆』 軟弱地基處理的七種方法
七種方法有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
軟弱地基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質土、沖填土、雜填土或其他高壓縮性土層構成的地基,這種地基天然含水量過大,承載力低,在荷載作用下易產生滑動或固結沉降。
對建在軟弱地基上的建築物,在工程設計和地基處理方案確定前,應進行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察,查明軟弱土層的組成、地質成因、分布范圍、均勻性、軟弱土層厚度、持力層位置及狀況以及地基土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等。